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观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抗日电影观后感篇一
《八佰》上映这么久,迟迟不愿去看,因为知道看这种令人悲愤的电影注定会让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但是管虎导演的影片,还是非常值得看的。
他在这部影片中十分严谨地还原历史,并艺术升华,有历史典故,有文化内涵,有深度思考,有让人血脉喷张的惨烈战斗,也有令人破涕为笑的儿女情长,全方位多视角展现四行仓库战斗的历史过程,场面恢宏,人物众多,紧张刺激的情节一波接一波,背景音乐也很恢宏,就是有点费纸巾。
九一八刚过,这个时候看比较有纪念意义。
最震撼的情节无疑是敌人攻打西墙时,战士们身背炸弹排队跳楼,用血肉之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郑恺眼神中透着的那种视死如归的豪迈,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那种毫不犹豫毫不畏惧的纵身一跃,简直像一种荣耀,一种大丈夫以身许国的壮烈,震撼,感人,不能不为之动容,哭的稀里哗啦,生活在和平年代,真的无法理解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一个个贪生怕死的怂货,在战斗中觉醒、牺牲,一个个稚嫩的少年、学生,在战斗中牺牲、成长,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骨气,中国军人的血性,中国人民不会怂、中华民族不会亡的民族气节。
没有什么比自己强大,更有说服力。
感谢这个时代。
抗日电影观后感篇二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了一部动画电影便是《地道战》。虽然是动画片,可讲的并不是像普通的幼稚的动画片一样。主人公有麦包、麦米以及其他的十几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讲的.是,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去上学的时候,老师提醒他们不能再打闹了。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课....鬼子来了说着,只听见“嘭”的一声,守卫村庄的八路军叔叔倒下了,老师带着教室里的孩子们跑到了事先准备好的地道里。可是村庄里剩下的孩子和大人都被鬼子抓进了大牢...在地道里老师和同学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救村民们,在这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笑话;可是老师也差点被鬼子弄死。幸好老天有眼,有一句话这莫说“邪不压正”,也就是说最后村民赶走了鬼子。
其实,我就是想说我们每一个都必须谨记国耻。可恶的日本人对我们做的一系列可怕,可恨,可耻的事我们一件都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个无辜的人,可是真的记得到这些的人有多少个。
现在的同学们不好好学习,每天想到的都是玩。觉得自己很聪明。是的,玩确实要玩,但是是要讲方法的,不能只是玩。有人说:“学习的时候要拼命去学习,玩的时候就疯狂地去玩”这也是一种方法。那些天生就聪明的人,你不学习,那么你就会落后,有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天生聪明的人没有后天的学习就会从聪明人变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连普通人都不如的“智障”。
忘记是谁告诉我:“聪明是前提,智慧更重要”。我同样认为只有学习是我们打败敌人的方式。小学的语文老师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一直记住这句话,是为了提醒自己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排斥;才不会落后;才不会被人瞧不起;才不会被人欺负。每一个人都得有一种意识在脑袋里。这样才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说到这里,我想到我们学校的种.种情况,我觉得有很多我们做的很不好,难道我们应该这样吗?同学们,醒醒吧!要记住:“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泽国雄于地球”。
抗日电影观后感篇三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这个学期老师安排我们观看的《延安时代》使我受益匪浅,可是当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时,我突然间发现,字体,语言竟然无法表达出我内心的感觉。
因为在这里,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显得与延安的朴实形象格格不入。
《延安时代》是一部记录我党在延安时期,面对装备先进的民党所做出的战略转移和战略反攻的纪实。
它包括《时代之声》,《思想之旗》,《奋斗之路》,《力量之源》和《圣地之歌》五个部分。
他中回首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史,让我感到的是一种无尽的苍凉和悲壮。
屠杀,饥饿充斥着那个战火漫天的岁月。
人的心灵在此受到涤荡。
它讲述了毛泽东等革命党人在延安追寻真理,建立革命根据地,不畏艰难困苦。
正如斯诺说的那样:“毛泽东使人信服,是因为他的目光远大!”他卓立于橘子洲头,出口成章《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让世人领略了他的豪情壮志。
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但是毛泽东没有因此而沮丧黯然,他站在井冈山上说:“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建,更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所以在这里党的领导人和延安人民一起种菜,纺纱,开垦农田创造除了令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奇迹。
民党虽然有美国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军队支援和丰富的物质资源,表面上占尽了一切优势,可使其内部极其腐化,不堪一击!就如毛泽东和斯诺谈话时所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一样。
当红军攻打总统府时,随着一声炮响,民党的一切就犹如庞大的建筑在瞬间坍塌。
