“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观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一
盗梦空间的宣传铺天盖地,关于梦的解释和传说目前为止科学界也没能给出一个很好的解释吧。
现实中的梦肯定是一个人现实想法的一个真实映照,或者说是对潜意识的一种放大,就像剧情。我们在一个潜意识的框架里增删了很多东西,在梦境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流的导演,(励志名言)只是现实中的我们并不能像电影中的那样用植入想法的方式来控制剧情的发展,梦境中遇到危险后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出危险信号,为了不让我们高速运转的大脑崩溃而让我们醒来,按照电影中说的,醒来就是穿越,醒来意味着梦境中的死亡。
因为在梦境中只有死亡才穿越的更彻底,当然还有其他的穿越方式,另一种就是靠外界的力量,让我们现实中的身体剧烈的震动,而形成穿越!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震动!
我们总会在快醒的时候突然间梦到很危险的事情,比方说梦到下楼梯突然一下踩空身体急速下坠,我们就会突然间醒来。醒来的瞬间身体剧烈的震动,桌子都快被我们晃散架了,我们也完成了穿越,一次成功的穿越!
现实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经过一个地方或者看到某个人、某个事物突然间感觉这个场景很熟悉、简直就像昨天发生在眼前的事情,一幕一幕都是那样的清晰,感觉像做梦,好像我们曾经给自己植入过一个场景一样,像极了从现实穿越到了梦境中。
导演或许就是抓住了现实中的一些细节,放大后放到了梦境中,放到了电影当中,给了我们神奇的观影效果,让我们深思现实中的梦!
看了电影后突然间就会想:迷方向感觉就像做梦一般,现实中的迷方向会不会是另外的一种穿越方式呢?迷方向是我们在同一个时间潜意识觉得到了不同的地方。好像是我们给我们自己植入了一个思想,我们以为我们自己在另一个地方,所有的东西都变换了位置,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东西本身,当然没有变的还有方向。
电影中的主线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一个字爱。
对妻子的爱,对子女的爱。对妻子的爱最终却因为妻子的迷失而害了妻子,当主人公醒悟之后,对之女的爱让他回到了现实,因为在很多次穿越之后他终于在结尾的时候看到了孩子永远背着自己的童真笑脸。
电影终归有他的启迪意义,这部电影的意义也许就是要告诉我们,梦境总归是梦境,我们不能把现实中的许多不好的或者是我们不敢面对的东西永远的囚禁在梦境当中。
现在网游穿越火线很火爆,看过电影后突然间发现我们能穿越的不只有火线,还有梦境!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二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盗梦空间》是一部集艺术审美和技术追求于一体的美国商业类型科幻大片,该片让主人公带领观众在梦境与现实间游走,如此虚实结合的设计或许会让观众产生疑惑,不清楚主人公身在梦境还是现实,所以导演为影片制造了很多元素来区分梦与非梦的状态。好莱坞的大制作影片通常以场面的宏大、场景的华丽、特效的设计著称,而本片不但集合了这些商业元素,还存在艺术的可观性。有人说,《盗梦空间》是“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这样的一个定义既说明了该片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又体现了其技术实现的研究价值。
