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职业人物事迹材料心得体会(优秀11篇)

2023-09-30心得体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一

  职业人物事迹材料是一种对于优秀人物的介绍和记录,通过这些材料,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这些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也能够从中获取到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自己在接触职业人物事迹材料的过程中,不仅对于他们的事迹感到敬佩,更让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我将以职业人物事迹材料为线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职业人物事迹材料的意义

  职业人物事迹材料通过介绍优秀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神滋养的平台。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青年人来说,职业人物事迹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生的真谛,进而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视野,找到自己追求的方向。职业人物事迹材料不仅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更是一种风气,带领人们砥砺前行,不断进取。

  第三段:职业人物事迹材料给我带来的启示

  在接触职业人物事迹材料的过程中,我从中受益匪浅。首先,我认识到优秀人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的。他们通过不断地自我修炼和实践掌握了一些成功的关键因素,如勤奋、专注、耐心、毅力、智慧等。另外,在职业人物事迹材料中,我也认识到了小而美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源于平凡的开始。因此,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应该时刻谨记初心,保持对于小事情的认真细致。

  第四段:职业人物事迹材料对于我未来职业的影响

  作为一名学生,我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一直都十分重视。在接触职业人物事迹材料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需要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如自我驱动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领导力等方面,我会在将来的学习、实践中注重培养自己。另外,职业人物事迹材料也让我认识到了传统与时尚并存的作为职业人士时的价值观,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好地把握自己。

  第五段:结尾

  职业人物事迹材料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更是一种精神指南。从中,我看到了成功,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要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咬紧牙关,努力前行。我相信,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只要我按照职业人物事迹材料所传达的精神要求努力追求,一定会取得事业与生活的成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二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完成太阳翼展开。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又一壮举,标志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第一艘载人飞船,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将奔向“中国空间站”。其中,聂海胜是第三次“飞天”。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如今,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出征太空!有意思的是,聂海胜的太空“三部曲”,刚好对应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三步走”,这是聂海胜的传奇,也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传奇。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最复杂、难度最大、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确立:第一步发展载人飞船;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20__年10月,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迈出“三步走”的第一步。两年后,费俊龙、聂海胜执行神六任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20__年9月,在刘伯明、景海鹏的配合下,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行走。20__年6月,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完成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即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此次,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批太空访客,开启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树立新的里程碑。

  纵观聂海胜的飞天历程,可以看到,他在太空的三次“迈步”,神舟六号任务、神舟十号任务、神舟十二号任务,刚好对应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三个阶段:载人飞船阶段;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阶段;建造空间站阶段。也就是说,聂海胜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三步走”,他的每一小步,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大步。聂海胜的太空“三步”,刚好彰显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三部曲,可以说是唯一在太空亲历了“三步走”的航天员。这是他个人的幸运与传奇,也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佳话。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的出征,也见证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承上启下与接力相传。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短短十余年间,中国载人航天的“三步走”战略一步一个脚印,步履坚实。一代代的航天员,一代代的航天人,在太空追逐梦想,实现梦想。这是中国航天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太空是神奇的,飞天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的向往,只为了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中国人也应在浩瀚太空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人的飞天之路,一定越走越宽广。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三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xx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四

  xxx从事教育工作至今21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中勇挑重担,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担任党务干事、监察干事工作上,冯老师注重积累和思考,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自己,力争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把简单事情做得不简单。此期间校党总支部被评为东湖区十佳基层党建品牌,被授予市党性教育重点基地,校党务考核位居全系统第一名。在担任英语备课组长期间,她以身作则,勤于思考,积极对待,勇于创新,八年间备课组连续被评为东湖区优秀备课组,还获得了南昌市、东湖区优秀教研团队荣誉称号。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冯老师十分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开展工作时遇问题多思考、多请教,班级工作获得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她先后获得:东湖区优秀班主任称号;东湖区“师德标兵”称号;南昌市第七批中小学(幼儿园)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东湖区第五批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南昌市第四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东湖区第一批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称号。