这就是人民的力量!在最后一集中,他道出了延安精神的内涵: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总旨;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的亲切,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我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更是因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使我党发展壮大并走向成熟。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也就是在这里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出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
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
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面对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
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
“骆驼精神”是我党对任弼时同志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极为漫长的路,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着重担向前。
任弼时是我党的优秀代表,他体现着延安时期人民特有的品质和美德,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如果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延安路则是“骆驼”踩出来的。
这些“骆驼”同人民一道,共同背负着民族解放的重担,艰难地前行。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批判、改造旧世界,创造、开辟新世界的伟大共产主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它体现了我党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国家、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
它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它体现了我们党的意志统一、团结一心、纪律严明、高度民主而集中的集体主义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延安精神”的体现形式是历史的、凝固的,但其精神实质是永恒的、发展的。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哲理没有变,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没有变,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没有变。
“延安精神”与现代生活方式完全不排斥,其蕴含的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精神动力、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都具有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正确对待党,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人民群众,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中铁大桥局六公司京沈项目部测绘分公司组织团员青年于9月1日晚组织所有员工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战争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牵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时中国的大胆出手,也影响到其它国家开始勇于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强势出击,正面对战。
这场战役在世界反法战争中意义重大,同时在这次战役中,抗日军民们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时时鼓舞着后人。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战争场景为大背景,场面宏大,战火纷飞,令人窒息,而对战场上士兵个体的特写又真实而细腻,撼动人心。
观影过程中同事们不时鼓掌叫好,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战场将要和日军拼死一搏。
所谓烽火硝烟不屈名族魂,一腔热血精忠报国志,战士们的鲜血洒在敌人的身上浸入脚下的土地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来传承百团精神呢?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实现中国梦!
是的,我们的祖国正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昂首阔步,而作为13亿分之一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不忘历史是为了警示现在,传承精神是为了激励后人,百团大战中战士们的热血拼搏也将是我们大桥人投身工程建设最好的榜样,我们唯有不畏艰险建设伟大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壮美国土。
新中国成立后,大桥人响应祖国号召在长江上架起一座座宏伟的大桥,大桥精神,我想是抗战精神的一种传承,是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是为建设美丽中国而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百团大战中邓超饰演的张自忠将军因左手受伤只能用一只手扳开保险再开枪,看到那一幕我在想我们生活在如此好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工地条件艰苦,相比之下,我感到惭愧。
9月3日的北京即将举行一场浩大的阅兵,天安门广场检阅的是解放军新型武器和战机,而整个国家检阅的将是整个民族对历史的敬重和对未来的信心,抗日战争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落后就要挨打,我为祖国所经历的那段历史痛心更被先烈们奋起反抗,浴血奋战的精神所折服,电影中彭德怀将军的豪情让我振奋。
