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精选6篇)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 篇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化学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遵循化学规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进而深入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有生命的化学之称。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它与许多学科交叉渗透,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支柱。因此,奠定坚实的生物化学基础已成为多种学科科技工作者的共同需要。我们身为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生,自然要踏实掌握好并学会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通过这学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我知道了核酸、蛋白质、酶、糖类、脂类是几大主要研究物质,不仅要熟知并理解它们的种类、概念、结构、性质以及化学合成反应,还要学习其分解代谢,氧化途径、酶促降解、生物合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知识点。然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相对于我们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其他课程来说,是需要比较多时间去背诵记忆的。我想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一个难点。生化里面囊括的知识点很多,也许这就得靠我们自己去总结归纳,去理解背诵。但这些内容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理解吸收的,无论哪门课程,都是需要时间去好好学习,都是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就像老师所说,我们学习生物化学,不只是为了应付结课的这一次考试,更是要理解这些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当中。而且对于我们林产化工专业来说,我认为生物化学这门课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说到这门课的学习,还记得刚开课时老师有让我们写下自己的安排计划,当时我是这样写的:课前仔细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复习。现在看来这样的计划是有点理想化,其他的课业作业活动一多起来,就根本没有时间完成计划。也许我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总之到了最后的学习状况与一开始的预想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很不该的。到了现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之前的就不懊恼了,只想着好好复习,希望能在期末取得一个好成绩。
最后是在老师的教学上,李老师是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虽然刚开始作业比较多,但老师也是希望我们能熟悉课本并学会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怨声载道,但在现在的复习阶段,当时所做的那些总结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也使我们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思维,更有助于复习。老师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记忆的生化背诵顺口溜,能让我们更快的理解知识。而且老师还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公共邮箱,里面有很多的学习资料和相关知识,都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不过在课堂上,还是希望老师以后在讲课中能给我们多提供些条理帮助我们疏通思路,并能结合一些实际言传身教让我们更好理解内容,并且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能够让我们理解更透彻学得更精通。不过李老师还是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学期这么精彩的生物化学课堂,在此表示对老师的感谢。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 篇2
生物化学是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代谢及其调节的一门科学。其发展快、信息量丰富,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因此学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就如何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谈一谈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选择好教材和参考书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教材和一些参考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好本学科十分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准备三本教材和一本学习指南与习题解析:一本是简单的版本,便于理解和自学。如南京大学郑集教授等编写的《普通生物化学》;一本是高级的版本,如南京大学杨荣武教授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阅读此类教科书便于对各章内容全面和深入的掌握;第三本应该是一本英文的原版教材,如Lehninger’s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英文版教材的特点是新、印刷精美,图表多为彩图,通常还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方便你自学。阅读一本好的英文生化教材,不仅对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而且对理解各章节的内容,学好本学科是非常有帮助。
2、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根据研究内容,本课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结构生物化学:着重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重点阐述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的结构?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比较。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②代谢生物化学: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昔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和酮体代谢途径;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环节及相互联系;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问题。③分子遗传学基础:重点介绍了 DNA复制, DNA转录和翻译。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蛋白和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抓住规律。
3、学会做笔记
首先有一点必须强调,上课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时是听老师讲课而不是做笔记,因此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听讲,一些不清楚的内容和重要的内容可以笔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向老师求教。当然,条件好的同学可以买来录音设备,将老师的上课内容录下来,以供课后消化。另外,老师的讲稿大都做成了幻灯片,学生可从老师那里得到拷贝。
4、懂得记忆法
学习生物化学时,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关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分清楚那些需要记忆,那些根本就不需要记忆。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符号是需要记的,而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并不需要记;其次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然后再去记忆;第三,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如关于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可以将高等动物10种必需氨基酸的首写字母拼写成一句话:Tip MTV hall(需付小费的MTV厅)。
5、勤于动手,联系实际
这是由“学懂”通向“会做”的桥梁和提高考生在考试中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平时多做习题,多做实验,是你掌握本学科,取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6.注意将原核系统和真核系统进行比较
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在进行DNA复制、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等基本的分子事件,两类生物在这些事件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差异。在学习的时候,时刻要注意将两大系统进行全面的比较。例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时候,注意将原核细胞内的DNA聚合酶I、II、III、IV、V和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α、β、γ、δ、ε进行比较,将原核DNA聚合酶III的β滑动钳和真核DNA聚合酶δ的PCNA滑动钳进行比较;在学习转录的时候,需要将两者的启动子结构和RNA聚合酶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比较;在学习转录校对的时候,注意将原核细胞中的GreA、GreB和真核细胞内的TFIIS进行比较;在学习DNA甲基化的时候,要注意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甲基化的位点和功能上是不同的;在学习弱化子机制的时候,要注意这种机制是原核系统特有的,真核系统没有。如果能这样去学习的话,那所有的内容就活了,将它们串在一起理解要比孤立地记忆要强得多!
