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
这是一节很新颖的课,“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后面的一节综合应用课。本节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已学习过的圆和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王老师将自行车搬进课堂,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老师首先从咬合的大小齿轮转动的圈数和链条传动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反比例知识储备出发,为学习自行车里的数学,作好铺垫。然后再通过质疑引入例题教学,让学生在说一说、试一试的活动中分两个层次及由浅及深地全程参与到“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要是蹬一圈,能走多远?”的问题讨论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行车前后齿轮的数据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计算,得出结果。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这样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同时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听了名师工作室丁老师的对王老师本节课的点评,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丁老师谈了自己怎样去上这节课,首先她直接切入主题——自行车里的数学,让学生谈自行车里有哪些数学知识,学生谈自己对自行车已有的认识与了解,老师适当引导,把问题引入“蹬一圈走多远”,让学生选择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最后统一意见用计算的方法。那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让学生分析探讨,得需要知道轮子的周长及转的圈数,轮子的周长很好解决,转的圈数就需要知道前齿轮和后齿轮的比值。整个教学过程丁老师只充当一个很好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丁老师的课堂中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一种题型及解决问题的模式,而是全程参与了解决问题了过程,让能力得到了提升。
丁老师不仅对王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而且还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如:上好一节练习课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数学教学应多于生活及社会融合,多做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且有意义的实践作业(如调查会员制、怎样选购一样商品、怎样用A4纸做体积最大的圆柱);教师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对于含有π的繁杂计算的题目结果可不计算出具体数字,减轻孩子的负担……
虽然活动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但是仍觉得意犹未尽。王老师的成稳大气及丁老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地让我获益匪浅。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
流畅,自然,大方,得体……我在网罗一切可以描绘一堂优质课的修饰语,林林总总的词汇和一堂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课堂相比,可谓铅华散尽也不能道出一位晚辈对于前辈的崇敬,仰慕之情。
些许深刻的印记再次将我的思绪带到了课堂。那是一(1)班的数学课,我步入教室时,别的听课的老师早已在那里静候了。我为自己的晚到感到十分的惭愧,因为在听课的所有教师里面,我是年级最小,资历最浅的一位,无论任何缘由,都不能成为我迟到的理由。好在上课的铃声还没有敲响,孟x老师在悉心地给孩子们做课前辅导。“分析题目时,首先要寻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孟老师如是给孩子们说道。多么熟悉的一种声音,顷刻间,一种相知的感觉迅疾传遍我的大脑,但随即就被忧虑所取代了,是的,我开始担心起来,担心一年级的孩子能否理解何为“已知条件”,在我的印记里,这样的词汇是一位中学生才可以深有感悟的东西。想象中接下来一定会发生一些孟老师不曾预料的事,我在暗自等待。
机会来了,孟老师叫一位同学分析题目已知条件。“题目告诉我们……”惊讶,取而代之的欣喜,我想自己本就不是一个“情绪善变”的人,为何今天却在这短短的数分数秒中,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改变?涵养,积淀,我快速的翻转自己有些欣喜异常的大脑,我的目光,我的灵魂,我全身每一处暗藏能量的场所都被深深的吸引了,我想,这定然是一节颇具大师风范的授课,我拭目以待!
铃声响起,终于,孟老师款款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修炼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艺术之旅。我将自己全身的力量汇聚于耳目,双手,细细聆听,善善观察,手中的钢笔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停停走走,飞转流逝,记录下每一处“巅峰对决”。从优质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做题思维逻辑的培养,数学方法的渗透,语言表达能力的拓展,可谓形如流水,妙如天籁,那一刻,我的脑海里仅仅存留了艺术二字。我想用艺术去描绘当时的场景是再为合适不过了,那种真切,本真,却又极富感染力的教学修养源自于对生活高度的追求。
教师不是演员,教育更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舞台。很多人都曾提及过这句话,但也仅仅是说过而已,用行动去见证,用言传去感知,这样的教师终究几何?
有幸聆听,有幸学习真是倍感荣幸。我想,这短短的四十分钟交给我的东西是无法用一串串简单的数字可以衡量的。它就是一束纯真的光芒,在教育几近功利化的今天,在教育改革风靡全国,成效却日渐甚微的今天,有人依然坚持着纯真教育,有人依然走着本真教育的路线,或许,应试的浪潮会击倒她,或许……如此诸多的困难,如此诸多的压力,我的内心充满一种深深的刺痛,我担心……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3
20xx年9月27日,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中学数学基本功大赛评比活动在敖汉旗新惠二中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丰富惹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并且参赛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数学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导入的设计既具实用性又具时效性。再加上教师创造性的将融入此处,用生活中的数学,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而且还为后面的知识埋下伏笔。
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教学环节精彩的设计,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也容易流于形式。老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怎样分工合作,才能做得快",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再通过倾听一个小组的合理分工,对其它小组进行指导。不仅使活动开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以后的合作活动提供范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本次活动反映了新课改以来,老师教学方式的多元;数学教学以生活为源泉,更重视数学本质,注重挖掘蕴涵的数学思想;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围绕数学本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这些课中,参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都是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每节课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并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更多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数学的本质。
我对此次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一天多的时间,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反思我的工作,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我校中学数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4
本周我有幸听了的一节展示课,下午又聆听了专家们对我校的“三六智慧课堂”操作的建议,一天的听课学习使我收获很大,下面就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情境的创设,他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子下滑,从而引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也引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他们走向成功。
二、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金老师的课件制作也十分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所有老师都知道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听了金老师的这节课,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课堂教学不但要有准确的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幽默的煽情语言,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金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符主任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虽然是第一次给孩子上课,但我却感受到他和孩子之间竟是如此的默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以学生间信誉心的交流。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5
我有幸赶到诸葛第一初级中学听课。在短短的一中午时间里,听了李振花和赵夕锐两位数学老师的课,讲的内容都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李老师讲了三个例题,赵老师讲了两个例题。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现将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发表一下看法。
一、注重创设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
例如:李老师的《分数的简单运算》一课,首先把学生们引入到一个芳芳过生日切蛋糕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从分蛋糕中得到学习,知识点明确。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二、语言亲切,有亲和力,师生互动良好。
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注重对学生使用亲切用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上好课奠定了感情基础,另个老师们对学生的鼓励很及时到位,有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但都紧围教学目的。
如赵老师,利用温馨提示选一张任意图形的纸,把纸平均分八分,涂出一个小于八分之三的分数,学生有的涂长方形,有的涂圆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们都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老师看。
四、课堂气氛活跃
上课过程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声音非常洪亮,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而不是呈现问题,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李老师以歌曲开始上课,而且以歌曲结尾,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别外,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共2页。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方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6
10月26日、27日这二天是我教学生涯中最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我在这二天的时间里,张齐华等老师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快乐与美好!
