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介绍新教育概念及其重要性(200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教育概念逐渐兴起并备受关注。与传统教育相比,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努力打造更有创造力和适应性的未来人才。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引起了广泛讨论和争论,我也在读书过程中对新教育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段:新教育的核心要素(200字)
在我理解的新教育中,核心要素包括个性化教育、合作学习和实践教育。传统教育注重的是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化的评价,而新教育强调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合作学习是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实践教育的概念也被广泛提及,即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段:阅读中获得的启示(300字)
阅读了一系列关于新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后,我深感新教育背后蕴藏的教育智慧和启示。首先,新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新教育倡导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对我影响深远。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兴趣、优势和需求,只有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才能使他们真正发挥潜能。最后,新教育提倡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体验教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第四段:新教育在现实中的应用(300字)
新教育理念的推行在很多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有些学校推出了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一些学校也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实践经验。此外,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学生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这些实际措施使学生在学校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也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五段:对新教育的展望(200字)
新教育的兴起对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投入到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客观公正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教育的理念将得到更好的实施,为培养更具创造力和适应性的未来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总结: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新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合作学习和实践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实践中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我期待在未来的教育中,新教育的理念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贡献力量。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从本学年开始,我校确定了“落实新八德,培养有为少年”的德育工作重点。我们以德育月主题活动为抓手,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和落实“新八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
要想全面贯彻落实“新八德”,教师首先要对“新八德”的内容、内涵及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做到思想先行。所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成才之道必由之路》和《道德与法制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等书目,并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观看《弟子规》光盘、新八德课堂教学实录,听取王宝寨局长的专题讲座,组织开展“新八德”教育论坛等活动,为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八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期初,德育处精心制作了《践行新八德,做有为少年》的宣传展板,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展板将新八德的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师生们清晰地了解了新八德的内容。另外,每月各班级都要根据学校的德育月主题的安排,将室内外板报更换一新,进一步理解新八德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每周寄语、温馨提示也为全体师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带给大家思考和启迪。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全体学生一起诵读《感恩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
在本学期开学初,学校便制定了本学年的德育月主题活动计划。“新八德”养成教育依靠纵横两条线来进行,纵线是以主题活动为主,7个主题教育在一学年内分月份进行:三月是孝亲篇,四月是友学篇、五月是长善篇,九月是尊师篇,十月十立志篇,十一月是救失篇,十二月是守法篇。为了使每月的德育主题不孤立,我们要求在进行下一个月的主题活动时,要保持上个月的德育成果。横线是以一日活动来贯穿“新八德”,一日活动离不开“新八德”,离不开《弟子规》,全员全方位的落实,每天坚持做到早诵读、日力行、晚反思,用《弟子规》来规范师生的行为。在九月初,学校便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向全体师生宣读,解读了此项活动计划,并通过班主任专题会议向班主任教师进行了解释说明,这样,每一个班级都有目的的制定了班级工作计划及活动计划,班级活动与学校德育活动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了教育效果。
每个月的德育月主题活动,德育处都要向全体师生宣读活动方案,并对全体师生进行情理相融的动员稿,设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月末时再进行总结和表彰,月主题活动扎实有序,有始有终。以十月份的德育月主题为例,学校分年级开展了如下的活动:一、二年级开展了“我的目标我制定”活动,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下,制定出了本学期的三个目标,分别是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方面的,写在a4纸上,并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悬挂于教室的展板上,定期进行目标达成的检测,激励孩子向着自己制定的目标而努力;三、四年级开展了“我立志,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学生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了铭记了立志名言,明确了奋斗方向;五、六年级开展了“我立志,我成长”演讲比赛,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同学们将名人成才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张海迪的奋斗精神,贝多芬的不懈追求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他们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的德育活动计划于学期初向全体教师进行解读,每月的主题活动方案每位教师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了每一位师生对学校的德育活动都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无论师课堂教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围绕着“新八德”这条主线来进行,有效地促进了新八德素质教育的落实。
自20xx年开始,我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早诵读、日力行、晚反思的做法一直在不懈地坚持着。在每天早自习的前5分钟,先要按要求诵读《弟子规》的部分章节;在星期五放学前,完整诵读《弟子规》;每周用“心灵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在本学期,我校还推出一个诵读《弟子规》的实验班,这个班在每天的早自习时间都要端坐着课桌前,静下心来,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完整地诵读一遍《弟子规》,并交流自己学习的体会、感悟,用《弟子规》中的语句来对照自己、反思自己,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一些学生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用品的摆放比以前整齐了,课间在走廊里游戏、打闹的少了,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
