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自己的身体演讲稿(精选3篇)
爱惜自己的身体演讲稿 篇1
一对收入颇高的夫妻,买了一栋环境极好的大别墅,但夫妻俩工作太忙,要忙着赚钱还贷,所以在家里的时间很少,更多的时间,是他家的保姆,抱着夫妻俩的宠物狗,坐在露台上,喝着咖啡看看风景。
这个笑话其实道出的是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的生存困境,他们或许买得起车、也供得起房,但真正可以用来享受生活的时间却少得可怜,他们的一生,大多时间在为了更好的明天在奋斗,而当他们最终放慢脚步时,人生的终点也已近而可见。
《蜗居》中,海萍说过这么一段话: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
高额的房价、昂贵的医疗费用、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把赚钱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又岂止是健康!当尊严、友情、甚至爱情与“金钱”发生冲突时,多数人又何尝不是选择后者。
自己也多次下过决心,为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做过一些计划,计划着与朋友们去打打羽毛球,享受运动之后大汗淋漓的那种畅快;练练瑜伽,享受舒展筋骨的快乐、也信心十足的做过一些准备,终还是半途而废,那些个运动用具只好躺在一边“睡大觉”了。 所以别过多去要求自己好了,身体是第一位的。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所拥有的身外的一切也就无大意义了。
爱惜自己的身体演讲稿 篇2
品质生活首先取决于身心是否健康。想要身心健康,就必须进行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自我健康管理,在平常生活中爱惜自己。
一个人生活品质的高低,首先决定于自己是否身体健康。
有了健康身体,才会感到舒适、惬意,心情才会轻松愉悦,生活更如意、工作更有成效。如果身体有病,疼痛、焦躁总是缠绕自己,生活自然是度日如年。而生病后还花费不菲:上一次医院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万一患重大疾病,可能会将你多年的积蓄一扫而光。即使你有医疗保障(如公费报销、医疗保险等),额外的开支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同时,身体不好,老生病,也会占用医疗资源。
在这个通胀时代,我们更要维护好自己的健康,节省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多挣钱,保障生活品质不受影响。
健康管理保障健康
我们要达到可持续健康的状态,就必须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自我健康管理是对自己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旨在提高健康意识,调动自身健康维护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它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自己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系统的保健、预防、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
对自己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节省大量钱财;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将对节能环保作出巨大的贡献。
在西方,健康管理计划已经成为健康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已证明能有效地降低个人的患病风险,同时降低医疗开支。美国的健康管理经验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按照医嘱定期服药的比率提高了50%,其医生能开出更为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的比率提高了60%,从而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的综合风险降低了50%。
自我健康管理需循自然之道
我国著名生态养生专家、营养学和药理学双博士、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刘长喜教授提倡“生态养生”,强调在遵循生物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治理、管理或调整。一要对人体自身内环境变化的调养和调整,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要对疾病的诊治与康复管理: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生活、工作环境要很好地适应,和谐共处:四是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其他生物之间要和谐共处,良性互动。
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自我健康管理首先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饮食、科学作息、适量运动、心态平衡,爱护自己的身体,顺自然全面系统安排、治理、调整生活方式,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全过程以修炼人身三元――精、气、神,以期实现固本培元、保养真气、保全生命、愉悦精神、增进智慧、防病抗衰、延年益寿、开发人体生命潜能。
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内养其心、外养其形:五谷杂粮,粗茶淡饭,取之自然,正所谓“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取,五菜为充”;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不过于自我加压,不管竞争如何激烈,诱惑如何多,机遇如何令人心动,都把脑袋里的欲望减少一半,适可而止;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内心活动调节到轻松、旷达、舒展、平衡的状态,学会随遇而安,避免大喜大悲和激烈的情绪波动,让自己达观一点,待别人宽容一点,精神简约一些。这其中,平和尤为重要。心平气和有助于血脉流畅,恬静淡泊有助于颐养天年。良好的精神状态还可以促使机体各器官功能活动协调、代谢有序,从而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其次,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医治,不致拖延恶化。这不但是花小钱,省大钱,而且能促使自己身体受到更小损伤,更快康复。
此外,有病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医治,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滥用医疗药物。
看病省钱妙招
看病不能打折也不能讨价还价,但在看病过程中,学会一些必要的知识技巧,都可以帮自己省下不菲的费用。
1 带上老病历。很多人觉得一个病历本五毛钱没什么大不了,所以看病时经常忘记带上自己的老病历。“病历本是小,但其中的信息,比如以往的诊断、用药记录可以为医生提供相当有用的信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罗邦尧说:“我常看各种糖尿病病人,降糖药种类很多,有时候并不能确定哪种药最适合当前的患者。这样,病历上记录的诊疗信息就非常有用,如果患者曾经用过某药,但效果不理想,那我就不会给他开这一类型的药了。让医生了解你的病情,可以帮你省掉大笔不必要的检查费和药费。”
2 固定医院和医生。有些病人看病喜欢“打游击”,东看看西看看,认为这样才保险。“如果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误诊,最好还是固定在一家医院、一个医生,这样可以保证治疗、服药的连贯性,又能省下大量的重复诊疗费用。”罗邦尧说,许多医院复诊时都可以预约挂号,还省却了排队或买高价号的麻烦。
当然,如果认为治疗结果不理想,不妨请医生帮你安排一次会诊,成本也会比挨个医院去看要低。
3 初诊最好挂普通号。大部分患者在没弄清病情之前,就抱定了要上大医院找大专家看病的思想。也有患者抱怨,几百块钱挂的专家号,最后就给开了几张化验单,什么结论都没有。刘又宁说:“一般初诊时,医生都会让病人做一些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B超、CT等,这些检查有些不能当天做或当天出结果,病人挂的专家号就完全浪费了。”而且一些专家号还不是每天都有,如果一心要看专家,还有可能会耽误疾病的及时诊治。建议初次就诊的病人挂普通号即可,等检查结果出来后,再依据病情决定要不要挂专家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说,如果患者看的是中医,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拄专家号。中医的“望闻问切”可以当场出结果、开处方,一次到位。
爱惜自己的身体演讲稿 篇3
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 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的激动时刻。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
那是在1935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而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长征途中,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
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您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了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八十年风风雨雨弘扬长征魂,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共筑中国梦。做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去书写我们新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