每一个士兵的不怕死的精神也敲打着我的内心,那段历史将永远被铭记,百团大战的精神也将传承下去,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忘掉伤痛。
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北方的夜晚来得沉寂,我点燃一根烟,心情慢慢平静,抬头看着测绘办公室的同事们还在埋头整理着资料,窗外的月光从1940年的华北平原一直照到这个少年的心上,我想起大学时我曾有一个梦想就是投身于祖国的高铁建设中,而现在我是京沈高铁项目的一名普通的测绘人,是我国万千工程建设者中的一员。
我想我们每个人做好我们本职的工作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百团大战苦战3天3夜最终击败日军,让我们以先烈为榜样,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祖国的明天一定会五彩缤纷,一定会神采飞扬,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伟大的中国梦也定将实现。
-->
抗日电影观后感篇四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跟着毛主席跟着党,党的光辉照万代……”暑假里我观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这首主题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主人公潘冬子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我眼前。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爱国主义电影,讲述了小主人公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的和地主坏人斗争,最终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过程。
红军走后,冬子的妈妈被敌人用大火烧死了,冬子握着小拳头发誓要为妈妈报仇。
后来冬子在吴大叔和宋爷爷的领导下继续与敌人做斗争,每当想念红军、想念爸爸时他都会拿出一颗红星认真地看,正是这颗红星给了冬子勇气。
后来冬子在与坏人的斗争中,凭借机智勇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
闪闪的红星会永远印在潘冬子心中,同时它也使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星期四早上,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和老师一起来电影院,观看了一场关于抗日战 争时代的故事,名叫《举起手来》。
影片讲的是:两位大学生为了保护那个小本子,因为那里面写满了日本的罪行,两位大学生为了躲避日本人,不让日本人发现,他们想尽了办法来对付日本人,最终消灭了敌人,迫使日本鬼子投降的故事。
最精彩的还是为了保护从日军手里夺回来的国宝_金佛,八路军、儿童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安全地将国宝运送出日本鬼子侵占的石桥村。
片末,看到只有少数日本兵疲惫地走上山头,看着天空的日落发呆。
远处传来一句有力的话: “举起手来”。
日本兵被吓的都举起了手,同学们都撑起掌来,我也拍起手叫好。
影片看完了,可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这些爱国者的行为所感动,我想:我们现在拥有这美好的生活,是许多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所换回来的`,而我呢?只知道吃穿玩乐,认为自己生活不如别人,和别人比这比那。
现在我明白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切,努力学习,用我们丰富的知识来回报祖,建设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昌盛。
我一定能做到的,相信我吧!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铁道游击队》,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影片讲述了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彻底粉碎帝国主义的阴谋,在日军铁道线上出现了这样一支队伍——飞虎队。
游击队员那矫健的身影活跃在敌军的铁路线上,把敌军搞得头昏脑胀。
其中,让我觉得最痛快的要数这个情节:游击队长亲自出马,拿下了火车头,他用汽笛拉响了暗号,潜伏在火车上的游击队员们纷纷一跃而起,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有的用土琵琶敲敌人的脑袋,有的用鸡蛋砸敌人的脸,还有的赤手空拳,车上的老百姓看到后,纷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不一会儿,就把敌人全部歼灭!
多好的人民啊!如果没有他们,怎会轻而易举地把敌人消灭?由此,我想到:在中国历来的战争中,哪一场战争没有老百姓的鼎立支持?正因为有了百姓的全力帮助,共产党才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
抗日电影观后感篇五
今天,我们一起观看了《小英雄雨来》这部电影。
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我们一定都深有体会。
雨来是芦花村一个机智﹑调皮的12岁男孩。
曾经,他把几只癞蛤蟆放在老师家的锅里,吓得老师连蹦三尺高。
但他的水性很好,尤其是凫水。
雨来很调皮好动,上黑板写字只有三个是正确的,气得老师火冒三丈。
这时,几个日本军官把门砰地一声撞开了,把十几位同学放回家,抓住了老师。
雨来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救回老师。
他把酒里放了泻药,让日本军官上吐下泻,疲惫不堪。
裤子都来不及,一直跑往厕所。
雨来也曾经和伙伴们用树丫弹弓﹑跷跷板飞人等等来捉弄日本军官。
雨来虽然调皮,但他也很机敏。
他知道老师会水,就和伙伴们一起用茅草做了一只鲨鱼,来惊吓日本军官。
谁知,他们真的会上当。
这也有老师的功劳,老师把他们纷纷推进了水里,让日本人措手不及,去西天了。
雨来正是凭着机敏和调皮,解救了老师。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多。
特别是当我看到雨来和其他伙伴们只在一间茅草屋、几张旧桌椅和一块破黑板里认真上学、读书,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多好,那我们更要发奋读书。
雨来说过,他喜欢蓝色。
蓝色代表着有责任心,坚强不屈,为目标而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他就是最好的榜样!是我们心中最好的榜样!
