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心得体会篇一
历史是人类不断前行路上的一面镜子,它记录着文明的起伏兴衰、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人类的一员,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在我多年的历史学习中,我积累了很多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教益、历史的启示、历史的反思以及个人历史的价值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承载者,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了解人类过去的努力和付出,更能明白过去的错误和教训。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员,她揭示着人类的真相。”
其次,历史的教益不可忽视。历史教会了我们如何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从过去的成功中获取启示。历史是一面照妖镜,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认识人性的复杂性,看清权力的腐化以及战争的残忍性。历史教会了我们宽容与友爱,正义与公平,真理与智慧。正如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说:“历史乃智者的良师益友,无数的人事就坐在那里,每一个人都是智者的老师。”
第三,历史给予我们启示,指引我们前行。历史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典范,通过历史,我们能够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付出,也能够看到失败背后的教训和警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如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所说:“历史的书页上写满了幸福的答案与不幸的教训。”
第四,历史需要我们进行反思。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过去的错误和弱点,从而反思我们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反思历史,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正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真正的历史是在苦难的熔炉中创造,善后在思想的道德中完成。”
最后,个人历史的价值也是无可置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了解自己的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指导自己,塑造自己。个人历史是一个人生命的缩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经历和成长。通过回顾个人历史,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激发自己追求更好的动力和勇气。
历史是一面照妖镜,它提醒我们不断反思过去的经验教训,学会从历史中获得启示,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意识到文明的进程是需要代代不断努力付出的。历史是人类的宝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学习它,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助力。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瓦特所说:“历史是庄重者的俱乐部,勤奋者的书籍。”只有掌握历史,我们才能真正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不断提高自己,追求更广阔的前程。历史是我们的镜子,也是我们的财富。
历史心得体会篇二
11月7---9日,山东省初中历史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德州9中举行。3天时间共听了19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都非常注重教学设计的整合
1、新颖、巧妙而又实用的导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新闻资料作为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青岛的宋丽华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把有关西安申请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段新闻作为开始,还有马少华老师的视频内容是天宫一号和神八的对接镜头,新闻内容引入《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本节课,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很自然进入本课的主题;如临沂韩继香老师把本地视频资料:从临沂到德州文化作为导入,使学生既了解临沂又加深了对德州本地的认识;很多老师以歌曲资料《十送红军》导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节课;《毕业歌》导入《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节课,活泼生动的歌曲学生容易接受,也吸引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整合教材内容使其有体系。几乎所有的讲课老师都把教材内容根据一条主线整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如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两位老师同出一辙,以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整合如丝路沧桑、丝路再现、丝路展望。再如讲世界史两位老师在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对列宁和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整合为:复兴之路、强国之路和发展之路三大板块,加以联系中国改革开放,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难和曲折。这一点应该是我们这次听课最为欣赏的地方,也是我们今后学习借鉴的地方。
3、注重内容板块的过渡。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流畅,揭示了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这是教师基本功体现,省级教学能手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多教师的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所有老师上课感觉像朋友之间的友好交谈。
二、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主导
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应该调动学生地 积极性。在这次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一位教师都体现到了这一点。前后位或者一排为一小组。纪晓宁老师在上课时用语言和物质奖励如有的根据本节课 的内容准备葡萄和石榴。有的准备了她本地的资料片鼓励学生,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比赛课堂上所有教师都体现出来了。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来帮助解决。
三、高效使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源拓展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在这次历史优质课评选中,许多老师的视频运用到位。在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方式补充了大量的史料,然后以这些史料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中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在学到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即有效的回扣了课本主题,又大大开扩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三天19节课听下来,体会和感悟首先是我们能够设计好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但是我们并不能去设计一节课中出现的突发问题,遇到问题如何处理,如何处理好,如何处理的“出彩”,这是我需要努力提高的方面,因为精彩处理突发问题需要有很高地课堂驾驭能力,具备吃透课文内容本质联系的经验还要掌握大量历史资料,才能出现对突发问题的应对自如的潇洒。其次是探索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能力。因此平时的教学还应该继续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扎实的基本功,独特的教学风格离不开长期的教学实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除了苦练基本功之外,同时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实践,在自己教学风格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再加以改进,关键是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是我当前应该反思、改进、实践的主要任务。
历史心得体会篇三
9月20日上午,在教研室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刘国钧中学进行靖江市高一历史的集体备课,听了刘国钧中学的李老师和倪老师的两节研讨课,感慨颇深,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启发。
