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2024年有效教学读书心得(实用31篇)

2024-04-17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自参加工作以来,回想起来发现问题挺多的,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作为教师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翻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并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的培养。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那样,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要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有效和教师教学的有效。这两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学就谈不上有效了。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课下花很多时间备课,去粗取精,将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但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是没有用的。因为有些学生方法不对,不注重预习,复习,短短的40分钟课堂听讲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经常告诫学生,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这也许是老师花了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准备的,都是精华,如果你们漏掉了哪怕一分钟,课下也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补偿。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练习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少而且精;二是能当堂完成的,决不留到课下去做。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他们在学校或者在课堂把该做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既能把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一举两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从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

  今天,学习了《有效教学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又一次触动。当下的有效教学往往在标准化的要求下,忽视学生的差异,追求统一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渐渐走向失败。最让我困惑的是:从当今的课堂教学看,包括有效教学,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智慧被挤压了;仍然以分数为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被驱赶了;仍然以规范为主,好奇心、想象力、那些看起来“不规范”的表现被斥为“违反纪律”;仍然以消极的接受性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为主,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在被重视后又被边缘化了……如此等等,不得不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课堂教学,不得不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次回到课堂教学中。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在鼓励学生有自己精彩的观念,成为会思考、会想象、会提问、会创造的孩子。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虚空、玄妙的,可以很实在很具体,比如保护、引导学生的一个奇怪的念头、一次异常的想象、一种不合常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促使学生新观念的诞生。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学生们会行动起来,探索起来,尝试起来,这样的实践过程,将会培养学生充满思维含量的实践能力。老师们,我们一起学习行动起来,让教育感染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灵魂、独立的思考并自由的表达。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3

  《有效教学》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前教师认真地解读文本就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我们教师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书中叶校长提到了解读文本要一名语文教师,以及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去解读时就要抓住五个方面来读:(1)明确教学目标;(2)理清知识系统;(3)把握文本线索;(4)重在咬文嚼字;(5)兼顾各种因素。再从班组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时:(1)选准重点难点;(2)确定好语言训练点;(3)教给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读”教材实现了教师与作者、编者、学生的对话,“深入”为“浅出”找到了出口,更让“浅出”有丰厚的底蕴,因而“举重若轻”。这时,我知道了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用心灵去点燃学生的心灵,用生命去感动学生,这是我所感悟到的。

  比如: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自己要读出感情,找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避免了浮于表面。其次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1、 抓题眼。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课文,抓住题目,步步深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小学语文S版的课文《翠鸟》,紧扣题目,引导学生分以下步骤教学:翠鸟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做什么?紧扣题眼,就抓住课文的重点,使教学设计清晰,课程目标得到整合。

  2、抓中心句。

  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每段的中心句,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关键词。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很大的作用。如:课文《庐山的云雾》,先出示庐山的云雾多,不难让学生找到课文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的。

  4、勇于取舍解读文本。

  作为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文本、感受文本的同时,还应该有所取有所舍。 以前我上课时,总是从头到尾,按部就班,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讲下去,一节课学完了,总感觉有些零散,不知哪里是重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文本,抓住文章的教学重点难点来上课,舍弃那些次要的东西。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每篇课文都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或是结构特色方面的,或是表达方法方面的,或是语言风格方面的,教师应该走进细节,突出重点,遵循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精华、细节,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感悟结构特色。引导学生感悟一些文本的结构特色,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是大有裨益的。

  2、品味语言风格。每个文本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或风趣幽默,或恬淡明丽,或清新隽永,或凝练含蓄。解读文本时,需要教师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能力,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有感动,教师首先要感动。

  总之,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果说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阅读教学这棵大树就会越加生机勃勃,苍翠欲滴!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4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刘加霞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本书。这本书以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背后都有作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该书作者列举出了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个真实而细小的问题,并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针对性又有扩展性。也许它并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却真正为我们的实际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线教师重点应该做哪些工作呢?为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刘加霞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较深入地探究:一、把握数学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二、技能的背后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四、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做到:

  课前精心备课。课前精心的准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靠课堂内的发挥。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不可缺少的。课前的备课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知识结构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方案、情况预设等。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有时单纯依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是不够的,这需要老师针对所教授的知识点从知识的结构、知识延伸、内容拓展、练习题型方面收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面性;数学的知识点都是有梯度性,都是上下联系的,作为教师必需要将这种联系弄清,并很好的运用在教学设计中;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进行分析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是基于学生的设计,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条,根据学生特点、课的特点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方案,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预设,对各种情况做出处理。

  第二要做到课中周密组织,细心指导。如何组织活动、安排环节、都要在老师的掌握中。教学组织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正常进行、学生能否快乐有效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像一位朋友一位长辈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进行细心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有时可有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帮助解决,而有的时候必须要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在超过能力范围解决不了问题时,在回答问题“卡壳”时,这时老师的指导和提醒就显得那样的及时而有用。教师的指导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是遇到问题就帮学生完全解决。纠正学生的思维,拉回正确的方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内容要把握,并不仅仅是教学生正确解题,解决困难,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指明思考方向。另外,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关心自己的,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学生在老师这样的关注下,学习就是有效的。

  第三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练习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我们大胆的设计。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与课堂快乐地一起飞翔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我们不断地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5

  大家都知道,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第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习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第三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有效互动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用具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二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所以说只有充分考虑到了以上条件,才能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第四有效管理。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有效练习。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第六有效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教学方法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们说每个教师都是一个创造者,他们所采用的的方法也不会有所不同,因人而异,所以有效教学策略也就难以固化,更不会千篇一律,教学策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它不但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使我认识到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当然,有效教学不止上面讲到的这些,还有更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因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有效教学的水平,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6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

  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参考文献/网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big idea),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引起意向——学生想学习,即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 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平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破解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平台那当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学》这本书的读后感。崔教授的专著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本贴合教师实践经验的好书。《有效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读和反思的精彩论述,今后我还将不时重温,不断获取新的实践灵感。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力争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7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8

  课改从倡导“有效课堂”到“有效学习”,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清晰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获得能力,提高素养为目的。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依靠“学”。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有效学习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比如掌握一定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正确的逻辑思维,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构了自我的知识体系,因此花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更好,给学生带来积极乐观的学习体验。当然学生逐步形成有效学习的方法,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培养与指导,所以有效学习需要教师重新审视教育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最近几年学校一直在倡导“以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模式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全体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倡导探究、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任务中。不少老师响应并应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我也想尝试,事先做了案头工作,阅读了相关书籍,其中贾志高的《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给了我不少启示,下面结合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做法。

  一、“以任务驱动教学”的流程

  (一)合理设定任务

  “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设定的“任务”可以是具体的知识学习,与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创新发明等;可以在课前布置为课堂做准备,在课堂中布置进行,或者课后为了延伸拓展而布置等。任务应具有挑战性,对学生有提升价值,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任务。明确表述任务的目标、主体、活动形式,易于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教师口述、课件播放或发给学生任务单,比较而言,任务单可以留下上课的思路,因此公开课上,教师常常喜欢采取这种形式。

  设定任务时,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有逻辑顺序的几部分。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已有思维与能力,将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之中,依据综合性、分解性与实践性的原则精心设定每部分的“任务”,设计的任务不仅注重教学上连贯,注重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考虑是否有益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1、综合性原则

  传统的课堂将知识点按序传授,很少全方面考虑。现在我们通过“任务”将学生已学的内容与将学的知识,将能力、思维的培养都综合进去,“任务”起到了在它们之间铺设适当台阶,激发学生兴趣的功效。当然,教师要根据学情,综合把握学生的已有水平与潜在水平,切实了解学生会做什么,还能做什么,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去设计学以致用的任务。

  2、分解性原则

  有些“任务”难度大,教师就需要将“大任务”分解成有梯度、有逻辑的“子任务”,层层推进,最终解决“大任务”,获得新知。否则学生由于任务艰巨无从下手,产生畏缩,以致失去兴趣。在“大任务”下设定“子任务”,是考虑到学生已学的内容与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能力、思维距离,通过“子任务”铺设了几级适当台阶,让学生可以达到。

