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个人心得体会(优秀6篇)

2024-08-16心得体会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个人心得体会 篇1

  流行病是指能在较短时间内广泛蔓延的传染病。我们党的路线确定好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好坏决定事业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小心提防各种“流行病”,要经得起物质、金钱的诱惑和其他“糖衣炮弹”的袭击,要经常性地自查自省,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才能健康成长,更好地干事创业,服务大局。

  当前,官僚主义、以权谋私、关系学和一切向钱看,是不容忽视的四大流行病,是四股在党内带有普遍性的严重不正之风,从中可以派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看一个党员的党性和政治、思想素质如何,从他有没有感染上这四大“流行病”和感染程度的深浅上,就不难检验出来。

  警惕“官僚主义”,要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官僚主义的表现是形形色色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病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缺乏政治责任心,特权思想泛滥,独断专行,公私不分,失职渎职,贪图享受。广大群众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问题还在于,这是一种“隐性病”,有些官僚主义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居然“自我感觉良好”,乐此不疲。反对官僚主义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关起门来静悄悄地反,一定要形成舆论攻势,历数其表现,剖析其危害,然后对症下药,让官僚主义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站位,虚心接受人民监督,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警惕“以权谋私”,蝇营狗苟,专务一己之私,弃大义于罔顾。以权谋私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一己之私,把“权力”作为自己的“摇钱树”或捞取各种“好处”的“手段”,管什么就借什么来谋私。这种“流行病”害党、害国、害人也害自己。防止把权力私有化,把它作为自己和亲朋好友谋取私利的工具,进行权钱交易,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观念,懂得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谋私的事迟早要败露,免不了轻则受党纪处分,重则被国法制裁。所以,奉劝勿存侥幸之心,还是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吧。

  警惕“拉关系”“走后门”,别让“关系学”成了单位的不治之症。所谓“公章如碗大,不如熟人一句话”“走正门行不通,走后门好办事”,就是对讲“关系学”的写照。遇事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害出发,只讲人情、面子、私人关系,不讲原则,把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正常来往,都变成了互相利用的利害关系。现在,有些地方查处大案、要案,上下左右来人“说情”或有人袒护,往往障碍重重,办得十分棘手。有些单位选拔干部时,由于个别领导干部“用人唯亲”“用人唯熟”,就不可能做到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在“关系学”盛行的地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照章办事根本行不通。别让关系学成单位的不治之症,更不能成为腐败的温床,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它,消灭它!

  警惕“一切向钱看”像吸毒一样上瘾,成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这种“流行病”,多是一些党员党性薄弱,经不起物质、金钱的诱惑,容易被“传染”上的。这样的人,忘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言,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一头栽进钱眼里面不能自拔;有的把自己当商品和雇员,讲“按酬付劳”;有的争工资、奖金打先锋,争职位、级别当“能手”;更有一些人由于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不择手段捞钱,终于走上了经济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要防治“一切向钱看”这种“流行病”,必须增强党性和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不可。

  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预防是手段,防治才是根本。刹歪风、堵漏洞,就有关党风的严重问题,由党政领导做出硬性的规定,令行禁止,从党性、提高党员素质方面下功夫,常抓不懈,“釜底抽薪”,收到“固本祛邪”之效。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个人心得体会 篇2

  泥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以黏土为原料,在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施以彩绘,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惟妙惟肖。作为组工干部,要练好压模、着色、火烧等诸般“绝活儿”,在工作中下好“泥塑”功夫。

  用担当之泥,压责任之“实”。泥塑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质地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制出原型,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再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压得严丝合缝,形状轮廓清晰美观,也能避免胎体在烤制过程中产生裂纹。组织工作无小事,面对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压实工作责任,不断给自己加压鼓劲,打气充电。工作中要肯钻研,善钻研,熟记理论政策,总结工作方法,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思路,寻求解决组织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招数,加快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时刻保持一种“分内事”的自觉性、一种“放不下”的责任感、一种“往前赶”的主动性,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的争先意识,压实本领,努力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优的组工干部。

