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最新德语课心得体会(精选11篇)

2023-10-28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一

  我叫刘xx,20xx年寒假参加了新东方北京远大路校区德语专四强化班,考试中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获得了新东方学校颁发的奖学金。成绩的取得和老师严谨、高质量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这里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方法也是风趣多样,让本来枯燥繁琐的德语变得简明易懂起来。同时,在德语学习过程中,老师也常常与我们分享他的留学经历,为我们讲授德国的风土人情。

  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专四考试思路的把握也很得当,让我在学习上少走一些弯路。而扎扎实实的练习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老师带着我们细致地研究真题,把每道题的考点都吃透,再伴随着老师的系统总结,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很多知识是我在学校上课时老师都没有讲过的,可以说起到了很好的查漏补缺的作用,这就是新东方独特的魅力。

  下面我谈谈备考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词汇是语言的血液,没有人会怀疑大词汇量对语言学习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这一点在做阅读时感觉最为明显。怎样背单词?对不同的单词应当用不同方法记忆:

  出现在阅读理解里的单词(这些单词通常比较难,很书面化):背时只需要混个眼熟,知道中文意思即可,不需要会读会写,最主要是你在做阅读理解时能知道它的意思就行了。

  听力中的单词:要能反应出它的意思,最好能写出来,这里关键的是要能反应出它的意思,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录音,反复地听熟。

  写作中的单词:除了要能正确拼写出来外,它的性数格要清楚,还要知道怎么用,背时最好在句子中记忆。

  听套题,边听边做题要比光听不做题的效果好。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使用复读机复读。另外,一套听力最少也要听5遍。

  听广播,广播不是很好懂,但是广播涉及面很广,和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很好的实用锻炼。

  听电视,电视要比广播好听懂,而且通常很口语化,能从电视中学到许多地道的口语。有人说听电视要比看电视效果好,因此我背对着电视机只听不看。还有,看有中文或德文字幕的德语原版影片。

  寻找机会跟老外说话,会取得特别快的进步。

  摘抄好词好句。小时侯语文课上老师常要求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画出来。这一招在我们长大了学习外语时也同样适用。从教材中找出那些写得好的文章,以最精细的方法阅读它,画出好的`句子,好的搭配,好的表达方式,然后记录在好词好句专用本里。当然,需要把这些句子背熟并经常复习。另外,好词好句也需要经常地更新和扩充。随着好词好句的不断积累,在写作过程中会常常想起这些句子,这时便可以直接将它套上去,或者稍做改变后使用。这是提高德语文采的一种好方法,它甚至会对你的听力和口语带来好处。

  以上是我自己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事实上,每个人学外语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但无论如何,要想把德语学好,必须要下真功夫,再结合适当的方法,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就会发现德语是以一门多么有趣的语言。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二

  在我的大学课程中,我报名了一门德语班,这是一门为期一年的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德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对德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在德语班上学习的一年里,我逐渐了解并掌握了德语的基本语法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变化规则,以及句子结构的基本要素。通过课堂上的系统学习和练习,我学会了用正确的语法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对提高我的德语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通过阅读德语文章和课本上的例句,我能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语法知识。

  其次,通过课程的听说训练,我用德语和老师以及同学进行了交流。每节课,我们都会进行听力练习和口语训练,通过听和说的反复训练,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在课堂上,我们用德语进行各种日常对话,这对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我渐渐掌握了一些实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可以流利地与德语母语者进行简单的对话。

  第三,通过德语班的学习,我对德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了德语的语言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德国文化的内容。我们了解了德国的历史、风土人情和习俗,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使用德语。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一些著名的德语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这拓宽了我们的文化视野,并培养了我们对德国文化的兴趣。

  此外,在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进行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这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需要分组完成一些任务,例如编写对话、演讲和小组讨论等。这些活动是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也是培养我们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学会了在集体中分工合作,取长补短。

  最后,在这门德语班上,我结识了一些优秀的同学和对德语及德国文化感兴趣的人。我们共同学习、讨论,互相鼓励并给予支持。大家共同进步的氛围让我感到非常愉快和鼓舞人心。与同学们的交流也提高了我的语言水平,我们一起纠正错误并互相帮助,这帮助我更有动力地学习德语。