听课之前,就有同行说,听张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终于轮到张老师上课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眼前这个站在讲台上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穿着干净整洁的文静“大男孩”竟会是数学界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张老师?台下也是一片窃窃私语声!“张老师怎么这么年轻!”、“不会吧?这应该不会是张老师!”……正当台下老师们大惑不解时,张老师解了围,“我就是来自江苏实验小学的……很高兴来到长沙……”。一场“张式”风格的幽默介绍后,台下的掌声更热烈了!上课前,他应邀对于与他“同课异构”的年轻老师旷老师课侃侃而谈、对于年轻老师的课他给予极高的评价,同时不忘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一贯的恢谐幽默之余还不忘调侃自己!
紧接着,他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六年级的课“负数”的认识。在我看来,“负数”并没有什么好上的,结果这节课硬是让他上的风声水起!首先他直接入题,在黒板上画上一个圆,写上几个负数,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看到的类似的数,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负数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接着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负数、0、正数”的概念,学生们用极形象的比喻来理解所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张老师也开枝散叶般地列出蕴含许多学生应该掌握而即使连听课的老师也想不到的题目!比如:张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我的银行卡—2无、要求学生自己来理解。有一学生是这样阐释这一题的:我去买一件100元的衣服,手中只有98元,这地还差2元,如果刷卡,卡上显示的就是—2元。听到学生自信的解释这道题,台下老师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这个学生的,更是送给我们这个学生的引导者的!
我认为张老师是一个聪明的教者兼学者。他上课的从容、淡定是有理由的。他说,他上好一节课之前,往往围绕一个知识点要翻看四、五本书!这也就难怪他对一些知识能信手拈来、也难怪他对于学生提供的素材能用得得心应手了!……有些学生上课时提供的“素材”有时往往会成为一些没有经验的老师的“定时炸弹”,到了张老师这,往往会润物细无声地成为他的教学资源!我想,他上课时体现出来的幽默与自信、从容与淡定也应该是他有足够的底气的一种表现吧?
“瞧,他坐得多直!”
“瞧,他笑得多美!”
“瞧,他想得真周到!”
……
这些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何偿又不值得听课者一学呢!一节淡而寡味、枯燥的数学课硬是让他上得生动有趣。听了他的课,谁还敢说“生动有趣”是语文课上的专利?张老师的课告诉我们:只要用心,数学课也可做得到!
第一次听他的课,我也成为他的迷了!向他学习!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7
今天在我们学校参加了中心校举行的初中数学优质课的听课学习活动。我们学校的王英老师和北张中学的王改萍老师对分式一节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示范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及对课外知识拓展之广,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数学是有趣的。
长期以来,数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的结果,轻探究的过程;重反复的练习,轻情感的满足……这一切,使我们学生对数学很难激起兴趣。他们感到数学是枯燥的、烦琐的,数学几乎等同于做题,而且没完没了。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使他们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一个巧妙的问题引入,把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起,你还用担心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吗?这就是老师的智慧,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多提供一些既能学习到数学知识,又让学生感觉有趣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与魅力。在王英老师这堂课中就在导入时结合133班的人数问题使学生以下就有了兴趣。
2、数学是简单的
领略到了这两位老师的教学艺术,我们看到了平时寡言的学生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听到了富有思想的回答,让人忍不住为他们鼓掌,同时也忍不住为老师的教学喝彩,因为她们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解释数学,让学生们触及到了数学的本质,从而在内心发出强烈的震撼。让孩子们觉得数学的简单,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是还原数学最朴素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释放孩子的潜能。而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设计才是最关键的。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明显的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比活动前活跃了很多。游戏中也可以学习数学,数学知识可以通过玩游戏来解决,我想这种方法非常适用初中的同学,我相信参加同学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数学课上的一次次争论和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
3、数学是鲜活的。
现代数学观认为:教材处理的核心总是是从学科世界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鲜明的现实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我们应不断攫取生活中的新鲜素材来充实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这些鲜明的生活素材,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王英老师在这节课中就把植树造林引入课堂呼吁学生保护坏境。
这次听课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会将这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前几天,我有幸赴实验小学,欣赏了许朝晖、杨艳锐、雷书红三位教学标兵、能手的的数学巡回展示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听取了许老师这节课后的感受。
一、常态长效
许老师的课堂教学呈现,可以用一个形象的词语来概括:朴实无华、课如其人,这也正是对许老师人品与课堂作品的概括和总结。朴实更显典雅和庄重,无华更增添了教学艺术返朴归真的魅力。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紧张进行着,常规、高效的课堂正处于构建阶段。我经常外出听课,而许老师的课堂教学是首次让我感受到了常规、高效课堂理念的重要性。许老师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态课、家常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自然、得体、和谐,这是我应该努力去学习的。
二、理性教学
理性教学是许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许老师讲的是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这节课,上课伊始,许老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太熟悉不过了,每周一站在国旗下,每天从国旗下经过,她的'形状、颜色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许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刚才脑海中的情境,提出相除关系的问题。紧跟着,许老师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把想到的问题和数学学习相联系,尝试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刚才的问题。
这样,就把数学知识系统的连在了一起,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引发的情境,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兴趣油然而生,兴致高涨。教师即时又通过画重点内容、标重点字词等理解概念的意义,尤其在比的读法上许老师并没有刻意纠正,而是让学生读,发现问题让学生纠正,又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严谨认识,学生学的积极,教师课上的流利、连贯、自然。这也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
三、道法自然
数学课堂教学,忌教师和学生背道而驰。许老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教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教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联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没有备好课
对于备课,我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许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
2、不懂角色换位
平日的数学课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当做学生去体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从许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教学态度的必要性。
3、教学效果不好
许老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收益颇多,既学到了数学知识,还掌握了方法。我在课堂上很少涉及这么多,唯恐时间不允许,造成了包办的情况,致使课堂效果不好,今后我应努力研究的教学方法,熟悉了解学生,做到课堂教学向自然高效迈进。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8
这一轮的中心校数学评优,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多的想法,对于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如果都能如讲评优课这般用心用力,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怎么会不吸引人呢?然而,从另一个方面,也暴露出了我们在课堂仍然严重存在着关注老师的完美的设计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的巨大误区,谁都知道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我们课堂的配角,非我们教师演绎自己的舞台,可我们偏偏用一种非理性化的思维去面对自己自以为是的生本。
一、精心设计知识的铺垫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讲四年级《分数的意义》的老师,对于复习旧知部分设计的周到而巧妙,从三年级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本身到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与这节课分数意义的延续,都进行了深入地复习,让同学们感受到一种清晰的学习脉络,而在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阶梯性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再开始新知的学习,学生就不会再对所学的知识感到困惑,就会用一种饱满的情绪去迎接新的学习。