  用信仰之笔,绘初心之“纯”。泥塑匠人格外重视彩绘,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对色彩要求十分严格,“红要红得艳,黄要黄得鲜,蓝要蓝得纯,白要白得净”,讲究色的明度,强调对比强烈,主次分明。组织部门是党的一面旗帜,是党的“门面担当”,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更应当带头做到信仰最纯粹、党性最纯洁、目标最纯净、遵纪最纯固、守规最纯正。组工干部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执行组织工作纪律,对自身用“铁箍”,对原则用“铁心”,对劣迹用“铁拳”,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打过硬的业务水平,树立组工干部品行高洁的政治形象。生活中多一些宁静思考、少一些灯红酒绿,多一些人生积淀、少一些浮躁戾气。坚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定力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价值追求,以坚如磐石的党性作为定力之柱,以公道正派的作风作为立身标尺,在组织工作中扬浩然正气,铸高尚情操。

  用忠诚之火,炼公心之“硬”。因泥塑是泥土做的,时间一长,泥中的水份流失,就会爆裂、空臌,剥落、起泡、掉皮掉色,变得面目全非,想要长久保存下来,就要经过大火烧制。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以公,方得贤才。公道正派的原则是组工干部的灵魂,选人是否出于公心,是检验组工干部党性修养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正用人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组织路线上的体现,应该成为我们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组工干部要全面贯彻党的选人用人路线,严守选人用人标准,不以自身好恶而为之,不以私情私利而为之。要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长短、一个标准论高低,把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不以偏概全。严把选人用人关,要坚守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坚决抵制打招呼、递条子等不正之风,坚决反对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不良之行,着力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确保选出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个人心得体会 篇3

  近年来,不时有党员干部不信“马列”却去信“鬼神”、信“风水”的报道见诸媒体,特别是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还公然“兼职”风水先生,且“生意”不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群众的觉悟不高、缺失正确信仰外,更重要的恐怕是有的党员干部自身就失去了信仰,但还要利用群众来为自己谋取钱财。因为,作为党员干部,本应是“无神论”者,说他们真的信“风水”,信“鬼神”似乎不恰当,他们一来是自欺欺人,二来是欺骗群众,为一己私利而如是罢了。

  日前,笔者曾与一位具有高中文凭的乡村“道士”聊天,他说他根本不相信迷信宣扬的那一套。当问其明明不相信为何还要去学、去做时,他坦然地回答:“为乡亲们服务,既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也挣几个零花钱。”他接着解释说,农村的丧葬古俗一时不能取消,如果老人去世竟找不到一个“道士”来超度,那是多大的困难呀,他之所以“自学”成“道士”就是为了“服务群众”才从事这个行业的。此番高论,在普通群众嘴里出来尚可理解,但基层党员干部持这样的“理论”,就使“服务”走偏了。

  不可否认,“道士先生”也好,“风水大师”也罢,都自有一套“学问”,他们多靠“自学”而成“才”。从积极方面讲,“自学”无可厚非,关键是看“学”什么。如果刻苦勤奋地“自学”科学文化知识,全身心地投入,为群众发家致富奠定基础,那也确实令人佩服。然而,这位乡村“道士”和一些兼职“风水先生”的基层党政干部,“自学成才”后,干的是违背马列主义的勾当,作为普通群众不会被追究,而作为党员干部,在组织面前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俗语云:三十六行行出状元。这“三十六行”中,任何一行,都应该对群众有益,对社会有益的。用现在的时髦话说,每一个行业,都能体现社会发展的“正能量”。那么,自学的目标确定,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成才”后怎样能够从积极的方面给民众、给社会带来效益。比如,肉肆行提供肉食、成衣行缝制衣物、文房用具行制造文具、茶行卖茶、米行粜米……所有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有益需求”。只有与人民群众的“有益需求”相符的“职业”,才是有益的职业。