  冯老师珍惜当下,心怀感恩,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注重党性修养,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疫情期间为做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冯老师积极参与线上答疑、辅导。她每天提前看三个平台的网课,设计预学单,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课后针对教学难点录制小视频对线上课程进行补充,开展班级讨论交流,分层次布置作业,按时反馈。对待留守学生一对一进行辅导,让在抗疫一线的父母能放心、安心。除了教学工作,她认真做好党务、监察常规工作,落实完成学校党总支和区委教体工委布置的临时性工作。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面对十分严峻的疫情形势,冯老师主动报名参加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同时积极参加学校下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她来到红谷滩丽景社区核酸检测点,穿上防护衣成为千万“小蓝”中的一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积极布置采样点、维持现场秩序、帮助老年人扫码登记、耐心地为居民答疑解惑……在孩子心中,她不但是一位亲爱的妈妈,更是一位勇敢的抗疫战士!5月19号接上级通知后,学校党总支部发出号召,她积极响应,早上七点不到来到经纬路社区卡口开展值守工作,对进入小区人员测体温、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提醒小区居民戴好口罩,为居民们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有关政策和知识。暑期,她还响应学校党总支部号召来到豫章街道下沙窝社区、滕王阁街道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为筑牢学生生命防线,预防溺水事故发生,冯老师不畏暑假高温酷暑,上门家访进行防溺水宣传。从晨光熹微到夜色弥漫,从三尺讲台到战“疫”、“防溺水”前线,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这是他牢固树立的职业理念。自从2018年从事党务工作以来,她经常加班,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不管大小事情,她都认认真真地去做,随着从严治党的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她积极参与区委教体工委组织的各项党建展示活动,并认真思考、落实年度区委教体工委党务考核的各项要求。做到迎接上级检查和调研时有充分准备,争取及时、全方位地做好书记的助理工作,落实严谨工作作风。她负责起草党务活动的方案、计划、新闻、公众号;记录每一次的支委会会议和党员大会;负责党员发展、管理工作;迎接上级党务巡视检查工作;收缴党费;上情下达,统计党员学习等工作事项。故而经常在校区间来回跑,暑假、寒假有工作任务也主动来校加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主动做好其他同志的思想工作,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志积极进取。

  教学工作中,冯老师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教学方法多变,形式多样,民主宽松,评价多元化。她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都喜欢上英语课。作业进行了分层设计,更好地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今年4月义教版新课标的颁布,明确强调素养立意,凸显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冯老师主动参加各级培训,积极专研新课标的变化,撰写心得体会。作为英语教师,她认真学习新课标并反复研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做,边做边改,细细体会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做到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他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四有”好教师的要求,力争做新时代筑梦教育人!

  -->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五

  20__年9月15日21时10分,刘伯明作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成员,同翟志刚、景海鹏一道,承载着全国人民的企盼与厚望飞向太空,并同翟志刚密切配合,协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舱行走的伟大壮举,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第一次飞向太空,刘伯明惊叹于地球家园的美丽,惊叹于个人的渺小和人类的伟大,更为祖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感到自豪。受失重的影响,他们在太空中执行任务困难重重。仅仅打开舱门这一个动作,就让刘伯明和翟志刚的体力完全透支。

  20__年9月27日16时30分许,是翟志刚打开飞船舱门,开始太空行走的计划时间。一切准备就绪,不料,意外却发生了:当他开启舱门时,舱门丝毫没有反应。此时,飞船即将飞出测控区,若打不开舱门,出舱活动就要延迟。

  “决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决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翟志刚和刘伯明、景海鹏迅即启动预案,用辅助工具连续撬了3次,终于打开了中国人信步苍穹的大门。就在此时,“意外”接踵而至:轨道舱突然响起火灾语音预警,并不断重复。他们深知,舱外航天服一旦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刘伯明当即报告地面,并认真检查舱内电路,却未查出原因。为了完成出舱任务,刘伯明临时改变了操作步骤,把国旗递给翟志刚,让他走出舱门后率先挥舞国旗,自己则返回轨道舱排除火灾隐患。那时他只有一个想法:“生死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完成任务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祖国人民的重托,无愧历史的选择。”

  “出舱!”危急关头,顾不上犹豫,翟志刚果断决定开门出舱。关键时刻,根植革命军人血脉的坚不可摧信仰信念和生来为战胜的血性秉性,迸发出强大力量。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把完成任务作为首要选择,临时改变出舱程序。16时43分许,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后经查,火警是因烟火敏感器对高真空环境适应性不好所致。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中,当有学生问起“担不担心回不来”时,刘伯明的回答撼动人心:“即便是死,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在太空的三天,每当他们飞到北京上空的时候,刘伯明都想趴在舷窗上,抽一点点时间往外看一看。每当遇到困难、累到极限时,他都会想起祖国。刘伯明还向镜头展示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俯瞰家园,同一个地球村;横望日月,同一个太空城;三马飞天,齐祝愿;天地连线,一家人。”

