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有体会,现小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县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上传到“县研训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
我有幸参与刘光书名师工作坊组织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学习了四位老师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领会了不同专家见仁见智的点评风采,还倾听了汤立宏老师的《复习指导课的有效教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课堂改革,理念先行。
第一节课刚起先,望谟县第四中学老师李占飞首先引导同学们对前来听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并激励大家要好好表现,课堂上执教老师谆谆教导、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渐渐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二非常钟后册享冗渡中学的韦尚坤老师接过课堂,他旁征博引地引导学生概括写作的技巧……二人合作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独具匠心又精彩纷呈的双师同堂《难忘的眼神》;
其次节课执教的是来自上海的罗玉英老师,为我们献上了一堂风格迵异的同课异构《难忘的眼神》……通过两堂课的对比,我感受颇多,许多时候,我们老师自觉不自觉地都以自我为中心,霸占了课堂的话语权。越俎代庖地替学生作思索并表达。关于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相识,应当已经深化人心了,可为什么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发言少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呢?我觉得是理念更新不到位,相识不到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不仅老师要思索,学生更应当思索。先解放思想,再谈课堂行为。老师要有放权意识,什么时候放,怎样放?学生要有学习主子的意识,才不依靠老师;
要有主动求知、合作探究、资源共享的共赢意识,才能很好地与同窗共同学习。课堂改革,理念先行,不仅老师要更新,学生更要更新,要培训。
二,合作学习,变更互动模式。
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的重要场所,合作的最高境界是各司其职。那么,老师课堂的职责是什么?学生课堂的职责是什么?师生如何互动?课堂学习环节由谁来设计?老师要做什么?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也许须要多长时间?这些问题在听课过程中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我发觉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缘由是多方面,有老师自身缘由,还因许多学生参加意识不强,怯于表达,不善倾听。另外,师生互动模式的问题。课堂要学生更主动一些,这须要变更其与人互动的模式。而这种变更须要培训,须要不断磨合,最终才能有效的合作学习。
三,教研反思,不断提升。
听主持人对各位专家介绍时,我内心极为震撼,在倾听各位专家的见仁见智的点评,我感悟到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是因为他们有剧烈的教研意识。刘光书老师高屋建瓴,既能把握宏观全局,分析高考、中考的`出题规律;
又能关注微观细微环节,一字一句就能把课堂常识信手拈来。还把语文教学的方法总结为朗朗上口的诗句,的确让人叹服。另外几位专家进行课堂诊断,也是一语中的,直击要害,发人深思。
立足于语文课堂的教学,受几位专家的启发,我觉得这次研修学习收获的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更让我坚决的树立起对语文教学信念。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3
新课改推动了校本研修工作,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校本研修之中的重要课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我进行了教学方法、方式的研修学习,始终将研修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研修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下面我就自己在改进教学方法、方式的校本研修学习方面,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新理念要求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必须转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变化自己,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教师的要求。
二、具体做法
1、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2、开展对教学方法、方式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并做好记录,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找同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3、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研究结论
1、掌握了一些有关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理论。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教法必须依据学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2、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以活动引领课堂。语文课堂是由一个个的`语文活动组成的,不再是一问一答的简单模式。课堂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围绕一个个的语文活动来展开学习。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诗歌朗诵会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取得的成效
1、能以新课标的要求处理教材,选择适合要求的教学方法经行教学。
2、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3、以语文活动的形式展开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转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五、今后的设想
1、努力学习各种成熟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各种教学方法的课堂运用能力,使各种方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积极进行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并将研修学习的理论、理念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在进行深入研讨。
3、不断尝试,及时总结,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仅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各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都体现了学生主体论,能力目标论,动态发展论,多渠道获得知识论。都在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作用,基本原则都是启智导学,我国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和世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通过对教学方法方式的研修,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教学有法的。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4
一、专家引领指明方向。
学校派领导出去学习,带回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可以借鉴的实践做法,给大家澄清了概念,指明了研修的方向,开阔了研修思路。磨题、课堂观察、磨课等等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大家在感到新颖的同时,开始思考教学,规范教学,不断接近教学的本质,提升教与学的默契度,提高教学质量。
1、磨题
以前的考练题,老师们自己出题的概率并不高,即使是自己出题,也多半是东粘西凑四不像,每个题目的可考性、全卷的整体流畅度尚且不能顾及,更不要说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了。所以,很费事才组织、举行的一次考练,往往不能够充分地考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每每事倍功半。
磨题的做法督促大家开始坐下来一起研究课标和学生,研究考试和考试题。一名教师命题后,备课组多次磨题,在真正走进教学的学术气氛下,大家畅所欲言,直到最后把这套题优化成最合适自己学校学生的一套考练题。在确保能够很好地考查教与学的同时,大家扬长补短,共同进步。
2、课堂观察
要听课了,老师们不再是拿着一样的听课本走进教室,整整齐齐坐下来,从头到尾记录教学环节,等候检查,而是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表格,准备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堂并记录课堂的不同侧面,让听课更直接、精致、更有效地促进教学。
3、磨课
教学四楼的录播室越发忙碌了,因为青年教师的录播课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每一节课都是经过备课组反复打磨的。导课是否简洁?课堂设计是否遵循科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追问是否准确?学生参与度是否提高?点拨是否及时到位?小结环节有没有缺失?课堂训练题是否典型?课堂评价怎样?听课人多方位的观察,讲课人全面的提升,因而,每一节课都有相当高的质量,直接受益的,是学生。
二、自我反思纠正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不断反思自己。我最深的体会是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发现,学生学习效果欠佳,是有原因的。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了。也就是说,教学效果不好,论起该负的责任来,老师首当其冲。
教学效果不明确,会有什么影响呢?
1、太多的内容、太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或者干脆选择放弃。
2、太少的内容、太低的目标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或者盲目得意忘形。
3、教学目标不清晰,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
4、教学目标偏离,会使学生因明显的学考分离和衔接不自然而逐渐丧失学习信心。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制定恰到好处的、清晰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学习过程的游刃有余,学习效果的真正提高。
三、同伴互助优化教育。
同伴互助、共同发展是我校教师的新理念。我们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校本研修,在集体的共同智慧中提升自我,在同伴的优良品格中完善自我,在合作的巨大力量下增强团队战斗力,让学生受益,让教育魅力无限。
除了备课组内外的教学研修合作,我自己参加的省级课题和区级课题也在进行中,教学和教研的相融、课题组智慧的碰撞,无不提升着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校本研修的春风吹绿了杜中校园,给教学和教研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尽管仍然有教育难免的困惑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毕竟教育和教学在接近其本质的路上前行,在务实的作风中提升。相信校本研修带来的,将是教育的满园花开。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5
生物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应教导他们的学生经常留意身边的生物科学。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与我们日常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及周围中处处有生物,处处是生物,处处都有生物科学的意识。寻常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啤酒发酵原理,重大的有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克隆技术;小到伤口感染,大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轻微的有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各种生物,严重的有曾经风靡全球的sars病毒——这一切无不说明生物及其作用范围之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所以,生物的学习是一种整体性、渗透性的学习,必须把生物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把生物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教学主体(学生)的切身经历、体验联系起来。
因此,就我们学校目前所倡导的“生本教育”模式和理念,我也经常和同事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本教育固然是‘以生为本’的教育。范文写作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可指生命、生活等意思。”既然如此,生物学就承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以生本教育引领生物教学!通过网上学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1、生物教学首先贵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我们一开始给学生上生物课,就可以讲述一下“生物科学和我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让学生共同来探讨一下我国随着人口增长而接踵而来严峻的粮食问题、有效解决粮食问题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产品、以及近来南方医科大学最新启动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课本说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与憧憬,让他们知道我们接下来的整个学期都是围绕《遗传与进化》进行学习,生物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为后续的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物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联系课本上一些相关的内容,适当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手机版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地枚举一些例子,例如“‘猫不吃老鼠便成为变瞎猫’、‘松土也是造成是目前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质壁分离一定发生在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等例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的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把学生的正确观点总结在一起,给他们的观点作进一步的筛选和凝炼,并给出一个正确的诠释。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既使学生们听得津津乐道,也使他们的思想观点在争论中得到碰撞与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日常生物现象的能力,而我们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做调查报告。新课程理念比较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且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为此,我们生物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学生上网去搜索资料,查找、分析与汇总信息。上个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些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实际活动,比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和统计》、我县特有生物物种的调查》、《在校学生高度近视比例的调查分析》、《灵山的植被的考察》、《我校学生在校吃零食情况的调查》等等,虽然这些调查报告显得有点稚嫩和不够完善,但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开拓的视野和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使得我们的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6