7.注意将两种不同的分子机制进行比较
细胞内的很多分子机制是很相似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将相关联的分子机制放在一起去领会、理解。如DNA复制和DNA转录,两者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例如都需要解链,合成的方向都是从5′→3′,都遵循Watson和Crick碱基配对原则。当然,在意识到这些共同的特点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它们的差别,比如,DNA复制需要引物,RNA不需要,DNA聚合酶通常具有自我校对能力,RNA聚合酶没有校对能力。这里更要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为什么允许有这些差异?
8.在分子生物学部分,要以“中心法则”为核心,“碱基互补配对”和“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巧妙地利用“外因与内因的关系”的理论,全面理解分子生物学的机制
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所谓的“中心法则”,即生物体内的三种生物大分子——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到遗传信息的复制、损伤修复、重组、转录、逆转录、转录后加工和翻译等。这些过程总是涉及到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掌握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对于深入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各种机制和原理至关重要。另外,细胞内的很多机制都可以使用哲学中“外因”和“内因”之间的关系原理进行理解,掌握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理解DNA复制为什么具有固定的起点?这涉及到DNA复制起始区和复制起始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里可以将DNA复制起始区看成“内因”,复制起始蛋白(大肠杆菌为DnaA蛋白)看成“外因”。按照“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原则,即“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DNA复制区所具有的特殊序列是DNA复制具有固定起点的根本原因,即“内因”,但仅有它是不够的,还需要识别这种特殊序列的蛋白质,它就是“外因”,正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使得DNA复制从固定的起点开始。
9.注意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生物化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的进步分不开来的,而反过来它的发展又使得人们提出和发明新的研究手段。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在学习各章节内容的时候,对于生物化学家在研究各种分子机理时所使用的方法要充分理解。例如,对参与DNA复制的各种蛋白质和酶的鉴定主要是利用DNA复制突变体的互补和体外复制系统的重建两种方法。互补的原理是利用某种野生型的蛋白质去恢复特定的DNA复制缺陷突变体的复制功能,从而确定参与复制的蛋白质。重建的原理是在较为简单的体外复制系统(如SV40病毒复制系统)中,先人为去掉某种成分,致使复制不能正常进行,然后,将复制系统中逐一添加分步收集的可能参与复制的蛋白质抽取物,看是否能够恢复复制活性,从而确定复制蛋白。有时,添加的蛋白质可能来自于其他物种,这样可以从其他物种中找到同源的或同工的蛋白质。为了方便理解重建的原理,这里可以打一个比方加以说明。假定你的一台电脑坏了一个部件而不能运转,那么如何迅速找到是哪一个部件有毛病呢?这时可以用类似重建的手段来确定:首先弄一台运转正常的电脑,将它的各个部件拆开,那么,来自这台正常电脑内的所有部件都应该是正常的(相当于野生型蛋白质)。然后,将坏掉的电脑逐一取出一个部件(如内存条或主板),再用正常电脑的相应部件取而代之。如果某一个部件经过替换以后,坏的电脑恢复正常了,这就等于找到了坏的部件(相当于突变型蛋白质)。这两种方法对于参与其他过程(如信号转导、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的蛋白质的鉴定也很有帮助。例如,为了找到人细胞内参与细胞周期的某一种蛋白质,先是将酵母细胞内某一种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质突变,这样的酵母的细胞周期肯定会有异常。然后,将正常的人细胞内的各种可能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质导入到突变的酵母细胞中,如果其中的某一组分加入以后,酵母的细胞周期恢复正常,那么这种导入的蛋白质就是人细胞内的一种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质。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 篇3
生物化学是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代谢及其调节的一门科学。其发展快、信息量丰富,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因此学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就如何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谈一谈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选择好教材和参考书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教材和一些参考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好本学科十分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准备三本教材和一本学习指南与习题解析:一本是简单的版本,便于理解和自学。如南京大学郑集教授等编写的《普通生物化学》;一本是高级的版本,如南京大学杨荣武教授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阅读此类教科书便于对各章内容全面和深入的掌握;第三本应该是一本英文的原版教材,如Lehninger’s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英文版教材的特点是新、印刷精美,图表多为彩图,通常还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方便你自学。阅读一本好的英文生化教材,不仅对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而且对理解各章节的内容,学好本学科是非常有帮助。
