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调查报告 内容页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2023-04-10调查报告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精选14篇)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1

  本次我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师范生教育实习能力,主要采取对我所实习的单位即大理市第三中学的所有实习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并附带一些有关的问题的提问,记录下他们的回答、建议和想法等。根据问卷的总体数据来写这份调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真实性及可靠性。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性环节,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教育实习的任务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研究实习等。教学工作实习是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的首要任务,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这几个环节形成了教学实习的整体,其中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核心环节。 课堂教学实习是培养实习生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和教师的指导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在实习前在学校都进行过一定的培训或训练,但这些对于一个合格的老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习生在实习前的思想准备、业务准备、物质准备等。我想现在大家都明白实习在自己学习生涯中的地位,所以思想准备自不待言。大家可以从业务上的准备、沟通方面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三方面估测自己的准备是否充分。

  我来到实习单位实习之前,就感觉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大学生或青年教师往往会将精力放在如何上课,如何运用教学方法上面,结果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实际上,广泛阅读,对备课更为重要。备课不仅是知识的重新构建,也是跳出教材看教材的超越。备课的关键在于阅读。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呢?结合教学内容,阅读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与原始资料,才能拓宽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对于史料的搜集就不能马虎。教师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历史教学的特点,史料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当下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只为“应景”、不求实效;随意删减,解读偏颇;贪大求深,超出认知等现象并非个别。如何合理地运用史料,发挥史料在教学中的最大效益,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论从史出”作为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的原则,早已成为定论。所谓“论从史出”是指获得结论应依据史实,或由事实形成“脉络化诠释”的意识,着眼于历史理解的综合分析以及理解历史的基本方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首先应充分理解史料的价值和史料的典型性,区分史料陈述的客观事实和作者的立场、观点。课堂教学与试题命制在运用史料上是有区别的。课堂教学应当尽量选择简短而又典型的史料,命制试题则要依据考查目标考虑史料的信息特征。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试题命制,运用史料都应避免简单化的倾向。尤其是课堂教学,一些青年教师不严谨的做法值得关注与反思。备课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工作,然而想要备好一堂课也是需要我们下很多功夫的。

  我在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实习生能否独立分析教材,编写教案,并科学制订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表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这个问题的问卷结果中比较可以的占了68%,而完全可以只有12%,着说明很多实习生对教师的一些基本技能还不是很熟练,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习和摸索。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习方面,努力实习“三个基本”:基本能够写教案、基本能够上讲台、基本能够板书;努力实习“三个充分”:充分利用时间、充分锻炼自己、充分提高自己。关于实习生教学仪态的问题,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在实习前进行过一定的训练,所以基本能做到教态自然大方,仪表整洁得体,态度和蔼,能使学生觉得可亲可敬,这也是我的问卷中调查的问题。

  接下来的问题对很多实习生都很困扰,就是板书的问题。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计算机、投影仪、摄录机等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纷纷登场,给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增添了许多生机。多媒体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使传统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么,传统教学是否就一无是处了呢?是否我们实习生就不用过多的注重板书的练习了呢?当然不是。传统教学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几千年的积累与发展,有着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经验,是我们发展新教育的基础。板书不仅要做到工整清晰,更重要的是调理明确,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贯穿在一起。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实习生的板书仅能做到工整,调理清晰就没有太注意,这实际上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板书的练习不仅是靠时间的积累,也是经验的积累,作为一个老师不管是上课还是板书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教学实习最重要的就是讲课了,我去听了多个实习生的第一节课,感觉讲得很出彩的确实没有几个,不是教学内容不熟悉,就是讲课方式太平淡,不能引起学生的互动,还有就是思路不清晰,重难点没有突出。其实这些都不是这几个实习老师的不足,而是大多数实习老师的不足之处。由于实习是真正的面对学生,跟在学校组织的训练确实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胸有成竹,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并且在应对课堂上的突发性事件要急中生智,沉着冷静地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无进步或无发展,则教学是无效的。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从知识传授观向智慧传授观的转变。追求智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这种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高,再获得智慧的上升过程,就像学者何万国说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与获得的知识性质、表征、类型有关,更与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等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来实现知识迁移,就得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举一反三地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和态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很多实习教师在讲课时经常 “心中有教案,目中无学生”。我看到跟我在一个实习单位的一位实习生在反思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两天总觉得。我们讲课,考虑得最多的是自己和教案:自己是否表现得不错;一节课能否按计划讲完;是否得到了同学和指导老师的认可;讲完后剩下的时间我该怎么办;讲不完我又怎么办,等等。我们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们是怎么想的;我这样讲学生能否接受;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课学生既感兴趣又学到东西,等等。”这种时候我们就会问自己一句,我们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吗?老师在课堂上教历史,把过去世界的某一片段,好像图像一样地讲述出来了吗?学生听课,好像见到了过去世界的某些精彩画面了吗?老实说,我们并不知道。姑且不论历史课是否“应该”这么教,或者说历史课最好的教法是否应该包括这一部分,我们只问,中学里各个年级的历史课,是怎样进行的?也许,我们知道得很有限。我们并不清楚地知道老师怎么在教历史,也不了解学生上历史课的真正感受是什么,或许并不是夸张的说法。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对这些都欠缺调查。

  以上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实习生在教学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实习还有另外一个部分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实习。首先我们到达实习单位之后就应该尽快从原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的档案、找学生聊天的形式了解班级。在了解这些之后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并根据学生的之间的交往和心理等安排几次主题班会,且班会的意义及目的性应该明确,活动之后应搜集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以便下次班会注意改进。我们实习生进行工作时要注意发挥班委和团队的作用。防止包办代替。处理问题要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尊重原班主任,要虚心向原班主任学习,主动争取原班主任的指导,要注意维护原班主任的威信。批准请假和批评学生,必须先请示原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要注意维护教师的形象,避免出现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在实习期间,要注意维持所在班的正常秩序,经常向原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请示汇报。组织集体活动要注意安全,未经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学校同意,不得私自带学生外出活动,避免发生异常事故。