二、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对于分数的意义的学习,尤其是四年级在三年级中把一个物体看作单位1的基础上,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孩子们的认识是很难的,虽然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更多的需要依靠动手来帮助自己更清晰地理解和认识,在学生动手分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深入地体会到平均分与怎样分,才能具体地体会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分,其中一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一份是几个,几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我们的动手让孩子们去亲身实践不是为了给课堂增添必要的花样,而实实在在的是为了要把我们孩子们的理解由形象思维上升到自己的认识,只有在形象的思维学习中,才能让孩子们对于分数的意义做到深入而实际。
三、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的学习永远都不会是一种我们成年人眼中的只注结果的学习,如果我们仍然用一种功利化的想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我们的教育只能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无论我们多么关注我们自己的成功,无论我们需要通过孩子达到自己怎样的目的,都不要忘记了教育的根本,不要忘记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本真,更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我们。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做的很多,而让我更感受到责任的就是,在每一节课前,我们老师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沃土!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9
3月17日,我与钱老师一起参加了在x小学举行的“改进课堂,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主题研讨活动,活动中听取了xx小学xx老师和x小学刘老师执教的《100以内数的顺序》一课,很受启发。xx老师亲切细致,对学生循循善诱,刘老师大气温婉,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同课听了这两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这两节课听后发现,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语言表达,比如:xx老师在让学生探索规律时,学生在回答时,都会用“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数怎样变化”这样标准的语言来表述,说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给孩子创设实践与观察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提供观察发现的时空,让学生在观察、发现、验证的过程中,得出规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我们可以从数学知识、方法、应用、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重视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同时鞭策自己在教学道路上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0
山东省初中远程研修观评课活动早已开始,随着紧张的学习,我已全部完成了研修平台推送的六个“优课”课例资源包的全部内容的学习。六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通过观、评他们的课,我获益匪浅,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综观这六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毕立霞老师的《图形的旋转》这节课。
评价:毕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 指向问题解决。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本节课最终我给评出了98分。
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很值得学习:
1、从教师教学来看,课堂教学环节完整,过程流畅、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并且独特,(附有照片);图片形式直接导入新课,自然,目标明确,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
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准确;教学方法灵活,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学生合作意识强,课堂效果显著。
2、 教师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教师语言准确,规范,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亲切和蔼;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在处理练习时,教师不停的追问,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动手与动脑贯穿整个课堂,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课堂气氛营造:针对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又适当的加入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毕老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4、师生双边活动:课堂上让两名学生亲自合作动手摆图形是个极大的亮点和特色,通过这个环节很好的突破了难点问题,使学生真正的在“玩中学,做中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效果很好。
5、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看本,这节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得以发展,从而实现数学思维的全方位训练。
教学建议:
1、课件中旋转前后两个图形不全等,学生找的对应边,对应角不相等。
2、 如果用几何画板演示每一次旋转就更好了。
3、我发现,本班额很大,老师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不能全面顾及得到,所以,要多给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且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以减少个体差异,让优生带差生,发挥生帮生的作用,整体提高。
观课反思: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自己,放心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3、多用一些激励性的提问、评价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4、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充分关注学生的上课学习状态,关注个体差异,力求让学习好的学生吃好,学习后进的学生吃饱。
6、评测练习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学情;另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检测自己,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以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学习。
总之,毕老师的教学很精彩,值得好好学习、推敲,她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感谢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学到了这么多。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1
22年10月30日,市小学数学“教坛新星”送教活动在县实验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活动,看到三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着课堂教学艺术,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她们在开启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受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执教理念的启发。
一、导课要为教学服务。
如盛莉芬老师精心设计的《认识周长》的导入,她是以喜羊羊和懒羊羊等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来引入话题,并使之贯穿于全课,以此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学生的向师性更强,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龙子湖区教研室李娅娅老师的课前谈话也很引人入胜,她通过“猜一猜,考察你的反应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参与到这项游戏。于是,在这种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师生们共同进行下一轮的“看一看,考一考你的观察力”活动,学生兴趣大增,这样的安排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堂上应让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位教师在教学上都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凤阳路二小的谢老师在讲《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让每一位学生从信封中找到6张扑克牌,学生自己先动手摆一摆,接着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摆法,在这一连串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的感悟到“要使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6张牌里都必须要有一个红桃a。”的结论,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又如盛莉芬老师为了突破“一周”的概念,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有一周的事物,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并用手摸一摸,感知图形的周长,在头脑中建立周长的概念,以此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特别是在测量爱心、圆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教师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先用绳子把爱心和圆围成一圈(多余的绳子用剪刀剪去),再把绳子拉直,然后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即是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学生们轻松掌握了这种“化曲为直”的解决策略。