它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它是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它是中华不屈灵魂中不朽的篇章,它就是《血战台儿庄》这一不朽的历史。
它再现了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在台儿庄阻击妄想进攻徐州的日军。
在这20天的意志与耐力的抗衡中,中国军队怀着杀敌报国的志愿,靠着惊人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当日军对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时,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一齐指向我军阵地,炮弹带着呼啸满地炸,子弹带尖叫满天飞,叫喊声响彻云霄。
在敌强我弱、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已伤亡过半,可是战士们依然坚强的支撑着,那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上依旧展现着坚强的意志,那一双双深遂的眼睛里依旧闪烁着爱国的光芒;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
一批批战士倒下了,但他们的灵魂却没倒下,并且激励着活着的战士更加英勇的杀敌,最终我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因为回顾战争,所以我们珍惜和平”。
今天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中国,谁能说不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民族之魂。
《血战台儿庄》就是他们的一枚勋章,它将永远伴随着革命先烈的英灵,伴随着永不逝去的历史,伴随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
“一九三七年哪,鬼子就进了中原哪,先打开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哪,火车道就通到济南。鬼子就放大炮啊,八路军就拉大拴哪,瞄了一准儿,哎!打死个翻译官哪,他俩腿一伸就见了西天。”这就是《小兵张嘎》的片尾曲。
看过电视剧《小兵张嘎》之后,我思绪万千。
我喜欢嘎子的“嘎气”,钦佩他热爱祖国、宁死不屈、机智勇敢的精神。
《小兵张嘎》演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但嘎子奶奶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叔——钟亮,被日寇杀害了,并且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钟亮,嘎子历尽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查员。
嘎子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感动不已。
为攻打敌人的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不料却在归队的途中被捕。
这时,我多想有动画片中的“哆啦a梦”,这样我就可以用“时光机”到狱中去救他。
当敌人拷问嘎子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
嘎子年仅13岁就如此临危不惧,真让我敬佩。
嘎子又是多么机智勇敢啊!他和胖墩、乐乐等人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
给摩托车的轮胎放气,放钉子扎鬼子的屁股都是小事一桩。
机灵的嘎子还闹得鬼子司令部子犬不宁,探出白洋淀的内奸。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嘎子还设法在里面放火,与八路军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钟亮,替嘎子奶奶报了仇。
嘎子真棒!他与我们年龄相仿,但他面对凶神恶煞的敌人时却毫不畏惧。
我们要把嘎子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学习,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了一部动画电影便是《地道战》。
虽然是动画片,可讲的并不是像普通的幼稚的动画片一样。
主人公有麦包、麦米以及其他的十几个刚上小学的孩子。
讲的是,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去上学的时候,老师提醒他们不能再打闹了。
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课....鬼子来了说着,只听见“嘭”的一声,守卫村庄的八路军叔叔倒下了,老师带着教室里的孩子们跑到了事先准备好的'地道里。
可是村庄里剩下的孩子和大人都被鬼子抓进了大牢...在地道里老师和同学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救村民们,在这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笑话;可是老师也差点被鬼子弄死。
幸好老天有眼,有一句话这莫说“邪不压正”,也就是说最后村民赶走了鬼子。
其实,我就是想说我们每一个都必须谨记国耻。
可恶的日本人对我们做的一系列可怕,可恨,可耻的事我们一件都不能忘记。
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个无辜的人,可是真的记得到这些的人有多少个。
现在的同学们不好好学习,每天想到的都是玩。
觉得自己很聪明。
是的,玩确实要玩,但是是要讲方法的,不能只是玩。
有人说:“学习的时候要拼命去学习,玩的时候就疯狂地去玩”这也是一种方法。
那些天生就聪明的人,你不学习,那么你就会落后,有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天生聪明的人没有后天的学习就会从聪明人变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连普通人都不如的“智障”。
忘记是谁告诉我:“聪明是前提,智慧更重要”。
我同样认为只有学习是我们打败敌人的方式。
小学的语文老师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一直记住这句话,是为了提醒自己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排斥;才不会落后;才不会被人瞧不起;才不会被人欺负。
每一个人都得有一种意识在脑袋里。
这样才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说到这里,我想到我们学校的种种情况,我觉得有很多我们做的很不好,难道我们应该这样吗?同学们,醒醒吧!要记住:“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泽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
-->
抗日电影观后感篇六
