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传统文化之重要性无需多言。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承载了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念,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我们民族心灵的瑰宝。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于是,在某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大会。通过此次大会,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首先,这次大会强调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作品。在大会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得以深入地展示出来。从经传到史记,从诗词到画卷,从哲学到科学,每个方面都展现出了深度的思考和智慧的闪光点。特别是在知识传授环节,一位专家详细地介绍了《诗经》的历史地位及内容,引领我们走进了这部古老的经典之中。通过这次大会,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这次大会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传统文化教育大会中,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并非只是停留在历史中,而是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与发展。大会中,一位传统戏曲艺术家向我们介绍了他在传统戏曲中的创新尝试,他融合了现代元素,使传统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给了我很深的启示,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就不能僵化地停留在古老的形式中,而是要有所创新,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再次,这次大会强调了传统文化与人的精神修养的关系。在大会上,专家们多次强调传统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只有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才能使人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内心升华。在大会结束之际,一位专家用一个故事表达了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说,古人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这样的修炼中,他们把心灵提升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只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最后,这次大会强调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在大会上,许多专家一致表示,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者学术研究的对象,更是对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传达和引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让我深思,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自己的财富,更是对社会的贡献。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弘扬中来,共同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传统文化教育大会,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只有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我们才能铸就更加灿烂的华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传统文化将继续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一个国家要兴盛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力气的支撑与滋养。一个民族要进展富强,有赖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追求“真善美”精神为目标,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讨论和训练推广,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奉献才智和力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共有精神家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训练对广阔同学的文化认同、伦理共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各级各类训练都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训练,推动同学学习传统美德,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同学在经典的浸润下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弘扬中国精神,分散中国力气,走好中国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必需承接传统美德。因此,今日的传统文化训练应当是新文化视野下的传统文化训练,是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传统文化训练,应当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训练的范畴,成为国民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校来说,传统文化训练是学校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训练,是新时期全面实施素养训练的内在要求和新的突破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训练,对于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包涵、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深邃的精神内核、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优秀传统美德,假如能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开展训练,可以浸润同学的心田,哺育同学的精神生命。对全国1500多万名各级各类老师而言,它们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都说世界上有最悠久的三大文明,我两次考察过埃及的文化训练,也多次到两河地区参观访问,那里的文化特别绚烂和辉煌,而今陨落了,唯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并且在得以发扬光大。我们没有理由数典忘祖,没有理由妄自菲薄,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骄傲。
深化开展传统文化训练的理论讨论,是推动传统文化训练健康进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的传统文化训练面临很多亟待讨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仔细总结传统文化训练胜利的阅历,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学什么就要精学,各级学校的课程内容已经较多,同学的负担已经偏重。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精选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经典、最基础的内容,让同学把握,有的甚至要熟记熟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创新传统文化训练的方式方法,探究传统文化训练的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构建大、中、小、幼乃至掩盖全社会的传统文化训练理论和实践体系,取得生动活泼、特色鲜亮、富于成效的讨论成果,从而引领和推动全国的传统文化训练健康有序进展。至于说,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训练,要不要有特地的教室,要不要穿长衫长袍,可不做统一要求,各地依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制造性地开展,只要有用、有效,就是好的方法。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我校举办了一场传统文化教育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我深受启发,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段: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大会上,主讲人首先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国家的灵魂。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对历史和民族的认同感。它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
第三段: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传统文化教育大会上,主讲人介绍了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首先是传统文化的体验式教学。通过观看戏曲表演、参观传统建筑、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式,学生可以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是传统文化的对比式教学。通过对比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最后是传统文化的故事式教学。通过讲述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人物和典故,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品质和精神,以此激励他们向上向善。
第四段: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其次,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文化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思想和智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最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人生。
第五段:我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这次传统文化教育大会,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当代学生的重要性,也理解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我决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我要通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扩大我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同时,我也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我的教育和工作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过这次传统文化教育大会,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明白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努力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同时,我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的教育和工作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道德情操。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
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育界日益被重视。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所在的学校举办了一次传统文化教育大会。本次大会旨在加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这次大会中,许多与会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段: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这次大会中,有一位老师讲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他指出,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象征。当代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正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挑战,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大会上,许多老师分享了他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所取得的成果。他们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们学会了尊重传统、感恩先辈,注重和谐相处。他们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第四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大会结束后的讨论环节中,有一位同学分享了她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获得的收获。她说,传统文化教育让她重拾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前,她对传统文化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对于古代文化和文物并不感兴趣。但通过这次大会,她参观了许多古迹,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她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产生了改变,从冷漠到热爱。她决定以后要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传统文化教育大会,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只有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时代变革的挑战,保持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也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引导和指导。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们能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身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传统文化教育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时刻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职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熟悉。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收成颇丰。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爱好,以前常常搜集一些名言警语来鼓励、警示自己。此刻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明白得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扬、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发聪慧、净化心灵、鼓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进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进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前人提倡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咱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门生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那么学之"确实是要求咱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靠近,向他们学习。
宏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进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进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确实是要把其要紧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增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门生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顺父母、爱岗敬业、老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缘故,社会问题日趋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爬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久而久之,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医治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确实是要宏扬孝道、张扬仁爱、歌颂仁慈。用经典诠释聪慧,用聪慧启发人一辈子,用人一辈子挖掘人性。用咱们先祖留下的经典聪慧来医治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咱们心中的善念和良心的火炬。
"达那么兼济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当你被时期所重视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孤单,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咱们作为公事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咱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事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加倍敬畏人民、敬畏人民给予咱们的权利、敬畏党和国家授予咱们的职责职位。咱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那个职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那个职位多做事、做好事。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热情持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化,那么传统文化则需要一种方式来进行传承和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应用便产生了,它旨在通过视频的形式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让更大的群众能够理解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第二段: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对我个人的影响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对我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从这些视频中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包括诗词、曲艺、书画、武术等,也了解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名人和历史故事。在这些视频中,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所蕴含的道德观念,这些东西远远超过了现代化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也让我意识到世间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和去传承。
