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心得(精选22篇)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再次,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2
xx年4月11日至4月13日,我有幸参加“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天津市新华中学李庆老师、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杨如群老师上同课异构研究课及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分别展示一节“MS—EEPO”有效教育学生学习方式训练课、一节初中数学“MS—EEPO”有效教育平台互动方式研究课,收益颇多。
通过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的说课,上课和议课等展示“MS—EEPO”有效教育校本教研新文化,知道有效教育最常用的是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两种。根据这两种课型,教师能否交出主动权,是传统课型和新课型的分水岭,只有交得出主动权,才可能形成互动—主动—能动的局面。基于这样的理念,评课有多种方法,但传统的评课方法由于要面面俱到,虽然评课者和被评者都很累,却往往评不到点子上。有效教育的项目性评价和经典性评价两种方法。前一种评价是从知识点或关键点的强化次数、流程、梯度,以及听看讲想做和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的水平、主体互动的水平几方面进行评价,后一种评价是以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指标进行点评,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多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师与生、生与生、教材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一节课。”这些问题困惑着许多教师,参加“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在许多方面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参加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理念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强调时间加汗水的收益,作为教师要有国际视野,有科学的教育观,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科学,具有先进性和大众化。要大胆创新,要改变落后的现象,继承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学会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条线上耕耘。博采众长,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我所用。
二、功能化操作
为期两天的观摩研讨中,章建跃教授是对其中几节课进行了互动对话释疑中点评,其中提到了教育的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流程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和学科性评价。如经典性评价“第六种教学方式”(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前瞻性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的体现。而这六点也是教师做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既以“第六种教学方式”(知1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六个指标备课,也可以以这六个指标评课,为教师指明目标,而这样的目标是适应与任何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型的特点选择任何一种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灵活运用。
三、有效调控
在两天的观摩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约定”。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个“约定”是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每天都用的教学要求。说它陌生是因为在MS教学方式中,师生对约定运用更广阔,学生们在与教师的约定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例如,认为他说得对请伸直拇指和食指表示赞,错就把两个食指交叉举起来;掌心向着老师表示同意,反之表示反对;当你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要尽量的地面向更多的同学等等。因为有了有效的调控,就可以更全面、高效、快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可以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避免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能放不能收的吵闹现象。
总之,在MS—EEPO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注重专家引领和理论指导,更要强调一线工作经验的交流分享,选择MS—EEPO实验的教师代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避免“花架子”、走形式,以使教育实践更具实效。通过聆听讲座,使我们体会到“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互动、主动、能动)”教育思想的前瞻性;通过教学观摩,让我感受到MS—EEPO的引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灵气以及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学生们在互动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激发。MS-EEPO给与会教师许多新鲜的名词、崭新的理念、值得深思的方法与策略,而这些不是一两天培训能领悟的,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3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2、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
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4
本学期,本人担任七(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下面就数学教学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主要成绩
1、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决心立志在新学期教学工作中争取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因此,我认真仔细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熟悉教材各章节重要环节,用心研读新课程标准。弄懂每一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认真备好和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每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为了使学生学得易懂易掌握,我还努力发掘学生的兴趣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及时对所上的课可作出小结,同时还认真做好反思,并对每一个单元进行阶段性评价。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的数学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景。尽可能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想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兴趣,学生很容易接受所授知识。
3、老师之间互相促进提高
注意与其他老师的互相沟通,总结出每一单元好的教法和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归纳每一单元教学的经验和巧妙方法。然后进行反思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新课标学习和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加以改进。
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总之,教学是一个教育学的不断结合,不断促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反馈中发现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这才会使教学的教法更有实用性,教育效果才会更明显。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5
今年我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面临中考,面对学生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很大。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所有的练习都进行了重新组合才让学生去做,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重视基础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一直非常关注对基础的夯实。因为只有基础搞扎实了,才能谈得上提高。哪怕是在中考前一天,我仍告诫学生:答题时,一定要先把会做的都做好,而且要确保正确率,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钻研哪些自己一时做不上来的问题。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各种方法,也尽力去做了,但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误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对待学生时,耐心不足,尤其是到后期,对于一些学困生,更是缺少耐心和细心;还由于初三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只能尽量的去做到面向全体。
转眼间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本学期我支教到兵营中心学校担任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不断研究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一下小结。
一、学生情况
九年级上期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时刻,学生取得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本届九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较弱,且班级两极分化还很严重。到目前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态度也端正了许多。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多多研究。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备好课。本学期我每一节课前都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好的基础上,及时的补充他们的缺陷,知道应补充哪些知识,怎样才能教会他们。
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语言简炼,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准备多媒体资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好潜能生辅导工作。初中阶段的潜能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做到了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这一部分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期末复习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1、尽量让学生多练,加强解题过程训练。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我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为预防错误的发生,我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1)审题能力差;
(2)分析能力差;
(3)缺少创新思维。
并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了单独辅导,效果较好。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种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达到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我抓住典型加以评述,效果很好。
四、自我提高
本学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了部分材料。