宏大的空间场面创造视觉冲击力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让观众目不暇接。梦境在本片占了很大的空间,导演投入资金为梦境制造了很宏大辉煌的场面,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东西,都透过梦境完成的。制造梦境就相当于建造一座迷宫,场面的奇幻之处让观众大饱眼福,几何的构图、建筑物规则密集的摆放排列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雨漫天、车水马龙,马路上由于大雨的冲刷而显得混乱不堪。一辆火车行驶在马路上撞了好几台汽车,使马路更加处于瘫痪状态。这个梦境中所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中是不会出现的,但也正因为情节如此设计才使观众区分开梦境与现实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全片。在梦境中,撞车事件频出、枪击爆破场景频发,这种画面往往能够带动观众的紧张情绪,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带来的艺术美感使本片更加吸引观众,增强了本片的商业性,同时也不乏艺术欣赏性,可谓是一举双得。
导演为了展现梦境中场面的宏大,采用了纵横交错的镜头运作方式,缓慢地推拉延伸使场面更加波澜壮阔。在梦境被毁坏的那一刻,梦境中的建筑物顷刻毁坏掉,碎石砸下、铺天盖地都是扬尘,导演运用慢镜头更加突出了气流的力量感,造成了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在梦境中,枪战和开车的场面导演利用晃镜头展现,使画面质感并不清晰,却更加体现了梦境的不真实性,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混乱和迷茫。主人公柯布痛丧妻子,在他的梦境中,妻子再次复活,生活在他的梦境中,应对妻子与他的回忆,他内心是无比恐惧和痛心的。在梦里看到妻子与自我低语,导演用微微晃动的镜头展现了柯布内心的小小恐慌,在应对妻子时他似乎毫无勇气应对,这也是他梦境中的软肋。
多变的音乐特效制造强烈紧张气氛
电影若想凸显出气氛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较弱跳动的音乐能够营造神秘的气氛,渐强宽广的音乐能够制造紧张的感觉。
在柯布先生第一次带领阿丽玛德尼进入梦境时,周边人物都注视着梦境的核心人物,也就是阿丽玛德尼。导演在此处设计的音乐十分诡异神秘,若有若无、恍若空灵。当梦境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马路向上翻折,让空间变成一个循环的状态,这时的音乐渐强,展现了场面的宏大气魄。
梦境中,柯布受人追击,混乱的场面配上杂乱无章的欢快音乐,更加增强了追击场面的动感,同时表现了柯布内心的紧张感。为了表现打斗场面的激烈,导演用强烈低沉的音乐与画面配合,主旋律很稳重。柯布被卡在墙缝间时,音乐戛然而止,只留下紧密的鼓点声,这样的处理更能够凸显紧张气氛,也为人物的命运进行了留白,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质疑,增强影片的节奏感和可观性。
片中,大部分的情节是发生在梦境中的,人物进入梦乡之时,导演往往加上舒缓的音乐,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观众随着主人公放松。当柯布在梦中与妻子相遇时,妻子往往用气息微弱却十分有女人味道的语气和他说话,这时的音乐往往充满了神秘感,声音几乎是空白的,隐隐能够听到一些声响,却仿若是自然的风声,十分亲切随和。导演似乎故意将人物的呼吸声放大,那种声音直接压迫观众的心脏和听觉神经,制造了强烈的紧张感。