第三段: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对当代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传统文化渐渐淡化甚至逐渐失传。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不但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思想精义,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应该秉承什么道德观念,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段: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的不足之处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正如其他教育方式一样,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例如缺乏互动性、无法满足个体特殊需求、难以辨别知识的真假等等。同时,视频能够传达的信息和知识也是受到时间以及每个视频作者的限制的。所以说,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只是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工具之一,而非万能的唯一方式。
第五段: 结语
在我的看法中,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构建我们国家文化的底蕴。因此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承和推广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渗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也应该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重视和尊重,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应尽的责任。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民长期创新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精确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围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伴侣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确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确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悟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培训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养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始终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家立命之文化根基,也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由于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始终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盛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行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推断和准时订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行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当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培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心情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赐予劝慰,置之不抱负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怀太少了。
从校内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头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奇怪,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知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埋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埋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连续追寻生活的奇怪。生活在回忆里,苦痛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布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特殊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提示自己应当如何连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期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四周的伴侣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期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开始开设相关课程。本文将就我在观看一段“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后的所感所想与大家分享,探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一段,引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追求新奇和时尚,这似乎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潜在趋势。因此,我们也许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逐物质方面,很少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学习。但是,传统文化具有无尽的魅力和独特的内涵,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它值得我们去品味和传承下去。而通过观看一段“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视频”,我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第二段,记录。在看到视频中老师悉心讲解的内容时,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温暖感。通过了解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祖先,更好地凝聚人们的心灵,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的文化精神。在视频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声声慢》等经典名篇,不仅解析了文字背后的寓意和情感内涵,还为我们展示了这些诗词的优美旋律和传统文化的审美文化。我深感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有趣,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经典,甚至激发出我要继续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三段,思考。观看这段视频,我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妙和博大精深,也有所思考。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了我们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看起来的值得被了解,更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传承,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民族,领会我们的文化根本,自然也更能够在个人发展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第四段,展望。自从接触到传统文化,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帮助。我相信,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和重视传承弘扬的情况下,我们就有希望保存我们的文化创造和传承。与此同时,社会需要更多的平台和渠道来传达和普及传统文化,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到教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更好地保障其传承和发扬。 我相信这样的努力,将会润泽我们传统文化宝库的花朵,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第五段,总结。在我看来,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它既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研究热情,也指引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成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在坚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创新,才能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取得真正的进步。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十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传统文化中,立冬被赋予了“入冬”、“祭祖”、“养生”等寓意。立冬之时,从中国古代到现代都有许多庆祝和节日。
在古代,立冬是祭祀祖宗和神灵的重要日期。人们会在祖宗墓前祭祀,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同时,由于冬季气温骤降,人的身体会特别敏感,老百姓注重养生,也认为在立冬进补,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寒冷。因此,立冬也成为了注重养生的日子。
第二段:传统文化对立冬教育的启示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关于立冬的教育启示。首先,祭祀祖宗的传统意义告诉我们要记住自己的家族和家庭渊源,要尊重和纪念祖先,深入继承家族文化。其次,冬季进补的养生方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要注意饮食营养和保暖,保持健康。
另外,在传统文化中,立冬也是开始备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与现今不少科学家根据生育规律而得出的结论相符:农历的10月至12月是孕育宝宝的最好时间。这告诉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里面的科学知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健康生育。
第三段: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引导我们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新事物,同时忽略了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我们重新领悟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经过对立冬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去领悟生活的本质,将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第四段:传统文化教育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启示
传统文化教育不只是延续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对我们现实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启示。立冬传统文化里的祭祀祖先、注重健康、孕育宝宝等内容都是将过去的经验和智慧发挥到极致,实现日常生活的更好状态。
在企业管理中,传统文化中关于家族血脉延续的理念,同样能让企业领导者注重家族企业的延续,从而使企业成为一家家族永续的发展机构。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团队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第五段:总结
立冬传统文化教育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弥补了现代教育的不足,佐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也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的挑战,并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带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具有深刻的历史、哲学、道德、美学内涵,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前我们教育和文化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最近,我机缘巧合的看到了一些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的视频,让我深受启发,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此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第二段: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博大精深的影响力,使其成为被世界所认同和尊重的文化财富。传统文化教育是对青少年道德思想教育的重要补充,是使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体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改变自己,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段: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传承和生活体验的集中体现,领略传统文化,体悟其中的道理和哲理,对于青少年成长和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的内涵很广,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教育,如思想道德教育、历史、语言等方面的教育。传统文化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出更多热爱祖国、回报社会的人才。
第四段: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我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注重体验与互动、例证与启示、情感与想象,通过参观文化名胜、浸润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民俗、体验中国传统手工艺等方式,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应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这些思考和创新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五段:总结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青少年成长和道德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我们需要多角度思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让更多青少年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得到深入的感悟,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之中。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二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四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学习传统文化尤为重要。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
心得体会
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
弟子规
》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
名言
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 会:(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 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 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 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 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 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 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 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 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 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 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 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 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
规章制度
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国学
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