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最新书法论文题目参考 书法心得体会论文(精选13篇)

2023-11-05心得体会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一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长期的书法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书法艺术所带给我的乐趣和启迪。下面我将从书法的魅力、对生活的影响、书法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与他人的交流中阐述我的书法心得体会。

  首先,书法的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法是艺术和技巧的结合,通过笔墨纸砚的有机结合,创造出美轮美奂的作品。毛笔在纸上舞动,化作方寸之间的艺术佳作。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每一笔每一画都需要精确的掌握力度和速度,每一个字都需要准确地把握结构和纵横。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欣赏和享受,一种心灵的抒发和沟通,深受人们喜爱。

  其次,书法对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书法的练习需要专注和耐心,能够让我暂时抛开烦恼和压力,进入一种恬静的境界。无论是抄写古人名篇还是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都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忘却时间。与此同时,书法还教会了我如何观察和品味世界。通过练习书法,我学会了欣赏不同书法风格的作品,并且从中汲取灵感,丰富了自己的个人表达方式。

  第三,书法修身养性。书法是一门力求工笔细研的艺术,需要练习者对自身要求极高。书法的练习过程注重细节的把握,需要持之以恒、持之以心。通过不断地练习,我悟出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了耐心和坚持,培养了自己的毅力和冷静思考的能力。书法的修炼过程,不仅仅是对字体的追求,更是对自己人品的培养。

  第四,书法的学习也培养了我的良好学习习惯。书法要求练习者的专注力很高,需要静心练习,融入其中。在日常的学习中,我学会了静下心来,专心致志。无论是学习其他学科还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书法的学习还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毅力,让我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成果。这些优秀的学习习惯使我成为了一个更加高效和自律的学习者。

  最后,书法的学习带给了我与他人沟通的机会。通过参加书法培训班、参观书法展览和与书法爱好者的交流等方式,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分享、讨论书法的艺术魅力,互相指导、鼓励和学习,共同进步。与他人的良好交流不仅仅是丰富了我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也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综上所述,书法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悟。通过书法的练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和对生活的积极影响。书写行楷、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书法的修身、养性,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与其他书法爱好者的交流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书法水平。通过书法的学习,我从中体会到了深刻的乐趣和启迪,为我的人生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二

  3)八.手随意运意在笔先

  5)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北宋.黄庭坚《论书》

  8)意须从本领中来。本领精熟,则心意自能变化。清.冯班《钝吟书要》

  11)意则应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意得谐称。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13)书虽重法,然意乃法之所授命也。清.刘熙载《艺概》

  18)未书之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氧气以充其志。明.项穆《书法雅言》

  20)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锬。南朝.瘐肩吾《书品》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三

  分类: 肆意行文

  先秦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发生于原始的刻画符号,虽然它仅仅是一种不自觉的朦胧行为,但这已经是一种带有文字性质的言说方式。像原始人的结绳记事都属于这个范畴。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邕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康有为将其分为八类,认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于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汉代墨迹的重视,是由于《流沙堕简》及《遣册简》的出土,古代简牍是由竹木加以牛筋等串编而成,用墨笔书写,字体篆隶兼具,率直淳朴,与秦简笔法无波挑不同,汉简增加了波磔俯仰,在《居延汉简》中时有今草出现,圆笔运行,悬针垂露等特色已十分明显,具蚕头雁尾,是汉代墨迹的代表作品,较之书于玉石上的“盟书”更具有时代特点。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有文字便有书写,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书写能否成为书法,或者说书写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却取决于使用这些文字的人们。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依赖于毛笔的发明。据考古发现,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毛笔,秦汉的毛笔出土颇多。河南安阳市殷墟小屯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便有用毛笔书写者。

  魏晋是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被人用重金收买,不仅仅表明他的字写得好,更主要的是,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经成为当时人的共识。

  隋代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化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一为平正淳和,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一为峻严方饬,如《董美人墓志铭》等。一为深厚圆劲,如《信行禅师砖塔铭》等,一为秀朗细挺,如《龙藏寺碑》等。

  唐初,国力强盛,气象宏大。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蜕而出。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钟绍京,在李世民倡导下,掀起崇王热潮,继承传统,力创楷书新规范。初唐以欧、虞、褚、薛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是结构严谨整饬。故后代论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溯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宋、辽、金代书法艺术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宋大倡理学所致,晚唐禅风大播,礼乐崩坏,为倡新秩序理学兴起,两者互制平衡,衍而为意。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要求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黄庭坚所说的“胸中有道义,广之以圣贤之学,书乃可贵”的话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无论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赵估、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肩了。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于赵孟頫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王派书法的精妙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笃信佛教、审美观趋向折衷平和、清恬、淡雅有关,同时和他寄人篱下的心境,以闲雅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頫,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己独到之处。

  明朝统治者指摘元朝统治者重视书法不力,把帖学推至极致。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淖。虽然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濂、精篆隶的宋璲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宋克、宋广表现不俗。但沈度、沈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书坛“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