导演在不一样的状况下应用不一样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增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效果,不但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心理,而且对于人物关系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三
如果仅仅从电影故事叙述的角度、情节的环环相扣、以及故事主角情感的挣扎等方面来说,这部电影是成功的。至少让你觉得对着诺大的银幕140分钟不走神这本身就是一件比较难得的事情了。
但是如果从普通的观映者来看,我想有一半观看的人可能搞不懂影片的意思,除非你对此电影的相关知识做了事前的研究,当然这并不妨碍看这部电影的乐趣。所以我不看好他在中国市场能有多大的业绩。
下面,就以我的角度来‘观看’这个电影吧:
首先,关键词:潜意识,这是个始终贯串在电影中的关键词语,因为主角的感情线始终是围绕这个的,影片中他再各个梦境中都会意外的见到他妻子,其实就是主角潜意识的体现,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潜意识就是:意外出现,顽固而又不可抗拒。同时,潜意识在梦境中会有很大的防御性,这就是为什么影片中他们在进入越来越深的梦境中受到的武装抵抗的力量越大的原因。
第二,穿越,在第一层梦境的设计中,只是通过简单的死亡从梦境中苏醒来,但是当在深入到下一层或更深的梦境时,就是越接近潜意识的深层就越让人难以分辨梦境和现实,所以死亡这个方法不在适用,只能用穿越来同步实现,所谓的‘穿越’在影片中的体现就是‘坠落’。(这就是通常人在做梦时体会到的梦中的坠落,是代表转换另外一个梦的`体现)
第三,时间,因为是深入到梦中梦的问题,所以在时间上就存在着相对论,影片在叙述,就是现实中的一天是第一梦境中的一周,是第二梦境中的6个月,是第三梦境中的10年。这样你就可以理解最后三个梦境场面交替出现时保持清醒的思维了。(第一梦境中他们在车上遇到袭击,在车从大桥上跌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这短短的几秒,在第二梦境中就给到组员‘阿色’几分钟的时间,和第三梦境中他们在雪山行动的一小时。)
第四,同步,因为时间的相对论,所以在同步上依然遵守规则,在影片中有段‘阿色’在酒店走廊里面的失重状态的打斗场景,这是影片中比较经典的设计之一,它就是遵守同步的原则,因为这时在上一层梦境中,他们都是在车中从桥上坠落,反映到第二层梦中就是‘失重’状态。同时,同步也体现在他们在每层梦境中都要留守一个人看守,比如第一层中的司机(药剂师),第二层中失重打斗的‘阿色’,因为这样,大家才可以在收到音乐信号后从不同梦境中实现同步穿越。
第五,陀螺,这是个很强烈的符号,主角经常在梦境中行走,就会产生幻觉,所以就必须有个对象来判断,他的对象就是陀螺,在梦境中陀螺是不会停止的。
影片的最后有个特写,就是桌子上旋转的陀螺,虽然他成功和孩子团聚了,但是镜头没有说那个陀螺停止了没有,这仍然可能是个梦!(典型的好莱坞剧本的开放式的结局,好比‘阿凡达’最后睁开了眼睛,为拍续集准备!)
第六,感情,感情的穿插使得这影片故事的叙述更人性话了,主角一直纠缠在自己负罪感的潜意识里,是他变向的造成妻子的自杀和自己的流亡,所以他需要救赎,这也是梦境中他妻子总是无意出现破坏计划,这是他潜意识里的负罪感的体现。影片不断穿插的温馨记忆也表达了这些。
第七,幽默,基本上你理解了上述六个词语,看懂这电影是绝对没问题了,如果再能理解语言的幽默感就容易使得你享受电影的乐趣,那就是导演带来的小共鸣。比如:‘伪装者’在梦境中把‘皮克叔叔’认错时,他说:‘不好意思,我把你当成我的一个朋友了’时,‘皮克’的回答就很幽默,他说:我想你的那个朋友一定很帅!呵呵!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四
这趟车会把你带去远方,
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但不确定,
火车开向哪里,
但是没关系,
因为我们会在一起!
