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__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
2.归纳:什么叫比?(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2.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练习: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4:0.16; :8。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沟通联系
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比
前 项
:(比号)
后项
比 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3.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相比的量是同类量吗?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发现是同类量的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提问:小敏所花的钱数和练习本数之比是( ):( ),比值是( )。
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2.P49“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前项=比值后项;后项=前项÷比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十一第1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后项是有顺序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第(3)题请学生说说比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数量。)
(2)提问:你还可以写出哪几个比?说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多个量的比。)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从量与量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明确两个量(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深化对比的认识。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知识掌握情况。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 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13/15=( )
12/7= 100/6= (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 2 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3
一、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三、复习方法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
1、 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习(书上总复习)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百分数及应用题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习,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习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复习计划, 期末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4
一、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53人,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改善,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已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中还有少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只好想办法争取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进步。
二、复习内容及要点:
1、分数乘法
复习分数乘法和意义和计算方法,记熟单位“1”的判断方法,巩固训练简便计算;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快速确定一个数的倒数。
2、可能性
复习时,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确定性的描述。
3、分数除法
复习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化训练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4、比
复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圆
复习圆的组成、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扇形的组成、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强化训练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环形的面积。
6、百分数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进一步训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复习巩固求百分率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复习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8、拓展平台
复习“黄金比之美”和“智慧广场”,了解黄金比,能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思路
先分块复习,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顺序进行,然后进行综合练习,最后按单元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分层复习,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总结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
四、具体安排
12.19--23日 引导学生分块复习查缺补漏
12.26——1.6 综合练习总结提升
1.9——1.10 再次查缺补漏
1.11——1.12 期末检测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5
走过20xx,向着20xx出发。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冬姑娘连本带利把仅存的一点温暖都带走了,只剩下想不开了。到这个时节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期末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知识容量相对大,这就要求我们这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多而不漏,多而不乱的复习局面。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将小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加深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决和方程式的解法。
3、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学生能进一步抓住重点、难点、弱点进行复习和整理,查漏补缺。
4、学生通过复习会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复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1.小数乘法、除法重难点回顾与解析。(3课时)
2.简易方程的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3课时)
3.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图形的合理转化)、植树问题。(3课时)
4.位置、可能性、简便运算。(3课时)
5.分析往年试卷,把握出题重点,精选练习的题。(3课时)
三、复习策略与形式
1、单元复习:调整教材编排顺序,按照知识联系的紧密度分单元模块从易到难再次将本学期所授内容重新再理一遍,以求能熟练掌握。
2、分类复习:在系统梳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第一阶段复习存在的问题再次从基础知识、计算题、操作题及解决问题等进行分类复习与测试,以求稳扎稳打。
3、综合复习:根据学生学情分层练习,做到边练习边复习并进行综合试卷测试,重视试卷讲评课、归纳做题方法回归课本找知识点。
四、复习具体措施
1.教师肯下功夫功夫备好课,打破常规复习方法,有创新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混点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成长。
2.加强学生对复习认识,兼顾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找到学习的方法。
3.复习时要巧导精练,全面提高。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4.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帮助与思想帮助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化工作,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5.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多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6.考前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交给学生怎样审题、做题,如何利用演草纸和有效检查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6
复习目标: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对本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所学的概念、法则和公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1.分数的乘法和分数除法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有关分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2.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
3.百分数的认识以及实际应用问题。
4.圆的基本性质、周长和面积计算。
复习要求
1.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习题,能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联系实际,灵活地运用分数、比、百分数的基础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3.能掌握圆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
复习方法
1.分段复习,做好计划
正确的期末复习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临时抱佛脚。
一个完整的复习包括系统复习以及专题复习,强化训练,先对概念、公式等常识性、知识性的知识先整体过一遍,理清知识框架,再进行针对常考专题和知识漏洞进行复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来制定具体的复习要点,对于在日常的学习和做题中,已经能够熟练运用的知识可以减少复习时间,重点复习知识薄弱区域。
2.对基础知识进行“过滤”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和公式是所有题型构成的基础,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难度的题型。
作为小学基础数学的最后阶段,六年级对基础性知识的考核只多不少。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就要求学生能牢牢记住并理解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
复习时,学生需要对这几个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逐一“过滤”,确认重要的概念、定理和公式是否都已经记住和掌握,并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框架。
3.对犯过的错误进行回顾
期末复习需要做到有的放矢,而回顾以往做错的题目可以为复习找到方向。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错题集、订正的试卷拿出来重新翻阅一遍,特别关注容易造成错误的问题,分析其关键点和易错点。
对于因为粗心和审题不当而出错的题目,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而出错的题目,可以将该知识点划入重点复习范围。
4.对经典例题加以利用
期末复习留给数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很多老师都不提倡学生在考前大量刷题。对于想要找到“做题”感觉的学生,一般都会建议找几个经典例题进行巩固强化。
如《工程问题》这类常考的实际应用题,其用到的知识基本固定,存在明显的解题思路。学生可以在考前重新做一遍,既能保持题感,又能提高这类题型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遇到不太明白或者不会做的例题时,也可以找一些教育资源来帮助复习,比如上面提到的《工程问题》,菁巧教育就有专门的课件供学生学习。
它将《工程问题》中会出现的不同的情况,通过三个视频课件进行分类讲解,帮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运用的举一反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学会分析并能正确列式解答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课时安排:9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课本第23——26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认真看课本第23页信息窗和红点1的内容,重点看方框里的内容。
思考:
1、 两个方框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结果呢?(同桌说一说)
2、 仔细观察第2个方框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同桌说一说)
(5分钟后,比谁会正确回答对检测题)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请把手放下。老师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同桌互相讨论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二)检测(做一做)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请两名(后进生)板演。小黑板出示习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题前请看清要求。
要求(师说):1、认真审题 2、握笔姿势正确 3、做一题及时检查一题
检测题: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题错了,先圈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2题,一样的请举手,若错,请说出错在哪里?