还有李娅娅老师讲《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她着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完全放手让学生动手计算,又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找到了规律。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让他们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谢老师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她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用猜“左右手”的方法决定谁先发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从而想到用分数来表示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并把它运用到生活中,李老师设计的练习是本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抽奖”、“砸金蛋”等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所有的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又如李娅娅老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以“快餐店中的套餐。每份12.5元,售出10份.100份.1000份,分别是多少元?”这一实际生活中的话题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接着李老师又让学生运用这一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掌握了规律并学会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四、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三位老师都能很熟练的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谢老师使用多媒体动态演示6张红桃依次变成黑桃,让学生分别来说说“红桃和黑桃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就是这一动态的变化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又如盛莉芬老师上课伊始,就使用flash动态演示懒羊羊不沿操场跑一圈和它中途停止,没跑完一圈的过程,让学生指出其错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深刻领悟到了“一周”的含义。
总之,这次的听课,使我感触颇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力的,而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知与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与思考,来自于对知识的猜想与验证,来自于对活动的探究与解决。而这些恰恰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问题。我还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我相信自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2
4月23日上午,我有幸观摩了长青小学数学开放月公开课的活动,这样的公开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第一堂课是熊老师的《认识负数》,本课为六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课。熊老师笑起来特别和善,听他的课如沐春风。特意关注到他的课全程只用了两张PPT,更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依次来表达每个负数的意义,这些负数表示什么,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一个负数,并描述出来。
第二堂课仍然是六年级的内容《比例的意义》。
这堂课是由铁路小学的李老师上的,课的一开始,李老师便出示自己旅游当中的照片,一下子引起了同学的兴趣,兴致勃勃的开始帮老师分析为什么另几张照片看起来更别扭。从而引出比例,再顺势引导学生算一算这几张照片的比例……
接下来是来自北师大附小的刘老师,一开场,她的声音清脆悦耳,非常好听。这堂课研究的是一个新的课题《展开与折叠》,虽然数学课本上没有本堂课的内容,但我觉得这节课很有趣,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魔方的知识与规律,而且给我打开了另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使我对数学课有了一个新的思考。
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3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19日到20日与其他三位数学老师一起到厦门六中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也从教学观摩会中得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我做出如下讨论及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有一种无形的拉近距离感,能让孩子们从乏味的教学中,主动学习起来。每一位名师包括施银燕老师、张齐华老师、刘延革老师、强震球老师还有刘伟男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都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了什么。原来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的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
从施银燕老师的四年级《认识负数》一课中,我们可以知道,她从生活中的知识着手,从设计了“电塔里的负数”、“室内温度计的的测量”,以及“信用卡的-10”、还有“小明身高-2”不仅贴近了生活还让学生懂得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负数。这些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上所表示的度数这一环节,又要怎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温度计上读写出所表示的摄氏度,并说出各摄氏度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温度的大小等,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我还非常佩服施银燕老师的最后的那个时钟设计,到此还使我无法忘怀,原本以为那个计时器只是一个计时器原来暗藏玄机的总结了一堂课提前下课就是“-1”分钟,加深学生对负数的了解,并且总结了一节课。
张齐华老师五年级中《用字母表示数》从在课堂上,完全了解他如何将自己融入教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丝一毫加工的痕迹。他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鼓动性,这样轻松的语言,细致的点拨,大气的阐述,快乐的笑声使学生的兴趣被“挑逗”得一波高过一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以一个储蓄罐为引子,让学生在感受愉悦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就这个课题而言,难就难在应该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张老师用他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又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让孩子自己懂得在“变化中找出不变”,他不愧为“数学王子”。
刘延革老师的《周长认识》其实就是我想去学习的其中之一,因为我教的就是三年级,不仅能从刘老师的观摩课上得到教学的启发,还可以学以致用一下。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 “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刘老师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还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是苏教版的教材,它们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孩子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教具,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而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学生这个意义上明白了圆的本质与圆规画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有对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会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外一条绳子则是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地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这几位名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课堂里还缺少一些实质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孩子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及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或许多上几节不同班级的课,能对我教学上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快速读懂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帮助吧。因为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4
前几天,我有幸赴实验小学,欣赏了许朝晖、杨艳锐、雷书红三位教学标兵、能手的的数学巡回展示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听取了许老师这节课后的感受。
一、常态长效
许老师的课堂教学呈现,可以用一个形象的词语来概括:朴实无华、课如其人,这也正是对许老师人品与课堂作品的概括和总结。朴实更显典雅和庄重,无华更增添了教学艺术返朴归真的魅力。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紧张进行着,常规、高效的课堂正处于构建阶段。我经常外出听课,而许老师的课堂教学是首次让我感受到了常规、高效课堂理念的重要性。许老师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态课、家常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自然、得体、和谐,这是我应该努力去学习的。
二、理性教学
理性教学是许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许老师讲的是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这节课,上课伊始,许老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太熟悉不过了,每周一站在国旗下,每天从国旗下经过,她的形状、颜色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许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刚才脑海中的情境,提出相除关系的问题。紧跟着,许老师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把想到的问题和数学学习相联系,尝试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刚才的问题,这样,就把数学知识系统的连在了一起,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引发的情境,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兴趣油然而生,兴致高涨。教师即时又通过画重点内容、标重点字词等理解概念的意义,尤其在比的读法上许老师并没有刻意纠正,而是让学生读,发现问题让学生纠正,又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严谨认识,学生学的积极,教师课上的流利、连贯、自然。这也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