  关于实习生在班主任工作实习的问题上我设置了这个问题:实习生能否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性的组织班会或独立组织班级活动,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形式活泼,学生踊跃参与,具有教育价值。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吃力,毕竟是自己亲自主持的班会,而且要面对各种性格的学生,实习老师还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实习老师应做好个别学生的调查了解工作,并中肯的通过不同的方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和帮助。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实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是对实习生处理事情的锻炼,更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作。

  我们的教育实习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调研,也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调研题目的确定,一般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总结,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解决实际难题。题目的选取可以比较广泛,如关于学校建设的,课堂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课外实践活动等,一切有意义的选题均可。关于调研的部分我也为实习生设计了几个问题,我认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实习生能否进行有意义并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调研。经过我在大理三中和一些实习生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些大学曾开设过社会调查研究这门课程,大家对一些基本调研的知识还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写成一篇有实在意义并且自己感兴趣的调研。其实我在选题的时候也有很多顾忌,但觉得实习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确实对实习学校和我们自己本身都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并且能从中审视自己,这样也能让我在课余时间跟更多的实习老师交流经验和感想,这也是我们实习中的一段难忘经历。

  总体调查结果发现,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各大学的艰巨任务,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的引导,加强对包括教育对象在内的教育形势的分析,早开始注意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专业意识及专业素养等,都是实习生应当强化的。接下来我就我所学的专业谈谈有关的想法。

  对于我们历史学科,《百家讲坛》的热播,使很多人关注历史,喜欢历史。确实,历史是充满灵动的智慧之学。实习期间上第一堂课,我带着忐忑不安与激动的心情,走上了高一教室的讲台。其实在上课的前两周,我已开始思考如何讲好我的第一课了。我对历史的入门课采用了很一般的方式,那就是从历史是什么,即历史的定义;为什么学习历史,即历史教育的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如何学习历史等开头。 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常常是千篇一律地分析背景、推导结论,历史课程内容的教条化、概念化致使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生硬、呆板,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喜欢历史课了。历史课堂要充满活力,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内容;要善于从历史的瀚海中,选择适合于课堂教学的素材,用历史原本的丰富多彩吸引学生;要借用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激情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历史教师还要学会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创设历史情景,注意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树立“大文科”的意识,加强文史渗透,学会用生动语言描述历史,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喜欢历史,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学习能力。我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去听一位老教师的课,他课堂教学中经常选用经典的演讲词,用原本精彩绝伦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了学生,使历史课堂充满了活力。什么叫“精彩”?如同评价一堂好课,实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时候,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乃至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后才能体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精心设计的课题提问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极其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提问的设计与提问的运用往往起关键作用。在新课程中,历史课从传统的满堂灌输转向启发疏导,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思维素质,课堂提问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心理学指出: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探明学习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真正的教学设计都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都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如何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关键。因此,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特征,结合历史课程的专业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及其实施过程的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还有一个我在实习时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并非只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问题,很多教师,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在试题的选用上仍习惯于“拿来主义”,缺少对习题的精选,“题海战术”大行其道,很少有老师去关注命题的理论、技巧,也很少有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自行命题。可以说命题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中学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由于只是在我所实习的单位进行的调查,结果和情况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相信这份调查报告也是能够真实的反映大多数实习生实习能力的,不足之处请老师指出并指导。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2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了调查。调查,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为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的性,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方法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问卷调查在六中学,共发问卷80份,回收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中学生较为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自身素质,10%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考大学,16%的中学生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的经济社会特征。,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学生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90%的学生都有“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有45%的学生“英语以后的生活几乎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特长”有的认识,,92%的学生有感兴趣的,且有52%的学生希望教师的。,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中的大人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的综合素质,使生存、生活所需的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中的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对考大学失去信心;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

  在调查中,中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的差异,使的学习需求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只要求基础知识;考高职或艺术类院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学习需求的横向多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培养的特长,还要求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但主观性和不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学生的学习目的严重的主观性和不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在:认识到了未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如此大的群体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以后在事业上能。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性主要为思想与行动的不。调查结果表明, 37%考大学的学生中有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显现出的性,而是呈现出消极等待的学习。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我被分到x市红星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小说的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从中去领会故事的情节,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也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施教。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3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了调查。调查,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为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的性,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方法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问卷调查在六中学,共发问卷80份,回收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中学生较为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自身素质,10%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考大学,16%的中学生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的经济社会特征。,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学生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90%的学生都有“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有45%的学生“英语以后的生活几乎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特长”有的认识,,92%的学生有感兴趣的,且有52%的学生希望教师的。,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中的大人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的综合素质,使生存、生活所需的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中的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对考大学失去信心;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

  在调查中,中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的差异,使的学习需求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只要求基础知识;考高职或艺术类院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学习需求的横向多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培养的特长,还要求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但主观性和不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学生的学习目的严重的主观性和不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在:认识到了未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如此大的群体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以后在事业上能。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性主要为思想与行动的不。调查结果表明, 37%考大学的学生中有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显现出的性,而是呈现出消极等待的学习。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我被分到x市红星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小说的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从中去领会故事的情节,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也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施教。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4

  一、调查概况20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镇江市南门小学(又名: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燕老师、年级主任张俊妹老师、三年级二班班主任黄丽萍老师以及两位新老师:仲菲老师和孙琴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小男生叫李嘉龙,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上课老是插嘴。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李嘉龙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5

  一、调查概况

  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xx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

  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小男生叫李嘉龙,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上课老是插嘴。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李嘉龙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6

  一、调查概况

  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xx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