  “自学成才”本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有了这个决心,也有相应的头脑和本事,锁定目标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倘若在选取目标时只单纯地考虑到“敛财”的话,很多时候就会走入歧途,甚至连道德、法律都不顾及了。特别是当前的村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乡村振兴的系列任务,倘若把自己的职责抛之脑后,而把精力用在了风水堪舆之术上,还仗着“基层干部”这块招牌,对群众的欺骗性就更大,社会危害也就更大。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在群众权益这个问题上,如果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这话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如果从事的“职业”不考虑群众的“需求”是否“有益”,那就辜负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知识越多”危害越大。那些靠着高科技来牟取暴利、坑害民众的例子确也不是个例。可见,“服务”不可“走偏”,党员干部更应当在群众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上给予帮助,才是真正“服务于民”,否则,就只能在歧途上越走越远了。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个人心得体会 篇4

  近期,各省市区陆续发布公务员和选调生等相关招考信息,广大考友们积极备考,即将下沉到基层一线,踏上为人民服务之路,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身为基层萌新,我在热烈欢迎之际,也想和你们粗浅地谈谈对“公”“务”“员”的认识。

  一心为“公”,书写忠诚担当。写好奉公守法之“公”。在公务员队伍里,不论身处哪一级,只要有职务就会有对应的权力。这种权力的使用是要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前提的,要知道公务员“公”字当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使用前不妨自问有无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心,方能不负人民。写好夙夜在公之“公”。“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是传说中公务员的生活,“811、6+8”工作制才是更多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脱贫攻坚、拆迁维稳、招商引资等绝大多数项目政策的落地就在基层,要落实好各项举措就离不开基层干部,说干嘴、跑断腿已是常态。只有充分认识到基层事务之繁杂琐事,才能积极调整心态,以不变之姿应对基层广大天地之变。写好开诚布公之“公”。既要在与群众相处中开诚布公,真诚以待,用真心换得群众的点赞,建立良性的干群关系,也要在定期“复盘”交流中开诚布公,分享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深入剖析失败根源,让个体思考转化为集体智慧,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敦本“务”实,促进真抓实干。多点识时知务之“务”,少点不务正业之“务”。基层接触面之广、变化之快是难以预料的,要切实提高执行力,就需要干部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实时跟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变化。要跟准变化节奏,掌握变化规律,及时将减负理念贯彻在“精简会议、精简文件”等行动中,将更多的时间聚焦在民生等实事中。要将学习当作工作本身的一部分,积极主动谋求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多点开物成务之“务”,少点谈优务劣之“务”。纸上谈兵中赵括的真实案例已深刻阐释了实践的重要意义,作为基层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形象,凡事要做到言之有物、行之有效,拒绝空谈、崇尚实干。将实干当作必修课,将人民当作评分者,扎扎实实推进一项工作,实实在在干出一番事业。

  多“员”一体,践行为民初心。当好一线指挥员,就要下沉一线摸实情。基层天地广阔,是急难险重任务汇聚之地,年轻干部接几回“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蚂蚁”都是常有的。要想尽好指挥员之责,就要养成走进群众、下到田地间的习惯,对职务范围内的群众、民生、产业等系列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当好基层服务员,就要走稳党的群众路线。基层干部直接站在接触人民群众的一线位置,要牢记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深刻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内涵,充分发挥一线力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更有所为”。当好群众讲解员,就要学会群众语言。不少考友都是直接从校门进入到机关门,没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在沟通上习惯用普通话,而对方言土话束手无策。“一脸懵”是真实情况,“牛头不对马嘴”是现实场景。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在走进群众前先通过自学、模仿和实践等方式锻炼自己讲方言土话的技巧和能力,解决语言关,方可打开交流的大门。

  即将加入公务员队伍的你们,还请收好“公”“务”“员”三字解囊,望有朝一日在为民服务的路上助你们一臂之力。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个人心得体会 篇5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规定:“党支部应当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经常、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必须大胆用、经常用,形成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和常态,使之常用常新、越用越灵,发挥利器本色、彰显利器威力。