  综上所述,参加德语班是我大学生活中的一段宝贵经历。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会了德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提高了听说能力,还对德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优秀的同学并锻炼了合作能力。通过这段学习经历,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收获了更多的友谊和宝贵的经验。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三

  1992年,我被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而真正学习德语却是但它们和博大精深的汉语比起来,其实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既然德语不是一门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语言,因此,我觉得在学习德语前不妨通过各种渠道对这门语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已经下定决心要学习德语的话,那么重要的一点便是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喜欢投机取巧、那些害怕吃苦的人是不适合、也学不好德语的。而一旦开始了学习,便需要一丝不苟、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在德语学习上极其恰当。比如,学习德语要跨过的第一道关便是记住每个学到的名词的语法性,记住动词现在时变位的规则并灵活运用,而后还有不规则动词的第二分词,还有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的词尾变化等等,在这些阶段里,并不需要太多的所谓“智慧”,而更多地需要勤奋,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德语单词,尤其是语法性不好记,或者说单词记了又忘,我觉得这都是功夫没有下到、浮躁的表现,因此我建议,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在主观意识上耐下心来,戒骄戒躁,如果用西方的智慧来形容的话,就是要做好准备“沉下去”,真正用心地投入进去,锲而不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当这种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融会贯通,才能够最终“浮上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学习方法

  (一)――细水长流与少食多餐

  的发音不准,这样练习岂不是会误入歧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此即使是纠正发音,也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的,而熟练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出来的。又有的同学问,一定要把这一个小时一口气读下来吗?有时没有这么完整的学习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一个小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也是一个总和,学习者当然可以选择化整为零的办法,而且,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朗读反而更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语感的不断加强。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借助听力设备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而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之处便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仅朗读,学习德语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无论背单词,练听力,还是读课文,看语法,都不宜一次时间过长。既然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只要每天的学习都感觉有收获,感觉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应该感到欣慰,为自己感到骄傲。

  学习方法

  (二)――好读书,不求甚解

  自从外语作为一门专业进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以来,各位前辈师长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外语教学与学习体系。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语法。尽管近年来一些新的外语教学法一再试图淡化语法的重要性,但我个人认为,语法在中国人学德语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我提到了马克.吐温对德语复杂性的感叹,其实也主要是针对德语语法的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德语的语法体系的确给人以一种庞大而博杂的感觉,但无论它有多复杂,依我个人的体会,只要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来若干观念,把各种复杂的语法规则联系在一起,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它。而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通过对各种词汇实际的应用扎实地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应该比较长,所以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应当踏踏实实地去做每一个练习,去理解每一项规则。在这里,我想格外要提醒那些在业余时间学习德语的同学,不要在学习中走极端――学外语专业的人当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学外语是不能问为什么的;有的初学者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放在点点滴滴的练习中,而是要么一味地了解各种语法规则,一两个月下来,几乎连最复杂的语法内容都见过了,要么“苦心”研究德语考试的所谓应试“技巧”,但到头来却连一句完整而简单的德语句子都说不出,连一篇浅显的文章的内容都不了解。上面提到了,学外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肯定会不断遇到各种新的尚未掌握的内容,但掌握这些内容又是建立在对先前的知识的熟练把握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德语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理论性的语法规则,更不要投机取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试技巧上面,所以,我建议初学德语的人,要做到“好读书,不求甚解”,尽力学好基础阶段的东西。

  学习方法

  (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不要因为在阅读一两篇文章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不前,而应该知难而上,主动去思考;如果遇到一时间感觉理解困难的文章,可以把它先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总之,阅读训练在学德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且要多读,细读,带着思考去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便是这个道理。

  总结

  以上仅是我自己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而且主要是一些观念上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学外语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但无论如何,要想把德语学好,必须要下真功夫,再结合适当的方法,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德语是以一门多么有趣的语言。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四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德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在德语课堂中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对德语课堂的心得体会。

  首先,德语课堂的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德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问答法、边讲边写、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富有互动性。特别是问答法,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边讲边写和角色扮演则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德语教师的这些教学方法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德语,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法和词汇。