根据教育局的《八星级道德学生评比的通知》精神,我校组织班主任教师进行研究、讨论,出台了《新八德教育手册》,计划于下学期开始实施“八星级道德学生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新八德素质教育刚刚进行了一个学期,学校有了一些好的做法,但还有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改进、去完善。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新教育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我知道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身体力行者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是我行动的目标。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一直认为教书太枯燥!现丰看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虽然做老师已经四年了,但是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在用自己的严厉慑服学生。如今,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我对学生也充满爱心,但因为我的严厉和“架子”使学生无法体会。怎样与学生对话,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田,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我相信借鉴书中所说,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在教坛埋首耕耘了许多年,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感谢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四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一次获得先进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么多年来对于这些,仅是教育中平庸一员的我从没有过一丝想法。
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
日记
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法宝。”其实早在骨干教师培训时就有过这样的提议,让我们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为自己的成长积累财富。但回想自已,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虽然在这几年里也记下了一些教学随感,但因为恒心不够,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客观的借口而疏于动笔。为了心中的梦想,从现在起我要挑战我的恒心,磨练我的意志。读罢《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我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感谢朱朱老师让我正走在理想教育的路上,感谢朱老师让我明白做一个“书香教师”的重要性,感谢朱老师让我正尝试着去做一名理想的好教师。我一定会让我的教育之梦在书的陪伴下越飞越高。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新教育》是一本启迪人心的好书,它让我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作者通过对教育的反思和探索,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和新教育的启示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新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是一种引导和培养的过程。在书中,作者对教育的定义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让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这种定义给了我对教育的新的认识,意识到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功利的目标,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在《新教育》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社交能力。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记忆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感性思维和创造力。而新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的需求。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和升学。
第三,教育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在教育方法的探讨中,《新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这些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新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通过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对我而言,我认为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第四,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书中,作者多次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它不仅仅是授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和塑造社会的未来。通过教育,社会可以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教育还可以打破贫困的循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并实现人生的价值。这让我更加明白,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个人的利益,它关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
最后,新教育给予我们许多启示。通过《新教育》的阅读,我领悟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教育不应该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育方法应该多样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为社会的发展和每个人的成长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新教育》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它给予了我许多关于教育的新的认识和启示。通过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和新教育的启示的探讨,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探索,我相信新教育的理念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发展的机遇和可能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将更加关注教育的发展,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新教育》是阐述新教育观念,帮助人们理解和追求新教育的一本书,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教育》读书
心得体会
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最近我细细品味了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这本书。什么是新教育实验?我觉得它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实验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和追求,特别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教育就是“行教育”,新教育一开始就自觉地把“行动”二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相对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新教育认为: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新教育重读书,重感悟,重意境,它提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读书应该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是有多么的重要。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第一个行动便是营造书香校园,那么什么才是书香校园?其实我的理解是“书声琅琅,翰墨飘香。”