李老师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给我们展现了一堂精彩的历史探究课。李老师紧紧围绕课标要求,以探究的形式将本课的重点用材料和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以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等方式将本课的重点难点一一化解,这样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了课本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举多得,很值得我们学习。
倪老师以他独特的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他的《古希腊民主政治》一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以一些历史小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让学生做代表来回答相关问题,在推举代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让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起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和能力,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课!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找到了更为明确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在"教中学,学中教"。
同时也非常感谢姚老师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历史心得体会篇四
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一扇窗。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而人类的成长离不开历史的启示和教诲。在历史长河中,我们能够看到勇士的奋斗、智者的智慧和英雄的壮举,这些故事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与感悟。
首先,历史使我明白了时间的珍贵与不可逆转。历史告诉我们,岁月不饶人,逝去的岁月再也无法追回。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仅要善待自己,还要善待他人。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们,他们的生命如闪电般一瞬即逝,但他们的事迹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用智慧和勇气书写我们自己的传奇。
其次,历史告诉我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理想。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我敬佩的人物,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为自己赢得了辉煌的成就。伟大的历史人物韶华匆匆、生命短暂,但群众的信仰与肯定永远陪伴着他们。正如孔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放弃自己的信念与理想,我们应该像历史上那些英雄一样,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第三,历史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变这个世界。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变革从一个个微小的改变开始,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责任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无数的革命者和改革者,他们辛勤努力、胆识过人,最终改变了整个时代的走向。从古至今,每一个改变都离不开那些个体的努力与贡献。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的改变也许微小,但集合起来,就可以成为浩瀚的潮流。
然后,历史告诉我要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历史上许多伟人和强者最终走向覆灭,他们的傲慢和自大使他们失去了人们的支持,最终堕入沉沦。因此,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都不能忘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和尊重,对待他人要友善宽容。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走上历史时常见的强者和独裁者的境地。
最后,历史告诉我,我们应该追求真理与智慧。历史上,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智者通过他们的思考和思考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与引导,使我们认识到真理的珍贵与智慧的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拓宽自己的眼界。通过探寻历史的足迹,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关于人性、社会和人类文明的真理,启示我们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保持坚定的信仰和积极的态度。
总之,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反映出过去的荣光和失败,给予我们深刻的感悟和正面的启示。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明白了时间的珍贵与不可逆转,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理想,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变这个世界,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并追求真理与智慧。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它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无尽的力量,它能引导我们朝着更美好的未来邁進。
历史心得体会篇五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新课标》和《新课标解读》,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我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
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从准备情况看,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
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的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不辞辛苦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从新课导入看,引入形式丰富多彩。
现在听历史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和外,很多课都引用了诗词式导入,播放乐曲式导入,图片赏析式导入,总之,用这几种形式导入新课会很快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
受条件所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校,经过教师努力也能把课上得精彩,吸引学生。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学生也变得敢于提问题了,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了,也愿意学历史了。但是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历史心得体会篇六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题记这次的春游,学校组织了长征活动,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我发现自己仅仅感受了长征一小部分。一路上,没有飞机的侦察和轰炸,只有听着音乐的自在和悠闲;没有粮食的缺乏,只有嚼着口香糖,埋怨背的零食太多的牢骚;没有对生命的担忧,只有拍照时的欢声笑语。走那么长的'路,我们唯一感受的只有劳累,可革命老前辈们,在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的状态下还要和敌人打仗,且不说和我们一样走路,仅从环境和体质上就相差甚远。许多路都是红军走过后才第一次有了人的足迹,才变为所谓的路,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在衣衫单薄,空腹赤脚,环境险恶,甚至连生命都难保的状态下,他们一步步走出了这历史的奇迹,因为他们在重任面前,义无反顾;因为他们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因为他们在失败的事实面前,卧薪尝胆,坚韧不拔。所以他们穿越时空的魅力至今还鼓舞着我们,所以他们的精神成了中华民族可贵的财富。老人们常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使得,比起两万五千里长征,比起红军前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哪里还有什么艰难困苦?还有什么劳累可言?我们有父母的精心呵护,有一个温暖的社会大家庭,有国家的保障,有发达的科技,而他们却只有沉甸甸的重任。朋友,别再说“苦与累”,别再面对学习选择退缩,别再逃避自己逃避父母,别再遇难则退,当生活的逃兵,因为,比起“整日命悬一线”,比起“复国重任”,比起“机枪对大炮对飞机的战斗”,我们所谓的困难,还算什么?是啊,长征教给了我太多,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面对困难,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退缩,面对责任,责无旁贷的承担”!