在本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岗位练功,在教学中,重视研究新情况下如何教学的问题。并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几本教育教学著作并做了学习笔记和读书的心得笔记,学习与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教育学生的方法。
总之,初三上学期是中考前重要的教学阶段,也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初中数学的一个阶段,是学生成绩迅速伪降低、稳定、提高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坚持一个都不放弃,这也是我校十年来所坚持的。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6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 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 (5,6)表示什么含义呢 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 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
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的实例多、实物图多。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 ”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教材课后编排了大量的“读一读”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读一读”的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只是介绍知识的由来,不仅扩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等。如有“矩形、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一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正方形性质应用的游戏,非常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阅读的情感和兴趣。要是学生弄不明又想知道其因由,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教材还有许多可利用的优点,让我们一起慢慢去发现并加以应用吧!然而,正如索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既然太阳上了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因此新教材也有其不足之处,而取其“精”去其“糠”就更能发挥新教材的作用,更好地让教材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7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容量较少,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就一节数学课而言,教师占用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常常花费大量时间维持课堂教学秩序,一些教师话语嗦、甚至离题万里,经常占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夸夸其谈讲授知识,可以肯定地说学生有效使用的时间打了折扣。就学生而言,不同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大部分学生学习较差,就是优秀的学生,学习思维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有效学习时间少,学习容量就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创新思维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势必受限,这就必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
(二)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一些学生丢三落四,该写字母的不写,不该丢分的丢分,解答问题不完整,不是少了一步,就是答案不正确,马马虎虎,这些问题的出现实质上就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一知半解,例如,关于代数式的概念,忽略了代数式概念的实质。对公式的学习也是死记硬背,不是理解了公式的意义,联系实际解答问题,直接套用公式。由于师生不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时间长了,学生习以为常,数学学习出现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贻害无穷。
二、农村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一)合理设置差异性教学目标
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就是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各个课时。差异教学目标的设置包含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而每个方面又要按“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组成。差异教学目标要注意学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既要有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定量部分,又要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表现的定性部分。
制订差异性教学目标,就是要运用激励方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不断提升学习水平。在每学期初,应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本学期的奋斗指标,平时要经常进行目标教育,努力使各个“指标”成为每个学生时刻进步的明灯。
(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实学生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就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划分出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展开差异教学内容的设定。差异教学内容,不是对学生的歧视,也不是将后进生排除在培优之外,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的后进生逐渐提升的方案。将教学内容由浅显转变到中等难度,再升华到复杂的综合应用,教学内容分层,对于优等生,适当提高学习内容的难度,并且强化学生课外习题和读物的检查工作,将重点和难点的综合应用进行加强,帮助他们分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使得他们能灵活运用知识和进行学习创新。对于后进生和中等生,在学习内容上,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能在学习上获得一定的进步。
(三)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发性的课堂作业,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层次。“量”指设计的练习、巩固题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质”指作业训练题的难易程度应分档设计。一般可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涉及的思维能力分为基础题、开发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一般地讲,对于例题配套的基础题要求全班学生都掌握,做这类题,A、B级学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对C级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以指导或通过优等生的帮助,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而对于选做题、思考题等发展题,只要求A级学生去理解。这样,既增大了学生思维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
(四)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估方式单一,仅仅是数学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估方式缺乏科学性。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多元化、多种模式、多种考核的评估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综合评估,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特长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消除学生的自卑心态,抑制学生的骄傲情绪,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健康成长。比如,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态度的依据。再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课后学习任务项目,比如建立模型,调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并针对其完成度,予以科学合理的评估。在考卷的试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主要针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测验,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8
今年我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面临中考,面对学生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很大。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所有的练习都进行了重新组合才让学生去做,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重视基础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一直非常关注对基础的夯实。因为只有基础搞扎实了,才能谈得上提高。哪怕是在中考前一天,我仍告诫学生:答题时,一定要先把会做的都做好,而且要确保正确率,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钻研哪些自己一时做不上来的问题。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各种方法,也尽力去做了,但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误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在对待学生时,耐心不足,尤其是到后期,对于一些学困生,更是缺少耐心和细心;还由于初三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只能尽量的去做到面向全体。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9
10月24日—28日,山东省第六批初中数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济南五中进行,我有幸得到了这次听课的机会。在这五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不同地区的36节优质课,听了数学专家的点评,让我深深的领会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不学习是永远也得不到进步的,所以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汲取他人的经验,同时学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这次听到的课是七至九年级的数学课,听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和力和授课时丰富的课堂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尊重,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授课中他们的言语表达,简单明了,语气又很亲切,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如菏泽市第二十中学的祁永娜老师,潍坊市寿光上口一中的赵翠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语调贯彻课堂始终,学生课堂的反应自然很活跃很积极,让人真切体会到了“爱”驻课堂的魔幻魅力。
在所观摩的所有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教师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聊城市杜郎口中学徐利老师的《位置的确定》,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一点我领悟到教学一定得注重细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好好打磨,才能制作出一堂高质量的课。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实质上却蕴含着教学理念的不同。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一样,看这小细节好像很简单,可实则不容易想到。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琢磨新课程理念,高效实用课堂的教学要素,到准备教学案时才会厚积薄发,让人眼前一亮,由衷赞叹。