影片讲的是一个经验老道的盗梦窃贼——科布在一次任务中由于其潜意识里的阻碍,未能成功窃取雇主所需的资料,从而面临被杀的危险。为了保命,他们的同伴把他们出卖了他们之前窃取梦境的对象——齐藤。齐藤希望科布能为自己服务找到全球垄断巨头的儿子,并在其头脑中植入公司的一年,从而消灭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成功,齐藤将洗刷科布的罪名,将他带回国。由于科布迫切想回家见自己的孩子就答应了齐藤的请求,因此而开始的整个盗梦故事。
主人公科布其实是一个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而他自己不知道。他的精神障碍来自于对他妻子做的实验。这个实验是不可行的,而他非要尝试。结果他的妻子也由于一直生活在潜意识的边缘而无法自拔而最终自杀。
始科布心中有一个大的阴影,对妻子的愧疚,对孩子的思念,这是缠绕他的心病,女主人公对科布说,“如果你想要完成任务的话,你就必须原谅你自己,并且学着去面对她”。他最后做到了,不管在梦里还是在所谓的现实,终于放下了对妻子的内疚,最后他看见了孩子的脸也足以证明以前那个不敢面对,总是挣扎于现实与梦境的科布终于走出了梦境。最后转动陀螺虽然没有看到结果,但是他终于明白了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他对亲情的渴望。
在盗梦的过程,从一层梦境进入到另一层梦境,体现出最多的就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力量。从现实中的开始做梦,到第一层梦境再到后面的梦境,每一层都有一个人守护着这层梦,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最后他们胜出了,科布顺利的通过了安检。看过这个影片其实影片还告诉我们,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是你最想要的。人要有梦。如果“现实”就是你的梦,那就追随“现实”而去。
人要有梦,正如片中的一个人说的“亲爱的,做梦就做大一点”。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五
必须要说的是这部片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大片,硬件方面让演技与颜值都无可挑剔的小李子演主角,还有就是影片的场景设计也是高比格,软件方面,剧情丝丝如扣,题材新颖独特,特别是结尾很是惊艳,让人有种置身梦境的感觉。
只要是人都会做梦,在梦里我们就是自己的王,掌控着自己跟他人的一切,可是有这么一帮人,他们能够进入他人的梦境,影响并改变他人的决定,他们就是小李子领衔的盗梦人,他们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却从不伤人性命,因为要想进入别人梦境,他们需要跟一身犯险,跟被盗梦者变成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所以说这个工作还有高危性。
盗梦专家除了要跟被盗梦者变成命运共同体外,还要避免入戏太深,以致自己陷入其中,从此一睡不醒,因为他人的梦里的东西,一般来说都是在现实生活里承受不了的,所以才会放在梦境里,盗梦着窃取他人的梦,等于说是把他人的痛苦也转移到自己身上,试问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放到谁身上都会受不了的。
人虽然是万物的灵长,可也会受伤,身体上的用药就能治好,可心灵的怎么办?躲在梦里独自舔嗜伤口未免不是个好办法,毕竟那是自己的梦,可以在里面痛哭,大笑,生气,不用担心被他人看到,所以说梦是治愈心伤的良药,平素现实世界里没说出口的话,还有无法再见到的人,也许在梦境里会帮我们实现。
影片结局不停旋转的陀螺,代表着人类飞速转动的大脑,即使睡着了,大脑不会停,梦就不会断,可此时的我们到底是在现实还是在梦境呢?也许本来人生就是梦一场吧。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六
在我的视野下,果然算是装深沉的科幻片。因为对于梦来说,我算是无比强大,潜意识也算是无比强大了。我曾经就是一个造梦者,有十五年之久。那时我初中,我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梦境,为所欲为。但是我放弃了,因为在两次造梦后,我有意识的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梦境应该通过无意识去解决无意识的问题。用盗梦空间的观念来看,就是在潜意识状态下的梦境更有安全性,因为一切都是自我保护状态。如果个体存在有意识,那会对整个梦过于偏执,和考虑缺失,是危险的。
该片并不能算非常强大的科幻片,但是情节还算相对紧凑。而且该片尽然有巨大硬伤,一层失重,二层失重,三四层尽然就不同步了。这个按逻辑是根本不可能的。也许是我影评看的`太少,还没看到人提到。其它小思路就不屡了,后面情节急促,也较乱,也不屡了。因为我还不至于是找茬族,看电影而已。