追问: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如何计算?(板书)
2、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相信你只要根据方法认真学习,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五、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咱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全做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必做题:自主练习第1题。
2、思考题: 自主练习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七、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课(第24——26页绿点的内容及练习)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队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分数除以整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二、检测
下面我们来进行比赛,比谁能做对课本上的“自主练习”。老师也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1、打开课本第24页绿点的题目、4、5、6题
2、做题前请看清要求。
要求(师说):(1)、认真审题 (2)、握笔姿势正确 做一题及时检查一题
3、时间15分钟。
4、学生做题。
四、出示答案同桌互批
五、统计各题正确率,评讲重难、易错题
1、绿点题目:怎样计算的?说一说
2、第4题: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第5题:说一说解题思路,为什么这样做。
4、第6题:全对的举手,要求正确率100%
六、学生补错题
七、当堂训练:
今天这节课的收获不少,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自主练习:第8、9、10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8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小学六年级即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状况,对于学生能够顺利的通过复习、考试及毕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愈临近毕业,教师要用温馨营造“平常”氛围,避免过度紧张,来稳定学生的情绪。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思想教育。“导”——后进生找自己优势,努力提高成绩;“抚”——中等生加强自信心教育,补薄弱学科;“激”——优等生引进竞争机制。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注意用脑卫生,保证休息和睡眠;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答疑,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
二、总复习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24课时左右
1.数和数的运算——6课时左右
●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的初步知识——3课时左右
●用字母表示数;
●简易方程;
●比和比例;
3.应用题——7课时左右
●简单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4.量的计量——2课时
●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名数的改写
5.几何的初步知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 立体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6.简单的统计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和讲评
三、复习内容:
(一)、数和数的运算
1、数的意义
①注意小数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在写法上与整数相同。
②明确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小数的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带有单位名称。
③明确数位和位数的区别。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位数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
④强调几位小数的判断与几位自然数的判断不完全相同,如:3.82看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数的读法、写法训练时,要着重突出自然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3、数的改写:
(1)把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有两种情况,注意不要混淆:
a如要求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b 如要求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就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
4、数的大小比较
(1)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着重训练,学生能把几种不同的数化成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的能力。
5、数的整除
(1)借助书中概念之间的联系网络图,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2)重点区分好质数、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三个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
6、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借助教材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在联系然后得以应用。
7、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 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复习好如何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3 )增加一些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关系,求未知数的练习题
8、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运用实例,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让学生体会到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2)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些定律可以扩展或逆反运用,减法、除法也有一些定律或性质可以用来简算。
9、四则混合运算
(1)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立足于正确计算,得到正确计算结果。
(2)对于一般学生重点训练审题能力,能够确定题目中是否隐含着有关定律的因素。
(3)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重点训练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地选用比较简单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二)、代数初步知识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1)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使之有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建立起字母不单纯地表示某个数,他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量的意识。
(3)能够熟练地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1)通过对式子地判断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掌握求方程的解,解方程有关的概念。
(3)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地解简易方程。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能够将原方程经过整理成为符合四则运算基本形式的方程的能力。
(4)解方程的四种方法。
●如:x-6=20 36÷x=6 5x=25等方程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的值
●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去解,
如:2x+9=35 6x-4=30等方程,可以先吧2x、 6x,等会有未知数的x项看作一个数,待求出它们的值之后,.再按四则计算当中
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按四则运算的顺序先计算,使方程改变形式,然后再解,
如:4x-3.5 ×4=10
3/5 ×3.5-x=1.4 要先求出 3.5 ×4, 3/5× 3.5的积,使方程分别变形为:4x-14=10 2.1-x=1.4 再解。
●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
如:2/3 x+1/2x=42, x-0.8x-6=32等,先利用运算定律使方程变形为(2/3+1/2)x=42,(1-0.8)x-6=32,然后计算括号内的运算,使方程变形为:11/6x=42, 0.2x-6=32,最后再解。
3、比例的性质
(1)加深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间的关系。
(2)做好比与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三者是有联系的,但绝不能认为比就是除法,就是分数,它们是有区别的。比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的。除法则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3)引导学生建立比与分数自觉转化的意识。如:甲、乙两数的比是5:4,由此可知,乙数与甲数的比是4:5,乙数相当甲数的 4/5,甲数则是乙数的1.25倍,甲数是甲、乙两数之和的 5/9 ,乙数则是这两个数和的 4/9等等。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4、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 1)能够熟练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要保持比的形式;求比值是表示前项与后项的商,结果可是整数、小数、分数。
5、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熟练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比例的知识。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在学习比例尺中,要突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个关系式,比例尺与一般度量长度的尺不同,它是个比,不应带有单位名称。
(4)训练学生会看图上附有的注有数量的线段的比例尺,以及后项是1的比例尺。感受到比例尺的前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后项是1的比例尺可以把实际长度放大的现象。
(5)注意比和比例的区别,它们都是表示关系的,比是表示比的前项和后项间相除的关系的,所以它只有两项;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关系的,所以它有四项。
6、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比、比例、 正反比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根据y/x=k(一定)和xy=k(一定)的关系式,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三)、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在复习简单应用题时,应着重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 通过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位置,进行改编应用题地训练。
2、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1) 使学生能够按照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熟练地选择计算方法解答简单应用题。
(2) 复习好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应用题。
3、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1)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应用题,正确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2)不仅要重现应用题数量关系地训练,也要重现帮助学生建立检验的意识,掌握应用题验算的方法。
4、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式
(1)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地建立等量关系式,并依关系式列出方程
(2)重点训练是抓住题中最重要的等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式
(3)列方程思考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答有很大区别。注意习惯上用算术法的逆向思维。加强引导,以防学生思维定势。
5、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1)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着重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是弄清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使学生弄清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6、用正反比例的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着力训练学生准确观察题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有没有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根据性质列出比例式的能力。
7、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1)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四)、量与计量
1、常用的长度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公制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而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却是1000。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面积、地积单位;掌握面积,地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复习面积、地积单位间的进率,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弄清楚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不是10的道理。
3、常用的体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掌握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 常用的重量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掌握常用的公制的重量单位,掌握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5 、 常用的容积单位与相关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1)升、毫米虽然与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有联系,但绝不是说容积就是体积,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
(2)区别好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树立正确使用相关计量单位的意识。
6、 常用的地积单位
掌握地积单位间的进率
7、常用的时间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加强对进率的记忆。
8、 名数的改写
(1)着重化聚方法的复习,特别是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的化聚的方法。
(2)提高学生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能力。
(五)、 几何初步知识
1、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
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并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加深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掌握角的分类,并能运用工具画出所要求的各类角。
(2)教学角的概念时,应注意纠正学生把直线看作是平角或周角的误识。要从角的意义出发,看待平角或周角。
3、认识垂直与平行
(1)能使用工具比较熟练地画出与一条直线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垂线和平行线。
(2)学生能够正确判定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或平行。
4、三角形的认识。
(1)掌握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方法。
(2)能够正确地找出与某一个底相对应的高(重点)
5、认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特征。
(1)认识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特征。
(2)要注意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复习。
6、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1)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需充分发挥教材中网络图的作用,使学生对平面几何面积计算能形成结构。
7、认识圆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认识圆的特征。
(2)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8、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以及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
(2)理解它们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9、在进行周长、面积、体积计算的复习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正确地使用各个数位和单位名称。
(2)在需取近似值时,要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
(3)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
(六)、简单的统计知识要点:
1、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
(1)能够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的应用题。
(2)能够熟练地解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3)在求平均数时,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求得结果。
2、收集、分析整理数据,绘制简单的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掌握数据的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能够绘制简单的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3、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根据需要绘制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绘制统计图着重训练学生能够根据纸张的大小恰当的选取一定的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
4、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能够比较熟练地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回答相关的问题。
可以增加一些根据统计表反映的数据绘制相应的统计图的训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8~69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1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 (二)本课分析(从单元分析入手) 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本课目标:
1-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会求比值;
1-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正确地写出比。
2、教学方法:比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代数初步知识,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比时要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实例的分析与归纳,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对一些已有的知识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比的关系。在认识比的基础上揭示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通过揭示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引出求比值的方法。比的性质是在学习了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四)教学设计过程:
(五)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0:21=60÷21= =
前项 后项 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相,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六)作业预设:
作业本:36页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2
一、 指导思想
重视双基 关注能力 注意应用 发展情感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蓝本,依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有条不紊、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总复习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进行,前三部分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再通过适量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第四部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的"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进行拓展与运用,使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学习潜能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学生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教师而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教师的学科。对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个个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并且承载着教师家长的期盼,面对的也是第一次如此重要的考试,难免会紧张、焦虑。我们更要对他们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学生心理,少一点疾风骤雨,多一点阳光明媚,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呵护。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我们最后的复习阶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珍爱学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深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习天地。
2、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凸显课堂魅力
构建"学程导航,互动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武器与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备好复习课的教案,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特别是向40分钟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在复习课中,首先目标要简明,不能面面俱到。其次,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上好复习课,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把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的整理,不是讲授新知识。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共同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在回忆和整理时,要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这样易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印象深刻,同时使学生感到通过整理和复习确实有所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3、确保练习的精致合理,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中,练习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但是如果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再练习"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这就有悖于我们预期想要的结果了,所以,练习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练习,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优化作业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教师加入到练习资源的开发工作中来,对数学书、一课一练、补充习题、《复习指导用书》等资料中的练习题进行重组与整合,精选或设计出具有代表性、时代性、新颖性与一定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用极短的练习时间,既梳理了旧知,形成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大幅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还实行: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各班要协调一致。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讲、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4、注重学生的提优补偿,促进个性发展
在复习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独立作业,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错误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继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习成绩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做《走进数学王国》中的习题或其他补充的提高题,提高他们复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倾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难点: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教具准备】课件、扇形统计图卡纸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法、直观法、引导法、归纳法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健康饮食教育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课件出示),膳食是什么意思?(日常吃的饭菜)从宝塔图中你知道我们每日需要那类食物最多?其次?接着?……最少呢?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同学们平时必须养成不挑食,合理饮食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认识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只含前两列)
(1)观察统计表,提问:你认为笑笑家这天的膳食合理吗?
(2)如果要能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的多少,应选用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统计表(添上第三列)
(1)师:如果再增加一栏,你知道增加这一栏统计的是什么内容吗?(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2)读统计表,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3)师启发:从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能不能清楚地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呢?折线统计图行不行?那么,哪一种统计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三)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1、下图是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的,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自己先观察、思考,再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探究(一)(课件出示):
①用整个圆表示什么?
②圆内各部分形状像什么?用各个扇形表示什么?
探究(二)(课件出示)
①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②扇形的大小反映了什么?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多少?
③从这个扇形统计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总摄入量,用圆内各个小扇形表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扇形面积越大,这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越大。从扇形统计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5、引导学生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出示)
(1)师:那么,你能不能归纳一下所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呢?