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这一点我们都是深有感受。在这些课的设计里无论是在知识展垫、知识新授、练习设计、课堂的总结评价中老师的设计都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题目。如在《比较线段的长短》《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有很多老师都是由现实的数学问题引入,都是利用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得出比较的方法。同时这些老师的整节课的设计由开始到结束都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没有彩排的剧目,教师面临的是时刻都会发生他们所设想之外的情形,而要自如地掌控这种随时都有“意外”的局面,就必须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及应变能力,就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教师与直播现场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是一样的。在这次听课过程当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执教老师们的那种良好的教学机智,丰富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老师们的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短短的五天听课让我的心灵震颤,我看到了教学的艺术所在,看到了老师的教育理念的体现,看到了今天学生的思想现状,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的血液。对比自己以前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态度,我需要改进的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以后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成为一名高素质教师。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0
当了近十年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笔者,在使用实验教科书的同时,用了将近二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关传统数学课程的情况分析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性太强了,且有部分内容没有实用价值性(当然最近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数学思想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体系上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巨大差别,特别表现于教材内容、目标定位、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在内容上分四个领域:“数学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叙述;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同时也指出数学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数学中教师不单纯教,学生不单纯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必须全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新数学教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教材中“游戏是否公平 ”、“跟我学”、“试试看 ”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学的世界。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接触新教材,我们可以立即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新数学、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不仅给教师很大触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学习的渴望,更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情况分析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们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也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常会制作一些小制作、工艺品等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了“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这又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的对照,不由得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数学到底怎么学?学什么?甚至数学教师也在说这课还怎么教。其实,新与旧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学的思想”。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新课堂教学应具有应有的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1
作为一名小学的普通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每一节课变的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学生都乐于学习是我所追求的目标。那么,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使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滥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如何利用电教媒体,使它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使用就成为我们广大教师所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简单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在最关键的地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究。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例二时:“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降低噪音。汽车通过绿化带时噪音可以降低,小汽车发出的声音是80分贝,那么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演示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绿化带的情境,学生在实景中来体验问题,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利用电教媒体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在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如何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课堂教学我们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如今的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改变了教师一本书、一支笔、一本教案的现状。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期第四单元有个思考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直观认识,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电教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只有精心安排一些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电教媒体安排大容量的、形式多变的练习,不仅省时,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不失为教师的第一选择。
虽然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在使用中发现它毕竟存在有一些问题。
一、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当我们尝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甜头后,就会在一些课堂上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来进行教学活动,而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任何教学的辅助手段都是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其他媒体或教具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一些常规的如投影、幻灯的静态展示功能和实景放大功能也不可忽视。特别是教具和学具的实物触摸感受和空间结构功能更是多媒体所无法替代的。还有就是数学课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用多媒体来教学,如果强用的话则会使效果适得其反。例如: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5个蓝球,一次至少摸几个球能保证有两个是同色的?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然后得出结论。而用了多媒体就无法实现这一动手过程。因而,教师需要根据课型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合理去选用教学方法,不要一味的为追求课堂的华丽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二、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为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也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如在学生学习重量单位时,单靠教师去讲,学生通过多媒体去观察都不足以使学生充分的感受重量的实际含义。那么,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角等几何图形时,才能让学生真正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和物体的角与图片之间的差别。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这样的教学,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多媒体在设计缺乏针对性
毫无疑问,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然而,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某位老师在讲授轴对称时,给学生出现了一组组美丽的轴对称画面,但是却插入了“最炫民族风”这首音乐,结果可想而知,教育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好电教媒体,会使我们的课更加生动、精彩,也必然为学生所接受。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2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及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五、立足基础,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习,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3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几点体会:
1.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3.1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2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4.强化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注重传授知识,不忘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4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情趣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数学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当然,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受课时的限制,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可先作一些铺垫。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5
(一)
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选的例题和习题,有整体的教学规划(使之有序),有学情分析(可以出现的结论预测)“四明白”即明白知识点,明白重难点,明白思维切入点,明白板书设计(便于小结)。在实际教学时,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还课堂给学生就会物化为累累硕果!