  3、实践性原则

  具有实践性的任务可以激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方式从被动听、练变成了主动做、想。课例一中画原子模型,课例二中动手实验,课例三中应用知识分析马铃薯的繁殖都体现了“任务”的实践性。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将实践性任务前置到课前准备,或者延至课后作业。

  (二)确定活动形式

  “以任务驱动教学”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知识缺乏感知和表象,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即使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所以需要通过活动去习得新知识,遵循“先行后知”的行知律。

  完成任务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实验、调查、查阅资料、家庭活动、野外观察等等,但是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有效性,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活动不但履行任务,掌握知识,还增强了兴趣,开拓了思维,提升了科学素养,包括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方面。当然课堂上最明显的形式就是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包括讨论、合作实验和互查互评等,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交流不仅取长补短,还会激活创新。

  (三)及时反馈与评价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学生对任务的反馈,调节任务的难度,保证整个教学进程活而不乱、有序高效的进行,争取让学生顺利完成。

  “以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且牵且行,课堂开放了,学生的自由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多样了,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本质的观察,商讨的口吻,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学生只要努力了,与自己比较有了进步,教师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尤其当学生有创新的想法时,教师要大力赞赏。

  评价时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委婉指出学生的弱点,促进学生更好完成任务。还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或者是对活动的改进,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9

  读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感觉真的是深受启发,我觉得作为老师要善意地相信和理解学生。

  “有的老师常常抱怨自己的学生,说他们基础差,说他们不喜欢学习,说他们不听话……似乎他教的是天下最不听话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老师。初听一听。满是理解和同情,多听几次,不由使人怀疑,因为从他们口里,很少听到对自己的不满.也很少听到自己的改进和努力。其实,在不变的学生背后站着的是不变的老师,但学生没有话语机会,传出来的就是学生的种种不行。这显得很失公允。”看到这里,我反思自己,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语。这样是不对的。遇到教育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应该对从自身找找原因,多动动脑子想想办法,总会找到办法的。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把原因都归到学生的身上,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制造消极情绪,给工作带来不利。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他的意思是: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体会孟子的话,曾经给一些朋友建议,能不能先不抱怨学生,先反省反省自己。改变改变自己?朋友们说,我改变了呀,比如,我采用了什么什么方法,可是没有效果。看来.方法和手段的改变是重要的,但仅有方法和手段的改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从根子上反省,从观念上改变。首要是改变什么呢?我以为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我想这很有必要成为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如果在我们眼中,学生无可救药,我们就很难全心全意去帮助他。谁会真正愿意去对一颗颗已经被认定是一无是处的顽石下功夫呢?

  是否信任学生是扮演不了的,是装不出来的。孔夫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你从内心是信任学生的,学生必定感受和体验到;相反,如果你内心并不信任学生,只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装出对学生的信任来,学生也一定能够觉察。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格对人格的感动和影响,教师人格的完善和高大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是学生改变的基础。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0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现在,我们通常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替代“好教师”、“好教学”。我们在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时,要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视课堂里的师生的“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在进行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中我们发现,大约有五种教师行为与学生理想行为密切相关,我们称之为关键行为。因为它们对有效教学至关重要。这五种关键行为是:

  1.清晰授课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教学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

  有效教师授课时具有以下特点:

  (1)使要点易于理解;

  (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3)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特殊习惯。

  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教学。

  2.多样化教学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另一方面,多样化教学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研究表明,教室里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

  3.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教师必须予以回答的有:

  (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

  (2)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

  (3)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

  所有教师都需要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享受学习。如果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材料上,然后才让学生获得教学内容,那么,相比之下,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接下来课堂上“师生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某个论题的时间不同。它是指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最多的内容,但学生可能并没有投入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内容。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对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学生们跑下座位、谈话、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的时候,很显然就没有投入学习。学生们的不投入方式还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教学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可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在纠正这种类型的不投入可能很困难,它需要改变任务本身的结构以及对学习者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安排引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入率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有如下三种难度水平:

  (1)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

  (2)中等成功率: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

  (3)低成功率:学生压根不理解任务。

  研究表明:教师的任务导向(教学时间)和学生投入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中高等水平成功率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成就,这是因为教师讲到了较多的处于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内容。而且,产生较低错误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调查结果暗示人们:学生应该把60%——70%的时间花在某些任务上,对所教材料他们几乎能完全理解,只是偶尔犯错。中高水平的成功率将使学生掌握课时教学内容,同时还提供了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因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思考,比如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等。在策略方面,这对于自我导向学习和学会学习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很多教师这个学习阶段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达到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目标特别关键。有效教师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以上所述是促成有效教学的五个关键行为,也是有效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只有具备了这样五种关键行为,教师的教学才可能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1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被重新提起,并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美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因素,它对培养和强化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意义十分重大。下面就谈谈实施有效教学后对美术教学有何帮助: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如可将挂图、模仿、音乐、微机、讲故事等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充分达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节课都可能有新的惊喜、新的发现、新的思路、新的问题,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势利导地教会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

  中学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不同个性的学生,他们在观察事物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绘画表现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

  我们学校对于音美课实施了选课制,其中美术课主要开设素描、书画、工艺美术、普通课四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爱好和特长自己来选课上,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学生在各自的特长和爱好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做美术作业时,个性非常突出的学生,其作业经常地与众不同,他们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别出心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于存在的不足,教师应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活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新鲜有趣的事,时时激发着学生的创作灵感,引起绘画的冲动,要想让那些饶有意味的生动感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是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并对所表现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这一过程,绘画形象就会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或根本就产生不了的,所以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由此产生的好奇心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动力。

  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材陈旧,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尝试。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根据科学的最新发展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同时又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是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即不是要求学生如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求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启迪学生;二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即不只是从某种知识体系出发,还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去实施教学活动。只有更多的教师能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彻底打破日前仍在学校中存在的沉闷、僵化的教学气氛。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表现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当然也首先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是师生共同探险的历程。教学过程就是资源,学生是教师的资源,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开发别人的同时也在开发着自己。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潜心研究,在探索中求创新、求发展,为美术教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2

  本学期,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有效教学》一书,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这一时下教学热门词语的含义,同时也体会到了“有效教学”这一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讲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有效学习》更像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走向那有效教学的柳暗花明处。

  “有效教学”中“有效”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首先,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学生,但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一些失误,从而使有些学生就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必须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教法也要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到霍山中学和诸佛庵中学考察的情景,学生分为学习小组,采用多元的学习机制,这其中就包括了导学案的运用,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课堂的教学实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也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而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说,还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而并非是课堂内容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素质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敢于反思自己的教师。还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最后,还要有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读完这本书犹如与名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感谢《有效教学》,它教会了我用前沿的思维来看待学生,对待教学,更把我的心洗涤得一片明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2.有效教学读书心得笔记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3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但又苦于无处借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学习了《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 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4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字不仅局限在课堂中的体现,还应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中、课后的反思中及长期的关注中。只有这四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量和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做到六认真: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首先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其次,教师应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5

  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许多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有效教学的含义,而且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许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学生活动的研究》,有了几点想法。记录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有效活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2、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有效活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

  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6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中小学音乐的课程改革已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必修课,新课程实施以来,音乐课堂教学已经转变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全面和谐发展、创新、自主、合作的音乐教学模式,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营造和谐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和谐课堂的导航

  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一节成功的音乐课的功夫在课外,只有备好课,掌握一节课的框架,合理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能吸引学生,因此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课堂的导航,引导着学生在课堂中遨游音乐知识的海洋。音乐新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健全。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上要紧紧围绕音乐新标准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使课堂达到一定的效果

二、善于创设课堂情境是实现有效和谐课堂的关键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

  “教学情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以及学好知识的愿望。”

  那么我们在音乐课中该怎么创设音乐课堂情境呢?音乐课中创设情境的内容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了。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和形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使师生在课堂中能够和谐的发展,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除了要备好课,还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搞清楚学生想什么,愿意做什么?所以,积极创设处合适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所陶冶,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积极地心理参与各种音乐学习,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做好教学反思,从反思中反思有效教学

  细节决定的教学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成功的教学细节,也有失败的教学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学生和自己预设的教学是否达到和谐了呢?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上课中时常会流露处出不同的信息和课后学生的反应。这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搜集学生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教师不进行记录和反思,那么所有的教学细节和学生反馈出来的细节都将了无踪影,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后反思,