每每看完这种片,我就会神情呆滞,因为潜意识影响了正常思维。对于我来说,现在以至于即便在现实中的影响也极容易唤醒潜意识。但是在物质世界,用潜意识取代意识行为还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本身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曾经想教人快速入睡的方法,甚至我可以在一分钟进入睡眠就开始做梦。因为我知道我5分钟可以做完一个梦。但是这还并不算强大,我从5岁第一次意识到梦境,在梦里看到爷爷之后。我认为我没做梦的晚上不超过三个。小学的时候我可以摘下眼镜看物体,初中的时候可以自主从梦里醒来,看到了色彩,可以思维。高中的时候可以奔跑。大学毕业以后可以自由飞行。并且我很快入睡后,大部分时间睡的非常死。
最后,通过不同的人对电影的一些无意识反射。我观察到了人对潜意识反应的三个现象。因为是一家三个人去看的,看完后三个状态:
看完后我不说话,因为潜意识一直在工作,影响了正常思维。当然,调动潜意识作为行为依据还是很可怕的,我可以无意识的说非常多有逻辑和思维连贯,并且口齿清晰的话,并能保证不受外界影响。
我妈看完以后,话特别多,精神处于亢奋状态。不知道是躲避潜意识,而表现出显性意识,不断的念叨一些琐碎的事情;或者是潜意识转化成意识后,表现为强烈的表达行为,当然,而且表达掩盖了潜意识,内容与潜意识无关。
我爸没法,没心没肺,不入戏,看完后跟看完前一个状态。没精打采,怨声载道。口口说这部片不好看,实际一半时间他在睡觉。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七
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女孩,真正的梦。
不管是被忠实的闹钟惊醒,还是悠然醒来。总是习惯地回想一下:我梦到了什么?美滋滋地重温一下后才舍得起床。因为梦的存在,我感觉收获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幻的。可不管是哪一种,我都是自己的主人公,都牵动着每条神经,真切地感受到喜怒哀乐。从内心深处来说,我更喜欢梦中的世界——天马行空,美好的,我会偷偷地怀念;恐怖的,我会庆幸这只是梦。
很早之前,读过《科幻世界》中的一篇有关"梦"的小说。主人公不堪现实世界中的压力,靠买来的一台做梦机器发泄内心的不满,找到做人的自尊。最后,整个人处在一种现实与虚幻交错的混沌之中,走向灭亡。着实为主人公的不幸心痛了好长时间。
《盗梦空间》的横空出世,让我对梦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思索。这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演员炉火纯青的演技、环环相扣的情节、心思缜密的内在逻辑,让你不得不相信它的真实存在。
影片以插叙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一开始,一身狼狈的主人公杜文被带到了一位位高权重的老者那儿,当迟暮的老人转动手中永不停歇的陀螺时,故事展开了。
老人叫斋藤,在商业上是个呼风唤雨式的人物。为了窃取商业情报,他被一群盗梦者盯上了。一层梦境不行,再加一层,就像负负得正一样,斋藤迷惑了。可他毕竟是个老奸巨猾、警惕性、意志力超凡的人。一个小小的细节,让他洞悉了一切都是梦境。任务失败,杜文只得继续逃亡。
没想到这一次的任务,让"受害者"斋藤想到利用盗梦者来在竞争对手身上种植意念,打垮对方。如何才能回家?这是杜文这辈子最大的梦想。被控杀害爱妻的的凶手能回家吗?家中的两个宝贝现在还好吗?斋藤这个聪明的男人抓住了杜文的七寸。于是,一场交易达成了。
这不是个简单的任务。杜文快找到了合作伙伴。其中,爱莲的出现无疑让这部片子增添了一抹亮色。爱莲青春逼人,脑中充满了稀奇古怪的想法,由她来充当造梦师再合适不过。用杜文的话来讲,那就是"神乎其技".然而,也正是这个聪明的女孩走进了杜文的梦中,盗走了内心深处的秘密——美颖。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八
刚看了盗梦空间,觉得“盗梦者”潜入的不是“目标”的意识,而是我的意识。
可以说全片从头悬疑到尾,几乎到完场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看懂《盗梦空间》很难,虽然直观地知道这是一部要讲述梦的电影,但是,从电影开始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的理解能力完全在不受控制地迷离。难以看懂,或许本身就是导演要给我们的结局,当我们解释不清楚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告诉你“我的理解”。诺兰就是这样,用《盗梦空间》来解释他所理解的梦。
鉴于是简单分析,这里只谈三点,是我观影后最先想到的:
我曾经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永远睡眠,永远做梦,那么,梦境是否就是现实?再或者,如果我们一天中做梦的时间是16个小时,清醒的时间是8小时,那么,梦境是否是现实?而现实是否在某种意义上又成为了梦境?我们的现实在哪里?我们的梦境又在哪里?再想象一下,如果你认为,正在看我这篇观后感的你是现实中的你,那么,当你年老死亡后,却突然发现你到了另一个现实中,曾经的所谓一生,原来不过是一场梦,你又会做何感想?如此反复,则没有现实,只有梦境,反之亦然。
在接触心理学以前,就对梦有浓厚的兴趣,而时空在所谓现实中却如梦般迷人。
以上这些问题,盗梦空间都给了一层解读,而且与梦相联系,这种解读,叫我着迷!