一年来,我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认真制订了本校校本研修规划,围绕规划和方案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们利用每周的一定时间准备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时间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加速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围绕教育理论目标、教学实践目标、科研目标、师德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活动: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课改的核心理念
1、本学期我们为全体教师统一购买了各科的学习资料,作为指定阅读材料,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在学年末开展优秀读书心得评选活动,并对优秀教师给予了一定的奖励。
2、学校想方设法让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活动及培训班的学习,使每一位教师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成为能适应新形势,具有创新精神,在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现代型教师。
二、开展课堂教学达标创优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深化教学改革。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加强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的宏观研究,继续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切实提高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2、继续开展每人一节汇报课活动,坚持教师说课、评课活动,加强课例研讨活动。提升课改意识,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奖励。
3、继续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学期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开展校内开课、听课、说课、评课活动,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认真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擂台赛和青年教师才艺展示等活动。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了奖励,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激发了青年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极开展校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的评比活动。
三、提高理论修养,加强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
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每位教师围绕学校的研究总课题自定个人教育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积累、总结、改进、提高。为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形成三个结合:一是课题研究与自身培训相结合;二是课题研究与常规管理相结合;三是课题研究与教学评优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关于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的讨论。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写好教学随感。
四、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
立足育人为本,提高教师思想政治修养,把广大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地定位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有力地提升了我校教师的师德修养。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7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直接领导下,根据靖边十所小学校本教研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日程安排,学校教师通过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注重学习和讨论活动。在集中学习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观看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光盘,并通过“一课三讨论”的方式讨论了一节课。通过学习和讨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将把这次校本学习的经历写下来,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学习新课程标准:
1.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明确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我认为这次课程改革的规模、速度和难度都是以往课程改革无法比拟的;2.通过研究,我认为这次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及时和必要的,它将对我国乃至全球的教育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3.通过学习和讨论,我认识到现行课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
4.通过研究活动,我意识到,从“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替换,我认为新课程标准是面向公共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质量,注重课程的实施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通过学习,我发现教育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学习适应地方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6.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看法,丰富了我的观点,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二世。
看新课程教学设计光盘:
1.通过观察新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准备教训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规划和远见,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过程为教师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或一个过程为教师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的先决条件;
2.在我看来,通过观看CD和讨论,设计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研究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
(2)了解学生的情况,明确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爱好、兴趣特点、认知特点等;
(3)编制教具,明确用于教学演示的教具和学生使用的教具。
3.通过看光盘,我认为要想有一个好的课堂,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
(2)注意课堂的介绍方法,并结合所教授的课堂类型采取适当的介绍方法;
(3)注重课堂提问,根据教学任务和所承担的教学目标及时掌握问题和试题,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知识;(4)板书的使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通过新的教学设计,我认为现有的和旧的教学模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需要。在新时期,课堂教学应发扬光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即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8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一、重视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1、注重学习型团队的打造和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近年来,学校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当作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来抓。我们精心讨论制定了“二期课改”精神的学习方案,引领教师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并通过教师成长袋的形式激励教师静下心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如今,本校教师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对校本研修中的重要环节——“校本研修”所要遵循的几个环节“自主反思、伙伴协作、专业引领”更是津津乐道,为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实践新型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能。
2、帮助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我们把指导和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我们不断提高教师对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意义的认识:每个教师都明确,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不能退的底线,以牺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健全身心的培植做代价来换取
的语数外学科成绩的提高是不值得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教育道德的沦丧。其次,我们从学校发展规划的角度,对“质量观”作了如下的界定: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达到中上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上,每学期,我们对任何一门学科都进行“质量监控”,从整体上来把握学校的教学情状况。
二、“校本研修”要重视倡导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
1、“校本研修”的内容选择要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充分体现“校本研修”出它植根于学校的特征。
由于学校中教师发展的不平衡,培训的内容必须体现具体性、针对性的。如:我校教师队伍中原先存在着“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教师有良好的意愿,也肯付出,但有时急功近利,方法简单,从而导致家长、学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不开心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曾作了专题的培训,不仅从法律意识角度帮助教师完成角色意识的转变,而且,从为师者的责任、目标、从形成教育合力的角度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掌握让学生真心顺从、让家长理解的技能(如:与家长、学生沟通,谈话技巧
的培训)。现在,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的反思中提到了这方面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每学期的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上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率非常高。特别是一些转学而来的学生及家长更是对我们的教师赞不绝口。
2、“校本研修”中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必须与其实际的工作紧密结合我们认为,“工作与学习的不可分”是设计“校本研修”的具体活动的原则之一。 “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应当之无愧地成为“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根本点——在这种探究与研
讨的过程中,每个参加的人员都经历着学习的过程。而往往这种培训更易受到老师的认可和欢迎。我校语文组在工作中发现作文教学难于把握,大家就此问题作为学习研究的专题。总之,几年的实践,带给了我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尽管我们尚没有产生过“跨越式”的飞跃,但我可以自豪地说:这种立足于教师不竭动力挖掘、立足于学校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校本研修”,却使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感到扎实。
宁陕县皇冠小学
20xx.09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9
今天下午的培训是听了苏州新区实验中学缪徐校长的报告《开展校本研修的实践与思考》,缪校长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对校本研修的实践经验介绍和自己对校本研修的思考,第二部分是研修的案例,虽然只分享了他的随笔写作经验,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感到受益匪浅。
缪校长的实践经验是从校本研修的内涵、回顾和思考三个方面介绍的,其实我对他的经验介绍倒并不感兴趣,因为他的方法、理论在其他专家那也可以听到,但是他的许多实例特别是对实例的分析和研究让我感觉到专家的思想就是高人一等。
这些事例中包括:
1.两个学校校长对校本研修的理解,一位校长维分数论,结果老师的成长、学生的成绩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另一位校长注重的是思想指导,让老师学会时髦、学会打扮、学会偷懒、学会享受,结果却让老师的成长超乎想象,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
2.上海鲁班中学的校长研修方案:一种精神:哥本哈根精神。两个层面:师德与教学。三类活动: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并插入自己对徒弟的带教故事。四项作业:一篇读书心得、一篇教学反思、一份学科试卷、一节公开教学。
3.校本研修的回顾中用他自己对校本研修的八个版块详细的说明了活动内容,让我们对活动内容的理解直观明显。
4.关于主持人员的要求,用了他自己对三位主讲人的不同内容和风格的主持,来强调主持人要与主讲人的匹配和干练。这几个故事不仅对我产生了影响,对当时的主持人周志教授也产生了振动,几年来,听周志校长的讲座不少,看他的主持也不少,但是他主持时从没有写主持稿,而今天竟然破天荒的写了主持稿,并且写得非常生动,让我们感觉到了大家的那种好学和务实的精神。
5.在讲他的随笔写作时,更是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把我们完全带入了他的写作思路中去,甚至我被他的《他和她的故事》感动的热泪盈眶。而他对偶遇故事的推敲更是让们体会到随笔写作的深层次要求。
从这些案例和故事中,我有这样的几点思考:
一、专家的眼光是独到的。
每一个案例其实都很平凡,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发生,但是我们却视若无睹,而专家却能发现他们的不凡之处,并且从中发现规律,从而引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二、专家对一般现象中总结出新意是有高度的。
不管是对两位校长的管理理念的认识还是对自己游记中的各种游历的随笔,总是让我感觉到缪校长对一般现象中的新意总结具有很高的高度,总能在平凡中看出伟大,在伟大中找出崇高,在生活中发现真情,甚至在山水间能找出诗情画意。
三、一个研究者必须具有的精神:务实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发现,作为一外研究者,他经历了各种事件,并且对这些事件进行了剖析,特别是他自己经历的故事更是让们看到了一位研究者的务实精神,他们的成功是来自自己对每一件事的处理和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是自己个人人生目标的一种体现。
四、专家总是注重细节。
从大处着手,从小处着眼,抓住细节,重视过程,对每一件事都要求完美,这是这些专家成功的重要原因,而我们这些平凡人,则只能做到完成,却不能做到完美。
所以缪教授的讲座让我感觉到了专家的成功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成为专家,而是要付出努力和智慧才有今天的成功。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0
根据学习计划,这个月份,我认真拜读了《师生生命发展的引领者》和《创新教育理论的探索者》两篇文章,被文中的杨一青校长和赵福庆校长的理念、做法所深深地打动。《师生生命发展的引领者》一文从前瞻理念-亲情关爱-精神引领三个大方面讲述了杨一青校长的奋斗历程;而《创新教育理论的探索者》一文则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构建学校创新体系,二是创新校长必备意识,三是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虽然两篇文章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但两位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做法着实让人钦佩,也引人深思。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人物,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校长的思想、行为息息相关。一个敢想敢为、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并善于总结和提高的校长必然会带动学校快速向前发展,反之,一个碌碌无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校长则会使学校停滞不前。所以说,作为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更新观念。人们常说,“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人不学习,脑子就会生锈”……事实果真如此,一个人要是经常不学习,反应就会迟钝,看问题的眼光就会肤浅,把握不了事实的本质。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必需的。我们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适合自己需要的经验,探索出符合自己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路子,切不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盲从于其它兄弟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学不好别人的东西,反而丢失了自己的本质与特色。其次,是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又要关爱他们,从生活中关心他们,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细微的举动都能感动教师,使他们与自己成为心贴心的朋友。同时还要在精神上引领他们,仔细寻找教师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鼓励并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使他们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勤于奉献,乐于奉献,齐心协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1
双减政策“五项管理”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有积极的意义。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服务等“五项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关于手机管理。通过召开班会、联系家长等形式及时宣传相关的政策规定,告知家长管理好手机,尽量减少学生接触手机的时间。除了学校特殊要求必须用手机完成的安全作业等任务,坚决不给学生布置必须用手机完成的'作业。对学生带手机和电话手表入校园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二关于学生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个小时。及时关注学生睡眠时间,与家长做好沟通,保障学生充足睡眠。程度较弱的学生作业速度很慢的,老师会特殊对待,布置简单的作业,以保证学生的充足睡眠。
三是关于读物的管理。按照教育部下发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12条健操、集体跑步,做操训练,以及跳绳打球等项目,足以使学生每天运动量达标。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有体会,现小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县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2) 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上传到“县研训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3
我校校本研修主要差距在于还未形成特色,未能找到亮点所在。观摩学习后,发现同伴学校均是“以小见大”,以某一个“点”为突破口,将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某一个小的方面做的极为扎实,并从中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校本研修的特色。县教研室指导我校校本研修工作时,曾指出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亮点为教师专业成长,为我们指明认了特色发展的大方向。可如何在这方面形成我校独有的东西呢?如何将“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大方向细化到我们具体的工作中去呢?我校现有4名省级教学能手,是我校在全县,乃至全市、全省来说都是一个优势,可如何发挥这个优势来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特色“添砖加瓦”呢?都还需要细细思考。现将个人已经想到的罗列如下:
1、管理方面:
(1)本学期,我校公开课教学方面安排紧凑,每位教师都得到了一次以上的公开课锻炼机会。但我个人感觉,注重了“全面撒网”,而缺乏“重点培养”。并且由于几乎每周都安排了活动,听课后未及时开展针对性研讨,而使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本学期各教研组集体活动均在23次左右,校本培训、课题研究课等活动都因各类公开课未能全部如计划落实。)
建议:
开学初,教导处和教研室一起商议计划好本学期的公开课,由领导审定后,就尽量不要再开展临时性的大型教学活动,按计划进行。
(2)要求教师多读书的同时,一方面要为老师们提供相应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营造读书氛围。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激发了许多老师读书的.热情,可还是因为“手头无书”,而热情逐渐消退。
建议:
1、设立办公室书橱。为每个办公室配一个书橱。
书橱里配备三类书籍:
A、工具类书。例如《新华字典》,英语办公室配《英汉词典》等;
B、文学类书籍;
C、教育专著类书籍及杂志报刊。
2、学校评比的各类先进、优秀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评比,均以教育专著作为奖品下发,尤其是开学初奖励优秀教师时。
2、教师成长方面:
(1)学期末,由各教研组申报一名教师,经审定后,于第二学期为申报教师开展“磨课”活动。“磨课”活动必须扎实、有效,为期23周,反复打磨。最后,该教师反复打磨的课录制成光盘,直接报送参加上级部门比赛。该名教师也将直接推荐参加县级及以上各类比赛。力求让参与的“种子教师”辛苦努力都不白费。
(2)开展教师技能训练及比赛。如语文开展“教师命题作文大赛”;“亮出我的风采”教师基本功大赛等等。
(3)每人每学期上一节“镜子课”。人们往往是给别人挑毛病容易,找自己的问题困难。让每位教师在一学期里准备一节常态课,学校出资、出力为每位教师录课,课堂实录送给教师本人。作课教师对照自己的课堂实录自行反思,给学校上交教学反思即可。
3、师德研修方面:
师德研修也是校本研修极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我个人在这方面工作的忽视,我校师德研修方面工作还有待提高。学校现在每周五由领导组织学习一篇师德方面的文章,已是在师德研修方面开始了行动。但我建议可让教师们轮流来组织学习一篇师德方面的文章,由相关领导在星期四将要学习的文章审定一下即可。这样做一方面是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教师们创造一个锻炼的机会,更能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将这项工作以“每周话师德”为主题,开展成系列活动,在一年度末时,举行“师德演讲比赛”作为总结。另外,相关的档案收集整理以及宣传报道工作,还需由处室专门负责。
4、课题研究方面:
(1)课题研究课均要根据课题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观察量表”,夯实课题研究过程,同时也使研究课更为有效。量表由课题负责人设计。
(2)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修。语文也好、数学也罢,虽说“教无定法”,但还是有一定的模式可循。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修,形成模式后,可达到“保底”意思是说一般教师上的课,就算没有大的亮点特色,但也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研修的过程是“形成模式破除模式”。
5、其他方面:
(1)每次大型的集体培训、学习前,教研室设计相应记录表,下发到参会老师处,活动结束后收回、整理、归档,一次培训即可编成一本档案。
(2)改进教研组、备课组的记录本,均采用活页式,在期末时装订。继续改进《足迹》的内外内容。
(3)每位外出培训教师回校后,除上交心得体会外,还需上交一张本人在培训会场的照片电子稿到教研室。
(4)每学期末收集本学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每人至少写3个),组织教研组长对问题进行梳理。能解答的予以解答反馈,共性问题将其立项成校级微型课题,进行研究。
(5)校报设立投稿箱,投稿箱中选登的作品适当给该学生发放稿费。(如一篇文章稿费2元)投稿箱、学生稿费都需要学校的经费支持。
(6)特色班级创建。每周确定一天的大课间活动,各班自行根据本班申报的特色开展特色活动。
期末进行特色班级展示。如美术、书法、剪纸等班级特色就用展板的形式展出;如演唱、朗诵等,就举行表演。(注:本项内容不属于教研室分管工作,只是在学习中突然想到,建议而已。)以上是本人在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以及针对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产生的构想。还不够成熟,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谅解。同时,也恳请领导给予指导,哪些构想可以付诸行动,为北小校本研修工作提升研修品质,哪些构想还不够成熟,予以否定或改进。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这学期的校本研训,使我认识到,教师工作是一种既辛苦有很难看到成绩的工作。所以我们只能在这种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奇迹,不能谈任何客观因素,只有默默的去干好自己应该干的事。本学期的工作,有成绩、有提高、也有不足之处。
校本研训工作的学习培训,让我知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要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规定自己,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要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之中,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和带动学生。从小培养树立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和自信心,起到表率作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课堂教学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改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规定,自然而然我们就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充分利用合理的使用一些教学手段去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成长学生个性,让学生全面成长,从小养成终生体育意识,为孩子们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动的今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规定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现实,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标,研究好学生,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规定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优秀的教师,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学生如同一张白纸,能在上面描绘出怎样一幅图画,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在这个知识经济的竞争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频率更快,如何与时俱进,胜任教书育人之职责?校本研修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校本研修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组织发起,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组织教师在岗研修和学校的开放性培训活动,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洪山小学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所硬件条件最薄弱的学校,但近三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却在区内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武汉市首届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武汉市教书育人示范岗……年轻教师也成长迅速:武汉市优秀教师、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二等奖等“金凤凰”不断涌现。是什么原因使一所原村办学校焕发青春活力?就是因为我们校本研修常抓不懈,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直是我校不懈的追求。
