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导游词 内容页

黄河导游词

2023-04-26导游词

黄河导游词(精选22篇)

黄河导游词 篇1

  各位朋友:

  古人云: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

  郑州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约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广武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里过云曾是一片荒山秃岭和贫脊川原,经常是风沙起时天上、地面、水里浑然一体的黄色景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年之中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郑州黄河游览区了。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上最浑浊的河,每年经黄河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3-5厘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地面要高出7米。

  在历史上,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也曾使黄河泛滥成灾,3000多年以来,黄河中下游决口泛滥达1600多次,它吞噬过无数的生命财产,因而成了害河,历代民众迫切希望根治黄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来,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而且,治理后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它又成了一条造福于人民的河流。

  总之,黄河对人类社会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我舞来看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白色水泥塑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魏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地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是从洛阳绵延至些的,过去这里曾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的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是一些与黄河风光相匹配的建筑特,若登监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华夏摇蓝”的意境。诸位请看右边的山头,那里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大象雕塑唤起人们对河南远古历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河南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河南古属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简称。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这个历史典故。

  接下来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是旅游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传说大禹的父亲鲧曾因治水失败而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理洪水。他发明的疏水导流的科学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澄泥砚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石刻艺术宝库,目前已刻碑1500多块。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馆国际书法馆和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中国书法巨擘手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浑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钏鼓九鼎的主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领导人、邓小平、陈去同志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子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使千百年东游黄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郑州黄河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它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强大的气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桨产生的推动力向前行进,几分钟内便可以飞抵黄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发203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讲解就要结束了。黄河将我们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我们踏上新的征程,愿我们将来再次相会,谢谢大家。

黄河导游词 篇2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省的垦利县注入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到75.2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第二长河。但是在中国人的心中,它和长江一样长,和大海一样宽阔。水利专家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更清楚的了解黄河。把黄河拦腰分成三段:从发源地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是上游。黄河上游碧波荡漾,水是清的,让你很难想象它就是以后的黄河,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啊。从河口镇到我们河南郑州的桃花峪,黄河进入了中游,进入了中国最大的黄土区域黄土高坡。它沟壑相见,绵延起伏,黄河在流经这里的时候因为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河水的颜色染成了琉璃黄,成为了一条浊河,泥河,沙河。尤其是在晋陕之间,黄河以300里的巨大落差,齐刷刷的切割着黄土高坡。大量的泥沙被它带了下来。真是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冠九州啊.从桃花峪再往后到垦利县的入海口,就是黄河的下游了。一下子进入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31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它一马平川,一望无垠,如此平坦的地势,黄河流到这里,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缓,大量的泥沙源源不断的沉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致使我们的河床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被抬高。长年积月就形成了世俗罕见的奇观-----悬河,地上河了。在我们的七朝古都开封,黄河的水位已经高出了开封十几米,在们的省会郑州,黄河的某些地段也已经高出郑州5—7米了。大量的泥沙随着黄河水注入渤海。真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啊。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黄河从黄土高原冲刷携带下来的泥沙有16.4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砌起来,堆成高,宽,厚各一米的土堤,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长度的三倍。如果按全中国13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1.3吨,比我们吃的粮食还要多。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很多人不相信,非想到黄河水中试试看。上岸之后任你怎么拍打都会留下一层薄薄的泥沙。真是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啊。

  那么这么多的泥沙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啊,每年都有12亿吨的泥沙注入渤海湾为山东省填海造陆了。所以山东省的陆地面积在逐渐增大,而水域面积却在不断缩小。于是,就有人担心,黄河不断的堆积泥沙向大海延伸,这样下去的话,中国会不会有一天和日本连起来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日本的旅游团队到达这里后都会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植树造林。除去这12亿吨,其他的四亿吨都沉积在了黄河下游的河床上,但正是这四亿吨的泥沙,却给黄河的治理带来了最大的难题。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千百年来我们的母亲在给予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灾难。翻开中国的治黄史,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大禹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黄长达13年。采用疏导法治理黄河,得到了百姓的推举成为首领。后来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正可谓,治黄者,得天下。后来自夏以后,无论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黄河。但是终究因为治理技术的原因,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年里,黄河泛滥500多次,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特大改道9次。真可谓“三年两泛滥,两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尤其是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为了抵御日军的侵犯。下令扒开花园口大堤,引起洪水泛滥。虽然暂时延缓了日军的进犯速度。但是也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89万人丧生,1560万人流离失所。上百万亩良田变成了不毛之地。直到今天,仍然使得我们黄河下游的经济难以有大的发展。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那你们对黄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想,这个问题,河南人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们受益最大,也受害最大。所以很多老百姓对黄河的感情可以说是既爱又恨。我们爱她,是因为千百年来它不仅供应着我们的人畜用水,还灌溉着上百万亩的良田。到了今天还发挥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蓄水发电。但是也有人说我们恨母亲,因为每个几年母亲都要发怒,每次发怒之后生灵涂炭,所到之处,一片汪洋。但是我要说的是,害才害了一小片,利却利了一条线;害才害了几十年,利却利了上千年。如果非要讲黄河的'功和过的话,黄河的功要远远大于黄河的过。今天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中国八大古都占了1/2,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1/8,地下文物全国第一,这些不正是黄河留给我们的财富吗。黄河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早在150万年前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哺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冈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使河南在长达21个朝代,360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和最灿烂的文明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1938年,冼星海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当时正是日本入侵中华时期,很多文人投笔从戎。冼星海也是其中之一,当他望着滔滔的黄河水,依然谱写了《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当时的黄河大合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而今天,我们靠着黄河这种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我们的母亲在建国后安然度过了60年。1952年,毛主席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站在黄河边上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当时正是国家大兴水利的时期,在对待淮河的问题上,毛主席说根治淮河,对于长江,主席说治理长江。而对母亲,主席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52年之前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办好,52年之后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彻底的办好。然而我们一直在努力。就在毛主席提出号召4年之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年中两次到达黄河边,带领我们抗洪抢险的官兵与黄河做赛跑,可见治理黄河已经迫在眉睫。于是1958年,我们在黄河上建立起了第一组工程----河南三门峡大坝。是苏联老大哥支援中国建造的168个工程中唯一一个水利工程。但苏联朋友不了解黄河,他们不知道黄河最大的问题是泥沙问题。所以50年之后,这个大坝的窟窿已经被泥沙积平,不能再使用了。在三门峡大坝后又相继建成了杨家峡,龙羊峡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90年到01年11年的时间里,投资300多个亿。同德国,比利时,英国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专家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石砖结构的大坝将使黄河的历史改写,将使黄河的自然灾害由60年一遇变成千年等一回。20年之内黄河下游的河床不再升高。但是否如此,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借用一句咱们中国的俗话,那就是黄河清,天下平。但要想让黄河变清,谈何容易啊。有专家说,我们全国人民每人都扛上几锹。要600年后,黄河才能改变。这600年,我们不能等待,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河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多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孩子回报母亲的却太少太少了。对于所有的炎黄子孙来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黄河,现在我们能对母亲尽的孝心就是保持水土,植树造林。这是我们对母亲尽的一点绵薄之力了。