暑假里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方面的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方面的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
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看到这我流下了眼泪。
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勇敢的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红星闪闪放光芒,红星灿灿指路程”的歌声总在我耳边响起,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
看看过去,比比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每天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同学间还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做事不为对方和集体着想,太自私;在生活中不爱惜粮食,挑食,穿名牌,不爱惜书本和文具,真是不应该。
我们应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从严要求自己,好好学习,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看完了《少年英雄王二小》这部影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里非常穷,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
有一天,一队日本鬼子打进了王二小的村子里,他的爸爸、妈妈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唯一的哥哥也被日本鬼子抓去修炮楼了。
后来,王二小去找八路军参加了儿童团。
有一天,又有一队日本鬼子来村里扫荡。
正当他们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的时候,从山间的羊肠小道上走下来一个放牛的孩子,他就是王二小。
敌人抓住王二小叫他给他们带路。
王二小灵机一动,说:“好的,村里的那条路我很熟,我带你们去吧!”日本鬼子一听,开心极了。
王二小故意把日本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当四面八方响起枪炮的时候,日本鬼子才知道上了当。
日本鬼子拔出刺刀,把王二小杀害了,鲜红的血染红了山坡上的草地和石头。
王二小为了八路军和老百姓的安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会随之而去吗?不,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我觉得王二小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
我们从小就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们从小就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这美好的读书时光,从小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以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虎口脱险》讲述了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皇家轰炸机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机上的一名英军中队长与两名士兵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德军占领的巴黎市内的土耳其浴室见面,他们降落在巴黎的不同地点,得到两名法国人,一个是油漆匠,另一个是乐队指挥的帮助,他们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
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事,二战,这是曾经令多少人 家破人亡的战争,这是曾经使世界各处充斥着腥风血雨,但在《虎口脱险》中,没有流血,没有牺牲,有的只是战士们脸上无时无刻不挂着的笑容,轻松,自信。
面对敌人,面对危险,面对死亡,他们都付之一笑。
这一部值得我们思考的影片,它不像普通战争片一般平庸:制作出许多腥风血雨的场面,用头颅和热血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但在这些笑话之余,又不得不引人思考,引人回味。
这就是《虎口脱险》,这就是一部令无数观众前俯后仰的电影,这就是一部成为世界影史上里程碑式的电影,这就是一部几十年来久经不衰的电影。
-->
抗日电影观后感篇七
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就在此时,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部队,主动发起百团大战,它是抗日期间,对日作战的一场大战役!
五月十六日,湖北宝城,枪炮声轰鸣,战况相当激烈,“开炮,开炮!”这种声音不断的回响在战场上。日寇凭借着充足的武器,向我军发起猛烈的攻击。眼看着敌人一步步地逼近,指战员只好带领我们暂时撤退,连长张自忠为了掩护战士们顺利后撤,守到最后,战斗到最后!突然,这位战士的脚步踉跄了一下,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他慢慢倒下了,倒在了自己挥洒热血的'土地上!
与此同时,一个村庄也遭到了日军的侵略,残暴的日军将老百姓聚集在一起,用机关枪扫射。鲜血在喷洒,一声声嘶吼!这一刻,我看到同学们都攥紧了拳头,怒目圆睁。这一次的侵略使许多的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我看着这场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灵也在颤抖。存活下来的老百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这次侵略,几乎踏平了整个村庄!毛泽东主席得知这些消息后,非常气愤,便于彭德怀司令和其他指战员讨论策略,他们的态度都很坚决,准备反击,给日寇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号召老百姓,都来抗日,全民皆兵,保家卫国。在抗战的各条战线上,有的破坏日军的铁轨线、有的在敌人将要经过的地方安上炸药,打的日寇落花流水,我的心里痛快极了!
紧接着,另一场战争的警钟敲响了,随着日军的不断增援,我军也因人员不够,弹药不足,略显下风,敌军趁机火力全开,枪声轰鸣,尘土飞扬,看的我无比紧张,真想拿一支枪冲进战场,同八路军一起打日寇!“砰”的一声巨响,一辆由我军占领的列车与日寇的增援兵列车相撞了,这一声巨响仿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杀”呀!我军瞬间被点燃了斗志,犹如一只只猛虎冲向敌人的阵地!打的敌人丢盔弃甲,我军终于取得了难以想象的胜利!
影片结束了,我却依然热血沸腾。战斗的场面仿佛历历在目,这场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百团大战胜利了!中华人民胜利了!