三、道法自然
数学课堂教学,忌教师和学生背道而驰。许老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教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教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5
20xx年10月19日到20日与其他三位数学老师一起到厦门六中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也从教学观摩会中得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我做出如下讨论及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有一种无形的拉近距离感,能让孩子们从乏味的教学中,主动学习起来。每一位名师包括施银燕老师、张齐华老师、刘延革老师、强震球老师还有刘伟男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都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了什么。原来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的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
从施银燕老师的四年级《认识负数》一课中,我们可以知道,她从生活中的知识着手,从设计了"电塔里的负数"、"室内温度计的的测量",以及"信用卡的-10"、还有"小明身高-2"不仅贴近了生活还让学生懂得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负数。这些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上所表示的度数这一环节,又要怎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温度计上读写出所表示的摄氏度,并说出各摄氏度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温度的大小等,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我还非常佩服施银燕老师的最后的那个时钟设计,到此还使我无法忘怀,原本以为那个计时器只是一个计时器原来暗藏玄机的总结了一堂课提前下课就是"-1"分钟,加深学生对负数的了解,并且总结了一节课。
张齐华老师五年级中《用字母表示数》从在课堂上,完全了解他如何将自己融入教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丝一毫加工的痕迹。他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鼓动性,这样轻松的语言,细致的点拨,大气的阐述,快乐的笑声使学生的兴趣被"挑逗"得一波高过一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以一个储蓄罐为引子,让学生在感受愉悦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就这个课题而言,难就难在应该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张老师用他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又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让孩子自己懂得在"变化中找出不变",他不愧为"数学王子"。
刘延革老师的《周长认识》其实就是我想去学习的其中之一,因为我教的就是三年级,不仅能从刘老师的观摩课上得到教学的启发,还可以学以致用一下。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刘老师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还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是苏教版的教材,它们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孩子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教具,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而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学生这个意义上明白了圆的本质与圆规画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有对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会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外一条绳子则是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地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这几位名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课堂里还缺少一些实质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孩子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及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或许多上几节不同班级的课,能对我教学上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快速读懂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帮助吧。因为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6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1月19日,我有幸参加在新区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进校园”教学观摩会。观摩了2节示范课,聆听了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王文忠校长的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姚桥小学王静老师《认识钟表》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钱老师首先出示给学生几个形状不一的钟表图形,让学生看图说出不同的时间,初步感观钟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钟表的结构,同时强化数学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现实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接着,王老师又让学生根据三个钟面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去发现到底整时间该怎么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最后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四个游戏去结束这堂课。她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的杭老师的这堂《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本节数学课看似简单,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1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7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夯实教学基本功,有效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近期,我校举行了异彩纷呈的青年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崔海静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取之于生活,用于实际,让数学核心素养在她的课堂落地生根。
在本课设计中,崔老师融合现代教学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有坡度、难易适中,由浅入深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崔老师利用阳泉教育资源公共平台,让学生们寻找发现并且记录生活中见到的字母,进行针对性的预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字母在生活中各个层面、领城的广泛应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其次,崔老师借助微信红包,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准确、概括等优越性。利用拼手气红包让学生认识字母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再通过简单的计算红包总额,更深入理解字母还可以表示运算结果。学生的认知水平由具体的数量到表示一定数量范围的字母,再到表示运算的字母式和表示运算结果的字母算式,在微信红包的活动情境中逐步完善数学思维的认知结构。崔老师提问的“a元和10元合在了一起是多少?”,将具体量与字母合在一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被驾驭到了一个高度,很自然地对a+10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积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最后,崔老师借助“数青蛙”的儿歌,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感受青蛙数量与腿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整理强化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由具体数量到字母抽象概括的认知飞跃。
总之,整堂课教学设计新颖有趣,严谨条理,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借鉴、学习,我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积淀教学素养,让自己在数学的课堂中不断成长。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8
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反思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x小学举行的“威海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对参赛的几节课进行对比学习反思之余,发现这几节课的设计思路竟然有几处不谋而合。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探究欲望。
荣成于老师的《鸡兔同笼》一课,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你想拥有老师这样的本领吗?”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文登侯老师《比的基本性质》中,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些枯燥,所以教师也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手工课上剪纸的一个情境,小红剪4个时,小明剪2个。按照这样的速度,小红剪6个时,小明剪几个?小明剪6个时,小红呢?学生马上会思考出两人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正好引领大家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中分数基本性质两方面的旧知。从而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中来。
二、实现知识迁移,化解教学难点。