在盗梦空间里,我们可以有多层梦境,依次分为一层、二层、三层……梦中的时间,要比现实的时间长很多,这一点我们谁都有切实体会,我们的有梦睡眠一般只有短短几个小时,梦里的故事却可能是一天、一个月甚至更长。这与我们老话说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说法有异曲同工处。如此一来,第一层梦境(最接近现实的梦境)要比现实的时间长;第二层梦境,又比第一层梦境的实际时间长;同样的,第三层梦境,又比第二层梦境的实际时间长。影片给了一个时间的换算公式,大概是现实中睡眠10个小时,在第三层梦境中已经延长至若干年。片中人物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计算好这个时间差,他们需要在完成任务时,同时从三层梦境中清醒,以回到现实状态,这是影片高潮部分最强烈的悬念之一。
在梦的空间中,不同层次的空间具有不同的时间,但时与空的对应又如此整齐,这是影片中最让我着迷的部分。
按照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梦就是一种以扭曲的方式展现我们潜意识的形式,影片对此其实也有表现,那些所谓的“防御者”其实就是压抑潜意识的角色(影片中解释为保护潜意识)。
有趣的是,当人进入深度睡眠时(这里的“深度睡眠”不同于睡眠科学中的“深度睡眠”,是指实施药物后人陷入难以清醒的睡眠状态,因为一个现实的前提是,梦只发生在睡眠时,但睡眠时不一定做梦),如果梦中的自己死了或者无法通过穿越(影片里的又一个专门的概念,这里不解释了)回到前一层梦境或清醒状态,那么,人将陷入一种叫做潜意识边缘的地带,那是一个混乱的地带,因此,也是一个危险的地带,片中人物对这一地带充满恐惧,因为一旦进入,则可能永远无法清醒。
影片带来的谜团之一是,影片中究竟展现了几层梦境?三层?四层?还是五层?
如果是三层,那么,影片中则存在一个现实,并且潜意识边缘地带不属于梦境,而是一个特殊的意识地带。如果是四层,那么,影片中则存在一个现实,并且潜意识边缘地带也属于一层梦境。如果是五层,则除了潜意识边缘地带属于一层梦境外,影片还不存在现实,也就是说,整个影片就是一个最大的梦境。
关于影片中是否存在一个现实,根源在于影片结尾给了那个旋转的陀螺的特写,前面的对白中说道,只要陀螺不停,那主人公就仍在梦中。而影片结尾旋转的陀螺并没有停止的意思。
盗梦空间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把梦、现实、时间、空间和潜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告诉我们,大家可以做同一个梦,但是必须要有一个梦的主体。造梦师不要以回忆构建梦境,那会使我们迷失在现实与梦境中。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影片,有时间的话,我一定会把这个电影再看上好几遍。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九
以前觉得梦境里面的画面同自己最近的'视觉接触有密切关系,但看完《盗梦空间》之后发现平时视觉所接受的景象只是梦境里的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自己头脑潜意识底下自我创造的无中生有的复杂场景。