黄河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的雕塑,叫"黄河母亲".在全国,以雕塑形式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数不少,论风格和艺术表现力,这一尊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优秀奖”。整个雕塑为花岗岩质地,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达40作吨,由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4月30日制成。

  作品用“母亲”和“婴儿”两个形象,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母亲卧在波涛之上,左腿微微弓起,面含微笑,神态慈祥。凝练的线条把母亲秀发的飘指、身材的曲美与波涛的起伏和谐地融为一体,勾画出黄河女神的风采。匍匐在母亲胸前的裸身男婴,天真烂漫,安然无忧,举首憨笑,顽皮可爱。整个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胸怀博大,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生气勃勃,天天向上,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刻着的水波纹和鱼纹,来源于甘肃彩陶的古老图案,既象征着黄河文化,也隐喻了甘肃历史文化的悠久。

  雕塑前面还嵌着一块石碑,是1994年8月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所设,碑文是:“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

  说起黄河,我想大家的感情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们共唤黄河一声母亲,妈妈。陌生是因为很多朋友至今都没有见过黄河。更别说游黄河了。而在今天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变成现实,不仅可以看见我们的母亲黄河更可以在它的怀抱中徜徉游览。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登长城非好汉,不游黄河心不甘”。这句话虽然非常简单,却道出了我们无数炎黄子孙对我们母亲河的向往和眷恋之情。无数的诗人和文学家都曾用最美的语言赞美我们的母亲,其中有一位说的很好,他说,黄河啊,千百年来哺育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因为黄河的颜色浸染到每个人的皮肤上,因为黄河的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的灵魂中。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别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今天我们到黄河边上也可以和黄河比比,看看两种颜色是不是十分相像,连我们的一代伟人毛主席在转战华北的时候也曾说到,我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更是把黄河和整个中华民族放在同一高度,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容。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省的垦利县注入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到75.2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第二长河。但是在中国人的心中,它和长江一样长,和大海一样宽阔。水利专家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更清楚的了解黄河。把黄河拦腰分成三段:从发源地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是上游。黄河上游碧波荡漾,水是清的,让你很难想象它就是以后的黄河,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啊。从河口镇到我们河南郑州的桃花峪,黄河进入了中游,进入了中国最大的黄土区域黄土高坡。它沟壑相见,绵延起伏,黄河在流经这里的时候因为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河水的颜色染成了琉璃黄,成为了一条浊河,泥河,沙河。尤其是在晋陕之间,黄河以300里的巨大落差,齐刷刷的切割着黄土高坡。大量的泥沙被它带了下来。真是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冠九州啊.从桃花峪再往后到垦利县的入海口,就是黄河的下游了。一下子进入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31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它一马平川,一望无垠,如此平坦的地势,黄河流到这里,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缓,大量的泥沙源源不断的沉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致使我们的河床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被抬高。长年积月就形成了世俗罕见的奇观-----悬河,地上河了。在我们的七朝古都开封,黄河的水位已经高出了开封十几米,在们的省会郑州,黄河的某些地段也已经高出郑州5—7米了。大量的泥沙随着黄河水注入渤海。真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啊。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黄河从黄土高原冲刷携带下来的泥沙有16.4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砌起来,堆成高,宽,厚各一米的土堤,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长度的三倍。如果按全中国13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1.3吨,比我们吃的粮食还要多。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很多人不相信,非想到黄河水中试试看。上岸之后任你怎么拍打都会留下一层薄薄的泥沙。真是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啊。

  那么这么多的泥沙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啊,每年都有12亿吨的泥沙注入渤海湾为山东省填海造陆了。所以山东省的陆地面积在逐渐增大,而水域面积却在不断缩小。于是,就有人担心,黄河不断的堆积泥沙向大海延伸,这样下去的话,中国会不会有一天和日本连起来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日本的旅游团队到达这里后都会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植树造林。除去这12亿吨,其他的四亿吨都沉积在了黄河下游的河床上,但正是这四亿吨的泥沙,却给黄河的治理带来了最大的难题。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千百年来我们的母亲在给予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灾难。翻开中国的治黄史,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大禹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黄长达13年。采用疏导法治理黄河,得到了百姓的推举成为首领。后来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正可谓,治黄者,得天下。后来自夏以后,无论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黄河。但是终究因为治理技术的原因,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年里,黄河泛滥500多次,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特大改道9次。真可谓“三年两泛滥,两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尤其是1938年6月,政府为了抵御日军的侵犯。下令扒开花园口大堤,引起洪水泛滥。虽然暂时延缓了日军的进犯速度。但是也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89万人丧生,1560万人流离失所。上百万亩良田变成了不毛之地。直到今天,仍然使得我们黄河下游的经济难以有大的发展。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那你们对黄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想,这个问题,河南人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们受益最大,也受害最大。所以很多老百姓对黄河的感情可以说是既爱又恨。我们爱她,是因为千百年来它不仅供应着我们的人畜用水,还灌溉着上百万亩的良田。到了今天还发挥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蓄水发电。但是也有人说我们恨母亲,因为每个几年母亲都要发怒,每次发怒之后生灵涂炭,所到之处,一片汪洋。但是我要说的是,害才害了一小片,利却利了一条线;害才害了几十年,利却利了上千年。如果非要讲黄河的功和过的话,黄河的功要远远大于黄河的过。今天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中国八大古都占了1/2,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1/8,地下文物全国第一,这些不正是黄河留给我们的财富吗。黄河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早在150万年前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哺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冈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使河南在长达21个朝代,360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和最灿烂的文明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1938年,冼星海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当时正是日本入侵中华时期,很多文人投笔从戎。冼星海也是其中之一,当他望着滔滔的黄河水,依然谱写了《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当时的黄河大合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而今天,我们靠着黄河这种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我们的母亲在建国后安然度过了60年。1952年,毛主席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站在黄河边上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当时正是国家大兴水利的时期,在对待淮河的问题上,毛主席说根治淮河,对于长江,主席说治理长江。而对母亲,主席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52年之前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办好,52年之后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彻底的办好。然而我们一直在努力。就在毛主席提出号召4年之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年中两次到达黄河边,带领我们抗洪抢险的官兵与黄河做赛跑,可见治理黄河已经迫在眉睫。于是1958年,我们在黄河上建立起了第一组工程----河南三门峡大坝。是苏联老大哥支援中国建造的168个工程中唯一一个水利工程。但苏联朋友不了解黄河,他们不知道黄河最大的问题是泥沙问题。所以50年之后,这个大坝的窟窿已经被泥沙积平,不能再使用了。在三门峡大坝后又相继建成了杨家峡,龙羊峡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90年到01年11年的时间里,投资300多个亿。同德国,比利时,英国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专家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石砖结构的大坝将使黄河的历史改写,将使黄河的自然灾害由60年一遇变成千年等一回。20年之内黄河下游的河床不再升高。但是否如此,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借用一句咱们中国的俗话,那就是黄河清,天下平。但要想让黄河变清,谈何容易啊。有专家说,我们全国人民每人都扛上几锹。要600年后,黄河才能改变。这600年,我们不能等待,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河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多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孩子回报母亲的却太少太少了。对于所有的炎黄子孙来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黄河,现在我们能对母亲尽的孝心就是保持水土,植树造林。这是我们对母亲尽的一点绵薄之力了。