  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小男生叫李嘉龙,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上课老是插嘴。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李嘉龙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7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1%、40.3%、55.2%)、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4次座谈会。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5.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8%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6.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讨论与思考

  1.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德育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德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要大得多。德育工作者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在网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而传统的德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

  (3)网上德育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

  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德育工作者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在观念上

  目前,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片面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地引导中学生们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同时,在面对中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防范措施,而是紧张过度,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2)在队伍上

  现有德育队伍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还相对缺乏,网上德育运作的机制明显滞后,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网络德育常识;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网络经验相当贫乏。座谈会上教师们惊呼,许多中学生的网络水平已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如个别中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担任电脑公司的顾问角色。

  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触网”,就无法了解中学生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不能承担起网上“引路人”和督导者的角色。同样家长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又如何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呢?有些家长还以为孩子一上网,不是去搞网恋,就是去浏览不健康的信息,难免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和引导。

  (3)在网络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上

  近年来,厦门市按“宽带网络+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的思路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建设全市教育信息网。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配计算机3万多台,平均12名学生1台计算机,其中,城区平均5名学生1台计算机。全市共建有计算机网络机房近400多间,大部分学校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大多数学校都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

  然而,仍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大部分网站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网页内容单薄,更新速度慢,学习资源库对外封锁,德育素材严重缺乏等,不能满足中学生和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陷入了低利用率、低点击率和低满意率的窘境。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厦门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厦门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4)以厦门市教育数据中心为全市教育网络的集成型平台,建设一个全面服务于中学生的大型德育网站。厦门市教育局花费巨资,从美国引进了一套网络教育平台,于XX年5月前投入使用。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集成各校主页,建立学生成长数据档案,以实名制登陆,以实现浏览信息的自动过滤和网络行为的有效监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6.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德育的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网络德育的意识,引导他们以身作则,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担负起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和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同时,由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厦门市家庭网络教育指导手册”,发放给家长,提高他们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的水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心理学会、家教研究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咨询、宣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德育方面的问题。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8

  书籍是人类薪火相传的独特载体,它不仅承载民族文化的基因,还是人类自省思维,涵养性情不可替代物。因此,重视阅读,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固有传统,也应该是高中阶段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通过课外阅读,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扩展知识、充实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的面发展,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他们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让我们一起进入学生群里,寻找那打开疑问之门的钥匙。

  一、问卷调查内容

  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特做以下调查:

  1、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课外书?

  A、教育类 B、小说类 C、政治类 D、文学类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课外阅读频率是

  A、每周超过3次  B、每周1~3次  C、每半个月1次  D、不定期阅读

  4、你每月约看课外书几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A、爸妈给 B、平时零用钱 C、过年的压岁钱 D、奖学金 E、别人给的钱

  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E、无时间阅读

  7、你的课外阅读形式是

  A、网上浏览   B、报刊杂志   C、书籍

  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A、学习辅导类 B、经典名著 C、科普知识 D、漫画卡通 E、历史知识

  9、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没有

  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

  A、备考 B、扩大知识面 C、充实自己 D、兴趣

  1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A、4小时以上 B、3 –4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下

  12、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外书?

  A、有 书名<<________________ >> B、没有

  13、你一般买书会去哪个书店买书?

  A、新华书店 B、购书中心 C、中城书店 D、其他

  14、假使考试之前书店有两本书很紧销,但受条件限制你只能买一本,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关注当今热门现象,你很感兴趣,第二本与考试内容有关指导你考一个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会选择:

  A、第一本 B、第二本

  15、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部作品?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二,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共印100份,收回100份)

  针对“购买书的钱从哪来”这一问题,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还没有自己筹钱买书的意识,75%的学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买书的钱。或者说,买书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或家长的意愿而不是学生自己强烈的愿望。学生还没有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我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来阅读书籍,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定的场所开展课外阅读。

  针对“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有60%的学生选每天读课外书报30分钟,而无时间阅读的竟占到20%。这说明学生疲于应付各门功课的规定书籍,无法找到许多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对于语文来说,没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积累,那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从何谈起。

  针对问题“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学习辅导类占到了63%,可喜的是名著阅读占到了24%,这也大概是因为考试要考这些名著吧。而其他如科普知识,漫画卡通,历史知识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莫大关系的书籍所占比重少得可怜。

  三,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多高,没有课外阅读,都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方法的训练才能培养起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不强,很大程度上是按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来读书,读书的类目大多是为了应付目前短暂的目标,没有固定的远大的读书计划,没有充裕的阅读时间。

  针对这些情况我对高中生课外阅读提出如下建议和想法:

  1、激发阅读的兴趣,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创设良好阅读氛围;充分利用校会、班会、校园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次,要尊重学生阅读自由。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读。比如很多学生对大部头的经典文学作品不感兴趣,而惊异、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第三、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朱永新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提供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软硬之分。软空间指的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硬空间指的是一个学校应该要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 。

  2、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而嚼不烂。要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师生们应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新近较有影响的作品。

  3、办好图书馆,创设阅读氛围。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三大支柱之一的校内图书馆,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多开辟阅览室,多安排阅览时间,多为学生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让每个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寻找精彩,有所收获;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积极向学生宣传推荐格调高雅、质量上乘、知识容量大、可读性强的好书、好作品,达到“开卷有益”;发挥核心书目的导向作用,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与要求,充分准备各类不同的图书;要优化读书环境,在阅览室内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既美化阅读环境,又营造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一走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得以净化,情感才能得以升华,才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4、采用科学措施,切实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查工具书,怎样做书间评点。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法,如自读一本书的方法,精读的方法,略读的方法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词语笔记,即在阅读中对一些优美的词语,随手一记,勤收集勤积累储存,时间长了,这便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第二种是摘录式笔记,即分类记下名言警句、谚语、典故、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社会的认识与剖析等。第三种是心得笔记,包括评论和赏析,凡有所得便随时记下片断或成篇均可。