  其次,德语课堂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德语课堂中,经常会有小组活动,要求我们共同完成任务。这些活动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并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课堂表现,还让我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德语课堂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相互配合,取得共同的进步。

  再次,德语课堂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德语课堂中,教师会为我们播放德语国家的音乐、电影和纪录片,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德语文化,激发了我们对德语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给我们播放了德国足球比赛的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人对足球的热爱和专注。这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对德语语言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激发了我们持续学习德语的动力。

  此外,德语课堂注重培养我们的应试能力。德语是一门需要综合能力的学科,需要我们在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能力。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德语教师不仅会给我们发放大量的练习题,还会举行模拟考试。这些练习和考试不仅有助于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也让我们提前适应考试的环境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德语学习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德语。

  总结起来,德语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学会了更有趣的学习德语的方式;通过合作活动,我们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接触德国文化,我们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通过应试训练,我们提高了综合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保持对德语学习的热爱和动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语水平,追求更高的成就。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五

  德语班心得体会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德语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感悟。德语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但它也是一门美丽而有吸引力的语言。我曾经参加了一门德语班,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德语的基本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还感受到了德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对德语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方法

  在德语班学习期间,我发现了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首先,坚持每天学习德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每天学习,我们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另外,多听多说也是提高德语水平的关键。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互动,我不仅能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德语的语言规则和文化内涵。同时,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法指南和在线学习平台等,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段:学习收获

  通过德语班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德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还掌握了一些实用的会话技巧。我可以用德语向他人进行自我介绍、询问关于日常生活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交流。这种能力的提升使我能够更自信地与德语国家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通过学习德国文化和历史,我对德国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德国的音乐、文学和艺术有了更大的兴趣。通过学习德语,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文化的窗户,拓宽了我的视野。

  第四段:挑战与收获

  学习德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德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语法的复杂性使我感到困惑和压力。然而,我坚持学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阅读德语文章,听德语音频,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时,我还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和演讲,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这些努力帮助我逐渐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第五段:结尾

  通过德语班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德语的知识和技能,也领悟到了更多的人生哲理。学习德语并不只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更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德语班的学习体验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并将这门语言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能够成为一名能自由流畅地用德语交流的国际人士,并且将德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给更多的人。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六

  1992年,我被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而真正学习德语却是从1993年9月开始的,连我自己当时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我自己也会站在讲台上给别人讲授这门语言。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开始在新东方学校讲授德语课,去年,我获得了北京大学德语系文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北京大学德语工作。算起来,学习德语也已经超过了十个年头,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所以,应新东方学校多语种培训部范猛主管之约,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态度――沉下去与浮上来

  在谈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前,我更愿意从学习德语的态度说起,虽然学习任何一样本领和技能都需要一种态度,但我个人认为,在学习德语之前和过程中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是格外必要的。仅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我就听到远不止一个学员在学习一段时间德语之后抱怨,德语实在太难了,实在太复杂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会产生浮躁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在学习态度上调整好心态所致。《目标》第四册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关于他学习德语的感受,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没有学过德语,谁就无法想象,这种语言有多么复杂。的确,在世界上除中文之外的语言中,最难学的应该是德语和阿拉伯语,但它们和博大精深的汉语比起来,其实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既然德语不是一门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语言,因此,我觉得在学习德语前不妨通过各种渠道对这门语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已经下定决心要学习德语的话,那么重要的一点便是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喜欢投机取巧、那些害怕吃苦的人是不适合、也学不好德语的。而一旦开始了学习,便需要一丝不苟、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在德语学习上极其恰当。比如,学习德语要跨过的第一道关便是记住每个学到的名词的语法性,记住动词现在时变位的规则并灵活运用,而后还有不规则动词的第二分词,还有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的词尾变化等等,在这些阶段里,并不需要太多的所谓“智慧”,而更多地需要勤奋,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德语单词,尤其是语法性不好记,或者说单词记了又忘,我觉得这都是功夫没有下到、浮躁的表现,因此我建议,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在主观意识上耐下心来,戒骄戒躁,如果用西方的智慧来形容的话,就是要做好准备“沉下去”,真正用心地投入进去,锲而不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当这种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融会贯通,才能够最终“浮上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学习方法