还说《鸡兔同笼》一课,从探究课前问题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一列举”的数学方法后,过渡到买票问题中的“跳跃列举法”和假设法;最后迁移到“鸡兔同笼”问题中,自然而然地轻松解决了这道历史名题。《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一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二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识。
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同时采用讲练结合、说议感悟、对比总结、质疑探索、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
三、“猜想——验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几节课的设计中都着重体现了“猜想——验证”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鸡兔同笼》一课,在探究课前问题时,先让学生猜想5元和2元的张数。学生的猜测也不全是盲目的,至少他们知道总张数应该是8张。最后老师将学生无序的猜测有序排列起来,并逐一验证。而《比的基本性质》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来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再进一步验证猜测。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19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宋芹老师讲的《时分的认识》,课始先猜了一个谜语,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四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0
听了徐老师的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徐老师教态和蔼,语言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很乐学。
本节课徐老师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导入:昨晚上的数学作业得A的15人,得A+的10人,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接受。然后让学生将这两个等级的人数做一个比较,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徐老师特别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徐老师大胆放手,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学的机会。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1
8月21、22日两天,四位领导专家殷茁雄、刘明、廖先祥、韦丽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坚持科学以展,构建和谐教育》、《用现代教育理念看课堂教学》、《课堂观察技术及其应用》、《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专题培训,专家们用生动的案例剖析了当前的一些教育、教学现象,受益匪浅。特别是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特级教师刘明专家在培训互动活动中提到的一幅画,给我的感触很大。
这是一幅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思空见惯的画面,尽管我们常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讲,除开实验课、有领导听课特别注意以外,其它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类似这幅画面的情形,满堂灌的、一言堂的随处可见,有时候还给自己找很堂皇的理由;“他们总是这样的,上课总不发言的,他们不讲,只好我自己一个人讲了,总不可能你望我、我望你一节课吧。”“时间不够用,哪可能给他们慢慢地想,再慢慢地讲”等等。
其实“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并不难,我认为最基本的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比如低年级段(二年级)的《平均分》我就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学生分小棒,通过观察想一想我们分东西的时候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学生就会发现,无论怎么分东西,都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一份数量同样多,另一种是每一份数量不一样多,这时再观察主题图中分食物的结果,引出“平均分“的含义,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分已经知道数量的面包和水果,学生非常快地就分好了,学生们有的用加法,有的用乘法,有的用除法,无一例外都用计算的方法来算,可到了分糖的时候,学生就搞不清楚“为什么就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来分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原来我们不知道糖有多少颗,只能用逐一分的方法来分了,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思考:“这里有12瓶水,请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分均分这些水,你可以怎么分?”
如何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1、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我们时常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真正要落实到课堂上却绝非易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总是放不下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无法控制课堂怎么办?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怎么办?学生没有遵循老师设计的教学行进怎么办?在这节课上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与思维定势,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猜想、发现,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学得主动,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按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各组自由选择物品,思考怎样使每组都得到一份,通过具体分配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提出问题实际操作交流汇报再实践,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体。我们都知道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4、学习内容与手段的开放。
教学中新知的提出来源于学生,问题的产生来源与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具有可选择性,因此整过学习过程是活泼的、个性化的、开放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解决一道题目,得到一道题目的答案,而是期望学生能掌握一种方法,会利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5、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对所教的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读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读一读《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柳州教师培训读本》,读出人生的哲理和教育的智慧;读一读《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读一读《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教学案例集》、《小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教学书刊,就像是和若干个数学大师在进行交流,学习他们是如何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教材上解题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读一读《引领心灵》,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我们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读一读于丹解读的《论语》,努力用一颗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
6、常态课是教学教研的重点。
学校在三年规划中提出了教学要体现“活的教育+美的教育”,不难看出我们在实验课、开放课中,很多时候为了体现“活”,把原来很简单的事情变成了复杂化,我认为应该以常态课为主,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教研中重视:课堂结构力求清晰、整体性强,教学题材扣住重点,以挖掘课本、重组教材为主,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综合运用,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层层推进,突出重难点,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2
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不能把竞赛课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告诉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这次竞赛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竞赛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讲简单数学认识。这次不仅讲一些比较抽象知识——用字母表示数、中位数等。还讲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着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3
9月25号在合肥市海顿学校开展了与肥西卫德彬名师工作室联谊活动:首先是由解正兵老师给八年级学生上了一节平均数的课,接下来是听课老师代表评课,最后听取了卫德彬老师关于新课程实践的报告会。
我校组织全体八年级教师去听课、听报告,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能根据学生暴露出的思维活动进行方法引导。
这一次听课活动给我的启发:
1、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要做到严谨简练,并且要具有亲和力,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解正兵老师虽然是一名男教师,但语言很轻柔,很具有亲和力,并且能够及时的表扬孩子,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2、数学源于生活,最后必须要回到生活当中。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如果脱离实际来学知识的话,其学习的意义不大。所以在数学课上,必须让学生知道在现实中的应用。
3、通过听评课活动也让我对上课老师做的大量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评课程序有了很好的认识和学习。
总之,此次听评课活动,让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4