  5、重视名著阅读,提高阅读品位。

  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是在当今,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阅读名著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当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一定被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而热血沸腾;当我们的学生为葛朗台的悭吝残忍而咬牙切齿时,我想他们也已明白了什么叫慷慨和善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本好的名著恰如一场及时的春雨,浇灌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走向成熟。其次,阅读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再者,许多名著蕴含着丰富哲理,教师在借助名著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抽象思维,为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学生经过课外阅读,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面向广大师生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研究成果和情感收获;让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学识、自己的风采,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具体活动如下:(1)开展阅读名著的知识讲座;(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选出十佳读书笔记;(4)利用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的契机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作文比赛,展览优秀作品,营造校园热烈的阅读氛围,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课外活动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深信,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自由阅读的海洋,必将会锻炼成乘风破浪的水手,扬帆远航的船长。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9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1%、40.3%、55.2%)、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4次座谈会。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5.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8%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6.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讨论与思考

  1.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德育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德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要大得多。德育工作者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在网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而传统的德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

  (3)网上德育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

  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德育工作者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在观念上

  目前,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片面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地引导中学生们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同时,在面对中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防范措施,而是紧张过度,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2)在队伍上

  现有德育队伍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还相对缺乏,网上德育运作的机制明显滞后,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网络德育常识;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网络经验相当贫乏。座谈会上教师们惊呼,许多中学生的网络水平已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如个别中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担任电脑公司的顾问角色。

  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触网”,就无法了解中学生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不能承担起网上“引路人”和督导者的角色。同样家长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又如何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呢?有些家长还以为孩子一上网,不是去搞网恋,就是去浏览不健康的信息,难免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和引导。

  (3)在网络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上

  近年来,厦门市按“宽带网络+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的思路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建设全市教育信息网。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配计算机3万多台,平均12名学生1台计算机,其中,城区平均5名学生1台计算机。全市共建有计算机网络机房近400多间,大部分学校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大多数学校都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

  然而,仍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大部分网站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网页内容单薄,更新速度慢,学习资源库对外封锁,德育素材严重缺乏等,不能满足中学生和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陷入了低利用率、低点击率和低满意率的窘境。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厦门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厦门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4)以厦门市教育数据中心为全市教育网络的集成型平台,建设一个全面服务于中学生的大型德育网站。厦门市教育局花费巨资,从美国引进了一套网络教育平台,于XX年5月前投入使用。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集成各校主页,建立学生成长数据档案,以实名制登陆,以实现浏览信息的自动过滤和网络行为的有效监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6.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德育的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网络德育的意识,引导他们以身作则,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担负起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和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同时,由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厦门市家庭网络教育指导手册”,发放给家长,提高他们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的水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心理学会、家教研究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咨询、宣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德育方面的问题。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10

  参加教育实习对我这样的师范大学学生来说,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可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做更多的实习,因为找到一家实习的学校对个人来说,是很难的,我只好等待学习的统一安排,那样才能有更好的机会去实习。

  终于学校开始安排学生到中学实习了,我也被学校安排到了中学实习,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了,我知道自己要是错过这样的机会,以后就很难有这样的实习机会了。

  经历了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两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华师学生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我于200*年9月24日至11月18日在xx市xx中学进行了8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我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这三方面。本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高一的班主任要服务好学生的各个方面,具体的日常工作有以下几点。

  1.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班主任工作会议,领会学校的最新班级管理精神。

  2.每周一早上七点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周二至周五早上七点组织学生做早操。负责维持他们的秩序以及结束后的回班纪律。

  3.抓好“两操”(早操和课间眼保健操),注重质量。

  4.每周一至六检查学生早读纪律情况。

  5.中午和晚上争取时间到宿舍查看学生的休息情况和宿舍卫生,使学生有一个好的休息环境,为紧张的学习做准备。

  6.在晚修时巡回检查学生的晚修情况。

  7.体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8.认真批阅周记,建设好师生交流的平台。

  (2)政治教学工作:负责高一14~20七个班的政治教学。听课10节,完成教案数为5份,新课4节,重复课8节,利用自习自修时间为学生答疑,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协助指导老师改卷和批改学生的日常作业。

  (3)教育调查:选题——高一新生适应性调查,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并就适应问题对高一新生的政治学习进行了个人总结。

  在实习期间,我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教育调查

  除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们还就xx市xx中学高一新生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教育调查。适者生存。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都要不断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品格、思维基本塑造完成。而在高中阶段的高一尤为重要,因为一名初中生刚升入高中要需要一个适应阶段,而适应阶段时间的长短、适应得好坏则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习成绩。

  调查采用与师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相结合,各成员分工合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共与21名教师、近300名进学生行了交流,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1份。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队完成了调查报告并把报告提交给实习学校。

  根据调查,我们从学生适应生活的环境、学校的纪律制度、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三方面剖析了高一新生不适应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1、正确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评价自己;

  2、会人际交往,增强自信;

  3、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合理地宣泄自己,缓解压力;

  5、学会独立,主动地适应环境。

  通过调查并结合调查报告,我也就高一新生的适应问题,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写了《从学政治的角度谈谈高一新生的适应》的总结,把初中的政治学习和高中的政治学习进行对比区别,并提出了几点学习政治的建议。

  二、班主任工作

  学校安排我负责高一14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在原班主任卢凤娟老师的指导下,对班级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组织好班干会议,并成功开了《我的大学》的班会课。在日常生活中,关系爱护学生,与学生谈话,和学生打成一片。

  (1)在班级活动方面

  第一、配合学校的活动。九月底,组织同学出迎国庆板报,并获得了第一;十月中旬搞好庆祝国庆大合唱,虽然没有获奖,但却在合唱中增强了我们高一14班的班集体凝聚力;十月下旬,组织参加高一年级组的广播操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