近几年来,我校的校本研修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情:
1.实现专业引领。眼界决定境界,学校高瞻远瞩,聘请了武汉市最资深的教学专家指导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课题教学。教师全员全方位参与,专家全过程指导,并使校本教研常态化,促进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摸索出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2.校际教研联动。首先与区内大校、强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然后聘请武汉名校教师到校上课,让老师们、孩子们能与名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特别是名师成长经历的教育叙事给了年轻教师无限的憧憬。
3.蓝青结对工程。为帮助新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快速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同时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制定了洪山小学“蓝青工程”师徒结对协议书,并在期满后量化评价,按等级奖励。
4.“外力富脑”工程。学习是最好的福利。根据教科研明星、教学质量明星评比情况,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全国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返校后一场专题报告,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心得,实现资源共享。
5.专家讲坛。聘请全国著名教师桂贤娣老师、市教科研专家、校本课程(纸艺)专家到我校作报告,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进行培训,互动频频,润物无声。
6.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开发了经典诵读和纸艺等校本课程,并自主研究编写了6本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7.读书沙龙。提倡教师读教育教学名著,积极撰写读后个性感悟,并在教育博客上分享,通过阅读评论进行多向的交流互动,碰撞思想的火花。
8.教学反思千字文。备课本上每课时都有二次备课,教学反思每月要写“千字文”,且要在教育博客上发表。获得经验之思,反思经验之思,教育哲学之思,让我们实现对教育价值和教育追求的终极追问。
9.课题研究。学校的研究课题都来自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已开展了《课堂教学与作业的有效性》研究,拟开展习作教学和操作运用等小课题研究。小而实的课题研究,虽略显管理,但能迅速实现学以致用。
10.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实现每月量化(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的硬杠杠),此外还进行了教育博客和班级博客培训,每学年评选优秀博客促进利用现代媒体的互动。评选标准主要有三:一是日志中的专业技术含量;二是交流互动范围和频率;三是点击率。
针对校本研修所做的工作不胜枚举,为了落实校本研修,学校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老年教师参与的热情不高,只求任务完成,不能专业自觉,致使其业务发展长期停滞于“高原期”,不能突破瓶颈。通过近几天聆听专家的几场讲座,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如何唤醒老师的'自觉主动参与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管理者的思考。
结合我校实际,提高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回校后要探索从五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有制度保障;二是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三是要榜样带动;四是引导规划职业愿景;五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大的舞台。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每年增加近100人,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教师是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校本研修,将教师的教学、学习、研究、实践融合在一起,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主观能动性,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生成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学习型学校组织,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实现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
仰望星空,宁静致远,追求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掩卷而思,淡泊明志,品味人生的真谛与内涵。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校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是教育可持续发展之“魂”。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6
校本研修使我对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几次教学讲座,主讲教师都将自己的心得与经验分享给大家,使我受益匪浅。
在“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的研修中,他对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观点。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变了。
课改以后,学生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学生变得爱学习了。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把儿童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教师变了,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观念变了。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成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三、课堂教学变了,课堂教学目标变了。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教学的转变,恰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只有变通才会有提高,只有变,才会更出彩。
王老师主讲的“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校本研修中,讲述了当下课堂中实时存在的问题,对于我有很大的帮助,在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使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这是值得深思的。而在研修中她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如在导入过程中掌握方法是用实物导入诱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趣,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激趣,还有开展竞赛或游戏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只有以一颗快乐的心去创造,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才能使孩子们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茁壮成长。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7
为了适应性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我县开展了一系列专门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本人作为一名青年骨干教师,也参加了陕师大网络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培计划培训,以下便是本人对于校本研修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校本研修又叫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和师范院校的学历教育、教师培训机构的之中培训、学校的校本培训等教师教育方式一样,都致力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研修主要包括教师及其研修组织、领导与管理、专业人士、专业信息资源等,教师和教师研修组织是校本研修的主体。
其次,校本研修的原则:第一,在校本研修中,要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校长和学校中层组织是研修发起者和组织者;为主体,教师不必脱离工作,转换角色,就可在学校接受全面的研修;研修中因校制宜的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计划,家里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保证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实行常规性的全员研修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研修模式。第二,校长负责原则。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引导者和学习者。三,教师需求原则。坚持满足教师群体个体的需求,坚持个性和共性的结合。
再次,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一线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有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校本研修的收获散布于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第一,教研可以从课堂上来。本人看来,教学即教研,让教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解决教研时间问题,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要靠教师即时的观察、分析、判断、思考,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在课堂上采取边教边研的形式,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我体会到:学会教学即教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自己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机会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第二,教研从生活中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终不肯起来,非得要母亲或父亲去扶她起来时,我们就该想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多表扬,一味赏识学生,正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导致学生经常处在一片“好好好”的赞扬声中,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第三,教师要勤于动笔。历史中考重点在与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教师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认真答题,写出完美的答案,然而教师都不以身作则,带头写出专业简介而又表达完善的东西,那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认识到这一点,现在通过研修学习,我又开始爱上看书写文章了。
第四,听、评课。每周坚持至少听1——2节课,同时作好听评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反馈交流。每听到一节课都能令自己收获匪浅,吸取别人课堂的精彩,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精彩或不足,总是假设着自己如果在上这堂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自己总是设身处地的想着,学习着有经验老师在上课堂的把握,而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会思考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些什么细节。
校本研修将今后的教学生涯。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从中感受成长,努力让自己成长。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8
8月24日上午在严店社区的会议室里,我参加了严店学区中心学校组织的暑期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动员大会。大会在孔校长的主持下,听了合肥学院陈媛教授的专题讲座,课题为《新课改环境中教师如何上好课》。陈教授从反思教师有什么当头入手,围绕三个问题即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她的观点。陈教授引经据典,语言精彩,理论丰富,给在座的每位教师都有发自内心的响应和震撼,获益匪浅。
听了讲座,心中豁然开朗,思绪万千,于是静下心来整理一下,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从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实际出发对如何上好课略谈一二。
上好课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一个最根本要求,也是教师本职工作多年一个最基本要求。也只有上好课,学生才会从中受益,才会完成人生的启蒙,所以说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在上好课中完成的,上好课的意义是重大的。
一、教师要上好课应具备“三心”。
“三心”即爱心、责任心、恒心。这三颗心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它是我们能不能上好课的前提。
“爱心”是我们当教师最需要的一颗心,因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懵懂的孩子,只有在爱心的召唤下,孩子才会在你的身边学习。拥有爱心更是我们新课改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个基本要求,当我们老师怀着一颗挚爱的心在课堂上教学时,必然会时刻想着孩子的感受,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思想和措施都会体现孩子的感受,从孩子角度去考虑问题。课堂教学中的那些行为的暴力,语言的暴力等种种粗暴表现都违背了这些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怎能上好课呢,学生如何从中受益呢?