(2)小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量,用各个小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1)师:扇形统计图与学过的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势?
(2)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量同总量之间百分比关系,而且可以直观的比较各部分量的相对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一)“试试我能行”
1、填空:
(1)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 ),用各个小扇形表示( )占( )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 )与( )的关系。
(2)想知道果园里每种果树棵树占果树总棵数的百分比,应绘制( )统计图。
2、P58“练一练”第1题。
(1)观察这几幅扇形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馈交流。
(二)“比比我最棒”
1、观察东山小学图书情况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 )书本数最多,占全部图书的( )%。
(1)(2)( )书本数最少,占全部图书的( )%。
(1)(3)如果有125本画册,则共有图书( )本,科技书有( )本。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其中第(3)小题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观察红星小学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情况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跳绳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 )%。
(2)喜欢( )的人数最多, 喜欢( )的人数最少,喜欢( )和( )的人数差不多。
(3)若全校共有400人,则喜欢踢足球的有( )人,喜欢踢毽子的有( )人。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你的课堂表现如何呢?如果满分用五颗星表示,你能得几颗星?
五、布置作业
P58“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特点{用一个圆表示(总量) (单位“1”,100%)
用各个小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作用: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统计》。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预设: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生齐: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黄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了解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
生2:我了解到喜欢足球的占20%;喜欢跳绳的占15%;喜欢踢毽子的占12.5%;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占22.5%。
生3:我知道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0%;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只占12.5%。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就是占40人的30%,40×30%=12(人),所以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预设:
生1: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
生2: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生4: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算式解决它,好吗?
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列式解决的?
预设:
生1: 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
生2: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0×15%=6(人);
生3: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40×12.5%=5(人);
生4: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40×22.5%=9(人)。
二、巩固、拓展.
1.P107页做一做。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预设:
生1:牛奶里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成分。
生2:我知道每100牛奶里水分占87%、蛋白质占3.3%、脂肪占4%、乳糖占5%、其他营养成分占0.7%。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根据颜色找到的。图右边的说明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扇形所表示的营养成分。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250克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师:那好吧,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
(1生板书。 水分:250×87%=217.5(g)
蛋白质:250×3.3%=8.25(g)
脂肪:250×4%=10(g)
乳糖:250×5%=12.5(g)
其他:250×0.7%=1.75(g))
师:谁来说一说,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生:能补充水分217.5克、蛋白质8.25克、脂肪10克、乳糖、12.5克、其他1.75克。
2.P108页第2题。
师:下面让咱们来关注关注陈东家每月的生活费支出计划。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清楚地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还购房贷款、教育、服装、水电、其他各占支出计划的30%、30%、15%、10%、5%、10%。
生2:我能知道陈东家每月支出的水电费占支出计划的百分数最少。
生3:我还能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和还购房贷款一样多,服装和其他支出一样多。
师:同学们得到的信息可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如果陈东家每月生活费支出1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我们可以求陈东家每月的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
师:问题提得很好,那下面咱们就动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1生板书。 食品:1000×30%=300元
还购房贷款:1000×30%=300元
教育:1000×15%=150元
服装:1000×10%=100元
水电:1000×5%=50元
其他:用1000×10%=100元。)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5
一、复习内容:
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除法、认识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认识百分数。
二、复习目标:
1、能正确解形如aⅹb=c、aⅹb= c 、aⅹbⅹ= c 的方程,能正确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答两、三步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分数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能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能用比的意义和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解答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6、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7、在全面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6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初次探究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产生共鸣
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播放足球比赛录像片断)
2.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初次探究
刚才比赛中我们中国队的一名队员罚球球进了,你看到了吗?高兴吗?是啊,真是太高兴了,不光你们高兴,全国人民都高兴。
今天,我正好有一个关于罚球的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投影表格)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2
10号
18
13号
43
是这样的,某校足球队,在一次十分重要争夺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罚点球的机会,计划从这三位罚点球成绩较好的队员中挑选一人去罚这个点球。如果你就是主教练的话,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为什么?
罚中次数多,他罚球的质量就一定是最高的吗?
如果学生说出应知道罚球总数,就出示下表。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5
22
10号
20
18
13号
50
43
现在有了罚球总数,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能一下子看出来吗?怎么办?动手算算?
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过程。)
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
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像这样的数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学生尝试写。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再次探究
1.自主学习 合作研究 探究新知
看来罚点球的问题,我们用上百分数就可以解决了。那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什么,你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39页,看你能获得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不明白的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全班讨论。
2.展示交流 解决疑难 再次探究
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已经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展示交流通过自学、讨论所获取到的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等,教师及时点评、鼓励,相机板书、讲解,适时追问、引导,组织讨论、释疑,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展示,教师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A 尝试解释
大家已经知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了,那你能根据这个意义(指板书)来说说88%表示的意义吗?
你能说一说另外两个百分数90%和86%表示的意义吗?
B 再次解释(课件出示教师课前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数据)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 ,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36%。
20__年,某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上一年的118%。
期末考试,我们班学生的及格率为100%。
山西名酒汾酒中酒精占一瓶酒总量的53%。
伊利牛奶的包装上写着:含蛋白质2.5%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100,也可以等于100,还可以大于100
C 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带有百分数的资料,现在请你们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小组推荐代表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展示交流,师随机引伸拓展。
D 百分数为什么又叫百分率呢?课件出示下题,组织学生口答。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来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
2、一根绳子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为什么第一、二题中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而第三题不能呢?
前面我们学过分数了,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意思,一表示分率,二表示具体的数值,而百分数呢,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具体的数值。所以说后面带单位的不能用百分数表示。特别强调它只能表示分率。
百分数还叫什么?百分比强调它主要是两个数的比较。
(2)百分数的读写
关于百分数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读、写法)强调: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师示范写出88%,重点强调%的写法。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为了与分数区分,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这种带有百分号的形式。分母和分数线简写成%。
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个百分数,写你喜欢的百分数。
看了他们写的百分数,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那我们现在都来写百分数。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写出下列百分数,比比谁写得好看
百分之十八 百分之九十二
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零点三
百分之三十八点五 百分之四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一点零二 百分之六十八
我这里提供了10个百分数,你如果写完了呢,还可以自己出题目再写,这样算超额完成任务。
用刚学到的百分数,每人说一句话,让别人来猜一猜你写了几个。
四、回归生活 应用提高 拓展延伸
1、出示一张格子图让学生说一说其中蓝色的占整个图的百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课件出示)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 半壁江山
我们上数学课把语文中的有些成语也巩固了一番,用我们刚才说到的成语就是?(一举两得)
五、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结束本课
通过四十分钟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
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7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无论是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层次,还是对教师全面提高教学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为切实抓好总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特拟订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的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重点:
⒈、整、小、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算,解方程和解比例。
⒉、复合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⒊、几何形体知识。
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复习难点:
⒈、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
⒉、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方法。
⒊、准确的进行计算。
四、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周
⒈、数和数的运算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⑴、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⑵、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⑷、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⑸、运算定律和简便算
⑹、四则混合运算
⒉、代数的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⑴、用字母表示数
⑵、简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⒊、应用题
这节重点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⑴、简单应用题
⑵、复合应用题
⑶、列方程解应用题
⑷、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⒋、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⑴、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⑵、名数的改写
⒌、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⑵、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⑶、立体图形的认识
⑷、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⒍、简单的统计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⑴、平均数
⑵、统计表
⑶、统计图
第二周:专题复习训练
⒈、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训练。
⒉、几何形体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
⒊、各类应用题的训练。⒋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强化。
第三周:
综合复习、测试
综合练习和评讲,及时查漏补缺。
五、总复习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的背诵;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⑴在四则混合运算方面,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⑵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内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⑶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做到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努力提高中等生。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整理,对于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复习时,教师应切实加强学生认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题时读清、读透。
6、在复习当中,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以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8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课前袁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统计图。)
教师适机提问: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生: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说的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会不会用。下星期我们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如果我们绘制一幅统计图,要能清楚的反映同学们喜欢各项体育运动的人数,你们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不错!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如果我想绘制一幅统计图来表示今天24个小时的气温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老师还发现有同学找了这样一些图,我们来看看。(对收集这些图的学生提问)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找的是什么图?
学生回答。
师:这样的图也是统计图?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一种新的统计图。
师板书:扇形统计图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想学到哪些知识?
预设:(1)扇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2)什么叫扇形统计图?