(二)
把初中数学课程比喻为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
1、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数学的目的,使他们真正对数学感兴趣,这就是这棵树的根,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动力。
2、初中数学课本最基本的概念及运算,好比这棵树的主干。所以无论如何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清晰简明、精炼扎实、贯通一体为要,同时要反复提炼、归纳,使之在学生心中变得愈简明愈好。
3、围绕课本上这些最基本的概念而灵活运用的习题,好比这棵树上的枝叶。充分运用这些习题培养学生应用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解决种.种具体问题的能力。
4、树的枝叶不宜太多,太多了学生会太累。也不能太乱,太乱了学生会太烦。更不能用别的树上的枝叶来折腾学生。
5、当学生在做任何习题时,最好能时时提醒他们要从树的主干上来理解,从而使他们能从种.种貌似繁杂习题中,看到它们其实是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简单运用的真面目。
6、时时使学生心中只有一棵简单清晰、有条不紊的初中数学之树的体系,有一充满勃勃生机的根及坚实简明的主干支撑着初中数学知识的全体。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以从容轻松的心态来应对任何貌似复杂,但实质上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就不会感到数学知识杂乱无章了。
一旦使学生明白了自己日常的功课、作业、考试,也无非是课本上基本概念及基本运算的变体形式,真正知道这一万变不离其宗的迷底,学生就不会被日积月累的知识所累、所困,而是能保持轻松、清醒的心态来应对各门功课、考试乃至将来的中考、高考。
其实,各门功课的学习之道都是如此。胸有全局,重点清楚,就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知识的末梢上过多地消耗精力和时间,到头来,反倒没有精力去重点知识了。
(三)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
1.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3.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4.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5.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
6.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6
xx年11月13日、14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滁州天长、淮北、合肥、芜湖、亳州、黄山等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不同版本的观摩课,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感受颇多,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和思维,许多疑问也在专家那里得到了解决。
合肥市曙宏小学方义伦老师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别具特色。让我知道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幽默的语言、轻松的活动、自由的回答)。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那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无一不在的让人耳目一新。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这节课的最好的评价。是呀,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反思我的课堂往往都偏爱严谨、简明,即使探究活动总也免不了一板一眼,轻松快乐的学习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奢望和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吴正宪老师曾经指出: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数学才是最美的数学,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方老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这节课使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至半功倍的成效。
马鞍上市和平楼小学罗德寿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简洁、流畅、自然、有趣,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罗老师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回归到生活中去,自然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还有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汤国英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芜湖市北塘小学赵丽娟老师的《奇妙的图形》以及广德县兴华小学黄玉凤老师的《数图形的学问》这几节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学习方法上,渗透了数学思想,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艺术。所谓猜想是数学研究的第一步,观察是数学常用的方法,这几节课都不同侧重的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如何进行有序思考。例如,《奇妙的图形》一课,让学生先大胆猜想,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接着,让学生用观察法验证猜想,最后利用图形摆一摆、铺一铺,检验猜想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利用算、画、摆、连线、定位、分类等,让学生进行有序列举,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两天学习,共听了9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反思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课内效益不高,就利用课外补,花了大量时间,出现了学生累我更累的局面。反思我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7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篇文章,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最后再说课堂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8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
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再次,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通过我对新课程这几年的研究,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几点工作体会,谈谈个人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第一方面应从思想工作着手,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第一天当他们老
师起,就首先要求他们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体罚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真心真诚的关怀与帮助。例如当有后进学生成绩跟不上或受不良影响,我找他们来首先指出他的不足,让他们认识其结果的严重性,同时用启发式办法帮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千方百计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学习方面,重点是树立学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要让他们知道,老师决不嫌弃他们,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的有效配合,没有这些,个人再努力也是不行,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第二则是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第五点: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第六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十几或二十分钟,但一学期下来,就积少成多,对提高成绩会有帮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它科任老师协调好时间,二是被留下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过关,以免因被留下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复习效果。以上六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9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诠释了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大量的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它基本理念来源于实践,又不断的服务于现实生活。要使生活更加和谐,让学生学好数学是必不可少的;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外乎有两条路径: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和任课教师有良好的引导水平。