  努力提升自己,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相信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7

  为适应新课改,闲暇时间我拜读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一书,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下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就是众多新方式中的一种。由于合作学习具有形式新颖、方法灵活、功效全面、适用面广等特点,因而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多的教师正积极地投身其中,进行实践探索,寻找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通过反复的观摩和实践反思,我认为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取得合作学习的实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必须做好如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首先、应做好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合作学习无论是其组织形式,还是具体的操作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意义的指导,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尤为必要。

  1分组。首先,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性别、性格、学业水平、生活背景等方面因素,按照“组内互异,组间均衡”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每组4人左右为宜)。以保证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当然,为了让每个成员能够与更多的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这种组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各小组的成员应定期进行平行互换,重新组合。

  2指导: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大多数人都缺乏合作意识,合作技能较差。因而事先对他们进行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很有必要。甚至在正式的课堂合作学习实施之前,可选择相关内容,专门设计有关合作学习案例,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以达到训练技能,培养合作意识的目的。

  第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抓好几个关键环节,尽管合作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更加强调的是学生这个主体的自主性发展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相反,教师要通过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与他们进行交流、合作、互动,充分发挥协调、评价、激励等职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获得发展。

  第三、 合作学习后的整理、反思、总结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创设合作学习情境,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研讨为主要特征,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合作交流、团结互助的社会品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方法。因此,每次合作学习后,教师都要对本节课中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的表现进行记录整理,以期通过长期的观察记载,对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状况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

  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无多少可事先借鉴的案例。同时,由于合作学习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合作学习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就可能大不相同。教师无法通过有限的几次合作学习教学尝试,来形成一种能够普遍使用的方法。因此,每次课后,教师都要结合本节课的实施,通过对教学中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操作过程的安排、合作学习的效果等方面的理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认真剖析不足之处,重新规划设计,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再进行实践。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才能真正把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真谛,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能力也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8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

  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19

  大家都知道,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

第一备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

第二备教材。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

第三备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习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

  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0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运用多样化的小组合作方式,增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以往我在课堂上较多采用的小组合作方式是3人小组;虽然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变换小组合作方式,但是时间长了就发现了不少问题,无论是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参与小组合作的学生仅仅是邻近的几个同学,时间长了,难免学生对相互交流的信息会没有新鲜感,其参与的兴趣也会降低。我想这也是有时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原因。那么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小组的分组方式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如在读本书的第三单元描述自己的收藏时,李老师就根据教学的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先让学生用纸条写出了上课时自己要带什么样的收藏品,然后根据学生所写的纸条,利用这个表格为学生进行分组,如把收藏石头的学生分为一组,把收藏娃娃的学生分为一组、把收藏昆虫的学生分为一组等,这种分组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有共同收藏爱好的学生来讨论他们的收藏,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埋下了伏笔。在李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得到了提高。在这本书中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分组建议:

  Heightrow: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高度站成一排进行分组。Haircutrow: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头发的长短进行分组。Birthdayline—up: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生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日的月份或日期站成一排,然后进行分组。

  Colourrow:老师既可以根据学生所穿的上衣的颜色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裤子等衣物的颜色进行分组。

  分组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因为我们学校是大班教学,每班学生有70人左右,在开始尝试这些分组时也出现过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是学生不知道该与谁分为一组的情况,但随着学生对于这些不同分组方式的了解,学生会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不同的伙伴进行交流,提高了他们参与小组活动的兴趣,也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样化的游戏,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儿童外语的时候,游戏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有效的、趣味化的游戏,可以提高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读本书的每一个章节时,每个教师都能有效的利用一些英语课堂游戏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练习。如在本书第二单元红紫相间的猫中赵老师就能够很好的利用学生所画的图画,进行链条传画游戏,让学生边传学生的作品边用所学的颜色的单词对这个图画进行描述。在本书第四单元从头到脚中林老师选取了一个读句子画外星人的游戏,趣味性强,而且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些老师所作的游戏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游戏中的语言具有重复性,而且可能会使用基本的语法结构。