  一如20多年前那个在家乡泥泞道路上顶着风雪骑车往返的坚毅少年,今天的刘伯明,用当年的那股韧劲面对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并取得骄人成绩。从“神五”落选后,刘伯明触动很大。为弥补差距,他把相关专业书籍都找了出来,进行重新梳理。3个月内,他整理出笔记、资料70多万字。针对“神七”任务,刘伯明还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比如,他从不死记硬背,而是总结出心理表象记忆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把白天训练的操作程序在脑海里放电影。父亲刘志生曾在北京航天城亲眼见证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回忆起这些镜头,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怜惜。如今,刘伯明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20__年9月27日16时43分,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协助下打开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刘志生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激动,他说:“没有白努力,儿子是好样的!”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刘伯明出舱后发表讲话:“我们刚才进行了重力返回再适应,并进行医监医保检测,身体状况都正常,相信中国航天员是最棒的,请祖国人民放心,感谢祖国人民。”

  20__年11月7日上午10点,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刘伯明“英雄航天员”,并获颁“航天功勋奖章”。刘伯明与翟志刚、景海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的身影是20__年的焦点和亮点,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太空飞行、太空漫步,更是中华儿女的自信和梦想,他们实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六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20xx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xx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

  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七

  xx,女,1987年7月参加工作,任教于庐江县盛桥镇高老小学。20xx年9月调入庐江县盛桥镇中心小学,20xx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在农村小学,她一直从事小学语文及班主任工作。她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她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师德高尚,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赢得了老师、家长的尊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的努力也终有回报。20xx年被评为“巢湖市优秀班主任”,20xx年荣获庐江县“教学能手”称号,20xx年被评为巢湖市第三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高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她潜心钻研教学,用高水平的教学赢得学生的尊重,她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只有高水准的工作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高老师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扎扎实实。每上一课前,她总是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结合课标精神,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写好每一课的教学预案。高老师经常说:“当我一走近教室,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和目光,便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和孩子们一道融入纯净、美好的学习环境中。”应该说,这就是一种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正如此,孩子们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高老师上课很有亲和力、感染力。孩子们特别爱她上课,学生们的评价很特别——上高老师的课十分快乐。——我就爱高老师上课。每学期的公开课,教师们一致评价说她课上得轻松、活跃。

  师生情感交融、没有距离感。她所带的班级每学年在镇统一检测中,总是名列前茅。 高老师是个出色的班主任。她始终牢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高老师的做法是: 用“爱”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关爱学生,从关注细节入手:重视思想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课外阅读等。20xx年她辅导的学生马晨晨在《红色之旅》演讲中获镇第二名,20xx年指导本班学生徐峻在“健康成长,关爱生命,幸福生活”征文活动中获县三等奖。20xx年10月指导学生高明洁在镇书法比赛中获低年级组一等奖。

  高老师在关注“留守儿童”及转化“学困生”上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1、关注“留守儿童”。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在高老师的班级里就有近半的孩子家长在外地打工,他们有的随爷爷、奶奶,有的借住在亲戚家里。为了让这些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母爱,感受亲情,她付出更多的是“爱”。她班有个名叫徐斐的同学,一次上课时突然哭了起来,问起原因,孩子无奈地说:“老师,我想妈妈……”看到他那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抑郁的眼神,她震惊了。她把这些“留守儿童”召集到一起,组成“留守小队”,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并且,高老师主动承担起两个孩子的“代管家长”。从此,在她家的餐桌上,时常多放两付碗筷,节假日,她把这些孩子召集起来,给他们包饺子、讲故事,学生徐斐经常说“高老师就像我妈妈。”对留守儿童的家长,她经常与他们通电话,向家长们汇报子女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她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了信息还增进了情感交流,孩子们进步了,家长也来表示致谢。