  第二、除了学校开展的迎国庆大合唱和广播操比赛外,我还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开展的活动就应该迎合学生的兴趣。在一开始,我就在学生中展开一些调查,询问他们喜欢开展什么体育比赛,以及什么性质的班会。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我组织并进行了《我心中的大学》的主题班会。通过这个班会,学生了解了有关大学的一些常识和大学的一些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对自己的大学有个基本的定型,树立正确的大学观。

  时间过的非常快,当我真正了解学生特点,开始和他们建立起感情时,却结束了。虽然非常短暂,但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特别是认真负责,也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的聪明可爱。在这次实习中,我从班主任卢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同时充分体会到“爱心”在师生中的关键作用,时时为学生着想,事事从学生出发,对学生的各方面,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心理等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引导,处理事情的时候还要讲究技巧,尽可能避免伤到学生。只有你对学生付出真爱,你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和信任。但在实习中,我不能很好的做到“爱”跟“严”结合,可能我对他们的爱有点过度,以致于有时有点迁就他们。我想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有一个度,而且必须跟严结合。该严的时候就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的爱。

  (2)在工作准备方面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一开始,我就通过指导老师兼班主任卢老师了解了班级的基本情况。卢老师给我详细的介绍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但卢老师指出具体的还需要我自己去发现、去了解。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们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

  其次,我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在饭堂吃饭的时候我和学生一块谈天说地,聊大学,谈生活、学习。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学生。

  (3)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在班主任卢老师的指导下,辅助她主持日常工作。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我更多的是监督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卫生。在监督的同时,不忘给他们灌输一些道理,能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学习上,比较多同学拖欠作业,试卷练习不做,我就亲自找几个比较突出的同学,跟踪他们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他们进行监督并帮助其解答疑难,渐渐的他们也了解到我的良苦用心,自觉的完成作业;在纪律上,我发现在纪律比较散漫的几个男生中,池泽宇同学较有号召力,于是便把纪律检查的重任交给他,让他做纪检委员,结果池泽宇同学以身作则,把其他纪律比较散漫的同学带好了很多;在卫生方面,女生普遍比较认真积极,而有部分男生就非常偷懒,总是推推拖拖。对于这类学生,就应该给他们明确的任务,扫地、拖地、擦黑板、倒垃圾等明确安排到个人。潘趣怡同学是我们班的卫生委员,她工作认真负责,每天都监督同学把卫生工作搞好,因此在这方面我不用操太多的心。

  三、政治教学工作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一名合格的老师,在教学上绝不能含糊,必须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认真听课,做听课记录,仔细研究他们讲课的流程、方式等,汲取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如何安排课程进度,如何才能更好的处理一些知识点的连接,了解课堂上的一些授课技巧,比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此基础上,我广泛查阅了各类相关资料,包括教师用书,高中思想政治优秀教案等。有疑问的地方,虚心想指导老师请教,然后对所要讲授的新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写了详细的教案,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且在我们队当中进行试讲、修改,以确保正式上课的万无一失。

  上课是关键环节。第一次上课,虽然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可是在上课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55双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而来,手忙脚乱的操作着电脑,即使偷偷地深呼吸也无济于事。幸好课件里的flash动画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这才使紧张的心情稍为缓解了一下。但还是紧张,备课时设想的提问、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多都抛到九霄云外。好不容易下课铃响了,我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我“竟然”完成了我第一个教学课时。

  课后指导老师正面指出了我的不足:紧张,声音不够大,同时她也给予我很大的鼓励,肯定了我的教学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吸取第一次课的经验教训和老师的指导,我的第二次课明显进步很多,我终于可以自然地面对学生,没有了紧张的干扰,我上课的语速明显放慢,音量也自然地提高,台下学生的反应也比较积极。指导老师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让我信心倍增,并带着这份信心顺利地上好以后的课。

  实践才能出真知。经过教学并和老师交流,我感悟到:

  1、自身对教育学原理的应用还只是纸上谈兵。老师们一直向我们强调,无所谓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这些都是他们反复向我们强调并要求我们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不浅。

  2、就算是很简单的内容,都要进行认真的处理和准备。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认为枯燥的书本内容变成是生动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兴趣,都要花上几倍的时间来备课。

  3、教学应当一切围绕学生。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内容选材生动,贴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一切活动围绕学生开展,在教学上以引导为主,避免自己一头热,并注意对学生的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耐心指导,但更多的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进行表扬,不断地在他们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政治教学不能固守课本,也不能单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政治课一般都是比较沉闷的,因此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多结合学生实际,还要注意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譬如播放短片、音乐,展示资料和图片等,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11

  我被分到马鞍山市红星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小说的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从中去领会故事的情节,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也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施教。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

  人生总有许多的第一次,而初为人师,对于师范生的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颇具诱惑的事情。2019年10月11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队友来到榆中二中,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时刻牢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校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平行班有一定处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进驻学校,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我们于10月11日上午到达实习学校――二中,之前兴奋的心情被眼前面临的情况冲刷得一干二净:我们15个男生两个房间一个房间10个男生另外一个房间5个,设备简陋,房间内苍蝇相当多。女生18个人住一个房间,男生相对还好一点。就是摆在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大学生面前的第一个考验,我们及时清醒的认识到面前的困难,排除沮丧的心情,齐心协力的安置行李,布置房间,找来生活用品,很快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安顿下来。刚安顿好,负责实习事宜的老师和学校领导就召集我们开会,在会上校长对我们的实习做了安排,介绍了学校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还向我们提出了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希望我们这次实习能顺利完成,每个实习老师都能学到本领,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这为我们的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了保障。晚上我们实习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会议,落实了队规队纪,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的事项。有了这一切的统筹安排,我的实习才能进行的这么顺利。