(3)怎样作扇形统计图?(4)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好学,想知道的可真多啊!那我们就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开始来了解吧。(课件出示)听了关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的介绍,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个宝塔图中知道我们需要的哪种食物最多?其次呢?接着呢?
看了这幅图,你对同学们的饮食有什么建议呢?
师:是呀,膳食宝塔图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这说明了我们要注意健康饮食。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看看笑笑她们家的饮食情况。
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统计表,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学生交流完后,教学利用随机点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各百分数的意思)
师:表格中的总摄入量是指什么?100%是什么意思?
通过大家对这些百分数的解释,那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否符合膳食宝塔图的结构呢?
2、引导讨论。
师:大家看,袁老师根据刚才的统计表中是数据重新绘制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
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
根据老师的温馨提示单想一想,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1)根据数据将圆分成了几部分?每个部分像什么形状?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2)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所有的百分数之和是多少?能对应的上统计表中的总摄入量为100%吗?
师:现在把你们小组交流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3、了解特点。
师:同学们对这幅扇形统计图分析的很透彻,想一想,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笑笑家一天食物的摄入量呢?为什么?(条形统计图只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多少,不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条形统计图所没有的功能,而扇形统计图可以。)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老师小结:
(1)扇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直观表现在哪里?---扇形表示部分,圆表示整体)也就是能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19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它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用它解决了相应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还要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先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二、学一学
(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学习目标: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2.出示学习提示:
(1)观察例1的插图,观察图意,同桌口头说图意然后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口述问题并列式)
(3)、100g= 1/10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 (意图: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三[议一议]
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提示:
(1)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①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
②讨论: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几种折纸方式,每种方式应怎样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汇报学习结果:
四、练一练
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17?
②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 1/a÷3等于多少? 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第二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2、掌握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2、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1、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口算下面各题
1/6÷3 4/7÷2 3/5÷2 6/7÷2
二、学一学
出示【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例三 : 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
2、 思考:
(1) 谁走得快是比两人的什么?(速度)
(2) 怎样求二人的速度?(自己列出算式,并想一想你的列式依据准备交流)
(3) 你能直接求出这两个算式商的大小吗?
(4) 你会求出这两个算式的商吗?为什么?
我们这一节就来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三[议一议]
探究计算2÷2/3
(1)画线段示意图提示:
①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试试看(由于用2/3小时行2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画图时有一定困难,画图前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2/3小时表示什么?(1小时的2/3)
b、2/3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小时所行路程有什么关系?(2/3小时行的路程=1小时所行路程的2/3即:1小时所行路程的2/3是2千米)
此时学生就可根据乘法应用题画图的方法画出线段图了。
②把你的画图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比比谁的画图能更好的反映信息。
③打开教材第30页,看看你们的图与教材的图是否相同。
(2) 探究怎样计算2÷2/3
独立阅读教材第30页,体会教材中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3)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探究计算过程,分析算理
① 1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求3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必须先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
② 由2/3小时行2千米,即2个1/3小时行2千米,可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也就求2千米的1/2是多少 ? 2×1/2
③ 3个1/3就行2×1/2×3千米
④ 由此推出2÷2/3=2×1/2×3
⑤ 由于1/2中的分母2和第三个因数恰好是原来除法算式中的数,为了便于分析,可用乘法结合律让它先算,即
2÷2/3=2×1/2×3=2×(1/2×3)=2×3/2
⑥ 分析2÷2/3和2×3/2的特征,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 你们能用这个规律计算5/6÷5/12吗?试一试,并把你的计算与同组人交流。
四、做一做:
1、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4题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带括号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 计算:
24÷5/6 2/3÷3/4 5/7÷25/14
二、 学一学
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提示
1、 自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 讨论问题
① 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 怎样列式?
(2) 讨论要求:
① 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 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三.做一做
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 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1/5÷[(2/3+1/5)×15]
(1) 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较差学生演板。
四. 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五. 归纳小结 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六、练一练:
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七、小结: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会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4、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5、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第一课时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计算25/36÷30
3、用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 鸡的只数是鸭的3/4
② 女生是男生的一半
③ 梨重量的3/5相当于苹果的重量
④ 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二、学一学:
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例1的条件和问题
(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思考:
问题:①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②所求问题在哪个或哪几个等量关系中?
③哪个等量关系中只有所求问题是未知的?
④找出这个关系式后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小明体重×4/5=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
?×4/5=28
三.做一做 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你会吗?试一试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四.议一议
①爸爸的体重在哪一个关系式里?写出这个关系式
②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③如果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结束后独立完成 后,让组长检查后汇报)
(4)、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填充教材。
五.练一练
(1)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
(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六、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会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4、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写出下面数量关系(用等式)
(1)裤子价钱是上衣的2/3
(2)裤子的价钱比上衣少1/3
二、学一学
1.出示【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出示【自学提示】
阅读例2爱华小学的同学非常喜欢课外兴趣小组,他们学校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5人,比航模小组人数多1/4,算一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思考:
(1) 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条件和问题)
(2)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 问题和条件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理由是什么?
三.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例2,较差学生演板
四、议一议
要求:
① 重点以学一学中的4个问题为依据在小组内充分讨论
② 由组长或小组学生代表准备汇报讨论结果,对演板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五、练一练
1、 教科书练习十第4题
2、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3、 修一条公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有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六、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0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教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教师: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39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②的是多少?③的是多少?
教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教学6。
教师出示例6:
教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如果例6中的一个数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看,例6怎样解答比较方便?(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
教师: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x?(设这个数为未知数x。)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教科书39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的前2个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第3题的第(1)~(3)题。
第(1)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装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装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式的?(根据乘法的意义。)
4.做练习十的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题的第(4)题,第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1
总复习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录、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计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掌握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4.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5.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总复习重点难点:
1.复习重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复习难点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3)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五课时
复习课时: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比、倒数、百分数。
复习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2.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复习要点: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分数乘分数,用分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5.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复习课时: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四则混合运算、文字题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掌握解答文字题的步骤以及方法
复习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要点:
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混合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后算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列出式子解答文字题的步骤:先认真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从问题出发,找出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计算,最后检验
复习课时: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解答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掌握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复习重点:
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分析和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复习要点:
1.解答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在理解题意,判断谁是单位“1”的基础上,还要找出应量和分率(百分率)的对应关系
2.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工作问题一样,就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解题的关键是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并由此得到工作效率就是1÷工作时间,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3.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应纳税款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复习课时: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圆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复习重点:掌握圆的特征以及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复习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复习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2.圆的周长和直径的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3.圆周长计算公式:C=d=2r
4.圆面积计算公式:S=r
复习课时: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综合练习
复习目的: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他知识和课程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强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应用题
复习难点: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2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2分钟)
师:同学们,课前教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到了吗?在哪儿收集的?容易找吗?这说明了什么?
既然百分数这么有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好吗?你想学习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0分钟)
1、百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三杯糖水)
你认为哪杯糖水更甜?
学生争论后得出不好判断的结论。
老师给出三杯糖水中糖的含量:7克、13克、9克。问:这下能判断吗?还需要什么条件?
再给出糖水的重量:20克、50克、25克。问:这下能判断吗?看什么?
生:看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样能判断哪个杯更甜吗?怎样就容易看出来了?(通分)
师: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分率,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2、百分数的写法: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板书)师示范写35%。
请一位学生板演26%、36%,其他学生在本上写。
师生交流:百分数怎样写规范、美观?
①两个小圆圈要写的小一点。②斜线的倾斜程度。
3、由刚才的不好判断,到现在的一目了然,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大家在课前已经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你现在能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的意义。
4、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想不想看?
课件出示:读一读
(1)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2)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3)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共获得51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16.9%;
(4)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这些百分数都表示什么意义,你知道吗?
看了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5分钟)
1、小组讨论: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 ①分子 ②分母 ③读法 ④意义等的不同。
课件出示:
下面哪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一堆煤 吨,运走了它的 。
百分数是分数吗?分母是100的分数是百分数吗?
得出结论:分数即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
(四)、拓展应用
1、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成语里也有百分数。
课件出示:请将下列词语用百分数表示出来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 百战百胜 一举两得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总 结
1、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你的满意程度。
2、对教师满意吗?也用一个百分数表示。
3、最后,教师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作业设计 做一做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4% 读作:百分之十四
65.5% 读作:百分之六十五点五
120% 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心得反思
第2课时
学期总第 课时
教学课题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20__年 月 日
20__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两者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归纳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指生回答。
生1:带有百分号的数叫百分数。
生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把百分数单独列一单元?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不能带计量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叫分率,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能带计量单位。
百分数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到,所以有必要单独为一单元。
3、我们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要转化?
