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实用8篇)

2023-09-14心得体会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篇一

  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写景注意层次。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郁达夫)

  ——《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林非)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篇二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1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环境,感知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以“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问题的讨论聚焦话题,让学生列举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学生通过思考“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年级学生对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了解地球环境的某一方面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但是他们还不能整体地认识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对于海洋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海洋植物还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知之甚少。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2.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1.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

  2.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

  重点:探索、记录、交流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难点: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为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地球圈层图、海洋资源示意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

  一、聚焦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听说过“外星文明”吗?说一说你们了解到的“外星文明”的故事。

  学生列举“外星文明”故事,看过的有关“外星人”的影视作品。

  教师概括: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播放视频:《神奇的地球家园》。

  设计意图:有关“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非常多,这也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题材。让学生充分表述他所了解的“外星文明”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明确告知,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提供给生命足够的生存条件,凸显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奇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生存条件。

  二、探索

  (一)讨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预设回答:

  1.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

  2.生命都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生存。

  3.动物都需要食物。

  4.植物都需要养分。

  学生列举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相互补充。生命存在的条件十分苛刻,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水、空气、温度等,但容易忽视能源、大气层等。

  教师补充并汇总,利用班级记录表,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

  学生画图:给学生下发无地球圈层轮廓图,请学生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填写以下内容。

  1.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

  2.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动植物呼吸提供空气。

  3.地球上的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利于植物扎根。

  4.地球上的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5.地球与太阳适宜的距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生命存在。

  6.大气圈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大气圈阻隔了很多有害的辐射。

  实际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生物圈,还可以包括阳光、臭氧层等与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条件进行形象化表达。

  阅读资料:

  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主要包括大气、水、气候等条件。某一项条件不符,就意味着这颗星球不适合人类生存,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

  这个活动进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太阳系中,金星和火星的条件与地球比较接近,与太阳的距离也比较相似,即使如此,金星和火星还完全不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设计意图:整个活动层层深入,首先讨论、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然后绘画、标注地球上的生物圈提供的生命存在条件,再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它为生命提供了全部的生存条件。

  三、研讨

  1.学生利用自己关于“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的画稿汇报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

  2.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再说一说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3.讨论:其中某一项条件缺失或改变,会带来什么后果?感受任何一项条件的缺失和改变,都可能使地球上的生命面临灭顶之灾。

  1.有关温度的`条件。

  2.有关呼吸的条件。

  3.有关饮食的条件。

  4.有关重力的条件。

  5.有关避免过度辐射的条件。

  6.其他方面的生存条件。

  与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类似于地球的环境条件都必不可少,进一步理解地球是宇宙的奇迹。

  设计意图: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设计宇宙空间站,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反过来思考,地球提供一切生命的必需条件,并且自我调节平衡。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拓展

  阅读“丰富的海洋资源”图文资料,交流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讨论哪些是我们原先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认识更加完整。学生通常忽视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更容易忽视的是海洋植物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图文资料很好地补充了学生认识的不足。

  【板书设计】

  地球——宇宙的奇迹

  地球

  提供的

  生存条件

  水

  空气

  适宜的温度

  食物

  能源

  栖息地

  ……

  独特的条件,唯一的星球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这节课的活动记录是画一画我们的地球,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因为空白框比较小,可以画地球的一部分,建议教师先示范画一部分。要求学生主要画出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用文字标注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的条件。

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篇三

  《微小世界》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共7课。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知,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第1课,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学生在经历组合凸透镜观察微小物体的过程中了解显微镜的来龙去脉;第3课,学生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微小物体;第4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第5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标本,知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6课,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第7课,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诸多成果,本课还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六年级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耳闻,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过这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身边微小物体的探索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认识了许多生物的特征。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将再次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并认识到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梳理单元知识,进一步巩固关于微小世界的科学概念。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通过系统地整理单元主线,学会单元复习的一般方法,会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单元整理,养成自觉复习、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

  重点:进一步巩固关于微小世界的相关科学概念。

  难点: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

  梳理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认识放大镜,认识显微镜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认识微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1、第1课:放大镜有什么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和它的什么特点有关?(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什么有关?(凸度)生活中哪些物品也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叶片上的水滴、盛满水的.圆玻璃杯)