  2、转化“学困生”。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差异,会出现一些“学困生”。本着“全面育人”的观念,高老师实事求是地给每个学生定位,对全体学生负责,关心、帮助每个学生,不轻视、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有个名叫王洪的学生,他兴趣广泛,酷爱踢足球,但学习基础差,自卑感强,曾有过“我不是学习的材料,爱怎样就怎样”的想法。为了使他振作起来,高老师请他到办公室,热情地让他坐下,先与他谈生活,说着说着很自然地转向学习,他说“老师,其实我也很想好好学习,也想考出好成绩,但总考不好,你说我该怎么办?”说着眼圈都红了,高老师认真倾听后,对他说“老师明白你的意思,既然你相信老师,老师乐意帮助你,你不是爱踢球吗?说明你很有毅力嘛!”听到这里,他笑了。从此,高老师便给他定了一个大目标,又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让他“跳一跳,摘得到”,并且对他开始不定期的辅导,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假日里,她亲自为他解答学习疑难。用真诚、爱心和行动感化他,丝丝春风度心扉,他在向预定的目标迈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班曾多次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她本人也被评为“巢湖市优秀班主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她一直潜心探索教育规律,加强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她坚信:提升教育生命质量将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她曾就新课标做专题讲座,多次承担盛桥镇校际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的执教任务,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她一直注重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她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索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新思路、新模式:以感知—探索—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启发新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她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她撰写的论文有3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6篇在市、县级论文评选中获奖。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改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自主学习”方式,她申报的课题《改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索》被立项为市级课题。课题批准号:cjg039。其中,探索“自主学习”课堂的主要特征是在学生求知欲旺盛的情境中,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作业……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一般设计为:创设情境,读书生疑——自主学习,质疑自究——合作探究,析疑自悟——拓展延伸,内化自结——依据差异,布置作业。这样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老师向来爱学习、肯思考、肯钻研。1987年中师毕业后,她不满足于现状,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凭。自学大专后,她又参加了各种培训,还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日、寒暑假苦练基本功,她如饥似渴地吸取新的教学思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她的床头案边堆满了《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等书籍。《班主任》杂志也成了她亲密的朋友,她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她主动承担市级课题研究,多次上校际示范课,多次作专题讲座,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市县级获奖。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收获,她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她撰写的论文《走出课堂生成的误区》发表于《当代教育研究》(20xx年第二期24-25页);《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xx年第11期56-57页);《融情探究、感悟文本》(《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xx年第7、8期53-55页);《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xx年第7、8期24-25页);《小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究》获市论文评比二等奖;《创设自主阅读过程、激活语文课堂》获市论文评比二等奖;《改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自主学习”方式的初步实践与体会》获市一等奖、县一等奖;《自主质疑,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获县论文评比一等奖;《不为时尚放弃永恒》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年级习作教学刍议》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

  在农村小学有这样的风气,有任务大家一起完成,有困难大家一起克服,有成功的喜悦大家共同分享,xx老师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她热情待人,尊重,关心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虽然她已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但她总喜欢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更欣赏青年教师身上的朝气。在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她按学校要求,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成为教学骨干。她担任过骆婷婷、丁玲丽、李小勇、张燕等教师的指导工作,他们当中有人在评优课中获奖,论文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奖,有的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班主任,对于青年教师,她指导的思路是:端正认识,指导教学,潜心探究,不断创新。

  20xx年6月,骆老师撰写的论文《走进学生心灵,激发习作灵感》在庐江县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0xx年6月,骆婷婷老师撰写的论文《让阅读教学情趣盎然》在庐江县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20xx年在她的带动下,她和骆老师申报的课题《改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索》被立项为市级课题,课题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张燕老师多篇论文在县级获奖,20xx年被评为巢湖市第三届中小学骨干教师。她同教师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不断创新。

  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二十多年的真情付出,再多的语言也说不完她对学生的爱与情,再长的文字也记载不下她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今后,她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她愿把毕生献给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和亲爱的孩子们。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八

  县沛是一个平凡的教师,在徐州市第三中学教书育人二十年,他用满腔的热情和心血,浇灌着一棵棵弱小的幼苗,最终化成满园桃李。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县沛的执着追求。在学生们的眼里,县沛老师带给他们的除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更有是爱、鼓励和欣赏。县沛对“爱”有着自己的诠释:教师只有“以爱育爱,以心换心”,学生才会爱老师、爱他人,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温馨与爱的班集体。

  他的学生说:“孙老师带给我的感动,是我终身难忘的记忆。”

  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是县沛秉承的理念和执着的追求。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要召开一个“我爱温馨家园”的主题班会,与学生们在笑声中,一起动手布置心中的家园,编写《班级公约》,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县沛既是一位和蔼的师长,也是一位关怀备至的“保姆”。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天气寒冷,恰好那天没有暖气,学生坐在教室里没多久就感到手脚冰凉。县沛担心学生着凉生病,给已经在家休息的校工打电话,恳请他来学校帮忙调试空调,让学生们在一间暖洋洋的教室里学习。

  已经考入西南财经大学的苗嘉昱后来在周记中写道:“他带给我们的感动,不只是教室里温度的上升,更是心里的温暖,如果我们不加倍努力,岂不辜负了他的这些苦心?”苗嘉昱说,她的班主任县沛老师曾给她带来的感动,是她终身难忘的记忆。