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一样,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在我们的学校,每天清晨,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诵读诗歌,领略优美的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或一篇文章;中午,我们要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学校安排20分钟的读书时间,让孩子读他们喜欢的儿童读物;暮醒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利用晚上时间自己写点东西,学生可以写读书记录卡,老师可以向学生家长写一封信或发个短信,甚至写个教育小故事。这些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比较难。但我想坚持下去,那将会是自己人生中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在教室里,我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今天你阅读了吗?”“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等警句时刻提醒着孩子们阅读。这学期,我和孩子们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共同地阅读了《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当我看到孩子们手捧新书,酣畅淋漓地阅读时,我顿悟了:新教育之旅的确心走起来很艰难,但是这条路值得我们走下去,我们也一定要走下去。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中提到师生共写随笔。包括师生一起来写班级的趣事,写学校的活动,写师生的情谊,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这就达到了共写的目的。
书中,朱永新老师提到了孔子,的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的教育永远是不成熟的教育,永远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教育。一个人很可能是教了一年书,重复了三十年,重复了一辈子。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教了一年,就是一年,教了两年,就认真教了两年,他认真教了五年,就很可能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教师,而成就这个年轻人的必定就是读书和写作,因为真的就是“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另外,我的学生已经写了三年
日记
了,我觉得写日记是个好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能力,当然,还可以让孩子练就一手好字。书中提到了新教育实验的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每一天早上常老师的新教育都是用一首诗开始的,有孩子过生日都是用一首诗送给他,而且她把的名字嵌在诗歌里面。每天中午孩子们都会共读《老鼠阿贝漂流记》,20xx年9月21号她写了一张便签,其中的默默数言便把爸爸妈妈们也带进了读书的世界。这样一天又一天,五年时间常老师和班里的孩子共读了524本书,有人曾说新教育开100本书太多了,但是对我们常老师这个班级又是太少太少了。如果有人问:新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学生成绩?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新教育不能提高成绩早就被抛弃了。常老师五年时间所有的课都是全校第一,她还被评为新教育十佳教师。她说过:“孩子们走向哪里我不知道,但我会尽我的全力带他们走想走的路。心平气和不抱怨,我像一个农夫,静静的抵挡风雨,侍弄自己的农田,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常老师是我们年轻教师的榜样,我们也要想她那样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这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
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在新教育下,老师们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己“开出一朵生命的花”。为了祖国的花朵有新的教育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3、朱永新曾说:"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朱老师认为: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首要行动,将阅读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提升。
学习朱老师《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导的新教育并作思考判断,愈发增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二、朱永新描述的三重"理想境界"对我的启发
1、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朱永新认为: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朱永新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2、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永新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3、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三、朱永新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
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
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
读书笔记
,并完成一篇读后感
。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何尝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可是现实却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蒙蔽了双眼,甚至学生自己都错误的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好遮百丑!这样,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是“爱的教育”而是“分数的教育”。这样必然造就所有人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数,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这一基本属性特征.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病态的和不完整的.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改变这一教育问题,让老师们重新关注心灵,重新建构课堂.所以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加强物理学史、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利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总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新教育》是毛泽东同志于1914年在北京的新民学会创刊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探讨了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启发性的观点。阅读《新教育》让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第二段:教育的目的(250字)
《新教育》指出,在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社会中,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人才,实现个人的人格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毛泽东同志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们探索真理的能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培养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段:教育的方法(250字)
《新教育》强调了自主学习和体验式教育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提倡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要接受老师的教育,更要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他还提出要建立实践基础的教育体系,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能力。这种教育方法助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获取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和复制。
第四段:教育的内容(250字)
《新教育》还着重强调了教育的内容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毛泽东同志认为,传统教育往往把书本知识放在首位,忽视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他建议教育要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内容的设计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为构建美好社会作出贡献。
第五段:结论(300字)
通过阅读《新教育》,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实现个人的人格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自主学习和体验式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教育的内容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加强教育改革,倡导新教育理念,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积十多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研究撰写而成的,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