  可喜的是,到了今天黄河上有两大难已经被我们打破了。一是黄河之上架桥难。因为大桥建成后,会因泥沙不断淤积,河床不断升高。于是桥面就快要与河水齐平了。需要不断的建新桥来替代老桥。二是自古黄河难行船,千百年来黄河上都无法行船。我们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只能望河兴叹。我想我们大家什么大江大河都见过,什么样豪华的船都见过。可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乘船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梦想。今天我们乘船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目前为止唯一可以在黄河上行驶的船只。这种船是专门为黄河量身打造的气垫船。气垫船,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底部是高压气囊。行驶的时候船身升高40---60公分悬空行驶,就解决了一般船只容易遇到河床底部的泥沙搁浅的问题。我们的气垫船从陆地码头出发、穿越黄河的中下游分界线---桃花峪。桃花峪这个地方虽然非常的普通。但在中国的版图上却是是用红笔来勾画的。它不仅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而且也是黄土高坡和华北大平原的分界线。一边是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坡,而另一眼望去则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穿越桃花峪,逆流而上最终到达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左为楚又为汉,就成了今天我们下象棋时的楚河汉界。而对于这件事情,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给出了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途中,我们的气垫船会在河边停靠,您可以走下船去摸一摸黄河水,和我们的母亲河来一次亲密接触。也可以踩一踩黄河的牛皮地,体验一下我们黄河牌席梦思。更可以再岸边将你的思念之情毫无保留的在母亲面前释放。

  记得在20__年的时候,有个郑氏寻根的团队来到黄河游览区。其中有位叫郑水法的老人在乘船游览黄河后竟长跪在河边,失声痛哭。那一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以前我对黄河的了解仅仅是第二长河。当我长大后,尤其是做了导游以后,我对黄河每多一分了解,就让我对她多一分深深的爱。让我想起小时候曾念过的一首诗:“小的时候,我只知道你是一条河,长大之后,我才知道你给我很多。我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你的血,我的胸膛里跳动的是你经久不息的脉搏”。我想,对于我们所有的华夏儿女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来到黄河边,拜一拜我们的母亲。这,也就是心灵回家的旅程了。无论你在哪里,根在河洛,寻根已经成为了中华儿女最大的心声。尤其是在20__年,我们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塑,106米高的炎黄二帝像。告诫人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这次旅行,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意义,就是探亲。大家来到我们的黄河母亲身边,可能会感觉我们的母亲瘦了很多,脸上也多了很多皱纹。她已经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丰满丰腴了,但她永远是我们的妈妈,母亲。

黄河导游词 篇4

  我们已经进入中国北方最大的水上乐园--黄河小浪底千岛湖。向东,我们看到的堤坝就是小浪底大坝,因其是在孟津县的小浪底村建起,故而被称为黄河小浪底工程。

  这个村,原本是叫丹阳,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经过此处,为平息水患,丹阳村村民舍小家顾大家,为纪念他们,就把丹阳村改为小浪底了。

  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但每年冲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l米高1米宽就可绕地球三周。由此可见,其有史以来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治理黄河是我国人民几千年的梦想,而真正治理好黄河,惟有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不久,一代伟人毛泽东从长年战争留下的废墟中走来,望着浑浊的黄河水,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从那时起的40多年里,成千上万的治黄专家为了小浪底工程做了精心勘探设计,从1990年开始动工历时10年,提前完成了大坝蓄触电工程。它的建成,不仅锁住了几千年桀骜不驯的黄龙,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涝、减淤、供水、发电的综合成效,还为我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旅游景观。

  前方l公里处水下,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两军交兵的古战场--赤河滩。

  大家往右看,北岸半山腰,就是大山寨,是当年袁绍驻兵囤积草的地方。往左看到的那座山叫黄鹿山,黄鹿山下有凹,叫曹营凹,是当年曹操的军营所在地。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置下面就是赤河滩。

  这个赤河滩有4l户215人,现已移居至孟津县的送庄镇。据说曹操和袁绍,在清河村大渔窑渡口打了一场恶仗。曹操兵马驻守的那一凹地,后被称为曹营凹,营前修辕门,放马吃果滩,饮马黄河边,曹操宴请有功将士的那道沟,叫大宴沟村,将士阵亡被埋葬的地方叫坟坡村。袁绍在黄河那边的大山寨安营驻扎。古代战前有战书,交战时,袁兵乘船过来就在我们下边吃果滩,第打完一次仗,现渡河归营。就这样,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双方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整个吃果滩被染成了赤红色,原有的300多亩果树已被毁尽。从此,这里就叫赤河滩。赤河滩村系黄鹿乡所属,说起黄鹿山,更有着一段传奇的色彩。那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曾经来孟律打猎。一群人前呼后拥着他来到这里。突然在河边见一头白鹿,便策马去追。当追到黄河最后一个峡谷,南岸小浪底村西南的这座山时,发现白鹿居然变成了黄鹿,李世民惊呼:神鹿也!急令随从下马跪拜谢罪。

  朋友,你是不是还想知道一个叫周半县的情况呢?这个周半县就住在前面那个大宴沟里,就是前面说的曹操宴请有功将土的地方。周半县名叫周法,是西汉周勃的后裔。周勃因辅佐朝廷有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西降候。明末周家从山西迁居孟津的白鹤镇。清朝雍正年间,白鹤遭水灾,周法和妻子扶老镌幼在一只喜鹊引领下来到了这条沟里,安身立命,开荒种地,日子过得很清苦。后来因黄河发大水,治水有功,被官府赏赐黄金千两,绸缎百匹,田亩能抵半个县,并替全县百姓缴一半赋税,深受百姓爱戴。如今虽然大宴沟已多被淹没,但他古老的家容宅貌尚存一些美丽的姿容。

黄河导游词 篇5

  黄河风情线,可谓我们金城兰州最出彩发旅游线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个省区,但在全国大型城镇中,惟有兰州得天独厚,被黄河穿流而过,所以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独特与惊喜。

  风情线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桥。中山桥跨在黄河上,桥长233.33米,宽7.5米,4墩5孔,桥上飞架了5道弧形钢梁,俗称“黄河铁桥”。到20__年6月,就是黄河铁桥的百岁诞辰了。想知道黄河铁桥的来历?听我慢慢道来。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师西征,可被黄河险阻给害惨了,他曾打算请外商帮忙修造一座跨河铁桥无奈洋人索价过高,就没能实现。到了公元1907年,兰州道台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铁桥的建议,这次清政府批准了。于是乎一项由美国桥梁公司工程师满宝本负责施工,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天津人刘永起负责工地操作的浩浩荡荡的工程开始了。三年四个月以后,也就是1910年6月终于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钱?30万6891两8钱9分4毫,精确吧。别说钢材水泥了,连个小小的螺丝钉都是从美国或是德国进口的。这座桥梁落成之初叫“兰州黄河铁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桥”了。1954年,兰州市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现在的中山桥既坚固耐用又气势雄伟,现已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一会儿您就可以领略它的风采。