下村中学孟建永每学期我们学校都要组织“开放教学优质课”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评课不但可以展现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而且会让听课者受益匪浅,所以说听评课是一个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良好平台。下面是我听数学课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5
由省教科院和x小学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活动在礼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等,通过此次活动我除了领略了每位老师的风采外,也充分认识到,一节好课不是老师表演出来的,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我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这一思想,并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化的思考。
一、重视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课前教师与同学生交流时,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大多数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以消除学生和教师的紧张感,同时又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如《可能性》教学,教师课前与学生交流时,就引用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踢足球,谁先来踢球,这一问题创设情境,并为以下的教学做铺垫,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二、深挖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学习是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孩子们对自己未来身高的好奇心,出示a=(b+c)÷2×1.08这个公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紧接着编儿歌找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注意和教材教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还注意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并让孩子们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的淋漓尽致。
三、重视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秒的认识》一课,在学生知道了1秒有多长的基础上,让学生猜一猜3秒、4秒有多长,并在钟表上找一找。这一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在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基础上,认识3秒、4秒有多长就不是一味的灌输新知了。虽然大家探索的不一定都对,但他们并未觉得难堪,而是一步步向所学的知识靠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在提升中质疑,充分体现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由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借助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由抽象到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在此过程中调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知识。注重了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6
在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大形势下,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向教改要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感受生活数学之美。。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2.教学过程精致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当今中考命题的命题指导原则是,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确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这就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为此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4. 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数学学科本来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针对近年来题中出现大量联系实际的试题,联系实际日益成为考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明显发展方向,教师,已开始加强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使教学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7
听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校开展了人人公开课,我也有幸听了几位教师的公开课,受益匪浅。这些教师的课,设计精美,朴实自然,我被有经验的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
一、上课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上课教师在教学中有的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五、授课者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六、授课者教态自然,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七、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完善思维。
听几位教师的数学公开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让我看到老教师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启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一点感悟。
1、课前精心预设,老师们在课前都以与本节课有联系有情趣的故事与学生非常和谐的交流,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内心有一种亲切感。课前准备得充足,学生的水平,实际经验等都能做到充分的估计预料。
2、课中精讲多练,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动口说,动手做,学中玩,玩中学,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对一些较困难的问题,又在适度的情况下,开展小组活动,并且老师能提出既明确又具体的要求,讨论有目的,说话有依据。整个课堂上,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上老师们的应对能力强,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排除解决。他们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就像是一面镜子,自己在时间上与他们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暂的一节课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学习。
3、课后回味评价很重要。他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加强回忆。注重学生互评,师生评价,给与肯定。我认为这样做是给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加油的妙方。
此次听课,使自己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效率,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探索,树立一种去学习,去长期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8
20xx年4月,我校组织部分数学教师到市实验小学参加了xx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各校数学优质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都以《新课标》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低年级的老师讲的时候,在课件里呈现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其情境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王老师还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学习,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渴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校老师在讲课时提出的疑问,设置的悬念,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一天的学习,共听8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29
近段时间,数学组开展生本课堂的听评活动,我们先听取了田露老师的《快乐复习》一课,课堂环节流畅,师生配合默契,呈现了一堂生动、丰富、好玩的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是将书“从薄读厚,从厚读薄”的过程,是学生全面梳理知识、认识自我的阶段。田老师先出示本学期的全部知识内容,让学生讨论重、难点,回顾数学知识;之后又着重复习了乘法口诀及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认真复习,为学生加油打气。整节课教师教姿教态自然,教学组织策略得当,教学方法适合学生,从而使得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听完田老师的复习课,让我不禁陷入深思:复习课究竟该怎么上才能高效呢?经过与本组教师讨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上好复习第一课。
与开学第一课一样,要让学生明白复习阶段的方法方案,明确重点与难点,这是把书“从厚读薄”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建议教师让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自己制定适合的复习预案,内容要有复习目标与复习日程安排,后一项要详尽,罗列每一天复习的内容。
第二,复习要详略得当。
这与学习新课的重、难点不同,那时是针对全班同学及教材内同制定的,此时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详略不同。例如,三年级的八个单元中,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认识小数五个单元都是计算,我也特别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竖式及方法多样化每节课都要练习,所以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强,观察物体与周长比较简单,最难的是年、月、日,虽然与学生日常经验息息相关,但知识繁多,特别是判断闰年与平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三年级下册才会深入学习,所以对孩子来说算是超纲。所以,复习的时候,年月日这一单元就用了两个课时,是最多的。其它的单元,我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复习,为孩子“减负”。这是把书“从薄读厚”的过程,但也要适当“厚此薄彼”。
第三,复习要注重总结。