  第二阶段,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雅,其中祝允明高古无华,文徵明娟秀骨清,唐寅风华绝代,王雅宜风流儒雅,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聋、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力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复现。于此同时,晚明的帖学传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宸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等人在刻意尊幸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于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者趋之若鹜,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展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与贴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和郑簠、金农、郑燮、李(鱼单)、伊秉绶、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量,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胃是中国书法文化中的一大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结语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了无比灿烂的文化,而其中一枝光彩夺目的当属书法艺术,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历史大观园中的引人注目的一片土壤。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四

  在本学期的书法课考察中,我不仅体验到了书写的乐趣,更是感受到了书法对自身素质和修养的磨练。针对这次考察,我特别撰写了一篇论文,总结心得,梳理发现,希望分享给同学们。

  一、如何选题

  写一篇论文,关键在于选题。在书法领域,选题的思路应以传统文化、书法艺术为主线,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书法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更能激发出写作灵感。我选择的是“书法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意义”,以文化传承为主题,较好地将书法与文化相联系,同时又有着广泛的研究空间,容易吸引读者。

  二、如何展开论述

  在论文写作中,展开论述很关键,语言表述要清晰,思路有条理。我在写作时,先行梳理各个方面的内容:书法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书法艺术特色、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发展与变革,并强调书法与文化、书法与时代的紧密联系。整个文体结构清晰明了,内容干练流畅,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三、如何发挥个人观点

  针对一篇论文,不仅要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而且需要发挥个人观点,展示自身理解与见解。在文章的结尾,我阐述了自己对于书法的认识和感受,包括书法的独特魅力、书法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书法带给人们的审美和感悟。文章通过个人观点的发挥,浓郁了主题论述的感性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书法对自身人生的引领和指导。

  四、如何防范抄袭

  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必须要防范抄袭。为了确保文章的独特性和原创性,我使用了多种方法对论文内容进行了检查和分析。例如,对于信息来源的选择,我采用了经典书籍、资料和学术期刊等渠道,确保文章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同时,在文章的结尾,我还添加了参考文献,对于论文的来源和借鉴进行了明确标示和说明,保证了文章在思想和内容上的独立性。

  五、如何将书法体验与论文写作融合

  在论文写作中,我们不仅要突出主题,发挥个人观点,还要能够将自身的书法体验和修炼融入其中,使论文呈现出更为生动的形态。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留意到不同字体的差异,试着对比古今的书法发展,运用自己的笔锋技巧进行描绘。在此基础上,我加入了个人真实的书写心路,揭示书写的艰辛和魅力,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和价值。

  综上所述,写一篇论文要注重选题、展开论述、发挥个人观点、防范抄袭以及将书法体验与写作融合等方方面面。只有把握好这些关键问题,并且运用好语文水平和修辞技巧,才能写出一篇具有原创性和文艺性的好论文。在这次论文写作中,我也深切领悟到了这些重要方面,同时也得到了更为深刻的书法修炼和体验。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五

  稷下学宫中的百家争鸣是齐文化尊贤重士传统的产物,而经学则是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构起来的意识形态.两汉时期的.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其中今文经学被汉王朝立为官学,设博士,置弟子员,优秀者可以依次入仕做官,经学借着政治的力量得到广泛传播,直接将经文与现实政治相结合,讲阴阳灾异,讲微言大义,从而形成了学风活泼、议论合时的风格.经学在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从经学大师的“参政”、“议政”,还是从经学的内容与学术特点来看,都与稷下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邱文山qiuwenshan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49刊名:管子学刊cssci英文刊名:guanzijournal年,卷(期):“”(1)分类号:b222.9关键词:稷下争鸣经学一统

  -->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六

  随着书法的日益普及,考察书法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和关注。我最近在一次书法考察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深深地体会了书法的真谛。本文将分享我在这次考察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认识书法考察的意义

  书法考察是一项严格的测试,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书法功力和精神面貌。考察的有效性在于提高了学生对书法的重视度,并且使他们更加注重书法精神的内涵和深度,从而更好地体现自己文化素养的高度和文艺修养的深厚。

  第二段:掌握书法考察的方法

  书法考察的方法分为几种,如补充、模拟、展示等。对于不同的考察方法,需要有不同的备考和应考技巧。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重动笔的顺序,认真揣摩书法精神的内涵和深度,注重动作的配合和律动的感觉,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功力和精神面貌。

  第三段:提高书法技巧

  在书法考察中,技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巧的提高需要反复揣摩、不断摸索。同时也要注重练习笔画、字体等方面的基础功底,尽可能地向名家学习和感悟。

  第四段:强化书法精神

  书法的精神内涵和深度是值得仔细体味和涵育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素养的提升。要认真感悟书法精神所要传达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塑造出自己的书法个性和意境。

  第五段:坚定书法修身之道

  书法修身是通过书法这种手艺来修身养性,培养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人的心灵层面和个性特性的培养,在人生的历程中悟出真正的本我和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书法的基础上,要强化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坚定追求美的信念和向往,从而成为一个文化素养高度、心灵境界深厚的人。

  通过这次书法考察,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技能,还进一步认识了书法文化的深度和人文精神的意义。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感悟中不断突破自己的层次和限制,向着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内涵前行。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七

