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导游词 内容页

2024年山西运城普救寺导游词(优秀3篇)

2024-04-21导游词

山西运城普救寺导游词 篇1

  说起普救寺,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要提起《西厢记》和张生崔莺莺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而《西厢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普救寺建于隋,盛于唐代武则天时期,位于山西永济城西北12公里的一处高台上。南与蒲州古城为邻,东与西厢村相接。它曾经是武则天的香火院,很是繁盛过一段时间。如今保留下来的建筑多为后来重建。

  普救寺依地势而建,山门前是个不小的广场。进了山门便要爬陡峻的石阶。上到最高处地形平坦开阔。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钟楼、塔院回廊、莺莺塔、大雄宝殿,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等。在大雄宝殿供奉着三座石佛立像。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像高3.9米,是寺内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造像,展现了佛祖洞悉人间疾苦大慈大悲的风采。

  院内最有名的还要数那座奇特的古塔。塔高近50米。原名叫做舍利塔,后来被称之为莺莺塔。塔的造型古朴美观,为寺院增色不少。当地有首民谣是这样形容的:普救寺的莺莺塔,离天只有丈七八。站在塔顶举目看,能见玉帝金銮殿。

  说它奇特,是因为这是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民间传说建塔时,塔里放置了两只金蛤蟆,只要有人用石头敲击地面,便能听到两声蛙鸣。可是后来被盗贼偷走了其中一只,此后再敲击地面时只能听到一声蛙鸣了。也许我的耳朵不灵,也许人声嘈杂,我拿着石头敲了好几下也没听到青蛙的叫声。就象当年在天坛回音壁那次一样失望。

  我和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张生与崔莺莺如何在这里私会。在崔莺莺一家寄居过的“梨花深院”墙外,有一棵树,传说张生当年就是爬上这棵树向院内张望,只为一见心上人的芳容。于是好多小伙子都上树体验了一下。

  据说张生是一个准备去长安赶考的洛阳书生,游览普救寺时巧遇借住此间的前朝相国之女崔莺莺,遂一见钟情,为了追到这个女孩子便也在寺内住下。有一天,张生感觉心上人在墙外拜佛,便趁机卖弄了一下诗才,他大声吟道: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那莺莺小姐出自豪门,琴棋书画样样都行,听了年轻书生的诗,也无心拜佛了,就回应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一来二去,俩人彼此有了接触,互相仰慕,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才女谁不喜欢,这不,连叛将孙飞虎也看上了莺莺,他带兵围住寺院,要强抢莺莺做押寨夫人。崔夫人孤儿寡母的,四处求人未果,危机之下许下诺言:谁能退兵,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为了救情人,冒着生命危险,托人给铁哥们白马将军杜确打了个招呼,很快就摆平了叛军。

  可是崔夫人不喜欢张生,嫌他出身微贱,没有功名,是个癞蛤蟆。看在救人于水火的份上,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很郁闷,一病不起。好心的红娘从中牵线,演绎了月下弹琴、丫鬟传书、私定终身、夫人拷红、赶考夺魁等一系列故事。好事多磨,中了状元喜滋滋踌躇满志的张生却又一次面临美梦难成:崔夫人的侄儿郑恒也垂涎于莺莺的美貌,便从中作梗,编造谎言,说张生已经成了卫尚书的女婿,要逼迫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

  大团圆的结局皆大欢喜。张生及时赶回普救寺,再一次在白马将军的成全下,和莺莺终成伉俪。

  山门前现在有一座雕塑,作为对二人爱情的纪念。

  现在,普救寺已经成为爱情的圣地。而佛寺的香火也更加旺盛。

山西运城普救寺导游词 篇2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普救寺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祥地。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皆以普救寺为背景,进行艺术创造的。由于《西厢记》故事的广泛流传,普救寺也随之名扬天下。因此,剧以寺而生,寺以剧而名。

  普救寺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元代戏剧大师王甫实的杂剧《西厢记》写得生动深刻,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其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就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浦东普救寺内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使他们为其所赞叹,所感动。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西厢记》的问世,特别是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问世以来,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德宗贞元末年(82019年~82019年),和白居易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778年~82019年)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据北宋末年的学者王性之的考证,《莺莺传》写得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2019年左右的时候,正是金代章宗时期,董解元(约1160~1220年)的《弦索西厢》(称《西厢记掐弹词》)、《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北曲之祖”的“董西厢”。“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第三人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大戏剧家王实甫 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杂剧。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之一的《西厢记》,亦称“王西厢”。

  《西厢记》约完成于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1299年~132019年)间,其生命力不仅在于它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而且从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称得上是“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流传广泛,刻本最多。仅明代刊本就有60余种,有徐文长、徐士范、王伯良、凌蒙初、闵遇五、金圣叹、毛西河诸家为它校注过,又有李日华,陆天池的“南西厢记”,以及其他文人歌颂西厢故事的作品。明清时期还出现过很多《西厢记》的“翻”“续”之作的,但其社会意义不大,艺术成就不高。新中国成立后,《西厢记》的研究更是呈现蓬勃的新气象,新的校注本和各种研究论著不断涌现,并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研究专家。在我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之中,《(西厢记》已成为独立的一门学问。

  《西厢记》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也是世界文艺中的瑰宝,在中国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的问世,比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不朽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早三个世纪。因此,即使把《西厢记》置于世界文学发展史来考察,它的出现也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奇迹”。18世纪末,《西厢记》和《水浒》、《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伟大作品一起,被提到和封建正统文学尖锐对立的地位上而得到新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它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在现代各主要剧种中,几乎都有有关《西厢记》的剧目,而且在国外出版和上演,赢得了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和赞誉。

  一千多年来,〈西厢记〉所选用崔莺莺与张生恋爱的故事题材,曾以小说、诗歌、说唱、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一再出现,几乎是不间断地流传着,直到今天依然为人们所熟知,影响到今天各种地方戏曲、小说、说唱等,甚至影响到外国文学。

山西运城普救寺导游词 篇3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普救寺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祥地。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皆以普救寺为背景,进行艺术创造的。由于《西厢记》故事的广泛流传,普救寺也随之名扬天下。因此,剧以寺而生,寺以剧而名。

  普救寺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元代戏剧大师王甫实的杂剧《西厢记》写得生动深刻,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其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就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

上一篇:2024百花山导游词(汇总6篇) 下一篇:兵马俑导游词范文(通用34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