  他的鼓励让学生刻骨铭心,一位考入苏州大学的同学在周记中写道:“某天晚自习,被单独叫到办公室‘训话’,还不是因为那‘血淋淋’的期中考试成绩。空旷的办公室只有他一个人,在一个小角落写着什么。走近办公桌才发现,桌边墙上贴的满满都是同学们的成绩单,圈圈点点,并与其他班级、其他学校及高校录取分数线做了详细的比较。谈话的内容早已模糊,大概都是些老生常谈,分析失误,寻找突破点等,只有一句话我记得最为真切——‘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你的命运,高考甚至都决定不了你的命运。至少我相信,相信你肯定可以。’从高一到高三,很少有老师表扬我,听到那句话,瞬间热泪盈眶。”

  高三即将开学时,一位学生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县沛因在外地学习,就安排班长组织同学去她家慰问,并在回到学校后立即找她谈心。“老师知道,失去父亲的痛苦是别人无法体会的,也无法替你分担。但你要知道,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还有妈妈,她需要坚强的你和她一起走过这段难捱的日子;你还有老师和高三(1)班全体同学,我们都会和你在一起。”这些真诚的话语重新给了学生力量。他还为这位学生申请了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每次考完试后都帮其分析成绩,总结经验教训,后来基础较差的她在高考中取得了339分的好成绩,顺利升入二本院校。

  家长说:“如果没有孙老师,孩子哪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

  班上有位男生,接触伊始,县沛就觉得这孩子与其它学生不太一样。后来逐步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对他过问较少,他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县沛联系了他的父亲,让他在孩子身上付出更多一些关爱。

  进入高三以后,这位男生在成绩上起起伏伏,每次模拟检测后,县沛都约他父亲见一次面,坐下来分析孩子的情况,商讨下一步的对策。三检时这位学生没有考好,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情绪上有些急躁,县沛采取了严肃批评的态度,说:“如果你不静下心来,平心静气去复习,你是没有希望的,理想就不可能实现。”他还让孩子的父亲也跟孩子谈话鼓劲。这位学生很快调整好状态,结果在高考中取得了学校文科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四川大学。他的父亲感动地说:“如果没有孙老师,孩子哪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

  高考录取发榜后,县沛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她自我介绍是班里一位学生的亲生妈妈,因为离异,孩子从小不在自己身边生活,逐渐失去了联系,孩子心里怨恨她,也不认她这个母亲。她多年来一直在校门口默默地关注着孩子,但从来不敢与儿子联系,怕影响他的情绪,影响他的高考。现在高考结束了,从录取榜上她看到了儿子的名字,在为儿子高兴的同时,也向老师表示感谢。她觉得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应该更懂事了,想让孙老师帮帮她,能让他们母子相认……说着说着,电话那头已泣不成声。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九

  xx是一个心胸宽广、求真务实、志存高远、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从小,xx就热爱阅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学习历史名人优秀品质。她热爱读《毛泽东选集》,学习革命历史,崇拜革命先烈,立下“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她胸怀天下,每天关注新闻时事,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她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学校里,xx担任班长、团支书、小组长等职务。她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教室组织早读。在黑板上记录早来同学的名字。她每天关注同学们的点滴动态,管理班级中的大小事务。及时传达学校任务,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悉心解决同学困难。她处事有原则,做事有的方法,处理问题淡定从容,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她经常在班会课上演讲,发表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言语打动他人,用自己的思想感染他人,传递善美正能量。她多次在全校周会上发言,介绍自己的优秀学习方法和班级管理经验。xx是学校第五期读书大讲堂的主讲人。她妙语连珠,将平淡的历史讲的生动有趣,让同学们爱上了历史,爱上了读书。她的笑容温暖了每一个同学的心,大家都因她的存在而幸福。她是一个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家中,xx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当妈妈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了难题,她总是帮妈妈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是妈妈的“解语花”“忘忧草”。她常常陪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闲话家常,听他们谈起年轻时的峥嵘岁月。