  二、名师指导,虚心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我们分为两个阶段:实习的第一周为见习阶段,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初一数学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第二阶段是上课,我的指导老师是具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并且带的是四个理科班,所以她给我上的课不是很多,而且给我安排的课时间间隔比较长,这就使得我有充分的时间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的符合班级情况为止,这样才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和另外一个数学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的赞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我的教学水平充分的肯定。认真负责,勤恳踏实,为人师表,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当普通班的班主任则是更辛苦的,当我第一次到班上带早读的时候就更深刻的体验到这一点。 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个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我的工作做好,辅助班主任将班级带好。每天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看早读,每天早上7:00到教室督促他们打扫卫生,检查仪容仪表,督促他们认真早读。二是在上课时间进行巡堂,检查上课情况,如有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下课及时找他谈话,提出警告。三是午自习,我要到班上看班,辅导个别学生,给个别学生作思想工作。我在一开始我就抓紧了解班级情况,管理整理他们的档案和成长经历,很快的熟悉了学生的状况和家庭情况,这给我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我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喊苦不喊累,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情况有了改善,我与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诉说心事的对象,我也诚恳地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开导他们。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学会了制定班级的班规纪律,学会了如何调动班干部,学会了维持班级纪律,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会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学会……..,这一切都是我班主任工作实习进步的真实写照。互相关心,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做好实习队的工作。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我在实习队里也尽力尽责,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与队友相互帮忙,相互听课,互相借鉴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这一方面巩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给我的实习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虽说我们的实习已近尾声,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12

  今年3月,全县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开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全体人员思考的中心议题。为此,按照教育局的安排,我们成职股派员对全县初中学校和2所职校进行了一次中职招生调研。每所学校参加座谈会人员为初中学校负责人、职教招生联络员和九年级班主任。调研座谈内容为:宣传贯彻全县中职招生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中职招生实施方案制订情况、任务分解情况、毕业班学生会和家长会召开情况、适合上职高和中职的学生摸底和电子注册情况、对中职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

  一、总体印象

  这次调研,给我们调研人员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初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中职招生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他们为我县中职招生工作付出大量的心血,功不可没。我们认为,各校在中职招生宣传发动方面,积极、认真和务求实效。在调研中,生源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控制辍学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们也感觉到这些年来,中职学校和生源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因此有些方面产生了一些误解和隔阂。时至今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已被广大老师接受,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有所改变,越来越趋向于务实,据《陇南报》4月16日第二版通报,我县已电子注册的有1548人,位居全市第二名,名列第一的是武都区。 市上给我县分解1800人任务,春季招生1548人,完成任务的83.6%。

  二、宣传动员方面中的成功做法

  1、制定实施方案,任务责任到人

  陇南市《关于做好初三分流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春季招生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县教育局立即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分解了学校分流计划和指标,3月16—18日教育局组成4个小组到各初中督促和了解情况。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中职招生领导组,任务都层层分解,落实到班,责任到人。方案中将中职招生成绩与评先评优挂勾,与绩效工资挂勾,收到了好的效果。

  2、方法创新,措施得力

  西和教育局召开局务会议,出台优惠政策:一是春季分流学生电子注册后,享受每生每学期750元国家助学金;二是发动教师、班主任全面动员,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家优惠政策;三是学生志愿报名,分流学生不再计算学校、班级六科合格率;四是教育部要求,报到情况以学生电子注册人数为准。 各初中在全县中职招生动员会议之后,将会议精神向本乡党委政府及时汇报,然后按班分村入户,统一全乡教师正面宣传口经,形成强烈的宣传攻势,收到良好宣传效果。经统计:超额和完成全年任务的12所学校是:马元九年制、西高山九年制、三中、稍峪九年制、六巷九年制、大桥九年制、河口九年制、蒿林九年制、赵五初中、兴隆初中、晒经九年制、喜集九年制。超额和完成春季任务的11所学校是:大水街附设初中、何坝初中、大柳初中、卢河初中、石峡初中、太石河九年制、石堡九年制、苏合初中、四中、西峪初中、姜席初中。没完成春季任务的4所学校是:二中、北川初中、十里初中,实验小学附设初中。

  3、中职招生的重点劝说对象是家长

  很多学校注重向家长发放文字材料宣传。马元九年制、六巷九年制等学校向学生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西高山初中将国务院关于中职学生资助的有关政策印制成明白纸,发到九年级每位学生手中,让他们带到家长手中。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说服工作上最难的是家长,所以中职招生工作的重点是做家长思想工作,更要啃家长这块硬“骨头”。很多班主任和老师都通过打电话和骑摩托车家访的方式,甚至不止一次的去家访,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何坝职技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和班主任老师到家说服学生上职高,一开始家长不欢迎,但经反复讲道理,最终让家长同意孩子上职高,目前已有168名学生报名到职高学习。

  4、 2所职校也加强宣传形式:除利用西和电视台宣传中职计划、优惠政策、就业去向,还上街散发招生简章,制成两套6个板块的成功学生介绍,典型引路,现身说法 扩大招生声誉。

  三、当前工作的不利因素:

  1、随然国家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政策,投入巨额国家助学金扶持职业教育,但人民群众对普通教育的重视、关注、认识还远没降低。

  2、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学校校长和教师、学生和家长、社会和各界对职业教育还缺乏认识和重视。

  3、我县职业学校管理不严;质量较差;就业不畅;办学层次单一,后劲不足;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短缺;实训基地太少等,严重影响入口的招生。