  下一个就是水车园了,它不大,但是却承载了兰州古老水车的风采,到了兰州不到水车园会很遗憾的哦。

  兰州水车,最早出现在明朝,相传段家滩人段续,注意,不是段誉,考中进士到了云南做官,他游遍了南方,见到了木制的灌溉汲水工具龙骨筒车,便暗暗把构造记在心中,后来退休回家便巧思构造,终于仿制成功。兰州的干旱大家说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续创制的水车可算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福音。人们纷纷仿制,在20世纪中期,兰州的水车有252轮,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期的8倍多。称得上一座“水车之都”了。后来随着电力灌溉的普及,水车一个个被拆除了,兰州也失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水车园呢,现在有两架仿古水车,还有围堰、渡槽、水磨坊、工艺品商店和游乐区。一会我们走进了水车园,大家一定要静静的聆听一下,来自水车那个遥远的国度的呼唤。

  接下来就是“黄河母亲”雕塑了,这个雕塑是花岗岩质地,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达40余吨,是我们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的,黄河母亲还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奖”,看来这片黄土地上真是人才辈出呢。

  黄河雕塑运用了母亲和婴儿两个形象,说到这里请大家猜一下,那个婴儿是男是女呢?听出当初构思的时候何鄂女士就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来灵机一动,就塑造了一个匍匐在母亲胸前的婴儿,让人无法分辨是男是女。不过一般都认为是男孩。黄河母亲,母亲面含微笑,神态慈祥,婴儿天真烂漫,顽皮可爱。整个雕塑和谐流畅,还寓意深刻: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也永远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刻着的水波纹和鱼纹,来自于甘肃彩陶的古老图案,真是一绝,拍照的可不要错过啦。

  最后一个就是甘肃道教的主要宫观白云观了。相传白云观是为了祭祀吕洞宾而建的,所以又称吕祖庙,据记载,嘉庆以来,吕洞宾经常踩着波浪出现在“白马浪”上,万目共睹。白马浪就是白云观前的一段黄河波浪,于是人们就一起请愿建宫观,陕甘总督瑚松额就接受了请求,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白云观。

  白云观原来的规模很大,可惜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只剩下一部分殿堂房屋,观内有戏台一座,大殿两座,钟楼鼓楼各一座。前殿供奉有吕洞宾塑像。还有就是院内6棵古老的国槐,已经被兰州园林部门编了号,成为受保护的寿星树了。迫不及待想到达了吧?

黄河导游词 篇6

  说起黄河,我想大家的感情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们共唤黄河一声母亲,妈妈。陌生是因为很多朋友至今都没有见过黄河。更别说游黄河了。而在今天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变成现实,不仅可以看见我们的母亲黄河更可以在它的怀抱中徜徉游览。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登长城非好汉,不游黄河心不甘”。这句话虽然非常简单,却道出了我们无数炎黄子孙对我们母亲河的向往和眷恋之情。

  无数的诗人和文学家都曾用最美的语言赞美我们的母亲,其中有一位说的很好,他说,黄河啊,千百年来哺育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因为黄河的颜色浸染到每个人的皮肤上,因为黄河的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的灵魂中。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别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今天我们到黄河边上也可以和黄河比比,看看两种颜色是不是十分相像,连我们的一代伟人毛主席在转战华北的时候也曾说到,我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更是把黄河和整个中华民族放在同一高度,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容。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省的垦利县注入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到75.2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第二长河。

  但是在中国人的心中,它和长江一样长,和大海一样宽阔。水利专家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更清楚的了解黄河。把黄河拦腰分成三段:从发源地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是上游。黄河上游碧波荡漾,水是清的,让你很难想象它就是以后的黄河,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啊。从河口镇到我们河南郑州的桃花峪,黄河进入了中游,进入了中国最大的黄土区域黄土高坡。它沟壑相见,绵延起伏,黄河在流经这里的时候因为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河水的颜色染成了琉璃黄,成为了一条浊河,泥河,沙河。尤其是在晋陕之间,黄河以300里的巨大落差,齐刷刷的切割着黄土高坡。大量的泥沙被它带了下来。真是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冠九州啊.从桃花峪再往后到垦利县的入海口,就是黄河的下游了。一下子进入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31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它一马平川,一望无垠,如此平坦的地势,黄河流到这里,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缓,大量的泥沙源源不断的沉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致使我们的河床以每年10公分的速度被抬高。长年积月就形成了世俗罕见的奇观-----悬河,地上河了。

  在我们的七朝古都开封,黄河的水位已经高出了开封十几米,在们的省会郑州,黄河的某些地段也已经高出郑州5—7米了。大量的泥沙随着黄河水注入渤海。真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啊。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黄河从黄土高原冲刷携带下来的泥沙有16.4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砌起来,堆成高,宽,厚各一米的土堤,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长度的三倍。如果按全中国13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1.3吨,比我们吃的粮食还要多。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很多人不相信,非想到黄河水中试试看。上岸之后任你怎么拍打都会留下一层薄薄的泥沙。真是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啊。

  那么这么多的泥沙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啊,每年都有12亿吨的泥沙注入渤海湾为山东省填海造陆了。所以山东省的陆地面积在逐渐增大,而水域面积却在不断缩小。于是,就有人担心,黄河不断的堆积泥沙向大海延伸,这样下去的话,中国会不会有一天和日本连起来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日本的旅游团队到达这里后都会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植树造林。除去这12亿吨,其他的四亿吨都沉积在了黄河下游的河床上,但正是这四亿吨的泥沙,却给黄河的治理带来了最大的难题。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

  千百年来我们的母亲在给予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灾难。翻开中国的治黄史,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大禹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黄长达13年。采用疏导法治理黄河,得到了百姓的推举成为首领。后来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正可谓,治黄者,得天下。后来自夏以后,无论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黄河。但是终究因为治理技术的原因,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年里,黄河泛滥500多次,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特大改道9次。真可谓“三年两泛滥,两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尤其是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为了抵御日军的侵犯。下令扒开花园口大堤,引起洪水泛滥。虽然暂时延缓了日军的进犯速度。但是也造成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89万人丧生,1560万人流离失所。上百万亩良田变成了不毛之地。直到今天,仍然使得我们黄河下游的经济难以有大的发展。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那你们对黄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想,这个问题,河南人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们受益最大,也受害最大。所以很多老百姓对黄河的感情可以说是既爱又恨。我们爱她,是因为千百年来它不仅供应着我们的人畜用水,还灌溉着上百万亩的良田。到了今天还发挥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蓄水发电。但是也有人说我们恨母亲,因为每个几年母亲都要发怒,每次发怒之后生灵涂炭,所到之处,一片汪洋。但是我要说的是,害才害了一小片,利却利了一条线;害才害了几十年,利却利了上千年。