  书法,它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学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练习方才可能有所收获。古人云:“书者玄妙之技也。”所以,要让这些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书法或刚接触书法的小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在学习中有所领悟、有所进步,那就更困难了。我认为困难主要体现在:

  一、兴趣不足:真正的书法兴趣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实践,并对书法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后,才会逐渐产生。书法学习最初往往要从最简单的基本笔画开始临习,这样的临习是很枯燥、很乏味和很艰苦的。但学习书法就必须要经过这段时期的临习,就像婴儿学走路,首先学会站起来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由于许多同学对一笔一画都有严格要求的基础笔法兴味索然,有的同学甚至干脆放弃,或是找借口经常请假,交作业时随便应付或干脆不交,在学书法的第一阶段败下阵来。

  二、积习难改:有很多小学生在以前的写字过程中,执笔、姿势、认真程度等方面都无形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写字的特性,并且还有些学生未受到规范的写字教育,正处于不良的写字习惯中。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旦不良的习惯形成,就很难改正。就如:有些学生临习碑帖时,在老师的叮嘱下,刚提起笔来练习时,姿势还是规范的。但过一会儿后毛病都出来了,有的学生在不注意中就把毛笔当硬笔来执,或是整个身子都扒在写字台上„„要纠正这些不良的习惯,对刚刚接触书法的小学生来说非常困难。

  三、不够专心,不肯吃苦:学书法如同学做人,要求诚恳、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能马虎,不能草率,对任何一个细小的笔画或一个动作,都要认真处理。然而,对于练习时喜欢讲话,精神不集中,姿势不规范的学生,需要改正这些坏习惯时,就有些人不愿意吃苦下功夫了,随便翻开碑帖就随意临写,浅尝辄止,甚至有些学生连碑帖都没有打开就乱图乱画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当然不好。

  四、缺乏观察

  小学生在临习过程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临写前不读帖,临写时不认真看贴,有的看一笔写一笔,写得生硬做作,有的甚至纯粹抄字。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什么字,至于笔画、结构如何,他都视而不见。这便是缺乏观察的主动性所造成的。这种学习方法是事倍功半的,长此以往,学生还会丧失对书法学习的信心,从而对此失去兴趣。

  基于以上几点在书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我的对策以下:

  一、激发兴趣: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书法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是头等大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定得过高,应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书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感受到乐趣呢?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尝试:

  学生知道书法艺术可以陶冶美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学好书法,将给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和乐趣。与此同时再适当插入一些理论知识,等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学到知识。

  2、环境熏陶,在书法教学环境中布置复印放大的所学碑帖,创设浓厚书法古典氛围。适当地把学生优秀的作品或练习展示出来,增添学生的自信与自豪感。把一些比赛通知粘贴出来,鼓励学生踊跃参加。

  3、融洽关系,与学生交朋友,不居高临下,让学生结对拜师,共同进步。

  4、举办展览,给学生布置诸如临摹展、创作展等小型系列展览,并给学书成绩优秀者及时的表扬。

  5、组织活动,组织学生经常参赛,因为赛前学生的训练兴趣特别浓厚。

  断提高学生的临帖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培养审美能力:书法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的变化中。书法无论在点画上,还是结构上,章法上都是变化着的。如果失去了变化,千篇一律,就失去了书法艺术的美感。如音乐中的节奏变化等其实都是类似的道理。书法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认识点线各处形态及其变化之美,而且要让学生领会点线在书写动态中所显示的节奏韵律美。

  四、重视读帖:教师必须明确要求学生在动笔临习之前,一定要先对所临的字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忆后再临写,写完后将自己所写的字与碑帖中的范字进行细致的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再临第二遍改正。读帖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找出帖中字的主要共同特点;

  2、观察并说出字形结构的主要规律;

  3、找出帖中字的相同笔画之区别所在;

  4、对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做仔细观察;

  5、对笔画的行笔快慢进行分析概括等。通过这样的读帖,有利于学生养成由整体到局部、由轮廓到细节、由现象到本质的全面有序观察习惯。

  五、重视笔法:用笔是书法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学生在学书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环。赵孟頫曾云:“结构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变。”用笔重要性可窥一斑。用笔即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要充分给学生讲透讲细,细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动作,如何停顿,用力如何变化,如何注意快慢,笔锋如何使转,学生只有将这些充分掌握,才能领会笔法精神,写出形神兼备的笔画。

  六、讲练结合:书法教学,应坚持讲练结合的原则,讲和练相互

  穿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讲不练那只是纸上谈兵,因为书法训练是一门技能训练,一些问题只有在学生实际书写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同样,只练不讲也不行,因为学生临习时并不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而是盲目的、随意的临习,这样不会很快掌握其技法,反而走弯路。因此,本人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应讲练兼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七、学用结合。正确处理学和用的关系也是书法教学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如果学而不用或不会用,就不能促进学习效果。通过运用可以使学生了解临习的不足和问题,促使学生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但一些学生练字时写的是一个样,而在实际写作业、写信等应用时又是一个样,学用没有统一,这样一来,练字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字的面貌,学的也不会扎实。在教学中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学用结合,学一个会一个而改一个,才能逐渐改变原来的书写坏习惯,才使学生的整体书法水平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书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我们教师尽心尽力、想方设法不断地帮助、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学习,并且不断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的书法教育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八