  4、与天津合作的第一批学生因多种原因,大部回家,负面影响很大。

  5、招生市场开放,招生秩序混乱,外省市职业学校在招生中提供回扣,个别中介组织和个人唯利是图,严重影响我县职业教育招生。

  四、对教育局和中职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中职学校要加强管理

  由于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特别难以管理,违纪现象相对严重,有的被劝退,有的半途辍学。然后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社会上做负面宣传。这些负面宣传给各初中学校中职招生造成很大困难。正所谓:正面宣传十句,抵不上负面宣传一句。所以,中职学校的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功能一方面是学得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好学生怎样做人,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调研我们感觉到,做人教育是第一位的。所以职业学校管理应更严格,更细致,从养成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同时中职学校要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构建校本教材体系。特别是中职学校班主任和老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给予更多关爱,多给表扬和阳光,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

  2、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训设备建设

  由于我县中职学校实验实训条件差,底子薄,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课偏多,操作技能课偏少。这样一来,学生三年毕业后难以真正学到一技之长。社会上某些技能培训单位,重视技能操作培养,学生见效快,相比之下,我县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3、中职学校和生源初中学校缺乏沟通

  这次调研,我们觉得中职学校和初中学校之间需要加强交流,加强了解。 因此,我们觉得今后要加强中职学校与生源初中学校老师的沟通,以便加强理解和支持。让中职学校班主任和老师知道,生源学校每送一个学生到职校就读,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中职学校领导和老师,应倍加珍惜生源学校通过辛勤工作,才劝来的学生,善待他们,不能随便让这些学生从自已手中流失。

  四、对初中学校当前在中职招生宣传动员工作的建议

  1、激发学生求学欲望

  我们曾对春招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发现错别字特别多,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差,所以把这样的孩子推向社会,我们认为是不负责任的。所以班主任等老师要做学生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拨动学生内心求学的那根弦。劝他们即使不能上普高,也要上职高,继续完成高中学业。

  2、加强正面宣传

  对于中职学校在社会上流传的负面反应要一分为二地客观看待。应充分认识中职学校成绩是主流的。教育局和中职学校正在思考将对中职招生方面设置一定的门坎。教育局将加强对中职学校的督查和考核。这里也请生源初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为中职招生把把关,对品行不良实在无法再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劝了。

  3、中职招生的重点工作是劝说家长

  有的老师说,劝说家长往往碰上一鼻子灰。我们觉得,劝学不是丑事,是功德无量的事。凡是中职招生成绩突出的班主任,无不是车子常骑,电话常打,重复往返,多次才说动家长。

  4、我县中职学校实验实训条件正在改善

  去冬今春,县职教中心装备了好几个实验室,如数控车床、电工电子、汽车实训等。县实验实训大楼已建成,过去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将会得到根本改善。另外,何坝职技校与四川利州中专的合作也很成功,就业门路广泛,工资待遇较好,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基础。

  5、我县中职学生从20xx年秋开始全面享受国家助学金

  据统计:20xx年市上分配给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补助107.127万元;20xx年分配我县国家助学金174.825万元。县教育局按每生每学年1500元都及时分解到校,学校及时分发到学生手中。

  总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不需多谈,现在关键是脚踏实地,主动作为。我们深信,随着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的进一步深入,职业教育在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县中职教定会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13

  摘要:本文根据高中新课改要求,针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诸多不适应新课标的环节进行分析,调整思路,理顺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为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指明方向。

  关键词:美术教育 课时分配 自主能动性 弊端 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大潮的推动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变化。一专多能的人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基本标准。美术教育作为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绝大多数学校和越来越多仁人志士所重视,高中美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变化。随着《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决定》的颁布与实施,美术教育也必将会迎来她光辉灿烂的春天。

  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地域之别、城乡之别、校与校之别,重视程度等种种主、客观因素,致使高中美术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甚或有些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比较肤浅,致使美育教育在整个高中教育中淡出了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视野,美术教育作为基本的艺术修养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面对当前高中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及国家教育规划的精神,美术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诸多不适应的环节及现状作如下分析:

  1、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美术教育的目标难以实施。

  绝大部分中学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足够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开设美术课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美术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来开设,教学中只重视高考必考课程,无形之中淡化了素质教育的渗透,美术教育的目标落实更无从谈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高分低能,整体素质不高,与社会完全脱钩的书呆子。试问,目前社会上一些“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工作能力极差的人还少吗?当前我国青少年诸如理想、信念、情趣的缺失,难道与不重视美育教育就不无关系吗?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开展审美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规范言行,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何等的重要!素质教育的落实应体现在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样也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而不是只停留在高考必考课程的教学中,即各门学科都要相互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2、高中美术课程开设的课时相对不足,教学内容无法深入细致。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要求新高一要开设美术鉴赏课,并有诸多美术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然而,在某些中学里能够开美术鉴赏课就已经很庆幸了。甚至有的高中鉴赏课只能到高二分科后,只有文科同学才有幸上美术鉴赏课,况且一个班一周只有一节课,一学期最多上16节课,实际上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学生大部分时间被主要学科占据,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深入的领悟美术课的精髓。长此以往,必将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审美上的缺失!严重偏离了《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3、高中美术教学主要以学生对古今名师名画的鉴赏为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中的建筑、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领域进行鉴赏与学习为主,在启发学生立体空间性思维,联想性思维、逆向思维、开启智力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在一种长期的动手动脑及艺术实践与艺术体验的基础上,怀着一种对艺术深深的情愫,方可领悟其所蕴含的美的真谛与奥妙。

  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受繁重文化课及大量课外作业影响,学生全部时间都被占据,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充沛的精力来真正的了解美术,更不用说实践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停留在美术的表面,夸夸其谈,那显然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本无法提高。我们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自实践,全身心地投入,方可获得美的启发和感悟,否则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4、学生对于美术课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

  大部分学生总认为美术与高考无关,他们将来又不走艺术类专业,美术课成了他们的消遣课。课堂上有的学生将课本闲置在一边,想听就听,不听就继续沉浸在题海里;有的家长认为搞艺术的就是文化课学不好的,素质比较低下的,对美术缺乏足够的、理性的认识。甚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导向,只是极力的炒作文理科状元,对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字不提。

  5、学校对高中的美术教师的培训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彰显不足。

  美术教师在学校教育的舞台所扮演的始终是配角,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解与重视,没能给专业教师一个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有的学校认为美术教师可有可无,几乎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严重挫伤了部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以致他们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一心向钱,教学成了第二职业。即使开设美术课,也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只是作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形式而已。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审美教育就只会停留在表面上,也将会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

  以上这些现象是对美育教育的严重忽视,学生、家庭、社会对美育如此态度,中学美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步履维艰,审美教育在中学的顺利开展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未来的国民素质如何提高!