  如果非要讲黄河的功和过的话,黄河的功要远远大于黄河的过。今天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中国八大古都占了1/2,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1/8,地下文物全国第一,这些不正是黄河留给我们的财富吗。黄河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早在150万年前就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哺育了8000年前的裴李冈文化,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使河南在长达21个朝代,360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和最灿烂的文明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1938年,冼星海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当时正是日本入侵中华时期,很多文人投笔从戎。冼星海也是其中之一,当他望着滔滔的黄河水,依然谱写了《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当时的黄河大合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而今天,我们靠着黄河这种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得我们的母亲在建国后安然度过了60年。1952年,毛主席来到郑州黄河游览区,站在黄河边上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当时正是国家大兴水利的时期,在对待淮河的问题上,毛主席说根治淮河,对于长江,主席说治理长江。而对母亲,主席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52年之前没有一个人有办法办好,52年之后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彻底的办好。然而我们一直在努力。就在毛主席提出号召4年之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年中两次到达黄河边,带领我们抗洪抢险的官兵与黄河做赛跑,可见治理黄河已经迫在眉睫。于是1958年,我们在黄河上建立起了第一组工程----河南三门峡大坝。是苏联老大哥支援中国建造的168个工程中唯一一个水利工程。但苏联朋友不了解黄河,他们不知道黄河最大的问题是泥沙问题。所以50年之后,这个大坝的窟窿已经被泥沙积平,不能再使用了。在三门峡大坝后又相继建成了杨家峡,龙羊峡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在90年到01年11年的时间里,投资300多个亿。同德国,比利时,英国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专家一起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石砖结构的大坝将使黄河的历史改写,将使黄河的自然灾害由60年一遇变成千年等一回。20年之内黄河下游的河床不再升高。但是否如此,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借用一句咱们中国的俗话,那就是黄河清,天下平。但要想让黄河变清,谈何容易啊。有专家说,我们全国人民每人都扛上几锹。要600年后,黄河才能改变。这600年,我们不能等待,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河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多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孩子回报母亲的却太少太少了。对于所有的炎黄子孙来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黄河,现在我们能对母亲尽的孝心就是保持水土,植树造林。这是我们对母亲尽的一点绵薄之力了。

  可喜的是,到了今天黄河上有两大难已经被我们打破了。一是黄河之上架桥难。因为大桥建成后,会因泥沙不断淤积,河床不断升高。于是桥面就快要与河水齐平了。需要不断的建新桥来替代老桥。

  二是自古黄河难行船,千百年来黄河上都无法行船。我们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只能望河兴叹。我想我们大家什么大江大河都见过,什么样豪华的船都见过。可生活在黄河边上的黄河儿女,乘船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梦想。

  今天我们乘船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目前为止唯一可以在黄河上行驶的船只。这种船是专门为黄河量身打造的气垫船。气垫船,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底部是高压气囊。行驶的时候船身升高40---60公分悬空行驶,就解决了一般船只容易遇到河床底部的泥沙搁浅的问题。我们的气垫船从陆地码头出发、穿越黄河的中下游分界线---桃花峪。桃花峪这个地方虽然非常的普通。但在中国的版图上却是是用红笔来勾画的。它不仅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而且也是黄土高坡和华北大平原的分界线。一边是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坡,而另一眼望去则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穿越桃花峪,逆流而上最终到达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左为楚又为汉,就成了今天我们下象棋时的楚河汉界。而对于这件事情,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给出了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途中,我们的气垫船会在河边停靠,您可以走下船去摸一摸黄河水,和我们的母亲河来一次亲密接触。也可以踩一踩黄河的牛皮地,体验一下我们黄河牌席梦思。更可以再岸边将你的思念之情毫无保留的在母亲面前释放。

  记得在20__年的时候,有个郑氏寻根的团队来到黄河游览区。其中有位叫郑水法的老人在乘船游览黄河后竟长跪在河边,失声痛哭。那一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以前我对黄河的了解仅仅是第二长河。当我长大后,尤其是做了导游以后,我对黄河每多一分了解,就让我对她多一分深深的爱。让我想起小时候曾念过的一首诗:“小的时候,我只知道你是一条河,长大之后,我才知道你给我很多。我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你的血,我的胸膛里跳动的是你经久不息的脉搏”。我想,对于我们所有的华夏儿女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来到黄河边,拜一拜我们的母亲。这,也就是心灵回家的旅程了。无论你在哪里,根在河洛,寻根已经成为了中华儿女最大的心声。尤其是在20__年,我们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塑,106米高的炎黄二帝像。告诫人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这次旅行,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意义,就是探亲。大家来到我们的黄河母亲身边,可能会感觉我们的母亲瘦了很多,脸上也多了很多皱纹。她已经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丰满丰腴了,但她永远是我们的妈妈,母亲。

  在此,我想起了我们中国一首很有名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会想起自己的妈妈,但是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妈妈此刻一定都在思念着我们,惦记着自己的儿女。每当到达黄河游览区,每到看到黄河母亲,每当提到、想到黄河妈妈,我也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她含辛茹苦的把我抚养成人,但当我把带领游客走遍万水千山,当我饱览黄河那壮观的景色的时候,我想到她其实也还没有能够看看这条养育了所有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一直以来都想在下团之后带她看看,但却因为种.种不是理由的理由未能实现。到如今,也只能一次次惭愧的在看到黄河,想到黄河,提到黄河的时候,在祝福我们的母亲的时候在心里也给她送上祝福。借此机会,我想说,在祝福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也要祝我的妈妈当然也包括在座的各位朋友以及我们的司机师傅的妈妈健康长寿。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让我们趁着妈妈还有时间,趁着我们还有机会的时候,再看一眼我们的黄河母亲,为自己,也为我们亲爱的妈妈。

黄河导游词 篇7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懂得决都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个地点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个地点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敞的河床,以及这四周的风景。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来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长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特别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概磅礴的黄河,回想对照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吸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情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一定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xx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样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然而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批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一定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假如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能够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一定是洪水泛滥的缘由,也一定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软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缘由,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x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党部队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兵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通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运用于都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培养”。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看着怀中的小孩,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四周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通过绿化,现已是浓阴笼罩。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儿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跑,妙趣横生。只是为啥在如此精美的地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答复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儿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奇中的大禹的像。矗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后来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创造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利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大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黄河文明,现如今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个地点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四周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懂得其气概。假如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阁楼。

  那样,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如今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特别多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个典故。

黄河导游词 篇8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_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_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黄河导游词 篇9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河南省会郑州市参观游览。我叫刘齐,是郑州天下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邹师傅。大家在郑州旅游期间,将由我和邹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愿您在郑州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郑州是河南省会,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她北临滔滔黄河,西依巍巍嵩山,东、西接广天边际的黄淮平原,素有“雄峰中枢,空域险要”之称。

  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0xx年周五王灭殷后,将其北管叔鲜封于此地,成为管国。秦灭六国后这里设县属三川郡。东汉时为管城。隋文帝开皇三年称郑州,这是郑州称号的开始。清代,郑州升为直隶州。1920xx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人大罢工革命运动后,被称为“二七”名城。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后,设置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成为省会城市。   全市辖区5区和郊区1区(上街区)、5市、1县,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80万,其中市区城市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190万。