  (2)游戏中使用的语言目的性强。

  (3)游戏能在班级里创造亲切感。

  那么我们在选择英语课堂游戏时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该游戏英语所学的语言知识相关。

  (2)游戏规则应该容易解释,布置简单,操作简便。

  (3)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游戏。

  (4)游戏应该能让学生开心愉快。

  我想我们在进行英语课堂活动时,也应该遵循这些规则来有效的选择适合我们课堂教学的游戏。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1

  卓越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用本书作者余文森教授的话说,“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永远只能在过程中。"需要我们且读、且思、且实践。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有效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有很多的现实意义。有效的教学,不仅是在口头上,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又注重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教,马上会,"即教即学即会","当堂达标".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学的很多效果是要慢慢显示出来的。

  每个人都想被关注,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每一项活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空间都以孩子为中心,那就关注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

  教学过程应该是愉快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以“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一群自信、阳光、敢担当、睿智、机敏、热情、善良的孩子。

  日常教学活动安排必须始终从学生的出发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此外,教师应带着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与学生建立真诚、和谐、温馨的情感关系。

  沐浴在教师美好的情感中,孩子们的心中会有一片最灿烂的阳光,为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安全的情感环境。

  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就需要与学生有一个正常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必须接近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他们亲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可以随意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效教学强调纪律、秩序、形式、模式、规定和制度,追求统一的、标准的、固定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预测性太强,"没有意外惊奇".可是,我们忘了"生命不能被保证",真正的教学一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

  我想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才能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2

  刚拿到《有效教学》这本书时,说心里话并没有在意,下定决心认真看后才发现这本书真奇妙,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确实是深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是有效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书本上的阐述就很有道理: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初中阶段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年级阶段的目标,这样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把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平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 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3

  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阅读《有效教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备学生,才能备活课堂”。因此在备课中,多获取学生信息,准确诊断和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内容,是“备学生”的重要原则。教师备课如果单单凭借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学生的经历水平和反应水平,一堂课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教师应该试着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学生难懂的内容;学生疑虑的内容;学生易错的内容;学生激动的内容;学生易忘的内容。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达到更好地驾驭课堂,有效教学。总之,要“备”好学生,我们就要与学生为伍,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同甘共苦;我们就要放得下老师的架子,虚心向学生请教、向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监控,给学生个人或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习、口语操练等,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监控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业,教师就站在讲台上,根本不去接触下面的学生,或偶尔遇到学生有违纪现象,只朝学生指指点点,这便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也无法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或个别制止某位学生的不良举动,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练习作业顺利进行。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提问,而对走到身边的教师则敢于大胆求教。走到学生间还有一个好处,教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注意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书秉承课程改革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书中渗透了教学实践、部分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旨意,解决课堂教学瓶颈。《有效教学》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人生。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4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5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

  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引起意向——学生想学习,即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平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平台那当然更好。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6

  当教师也有几年了,回顾短短的教学生涯,感慨良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好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应善待学生,懂得适时的鼓励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再次,教师应学识渊博。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把课上得丰富、生动、有趣。要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还要注意多种教法的运用。它可以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对提高认识水平大有裨益。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由于条件的不同,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劳动。在今天世界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每一位教师,都应不停的钻研、学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尽一己之力。

  光阴荏苒,转眼一年的教学生涯又过去了。在这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在这里,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与广大历史教师共飨。

  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因此,要搞好教学,首先就必须协调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成为调节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可以促使教师把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高度责任感和关心爱护革命后代的真挚感情糅合在一起,促使他们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从而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效果的提高。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那么,该如何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呢?