新基础教育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新基础理论书籍,也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在新基础理念下的研讨课。不断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从“认同、接纳”到“实践、反思、重构”,都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
学习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书中的只言片语触动着自己的内心深处。叶澜教授数次强调着“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
从导言中深深吸引我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不禁感触万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对师生来讲,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不仅仅是在教和学,不仅仅是在认识世界,不仅仅是在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在围绕着书本转,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开放。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地在育人。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如今,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创新。而新教育便是近年来备受热议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看来,新教育之梦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豁达和开放的教育思维,带给人们的是无穷的启示。
第二段: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新教育的体系中,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家庭、社会等都会成为课堂的延伸。而学习的最终目的也不再是单纯地取得好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教育以“人本教育”为核心,提出重点注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体验式学习、教师导引和引导学生等新型教育思想,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开放的氛围。
第三段:新教育的实践效果
新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缓解学习压力创造了更好的平台。通过新教育的实践,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习不再是枯燥单调的,而是有趣生动的;老师也能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加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帮助学生成为更有思想、更有创意的人。
第四段:新教育的未来展望
新教育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效果,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新教育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系统的各个层面,长期的实践将不断探索、创新出更加优秀的教育成果。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总结成功的案例,并加强思想和研究的交流,追求卓越和创新。
第五段:总结和看点
新教育之梦强调个性化和自由,不是对原有教育体制的否定,而新教育要做的,就是改变现有体制的不足,转化教育目标和观念。新教育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教育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相信新教育的实践,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带领新一代的学生走向未来。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施行,对于保障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育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教育也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6月29日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这是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它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
20多年前《义务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走上了法治化轨道。20多年来,我国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由于社会转型等诸多因素,义务教育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此次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代背景。
《义务教育法》的涵义和精神,是对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二字有了一个正确而深刻的诠释。比如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上学贵问题,其中固然有部分学校片面逐利等原因,但财政投入不足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原因。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xx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哪个部门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关于经费的规定,就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再比如群众普遍不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上学难问题,其中可能有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但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公民共享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像义务教育这样的公益事业,更当如此。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还对农民工子女,以及进城的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都直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是对“义务”二字的延伸解读。
受教育权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基本权利所对应的正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义务。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法,正是国家和政府履行这种义务、落实公民权利的必由之路。对于广大公民而言,义务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适龄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义务教育首先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是现代政府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
制定并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也是切实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宣布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多方面研究表明,国民的高水平教育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自主创新,要变人口大国优势为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我们就必须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正是因为准确把握了义务教育中“义务”二字的科学内涵,此次的新义务教育法才能亮点频现;同样,也只有正确理解这“义务”二字的涵义,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实践中才能确保真正的贯彻落实到位。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从思想上、方化上、政治上充实自己,我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学习和不断提高,早日成为一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教师。
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使我感受到新法的立法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因为它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真正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利国利民。所以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首先,新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的特征与性质。明确了:“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从这点看来,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的法律原则,必将惠及全国的广大适龄儿童、少年。特别在农村,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还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从法律的角度给他们一个平等就学的机会,当然对于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件益事。我想这些内容也必然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