  郑州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最现代的货运编组站;107和310国道在此交汇:由郑州通往全省各地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形成、现在游客走高速可直达北京。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第21个国际机场和十大机场之一。郑州商贸发达,素有商城之称,早在1992年,这里就爆发了轰动全国的“商战”,今天的商战更是好戏连台。郑州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繁多,工农业发达,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

  郑州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素有绿城美誉。特别是近年来,郑州加大拉城市建设的力度,城市品位不断提高。郑州新建拉滨河公园,紫荆广场等大型绿地和广场。郑州旅游资源丰富,有嵩山风景名胜区,那里有以少林工夫名扬天下的少林寺;有郑州黄河游览区,是领略母亲河神韵的好去处;有新郑轩辕帝故里,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好地方,还有大河村遗址,郑韩故城,巩义宋陵,打虎亭汉墓、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名胜古迹。郑州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各种星级饭店、各菜系餐厅、各种娱乐设施等等一应具全,夜生活也丰富多彩。

  您旅游期间,将会得到周全高档的服务、感受到中原人民的热情、淳朴,更会了解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欢迎大家到郑州旅游观光。

黄河导游词 篇10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xx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x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20xx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黄河导游词 篇11

  虽然我去过黄河很多次,但是大多是在春天或秋天,还从未在炎热的夏天去过。今天,没见过黄河的表姐来我家了,她想去看黄河,我和妈妈为了陪她便又一次兴致勃勃地去了黄河,正好我也看一下夏天的黄河是什么样子。

  车子走得很快,不一会儿,我们便下了车。嗬,夏日的黄河果然有着不同的风景。黄河岸上,到处都是绿茵茵的草地,树木的叶子泛着墨绿色,非常茂盛,遮天蔽日。我在树荫下的草地上躺下,绿草软软的,凉凉的,像一张空调垫,再加上清风拂过脸庞,我感到非常惬意,好像这根本就不是夏天,应该是这些树木拂去了夏天的热。草地上偶尔有几朵小花,把草地点缀得更加美丽。知了在枝头大声地叫着,此起彼伏好像在开演唱会,又像在提醒我大树上空是炎炎烈日。

  夏天的黄河水也不一样。黄黄的河水由西向东流淌着,水面比春天高出了许多,把原来裸露的沙滩都吞没了。远远望去水面看似平静,但是来到岸边水面上却波涛汹涌,哗哗的水声非常大,波浪滚滚的河水非常壮观,水面上还会出现许多小漩涡,这些小漩涡在水面上转着,非常好看。有时还会突然出现一群小漩涡,非常奇特,他们就像是一群小朋友在表演集体舞。在岸上偶尔露着一小块沙地,用脚踩上几脚就很软了,像跳跳床一样。

  当我还沉浸在这黄河给我们的乐趣的时候,车来了,我便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黄河。

黄河导游词 篇12

  各位朋友:

  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我先把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十七平方公里。从七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工作,景区初具规模。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

  黄河,我们现代人亲切称之为“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的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黄河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亲河的乳汁。我们来看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汉白玉做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发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的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以伦比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是从洛阳绵延至此。过去这里曾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正是一些与黄河风光匹配的建筑物,若登临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华夏摇篮”的意境。

  接下来从这里向西,可以乘坐黄河索道至另一景点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亲曾因治水失败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带斗笠,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里洪水。他发明着疏水导流的科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神的黄河文化,再这里突出的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泥研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时刻艺术宝库,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国际书法馆和美术馆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当代中国书法巨擘毛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名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深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钟鼓九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 “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怀念与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平,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走吧,让我们一起去乘座气垫船和黄河亲密接触。

黄河导游词 篇1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黄河导游词 篇14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风景名胜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最佳旅游时间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区域分布

  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历史文化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黄河导游词 篇15

  我们已经进入中国北方最大的水上乐园--黄河小浪底千岛湖。向东,我们看到的堤坝就是小浪底大坝,因其是在孟津县的小浪底村建起,故而被称为黄河小浪底工程。

  这个村,原本是叫丹阳,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经过此处,为平息水患,丹阳村村民舍小家顾大家,为纪念他们,就把丹阳村改为小浪底了。

  黄河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孟津境内,它是一项集防洪、防涝、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全坝高280米,南起邙山北连王屋山的坝体总长16667米,是目前我国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坝。库容量1256.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296平方公理,正常蓄水位250米,最高蓄水位275米,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5l亿千瓦时,完成总投资337亿元。完成后总控制流域面积92.3%,其中防洪库容40.5亿立方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1020xx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总容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一个奇迹。工程采取银行贷款,国际招标兴建,共分三个标段,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700名外商和中国万名建设者。

  工程结构异常复杂,施工难度亦非寻常。仅主体工程开挖填土石方就达8811万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条。大经洞和近百条各种支洞都集中布置在北岸那一单薄山体内。其中规模最大的3条导流洞,总长3480米,每个洞的直径达14.5米,足以装下两幢四层楼房,泄洪系统进水塔上下重叠,纵横交错的蜂窝状洞室巨大而又复杂,堪称世界之最。室内的新型多孔消能装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属罕见。3条泻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体里是由缓倾角的砂岩和粘土质粉砂岩组成,有20多条层线,如"千层馅饼"。在山体内施工难度很大。单山体外隧洞进口脸岩石加固和支护就用了12米的锚杆3224根,30米至40米的锚索578根,钻12米深的排水孔1382个,把岩壁钻得密密麻麻,人们形象的称为纳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坝下,有70米厚的沙卵石,为防止泄漏在坝下筑起了一道混凝土防渗墙,长439米,厚12米,最深度达81.9米,是目前我国最深的防渗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坝中还埋设几百种仪器,像眼睛一样随时检测着大坝的安全状况。整体设计施工破解10项世界难题,创造3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

  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但每年冲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l米高1米宽就可绕地球三周。由此可见,其有史以来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治理黄河是我国人民几千年的梦想,而真正治理好黄河,惟有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不久,一代伟人毛泽东从长年战争留下的废墟中走来,望着浑浊的黄河水,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从那时起的40多年里,成千上万的治黄专家为了小浪底工程做了精心勘探设计,从1990年开始动工历时20xx年,提前完成了大坝蓄触电工程。它的建成,不仅锁住了几千年桀骜不驯的黄龙,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涝、减淤、供水、发电的综合成效,还为我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旅游景观。

  根据中央确定的建立郑一汗一洛旅游轴线,《中原旅游总体规划》和国家旅游局确定的《黄河旅游专线规划》,黄河小浪底旅游风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分小浪底大坝、紫荆山、里峡、三门峡大坝四片,13个景区,113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有悠久的历史故事。从此,我们可以领略到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的美好风景。

  前方l公里处水下,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两军交兵的古战场--赤河滩。

  大家往右看,北岸半山腰,就是大山寨,是当年袁绍驻兵囤积草的地方。往左看到的那座山叫黄鹿山,黄鹿山下有凹,叫曹营凹,是当年曹操的军营所在地。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置下面就是赤河滩。