开学初,我送给学生九字箴言:多练习、勤反思、会总结。复习恰巧是提升总结能力的好时期。鉴于我班平时单元小结做的扎实,所以学生的总结能力相当优秀,我就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期末总结,毕竟最了解自己的就是自己嘛。
通过这三项复习策略,我的复习工作还算顺利,教师适当放手,不必多费心费力,学生亲力亲为,成长颇快,何乐而不为呢?在复习中,制定适合的复习方案与方法,让学生爱上复习。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30
数学教研会组织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听了陈玉芝和封惠两位数学老师的执教的《平均数》一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听了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
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31
XX年4月8日,我们新教师一行五人有幸参加了广汉市“黄小凤名师工作室”组织举办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走进金轮小学暨新教师培训活动”。这次活动我们听取了两种不同课型的数学课,分别是来自实验小学的黄华鑫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概念课和雒城一小的易元富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听了这两节优质课,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一节精彩的数学课所散发的魅力,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还是一次艺术熏陶的过程。
本次执教的两位青年教师他们的教学功底扎实,经验丰富,挥洒自然,善于驾驭课堂,整个数学教学流程充实流畅,知识衔接顺利得当,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是达到情境交融。并且两位教师均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敢大胆去表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接下来将谈谈在观摩了这两节各有千秋不同课型的数学课后我的点滴心得体会。
首先谈谈《分数的意义》这节概念课,黄老师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谈话导入,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能很容易的从身边举出表示一个物体的事物,接着黄老师利用自己的手分别从1根手指,5根手指(看作“1”只手),10根手指(看作“1”双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1”,并结合表示“一些物体”的实物图片、学过的计量单位以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多方面来丰富单位“1”的内涵,通过引申和扩展单位“1”的意义来帮助学生获得和丰富单位“1”的感知和理解,接着回顾三年级“分苹果”测量、计算这些情况下学习分数的产生实例过渡到本节课将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
讲授新课的环节中,黄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材料,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同桌互相说一说应该怎么表示1/4,1/5和2/3…… 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路。其中有的学生老爱忘记“平均”这个概念,有的同学对于“分数的意义”表述模糊不清,黄老师都在耐心听完之后及时引导,帮助理清思路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完整表述,纠错的同时知识再一次得到巩固。整节课黄老师很自然地带领学生去探索体验、感受“分数的
意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也很恰当地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作为指导者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
由于在平常的教学中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责任,很多老师都感觉不好上,又因为在之前的培训和学习中我们都是听取的新授课,所以工作室的老师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一节复习课让我们观摩。听了易元富老师上的六年级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让我们对有其特定要求和方式的复习课型有了更多的认识,并且感受了易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易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与课型相符合的“温故而知新”的情境,并借用这个标题与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做了巧妙衔接,整个导入部分新颖并且联系了生活实际,兼具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接着对学生进行亲切轻松的提问,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又分别是什么?在此过程中黄老师始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让其明白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且关注不爱举手的学生,鼓励他们尝试来表述。然后通过一个个精心制作的课件和教具引导学生去回忆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去发现“每学习一种新的图形的面积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平面图形”,结合“曹冲称象”和生活中“化繁为简”的例子来揭示“转化”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的重要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易老师自始至终都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图形来说出其面积的推导过程,在学生说完自己思路之后易老师会给出反馈评价之后再进行补充、总结和归纳。这样的设计不仅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锻炼学生准确表述能力还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清晰牢固的认识,真正落实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后面易老师根据图形特点和学生学习层次水平的差异,设置了难度、形式不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纵观整节课,易老师成功打破了复习课枯燥、沉闷的气氛,给我们呈现的是积极活跃的数学课堂。
听课是新教师成长的必修课,走近名师,感受名师的优质课,每次听完老师们的优质课体验和感受高效课堂魅力的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一番新的全面的审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应把这一次次听课中的感悟化为自己努力成长的动力,将每一次听课的收获作为自己成长的步步阶梯!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32
上周五我有幸到江阴市第一中学听课学习,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观摩了两位老师教学优质课,但是收获颇大,现把自己的一点感想写下来。
第一堂课是高三物地班的一堂《函数与方程》的一轮与二轮衔接的复习课,上课教师还是比较年轻的,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活动单三单导学模式,有课前预学单、课堂讲评单及课后检测单。对于课前预学单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我比较欣赏的,一共有3个填空题,要求学生前天晚上做好,并有解答过程,教师也已批改好,并对学生的不同解法进行分类,课堂上用投影仪把学生的解答过程展示出来,并作适当点评总结,甚至有变式训练。如“求方程 的解的个数”,变式为“讨论方程 的解的个数”,把题目进行升华,由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如何动静结合、动中求静,此处算是一个亮点。可以看出教师还是花了很多功夫的,这对我算是一个启示:“如何让学生从小题中看变化,从变化中掌握方法”。
第二堂课是高二文科班的一堂《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单调性》,教师立足课本,教参钻研透彻,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引出新知识。
而且教师的教态端庄、面对学生亲切和蔼,课堂上也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多多表扬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就是他们的黑板设计比较宽敞,用了食物投影,还有大块黑板能让学生进行板演,不过让学生同时黑板板演3道题,解题过程也不是很简单,时间有些短,下面的学生会来不及解答。对于课堂检测的3道题目中前2题,跟本堂课的重点不是很配套,学生基本不会,所以检测的效果就没有了。所以对于课堂检测还是应该课上讲什么,课堂检测练什么,不然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这次听课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会将每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33
听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4日,我和同事赶到支河小学听课。这是 支河中心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听了陈辉和张燕两位数学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共听了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教育数学听课心得体会随笔 篇34
11月11日,我到实小参加了“xx市小学数学教学评优活动”,听了三位老师精心准备的数学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就这三节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语言简练,具有启发性。
第一节是周老师执教的《温度》。周老师很善于运用富含哲理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铺路搭桥。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认识逐步深化。如:零上和零下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它们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要是去掉它们,会产生什么变化?”
二、激励性的教学语言,给学生勇气和信心。
第二节是张老师执教的《时间与数学》。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如,当遇到学生不大敢大声回答提问时,她走到那位学生的身边轻轻对他说:“不要紧,你可以轻轻地将答案告诉老师。”对于回答不够完美的学生,张老师则把答案稍加修正,并充分肯定学生思维劳动的成果:“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
三、适当的课堂评价,帮助学生发展。
第三节是洪老师执教的'《比赛场次》。洪老师很善于运用各种评价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这对于整堂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张老师评价说:“老师发现你的思维很独特,思路也非常清晰”“坐着的同学也很善于倾听”等。
总之,本次小学中青年数学评优课,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使数学课堂更精彩,更具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