生2:怎样转化?
师:对呀,为什么要相互转化呢?引导学生说出转化的意义。一是便于计算,二是便于比较。(板书),那怎么转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不过,百分数怎么转化成小数,小数又怎么转化成百分数,老师想把讲台让给你们,请同学们来当小老师,让讲台成为你们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84页(两分钟)
2、小组讨论(三分钟)
3、指生上台汇报,集体交流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要求学生讲)
(2)小老师甲: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3÷5=0.6= =60%
4÷6≈0.667 = =66.7%
(3)小老师乙: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过程先把小数化成了分数,显得麻烦了些。而我可以将小数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就行了。
(4)教师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4、师:学到这里也累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完了吗?(没有,还有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没学),噢,那我们接着学百分数如何转化成小数的。
(1)出示例2:(要求学生讲)
(2)小老师丙: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75020%
=750÷
=7500.2
=150(人)
75020%
=750
=750
=150(人)
(4)小老师丁:老师,我的方法更简便,能将百分数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四、拓展应用
做一做
五、总 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作业设计 练习十八6、7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例1、3÷5=0.6= =60%
4÷6≈0.667 = =66.7%
例2 75020% 75020%
=750÷ =750
=7500.2 =750
=150(人) =150(人)
心得反思
第3课时
学期总第 课时
教学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20__年 月 日
20__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具体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 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2 列式计算:4是9的百分之几?
50是200的百分之几?
3 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4 出示课件复习题: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5 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单位1,并独立解答。
6揭示课题:如果把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3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
(3)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并说出自己画图的依据。
(4)启发学生思考: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长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板书:增加的÷原计划的)
(5)学生尝试列式计算。(1名同学板演)
(6)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的做法吗?
板书:14÷12≈1.167=116.7%
116.4%-100%=16.7%
(7)比较两种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2 将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该如何解答呢?
(1)提问:这道题中是那两个量进行比较?把哪个量看成单位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列式,老师板书。
(14-12)÷14
(3)比较观察
将例3改变问题后的列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除数发生了变化?三、拓展应用
(1).分析数量关系。
(1)求今年产量是去年产量的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 2)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3)求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2).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3).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68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4).甲校学生人数比 乙校多5%,乙校学生人数比甲校少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类怎样的百分数应用题?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作业设计 做一做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例3、14÷12≈1.167=116.7%
116.4%-100%=16.7%
答:(略)
心得反思
第4课时
学期总第 课时
教学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20__年 月 日
20__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掌握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能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与相对应的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过程
与
方法 增强应用意识,体会百分数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提高学生类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准单位“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一、 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口算 3/44 2/3÷2/3 1+12%
(2)、20的3/5是多少? 30的70%是多少?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自主提问,生成问题。
1、教师口述信息: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2、抽生复述刚才听到的信息。
3、学生提出相关百分数问题,引入例题。
预设问题:①、增加了多少册? ②、今年有多少册图书? ③今年的图书册数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二)、解决问题,引出例题。
1、出示例4:
师述:用刚才的信息加上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4。
例4: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有多少册图书?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重点指导分析“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引导:思考“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是什么意思?在那见过类似的问题?如果把12%换成一个分数你会解决吗?(我们可以借助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来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等量关系是什么?(今年图书册数=原来图书册数+增加的册数)单位“1”是那个量?我们先求什么?(即问题①)求增加了多少册就是求什么?怎么列式?(140012%)(教师指导一个数乘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强调过程的完整性。(抽生板演)
(3)、抽生说说算式的意义,回顾解题思路,说说解题的关键点是什么?(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
(三)、一题多解,拓展思维。
思考:解决这类问题还有什么方法?
(1)、提示:借助刚才提出的问题③思考。
(2)、学生独立思考列式。1400(1+12%)
(3)、抽生说思路。
(4)、借助线段图分析“今年的图书册数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5)、找准解决问题关键点。
(6)、列式解答。
(四)、分析特征,自主归类。
1、师生一起归类,这类题属于“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回顾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三、联系实际,对比提升。
1、改编例4并解答。
学校图书室现在有图书1568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今年图书有多少册?
(1)、学生自主思考解答。
(2)、小组合作解答。
(3)、全班交流。
2、分析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比较今天学的这类题与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件出示例5
学生试做,师板书:
1(1-20%)(1+20%)=0.96
(1-0.96)÷1=0.04=4%
四、拓展应用
比30米多60%是( )米。 40千克比( )少20%。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设计 课后做一做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例4 1400(1+12%)
=1400112%
=1568(册)
答:(略)
例5 1(1-20%)(1+20%)=0.96
(1-0.96)÷1=0.04=4%
答:(略)
心得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迅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三、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9个单元:
1、分数乘法
2、位置与方向(二)
3、分数除法
4、比
5、圆
6、百分数(一)
7、扇形统计图
8、数学广角—数与形
9、总复习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分数乘法和除法以及比和百分数(一)、圆和位置与方向(二)、扇形统计图和数学广角这三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四、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连贯分数乘法、除法的知识点,对分数计算有整体的认识,建立有关分数综合计算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位置与方向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具体位置,增强学生数学联系生活的理念。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圆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和计算,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读懂扇形统计图,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具体安排:(略)
六、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由学生主动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继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4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目的
一、复习引入
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5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61人,其中六一班30人,六二班31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绝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2、第四单元“百分数”;
3、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4、“百分数的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三)、综合应用:生活中的数。
(四)、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1、学生会灵活应用运算方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2、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四单元“百分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学生会结合现实情境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第五单元“数据整理”:
经历“数据整理”,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六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会应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1课时。
第二单元:分数棍和运算: 7课时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4课时
第四单元:百分数: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5课时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7课时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7课时
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8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5课时
总复习: 10课时
机动时间: 3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6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需求
谈话引入: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李星明等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如下: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提问:根据这张表,你认为哪位同学投篮练习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并在讨论中确认最后一种方法是合理的。(在统计表右边增加“投中的比率”一栏)
二、自主探究,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引入百分数。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统计表。指名说说16/25、13/20、3/5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吗?
指出: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指名口答改写结果,教师板书。
2、揭示百分数的意义。
(1)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2)指出: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3、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通过阅读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教师进一步示范64/100的读、写方法,并要求学生模仿着读一读、写一写。
指导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导做练习十四第2题。
提问:根据题中的百分数,你对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了哪些直观的印象?
三、指导完成“试一试”,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指导完成第(1)题。
启发: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由此,你知道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吗?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2、指导完成第(2)题。
3、提问:通过解答上面两题,谁来说说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四、巩固应用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十四第3题。
告诉学生: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是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练习十四第4-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难点: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理解。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说一说什么叫做百分数?
2、出示判断题
(1)一种商品降价15%,现价是原价的15%。…………( )
(2)大于45%而小于46%的百分数不存在。……………( )
(3)有99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师:如果把地球总面积看作100份,那么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分别占多少份?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指名说一说比是怎样改写成百分数的?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师问:你是怎样将百分数改写成比的?先读题,说一说题中两个百分数的含义。 独立完成并汇报。
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先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指名口答第(1)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指名口答。
思考:如果将65和35相加,结果是多少?
6、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完成后师指出: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大于100。
思考:如果将佳美超市的营业额看作100份的话,至诚超市与大达超市各应看作是这样的多少份?
7、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延伸
出示练习十四第11题。
师小结:若两校总人数相同,则女生人数也相同;若两校总人数不同,则女生人数也不同。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见解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些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3课时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2-15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2、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探索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1、出示例2。
师问:1.15倍是指什么?110%是什么意思? 讨论: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多少的方法?
师再问:求谁完成的个数多?
2、师明确:要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的多少,就是要比较1.15和110%这两个数的大小。
二、讨论比较方法
1、师: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
2、组织交流讨论结果。
归纳:(1)可以把1.15改写成百分数,与110%比较。
(2)也可以把110%改写成小数,与1.15比较。
3、体会互化方法
(1)师问:怎样将1.15改写成百分数呢?
师板书:1.15=115%
(2)完成比较
因为115%﹥110%;所以1.15﹥110%。王红完成的多。
想一想:那怎样将110%改写成小数进行比较呢?