以前有时候会思考点解梦中的场景会咁细致同咁真实,而且连续性好强,有时极度华丽同壮观,在现实中自己根本无法接触过类似的场景。甚至每次醒来都会责怪自己梦中的时候点解唔去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还叮嘱自己下次做梦一定要首先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尤其是那些恐怖的噩梦,比如喺处于枪林弹雨同刀光剑影之中的时候。尝试在找破绽,但偏偏未尝成功过一次,每次都身陷其中,那是梦里的现实,不可能在两个空间中思考,灵魂只能同时停留在一个空间,在现实就是现实,在梦境,也是相对的现实,离开唯有穿越。
《盗梦空间》告诉我们,如果在梦中,要强行脱离梦境只能坠落和入水。还有现实中的五分钟等于第一层梦境的1个小时。自己曾经历过在一场恶梦入面扮演一名保家卫国的士兵扎住支烂鬼枪同日本仔驳火,但记得梦中的我好怕死,我唔知喺米真正象征真实的我个种心情,但凭我对自己二十多年的初步了解估计现实中万一有这种机会我会勇敢好多倍,但极度疑惑当时梦中的我就心都离埋,被吓醒的时候才发现才睡了不久,但却好像经历过多个小时的生死时刻。电影里面讲到人在做梦期间大脑快以高速度运转,这才能成功构造一个连绵不断而非常细致的梦境。
《盗梦空间》还说到可以深入几层的梦,这个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效果,甚至有点难以理解,也觉得好奇特,很想试试深入到第三层梦境去环游世界,现实中一晚的时间大概等于第三层梦境的100年,周游列国一百年真好。
电影中还说到人们只会记得梦中的片段而无法回忆梦的开始,甚至我们会觉得它根本没有起点,只有中间的过程片段。假若我们做了个交欢的梦,岂不是记不起前戏而只有赤裸裸搏击的一面?不要问我,我的潜意识没发生过这种梦。
相比以前,哩几年好少做梦,不知道是睡眠质量好了,还是潜意识被僵化了,思维不活跃了,自己也无从考究。
当今的现实是那么的无奈,那么的压抑,那么的虚伪,与其在现实虚伪,不如在梦里真实,如果可以,我也想成为造梦师。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十
我们过往的经历,是一系列意念植入的`结果,可是自己却意识不到。而这些来源于早年间植入到我们脑中的各种意念,它们仿佛寄生物一般,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乃至命运。
我们从哪儿开始的,又为何要这样做,也许连自己都不知道,冥冥之中就好像被一个既定的范本框定住了一样,只能一步步朝着那早已确定的结果不断前进。
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与觉知。能力强大的可以自我疗愈(突破),像影片中的柯布那样;能力不足的就需要借助外力。
影片中的小费舍其实就是通过造梦师接受了一次在思想层面的心理咨询过程。小费舍对父亲的恨,实际上是包裹在爱的防御下并不能被自己所意识到的,而恨的根源来自父亲对他的不认可和不接纳。
起初斋藤找到柯布就是想利用这一点去在梦中挑唆小费舍与自己的父亲对抗并在父亲死后解散掉家族企业。但是万万没想到,在梦中小费舍却得到了父亲的肯定与支持。在老费舍去世前,他表示:希望小费舍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而并不是小费舍之前误解的那样——父亲对自己很失望。爷俩最终得到了和解!