  有无认真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当前,在少数党组织内、党员与党员之间,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少了、批评的声音弱了,有的奉行“一团和气”,有的开展批评避重就轻,有的奉行明哲保身,不但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成为积弊,让利器成了钝器,甚至上了锈、失了锋,影响干事创业激情,破坏党内风气。归结原因,还是少数人党性原则不强,存在私心杂念。必须磨亮批评与自我批评利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持续进行思想改造,方能祛病去疾,保持肌体健康,推动各项改造开展。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贵在出于公心、坦诚相见。要本着对党的事业、对同志和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大局出发,从党性原则、团结同志出发,克服“怕”的思想,出于公心、不带私货,经常大胆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以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匡正党风,促进事业蓬勃发展。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在接受批评时,要葆持“闻过则喜”的姿态,坚持开门纳谏,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找准问题所在,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在接受批评中受到警醒,在改正错误、修正偏差中改造提升,使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成为转变作风、修正错误、增强团结的有力武器。在开展自我批评时,要放下思想包袱、抛开顾虑,刀刃向内、真刀实枪,深入剖析自己,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在自我批评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刀用得好能救人,用不好则伤人。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让党员同志间既敢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善拿起利器治病救人。要保护好那些敢提意见的同志,对那些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行为,要严肃教育、坚决处理,以制度之力保护和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要抓好问题整改,制定好问题整改时间表、路线图,做到立行立改,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检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效果,推动工作开展,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个人心得体会 篇6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笔者认为,培养年轻干部要像“种花生”一样,从播种到结果,每个环节精心培育,方能收获“优质花生”。

  “过了谷雨种花生,沙山花生土山粮”。谷雨时节后,沙质土壤中,是种植花生的必要条件。年轻干部成长需要“机遇”,也需要“宝地”。机遇是组织搭建的平台,是干部争取的机会,需要等待,也需要创造。年轻干部要在等待时机时韬光养晦,在机遇来临时厚积薄发。“伯乐识马”固然好,厚积薄发更具底气。项目建设、信访稳定、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一线是历练干部的“沙质土壤”、强大“战场”,要扎根练,不能“洋灰地上种花生”,组织应在这个过程中精准识别考察干部。

  “覆膜于上,见干见湿”。意思是种植花生,尤其在初期需要保持湿润,催芽育苗。培养年轻干部既需要锻炼锤炼也需要组织关怀“浇灌”。年轻干部一般都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组织上加强关心爱护,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攻坚克难、“冲锋陷阵”解决后顾之忧,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促其专心谋事、放心干事。但又不能“过于滋润”,只重关怀,不重锻炼,成长出的只是“空壳”,而不是实在的“白胖子”。

  “光照充足”。数据表明,短日照下,花生生长不充分,开花早,结果少;光照充足,则生长健壮,结实率高。培养年轻干部要帮助其筑牢信仰之基、风险防线。要沐浴在理想信念的光芒下。有的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数年后,精神“缺钙”,丧失抵御诱惑的能力;有的年轻干部思维敏捷,但工作挑三拣四,带有功利性。及时予以关注,强化理论武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方能帮助其行稳致远。要展露在公开透明的阳光下。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考核管理,综合政治素质、综合表现、突出实绩,及时选树先进典型,对不作为、缺担当的干部予以通报曝光,让干部成长人人可见、人人可期。

  “清棵蹲苗”。出苗后,需刨开土表,让叶子露出土面,有利于开花结果。年轻干部初入职场、初露锋芒,不能藏于保护下,要提供更加广阔的历练天地,跨岗交流、一线墩苗、挂职锻炼等都是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强化人才流动,拓宽干部视野和思路,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加强日常“养护”,充足“光照”、适当地给予“营养液”,相信“花生”会多开花、多结果,年轻干部会成长为国之栋梁。

  年轻干部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遵循规律、精心培育,终能收获满满。

上一篇:2024网络研修感悟心得体会(实用33篇) 下一篇:2024招商银行大堂经理服务心得(实用3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