其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教育均衡就是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都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
再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这一规定将目前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和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了起来,将为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修订案对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都有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后,新法规定了学生家长在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如果家长不送孩子上学或者在家里自我教学、送个人私塾等,都属于违法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最该学习法律的不是政府和学校的事,而是学校、学生和家长。只有我们都了解了义务教育法,具有了相应的维权意识,才可能形成更严密,更有效的监督体系,为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在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
读了申屠老师的《教育的新节奏》这本书,觉得受益匪浅,很受启发。申屠老师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技巧无私的奉献,一览无余、毫无遮掩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建构生命课堂对我们广大教师来说尤其重要。申屠老师在书中指出:教学问题普遍存在,要改变教学问题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用批判的眼光看教材,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活动、去体验、去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他们在教学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如果只按照教材去教书育人,肯定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所以,树立读书意识、树立批判的眼光看教材、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对教师来讲尤其重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是一门艺术,有空读读申屠老师的《教育的新节奏》吧,我们就会豁然开朗许多!下面是我对《教育的新节奏》中部分内容的摘抄:1、突破是一点一滴的积累,突破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突破是令人惊喜的飞越。
2、一个伟大的教师,会留下很多让几代人感动的故事。一个优秀的教师,会留下让自己学生难以忘怀的故事。而一个普通的教师只能留下一个教什么学科的印象。
3、不喜欢看书的教师不可能有思想,不积极实践的教师也不会有思想,只有实践没有反思的教师,到了退休的时候还是没有思想。
4、当教师不易,不仅仅教师的心很累,而且教师还会成为学生人身攻击的对象。反击不是良策,多一个心眼,多一点忍功,就会多一次教育机会,多一种教育方法。
在《教育的新节奏》中看到的几句名言: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的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形成。
2、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高。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3、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给他们忘掉,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发生作用了。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一
《新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书籍,作者劳伦斯·施坦恩呼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教育的热忱和对于学生的关怀。在这篇读书心得中,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新教育》的体会与感悟。
在《新教育》中,施坦恩有一个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那就是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安全而美好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快乐和幸福。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而施坦恩认为,快乐学习的环境才是真正的教育。他提倡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现潜能和塑造良好的人格。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全面发展作为学生教育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另一个让我深为感动的观点是施坦恩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如今的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机械重复和标准化的技能很快就会被机器所取代。因此,我们不能再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施坦恩强调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此外,《新教育》中还强调了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施坦恩认为,学校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康的情感。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此外,《新教育》中还提倡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施坦恩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方法。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
最后,《新教育》中强调了教育家的角色和责任。施坦恩认为,教育家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同时拥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应该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同时,教育家还应该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更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学生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阅读《新教育》,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发,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积极践行《新教育》中的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尽我所能。同时,我也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教育,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二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改善,新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新教育之梦》这本书中,作者许志仁涉及到了新教育的各个方面,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分享我读这本书的心得体会,从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实践三个方面探讨新教育之梦的重要性。
教育理念
在新教育之梦中,作者强调了个体化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愈发多样化,这使得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教育应该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和特点,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作者指出,“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善于思考、善于合作、善于创造的个体”,这也是新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这份关注个体与个性,唤起了我对教育的关注,使我认识到了个性化教育想法的新意义。
教育制度
