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一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包括他的人性、哲学、思想、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素养。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素质,更成为了评判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为此,教育部门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近日我学校的教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些有关人文素养的视频,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段:对人文素养的认识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我对人文素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人文素养并不是单一的知识学科,而是多个领域的综合体。从人的本性到文化历史,从社会发展到生态环境,从思想道德到美学审美,人类在自身活动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文精神和生态观念,构成了独特的人文素养。
第三段:人文素养与现实生活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人文素养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一个有高超人文素养的人,不仅在恰当的时候能展现出他的广义人文素养、道德人文素养、审美人文素养、认知人文素养、实践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更能从中萃取自身固有的宝贵资源,指导为人处世和自我成长。而在现代社会,艺术、文学、音乐等人文领域也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要品味,一种品质生活的体现。
第四段: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人文素养呢?在看完视频之后,我认为最好的途径是读书、旅行和交流。通过不断的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拓宽视野,增加我们的认知人文素养。旅行能够带给我们真实的体验感受,让我们更加贴近生活,增加我们的实践人文素养。而交流则是相互沟通的过程,可以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增加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不断自我审视,提高自身素养。
第五段:结论
总之,人文素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素养,是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把人文精神融入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人文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学习教师人文素养我对教师师德以及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渐渐被大家所接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是指“人”处在人类活动的中心位置,“人”是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基本的价值衡量标准。“现代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的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因此人文素养处在现代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作为现代教师的我们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第一、正确认识教学基本目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般理解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知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学习成绩是否良好标志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与水平。但从人文的角度看教学,其基本目标就是 另外一种样子。人文主义的关注点是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做人”。教材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平台和中介,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就是“人”的成长主体。,做人的核心要素是人生存的价值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方法,“知识” 对于做人来讲只是辅助条件.由此看来,学生的生存状态和成长能力,才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质量与水平的标志。目前在中小学推行的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对“知识”本位的超越,是对“人文”本位的回归。
第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师道尊严”,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这种传统虽经现代化观念的洗礼,依然没有动摇其根基。学校“从严治校”,教师“从严治教”,家长要孩子“听话”的训诫,都在强化着教师的专制权威,同时也培养着学生的奴性,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平等。媒体已经披露的教师给学生脸上刺字、逼迫学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极端的例子.在这些极端的例子背后,还有大量的司空见惯的有损学生人格、剥夺学生权利的现象,比如罚站、罚做作业、停课之类的处罚,比如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跑动和大声讲话的校规,比如逼迫学生在周六、周日上课的措施,这些现象还常常打着“教育”的幌子,似乎还是“为学生好”。
从人文的角度看,学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设计和规划自我。诚然,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进程,但实施这种责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学校的规章,班级的制度,是学生团体意志的具体体现,必须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经受学生的评判。学生组织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即使学校教师认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许是“为学生好”,但也必须获得学生的“现场认同”,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相信学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时代流行用语,展示出了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是主体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三
一、培养情感共鸣,建立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理解到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教师人文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共鸣的建立。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我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与支持。在建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情感共鸣的建立,有助于我与学生建立起互信与合作的关系。
二、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全面素质
教师人文素养要求我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能力。我将学生视作对待艺术品一样,用心去培养他们的成长。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我都发现了他们独特的优点和潜力,我鼓励他们去发展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我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培养内心世界
人文素养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感,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生活的百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情感教育,我希望学生能够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快乐的内心世界。
四、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教师人文素养的体现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和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我乐于助人,乐于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在教学中,我始终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我相信,只有把教育事业当做终身事业来追求,才能够实现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追求教学创新
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要追求教学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技能。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跟踪教育前沿的动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我还坚持读书实践,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我不断追求自己的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
总结:教师人文素养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它不仅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内心世界,更需要我们热爱教育事业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师人文素养,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勇敢追求教育事业,用爱和智慧去滋养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共同创造美好的教育未来。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四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暑期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我们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五
“人文素养”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无法用标准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体会。因此,在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养人文素养无疑是一道难题。在说不清、道不明状况之下,“空对空”、“虚对虚”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学校管理者大喊“切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人人都要读书;”研究者在xx中大谈人文素养包括那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层层划分,最后得出空洞的理论和无法实施的策略。实际上,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靠晦涩而高深莫测的理论才能解决,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径,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是什么知识,却是在知识的积淀中提炼出来的,“它”不是可以触摸的,却时时体现于个人的行为举止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的中小学时期,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通过对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接触,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匮乏让人咂舌。