  这个赤河滩有4l户215人,现已移居至孟津县的送庄镇。据说曹操和袁绍,在清河村大渔窑渡口打了一场恶仗 。曹操兵马驻守的那一凹地,后被称为曹营凹,营前修辕门,放马吃果滩,饮马黄河边,曹操宴请有功将士的那道沟,叫大宴沟村,将士阵亡被埋葬的地方叫坟坡村。袁绍在黄河那边的大山寨安营驻扎。古代战前有战书,交战时,袁兵乘船过来就在我们下边吃果滩,第打完一次仗,现渡河归营。就这样,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双方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整个吃果滩被染成了赤红色,原有的300多亩果树已被毁尽。从此,这里就叫赤河滩。赤河滩村系黄鹿乡所属,说起黄鹿山,更有着一段传奇的色彩。那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曾经来孟律打猎。一群人前呼后拥着他来到这里。突然在河边见一头白鹿,便策马去追。当追到黄河最后一个峡谷,南岸小浪底村西南的这座山时,发现白鹿居然变成了黄鹿,李世民惊呼:神鹿也!急令随从下马跪拜谢罪。

  朋友,你是不是还想知道一个叫周半县的情况呢?这个周半县就住在前面那个大宴沟里,就是前面说的曹操宴请有功将土的地方。周半县名叫周法,是西汉周勃的后裔。周勃因辅佐朝廷有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西降候。明末周家从山西迁居孟津的白鹤镇。清朝雍正年间,白鹤遭水灾,周法和妻子扶老镌幼在一只喜鹊引领下来到了这条沟里,安身立命,开荒种地,日子过得很清苦。后来因黄河发大水,治水有功,被官府赏赐黄金千两,绸缎百匹,田亩能抵半个县,并替全县百姓缴一半赋税,深受百姓爱戴。如今虽然大宴沟已多被淹没,但他古老的家容宅貌尚存一些美丽的姿容。

黄河导游词 篇16

  各位游客朋友:

  古人云:“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

  郑州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约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广武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里过云曾就是一片荒山秃岭和贫脊川原,经常就是风沙起时天上、地面、水里浑然一体的黄色景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年之中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郑州黄河游览区了。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源头就是一股清泉,但就是由于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上最浑浊的河,每年经黄河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3-5厘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地面要高出7米。

  在历史上,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也曾使黄河泛滥成灾,3000多年以来,黄河中下游决口泛滥达1600多次,它吞噬过无数的生命财产,因而成了害河,历代民众迫切希望根治黄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来,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而且,治理后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它又成了一条造福于人民的河流。

  总之,黄河对人类社会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就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我舞来看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白色水泥塑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魏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地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这就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就是从洛阳绵延至些的,过去这里曾就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的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就是一些与黄河风光相匹配的建筑特,若登监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华夏摇蓝”的意境。诸位请看右边的山头,那里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大象雕塑唤起人们对河南远古历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就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河南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河南古属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简称。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这个历史典故。

  接下来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就是旅游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 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就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传说大禹的父亲鲧曾因治水失败而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理洪水。他发明的疏水导流的科学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就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澄泥砚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就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石刻艺术宝库,目前已刻碑1500多块。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馆国际书法馆和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中国书法巨擘手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浑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就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钏鼓九鼎的主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邓小平、陈去同志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就是当代最具的青铜大鼎,就是炎黄子孙瞻仰子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使千百年东游黄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郑州黄河气垫船就是高科技的结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强大的气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桨产生的推动力向前行进,几分钟内便可以飞抵黄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发2XX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讲解就要结束了。黄河将我们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我们踏上新的征程,愿我们将来再次相会,谢谢大家。

黄河导游词 篇17

  各位朋友:

  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我先把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十七平方公里。从七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工作,景区初具规模。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

  黄河,我们现代人亲切称之为“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的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黄河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亲河的乳汁。我们来看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汉白玉做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发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的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以伦比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是从洛阳绵延至此。过去这里曾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正是一些与黄河风光匹配的建筑物,若登临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华夏摇篮”的意境。

  接下来从这里向西,可以乘坐黄河索道至另一景点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亲曾因治水失败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带斗笠,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里洪水。他发明着疏水导流的科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神的黄河文化,再这里突出的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泥研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时刻艺术宝库,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国际书法馆和美术馆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当代中国书法巨擘毛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名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深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钟鼓九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 “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怀念与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大鼎,是炎黄子孙瞻仰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平,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走吧,让我们一起去乘座气垫船和黄河亲密接触。

黄河导游词 篇18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xx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x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20xx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黄河导游词 篇19

  各位游客朋友们: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孟津县小浪底村,是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大型省级生态旅游区。说起这个小小的村落,还和一个治水名人有关呢!相传4000多年前,这里还叫做“丹阳”,大禹治水经过此处,同丹阳村村民一同舍小家为大家,终于平息水患,为纪念他们,就把丹阳村改成小浪底啦。

  黄河小浪底景区地跨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全长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4个片区组成,是大黄河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位于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上,地跨黄河南北两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

  治黄文化,兴利除害、福泽人民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历史缩影。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但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但每年冲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宽就可以绕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黄河自有史记载以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在世纪之交,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真正开辟了黄河安澜、造福人民的历史新纪元。它的建成,不仅锁住了几千年放荡不羁的黄龙,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涝、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的综合成效,还为我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旅游景观。

  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地下发电厂房,平均年发电量51亿千瓦时,高281米,长1667米的黏土斜心墙堆石坝是目前我国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在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的108条洞群等,小浪底大坝工程创造了水利工程史上5项全国第一,5项世界第一。同时,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了1020xx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总容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

  大家可不要觉得这些工作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哦!其实在建造大坝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都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一克服了。在土石大坝下还有70米厚的沙卵石,为防止泄漏在坝下筑起一道混凝土防渗墙,最深达80多米,是目前我国最深的防渗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坝中还埋设几百种仪器,像眼睛一样随时检测着大坝的安全情况。整体设计施工又破解了10项世界难题,创造3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

  朋友们,小浪底的建成不仅有效地治理了黄河,还造就了许多优美的景色。比如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的黄河三峡,就是融小浪底与王屋山和荆紫山山水文化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精华景区之一。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八里峡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孤山峡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峡谷景观独特,兼具我国山水风光中“南雄北秀”两大特色。

  每年的6月上旬到7月上旬,景区即迎来了又一个居“五一”黄金周之后的旅游热潮――“观瀑节”。它是利用小浪底工程一年一度调水调沙资源,策划打造的河南又一新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节庆产品”。

  调水调沙原理就是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有计划地控制水库的蓄、泄水时间和数量,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 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经过几次小浪底水库跳水调沙的成功运营,黄河中下游“地上悬河”河床平均下降1米多,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增加了6万多亩,黄河入海口向渤海推进的1公里。同时,“观瀑节”正是盛夏时节,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景区内温度比景区外温度要低10摄氏度左右,可谓是“消夏”的好去处。

  好了游客朋友们,黄河小浪底的讲解就要到此结束了。接下来各位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念,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再见!