  2)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南朝.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3)故学书必先作气,立志高迈,勇猛精进。清.朱履贞《书法捷要》

  9)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唐.张怀灌《书仪》

  10)学书以沉着顿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二者不可缺一。明.解缙《春雨杂述》

  11)活泼不呆者,其致豁;流通不滞着,其机圆。机致相生,变化乃出。

  12)使转圆劲而秀折,分布匀豁而工巧,方许入法家之门。清.笪重光《书伐》

  14)名手无笔笔凑泊之字,书家无字字叠成之行。清.笪重光《书伐》

  15)作书点画钩磔,转折挑剔,须气贯神足,否则松懈。清.梁献《学书论》

  19)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晋.王羲之《书论》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九

  摘要:基于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提高高中书法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方面建议,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关键词:高中;书法;教学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通过书法练习可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然而在电子文本已大量代替了人工书写的历史大潮面前,人们动手写字的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开展书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善用多媒体激趣,提高学习兴趣。

  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脑及其网络等信息技术,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使乏味的书法课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让学生注意到写字的细微动作,掌握汉字的笔画特征、结构特点、书写规律,使每一个范字都在屏幕上“活”起来,增强书法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把书法当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唐代书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通过大屏幕直观的展示出来,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书法家高妙的技法,还可以联系时代背景,字句的跳荡腾挪,从墨法的出神入化的运用和自然流畅的行文章法中感受到作者个人悲愤、激昂的感情,品味书法作品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情感之美。此外,在课余时间,还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类关于书法的比赛,搜集各班级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展示,以提升学生们学习书法的兴趣。此外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教室、走廊、风景点悬挂一些格言、警句等书法作品,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加深印象,激发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典故与传说,培养学生意志力。

  中国书法史上的典故、传说较多,每一个典故都蕴含着启迪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智慧,结合教学讲给学生听,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还能在学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文征明少时“拙于书”,因为字差岁考没通过,而后勤学书法,临写智永《千字文》每天一遍,终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钟繇入抱犊山十年,木石尽黑。康里夔夔每日坐衙罢,写一千字芒。在这些故事中,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既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也会学到书法家的苦练精神和学习的毅力,更能有所启发、激励以及提高书法认识和鉴赏水平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多练“多看”是了解书法、学习书法的基础。

  古人云:“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从笔画的起笔、收笔形态和行笔的轻重缓急、粗细变化进行观察,再到单字结体、全篇章法、墨法及神采的分析理解和全面把握。临帖前“胸有成竹”,方能将得于心的妙法应之于手。我们可引导学生多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阵地,扩充自己相关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法知识,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基本书法素质和意识,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体会书法的魅力。“多思”是建立在“多看”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分析、领略书法作品与形式,即楷、隶、行、草、篆不同字体的用笔、结构等变化,思考其形态所处的文化背景对它们的影响及审美意识的形成.用心去体会、揣摩、交流。“多练”是最重要的一步。书法的学习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一手好字是练出来的',功夫不到,是不可能成为高手的。我国古代书法家强调学书首先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达到笔墨精熟的境界。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知道历经多少个寒来暑往,才成就了伟大的造诣。

  四、提高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人格魅力。

  高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阶段,其模仿能力极强,很多老师的板书通常就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新理念层出不穷,教师应主动研究书法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方法,练好基本功,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用自身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课下,教师要把在书法教学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层次和学习难点,然后要在这方面加大教学和辅导力度。除此之外,书法教师还应在业余时间努力钻研各种书法,力求增强自身的书法业务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在教学时能得以顺利地开展各项书法内容的教学,实现自身艺术水平和教学技能的双重进步与发展。总之,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且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一门艺术,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作为高中书法教师,要注重提高书法教学的有效性,引导高中生懂得欣赏书法艺术,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从而使得书法艺术这一灿烂的艺术瑰宝得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1]赵叶晴.转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十

  摘要: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旨在通过让高中生更多地接触和欣赏各类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引导高中生了解书法艺术和现实生活、书法艺术和自我全面发展的关系,从而形成喜爱书法艺术的心理倾向并提高书法艺术鉴赏水平。这就意味着书法艺术鉴赏课在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培养高中生书写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书法艺术鉴赏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一、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的必要性分析

  (一)培养高中生书写能力的现实需要

  在中国古代,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书法艺术所倾倒(对联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阐释),因此中国人的生活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书法行为艺术。书法在经历了岩画、刻画、篆书、隶属、章草等形态的变化,在数千年之后的信息时代仍然依循着这样的道路继续完善,书法艺术自唐代流传到其他国家,虽然历经千年但内在的逻辑结构非常稳定。