  (一)――细水长流与少食多餐

  在这样一种学习态度基础上,在真正刻苦地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每个人还要选择和应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保证学习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我个人的经验是,一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应该在每次学习之间拉开间隔,所谓“细水长流,少食多餐”。无论在北大还是在新东方学校,我都在极力地推荐一种和这种学习节奏相符合的方法――每天大声地朗读德语至少一个小时。这既是我个人的学习实践,也是我的师长们的经验总结。我刚刚学德语的时候,我的德籍教师每天给我布置的作业中肯定有这样一条――朗读课文或对话20遍。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心里感谢这位老师当时的严格要求,记得刚开始这样读的时候,10遍下来便已口干舌燥,但想到这是老师的要求,便咬牙坚持;后来听了一位北大老师的讲座,这位师长在德语界素以口语流利、准确而著称,他也介绍了这种方法。依他之见,在大声朗读的同时,人的耳朵也在倾听,既训练了口语,又练习了听力。有的同学总担心,如果自己的发音不准,这样练习岂不是会误入歧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此即使是纠正发音,也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的,而熟练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出来的。又有的同学问,一定要把这一个小时一口气读下来吗?有时没有这么完整的学习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一个小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也是一个总和,学习者当然可以选择化整为零的办法,而且,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朗读反而更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语感的不断加强。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借助听力设备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而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之处便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不仅朗读,学习德语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无论背单词,练听力,还是读课文,看语法,都不宜一次时间过长。既然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只要每天的学习都感觉有收获,感觉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应该感到欣慰,为自己感到骄傲。

  学习方法

  (二)――好读书,不求甚解

  (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有人说,德语是哲学家的语言,不管这句话是否夸大,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用德语写作的文章经常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这的确与德语复杂的语法体系相得益彰。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德语基础知识之后,阅读德语文章是提高德语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语法和词汇知识,又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获取新的东西。很多学生,包括德语基础不错的人,在学到这个阶段便感到很吃力,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还没有习惯于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融会贯通,还没有发现思考的乐趣。相比于听、说的强化,阅读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最漫长的一个过程,但同时又是可以获得最大收获的一个阶段。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在阅读一两篇文章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不前,而应该知难而上,主动去思考;如果遇到一时间感觉理解困难的文章,可以把它先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总之,阅读训练在学德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且要多读,细读,带着思考去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便是这个道理。

  总结:以上仅是我自己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而且主要是一些观念上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学外语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但无论如何,要想把德语学好,必须要下真功夫,再结合适当的方法,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德语是以一门多么有趣的语言。

  我学习德语的一点体会

  学习德语是我专业的需要,因为我研究的领域德国学者走在了前面。我的英语程度很好,不仅能读能说,英文的文章也写得不错。本以为有英文的基础,德语学习起来也不会困难。然而真的学起来却发现,德语并不是一种很好学的语言。

  然而,万事有道,只要我们用心,就会找到有效的方法。现将我学习德语的一点体会与德语初学者们共享:

  第一,背熟两千德语基础词汇。语言建构的最基本的材料就是词汇,词汇就像建筑一座大厦所使用的砖,没有它,再漂亮的建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作为一个初学者,在没有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作为基础的时候,对于一种陌生语言的学习会感到非常的茫然。

  两千单词足以够用来解释说明德语的一切基本的语法现象了。多了会造成初学者太大的负担,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少了又不够用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对于掌握德语至关重要。

  两千单词并不算多,但对于一个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于是,人们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日积月累。每天背几个单词,积少成多。我很不赞成这种方法,因为第一它持续的时间太长,见效缓慢;第二,时间拖得越长,越容易将以前学过的单词遗忘,增加了背单词的负担。常有人坚持不懈地学了几年的外语,回过头来认识还不到一千个单词的现象。二是速成。将两千单词作为短期攻坚的对象,每天三四百个单词,反复循环,大运动量,大体背会之后,反复循环巩固,直至烂熟于心,烂熟于耳。