“责任心”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作为一个职业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那么要想上好课,教师的一切工作表现都是责任心的体现,只有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认真教学,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课,才会有教学收获。
“恒心”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持之以恒,坚持自己在教学中的追求,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收获。而课堂教学也是持之以恒的表现,通过举一反三,多次的练习,才会有达到教学目标。
只有做到拥有上述的“三心”,才能使我们能够上好课。
二、将新课改中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新课改为了实现自己的多层次目标,从教学方法上有了根本性改变,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新课改以学生主体论为指导思想,建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形成教学共同体,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而传统教学以教师主体论为指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教学,实现教学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我们教学的实际,发现传统教学方法也有一些做法仍然是适用的,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对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新课改有没有将一些传统的合理内核丢掉了,是否应该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融入到新课改中去,继续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三、新课改中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没有改变。
新课程改革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生巨变中,教育界发起的一次课程教学改革,这次改革在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结合了我国的教育实际,循序渐进地变革。从我国传统教育文化来看,很多传统教育思想仍然在课程改革中有所体现,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再回到教学中来看,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自己的体会,这一目标从古到今其实都一直没变。所以说我们教师要明确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以后的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不变的。
四、上好课的境界——品牌化。
品牌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品牌的理解越来越深,逐渐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从而很多行业都开始有了品牌的相关衍生品。
教育品牌是一种教育现象,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时代发展到今天,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经济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而且也具有选择自认为是“好教育品牌”的机会、权利和能力。
我们上好课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课堂教学的品牌化,品牌化越来越引领着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目光。课堂教学的品牌化就是教学质量好的符号,就是传递给教育消费者的“感觉”。我们身边的“名师”已经是很好的佐证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只有品牌才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资产,才是教师生命最持久的动力之源和核心竞争力。良好的课堂教学品牌化可以为教师创造发展契机,优化和拓展课堂教学生存发展的空间,为新课改赢得更多更好的改革成果。
随着学习的深入,当然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我有着很多自己的收获。在新课改环境中,坚持上好课,是我今后课堂教学工作的最根本追求。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9
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一、重视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1、注重学习型团队的打造和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近年来,学校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当作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来抓。我们精心讨论制定了“二期课改”精神的学习方案,引领教师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并通过教师成长袋的形式激励教师静下心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如今,本校教师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对校本研修中的重要环节——“校本研修”所要遵循的几个环节“自主反思、伙伴协作、专业引领”更是津津乐道,为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实践新型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能。
2、帮助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我们把指导和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不断提高教师对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意义的认识:每个教师都明确,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不能退的底线,以牺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健全身心的培植做代价来换取的语数外学科成绩的提高是不值得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教育道德的沦丧。
其次,我们从学校发展规划的角度,对“质量观”作了如下的界定: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达到中上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上,每学期,我们对任何一门学科都进行“质量监控”,从整体上来把握学校的教学情状况。
二、“校本研修”要重视倡导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
1、“校本研修”的内容选择要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充分体现“校本研修”出它植根于学校的特征。
由于学校中教师发展的不平衡,培训的内容必须体现具体性、针对性的。如:我校教师队伍中原先存在着“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教师有良好的意愿,也肯付出,但有时急功近利,方法简单,从而导致家长、学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不开心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曾作了专题的培训,不仅从法律意识角度帮助教师完成角色意识的转变,而且,从为师者的责任、目标、从形成教育合力的角度帮助教师转
变观念、掌握让学生真心顺从、让家长理解的技能(如:与家长、学生沟通,谈话技巧的培训)。现在,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的反思中提到了这方面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每学期的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上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率非常高。特别是一些转学而来的学生及家长更是对我们的教师赞不绝口。
2、“校本研修”中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必须与其实际的工作紧密结合
我们认为,“工作与学习的不可分”是设计“校本研修”的具体活动的原则之一。 “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应当之无愧地成为“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根本点——在这种探究与研讨的过程中,每个参加的人员都经历着学习的过程。而往往这种培训更易受到老师的认可和欢迎。我校语文组在工作中发现作文教学难于把握,大家就此问题作为学习研究的专题。
总之,几年的实践,带给了我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尽管我们尚没有产生过“跨越式”的飞跃,但我可以自豪地说:这种立足于教师不竭动力挖掘、立足于学校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校本研修”,却使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感到扎实。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0
本年度,我参加各种校本研修,观摩了多节优质课学习等等。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研修收益颇丰、获取匪浅。我上了四年级数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研修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公开课。经过研修、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研修过程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
这次校本的研修,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小学的教学工作。通过研修,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农远工程资源、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现在,我的教学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节课都认真反思,反思这节课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单元小结。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向专家型转变,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1
一、校本培训的思想认识
校本培训,首先让我充分认识了校本培训的意义。要想在校本培训中有较大的收获,观念转变是课程的重中之重,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但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任务。我们的校本培训是与学校、教师的实际紧密结合的,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提高校本培训的时效性,能有效地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培训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校本培训的内容层次
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继续增进了校史的了解,参观了校史馆,学习了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再解读,并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困惑与经验进行了交流。
三、校本培训的主要收获
这次的校本培训,把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在校本培训期间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校本培训后,反思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仍存在许多不足。同时深刻体会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
四、校本培训后努力方向
我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在教学上朝科研型努力,做一个勤学习、勤实践、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我们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2
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本学期我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8、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多向刊物杂志上,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3
靖边十小:刘进强在学校的统一布置和直接领导下,根据靖边十小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校本研修行事历的安排,学校的教师通过校本研修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在集中学习研修中,我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观看了《新课程教学设计》光盘、利用“一个课例,三次争论”的方式研讨了一节课。通过学习研讨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使我受益匪浅,现将此次校本研修集中学习心得体会书写如下,以便指导以后的工作。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方面:
1、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明确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我认为这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规模、速度、难度都是前几次课程改革所无法比较的;
2、通过学习讨论,我认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准时的、必要的,它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乃至全球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3、通过学习研讨,使我熟悉到现行的课程已不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它制约着我国教育的进展,必需对当前的课程构造进展优化和调整;
4、通过研修活动,使我熟悉到由“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不仅仅是一个简洁的词语置换,我认为新课程标准面对群众教育,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高,更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制造性的培育;
5、通过学习,我发觉教育不但要培育人才,更应为当地的社会经济进展效劳,作为一线的教师要深究校本教材,这样的教材才符合当地实际和学生进展的需要,才能为当地经济建立效劳;
6、通过研修,我熟悉到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擅长引导学生去发觉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力量的培育;
7、通过学习研讨,大家各抒己见,谈了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熟悉和看法,从而充实了我的见解,有利于我以后的教学工作。
二、观看《新课程教学设计》光盘方面:
1、通过观看新教学设计,我认为备好课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规划性和预见性,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科学文化学问水平的过程,还是教师积存、总结教学阅历和提高教学力量的过程,更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通过观看光盘及争论,我认为设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
(2)了解学生状况,明确学生的学问技能状况、学习态度、爱好、兴趣特点及认知特点等;
(3)备教具学具,明确教学演示所用的教具和学生使用的学具。
3、通过观看光盘,我认为要想上好一节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动身:
(1)组织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得进展学习;
(2)讲究课的导入方式,结合所授课的类型采纳适宜的导入方式;
(3)注意课堂提问,依据所担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把握好适时的提问和检测,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对学问的学习状况;
(4)板书的运用,合理、标准的板书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构造。
4、通过观看新教学设计,我认为现行的、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活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动手动脑力量,即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一个课例,三次争论”方面:
1、通过“一个课例,三次争论”活动,我认为这种研修形式特别的好,能够到达集思广益的效果,便于在争论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有利于日后的教学工作;
2、通过“一个课例,三次争论”活动,每一位教师都运用新理念设计一节课,运用新手段上一节公开课,通过互说、互听、互评公开课,使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他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课堂教学;
3、通过学习教材设计方案争论沟通互听互评,使我熟悉到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已不适新形势教学的需要,从而使我痛下决心深入学习并尝试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不但更新了我的教学思想,开阔了我的视野;
还转变了我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我将以这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学习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全新的姿势投入到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4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理解,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理解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一样,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忙。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务必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资料、建立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善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学校就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场所和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研修资料上偏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5
吴教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形式、研究内容、研修方式和途径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讲解,既有理论阐述,也有案例剖析,必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他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