一、彻底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
教师、学生、教材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本为教学依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最基本前提便是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课堂教学要想有较大的收获,必须深钻教材。只有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才能确定章、节、单元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才能找出重难点和关键,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时教案和学案,准备好精选试题。
如果教材上说得明明白白的内容,教师可略讲、不讲或让学生自己阅读,做好引导,渗透洋思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那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要抓住关键,充分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该拓展的绝不可一带而过。
二、认真进行数学教材分析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1.要分析数学学科的结构。
数学学科主要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组成的。
如:对九年级(上)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分析如下:
A、基本概念:一元二次方程(从三方面表述概念的内涵)。
B、基本问题:
(1)、解方程——已知方程的系数求根;
(2)、作方程——已知根,确定方程的系数。
C、基本原理: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2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打折销售》这一节,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线段的比较,我们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也许就会提出:用得着这么麻烦吗?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切合实际的观点,甚至就可以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时学生一定会提出很多不同于教材而又很实用的方法,学生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2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情趣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数学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当然,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受课时的限制,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可先作一些铺垫。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22
很荣幸能够在4月23日参加海南省20xx年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六年的教师,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我既紧张又兴奋。这次评比活动使我使我对于教学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感觉从中受益颇丰,在此仅简要总结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希望能以这次评比为契机使我今后的教学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这次评比活动我最重要的目地是锻炼自已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参加这次评比活动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各市县的优秀教师,通过笔试后的短暂交流我就发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学精益求精的态度都是我今后工作中要着力加强的方面。
这次评比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所有教师的课堂实录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出来,这无疑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为每一个小疏忽和漏洞都将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全省教师的面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我想,一位青年教师想要迅速成长,能够得到这么专家和老师的点评,必将是受益终生的宝贵经历。同时也正是能过网络平台,我才有机会反复观摩各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题,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下面我把这次评比活动中教师们展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同时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总结如下:
1、教态:端庄、大方、从容,衣着得体,情绪积极是这次大赛所有教师都能表现出的良好外在形象。从这点可以看出教师对大赛的重视及良好的自身素质。
2、口头语言表达:表达准确,语言简洁流畅,逻辑严密,更为可贵的是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性,抑扬顿挫、激情洋溢,体现出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
3、体态语言:即肢体语言和表情。参赛教师的教学热情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眼神、表情、动作在他们身上很自然的流露,同时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使听课者忘记了时间、不厌其烦地听了一节又一节课。
如果说以上几点都是教师外在素质的表现,那么,通过教学技术和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以及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等则进一步体现出参赛教师的内在素质和风采。
4、教学技术:在这次大赛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教学资源的关注和利用,参赛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网络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教学的运用尤为精彩。教师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体现了“选择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了形式主义,促进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增加了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5、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基于对本次大赛的高度重视,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各位参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做到了“准确与深刻”,对各项技能的具体要求体现的尤为明显,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做到了“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同时也体现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
6、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师生平等、崇尚民主自由的观念;注重师生互动、双向沟通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注重学生体验、实验、活动,鼓励学生质疑、求索、创新;适时使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用绿色语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之,通过这次大赛,自己长了见识,加深了对新课改的理解,进一步增进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的责任和感情;而收获最大的还是从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信心,也发现了不足,激发了探索创新的热情。希望各位教师亦能从中受到启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方面打造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形成自己的特色,做一名成功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