而这一切实际上促成了小费舍的自我认同,他不再需要去为了讨得父亲的欢心而委屈自己,他决定要做回自己!不再继承父亲的基业,而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业。这其实也间接达成了斋藤的植念计划,真是歪打正着啊!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十一
很受追捧的片子,未观其影,久闻其名。
看名字就知道,又是一部“折磨”大脑的片子,只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动作场面。汽车追逐部分,让我莫名的想起吕克贝松。看到人物在空间里翻腾的那一刻,我明白了为何名为“空间”。
此片包含的因素很多,视觉的、听觉的、思维的、甚至还有幻觉。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任务,在每一个场景都能“恪尽职守”,努力的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片中小mm第一次进入梦境时候,周围景物的大爆炸很明显的看出是电脑特技制作的,有点失真,这算是最大的败笔。后来小mm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图腾,却始终都没使用过,很可惜。成了一个看似没有任何用处的情节。
一个一个的梦境,一层一层的深入,还不如说是,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每一次进入下一层梦境都是这一层的“无能为力”,就好像用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然后不断的针对谎言的漏洞去制造更多的谎言。最终发现,其实一切都是假的。
菲舍在老菲舍病床前那生死别离的一刻,我实在忍不住了,脑子一片翻腾,所有的记忆清晰无比。
还好当时还算有点理智,没有完全让伤感占了上风,强迫自己认真看电影,极力忍住眼泪。可惜,还是不够坚强,滚烫的热,划过脸颊,留下了无比混乱的思绪。
接下来的部分,一直在挣扎中看完,一边脑子里不断的重演着回忆,阻碍正常思绪,没法认真看下去。一边又必须保持理智,想要好好的看到结局。一直挣扎着,以至于看完之后情绪很难平复,实在对不起同行的朋友。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十二
我们醒着,在做关于未来的梦;我们睡着,在做关于以前的梦;半醒半睡之间,梦与现实的距离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有时候,我也想做一个盗梦者。我想去我喜欢的人的梦里看看,看他究竟在想些什么。我想做一个关于爱情的美梦。像电影里的那样,沉醉而不愿醒。
我们为什么爱做梦呢?
大概是为了那份奢侈的自由吧,我想。在梦里我们可以做一个超人;在梦里我,们可以不负责任;在梦里,我们可以为所欲为。在梦里,我们如同那刚从母体降生的婴儿般赤裸,就连哭泣也只是出于本能。
梦与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
有些梦,我们从来未向任何人提起,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没有告诉。但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它真实且清晰的存在。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有一天,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让这些小小的梦想,可以与现实的舞台上翩跹的时候,这些梦想就如同一颗埋在我们身体里的炸弹碰,“砰”一声爆裂在空气中。周围的人感到不可思议,而我们自己,寂静,欢喜。
能做梦,终究是好的吧。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午夜安然入睡;亦不是每个人,每晚都可以做个好梦。
梦也好,现实也罢。
我们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又何必分那么清呢。
祝你夜夜好眠。
盗梦空间观后感篇十三
每个人对经典的定义不同,《红楼梦》对很多人而言是经典,对你可能就不是。
所以,每个人拥有的经典还是少的。
对我而言:
前的《盗梦空间》就是值得回味的经典,里面有很多思考题:
金钱重要,还是实现自我重要?(希里安希望做自己)
爱情重要,还是生活在现实重要?(小李子老婆追求的是爱情)
什么是嵌套,嵌套可以几层?(影片有4层,5层?)
昏睡剂是穿透嵌套的?
修改意识,也是嵌套循环的?
梦境需要图腾唤醒,人生的图腾又事什么?(我的图腾在哪里?)
最后的陀螺到底会不会停下来?
一个垄断企业除非管理层自己放弃,否则无法被超越?(剧中主题就是希望儿子毁掉家族事业,这对于投资认知很有帮助)
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小李子,大家可能只记得那个把游泳圈给rose的jack,其实小李子演的很多片都是很经典的,比如猫鼠游戏,华尔街之狼,我都很喜欢。
汤姆哈迪,很多人是因为《黑道传奇》记住了他,但是我却是因为《勇士》,勇士里这个弟弟的内向,冷静,简单,粗暴非常让人记忆深刻。
很多人不喜欢肌肉男,结果他是全球公认的最性感男星。
希里安墨菲,当时我不认识,现在看了《浴血帮》后,发现贵族气质不是谁都表现的到位的,他,就可以。
能有时间阅读,欣赏经典是一种享受;
能创造出经典(比如你自己)那就是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