通过本专题学习,结合我校和个人实际情况,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树立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我们知道,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而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育人,同时也要和学生一起成为共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参与到教育教学中,真正将教、学、研三者结合起来,苦练内功,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学校切实要加强对校本研修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支持和保障校本研修扎实有序地开展。教研室要积极组织各教研组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并做好阶段总结和评价,将其纳入学校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此作为教师评优评模晋职的重要依据,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普遍提升。
三、教师要将校本研修与平时的教育教学教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任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师生发展的障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并认真实施,要将校本研修常态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研活动,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炼,通过“自己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循序渐进地开展校本研修,确保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己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育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五、“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这是这次培训班给我感受截然不同的地方是培训班的浓厚的学习气氛感染了我。校本研修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托,这样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所以我也会从现在开始,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六、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校本研修既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需要将校本研修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有效性。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6
从担任我们学校理科组组长开始到现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校本课程研修的作用和重要性。现在我将我的体会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为何要进行校本课程研修(原因):
这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是学校教育实际工作的需求,是学校教育规化、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加强老师交流、学习和提升教师素质和技能的平台。
二、校本课程研修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石(地位):
从长时间的教学和工作来看,学校校本课程不仅对新老师有很的引导作用,也可以使老教师在多方面得以提高,同时还可以让教师对教材更深入的理解,更的把握教学重难点。还有通过校本课程研修可以让学科结构变得严谨,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三、工作的开展(过程):
(一)回顾上期工作,提出新学期任务:每学期开学第一个周,我就会组织理科组成员并邀请学校领导参与我们对上期工作的总结会,并提出这一学期的工作目标、任务等。
(二)安排教育研讨课:每月我们学校都要上两次公开课,由于学校只有十多个老师,所以将老师们分成了科组和理科组。每次公开课之前,理科组和科组都要一起进行商讨,确定公开课时间和人员,一个组至少安排一个人上公开课,让科和理科老师都去听听自己不熟悉的课程,相互学习,以便提高老师的综合知识结构。听完课后,全校教师进行评课,逐一对上课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并对其提出宝贵的.意见。然后总结,对以后上课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让所有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不断的得到丰富和提高。
(三)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互动:我们和一些学校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交流,大家一起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做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参加各种培训:我们会安排老师参加片区、县上和市上举办的各种教研和培训,使老师从中学到更多,提升更快。
(五)自主研究新课改:针对新课改的精神,结合我们学校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情况,我们在遵守课改要求下,自主研讨,寻求一条属于我们学校自己的课改之路。
四、取得成果:
通过校本课程研修,我们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很大拓展,教育教学理念在不但转变和更新,教育技能不断提高,学科间的联系逐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加强了同其他学校的交流,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新课程改革形成了从无到有的局面,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趋势。
五、未来规划:
我们会进一步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进程,创建多种研究方法,争取形成
一个更完善的研修方案,做到教书与育人同步发展,形成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成熟的研究模式,更的为我们的老师,为我们的教育,为我们的学生,为我们祖国的将来服务。
今后,我会更积极的工作,带领我们的理科组,为我们学校的校本研修尽一份微薄之力。相信通过我们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会上一个台阶。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7
在学校的统一布置和直接领导下,按照靖边十小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校本研修行事历的安排,学校的教师通过校本研修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在集中学习研修中,我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观看了《新课程教学设计》光盘、利用“一个课例,三次讨论”的方式研讨了一节课。通过学习研讨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使我受益匪浅。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方面:
1、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明确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我认为这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规模、速度、难度都是前几次课程改革所无法比拟的。
2、通过学习研究,我认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及时的、必要的,它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乃至全球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3、通过学习研讨,使我认识到现行的课程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它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必须对当前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
4、通过研修活动,使我认识到由“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我认为新课程标准面向大众教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5、通过学习,我发现教育不但要培养人才,更应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作为一线的教师要深究校本教材,这样的教材才符合当地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6、通过研修,我认识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通过学习研讨,大家各抒己见,谈了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看法,从而充实了我的见解,有利于我以后的教学工作。
二、观看《新课程教学设计》光盘方面:
1、通过观看新教学设计,我认为备好课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过程,还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更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通过观看光盘及讨论,我认为设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
(2)了解学生情况,明确学生的知识技能情况、学习态度、爱好、兴趣特点及认知特点等。
(3)备教具学具,明确教学演示所用的教具和学生使用的学具。
3、通过观看光盘,我认为要想上好一节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组织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得进行学习。
(2)讲究课的导入方式,结合所授课的类型采用合适的导入方式。
(3)注重课堂提问,根据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掌握好适时的提问和检测,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4)板书的运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通过观看新教学设计,我认为现行的、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活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即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一个课例,三次讨论”方面:
1、通过“一个课例,三次讨论”活动,我认为这种研修形式非常的好,能够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便于在讨论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有利于日后的教学工作。
2、通过“一个课例,三次讨论”活动,每一位教师都运用新理念设计一节课,运用新手段上一节公开课,通过互说、互听、互评公开课,使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他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课堂教学。
3、通过学习教材——设计方案——讨论交流——互听互评,使我认识到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已不适新形势教学的需要,从而使我痛下决心深入学习并尝试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不但更新了我的教学思想,开阔了我的视野;还改变了我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我将以这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8
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正越来越成为整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我对校本研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和最佳途径,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 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以校本研训为平台,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它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基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下面就是我这次学习中最深刻的几点心得体会:
1、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这一概念源自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基于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为了学校。“校本”的教师培训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行动研究范畴,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培训方式。校本研训作为一种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实现“为了学校发展”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校本研训就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施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培训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为了学校”——“以学校发展为根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服务。
第二“为了教师”——“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研训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训的主人,通过校本研训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第三“为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研训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性,讲求实效,注重过程,反对形式主义。
自从走上教学岗位以来,一直以为校本研修不是教师重点探究的问题。作为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因此也不会去认真地思考校本研修对教师成长的意义。通过校本研修学习后,我明白了教师的人生道路是以教、学、读、思、研、写来支撑的。教师的成长就要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入手,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常态课堂教学行为的无缝对接;通过教育科研改善教学,形成研究能力;同时要改变和拓展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把校本研修与日常教学活动整合,与教育科研整合,与新老教师的共同发展整合,把问题诊断与经验总结、经验提升整合。这样教师才能快速在校本研修实践中锻炼成长。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校本研修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托,这样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2、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质。
教育科研的使命就是要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最终用研究的成果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将教育科研融于教学实践之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才有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才能真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学校的发展。长期实践表明,课题研究做到“四求”,才能发挥事半功倍之效。
求“实”,忌“假、大、空”。做课题研究必须端正态度,明确动机,应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减少低效劳动和无效劳动,真正做到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求“新”,课题研究要求课题本身具有先进性、新颖性,不做“模仿秀”。教师在选择课题时,要用前瞻的'眼光及时了解和捕捉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角度要新、观点要新,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在研究中,能采用新手段、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新设计等。研究成果应当具有独创性和突破性,能有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不能重复原有理论、复制别人成果的课题。
求“小”,就是问题要小,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要小,步子要小,小到研究者自己有话可说、可以驾驭为止。在教科研活动中,要积极围绕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发现问题,选择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切实可行的、可以通过反思和行动改变行为的小问题进行研究。过程要讲究“短、频、快”,通过解决小问题,产生大效益。如此循环往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就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减少缺点和失误,这就是快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必由之路。
求“近”,忌好高骛远课题研究要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课题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只要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善于细致发现问题,勇于深入思考问题,我们就会时时处处有问题。
通过培训学习后,我明白了教学研究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聚焦课堂,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老师关注课堂,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就必须实现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转变,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校本教研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同时又通过课堂作为研究活动的载体和落脚点,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师们通过“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自我反思促进个性形成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前提和基础,校本研修只有转化成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行动,校本研修才有可能真正地落实和实施。所谓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在职业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育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教学反思能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引导教师对教研活动进行反思与研讨,要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抓手。上课的老师写反思,听课的老师写反思,备课组也要有集体反思。教师之间通过评价、交流和反思,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能发现的细节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反思,借鉴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这种教师群体之间互相合作、切磋交流的浓厚教研氛围,既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又使不同个体的知识与能力在探讨、分享中得以提升,从而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学校可以在制定校本研修计划之前组织全体教师并收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师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思考,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筛选和整合,确定各学科研讨的主题。一方面保证了校本研讨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培养了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反思、提炼和总结的良好职业品质。