  二、高中美术教育相应对策分析。

  鉴于以上状况,要着力从根本上扭转和改变此类现状,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教师要勇于创新。

  作为高中美术教育,每所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满足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及审美需求,为学生终身着想。同时,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更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课堂教学要勇于探索与创新,以便为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为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它包括一个人的心、身、意、德、志、言、行、知、能等诸方面。所谓素质教育应是在以上诸方面对受教育者以系统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身心健康、有道德、有知识、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有用之才。学校开设的一切课程和活动都应将美育教育渗透于其中,才能真正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那种把学校只开设了美术课就算是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甚或是错误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教育的具体体现,美术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每个受教育者来说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由此可见,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把握审美教育主线,美术课方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才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审美教育会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受到美的启迪和陶冶,从而塑造美的心灵,提高其审美能力,开阔其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课堂教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在其中,学生对美术课才会有兴趣,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美的艺术境界,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只有如此,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中学美术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首先应重视课堂的导入,它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老师还应注重课堂导入技巧的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还应注重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谓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重新认识。在美术教学中应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激发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最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美术课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将其转移到生活与美术的联系点上,只有把握主线,使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使美术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活力、使学生拥有更多更新颖的兴趣点,充分调动他们情绪,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进入学习美术的境界,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3、切实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 努力提高其专业水平。

  首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更加重视,学校也应遵循以教学为本,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思路抓好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审美教育,关心专业教师的成长,提高专业教师的地位(包括晋级、评优、提干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大改进、提高的措施力度,加强正确引导、支持和鼓励。通过函授、进修及外听名师讲学等手段,促进教师间的一种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与研究教学教法,丰富课堂教学艺术。

  其次,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的美术才能。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只要我们在这其中一个方面取得成就性的突破,那另一个方面也必然会豁然开朗,向前迈出一大步。

  有人进入中学美术教育的领域,就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试想一个经过多年打拼而最终毫无结果,连自己都不热爱绘画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吗?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年能创作出多少幅优秀作品?能参加几次美术展览?都获得了那些荣誉奖项?自己对于美术专业究竟专不专?广度、宽度、深度究竟如何?不要总是将客观原因归在学校或他人身上,一个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时代感及使命感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学生会喜欢平平庸庸,在学术上没有任何建树与成就的老师吗?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一名专业性的老师,我们务必要拿出证明自己实力的真正好作品;如果整天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即使把你放在美术高校也未必会受人重视。徐悲鸿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美术教育家与优秀的画家,他当年不也是从中学教师做起的吗?白雪石、魏紫熙为什么能够在山水画领域大展宏图呢?而他们当年都是从中学教育中走出来的绘画大家。一直以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孜孜不倦为中学美术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前辈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在平凡的美术教学工作中,要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画理画论,锤炼笔墨语言,探索绘画规律,发现美术教育的真谛!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美术同仁的携手努力下,必定会造就出一批能胜任新形势下高中美术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那么,以审美教育为主的高中美术教育一定会落到实处,并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同时也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爱学,教师爱教,教学相长,才能提高教师的审美水平和技能功力,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专业教师更不能自暴自弃,应振作精神,因陋就简,创设条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研究审美教育及其规律。树雄心着眼长远,争朝夕狠抓当前,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美术教育事业,为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篇14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1%、40.3%、55.2%)、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4次座谈会。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5.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8%的“网虫” 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 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 (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 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6.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 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讨论与思考

  1.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德育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德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要大得多。德育工作者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在网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而传统的德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

  (3)网上德育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

  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德育工作者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在观念上

  目前,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片面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地引导中学生们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同时,在面对中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防范措施,而是紧张过度,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2)在队伍上

  现有德育队伍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还相对缺乏,网上德育运作的机制明显滞后,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网络德育常识;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网络经验相当贫乏。座谈会上教师们惊呼,许多中学生的网络水平已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如个别中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担任电脑公司的顾问角色。

  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触网”,就无法了解中学生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不能承担起网上“引路人”和督导者的角色。同样家长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又如何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呢?有些家长还以为孩子一上网,不是去搞网恋,就是去浏览不健康的信息,难免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和引导。

  (3)在网络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上

  近年来,厦门市按“宽带网络+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的思路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建设全市教育信息网。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配计算机3万多台,平均12名学生1台计算机,其中,城区平均5名学生1台计算机。全市共建有计算机网络机房近400多间,大部分学校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大多数学校都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

  然而,仍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大部分网站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网页内容单薄,更新速度慢,学习资源库对外封锁,德育素材严重缺乏等,不能满足中学生和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陷入了低利用率、低点击率和低满意率的窘境。

  三、对策与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厦门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厦门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4)以厦门市教育数据中心为全市教育网络的集成型平台,建设一个全面服务于中学生的大型德育网站。厦门市教育局花费巨资,从美国引进了一套网络教育平台,于 xx年5月前投入使用。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集成各校主页,建立学生成长数据档案,以实名制登陆,以实现浏览信息的自动过滤和网络行为的有效监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上一篇:关于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下一篇:垃圾食品调查报告4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