抗日电影观后感篇八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政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
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
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
一位国民政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
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
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
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
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
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
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
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
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
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电影《上甘岭》讲的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八连已经在山上抗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
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
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
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
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
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
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
他们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旁观看。
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心好像被无数的钢针刺着一样疼。
我想起自己平时对同学的态度不好,心里难受极了,感到自己脸红,羞愧。
过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个“吵架、打架王。
我不是找这个吵嘴,就是找那个打架,根本谈不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跑步的时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脚,他一边跑一边说:“对不起!”我却故意刁难他,把他一推,大声说:“对不起值几个钱,你把我的鞋子弄脏了,你赔!”那位同学一边道歉,一边说:“我不是有意弄脏你的鞋,我帮你洗。
行吗?”可我还是要他赔,并举起拳头要打他。
旁边的同学听到我的叫骂声,围了上来。
了解情况后,个个都不满意,眼睛怒视着我,好象说:“如果你再欺负这个同学,我们就去告诉老师。
我一看这吓人的架势,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东京大审判》这部片子公映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很多人看后都流下了眼泪,我也是含着泪水看完这部片子的。
这部影片和以往的那些抗日题材的影片不同,没有什么英雄和鬼子,也没有过多的表现日本鬼子杀人放火的镜头。
但是他却能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是一部人性呼唤的影片,一部站在维护人类文明和生命尊严高度上的影片。
通过对那些“战犯的审判”,痛斥了发动那场战争的人丑恶和疯狂的灵魂,批判了那场战争给人类文明和人类生命尊严的漠视和践踏。
东条英机的顽固不化,不思悔改,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疯狂,表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是怎样走入罪恶战争的深渊的。
那些战犯们的荒谬的申辩,让人们看到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把国家和人民变成杀人机器和魔鬼的。
通过异国的恋情,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的日本人,和日本家庭真实原貌。
在所谓“神圣的理想”愚弄下,那些原本“纯净”善良的人们,人性被扭曲和泯灭,变成了杀人魔鬼,变成了疯狂的种族仇恨报复者。
在他们成为沦为战争工具的同时,也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
当他们一些人醒悟过来的时候,大声呼喊:“为什么?为什么?”“我是鬼子,鬼子!”,让人不能不产生一种灵魂的振荡。
人类文明和人性的丑恶,在这部片子里剧烈的撞击,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看过这部片子后,中国人哭了,日本人也哭了。
几位看片的日本电影人看过此片后满面泪痕,泣不成声。
此片在日本试演时,播放厅内一片唏嘘之声。
一位老人看完此片后,甚至不能够站立起来。
日本人为什么会为中国人拍的这部片子哭泣呢?是什么触动了他们那早已淡忘和麻木的灵魂呢?他们一定有着和中国人不一样的复杂感情。
一位中国作家访问了一位日本老人,那位老人在谈到这一段历史时,痛哭失声。
他说:“我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那时我们是那样愚蠢,怎么就听信了那样一群疯子的话呢?”“我们被人欺骗了,出卖了。
这位讲述了他在战争中痛苦的经历,和他那些死去的亲人们。
我们这位作家原本想问他:你知道不知道多少中国人死在你们的刺刀下?你知道不知道南京的屠杀?但是当他看到老人那抽啜的肩膀后,这位作家终没有忍心去问他了。
可怜的老人呐。
看完这部片子后,总有一种想要呼喊的欲望,总想写点什么。
但是拿起笔来,却又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脑子里就是这么两个字:“疯狂”“疯狂”还是“疯狂”。
-->
抗日电影观后感篇九
-->
今天,我看了一部老电影《地道战》。
我觉得,赵家庄的民兵真勇敢,敢和鬼子对抗。其中,我最佩服的是一个女兵,叫孙玉敏,虽然只有十五六岁,却是一名杀敌虎将。她曾大胆越过层层关卡,到五六里以外的村庄送情报,甚至只身深入虎穴,瓦解了当汉奸的舅父张贤斌。
赵家庄的民兵也很聪明,发明了地雷。最初,他们制造了“踏雷”和“绊雷”,鬼子吃过几次苦头后,想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赵家庄的人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有研究出“子母连环雷”、“钉子雷”等好多种雷,使敌人屡战屡败,并遭雷轰。鬼子没办法,只好走水路,聪明的民兵又发明了水雷。后来,鬼子派了一个人去打探消息,他自称是三团的侦查员,打听到了“不见鬼子不埋雷”的消息,狡猾的鬼子抓老百姓开路,民兵又发明了拉雷,等日军走时,在拉响雷。
看了“地雷战”,我对创造地雷的民兵深感敬佩。他们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