黄河导游词 篇20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是我国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气垫船。气垫船是高科技的结晶。顾名思义,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巨大的气垫,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浆产生的推动力,使船向前行进。

  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坎坷不平,汽车在这里无法行驶,一般船只在这里搁浅,唯有气垫船畅通无阴,运行自如。

  黄河的一大特征是险情丛生。在黄河平静的河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浅滩、暗滩,宽阔的河面无船出现,正是“黄河自古难行舟”的写照。但郑州号气垫船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风破浪,自由飞翔。

  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的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220_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舱拍照留念。

  走吧,让我们一起去乘座气垫船和黄河亲密接触。

黄河导游词 篇21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我们金城——兰州。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林师父、,他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在他的护航下大家进可将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林师父,另一颗呢是“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导、小导都可以,怎么顺口怎么叫吧!

  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话说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开心!希望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玩的欢欢快快,吃的欢欢欣欣,享受的欢欢畅畅……,总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谢谢~

  兰州作为西出阳关中的丝路之重镇,其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构成了兰州旅游的核心内容,而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正是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最长的室外滨河公园——百里黄河风情线,他分布在黄河南北两岸、市区的西部也在南北两山之间,是兰州的名片和窗口,同时也被称为“兰州的小外滩”。

  黄河风情线是有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反差之美的绿色长廊,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花草树木都发芽了柳絮飘香,一切都像刚苏醒的样子可爱极了;夏天的时候这里又是人们乘凉观景的好地方;金秋时节这里有果实累累,落叶纷飞;冬天呀这里就更美了!两边的松柏树跟战士一样穿着绿色的军装挺立着,那场面相当壮观!

  黄河风情线呢,可谓是我们金城兰州最出彩发旅游线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几个省区,但在全国大型城镇中,兰州得天独厚,被黄河穿城而过,所以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独特与惊喜。我们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那我就先用这段时间给大家解开一点迷吧!

  风情线也是兰州的咽喉,东西通车,南北通桥,为此也是交通长廊,风情线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桥。中山桥跨在黄河上,桥长233.33米,宽7.5米,4墩5孔,桥上飞架了5道弧形钢梁,俗称“黄河铁桥”。到20__年6月,就是黄河铁桥的百岁诞辰了。在很早很早以前,每年冬天,黄河上都会结一层厚厚的冰,河对岸的许多东西都由马车通过“冰桥”驮运到河的另一边,但冰桥毕竟会随着气温的上升而消融,当然这种景观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并不是应为大型的桥梁替代了它,而是现在的黄河冬天不会结冰,后来人们有发明了一种新的漂渡工具——羊皮筏子,顾名思义是用羊皮做的,但这些羊皮必须小心并且不留任何刀口的从羊的身上剥下来,然后固定在木制的框架之下,形成筏子。如果我们的风情线游览完了以后,时间允许的话大家不妨去体验一下坐羊皮筏子的刺激感……

  再后来啊,就是1372年了,卫国公冯胜将24只大船用铁链排成排并用四根柱子固定,然后在船上铺上木板,就是所谓的“浮桥”。直到1385年杨廉命人将浮桥移到现在中山桥的位置,然而随交往的日益频繁与发展,固定的桥梁的修建也应用而生,当然,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桥建于公元1907年,它是由彭英甲提议,征得甘肃总督府升允的同意,德国喀佑斯承建,美国的满宝本、德国的德罗负责具体施工,天津刘永起负责功底操作,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建起了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的铁桥——“天下黄河第一桥”,1919年由于战火导致中山桥中断了11个昼夜,1942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天下黄河第一桥”改名为“中山桥”,1954年由4墩5孔梯形变为弧形、桥面由木板改成钢筋铁皮,20__年将公路桥改为步行桥。

  接下来呢就是滨河路中断、黄河南岸、小西湖北侧,呈现在各位眼前的是兰州四十里黄河风情线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塑——“黄河母亲”,她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她是何鄂女士设计创作的,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雕塑而成的,整个雕塑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孩子、基座三部分组成,母亲象征着哺育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黄河;孩子象征华夏子孙;基座象征着甘肃悠久的历史及彩陶文化。那么大家都来

  说说看,母亲怀中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呵呵~其实各位说的都有道理!如果说他是男孩,则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说她是女孩吧,又显得我们华夏儿女娇柔可欺,所以何鄂女士专门将孩子设计成爬着的,这也正是这尊雕塑的设计精华所在。

  当然,一路上大家还会看到很多雕塑,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很有文化色彩的雕塑,我们风情线又被称为雕塑长廊。同时,风情线也是园林长廊,因为有很多的公元可以供人们游玩,如:老年人晨练的最佳场所体育公园;每当傍晚的时候,很多情侣们手挽手肩并肩漫步在我们的寓言故事园、水上公园等感受着属于他们的浪漫;尽管中午相对来说是比较炎热的,但是在我们的水车博览园里仍人有很多的观光者……风情线有这么多别称,但是最名副其实的是文化长廊,众所周知道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教,而大家现在所看到的“白云观”正是甘肃省道教协会所在地,同时这里也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九大区管之一的省图、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书刊杂志——读者编辑部、敦煌研究院等,这些都是兰州历史文化的见证。

  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可以用一副对联来说明:兰州好!景物胜当年,昔日无风三尺土,而今万里碧晴天,爽气沁心田;兰州好!好景在滨河,万里笼阴遮天路,长天涟水剪鳞波,两两踏青歌!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到达目的地,就先给大家讲到这,到达景点再给大家细讲,大家也可自己亲临境地的细细品味兰州独有的风韵!

  好,大家准备一下,检查一下自己随身的贵重物品,我们就准备下车!

黄河导游词 篇22

  春天到了,春姑娘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万物复苏,江河解冻,大地出现一派生机。我们趁着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要出门踏春去。

  我们坐车来到了市区的北方泺口,穿过北绕城高速,爬上黄河大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黄河不愧是一条悬河啊!这时我就想起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听爸爸说,就黄河的河床就比市区高出许多。是因为黄河的泥沙不断淤积,经过漫长的岁月,河床在不断地抬高。

  河坝上的.柳树也抽出了嫩芽,迎春花早就开出了一串串的金黄色的花朵,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青青河边草也长得很高了。往远处看,河的对岸是黄河森林公园,由于树木都吐绿的缘故吧,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的,一群小鸟也在叽叽喳喳的在树林上空飞来飞去。往左边看是一座浮桥,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在桥上随波沉福再往右看,是一座古老的铁路桥,听说是二战时德国人建造的,至今经过修缮还能继续使用,这时有一列火车鸣着长笛呼哨而过,我真佩服德国的建造技术的先进。黄河河床的宽度大约有一公里左右,河水并没有那么宽,河边泊着一艘大船和一艘气垫船。浑浊的河水打着漩涡让人生畏,爸爸说里面有危险,不要下河。也有比较“勇敢”的人,在河里撒网打渔。

  我们来到河床上,卷起裤脚,脱掉鞋子,光着脚丫踩在并不很软的沙子上,感觉有些滑腻,由于沙子很细里面又含有黄土,湿的沙子就会结成硬块,所以有些硬的感觉。还有好多人,我们一起在河边戏水、团沙球、“挖井、建水库”,玩的非常高兴。

  看到黄河的泥沙,我想起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我要为国家治理黄土高原贡献。

上一篇:五公祠俄语导游词 下一篇:400字导游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