  以后学习的速度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烂熟程度。

  第二,熟读语法书上的例句。有了两千单词的砖石,就可以建构语言的大厦了。如果把单词比作砖石,那么,语法就是语言的框架。一种新的语言的框架结构和我们熟悉语言的框架结构很不相同,掌握并熟练地应用这种新的框架光靠理性是不行的.。我们学习德语,大多数人是想用这一语言来为我们打开一扇新世界的窗户,就是说要用它,而不是想做德语语法学家。语言不是按照语法创建的,语法的产生是人们为了认识和掌握语言的方便而创建的。所以,我们要把语法当作一块敲门砖,用它来敲开德语学习的大门,之后就可以扔掉了。语法书上的例句是这种语言中最为典型的语言结构,有以一当十的功效。语法规则很多,很难记住。我们没有必要为记住这些抽象的教条而伤透脑筋,熟读语法书上的例句,不用看语法书的讲解也会掌握其中的奥妙。

  熟读不是一般的读几遍就算,而是读得滚瓜烂熟。熟能生巧,熟能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词汇的搭配,固定用法,句子结构,感情色彩,修辞手段等等。学会一种语言不是在很慢的速度中慢慢琢磨中理解体会的,而是要在瞬息万变的语境中转瞬即逝地把握其深层含义的过程。我们能够听懂我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不是我们能够重复出刚刚听到的每一个词句,而是记住了这些词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又词句的物质材料转化成我们能够记住的内容或者说“意思”是瞬间完成的。我们听不懂外语不是外语词句没有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痕迹,而是这些痕迹不能很快地转化成“意思”。怎么使这个转化变成瞬间完成呢?重复。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到半秒的时间要判断出对方打过来的球的力量、旋转、路线、长短,然后决定回球的方式,是搓,是推,是拉,是打,是削,是冲,是直线,是斜线,是摆短,是切长……,每一个球都打得那么合于理性,怎么能够做到的?练,每天重复一个动作千万次,常年如此地练,就完成了这个奇迹。语言的学习也应如此。第三,确立自己学习德语的目的。学习德语的最高目标当然是读说听写译样样精通,但我们毕竟不是用它来吃饭的,而只是想掌握一门工具。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到样样精通。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盲目,而要知道自己究竟想用德语做什么?如果是借此作面对面的交流,那么就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口语上;如果是想通过德语来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将主要精力用在阅读上。目的不通,方法也就各异。

  第四,保持一定的应用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无论想用德语做什么,都要每天保持一定数量的应用。如果基础好,忘记是不容易的。但时间越长,拿起来应用开始时的由不顺到得心应手的时间就越久。所以,如若想让德语学习有一个顺畅的进程,就每天坚持读点东西,听点东西,说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

  学习德语,我最深的体会是:一,速成比马拉松好;二,重复是最好的老师。常流水式的学习最容易被一个个障碍阻挡住去路,只有集中了充足的水量才会轻而易举地将障碍的堤坝冲开。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七

  对“尽职的高兴”,我自己就已有自己的见解,一直反对“愚忠”,认为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远为紧张!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只能离目的越来越远。因此,我无需等待一本厚达四零零多页的书告诉并给我论证我心中早已有的定论,于是我比较感兴味的就是,细节,对细节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因为我知道许多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远非云云,特别是在一个极端的情形之下,即使我自己也不能坚信自己可以或许不盲从或者屈服于权威而做出有违自己内心声音的事情。

  “——新生活?那是什么呢?——大概是完全由一个人来干的事。——这种事不存在。任何一件事情都带着别人的印记。”至此,我才隐隐约约地揣测,作者不睁开对个别心理细节的刻画,就是要将之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个别是有差异的,如画家、如布思贝克博士,但正是这个整体的行为才是作者关注的焦点,如果不是数量上庞大的人构成的整体不选择自主的思考、不自发、不自知,这个荒谬的时代也无从造就!但,我们如何避免呢,作者没有答案德语课读后感。

  我是看了精彩的介绍才决定看这本书的。显然我的欣赏水平没那么高,可能是畅销小说看多了,对于这种描写的写作风格不是很能投入进去。跳到豆瓣去学习大家的读后感,如果有个作品导读网就好了,能带领读者领会其中的意义。我是在上海前往北京的动车组上决定看完这本书的,但是很痛苦,因为真的看不下去。看一边的老公正在看《明朝那些事儿》,内心好生倾慕。我决定把最后一张读完就放弃了!唉,真是无法原谅自己的无知!