  然而我国基础书法教育较为落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书法教育走向没落,很多高中生的书写技能连年走低,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名字都写的东倒西歪,更谈不上美观了。在数字化充斥世界的当今时代,书法艺术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加能够传达一种精神性的东西,这种精神性的东西因其书写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可以展示书法的书写实用性。从这个意义而言,书法艺术鉴赏课在高中的开设,能够帮助高中生认识到自我书写能力的不足,从而致力于提高书写能力。

  (二)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的现实需要

  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角认识宇宙万物,早期人类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随时观察一种自然之美,进而通过一种长期记忆的方式将自然、宇宙万物刻画于一定的'载体之上,从那时起人们可以不用千里跋涉就可尽收美景于眼底。这种创造性的发明对人类意义非凡,可以说书法从其产生之初就被人们赋予了美的使命,即通过一定的形式将美传达到更广阔的地域、传达给更广泛的人,这种宇宙之美的追求始终伴随着书法艺术的成长。

  审美能力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和净化社会风气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根植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书法相较于戏曲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十年以上的汉字书写经验,在多年耳濡目染的语文教育中,高中生对汉字的理解已经达到另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从而具备了一定的中华文化认知和鉴别能力,因此书法艺术鉴赏课的开设能够更好地加深高中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并在无形中提升作为社会个体的审美能力。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文官统治系统,文官统治的一大特点正是在“学而优则仕”的基础上形成的科举制度,科举是通向国家统治高层的社会化运动。唐太宗李世明因其个人极其喜爱书法,因此唐朝对于书法的喜爱也因此达到空前的盛况。唐代科举制度的一大贡献在于,将书写技术性提升至书法层次,这也为后来中国社会奠定了一个数千年不变的大纲。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中,书法艺术功不可没。基于此,书法艺术鉴赏课走进高中可以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

  二、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

  书法艺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经典书法作品的感悟和理解,提高

  书法鉴赏水平,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注重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优化,注意所选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表1为书法艺术鉴赏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高中书法艺术鉴赏课有一定的理论性倾向,教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个人表演,尤其是对书法作品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做过度的介绍,这种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易处于被动的地位,丧失了自我质疑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机会。因此高中书法艺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实施有效的教学互动:一方面是允许学生在非提示前提下进行审美直觉的独立表达,即允许学生表述自己的观點;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互动性设计,允许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补充。

  (三)教学活动的多元创新

  为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多元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优秀书法作品,比如冯承素双钩《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等经典作品,让学生对书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书写规范,以欧阳询的作品为例,让学生感受运笔的顺序和方法,并且请学生与自己一块演示,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学习时间练习起笔、运笔。

  (四)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

  书法艺术鉴赏课不同于其他高考科目,因此不能用简单的成绩高低来对高中生的书法艺术鉴赏能力进行评价,为此笔者认为书法艺术鉴赏课的科学评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如表2所示)。

  三、结论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让书法艺术鉴赏课走进高中课堂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为此笔者从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教学活动的多元创新、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等几个方面着手,就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的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1]关宁国.从书法鉴赏的心理学意蕴谈文化人格塑造[j].教育文化论坛,20xx(6).

  [2]李丽.书法鉴赏的心理维度——论“心品”与“书品”[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一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

  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

  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

  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

  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发展、兴盛与繁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

  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著作便应运而生。

  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

  崔氏在文中认为,草书的出现正是由繁到简的社会需要的反映,并描述、赞扬了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对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和价值作了充分肯定。

  继此之后又出现了几篇重要的书论著作,如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

  尤其是大书家蔡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非常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名家。

  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

  西晋时,出现了一批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象、动态来描绘、比喻各种书体形态美的理论著作,如成公绥的《隶书体》、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状》、刘劭的《飞白势》、杨泉的《草书赋》等,表现出一种“尚象”的审美趋向。

  东晋时,书家已不满足于对书法外在形态的描述,而开始探求用笔、结体和章法技巧的规律,并注意研究人的主观意志与书法的关系。

  如世传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书论。

  至南北朝时,受时风的影响,开始重视对各个书家的评论。

  这方面有影响的著作有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虞和的《论书表》、瘐肩吾的《书品》等。

  尤其是王僧虏的《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着意探求书法创作的过程和特征,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隋唐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兴盛期。

  隋代虽立朝时间很短,但其书法上承南北朝碑刻,下启唐楷诸家,为唐代楷书法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书论也重在探讨楷书的笔法与结体,智永的《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颂》是这方面的代表。

  随着唐代书法艺术的达到鼎盛,书法大家、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书法理论也兴盛起来,大批成系统、有分量的书论著述陆续问世,对细部技法的探讨和对书法创作规律的剖析逐渐代替了对书法艺术总体印象的阐述,涉及了书法艺术的各方面,体现了唐代“尚法”的风气。

  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张怀域还的《书议》、《书信》、《书断》、《文宇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窦泉的《述书赋》,徐浩的《论书队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彦远编的《法书要录》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作。

  尤其是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变革期。

  由于各种原因,宋代的书法无法与唐代相比肩,却能另辟蹊径,一时帖学盛行。

  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所革新和发展。

  宋人论书主张书法创作不应受法度的束缚,不必斤斤计较于点画、布置等具体方法,而应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韵及书家的内在精神与气质,自由地抒发其胸臆,力求创新。