三、归纳改写方法
1、完成试一试。
师呈现去掉中间环节的两个等式:
0.3=30% 0.248=24.8%
问:百分号前面的数与原来的小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2、师:根据刚才总结出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想一想,怎样直接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呢?
指名说一说,并相机总结。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再说一说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发现进行逆推,并在应用规律解题的基础上,适当总结。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4、完成练习十四第13-15题。
(1)指名说一说:1.36和3.9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和结果。
(2)师:200%和0.7%是怎样改写成小数的?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4课时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6-20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2、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
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分数、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黑板出示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百分数。
0.12 1.8 5 0.07 0.109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小数。
106% 0.8% 34% 20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引导讨论。
师问:你会用百分数表示上面的分数吗?
(3)师根据学生发言评点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分数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方法二: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2、教学方法一。
师问:分数可以怎样改写成小数?
指出:在除不尽的情况下,一般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教学方法二。
(1)师:有时候,也可以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例如:3/5=60/100=60%
(2)像这样很容易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哪些?
(3)这种方法有没有局限性呢?引导学生思考。
(4)引导归纳: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和局限性,同学们要合理善用。
4、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再归纳。
师:根据以上学习,说一说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师:分数化成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
(1)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先将分数化成父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2)不能的,用除法先将分数改写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3)除不尽时,要保留三位小数;
(4)百分数化成小数,要注意运用约分和通分。
2、完成练习十四第16题。
独立完成、评价。说一说“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四第17题。
先分别说一说:4/7和9/11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125%和0.6%改写成分数的过程。
4、完成练习十四第18题。
提醒学生:能化简的要先化简。
5、完成练习十四第19、20题。
指名分别说一说每组中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5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推、迁移旧知,掌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出示例4及统计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的条件,以及根据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
2、在学生讨论中相机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
(1)探索列式。
师问:如果要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怎样列式?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是一样的
(2)探索计算。
师:你会计算出结果吗?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具体计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完成“试一试”。
师:要求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几?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通常直接用一个数去除以另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
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指名回答列式及结果,进一步明确方法。
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提醒学生:单位“1”是什么?这两题在列式时要注意什么?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6课时 百分率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率的意义,完善统计的初步知识,了解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有关百分率的计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出示例5及统计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的条件,以及根据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
2、在学生讨论中相机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
(1)出示例5及统计表。
师:什么叫做出勤率?
师指出:出勤率就是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你会求出周一田径队的出勤率吗?
指名回答,适时板书。
39÷40=0.975=97.5%
(2)总结出勤率的计算方法。
师:任意选择两天的数据,分别算出相应的出勤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第2题。
先说一说成活率的含义,再列式计算。
2、完成“练一练” 第3题。
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以进一步体会百分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独立完成、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直接写出得数,完成集体核对。
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提醒学生:单位“1”是什么?在列式时要注意什么?
5、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7、8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7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3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
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引
1、说出数量关系式。
红花比黄花多1/3。
( ) =( ) ( )÷( )=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①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②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③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3、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提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怎么思考?
二、探究
1、出示例6。
指名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师生共同画线段图。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1)单位“1"的量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谁和单位"1"的量进行比较?
(3)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能否转化成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4)有几种解法?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这道题。
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2、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3、和例6比较。
小结: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十五第10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11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页练习十五第12-17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
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二、练习:
(一)根据下列问题你能想到怎样的数量关系。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实际超产百分之几?
3、一种服装售价降低百分之几?
4、用水量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百分之几?
(二)口答。
1、100千克比80千克多百分之几?
2、35人比40人少百分之几?
(三)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3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四)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五)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开展节电活动,十月份用电由计划的200度降低到120度,降低了百分之几?
2、同学们参加达标活动,达到优的原有50人,现在增加了15人,增加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计划生产1000台机器,实际超额200台,超产了百分之几?
(六)完成练习十五第16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七)完成练习十五第17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八)根据所给信息,选取条件和问题,编写题目并解答。
①今年造林40公顷
②去年造林32公顷
③今年比去年多造林8公顷
④去年比今年少造林8公顷
⑤今年比去年多造林百分之几?
⑥去年比今年少造林百分之几?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12、14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9课时 纳税
教学内容:
课本第97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
教师介绍: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种。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星光书店八月份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是60万元。如果按该部分的5%缴纳增值税,这个书店八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
指名学生读题后全班学生再次读题。
提问:题里的按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的5%缴纳增值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说说这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求实际获得的奖金。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后全班交流。
三、反馈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是260000元,如果按该部分的3%缴纳增值税,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
2、李华买了一辆12万元的汽车,按规定买汽车要缴10%的购置税。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0课时 利息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页例8,“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重点:
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利息计算。
课前准备:
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开心的也是能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过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压岁钱?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压岁钱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心。你们拿了那么多的压岁钱,是不是都买鞭炮放了?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引导学生存入银行)
2、联系生活,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
师:压岁钱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多余的存银行。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生1: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生2:活期可以自由地拿,定期不到时间要用身份证才能拿。……)
师:储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储蓄的利率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较多?(生齐答:利息。师板书)
师:那么谁来举例说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师: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生:本金。师板书)
师:看来定期储蓄的利率比较高,定期储蓄中又分了一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我们来看下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例1的储蓄年利率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
学生读题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教师提问:应该选择哪种年利率来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
让学生把计算利息的公式补充完整。补充问题:两年后他从银行拿回的钱一共是多少?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核对。
3、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如何计算利息?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5、6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1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课本第99页例9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7-10题。
教学目标:
懂得商业打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按折扣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对折扣的理解,并正确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春节假期是人们旅游和购物的好时机,许多商家都看准这一机会,搞了许多促销活动。课前我让同学们去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销手段,有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信息。
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一个新的词:打“折”。同学们所说的“打八折、打五折、打七六折、买一赠一、买四赠一”等都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打“折”。
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
1、提问:看到“打折”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
小结:工厂和商店有时要把商品减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这种减价出售通常叫做打“折”出售。
出示:华联超市的毛衣打“六折”出售。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如果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呢?
小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提问:一件衬衫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打“七六折”呢?
质疑:刚才很多同学课前了解到的的信息中都有打“折”一词,现在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打折信息的意思。
提问:说一说下面每种商品打几折出售。
① 一辆汽车按原价的90%出售。
② 一座楼房按原价的96%出售。
③ 一只旧手表按新手表价格的80%出售。
2、教学例9。
学生自己读题。
出示例9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提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
全班交流算式和思考过程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4、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指名口答。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四、课堂总结
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9、10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页练习十六第11-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一件上衣打八折售出。
(2)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增加20%。
(3)定期三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00%。
2、计算。
40%X=144 X-25%X=3 X+20%X=180
二、比较练习
(1)一台电视机原价1800元,打九五折销售,现价多少元?
(2)一台电视机打九五折后的售价是1710元,原价多少元?
学生独立练习,完成后讨论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读题,引导提问:“一共可取回多少元”是什么意思,首先必须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
2、做练习十六第13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独立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
3、独立完成第14、16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1、15、17题。
六、指导阅读“你知道吗”知识。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3课时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2--103页例10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列方程解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一)解方程:
χ+40%χ=7 χ-15%χ=10.2 140%χ-χ=0.5
(二)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1)阳光机械厂有职工130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 。阳光机械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2)阳光机械厂中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少26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3/5。阳光机械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出示例10。
(1)读题,理解题意
问:6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你能想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2)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分析画线段图
(3)学生列方程解答
(4)交流解答过程及结果
(5)让学生尝试检验 ;
(6)小结:这样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求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怎么思考?
2、教学“练一练”。
(1)第1题,先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再列方程解答。
(2)第2题,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完成后交流讨论:
1、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的?
2、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等量关系?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解决这类题目怎样思考?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4课时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4页例1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40%。
2、实际比计划节约 25%。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12%。
4、乙数比甲数少20%。
(二)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 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3。
(三)列式解答。
钱大伯原计划培育400棵树苗,实际比原计划多培育20%,实际培育树苗多少棵?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出示例11: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意、说数量关系式。
提问:比原计划多20%,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3)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问题。单位“1”知道吗?
(4)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
(5)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原计划的棵数+比原计划多的棵数=实际培育的棵数。
(6)让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7)检验。
2、进行对比。将复习题和例11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3、教学“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提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75%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
(2)一个数的25%比它的75%少30,求这个数。
2、对比练习。
①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少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②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五月份比六月份多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第4-8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106页练习十七第9-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准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60%。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0%。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5%。
加工一批零件,已完成了80%。
树苗的成活率是95%。
今年的猪肉单价比去年上涨了80%。
二、比较练习
第一组;
(1)一桶油共35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和剩下各是多少千克?