  2、第2课: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组合)显微镜有哪几部分组成?(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3、第3课: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器官,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到的图形大小不一样,显微镜下更清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怎样的?(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4、第4课:玻片标本怎么制作?(1、切开洋葱取内表皮;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3、把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中央;4、放盖玻片;5、在盖玻片一侧滴碘酒;6、吸取多余水分)细胞有什么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5、第5课:其他生物体是不是也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其他生物的细胞又是什么样的呢?(单细胞、多细胞)

  6、第6课:怎么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制作玻片标本,再用显微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怎么样的?(具有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特征)

  7、第7课: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医疗、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培育优良品种)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微生物是某些疾病的病因)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紧紧围绕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用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看到不同的微小世界。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

  放大镜

  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倍数: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结构: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显微镜

  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制作玻片标本:六个步骤

  观察微小世界:各种生物细胞、水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与健康:

  医药、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动植物品种改良

  【作业设计】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

  a、镜片的大小

  b、镜片的凸度

  c、镜片的厚度

  d、镜片的透明度

  2、下列仪器中,适合用来观察细菌的是()。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d、老花镜

  3、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顺序是()。

  a、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b、上片—安放—对光—调焦—观察

  c、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d、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b、很多传染病是因为微生物引起的。

  c、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d、地球的垃圾很多都是依靠微生物分解的。

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篇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82、83页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24时计时法学生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24时计时法”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精心选取了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素材,通过让学生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辨一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体会时间与生活密不可分,利用钟面等直观教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成功的体验。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展示时间轴,将一日的时间展开,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联系起来,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知道一天有24时,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对两种计时方法进行熟练的转换。

  2.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体验感悟,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3.感受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正确的将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换。

  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钟面模型,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小视频)播放两个好朋友相约明天7点见面的场景。

  2.小结。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探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2.19时?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他跟我们说的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计时法。

  (二)探究24时计时法

  1.了解1日是24时:

  (1)观察钟面,看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2)介绍:1日为什么是24时。

  (3)揭示什么是24时。计时法

  2.体验感知24时计时法:

  拨一拨,尝试解决三个问题:

  a.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小时。

  b.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小时。

  c.一天是()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圈。

  3.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探究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迎新年视频)

  新的一天就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因为是一天的开始,所以我们也叫作0时。

  (2)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一圈。

  (3)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二圈。

  (4)小结。

  (5)完成表格:两种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4.拨一拨:

  同桌合作,拨出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5.教学时间轴,探讨今天、昨天、明天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

  师描述,学生用不同的计时法记在练习本上。

  2.同桌互出一题,同桌完成。

  3.辨一辨:

  两种计时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总结两种计时法。

  4.找一找:

  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的?生说一说,教师课件展示一些。

  5.用一用:

  出示车辆禁行标志:看到这个牌子,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今天早上开车在7点20准时到校,可以通过吗?

  下午18点回家,可以从这条路上通过吗?

  四、拓展延伸

  1.介绍古代的计时方法。

  2.探讨24时计时手表。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24时计时法:(根据课堂生成板书)

  12时计时法:

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篇五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 “盘旋、城砖、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中国地图,重点词句的出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交流:

  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我国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再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认读生字。

  2、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词语。

  4、写字:

  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进行书写。

  五、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准确、通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交流。(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长城 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生读,齐读。

  (1)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汇报:

  长:像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

  宽:城墙顶上平整得像马路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坚固:城墙外沿的垛子有两米多高,长城用巨大条石和城砖筑成……

  作用: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台,打仗时……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鼓励学生从所搜集的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2)朗读课文,读出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3)观察插图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以小导游的身份,试着介绍长城的雄伟气势。

  学生在全班介绍,学生互动评价。

  2、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生交流句子。

  学生朗读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血汗”,补充资料,结合《孟姜女寻夫》的故事及当时的劳动条件,体会劳动的艰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生读。

  师:让我们包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整合认识,感悟情感。)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延伸:

  1、抄写课后生词。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五、板书:

  17.、长城

  气魄雄伟

  伟大的奇迹

  血汗与智慧

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篇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学科领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历史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单元地位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

  (1)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千年帝制,宣扬民主共和。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3)邓小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内容概述 初中二年级

  共用2课时,每周2课时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学习重点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法治建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国企改革。

  4、学习难点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之间的关系。

  (2)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主要含义。

  (3)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核心

  5、学习方式

  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联系历史时代事实,从普通中国人命运改变的视角,认识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今天强大的繁荣的中国,主要的源动力是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应课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2、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3、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专题一:破冰之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之行(1课时)

  其中,专题二中的活动“改革开放中的家乡美”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破冰之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通过一位老教授的日记,感受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生活的变化,理解掌握: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何完成“拨乱反正”、民主法治建设一步步加强。

  人物故事情境导学要点:

  专题问题设计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学生学习小组:自主思考、合作及竞争。

  以此探讨:

  1、“文革”结束了,中国为何还在“徘徊不前”?