  但作者并没有刻画人物的这种挣扎,他笔下所有的人,一开端就选择了立场,并一以贯之。有顺从自己的.人性(如西吉不管哥哥作为士兵是否合格,对自己的亲人是要亲近和维护的,村民认为画家小时候救了警长,警长就不应该云云对待画家);有对大是大非有坚定见解的画家,他选择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战役、杀戮、侵略和奴役的反对;德语课读后感有以父亲为代表的国家机器成员,对纳粹政权一丝不苟地尽职。至于这些人是怎样走到这一步,一个普通人是怎样沦为暴政机器的一员,以“尽职”为由,助纣为孽的呢?他是怎样走过心理历程的,他有过挣扎吗?这些我最看重的细节,我都没有找到相应的刻画。而睁开在我面前的就已经是一个儿童眼中类似哈哈镜似的荒谬的成人间界。我觉得这些人作为个别是面目模糊的,而作为群体,唯一使我佩服的理由,可能就是作者笔下逼仄、压抑、顽固的乡土环境,正是这样的乡土氛围养育了这样一个群体。

  我想西吉在海岛的紧闭室让自己堕入对往事的回忆,也正是要试图厘清真相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故乡的亲人、邻居、这块乡土上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对尽职、对人事、对是非有着这样一种相似的固执、偏执、狭隘的理解。这些人在西吉眼里都是理解但难以认同又苦于无法挣脱的,他眼里故乡的统统,包括海岛上的人都有着浮夸、僵硬、教条的一丝不苟,并丝绝不自发。他陷在这种思考和叩问下,无法自拔,即使是离开这块土地也无法摆脱。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八

  德语阅读是学习德语的重要一部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并不容易。在我的德语学习过程中,阅读一直是我的难点之一。但是,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我逐渐悟出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在德语阅读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第一段:正确的阅读方法

  首先,了解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习德语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与英语等语言不同的是,德语单词中有一定的语法规律,大多数单词都有明确的性别和化合词构建模式。因此,在阅读德语时,不能简单地把单词翻译成英语或中文,还应注意其语法性质和词性。

  还有一个重要的阅读方法是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与中文不同的是,德语句子的结构往往比较复杂、紧凑、甚至灵活,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句子的结构,而不是仅仅看单个单词或短语的意思。

  第二段:阅读技巧的积累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一些阅读技巧也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我常常将不熟悉的单词和句子中的难点部分标记出来,以便随时翻查。另外,有时候我也会使用一些词典或翻译软件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

  此外,我也尝试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些常用的短语和表达方式,以便在阅读中更快地适应德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这也是在提高阅读技能方面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三段:开阔语言环境

  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常常阅读一些德语报纸或杂志,以便更好地了解德国语言环境、文化和社会。此外,我也尝试与一些讲德语的人交流,以进一步加强我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能力。

  第四段:持续学习

  学习需要持续努力和不断探索。我发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德语阅读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因此,我常常练习一些阅读和语法方面的练习,同时积极参加德语语言班或者德语学习交流论坛,与其他学生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第五段: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美感

  最后,我还发现,阅读德语也可以是一种愉悦和享受。不同于其他语言,德语在表达方式上更为细腻、丰富。如果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其表达的特点、美感及内涵,那么我们就能在学习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德语言文化,同时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学习德语阅读需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技巧、开阔语言环境、持续学习并品味语言美感。这些都是学习德语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德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九

  -->

  接到学校通知,我参加了20__年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题培训班,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通过学习自己感悟很深,尤其是弄懂了很多这几年工作中比较困惑的问题,也为自己指明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向。下面写出我的心得体会:

  一、科教兴国,德育先行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要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德育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更是结合了孩子的特点及年龄,所以,作为低学段教师,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找对方法,家校协作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我国古代有谚语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抓好低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的思想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又是时刻存在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起着尤为关键的影响。所以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就成为了孩子德育教育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发展,并做好学生在校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和父母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需要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才能给孩子德育培养生长出一双有力的翅膀,促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营造氛围,提高效果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低学段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孩子的心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应该:“营造氛围,提高效果”。我们不能仅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物、事入手,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学生知道要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另外,学校课程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开设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效果。

  总之,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首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有未来的教育。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十

  德语无疑是一门重要而耐人寻味的语言。作为一门与中国自身语言迥异的外语,学习德语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是,也正因为它的独特性,德语学习让我有了许多特别的体会。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我精进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文化交流中收获了友谊,同时也看到了中德两个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差异。

  首先,学习德语让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语言能力。德语的语法极为严谨,单词词形变换频繁,句式结构复杂。虽然这给我带来了许多困惑,但在反复的操练中,我逐渐掌握了规则,提高了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写作和翻译的能力也得到了长足提高。通过学习德语,我发现这门语言不仅帮助我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为我开启了了解更多文化的大门。

  其次,德语的学习丰富了我的文化视野,让我在交流中结交了新的朋友。德国的文化历史与中国大不相同,通过学习德语我学到了德国人民对于语言的重视和自豪感。他们保护并传承着自己的语言,使之成为国家的象征之一。与德国友人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他们的音乐、文学、电影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交流为我打开了眼界,让我深入了解到了德国背后丰富多样的文化世界。

  此外,学习德语也让我认识到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差异。德国以其严格而规范的教育体系而著名,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着更加主动的角色。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中国教育注重考试成绩,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要求不高,而在德国,学生需要自己开展独立的思考,多进行实践操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与德国本土学生的交流,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德语学习也给了我一个交流的桥梁。德语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掌握德语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履历,也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际交流的便利性。同时,在与德国交流中,我也注意到了文化的差异,为双方了解对方的习俗、观念等做了铺垫。

  总的来说,学习德语对我来说是一次独特而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学习德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还开阔了自己的思维,了解到了德国的文化和教育体系。德语学习让我更加自信和勇于与他人交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德语,进一步探索这门语言和文化的深入之处。

德语课心得体会篇十一

  1992年,我被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而真正学习德语却是从1993年9月开始的,连我自己当时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我自己也会站在讲台上给别人讲授这门语言。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开始在新东方学校讲授德语课,去年,我获得了北京大学德语系文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北京大学德语工作。算起来,学习德语也已经超过了十个年头,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所以,应新东方学校多语种培训部范猛主管之约,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态度――沉下去与浮上来

  在谈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前,我更愿意从学习德语的态度说起,虽然学习任何一样本领和技能都需要一种态度,但我个人认为,在学习德语之前和过程中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是格外必要的。仅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我就听到远不止一个学员在学习一段时间德语之后抱怨,德语实在太难了,实在太复杂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会产生浮躁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在学习态度上调整好心态所致。《目标》第四册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他学习德语的感受,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没有学过德语,谁就无法想象,这种语言有多么复杂。的确,在世界上除中文之外的语言中,最难学的应该是德语和阿拉伯语,但它们和博大精深的汉语比起来,其实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既然德语不是一门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语言,因此,我觉得在学习德语前不妨通过各种渠道对这门语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已经下定决心要学习德语的话,那么重要的一点便是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喜欢投机取巧、那些害怕吃苦的人是不适合、也学不好德语的。而一旦开始了学习,便需要一丝不苟、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在德语学习上极其恰当。比如,学习德语要跨过的第一道关便是记住每个学到的名词的语法性,记住动词现在时变位的规则并灵活运用,而后还有不规则动词的第二分词,还有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的词尾变化等等,在这些阶段里,并不需要太多的所谓“智慧”,而更多地需要勤奋,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德语单词,尤其是语法性不好记,或者说单词记了又忘,我觉得这都是功夫没有下到、浮躁的表现,因此我建议,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在主观意识上耐下心来,戒骄戒躁,如果用西方的智慧来形容的话,就是要做好准备“沉下去”,真正用心地投入进去,锲而不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当这种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融会贯通,才能够最终“浮上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学习方法