4、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个大学生如果不积极进取,不加强学习,都有可能沦为一个高中生的水平,更何况做教师的我们。当今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手段,放在十几二十年前,我们能想到吗?平常总说,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道理,我想100%的教师都懂,可人却天生有一种惰性,这个惰性的改变,要从教师本身和外部条件如行政命令、要求和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29
新课程的改革深入,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而校本教研刚好树立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理想旗帜,使学校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学习型的组织,从而提升了学校反思型的理念。
我校本教研有四个特点:
(一)注重读书学习,课程改革时教师最大的挑战是对教师观念的挑战,校本教研就是要搞研究,要获取新的理念只有读书才能得到。
(二)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阵地的。这就强调了学校研究的内容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是有针对性的,是解决老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只有让教师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改变教师的自身,提高教师的质。
(四)坚持教育反思。人对教育规律的认识都是多次反复的实践,探索出来的。因此,每一个环节都有了和谐的地方,必须通过反思去参与指导,才能避免在下一次实践中重复这个错误。
当课程改革步入关键之年,课改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困扰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专业水平,如何激发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校本教研”让我们感受到在课改中,成功是成功,失败也是一种成功。“校本教研”让我们的双眼有了自信的光芒,头脑有了睿智的思想,工作有了创新的火花。
我想要说,凡事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那我们的教学就能真正的成为一门艺术,绝对不是一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简单劳动了。
为了使我的教学能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我一直在努力。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感谢校本教研为我搭建了平台。我已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其实,我们的校本教研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懂得了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的课,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懂得了如何评价新课程的课。在实践中不断转变教师的角色,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同伴协作能力。使教师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领悟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了教师成长的“沃土”。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30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课上的生动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学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我要求自己不仅要教好,更要做好自我学习,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和教研水平。
我充分体验到了网络交互式教学与交流的便捷,比方上网观看优质课,研读优秀著作与论文,积极与同事交流讨论,在线提问、发表评论。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化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可以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历炼。
期间,为自己充电,吸收新知识、新观点,新的教学方式。为了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我积极参加镇级、区级一系列公开课,理论指导实践,从中我得到了研修中获得了不少启发。另外,我还积极反思实践,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开展,我应加快步伐,跟随时代的脚步,让自己的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以上是我参加研修以来想法体会的总结,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研修茶座的指点下,取长补短,更新教学理念,累积教学经验,争取在科学教学领域可以有更长足的进步。
我对“校本研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校本研修”的精髓所在,有以下收获:
一、提高了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明确了“校本研修”的目的。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开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开展和学校开展,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开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务。
目前,有一局部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现有的知识足已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教师轻视学习,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抵抗态度,因此,提高教师对学习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开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开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不断学习之人,来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为教师提供最适宜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1〕培训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
〔2〕采取协商式培训形式。这是指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训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协商进行、合作完成。协商式培训的根底在于:
①不同的人由于内在素质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开展趋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人和专业开展需要,最适合一个人专业开展的环境可能完全不适合另一个人的开展。为此,继续教育应鼓励教师采用自己偏爱的学习形式,来实现自我选择的目标。当教师养成了自定目标和自选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的习惯时,他们的教育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②教师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们能恰中选择学习目标。教师个体对自己的学习需要能作出最适当的判断,他们有能力自我导向,并自主学习。
其次,当教师开始并设计了自己的学习活动后,他们的使命感增强,因而学习的效率高。再次,教师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判断来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因而,这种学习动机是最强烈的,对教师的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今天研读《校本研修面对面》,谈到教师专业开展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开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教师的行为习惯和工作方式。对于自觉学习的人,信息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库,善于利用,可以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四、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有以下作用和途径:
1、教学设计与交流:分享教学设计;交流和讨论;反思和总结。
2、网上学习与交流:学习理论,同伴互助,工求进步。
3、书写教育博客: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总结,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在线交流。
4、课堂实录与反思: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放在博客里,自己可随时随地进行观摩和反思,便于提高和总结。
走教师专业化开展之路,不能等,不能看,不能靠。自己一定要主动出击,要实践。要变要我进步为我要进步。
五、做个学者,使自己更加丰富;做个实践者,使自己快乐;做个研究者,使自己幸福。
1、陈大伟教授的《校本研修面对面》这本书,让我们从思想上对校本研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追求和表达自己理想的一种实践,本书努力追求教师开展的“三维目标”,力争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从内容上看,本书既重视对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且重点讨论成长的方法,讨论怎样反思、怎样研究、怎样促进同伴互动、怎样观课和讨论课、怎样与专家对话与交流等问题。
3、读了陈大伟教授的《校本教研面对面》一书,感悟到教师素质提高的紧迫与深远的意义。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战线上,我渴望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专业化开展之路,期待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变目前的现状: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僵化的思维方式,借鉴更新更好的手段和方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藏,努力使自己由一杯水变为一桶水一缸水,专而能博,尽量让自己更优秀,教育教学更加左右逢源,应付裕如。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的根底上总结提高,切切实实“向40分钟要质量”,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4、陈教授在书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在每一个教师具体的行为模式中,都内隐着教师一定的理论和策略,并且承载着教师的价值追求和情感取向。”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专业化开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录音,选择一些声情并茂的画面等种种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想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从简单、实用、常见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学习,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的个性特色。
5、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校本研修要有更务实的态度,教师要敢于自我解剖,要有不断自我提高的意识,要善于合作,善于反思,更要有一种随时学习的意识。我相信,只要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校本研修必将百花齐放。
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以打造“学习型教师组织”为根本目标,促进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化开展。为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技精湛、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31
一年来,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大得到改善。为了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立足于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研制度,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发挥“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开拓进取,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实验与实践的制度保障。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我校健全了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以年组为基本研究单位;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教务副主任、年级组长为骨干力量;全体教师为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的教研组织制度体系,拟定了相关管理规则,加强了组织管理。
为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保障校本教研的全面顺利进行,我校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研究方式,坚持做到“六个一”的学习教研制度:每周一次校本培训;每周一次年组教研;每月召开一次教学月例会;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学期每人上一节合格的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本继续教育学习笔记。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发挥教师的自主探究能力,学校还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情况同评职晋级、评先选优挂钩,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每位教师以参与者姿态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切切实实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我校被评为校本教研先进集体,校本教材开发先进集体,成为调兵山市20xx年度的文明单位。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及相关作品近50篇,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及学校品味。学校的研究文化、校园文化突显,它将逐步形成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校开始走入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依据实际,以校为本,明确教研内容和方式
我校现有教师66名,学生1015人,办学规模较大,根据教研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我们树立了“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者”的全新教研理念。以校为本,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要特别注重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要明确教研的内容。我校校本教研内容从组织形式上有:①学校集体教研(学校每周星期三下午放学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会,校长负责,开展教学教研,解决学校一些重大教学问题);②年组教研(学校每周组织一次年组教研,年组长负责,解决年组中教师提出的重点问题);③年部教研(学校每周组织一次低年部或中年部或高年部教研,年部组长负责,解决年部重点教学问题);④个体教研(不定时间地点,自主探究、学习、反思)。从内容方法上有:①备课教研、上课教研、听课教研、评课教研,即“校本课堂教学教研”;②学科课题研究教研;③教师学习教研。在每一个教研环节里,我们坚持做到有负责人,有目标,有内容,见成效,使每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形成互动交流,团结协作,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教研团体。
几年来,我们在教研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从实践中出发,开展了《潜能生的潜能开发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研究》、《备课与教案关系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达94%,在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其次,要把握教研的方式。教研有目标,有内容是关键,教研方式是教研活动见成效的有利保障。教研方式全面性、灵活性、适用性直接体现校本教研的实效。我校非常重视校本教研的组织,采用教师自学、第二小学教学博客论坛、专题学习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观摩课汇报、探索课研讨、研讨课交流、课程资源开发、考察学习活动等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提升自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通过各种教研方式的开展,使广大教师形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形成一种互相切磋、研讨、协商的合作交流风气,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使教学教研多元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
三、反思教学,强化意识,形成和谐的互动交流
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能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要强化教师反思习惯,要学会反思,要经常对教学行为作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从自身教育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了解自我,提升自我。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来,一直把反思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教研内容来抓,在教研活动中经常组织教师如何进行反思进行专题研讨,树立教师反思意识,增强教研工作能力。