  1.融洽师生关系

  1.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具有一种“向师性”,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非常迅速,逐渐摆脱儿童的幼稚心理,喜欢以成年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见解,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主宰学生的一切,不能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承载知识的容器。而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考才能掌握,教师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把握“要我学”,使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2要善待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正因为学生是有情感的人而非容器。因此,他们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学习的革命》一文中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会学会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学会自爱。”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一味批评挖苦,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只会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挫伤其自尊心、自信心,久而久之,会对教师甚至对这门学科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教师能善待学生,懂得适时的鼓励学生,实施一种赏识教育。则会缩短师生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我的教学实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我带初一(7)(8)(9)三个平行班的历史课。在刚接班时,每次上课八班课堂气氛都毕比较沉闷,每次“周周考”的平均分都是三个平行班中最低的。后来我有意识做了一个实验,在七、九二班仍如以前一样地上课,而在八班,每当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我都给予“很聪明”“反应很敏捷”“回答得很好”“再进步”等诸如此类的肯定评价。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上课时八班的气氛明显优于其他两个班,学生很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而其历史考试平均分也由原来倒数的班级变为每次都是第一,基本上消灭了低分率,而且,学生对老师态度由原来的冷漠转为热情,乐于亲近教师。花的时间还是那么多,但不论是师生关系,还是教学效果,和以前都有天壤之别。这就充分说明了善待学生与激励的作用,同样也证明了良好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巨大的推动力。赞可夫说得好:“就教师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要搞好历史教学,仅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够的,还要教师有较高的素质,特别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合理、全面。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算合理全面呢?

  2.教师的知识必须博而专

  2.1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俗话说的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注意到前后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上课时才能使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够上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如果自己对历史知识掌握的都不全面,却企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经常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于在大学时代所学的那点知识,不能一味地吃老本,认为有“一桶水”,就能源源不断地使学生有“一杯水”,尤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更替这桶水,使其成为活水,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朱熹曾日:“半亩方塘一鉴天,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知识也象方塘,如果没有源头流入,也会很快干涸。

  2.2教师的知识还应该博。历史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而且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有的学生所见所闻远远超过老师的知识领域。这就要求教师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必须对各种知识都要了解。比如说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课,里面涉及到医学、农学、数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有对这些知识都有所了解,同时了解这些方面的趣闻野史,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谈,才能把课上得生动、丰富、有趣。

  要搞好历史教学,还要注意一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同教法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避免因单调刺激带来的厌烦感,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认识水平大有裨益。同时,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法也在不断丰富,但无论哪种教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必然存在不足的一面,因此,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相辅相成的功效。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具体情况尝试运用不同的教法。在实践中,我注意到运用谈话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它的最大特点是不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获取新的知识。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7

  第五章提到板书的运用策略,板书往往是一节课重难点的体现,板书语言要简明扼要,布局要合理,板书可谓是一种艺术,每个老师各有自己的板书风格。板书要形成一种风格那绝非易事。对于新教师而言,写板书可能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而更多的是依赖课件,要达到像老教师那样“拿着一根粉笔上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会板书骆驼各个部位分别的特点以及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以及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是本课的德育目标也是难点。但我也忽略了辅助板书,辅助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小细节上的知识点,比如朗读上的、语言表达手法上的等等。得心应手地写板书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慢慢摸索、练习。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8

  暑假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作为教师的我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5年,回顾着35年的教学历程备课无疑是经历最多也是变化最多的,从教学初期详细的备课,到现在简单的备课,在这变化过程中无疑经验在起着很大的作用,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学生,但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一些失误,从而使有些学生就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体育技能。

  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必须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的好。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29

  刚拿到《有效教学》这本书时,说心里话并没有在意,下定决心认真看后才发现这本书真奇妙,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确实是深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是有效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书本上的阐述就很有道理: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初中阶段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年级阶段的目标,这样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把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平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 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30

  最近一直在看崔允漷主编的《有效教学》,很有感触,让我对怎样进行有效教学有了深入的思考。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一些教师眼里存在着一些误区:

  1、“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2、“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牛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磨”的越多越有效

  加班加点,是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全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等“硬性指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软性指标”。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2、 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只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 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有人把教师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大师:第二个层次是好老师:第三个层次是“教书匠”:第四个层次是谋生者:第五个层次是误人子弟者。这种观点不一定很全面,但是确实比较客观地刻画出了一些教师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是一种“双刃剑”,教的好可育人长进,教的不好可误人害人。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有一些教师确实不适应不了学生的需要,说重点是误人子弟。强化有效教学,就会“逼”着我们去提高自身素质,尽快由传授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31

  读了《有效教学》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师的各方面的持之以恒的锻炼。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的皮毛,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上一篇:最新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作文(精选34篇) 下一篇: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实用33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