  它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反映。

  朱长文的《续书断》、苏轼的《论书》、《东坡题跋》、黄庭坚的《论书》、米莆的《书史》、《海岳名言》、姜夔的《续书谱》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著作。

  《续书谱》尤为系统精到,为历代书家所推祟,影响巨大。

  元明两代的书法艺术也没有多大发展,帖学仍然盛行,尚未走出书法创作的低谷。

  在书论方面,由承继晋唐之法,对宋人“尚意”书风进行否定,进而重视书法艺术的形态美,标举魏晋风格。

  元代书论主要是讲究法度,代表论著有郑构撰、刘有定注的《衍极》和陈绎曾的《翰林要诀》。

  明代书论则强调崇尚古雅,倡导骨力与研美兼善。

  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丰坊的《书诀》、项穆的《书法雅言》等则是其代表论著。

  清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继往开来的一个时期。

  从清中期开始便逐渐形成了帖学与碑学明显分流的格局,而且帖学逐渐由盛转衰,碑学则日渐兴盛。

  故书法理论前期重视对笔墨技巧的阐发,代表著作有笪重光的《书筏》和朱履贞的《书学捷要》。

  后期则主要是对碑学理论的探讨,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揖》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并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轻南的风气。

  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南北书风的特色分别作了概括,强调他们各有所长,则显得比较公允、客观。

  不仅如此,《书概》还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书体演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技巧、风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精要的理论总结。

  这些论著在中国古代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对清代碑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促进了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并对近现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展的大致轮廓如前所述,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重视对审美风尚的总结与引导。

  一般说来,一个社会必然有一个社会的风尚,这种社会风尚也必然要影响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而社会文化各方面对这一风尚的欢迎或抵制,又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一社会风尚的兴盛与消亡。

  同样,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风尚也不一样。

  如何引导这种审美风尚,使之成为这一时代审美的主导风尚,就成为各个时代书论家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如汉魏时书论中的“尚象”、晋时书论中的“尚韵”、唐时书论中的“尚法”、宋时书论中的“尚意”等等,无一不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实践中审美风尚的总结,而通过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书法创作的实践,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全面而系统。

  只要我们粗略翻阅一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著作,你就会看到:我国古代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总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

  如果将它与中国古代画论相比较,就更能显示出这一特点。

  比如对书法发展史的研究,自从南朝宋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开其端,以后各个朝代几乎都有这样的一批著作。

  它们论列了从上古至清末书法发展的历史,保存了中国书法发展历史的完整面貌。

  又如对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论及了大篆、小篆、八分、楷书、行书、章草、今草等书体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概念、特点等各个方面,系统而全面。

  再如对书法技法的研究也是极为深人、全面,大凡用笔、用锋、执笔、结宇、用墨、布白等等,皆有详细而精到的研究。

  再次,重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

  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

  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宋书论家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就认为,一个人书法艺术的高下与他的品格修养有很大关系,并举例说:“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这实际上就是说颜氏端庄雄健的风格来自于他的高风亮节。

  近代书论大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更明确地说:“书,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认为通过书法不仅可以看出书家的“学”、“才”、“志”,而且可以想见书家其人。

  人品好书品必定好。

  另外,善于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评赏者的感受,以充分显示欣赏过程中多种心理活动交织的情状。

  早在东汉蔡邕的《笔论》中,就运用丰富、美好的比喻,来强调书法创作的体势应融人大自然各种生动的形态。

  自此,历代书论家留继承了这一传统。

  如孙过庭《书谱》中写道:“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在这里,作者就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实际上是博喻,来比拟钟繇、张芝和二王书法的神妙景象,从而使人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便于领会。

  此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总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二

  在进行书法鉴赏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见解。在古今中外文字阐述中,一些文字阐述带有许多玄妙,给人感觉常常会意想不到。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结合对经典书法见解,从客观出发,总结出书法艺术鉴赏对于临摹创作的启示。

  一、首要赏心悦目

  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书法创作究竟是为谁而创作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对于一些人来说,书法临摹创作主要是为自己创作,也可以为他人创作。笔者认为,书法创作主要是为了自己进行创作,但是客观上也达到了为他人创作的效果。主观上为自己进行创作,这一理解非常简单,因为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要求创作者身心愉悦,可以陶冶情操,其主要本质还是在为自己进行创作。但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一个现象,如果一件书法作品创作成功,他就成为了一个艺术品,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由于艺术品可以感染他人,也可以感染书法家本身。从这种角度进行分析,作品已经成為了作者与观众之间交流媒介,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自己内心,以便做到两者内心的共鸣。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我又可以分为大我和小我。效果主要是指个人的初始状态,大我是指个人在经历沧桑之后的精神境界。只有实现了小我才能完成大我,这是人类人性升华的必备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书法创作,通过对自我进行历练,使得自我的精神境界可以提升,以达到大我的情怀,与欣赏者形成共鸣。