  (一)――细水长流与少食多餐

  在这样一种学习态度基础上,在真正刻苦地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每个人还要选择和应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保证学习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我个人的经验是,一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应该在每次学习之间拉开间隔,所谓“细水长流,少食多餐”。无论在北大还是在新东方学校,我都在极力地推荐一种和这种学习节奏相符合的方法――每天大声地朗读德语至少一个小时。这既是我个人的学习实践,也是我的师长们的经验总结。我刚刚学德语的时候,我的德籍教师每天给我布置的作业中肯定有这样一条――朗读课文或对话20遍。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心里感谢这位老师当时的严格要求,记得刚开始这样读的时候,10遍下来便已口干舌燥,但想到这是老师的要求,便咬牙坚持;后来听了一位北大老师的讲座,这位师长在德语界素以口语流利、准确而著称,他也介绍了这种方法。依他之见,在大声朗读的同时,人的耳朵也在倾听,既训练了口语,又练习了听力。有的同学总担心,如果自己的发音不准,这样练习岂不是会误入歧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此即使是纠正发音,也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的,而熟练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出来的。又有的同学问,一定要把这一个小时一口气读下来吗?有时没有这么完整的学习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一个小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也是一个总和,学习者当然可以选择化整为零的办法,而且,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朗读反而更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语感的不断加强。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借助听力设备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而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之处便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仅朗读,学习德语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无论背单词,练听力,还是读课文,看语法,都不宜一次时间过长。既然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只要每天的学习都感觉有收获,感觉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应该感到欣慰,为自己感到骄傲。

  学习方法

  (二)――好读书,不求甚解

  自从外语作为一门专业进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以来,各位前辈师长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外语教学与学习体系。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语法。尽管近年来一些新的外语教学法一再试图淡化语法的重要性,但我个人认为,语法在中国人学德语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我提到了马克?吐温对德语复杂性的感叹,其实也主要是针对德语语法的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德语的语法体系的确给人以一种庞大而博杂的感觉,但无论它有多复杂,依我个人的体会,只要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来若干观念,把各种复杂的语法规则联系在一起,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它。而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通过对各种词汇实际的应用扎实地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应该比较长,所以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应当踏踏实实地去做每一个练习,去理解每一项规则。在这里,我想格外要提醒那些在业余时间学习德语的同学,不要在学习中走极端――学外语专业的人当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学外语是不能问为什么的;有的初学者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放在点点滴滴的练习中,而是要么一味地了解各种语法规则,一两个月下来,几乎连最复杂的语法内容都见过了,要么“苦心”研究德语考试的所谓应试“技巧”,但到头来却连一句完整而简单的德语句子都说不出,连一篇浅显的文章的内容都不了解。上面提到了,学外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肯定会不断遇到各种新的尚未掌握的内容,但掌握这些内容又是建立在对先前的知识的熟练把握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德语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理论性的语法规则,更不要投机取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试技巧上面,所以,我建议初学德语的人,要做到“好读书,不求甚解”,尽力学好基础阶段的东西。

  学习方法

  (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有人说,德语是哲学家的语言,不管这句话是否夸大,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用德语写作的文章经常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这的确与德语复杂的语法体系相得益彰。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德语基础知识之后,阅读德语文章是提高德语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语法和词汇知识,又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获取新的东西。很多学生,包括德语基础不错的人,在学到这个阶段便感到很吃力,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还没有习惯于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融会贯通,还没有发现思考的乐趣。相比于听、说的强化,阅读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最漫长的一个过程,但同时又是可以获得最大收获的一个阶段。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在阅读一两篇文章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不前,而应该知难而上,主动去思考;如果遇到一时间感觉理解困难的文章,可以把它先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总之,阅读训练在学德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且要多读,细读,带着思考去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便是这个道理。

  总结

  以上仅是我自己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而且主要是一些观念上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学外语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但无论如何,要想把德语学好,必须要下真功夫,再结合适当的方法,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德语是以一门多么有趣的语言。

上一篇:最新防溺水安全心得体会(通用9篇) 下一篇: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5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