历史心得体会篇七
就高三复习而言,我认为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基础(基础知识和知识体系),二是方法(解题方法)。
我的做法是“读书必动笔”。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要点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弄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弄清众多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比较它们的异同,把它们联成线索。把重点知识和线索记下来。
我重点说一说第二点,解题方法。在考试答题时,解题方法最为重要。
(一)选择题,最重要的方法是排除法。划完材料中的时间和关键词后,对选项也要逐个排除。如果排除了两个,剩下两个,就要重新审一次题,看看材料中是否有时间或某个关键词没有看到。
(二)材料解析题。
1、我想先说一说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时间线索、因果联系、过程扫描、阶段分析、性质判断、意义定位。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指导我们解题的思路。
2、历史学科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是“论从史出”。要求结论从材料中归纳得出。现在高考考查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分析历史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在分析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我们的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有三个主要理论。
理论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三个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2)生产关系三个要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理论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都有阶级性。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理论三、阶级斗争理论
(1)奴隶社会的对立阶级是奴隶主和奴隶,封建社会的对立阶级是地主与农民,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各阶级的活动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这一般都在分析阶级性质是时用)
(3)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4、解答材料解析题时我的方法是:
(1)首先读第一问,读题时就圈出关键词(时间、答题项目)。如果问题说“结合材料一”,那么答案一定在材料中。如果问题说“结合所学知识”,那么答案除了材料就一定要加上教材中的知识。
(2)按照题目的要求阅读相应的材料,阅读时要一句句地读,边读边画出关键词。都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记住,一定要把材料榨干,一个要点也不要丢。能够从材料中获得的采分点争取全写出来,争取不丢分。
高考中给出的材料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材料是十分具体、详细的,材料中没有答题的关键词,而需要把这些具体、详细的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采分点。但在高考时此种类型的材料是少数。
第二种,材料表述清晰明了,材料中就有答题的关键词或其含义。这是高考常见的`材料类型,就要按照以上方法提炼要点。
(3)结合教材的采分点,则要按照前面所说历史思维方式去寻找答案。这个寻找的过程既是考察记忆,又是考察分析和理解。
5、各种类型题的解法需要掌握并加以训练。
比较题解题方法:
相同点:
(1)找出比较项(反映事物本质的知识结构中的要素,在主干知识结构中找)
(2)表达句式一般为:二者都……
不同点:
(1)找出比较项(反映事物本质的知识结构中的要素,在主干知识结构中找)。
(2)用史实分别说明比较的双方。表达句式一般为a……,b……。二者一定对比着写。
观点论述题解题方法:
(1)亮明观点。
(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3)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有时需要写,有时不需要写)
评价题解题方法:
辩证地评价:(1)性质(2)积极影响(3)消极或局限性。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历史地评价: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如分阶段的,前期、后期。
全面地评价:分成若干方面,比如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或者对殖民者、对殖民地、对国际关系。或其它的某几个方面。
只要掌握了基础,又掌握了方法,又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那么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变化”题:
(1)由……到……
(2)变化的趋势:根据材料用一个词来概括,比如上升、下降、曲折发展,有时前面需要加上副词,比如迅速、快速、飞速、缓慢、平稳等。
启示、经验、教训题:
(1)启示:总结性、规律性的句子。思考过程中,既要结合政治课中的基本理论,更要结合本题所有的设问反映出的整体思路和问题进行概括。不要把政治课本的中原理直接写上来。必须和本题所反映了历史密切结合,才可能得分。
(2)经验:历史上做的正确的、好的,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
(3)教训:历史上做的错误的,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或需要改正的。
历史心得体会篇八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但是中等生、问题生占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
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从这可以看出,无论教哪门学科,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都非常重要,都要实事求是,做到因材施教,这些对授课效果都有直接影响。
1、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2、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3、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1、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体现受到影响。
2、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
3、探究与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探究与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借口予以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