新教育之梦的作者还提到,“教育观念的改变,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支持”。当前,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滞后的,对于所要实现的新教育模式还缺乏理论的制度支撑,需要建设切实可行的教育制度。新教育理念的普及离不开制度的配合,只有现行教育体制能够适应新教育的规范,才能更好实现其指导决策的价值。因此,需要在现行教育政策推进方面,注重落实制度性的改革,才能促进新教育的有效推广。
教育实践
在新教育中,教育实践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书中提到了教师作为执行者的重要性。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从传统观念出发,转变其教学方法。例如,要从解读和制定标准中解脱出来,而去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同时,新教育还倡导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差异化的需求,需要突破课程体系的束缚、重视课–外实践等等。因此,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一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
结尾
通过对新教育之梦的阅读,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个体化教育,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实践方面的重要性。新教育之梦给予我们在教育领域的新思考和新方向,对于如何使每位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教育,是一个有价值的思考。在未来,教育实践将以更多的针对性个体化方法为基础,新的教育制度的推广和实践,将有助于增进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每位孩子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秉持新教育的理念,寻找个性化教育与自我发展的最佳方案,同时尽自己所能,让教育更加均衡,更加有温度,更加让学生舒适自然。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三
我知道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身体力行者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是我行动的目标。
一、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一直认为教书太枯燥!现丰看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虽然做老师已经四年了,但是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在用自己的严厉慑服学生。如今,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我对学生也充满爱心,但因为我的严厉和“架子”使学生无法体会。怎样与学生对话,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田,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我相信借鉴书中所说,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二、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在教坛埋首耕耘了许多年,目睹教育现状,我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却无处寻觅到完美的答案。感谢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四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一次获得先进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么多年来对于这些,仅是教育中平庸一员的我从没有过一丝想法。
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日记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法宝。”其实早在骨干教师培训时就有过这样的提议,让我们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为自己的成长积累财富。但回想自已,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虽然在这几年里也记下了一些教学随感,但因为恒心不够,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客观的借口而疏于动笔。为了心中的梦想,从现在起我要挑战我的恒心,磨练我的意志。
读罢《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我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感谢朱朱老师让我正走在理想教育的路上,感谢朱老师让我明白做一个“书香教师”的重要性,感谢朱老师让我正尝试着去做一名理想的好教师。我一定会让我的教育之梦在书的陪伴下越飞越高。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四
我所阅读的是“科学活动组织”部分,这部分主讲科学活动组织上的一些问题,以及评价学生的发展。
教师是活动的发起人,无论在什么教学环境。科学课不是学生安安静静坐在下面听着教师讲述枯燥乏味的知识以及看着教师放着的视屏里的人操作实验,科学课不该是这样一个死寂的地方。我听过一个同学问小学生你们那么喜欢科学课,是科学课很有趣是吧?学生回答说是科学课可以随便讲话。我理解的“随便讲话”肯定不是无规矩地毫无内容地随便,随便讲话是指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想法,这可是件好事。科学课的教室是学生可以做事情的地方,教师中的忙碌和噪声与学生的创造力息息相关。科学课的教学,是通过学生质疑、小组合作学习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来掌控学生的学习的,这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师排斥科学课,把科学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有一点,可以说教师懒。科学课知道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比传统教学方便准备,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在共同参与的,教师不单单要保证自己讲的好,也要保证学生能完成的好。
科学课的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科学探究的准备工作。这本书的作者很有趣,他对这本书内的一些内容会加一些类比或比喻,让人很容易明白一件事的重要性、意义或者是难易度等。“羊角面包的制作是最平常的,因为它不需要你在紧要关头寻找擀面杖,或是寻找未完全软化的奶酪,或是突然意识到你少了鸡蛋那种额外的复杂情况。”这也就表明“不平常”的总是要付出更多的。活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准备,良好的准备能让教师避免很多难题。首先要教师要熟悉活动指导方案;其次要保证教室有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并且学生需要时可以随时得到;最后是让学生做好活动准备。在向学生进行科学活动的介绍时,应该有一下内容。
1、告诉学生科学是什么;学生将用到什么材料;他们在小组中各自的工作是什么等,给学生足够机会表达疑问。这一点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他们探究活动的目的,该用什么去怎么做,这一部分教师能够表达清楚便能够更好保证活动过程流畅进行。
2、表达自己对活动及科学的热忱。教师应该以自身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活动是受人喜爱的。
3、表现你对学生的信心。学生会因为害怕失败,或探究活动中遇到挫折而沮丧,所以表达对学生的信心是给学生的鼓励。
4、确定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究活动中难免可能会出现一些“事故”,在活动前做好准备,可以从容应对。
5、明确保养材料的方式,活动后的清理以及实验材料的存放。这是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也保证学生在以后需要材料时能够及时和正常使用。
6、鼓励学生为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出谋划策。这不仅给学生机会表达他们的想法,也方便教师能了解学生能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下的得失。
7、当要对观察进行记录时,明确记录的方法。
8、在探究活动初期严格监督儿童的工作,当学生能力慢慢提高后,应该减弱监督。这是在学生的能力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去自己探究,这正是科学探究活动所需要的。
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创造性地探究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教师在一番努力过后的成果。教师也会感到一丝自豪。
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不断创新,新就需要试验,尽管有很多障碍,需要让人如履薄冰。但创新的必要会扫清前面的障碍。探究活动方法的选择应该合理,同时考虑了教师的期望;与教师的安全感水平保持一致;与课程要求相符;与学校管理方没有大的冲突;与可用的物质相适应;在最小的压力下实现成功。
我们在评价学生科学表现时,不能用单一的数字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表现,有事例是这样的,学生a在实验上表现不好,学生b认真做平时的实验,学生a在考试卷面成绩上高于学生b,那么学生a就被认为是表现优秀的。我们评价学生应该通过从课堂的观察,教师自己制定一份评价标准,通过多次课堂的对应评判来综合评价,还应该给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表现,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中可能看到教师所没注意的地方,教师下次就可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