(一)功利化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欲高度膨胀的当代社会,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欲横流的淫威之下动力渐弱。即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未能幸免,教师的目光一致向能产生最大经济收益的学科看齐,向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和晋升机会的升学率看齐。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学生的升学率成为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主要评价标准,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好学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师眼里,人文素养是虚的东西,根本无法纳入评价标准之内。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带来现实效益的读书上面,是在教师的潜在价值观中不被认同的做法。因此。时间紧张成为众多教师无暇发展人文素质的借口,进而导致教师原来满怀的教育理想和审美情趣,甚至于兴趣爱好都在逐渐的褪色和消失。
(二)失衡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自从实行学科专业化以来,教育行业里便出现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局面,自然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自然教学的娴熟,不去关注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普通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去关注艺术学科领域的状况。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自然学科的教师不懂得写xx。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自然现象的规律;普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达芬奇和莫札特,艺术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老舍和莎士比亚。在这种教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的状况下,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似乎成为一个悖论,语文教师不懂得音乐,如何用学生的音乐智能强项去开发语言智能;数学教师不懂得美术,如何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强项去挖掘数理逻辑智能。
(三)断裂化的文化认知和理想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之后,正面临失落的危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责任感、团结、奉献等已成为迂腐过时的思想。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两汉的史学、魏晋南北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道哲学、炙烩人口的唐诗、宋词和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彰显着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和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寻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无人问津的陈词旧典。处在文化断裂中的教师正紧跟时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规则,学校不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而是生存的名利场。
(一)领导对人文素养培养重视不够
从人文素养本身的内涵来看,“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就其现实基础来说,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从人文素养的核心价值体系和现实基础来看,人文素养只有经过全方面的发展,历经现实的锤炼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体实施起来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由于人文素养培养效果的滞后性,效果好坏一时也是无法检验出来的,正如通过要求教师读书来提高人文素养,但教师读多读少,读好读坏,一时是无法评价的。所以。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学校管理者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在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上。
(二)人文素养培养对象的片面性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语文教师成为人文素养的代表,因为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责任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文采飞扬、超凡脱俗、博古通今;有审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热情,有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除了语文教师,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点放在这两类人身上。研究者在论文中大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对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物理教师等学科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却相当匮乏。由于这些偏见的存在,导致其它学科的教师和普通的教师也觉得人文素养不是自己必须具备的方面,对其听之任之。
(三)科研无法成为思考的动力
中小学的科研状况一直是中小学校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科的教师不愿做科研,也不具备做科研的能力,而学校也只是设立专门的科研部门进行教学研究。笔者通过数次深入中小学发现,很多学科的教师比如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的教师科研动力特别不足,即使逼着写出的xx,竟会出现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关的情况。由做科研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人文修养已经降低到了什么程度。究其原因,学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养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教师不用做科研,便不愿去读书思考,更不愿动笔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成文字。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素养匮乏的现状,学校管理者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现的结果是学校管理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形式化。校长不时的强调让教师读书,却不给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教育研究者从理论到理论的谈论教师应有爱心、责任心、人格魅力。他们似乎从未考虑过教师的感受,教师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是怎样看待人文素养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标不治本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人文素养虽然是比较虚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各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策略和措施。最终使教师从内心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追求自身内涵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落实到实处。
(一)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
学校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与教师的发展分不开的,关注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状态、工作成绩,还要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不只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教师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是提升一个学校教师素养和教育竞争力的良好途径。”因此,从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的角度,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以下条件和机会。
1、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当作自己成长的乐园。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节日给老师送一份关怀,来让教师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2、创造书香校园的人文氛围。学校可以设立:“读书角”来鼓励教师读书,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来为教师提供分享读书乐趣和交流心得的机会。从而让读书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任务。
3、给教师发挥专长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各样的作品展,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给教师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二)创造共享的课程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课程改革脚步的加快,教师仅仅依靠注入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地增强,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学生需要的是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及学科课程结构的多元化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独立完成课程任务的。种种的变化都要求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教师之间必须组成能力和特长互补性较强的关系或组织,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施跨年级、跨学科、跨层次的协同教学,根本改变教师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构建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议值得尝试。
1、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在以往的听课习惯中,总是语文教师听语文课,数学教师听数学课,在这种习惯模式下,教师的知识面只局限于本学科之内,无法得到新的教学灵感来改革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水平。因此,学校应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听课,提高教学水平。
2、不同学科教师互相推荐读物。不同学科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经典书籍都比较了解。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推荐经典书籍,可以让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其它学科的状况,拓宽视野,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还可以和专业教师切磋,这样也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学科的发展。同时,由于教师之间的协作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鼓励全员参与科研创新
中小学的科研通常只是专门人员来参与,而其他的教师根本没有参与科研的机会,久而久之,对于科研便毫无热情。其实,科研是全体教师的权利,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都会产生自己的教学心得。如果学校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鼓励教师动笔去写,比如,把优秀论文编成论文集。那么,教师能够见到自己的论文变成科研成果,将是很大的精神鼓励。由此。也会带动教师读书的热情。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学校可以把教师分成各个科研小组,每个科研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心得体会,最终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出来。对于科研能力层次不一的状况,可以采取结对互助的方式来进行。