  对于任何一门艺术而言,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尽管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在最终的目标上却具有一致性,都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优秀佳作,无论创作者出于何种主观状态,想表达何种情感。一件优秀作品的诞生,客观上产生了陶冶情操的效应,可以供人欣赏。

  二、妙在传情达意

  一件书法作品是用文字和笔墨组成的,并有文字和笔墨传达情意。在传达的过程中,有两种因素取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书法作品是由中国汉字组成,而汉字是方型字并且汉字是图式的。与此同时,在进行书法写作时常常使用毛笔进行创作,而毛笔的特性是软。正是由于以上两个特征,在进行书法临摹时常常可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我们伟大的祖先发明方块字又称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以把人与人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明显表达出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单个的文字无法表达丰富的情感,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的发展需要,汉字的构字方法也逐渐出现了转变。在书法汉字中出现了六书,他们分别是指事、会意、转注、象形、假借。通过这些转变,使得汉字构字方法产生了丰富和创新,使得内在精神得到升华。

  从毛笔上进行分析,由于毛笔性软,所以在进行创作时可以有方有圆、粗细得当、虚实有异,表达出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情感。

  在进行书法创作中,书法创作可与一般的文字书写区分开来,主要是因为两者具有非常大差别。书法创作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还可以表达人与自然关系。写作主要是为了传递语言,进行文字记载。我们在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评价时,既需要对书法的力度、章法、墨法等技术因素进行考量,还需要看他是否能够做到传情达意,从而衡量出该部书法作品品格高低。但对于写字而言,写字只需要易于辨认即可。

  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我们需要表达何种感情呢?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而书法创作可以通过自身点、线、面与章法等因素相结合,形成语言,抒发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在进行临摹时,书法家由于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可以通过自身双手将真善美表达出来。例如,通过观察书法家不同书法真迹,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内涵。王羲之的书法优雅潇洒、黄庭坚的书法耿直重义、傅山的书法海阔天空、林散之的书法仙风道骨,这些都是书法传神的典范。

  三、功在传承有绪

  文中所指绪主要是指书法传承。我们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书法字体从何而来,需要对书法渊源进行探讨。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我们只有了解了事情来龙去脉,才能够进行有效临摹创作,从而形成自身独具一格书法形式。如果我们在进行书法传承过程中不去追根溯源,而是盲目跟风,则我们只能学到皮毛。

  在进行书法学习时,临摹是学习书法最佳途径。在对一个书法家功力进行探讨时,我们可以看他对传统研究深度。对于一个喜欢学习书法人而言,必须需要借鉴传统,否则等于白手起家,很难达到新高度。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对于经典书画学习必不可少,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用同样时间获取更多知识,并从中悟出真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法。在进行临摹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临摹标准。首先必须符合自己性格,这样才能够吸收精华,开发出古人没有开发的空间,做到扬长避短。

  四、趣在形式对比

  在不同时期,书法拥有自身特征,通常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来进行形容。在晋朝,书法尚韵;在唐朝,书法尚法;在宋朝,书法尚意;在明朝,书法尚态;在清朝,书法尚势。对于当今书法而言,我们并不能用一个词来进行形容,笔者也不会轻易下一个定论,这个定论应当由后人进行评价。在当前人们内心审美需求中,尚趣是非常贴近人们内心世界。虽然每个时代的书风各不相同,但是这些都是由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内心审美诉求共同决定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在字体上已经相当的完备,各种字体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在这个时代,书法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可以从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做到推旧成新,在字体的技法上进行丰富。对于当今的书法家而言,应当整合当前的书法资源,推古成新,创作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书法作品。对于一个时代而言,时代的疏忽如何并不是由个人决定的,它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但是一个时代存在不同的书风,却并不违背客观规律,当今时代存在着尚趣的倾向,但并不排除以往的书法形态。

  对于现代生活而言,不仅书法存在着尚趣的现象,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样有这样的价值取向。由于当前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希望通过艺术形式放松心声。例如冯小刚导演的1942和徐峥导演的泰囧,本以为1942凭借自身很好的功底,可以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哪知在现实生活中却被泰囧一举夺冠,而泰囧的思想虽然没有1942那么深刻,但这部片子本身的幽默情节可以使人哈哈一笑,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五、贵在个性鲜明

  书法创作必须做到个性鲜明,有自己的面貌,做到创新。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维度,从技法上进行分析,首先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技法,并且拥有深厚的功底进行驾驭。例如在驾驭线条时,使用者在使用毛笔时必须做到稳、准、通。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感悟,并通过笔墨的形式表达出来,你使得自己的生活具有藝术气息,表达出真实的生活情感。

  在彰显自我个性时,我们必须深入生活,深入传统。在深入传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传承有绪。众所周知,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我们必须有效地结合生活,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笔墨虽然随着时代变化会产生一定变动,但所有变动都必须深入到生活之中,这些生活既包含有社会生活又包含有自然生活。当今世界生活变得日益丰富,为书法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深入生活,洞察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民的诉求,已经成为了书法家必备的一个功课。当前人们的心情都非常浮躁,内心渴望得到一片宁静之地。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太多尔虞我诈,人们内心也呼唤真诚社会。