2、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根据研究内容,本课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结构生物化学:着重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重点阐述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的结构?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比较。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②代谢生物化学: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昔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和酮体代谢途径;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环节及相互联系;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问题。③分子遗传学基础:重点介绍了DNA复制,DNA转录和翻译。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蛋白和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抓住规律。
3、学会做笔记
首先有一点必须强调,上课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时是听老师讲课而不是做笔记,因此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听讲,一些不清楚的内容和重要的内容可以笔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向老师求教。当然,条件好的同学可以买来录音设备,将老师的上课内容录下来,以供课后消化。另外,老师的讲稿大都做成了幻灯片,学生可从老师那里得到拷贝。
4、懂得记忆法
学习生物化学时,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关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分清楚那些需要记忆,那些根本就不需要记忆。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符号是需要记的,而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并不需要记;其次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然后再去记忆;第三,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如关于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可以将高等动物10种必需氨基酸的首写字母拼写成一句话:Tip MTV hall(需付小费的MTV厅)。
5、勤于动手,联系实际
这是由“学懂”通向“会做”的桥梁和提高考生在考试中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平时多做习题,多做实验,是你掌握本学科,取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6、注意将原核系统和真核系统进行比较
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在进行DNA复制、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等基本的分子事件,两类生物在这些事件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差异。在学习的时候,时刻要注意将两大系统进行全面的比较。例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时候,注意将原核细胞内的DNA聚合酶I、II、III、IV、V和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α、β、γ、δ、ε进行比较,将原核DNA聚合酶III的β滑动钳和真核DNA聚合酶δ的PCNA滑动钳进行比较;在学习转录的时候,需要将两者的启动子结构和RNA聚合酶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比较;在学习转录校对的时候,注意将原核细胞中的GreA、GreB和真核细胞内的TFIIS进行比较;在学习DNA甲基化的时候,要注意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甲基化的位点和功能上是不同的;在学习弱化子机制的时候,要注意这种机制是原核系统特有的,真核系统没有。如果能这样去学习的话,那所有的内容就活了,将它们串在一起理解要比孤立地记忆要强得多!
7、注意将两种不同的分子机制进行比较
细胞内的很多分子机制是很相似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将相关联的分子机制放在一起去领会、理解。如DNA复制和DNA转录,两者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例如都需要解链,合成的方向都是从5′→3′,都遵循Watson和Crick碱基配对原则。当然,在意识到这些共同的特点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它们的差别,比如,DNA复制需要引物,RNA不需要,DNA聚合酶通常具有自我校对能力,RNA聚合酶没有校对能力。这里更要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为什么允许有这些差异?