  在学习方面,她自主自律、独立创新、惜时勤学。课堂上她专注听讲,积极发言,课间时她勤思善问,与同学交流讨论问题,自习课上,她奋笔疾书,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她常常说“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所以她喜欢将自己的课堂笔记和错题集分享给其他同学,常常给同学答疑解惑。她品学兼优,曾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市级三好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在开学之初,她给自己立下了新目标,她说,“学无止境”,她想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学习每位同学身上的优点,努力完善自身,取长补短,做一个“集大成者”。她是一个具有刻苦、向上品质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班主任刘老师的教导下,她为人坦坦荡荡,处事真诚无私。她心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热心公益事业、志愿服务,常常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学生、去福利院慰问表演,她心怀大爱,用爱回报社会。她带领全班的团员去听力康复中心服务听力残障儿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了解他们的故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她经常去历史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参观学习。这不仅让她更加博学,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让她更加懂得学习历史名人身上的优点,努力向先贤学习。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让她骄傲自豪,黑暗的旧社会的屈辱历史让她顿足捶胸,她常常感叹说:“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还在中华家!我能够沐浴着祖国新时代的阳光是多么幸运啊!”因此,她励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为伟大的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她感恩老师们,听老师的话,积极配合老师工作。她感恩竞争对手,因为他们的督促而不断进步;她更感恩犯错误的同学,因为他们的以身说法告诫而少走弯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她恪守学生本分,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她敬畏规则,严格要求自身,在班中起到“标杆”作用。班主任刘老师评价她:“心存大爱有担当,志存高远有理想。”她是一个常怀感恩之心、责任之心、敬畏之心的新时代好少年!

  毛主席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她就像一只搏击长空的小鹰,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自由翱翔!她立下凌云之志:为祖国富强而努力,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十

  800多年来,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据说岳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一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父亲岳和便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

  由于家境清贫,岳飞小小年纪就得打柴割草,还要帮助父母下地耕作。在艰辛的劳动中,岳飞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并学得一手好箭法和好武艺。

  岳飞青年时代,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中度过的。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长期生息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勃然兴起,建立了金政权。1127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这一年,岳飞正好20岁。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疆,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战越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40年,正当岳飞奋勇前进,胜利在望的时候,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因此,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在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对此极为悲愤,长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盈野,岳飞也潸然泪下。

  岳飞回到临安后,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1141年12月29日,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临刑前,他奋笔疾书,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意思是“老天有眼呵,老天有眼呵!”岳飞被害后,南宋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向金朝称臣纳贡,大片国土沦于金人之手。

  岳飞虽然惨遭杀害,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而奸臣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雄墓前,被万世人民唾骂!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十一

  杨尚伦:“两全”之情“感动枣庄”

  杨尚伦感动枣庄,当之无愧,值得欣慰。

  杨尚伦,现任台儿庄区邳庄镇中学校长。此前的20xx年,一直在张山子镇中心小学校长任上兢兢业业。

  以校为家全天候,杨尚伦无怨无悔。1988年,教学楼“脱危”改造,16个教学班分散到三个教学点,半年多时间,他上课、巡视、监工,值夜班,没有在家睡过一个囫囵觉。1996年,学校搬迁新址,绿化、净化、美化、硬化工程全面启动,他和教职工每天凌晨3点上路等车接运沙石料物,一天的教务完成后,带灯加班自行施工。20xx年,“三校合一”再度搬迁新校址,校园配套建设又是自力更生。此间,儿子赴西安读大学,爱人逼着杨尚伦送校。临上火车的时候,杨尚伦却将儿子一人送过检票口,自己退票返回了学校。爱人眼生疾患,手术住院半个月,他也没请一天假。

  尊师爱生全身心,杨尚伦无微不至。“树其威,助其才,解其忧”,努力为教职员工创造良好的出人才出成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一位老教师家庭负担太重,工作不稳心。麦收农忙了,杨尚伦亲自驾驶拖拉机帮助他家收割打场;妻儿看病没钱了,杨尚伦带头捐赠并为其募捐;房子坍塌了,杨尚伦请求搞建筑的叔叔出人出料给他翻盖新房。通过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扶,杨尚伦让20多位“德困生”、“学困生”走向品学兼优。他创办全省首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站”和推行《传承民间艺术》精品校本课程的诸多创举与成效,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媒体的热情传播。

  “两全治校”卓有成效。省级绿色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平安和谐校园先进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几十项锦标实至名归。杨尚伦也多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十佳优秀园丁、十佳创新校长等称号。前不久,杨尚伦奉调离家50公里的邳庄镇中学任校长。面对诸多不便,他义无反顾。离任前,全校师生依依惜别。如今荣登“感动枣庄教育人物”榜,师生们的欣慰与兴奋,实为情理之中。

上一篇:护士心得体会(汇总10篇) 下一篇: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8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