  在进行临摹创作时,我们需要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相接处。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科技空前发达,而古人主要生活在农耕文明时期,使得古人生活节奏比较缓慢,生活相对闲适,但信息也相对闭塞。在王羲之的年代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更没有太空飞船。而我们当前的时代既可以去青藏高原进行探险,还可以去海底进行游玩,甚至可以登陆月球进行探索。这些新兴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笔墨语言进行表达创新,这种创新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六、高在自然天成

  对于书法家来说,在进行书法临摹的过程中,最高的境界在于做到自然天成。自然天成往往排除小我、大我、无我的障碍,做到天人合一,直通宙宇。在思想境界上,我们应当从小我提升到大我,最终做到天人合一。与此同时,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中,由于书法中的诸元素存在的一定量的约定,因此在创作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在自然天成的书法中字法章法墨法等等不同的书法技能都有高低之分,一定必须符合自然天成的标准,这样才可以使人感到舒适协调。反之,如果过分追求某一项内容,会使得整个作品非常不协调,给人不舒适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叶林心.当代篆刻创作取法多样化成因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xx.

  [2]王师琪;郭燕齐;吕翠萍.浅析传统文化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向导,20xx.

  [3]黄伟斌;黎文君.中国传统篆刻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j].昌吉学院学报,20xx.

书法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三

  这种艺术形式深受我国历代人民的喜爱,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在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程也增加了毛笔字教学的内容,对毛笔书法教学指出了明确的目标,这就是对毛笔书法最好的发扬方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小学阶段书法教学的看法:

  一、讲究工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选择好工具,才能在练习时达到最佳的效果。对小学生来说,选择一支合适的毛笔是关键,它对我们写好汉字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除了这些工具之外,还有其他工具也需要准备,例如:选择合适的字帖、毛毡、笔帘等等。只有选择好工具,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二、讲究姿势

  工具、兴趣都具备了,还要讲究写字的姿势。

  1、讲究执笔方法: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之间,食指、中指并列在前,拇指在左后,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如果是悬腕,那么执笔稍高一些。笔杆与纸张保持垂直,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2、讲究坐、立姿势。坐: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站:两腿自然分开,保持身体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曲,距离不宜太远,左手按纸,同时要注意桌子不能太低。

  这些姿势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方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三、讲究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笔法,小学生学习书法,应从楷书入手,而在众多的楷书中,我主张从颜体或柳体、隶书开始学起。直接教授笔法,无疑是比较枯燥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注重激发兴趣

  古人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儿童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学书法产生兴趣,他会想办法,去练写,并且会以此为乐。这种快乐又能促使他进一步学习书法,所以我们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结的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最感喜欢的事。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教师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书法家的练字故事;可以是某幅作品的由来;可以是书法家写这幅作品时的心境等等。例如学写《千字文》的时候,可以讲讲周兴嗣编写千字文的故事。

  b、做游戏。如教学部首时,把各个笔画与我们生活事物联系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来理解,最后将做好的笔画头饰发给学生,让学生扮演,加上教师独白,加深对笔画书写的掌握。在书法课上适当增加一些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多媒体的引入。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起笔、收笔等过程直观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感受更为完整,易于理解字的间架结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2、教学语言儿童化。以颜体字笔画“横”为例。这样告诉学生:“横”像一根长长的有韧性的扁担,写的时候要前低后高,这样挑扁担的人才能走得稳。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肯定也不一样,将笔画类比作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既降低了难度又易于学习和掌握。

  3、设计口诀易记化。把规律性较强和特点比较突出的笔画或者偏旁串连起来归结成易于识记的口决,有利于学生掌握写法。如:“‘口’字‘口’字上宽下窄”;“‘横’画‘横’画前低后高”。

  4、示范为主,讲解为辅

  指导学书不能忽视运笔的训练。每一笔的运笔过程,教师要在讲清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如何提、按、顿;什么叫逆锋,什么叫回锋;轻、重、缓、疾如何把握等。

  四、讲究教学环节

  个人认为在书法课上,不是单纯的教笔法就行的,尤其针对小学生,适当的教学环节设计也是必要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1、激趣导入: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古筝等优美的古典音乐或讲一些书法家的名人轶事,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范写讲解:老师的范写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等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先描后写:描红是写初学毛笔字的必要环节,只有先进行描红,使笔画或者字在心中留下印记,然后再临写,效果才能好。临写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力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结构;“心到”就是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方法,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手到”就是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

  4、老师巡视:学生书写时,老师应该进行巡视,针对学生写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5、适当点评:通过点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缺点明确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信息,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

  以上阐述,仅是我对毛笔书法进入小学课堂的粗浅看法,其中还有很多不足,有待商榷。但是不管怎样,就现在的教育形式来看,毛笔书法教学进入小学课堂势在必行,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我们要做龙的传人,那就应该,也必须把书法艺术传承下去!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校园的“中国味”更浓一点!

上一篇:教师评语高中 教师心得体会评语(大全12篇) 下一篇:艾青诗选心得体会(通用14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