8、在分子生物学部分,要以“中心法则”为核心,“碱基互补配对”和“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巧妙地利用“外因与内因的关系”的理论,全面理解分子生物学的机制
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所谓的“中心法则”,即生物体内的三种生物大分子——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到遗传信息的复制、损伤修复、重组、转录、逆转录、转录后加工和翻译等。这些过程总是涉及到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掌握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对于深入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各种机制和原理至关重要。另外,细胞内的很多机制都可以使用哲学中“外因”和“内因”之间的关系原理进行理解,掌握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理解DNA复制为什么具有固定的起点?这涉及到DNA复制起始区和复制起始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里可以将DNA复制起始区看成“内因”,复制起始蛋白(大肠杆菌为DnaA蛋白)看成“外因”。按照“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原则,即“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DNA复制区所具有的特殊序列是DNA复制具有固定起点的根本原因,即“内因”,但仅有它是不够的,还需要识别这种特殊序列的蛋白质,它就是“外因”,正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使得DNA复制从固定的起点开始。
9、注意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生物化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的进步分不开来的,而反过来它的发展又使得人们提出和发明新的研究手段。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在学习各章节内容的时候,对于生物化学家在研究各种分子机理时所使用的方法要充分理解。例如,对参与DNA复制的各种蛋白质和酶的鉴定主要是利用DNA复制突变体的互补和体外复制系统的`重建两种方法。互补的原理是利用某种野生型的蛋白质去恢复特定的DNA复制缺陷突变体的复制功能,从而确定参与复制的蛋白质。重建的原理是在较为简单的体外复制系统(如SV40病毒复制系统)中,先人为去掉某种成分,致使复制不能正常进行,然后,将复制系统中逐一添加分步收集的可能参与复制的蛋白质抽取物,看是否能够恢复复制活性,从而确定复制蛋白。有时,添加的蛋白质可能来自于其他物种,这样可以从其他物种中找到同源的或同工的蛋白质。为了方便理解重建的原理,这里可以打一个比方加以说明。假定你的一台电脑坏了一个部件而不能运转,那么如何迅速找到是哪一个部件有毛病呢?这时可以用类似重建的手段来确定:首先弄一台运转正常的电脑,将它的各个部件拆开,那么,来自这台正常电脑内的所有部件都应该是正常的(相当于野生型蛋白质)。然后,将坏掉的电脑逐一取出一个部件(如内存条或主板),再用正常电脑的相应部件取而代之。如果某一个部件经过替换以后,坏的电脑恢复正常了,这就等于找到了坏的部件(相当于突变型蛋白质)。这两种方法对于参与其他过程(如信号转导、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的蛋白质的鉴定也很有帮助。例如,为了找到人细胞内参与细胞周期的某一种蛋白质,先是将酵母细胞内某一种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质突变,这样的酵母的细胞周期肯定会有异常。然后,将正常的人细胞内的各种可能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质导入到突变的酵母细胞中,如果其中的某一组分加入以后,酵母的细胞周期恢复正常,那么这种导入的蛋白质就是人细胞内的一种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质。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 篇4
在真正投入到创新实验计划当中之前,我以为不会很难。因为课内实验我们也做了很多,只要做好预习工作,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再加上自己多动脑筋,几乎没遇上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实验完成起来也比较快。各种各样的实验加起来,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到了很多,让自己对于这样的研究与实验工作也更加感兴趣。
但是真正开始创新实验计划时,发现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一切要从头学起,从最简单的做起。与高年级的学长比起来,自己的基本实验技能与专业知识少的可怜,面对那些精密的仪器与无数的文献资料,信心一下子被浇熄了大半。每天跟在学长后面做着清洗瓶子,到扫卫生,摘桑叶,诸如此类的体力活。貌似什么也学不到,看着学长学姐一言不发的熟练操作,却一点也摸不到头脑。 有时真的懊恼的有些想泄气,但幸亏老师常常与我们开会讨论,开导鼓励我们,他还时常有意无意地启发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古语说的没错:耳濡目染。一天天下来,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实验技巧越来越熟练,对于一些仪器的基本操作也能单独上手,学长学姐很有耐心地一次次纠正我们犯下的或大或小的错误,并不厌其烦的叮嘱我们注意安全。
渐渐地我们可以单独完成一些比较系统全面的实验工作。但错误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往往要犯错之后才能明白如何不犯错和为什么不要犯下这样的错误。比如因为我们某一步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最后的实验结果不尽入人意,无法纳入最后的总结分析中,
也就是说我们白忙活一场。其实这样的失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通过它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实验步骤的原理、影响及具体细节。
重复这是整个实验过程中常做的一件事,面对规律性不强的实验结果,我们只有一次次反思,重新再来,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失败,我们就只得求助于学长学姐和老师们了,但是这样具体的操作细节中失误,非当事人又是无法完全了解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点的去摸索。