人文精神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要提高人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远离盲目和低俗,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塑造人文精神,它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人的灵魂,灵魂主导人的一生。因此,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现代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细菌微生物,无所不有,真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关怀,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是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好的教育资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担负起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首先,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xx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内有所体会。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越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xx所写事物的美。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其次,尽可能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佳方式。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由的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启迪,感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做这样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最后,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师高尚的品格,诚挚的感情,渊博的学识,整洁的外表,生动形象,文明礼貌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等等具有美育因素的诸多方面,无不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教育。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六
人文素养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如道德修养、人际交往、情感认知、文化素养等等。这些素养的培养可以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教师人文素养方面的一些题材,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教师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育工作者的基础,也是教育工作中前提性的要求。没有道德的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道德教育远比知识教育重要得多。教师需要向学生传达品德、道德和伦理方面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此外,老师应该礼让、仁爱、宽容、诚信、有爱心并且有责任感,使学生懂得该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二段:教师的人际交往
教师的人际交往是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交往需要情感沟通以及敏锐的性格洞察力。教师懂得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成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尊重他人、理解别人的角度和接纳不同的意见是有效的沟通技巧。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非语言交流,如肢体语言、眼神交流,这能表达教师的情感和态度。
第三段:教师的情感认知
教师的情感认知是其对自己的情感反应,识别、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认知能够对学生的认知、互动、合作和情感交流产生重要的影响。当教师拥有情感上的优秀素养时,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感到快乐和放松。在个人情感管理的层面上,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适度的表达与情感外化来保持情感稳定与健康。
第四段: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指老师了解有关社会历史和文化、优秀文化传统以及文学、艺术等种种领域的知识,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教师至少应具备丰富的阅读背景。除此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历史、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宗教、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文化课程。
第五段: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他们成功的基石,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努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我看来,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但不限于道德、人际关系和情感认知、文化素养等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过程,强调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与他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等。它使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苦,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
总结
在教育的实践中,教师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正如这篇文章所展示的那样,人文素养包括道德修养、人际交往、情感认知、文化素养等方面。这些素养对于教师成功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同时也产生了对学生的深远影响。最后,我相信通过实践和反思,我们的教师们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七
在阅读教师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八
教师人文素养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之一,它是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常识和情感等方面的修养,能够深入理解和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和人生底蕴。作为一名教师,常常会被考验,尤其是在面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成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 文学艺术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基石
读书、欣赏音乐、观看电影、参与美术、写作等活动都是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人性、情感、信仰等方面的体验。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学习和体会,可以启发教师的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除此之外,文艺还可以使教师具备更开放、更包容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与学生相处时,更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美好。
二、“精神食粮”让教师更为有深度
教师的人文素养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便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足够有深度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心灵,唤起他们内在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精神食粮”,这样才能让知识更富有生命力。如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寻找灵感,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所学与学科知识进行对接,使其更加深入生活和社会。
三、理性与情感的平衡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保障
虽然感性和理性是不同的认识方式,但二者的平衡十分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在感性和理性中寻找平衡点,不仅能够理解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还能够在思维上更加客观和深入。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多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创造、去思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和发掘潜力。
四、关注生命和社会价值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人生规划、挫折感受等方面的情感需求,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命和社会价值。教师可以在摆脱单一教材的限制下,引领学生去开阔视野,认识世间不同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生命和社会价值的感悟。
五、人性和善意是人文素养的宗旨
在教师这一职业中,关注人性和善意是保持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一个教师如能始终保持人性的本真和发扬善意,无论在学生相处还是教学中,都能够有着更加广阔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在关注人性和善意的原则下,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人性的价值观、道德理念和社会行为等方面进行文化的认同和价值的接受,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价值观念。
总之,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体现在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唯有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学生和自我对于教师人文素养的高标准要求。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九
导言:
教师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的人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教师人文素养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上,更体现在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人际关系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培养教师的高尚品德
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是高尚品德的培养。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友善待人,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我始终坚持正直守诚,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秉持正义,妥善处理矛盾和纠纷,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第二段:注重教师的人际关系建设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效果。我始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想法。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始终坚持真诚、友善,并及时与家长分享学生的情况和进展。与同事之间,我坚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与学生、家长、同事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第三段: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并重
除了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外,教师人文素养还需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上。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参加各类专业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也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观艺术展览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鉴赏能力。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段:注重自我反思与成长