如今,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应变能力、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大大得到提高,使教学经验逐步形成理论化,在教学中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为了促进互动与交流,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学领导不少于120节,要求教师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学校年组、年部之间广泛开展课改实验的行动研究,让教师们就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一个问题,探究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提出质疑,由教育局领导、我校教学领导、我校骨干教师、外校优秀教师等,作出教学操作优化的建议和方案,因事因人及时地解决问题。这一举措在教学中切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能,使我校形成和谐的教研学习交流氛围。
“会课”制是我校教务处提出并操作实施的。在具体操作上,第一步确定讲授内容,第二步由各年组班主任教师备课、上课,各年组班主任教师听课;第三步由各年组班主任教师根据上课的情况,交流意见。实行了教学资源共享,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形成了积极热烈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交流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0xx年上半年我们进行了数学学科一个轮回的“会课”;20xx年下半年我们进行了语文学科一个轮回的“会课”;接下来的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将计划完成所有小科课程的“会课”。我校的“会课”将以半年一个小轮回、一年半一个大轮回的步伐坚持轮回下去。
四、专业指导,名师引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
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很难真正把握新课程教育理念,许多教师的课堂上似乎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有学生的探究学习等,但是有些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只重表面,讲究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华而不实,大部分教师在集中培训后仍很难把培训到的理论真正运用到日常教学之中。我们反思这一现象原因,觉得理论转化为实践还缺少“名师引领”。
我校历来就有几位像孙丽洁、王秀艳这样的优秀班主任教师。她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不辞辛劳,对领导分派的工作大力支持,默默地在本职上发挥作用。这些教师工作的勤奋、业务水平的高超、荣誉的取得,也是我们许多一线教师所不能及的。
这些教师,教学领导对她们的指导不是很多,自身发展的空间跨度萎缩,又自身的优势在周围没有蔓延。对于这种情况,xx年3月刚开学,我校决定并推出了“导师”制,并开始试行。也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需要并能脱颖而出。我校鼓励四位教学领导和孙丽洁、王秀艳两位“导师”与另六位青年教师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导师”们从教学常规、教案备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指导。我们的“导师”热情教授、无私奉献,青年教师积极上进、勤学主动。在“导师”们的热心帮助下,青年教师很快适应了教学,并通过一年的学习成长过程。同时,六位青年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
“名师引领、同伴对话、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其中“名师引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离不开名师的引领。每个学校都有一部分优秀的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优秀的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整体教师队伍的成长服务,要尽可能发挥学校内部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引领全校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这些优秀的教师就在学校老师们的身边,随时都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探讨,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将会大大提高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速度,也会让校内的优秀教师成长为真正高水平的行家里手。
五、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开创二小教研新局面
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是教师团队工作的核心。学校应用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来激发教师的紧迫感,并对此加以赞同、支持和通力协助,逐步形成改革的力量,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是校本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彼此协作;有利于解决学科的教学难题;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和发展。通过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彼此互动支持,克服了教师之间孤立的自发行为,为学校校本教研带来全新的活力。
“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以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作风。我们依托团结协作的力量,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二小教坛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扎实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也使我校取得屡屡殊荣:在第一次的“铁岭市教育年教师岗位大练兵”业务考试中,我校取得了全局数学教师平均成绩第一名的成绩。全局政教领导考试个人成绩第一名。全局“普九”知识考试集体第一名。高效地完成了继《独轮车》校本教材之后的又一本校本教材《每日一题》的编写工作,它已经成为我校每天利用20分钟学生学习奥数的参考用书。圆满地完成了由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辅用书——数学《神童课堂》第十一册和第十二册的编写工作。我校先后还获得了“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和“校本教材开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成功和喜悦属于过去,挑战和曙光还在未来。今后,我们学校将乘着校本教研的东风,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拼搏,用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实干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努力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活动之中。致力于即课程开发校本化,课程管理制度化,课程实施规范化,课程内容层次化的“四化”建设,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以人文的精神解决问题,那么,我们相信在不断创新与实践当中,我校的校本教研必将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32
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正越来越成为整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我对校本研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和最佳途径,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 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以校本研训为平台,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
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它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基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下面就是我这次学习中最深刻的几点心得体会:
1、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这一概念源自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基于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为了学校。“校本”的教师培训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行动研究范畴,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培训方式。校本研训作为一种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实现“为了学校发展”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校本研训就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施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培训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为了学校”——“以学校发展为根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服务。第二“为了教师”——“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研训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训的主人,通过校本研训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为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研训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性,讲求实效,注重过程,反对形式主义。
自从走上教学岗位以来,一直以为校本研修不是教师重点探究的问题。作为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因此也不会去认真地思考校本研修对教师成长的意义。通过校本研修学习后,我明白了教师的人生道路是以教、学、读、思、研、写来支撑的。教师的成长就要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入手,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常态课堂教学行为的无缝对接;通过教育科研改善教学,形成研究能力;同时要改变和拓展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把校本研修与日常教学活动整合,与教育科研整合,与新老教师的共同发展整合,把问题诊断与经验总结、经验提升整合。这样教师才能快速在校本研修实践中锻炼成长。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校本研修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托,这样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2、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质。
教育科研的使命就是要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最终用研究的成果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将教育科研融于教学实践之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才有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才能真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学校的发展。长期实践表明,课题研究做到“四求”,才能发挥事半功倍之效。
求“实”,忌“假、大、空”。做课题研究必须端正态度,明确动机,应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减少低效劳动和无效劳动,真正做到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求“新”,课题研究要求课题本身具有先进性、新颖性,不做“模仿秀”。教师在选择课题时,要用前瞻的眼光及时了解和捕捉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角度要新、观点要新,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在研究中,能采用新手段、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新设计等。研究成果应当具有独创性和突破性,能有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不能重复原有理论、复制别人成果的课题。
求“小”,就是问题要小,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要小,步子要小,小到研究者自己有话可说、可以驾驭为止。在教科研活动中,要积极围绕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发现问题,选择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切实可行的'、可以通过反思和行动改变行为的小问题进行研究。过程要讲究“短、频、快”,通过解决小问题,产生大效益。如此循环往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就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减少缺点和失误,这就是快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必由之路。
求“近”,忌好高骛远课题研究要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课题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只要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善于细致发现问题,勇于深入思考问题,我们就会时时处处有问题。
通过培训学习后,我明白了教学研究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聚焦课堂,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老师关注课堂,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就必须实现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转变,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校本教研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同时又通过课堂作为研究活动的载体和落脚点,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师们通过“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自我反思促进个性形成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前提和基础,校本研修只有转化成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行动,校本研修才有可能真正地落实和实施。所谓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在职业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育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教学反思能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引导教师对教研活动进行反思与研讨,要成为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抓手。上课的老师写反思,听课的老师写反思,备课组也要有集体反思。教师之间通过评价、交流和反思,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能发现的细节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反思,借鉴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这种教师群体之间互相合作、切磋交流的浓厚教研氛围,既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又使不同个体的知识与能力在探讨、分享中得以提升,从而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学校可以在制定校本研修计划之前组织全体教师并收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师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思考,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筛选和整合,确定各学科研讨的主题。一方面保证了校本研讨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培养了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反思、提炼和总结的良好职业品质。
4、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个大学生如果不积极进取,不加强学习,都有可能沦为一个高中生的水平,更何况做教师的我们。当今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手段,放在十几二十年前,我们能想到吗?平常总说,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道理,我想100%的教师都懂,可人却天生有一种惰性,这个惰性的改变,要从教师本身和外部条件如行政命令
参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33
通过学习,使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认为当前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一、规划自我,做好老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规划,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正如秋天的硕果累累源自春天的辛苦播种,做好我们的规划,做我们自己职业成长生涯的编剧、导演和主演!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当学生感到我们能和他们一起说、一起笑、一起玩、一起学,并成为他们最可信赖的人时,学生懂得了什么是人格魅力;当学生看到我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学识魅力;当学生看到我们对他们永葆一份信心,帮助他们识别安全与危险、善良与丑恶时,学生看到了什么是卓有成效的工作魅力。“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让我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用高尚的师德,成为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该指导意见。也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二、以学定教,设计教学
教学战斗的第一枪从“备课”打起。为什么有的老师上课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学生爱听、听得懂,而有的老师上课却是费尽口舌,“千斤拨四两”,学生不爱听、听不懂?“四两拨千斤”的背后是智慧的备课。智慧的备课,能够让我们面对“风云变幻”的课堂、“信马由缰”的孩子时,顺利地将知识、智慧、情感、爱传递过下,不仅传递到学生的头脑里,更是种植在学生的心灵里,让知识化为智慧,让智慧升华为爱
我们大部分老师备课是以“教参”提供的参考教案为蓝本,作调整,形成教案。这种状态多次实施后,会形成一种职业倦怠,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培训学习为我们找到了提高教师备课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从普适性教材出发,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需求,形成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特殊教案。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一节课的知识点与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关系,突破一节课的视野,从整本教材知识体系出发,找到一节课的知识点在其中的地位与关系,从整体的眼光出发,设计一节课的教案。随着我们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会逐步从一节节单一课的零星、片段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入到整个单元、整本教材的全局性认识,做到既见到树木又见到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