(2)一桶油用去的比剩下的少21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和剩下各是多少千克?
(3)一桶油剩下的是28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的是多少千克?
(4)一桶油用去了7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的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练习后将这四题逐一比较(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组;
(1)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0%,第二天修了40米,两天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一根钢管长30米,第一次接去全长的 ,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多少米?
学生独立练习后将这两题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0题。
(1)读题,理解含有分数的条件,说出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做练习十七第14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答。
3、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11、12、13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讲。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所学的知识。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时怎样思考?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第9、15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6课时 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7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
小组讨论: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
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我们已学习了哪几种类型百分数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1、先判断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
平山绿茶的单价是太湖碧螺春单价的60%
种一批茶树,已种了80%
太湖碧螺春的面积比平山绿茶的面积少20%
茶苗的成活率是95%
今年的茶价比去年提高了20%
某商品打八折出售
数学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实际节约了15%
今年比去年增产25%
归纳总结:单位“1”的量(百)分率 = (百)分率对应的量
2、分类归纳,集中比较。
(1)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是鸡的百分之几?
(2)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鸡比鸭少百分之几?
(3)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比鸡多百分之几?
(4)饲养场有鸡500只,鸭是鸡的120%,鸭有多少只?
(5)某公司20__年平均每月的销售额是12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15%缴纳消费税, 该公司全年应缴纳多少消费税?
(6)我校今天学生的缺勤率是2%,有420人到校上课。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7)一种商品,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是160元。原价是多少元?
(8)王大妈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她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3、先列式,然后思考:
(1)这些应用题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
(2)每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对以上各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三种类型。
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百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三、指导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6题
1、完成第1、2题。
(1)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
2、完成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3、完成第4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
(3)填表计算。
4、完成第5、6题
(1)先画图
(2)解答
(3)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学过后你进一步明白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7、8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7课时 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8页“练习与应用”第9-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补充训练
(一)根据信息,先提出问题,再选择不同的方法解答。
(1)某水果种植专业户今年秋季收水果50000千克,十月份卖出了45% ,十一月份卖出了30%,_______?
(2)中大附小开展节约用电活动,十月份用电450度,比九月份节约了10%,?
先由学生同桌合作提出问题,再又全班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做法
(二)一组基本应用题。
1、菜籽的出油率是42%。榨制出200千克菜油,需多少千克菜籽?
用450千克菜籽能榨制多少千克菜油?
2、我校本月用电1200度,比计划用电节约200度。节约百分之几?
3、学校科技组有20人,舞蹈组人数是科技组的20%,又是田径组的30%。田径组有多少人?
4、某服装厂一月份计划生产5000套童装,实际生产了5800套,实际比计划超产了百分之几?
5、一台电脑原价4500元,现在降价900元出售,降价了百分之几?
6、一套家具降价400元后以3600元出售,降价了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评讲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0、11题。
(1)独立解答。
(2)交流算法。
2、完成第12题。
(1)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是一铜的,一是锌的千克数。
三、探索与实践
1、指导第14题。
(1)理解题意。
(2)布置任务。
2、指导完成第15、16题。
让学生课后分组调查必要的数据填写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9、13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8课时 互联网的普及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实际,通过调查、整理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率的认识。
2、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整个统计过程,体会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再利用样本的统计资料分析整体状况的统计思想。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与讨论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互联网吗?谁上过网,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全班交流。
说明: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学习、工作、经商、娱乐等等,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出示P110表格。
问:你能读懂这个表格吗?互联网普及率是表示什么意思?
20__年互联网普及率是多少?表示什么?20__年呢?20__年呢?
追问:你知道20__年互联网普及率是4.6%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为什么用上网人数除以人口总数?
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统计与分析
1、调查方案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在哪里上的?要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互联网的普及情况可以从哪方面了解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要知道我们班学生互联网的普及率就要知道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上网的有多少人。
追问: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六(2)班学生家庭互联网的普及率,又需要我们事先做怎样的调查呢?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2、数据统计。
(1)分组设计统计表。
要求:自己设计统计表,统计出本小组接入互联网家庭户数、上网学生数及同学家庭成员上网人数。
小组之间交流设计统计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评选出最佳统计表。
(2)学生分组统计。
利用刚才评选出的最佳统计表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在全班交流。
(3)全班情况统计。
讨论:怎样在小组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接入互联网户数、全班上网学生数、及全班同学家庭成员上网人数统计?
汇总全班统计数据。
3、统计计算普及率。
(1)学生计算普及率。
师:我们已经把全班接入互联网户数、全班上网学生数及全班同学家庭成员上网人数统计出来了,仅看看这些数字我感觉还不够清楚,达不到数据分析的目的,我们最好还要怎样做?(算出普及率)
你们会算吗?试一试。
(2)对普及率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上面的统计和分析,你认为我们班同学家庭互联网的普及率怎样?有什么想法?
过渡:我们现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很高,说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那你们在互联网上都做些什么呢,你能进行一个调查吗?想一想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4、学生上网内容调查。
先小组统计,再全班汇总。
让学生计算出查阅资料、学习知识、阅读新闻、联系同学、下载音乐的人数各占上网人数的百分比。
引导思考:通过上面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师适时引导学生:网络有利有害,要科学合理上网。
三、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向学生介绍数据统计的方法和作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7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小学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案。
二 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三 重点难点
会制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四 教具准备
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是用整个图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如: 下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
问:在这个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全班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0%;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想一想:扇形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5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 84公顷
棉花 24公顷
油料作物 12公顷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制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最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5)名称、单位、制表时间,,
板书:(1)84+24+12=120(公顷)
粮食作物:84÷120=70%
棉花:24÷120=20%
油粮作物:12÷120=10%
(2)粮食作物:360°x 70%=252°
棉花:360°x20%=72°
油料作物:360°x10%=36°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
20_年1月制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项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爱好哪项球类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4)图中的“其他”,是把最爱好排球、网球、手球等球类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2 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的音乐成绩,得优的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的有10人,不及格的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制成扇形统计图。
3.右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去年养的鸡、鸭、鹅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养禽专业户共养鸡、鸭、鹅共2500只,算出三种家禽各养多少只。
4.一种牛肉的成份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成份 水 蛋白质 脂肪 其他
占百分数 68% 20% 10% 2%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1.(1)乒乓球;(2)足球 篮球;(3)羽毛球;(4)合理;
2.略
3.鹅:2500x 18%=450(只)
鸭:2500x 30%=750(只);
鸡:2500x52%二1300(只)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问: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列式?为什么?(板书4/5÷2=)
(3)学生讨论:4/5÷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让学生交流想法:
①把4个单位一平均分成2分,用分子4÷2,分母还是5。
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样算的算理。
②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求升的是多少,所以,4/5÷2就可以用4/5×1/2,结果是2/5。
谁能再说一说,4/5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4/5×1/2来计算?1/2是2的什么数?(倒数)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板书:4/5÷3)
(2)4/5÷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
3、总结方法。
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过程写出得数。
2、做"练一练"第2题。
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
3、做"练一练"第3题。
各自练习后,指名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4、做练习七第2题。
提问: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怎样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直接除以整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1、3、4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2课时 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3/8÷3 4/5÷4 9/5÷6 4/13÷2
2.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2
1、提问: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4÷2?
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
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1/2?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把4个橙子每 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4÷1/2 是几?
板书:4÷1/2 =4×2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第(3)题。
(1)学生读题,列式。
(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
让学生操作后明确:4÷1/3=12 4÷1/4 =16
(3)出示:4÷1/3 =4×( ) 4÷1/4 =4×( )
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三、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
2、请根据每 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4÷ 可以怎么算,为什么?
板书:4÷2/3 =4×3/2 =6
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连”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
2、做“练一连”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提醒学生: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做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4、做练习七第7题。
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6题和第8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3课时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9-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
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2 1/4÷4 5/12÷10 3/10÷6
9÷3/10 4÷4/5 2÷3/14 1÷3/2
2、揭示课题: 分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列式。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这个算式得多少?