当然整个实验过程中最困难的还要数自行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了,老师所能给的'知识一个全面概括的指导意见,让我们不致发生方向性的失误。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但同样的道理,具体到某一方面我们还是要自己去搜索,筛选,概括。有时甚至要面对一些英文文献,仅凭我们已有的英文水平还过于单薄。困难就是让人来解决的。我们摸索前进,自己跑到机房查资料,下载翻译软件,制定实验方案,阅读大量晦涩难懂的文献,失败了就再来一次,总结后再勇往直前。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们就要毅然决然的走下去,不管后面的路是沼泽泥泞还是荆棘丛生。
终于我们的实验数据慢慢变得有规律起来,面对棘手的麻烦我们也能镇定自若,实验的因素探索一个个完成,一点点接近于目标。回望之前,发现与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知识相比,以前都算不了什么。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项本科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我们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书本上永远也学不来的,有些仅靠我们自己摸索几乎为不可能的,有些仅凭我们自行监督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在这里要感谢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学长学姐还有同届同学以及学弟学妹,没有你们我们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 篇5
探究性实验是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我们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对于我们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学习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一定要我们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我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我们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我们交流。一则我们有成功感;二则让我们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我们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我们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三、科学训练
发展我们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化学的学习心得 篇6
实验心得体会
在真正投入到创新实验计划当中之前,我以为不会很难。因为课内实验我们也做了很多,只要做好预习工作,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再加上自己多动脑筋,几乎没遇上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实验完成起来也比较快。各种各样的实验加起来,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到了很多,让自己对于这样的研究与实验工作也更加感兴趣。
但是真正开始创新实验计划时,发现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一切要从头学起,从最简单的做起。与高年级的学长比起来,自己的基本实验技能与专业知识少的可怜,面对那些精密的仪器与无数的文献资料,信心一下子被浇熄了大半。每天跟在学长后面做着清洗瓶子,到扫卫生,摘桑叶,诸如此类的体力活。貌似什么也学不到,看着学长学姐一言不发的熟练操作,却一点也摸不到头脑。有时真的懊恼的有些想泄气,但幸亏老师常常与我们开会讨论,开导鼓励我们,他还时常有意无意地启发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古语说的没错:耳濡目染。一天天下来,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实验技巧越来越熟练,对于一些仪器的基本操作也能单独上手,学长学姐很有耐心地一次次纠正我们犯下的或大或小的错误,并不厌其烦的叮嘱我们注意安全。
渐渐地我们可以单独完成一些比较系统全面的实验工作。但错误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往往要犯错之后才能明白如何不犯错和为什么不要犯下这样的错误。比如因为我们某一步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最后的实验结果不尽入人意,无法纳入最后的总结分析中,也就是说我们白忙活一场。其实这样的失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通过它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实验步骤的原理、影响及具体细节。
重复这是整个实验过程中常做的一件事,面对规律性不强的实验结果,我们只有一次次反思,重新再来,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失败,我们就只得求助于学长学姐和老师们了,但是这样具体的操作细节中失误,非当事人又是无法完全了解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点的去摸索。
当然整个实验过程中最困难的还要数自行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了,老师所能给的知识一个全面概括的指导意见,让我们不致发生方向性的失误。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但同样的道理,具体到某一方面我们还是要自己去搜索,筛选,概括。有时甚至要面对一些英文文献,仅凭我们已有的英文水平还过于单薄。困难就是让人来解决的。我们摸索前进,自己跑到机房查资料,下载翻译软件,制定实验方案,阅读大量晦涩难懂的文献,失败了就再来一次,总结后再勇往直前。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们就要毅然决然的走下去,不管后面的路是沼泽泥泞还是荆棘丛生。
终于我们的实验数据慢慢变得有规律起来,面对棘手的麻烦我们也能镇定自若,实验的因素探索一个个完成,一点点接近于目标。回望之前,发现与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知识相比,以前都算不了什么。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项本科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我们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书本上永远也学不来的,有些仅靠我们自己摸索几乎为不可能的,有些仅凭我们自行监督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在这里要感谢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学长学姐还有同届同学以及学弟学妹,没有你们我们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