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成长。每个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我都会进行反思,检视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并制定改进方案。同时,我也注重参与教学观摩和交流,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和启示。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成长,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结尾:
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际关系、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并能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成长。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贡献力量。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十
教师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智力品质,更是学科教学的逻辑时空,教育思想的驱动力和教育实践的基本法则。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应用和发挥对于其教学质量、教育思想的确立与实践以及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和发挥都十分必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和作用,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对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第二段:人文素养的内涵和作用
教师人文素养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文化、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为、情感和动机的特定体现形式,是衡量教师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人文素养最基本的内涵是人文情怀,是人道主义、人类共存、理性认识和爱的精神的体现,具体包括敬业、责任、真诚、博学、宽容、感性、品位等诸多方面。
教师人文素养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的调控具有重大影响;2、能够不断地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创新思想的发展和实践;3、具备创造性和积极性,遇到问题能够自我反思,及时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同精神,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段:我的教学实践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教师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课堂上,我注重灵活运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重视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想品质,深入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我有高水平的教育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支撑,这也是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动力源泉。
第四段:探讨与思考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对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深思与探讨,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这不只是单纯的教技能和教能力,它还包括注重情感与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等多方面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体现。为了更好地展示这种教师的现代素养,教师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不仅要自主学习和提高教育学、心理学、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还要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第五段:结论
教师是一个情感化、信息化、人文化的职业,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了人文素养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也对自己提高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和信任,摆脱教育教学中的陈旧模式,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相信在这样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我将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教师素养的要求逐渐从专业知识转向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现代教师来说,人文素养已经成为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文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有幸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人文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人文素养,顾名思义,既包括人文教育的修养,也包括对人文学科的认知。它是培养教师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的内在体现,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必备素质。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它使我从狭隘的专业教学角度中走出来,拓宽了视野,使自己能够看到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并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同时,它还能够塑造教师亲和力,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段: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
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通过持续学习和积极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来实现。首先,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修养。其次,教师应该加强对人文学科的研究,了解人文学科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实践,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水平,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第三段:人文素养的实践效果
人文素养对于教师的实践工作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其次,它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力,建立了起信任与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最后,它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自信,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教育挑战。总之,人文素养的实践效果是多方面的,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人文素养的挑战与困惑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惑。首先,教师要处理的问题众多,时间和精力都是宝贵的,如何抽出时间去提高人文素养成为教师们的一大难题。其次,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有时候教师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疲惫。最后,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这需要大胆尝试和不断摸索。
第五段:展望与启示
面对人文素养的挑战与困惑,我们应该怎样展望未来呢?首先,教师自身要注重自己的素养提升,尽量抽出时间去学习和研究。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的支持与投入。最后,教育界应该加强对于人文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寻找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培养方法。尽管人文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决心,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人文素养必定能够在现代教育中发挥出更多的优势。
总结:
通过对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素养对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尽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决心,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人文素养必定能够在现代教育中发挥出更多的优势。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悄然进行,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即指一种对于人类文化、社会伦理和价值观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提升教师形象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我对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心得体会。
首先,现代教师要具备对学生的关怀和照顾。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在课堂上,我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我总是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必要的关怀和帮助。我发现,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照顾时,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容易获得进步。
其次,现代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现代社会充满了冷漠和攀比的思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关注他人、尊重他人,并且在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加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建构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再次,现代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我们的行为和言语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生活品质。在课堂上,我始终保持自己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教育理念,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我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者工作,以行动践行社会价值观。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不仅能够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更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最后,在现代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学术成就。在我教育实践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思辨性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一些社会问题,并通过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式,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此外,学校也应该给予教师一定的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教育能力。只有借助于全社会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培养更多具有人文关怀和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
总之,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关心和照顾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榜样;此外,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更多有情怀、有担当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