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3、练习,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 ,看看3/5里有几1/5个 ,有几个 3/10,再计算。
3/5÷1/5=3/5×( ) 3/5÷3/10=3/5×( )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1/乙(乙≠0)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2、完成练习七第10题。
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3、讨论练习七第11题。
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七第12题。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9、13、14题。
六、阅读与交流
阅读“你知道吗?”,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4课时 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2/3。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板书:大瓶里的果汁×2/3=小瓶里的果汁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 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600÷2/3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 升。
2/3x=600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 x=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板书:一盒牛奶的升数×1/2=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八第2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3/5”和“黑兔是白兔的2/3”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小结解题策略。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3、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页练习八第5-9题。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4÷5/8 1/2÷4/5 5/6÷1/2 4/5÷1/5
2、分析数量关系。
(1)出示,在小组里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①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4/5
②一桶油,用去了3/8
(2)汇报交流,师板书数量关系式。
①男生的人数×4/5=女生的人数
讨论: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数,怎么求女生的人数?
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怎么求男生的人数?
②方法同上。
二、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八第6题。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说出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说一说,这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解答?各自解答,并指名板演。
2、做练习八第7题。
说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3、分析练习八第8题。
(1)这两题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
(2)在小组中说出数量关系式。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5、9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6课时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页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的条件,引导理解题意。
(1)读题,理解题意。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
板书:4/5×3=12/5(升) 12/5÷3/10=8(杯)
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
板书: 4/5÷3/10 =8/3(杯) 8/3×3=8(杯)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1)各自尝试列式。
(2)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5×3÷3/10 4/5÷3/10×3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 5/8÷3/4÷5/7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
5/8÷3/4÷5/7=( )×( )×( )=( )
5、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评议矫正。
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解得又对又快。
2、讨论练习八第11、12题中的数量关系。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完成练习八第13题。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0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7课时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例7、例8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7实物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8。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明确:900:15是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中间内容。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 相互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讲评。
2.练习九1、2、4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完成后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8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
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9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
2、教学例10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第(2)题。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第(3)题。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把“练一练”第1题填完整。
2、“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完成后集体核对。
3、做练习九第7、8题。
4、出示选择
(1)1千米∶20米=( )
A1∶20 B 1000∶20 C 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A 20∶21 B 21∶20 C 7∶10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9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
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的意义和性质。
二、基本题练习
1、比的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3、做练习九第9、10题。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第11、12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
(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
四、教学思考题
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
五、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0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例11,“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根据信息填空:
(1)男生有31人,女生有21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红花的朵数与黄花朵数的比是3:2。你能联想到什么?
师: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前两节所学的比在生活的运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中的实物图及例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比这句话?(先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
①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③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3/2,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3。
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只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使每一部分都一样多,而是在平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一题就是把30按3:2进行分配。
学生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生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一:3+2=5 30÷5×3 30÷5×2
方法二:30×3/5 30×2/5
2、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你理解的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
如何进行检验?自己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比简后是不是等于3:2)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4、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5、归纳(讨论)。
(1)比较例题与试一试题目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教师指出: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三、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
2、练一练第3题。
独立填表,完成后集体核对。
3、练习十第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2、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1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第4题。指名学生回答:
(1)公鸡、母鸡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第5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第6题。
先解答410克药水中,药粉和水各有多少克?再解答书上两个问题说说与补充问题条件有什么不同,怎么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后,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理由。
比较三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2、练习十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第8题
2、思考题
提示: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说明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2页下面的“动手做”。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
(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与应用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完成第3题。
提问: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比?
指名口答。
3、完成第4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4、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写,写完指名口答,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6、7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3课时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4页“练习与应用”第9-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难点:
学会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完成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练习。
2、第10、11题。
独立练习,完成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二、探索与实践
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联系分数的意义。
(2)画图理解。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
3、实践:分析讨论第15题。
(1)出示第15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怎么判断他们各买的是什么水果呢?
①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
②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
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
③根据算出的单价,能判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
4、操作:第16题。
做前提问,怎样才能画出所要求的图形?
小结。
二、评价与反思
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你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能积极探索计算方法,并和同学交流吗?
(2)能正确计算吗?
(3)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4)能正确、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考过程吗?
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2、1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4课时 树叶中的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
2、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每个小组采集一种树叶(10片)
教学重点:
利用比的知识探究树叶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谈话:课前大家收集了很多树叶,仔细观察一下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小组里互相说说看。
2、观察比较。
出示一些常见树叶。
引导: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区别在哪里,同种树叶的大小、形状又有怎样的关系?
观察后小组讨论。
交流,板书: 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同一种树叶形状是相似的。
同一种树叶形状相似,从数学角度看,反映出什么特点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很多收获的
3、揭示课题。
4、提出问题。
怎么样可以知道每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呢?怎么样比较这些树叶长和宽的比呢?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长和宽的比值。 指出:测量、计算、比较是我们研究数学常用的好方法。
二、动手实践、自主发现
1、举例介绍树叶的长和宽。
谈话: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树叶的长和宽指的是什么?
结合书上66页的图,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吗?
2、动手实践。
活动要求:
(1)4人一组,每组测量2种不同的树叶,组长分工。
(2)每人测量10片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并算出长和宽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填在67页的表里。
(3)计算出你测量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4)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测量到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5)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树叶对照,看看树叶的长短宽窄和比值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
3、学生操作实践,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应计算。
4、组织比较交流。
(1)你测量的是哪种树叶,比较每片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板书)。虽然大小可能不同,但形状是相似的。
(2)如果不是同一种树叶,对照它们的比值和长短宽窄,你对形状和比值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发现吗?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它们的形状会怎么样呢?
指出:不是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板书: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一般不同)但如果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相似的。
长和宽的比值越小,树叶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5、实际运用。
猜猜老师采集的几种树叶:
1号树叶:长和宽的比的2:1
2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7:1
3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10:9
学生猜测、它们各是什么树叶,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究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奥秘?我们在怎样发现的?你还有什么体会?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29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教师叙述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小黑板出示例1的相关内容。
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4.练习:教科书20页做一做。
三、作业:练习五的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第二课: 位置与方向(二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掌握画图的方法。
2.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名师点拨第二题。
二、教学例题2
1.教师叙述例题2中一段文字,并小黑板出示题目。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6.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三、作业
练习五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确定观测点。
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三课: 位置与方向(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三)]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
了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 篇30
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整体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来看,我校毕业班数学平均分为78.6分,及格率92.4%,整体成绩位于全市中上水平。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班数学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制定以下复习策略。
二、复习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要求学校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把毕业班成绩和领导综合考核成绩紧密结合,在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保证毕业班复习工作顺利进行。
2、要求任课教师要在复习中采取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紧密结合,采取抓两头促中间,保证优生学得好,后进生留得住,抓两头就是要保证及格率,促中间就是要保证平均分。
3、充分利用我校网络教研资源和优势,开设期末复习研讨平台,与校内外教师和专家广泛交流,互相学习;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复习效率和效果。
4、劳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复习阶段体育课、音乐课不停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娱乐时间。
三、复习时间:
6月10日-------6月27日。
四、复习方法:
根据前一阶段教材中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命题的特点。复习方法将以试题归类复习为主,把所学知识归类为数学概念和基本技能、操作题、计算和解决问题四大板块进行复习。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答各种试题的能力,为在期末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打好基础。
五、具体复习内容分析与安排
(一)、数学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复习(6月10日-----6月15日)
这类习题主要通过填空、判断、选择来进行复习。他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理解的基础上能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在学生掌握和理解各种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帮助学生弄清楚各种概念、法则、性质的联系和区别,然后进行专项练习,让学生见识各种不同题型,从而提高学生解答此类试题的能力。主要的复习方法就是通过典型例题的比较、分析对比后进行专项练习来进行。
(二)操作题(6月16日)
这类试题主要体现在空间图形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在试题设计时把常见的图形计算改为先按要求作图,通过“画和量的操作得到数据后再进行相关的计算。如在长方形中
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
梯形。
(1)这个梯形中的角是( )度。
(2)请量出相关数据,分别求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所以此类试题复习时要力求从问题情景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推广的基本过程。
(三)、计算的复习(6月19日---6月20日)
1、口算的复习:注意估算.和运算顺序的把握。
如:1x4/51x4/51/9-1/91/9
2、解方程和解比例:注意加减法以三位数为主,乘法因数不超过两位数,除法中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同时要让学生掌握解方程和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3、混合运算,把握好难度,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分数四则混合计算中不出现小数和带分数,注意简便方法的应用。
4、列式计算:注意列方程和算术的两种方法应用。
做好重点知识点的复习,会让你在考试中如鱼得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复习重点以供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