  2、“两个凡是”的实质是怎样的?

  1、真理的“面貌”应该是怎样的?真理为什么会经得起考验?

  1、何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2、“伟大转折”的主要含义?

  以此探讨:

  1、“文革”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2、民主和法制建设为什么都要同时加强?

  活动五:小组间文字游戏竞赛--“心有灵犀”:相互配合来猜猜本课中的“热词”。

  1、学生是否能根据历史时代背景,来认识人物生活变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评价要点

  2、学生是否能理解前后事件之间的关系,及类似事件之间的关系。

  3、学生的小组探究及合作竞争精神的肯定。

  专题二 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之行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通过报道普通农民梁满囤、著名企业海尔集团的故事,走进改革开放的波澜画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及对外开放的逐步进行。

  人物、企业故事情境导学要点:

  专题问题设

  1、农村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影响 计

  2、国企改革的措施

  3、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学生学习小组调动:自主思考、合作探讨。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人物、企业的故事情节演示,辅以改革开放的画面和视频、音频。

  活动二:农民梁满囤的故事:生活改善后有了“新烦恼”--果园丰收后,果子销路不理想。

  以此探讨:

  1、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积极性)

  以此探讨:什么原因束缚企业发展?

  以此认识: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研究性学习:

  1、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方面亟需改善和提高?

  评价要点

  1、能否正确认识时代与具体人物、企业发展的关联。

  2、学生个体参与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个体发言的独到性是否值得肯定。

  3、能否理解农村和城市改革共同的核心。

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篇七

  1、巩固识字,明白偏旁与字的意思有联系,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觉积累词语。

  3、区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说好普通话。

  4、熟读儿童诗,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生字卡片

  一、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三点水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水流的意思有关)

  2、出示带有女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指女性)

  3、出示带有口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嘴巴有关)

  4、小结归纳偏旁表示意义,形声字的形旁都与它的意义相关。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

  2、圈出反义词,多读几遍。

  3、多种方式读,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三、读读想想

  1、自由读这六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读,正音。

  3、分小组读,注意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四、读读玩玩

  1、读题目,猜猜这首诗会围绕题目鞋鞋什么。

  2、自由读文,验证猜想。

  3、边读边玩(学蝴蝶飞的动作)。

  4、指名4个学生到讲台上根据不同内容表演,去他学生朗读。

  五、读读背背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继续教读音。

  2、找出大小不一样的字母(红色),多读几遍,加强记忆。

  3、教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帮助学生记忆。

  六、自主识字园地

  1、学生自读,同桌读。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钟

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篇八

  1、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根据词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3、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4、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小黑板、字卡、赞美春天的古诗。

  (一)创设意境,揭示诗题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春光无限,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写下了赞美春天的是诗,你们能背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三首。相机板书古诗,教师范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2、指名读,随机正音:好了,就读到这,我发现呀,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一定能读的很好吧,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词语)

  3、有几个词语悄悄地从诗歌中跳了出来,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们难住啊?出示词语卡片“黄鹂、翠鸟、翠绿、鸣叫、船长、时令、千古绝唱”等。

  4、下面请你拿出字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如“鹂”、“鸣”、“鹭”对比识记。如“含”、“令”、“岭”,分别含有“今”和“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记忆。结合旧字认新字。如:色—绝、天—吴运用字理识记“绝”、“鸣”、“令”。

  6、巩固生字:这回都学会了吗?敢不敢开火车读?听好要求:站起来的同学读一遍生字,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当火车检验员,看一看小火车开得怎么样?(猜字游戏,摘苹果等)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本课生字,说一说左右结构的字有哪几个?

  2、师范写“船”:把“舟”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右边的部件是横折弯而不是横折弯钩。

  3、生书空,描红。

  4、观察“令、含、岭”三个字,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5、师范写“含、岭”,生书空,描红。

上一篇:2023年乐理课心得体会 乐理心得体会(优秀8篇) 下一篇:快乐的一天 快乐的一天心得体会初一(实用9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