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感悟,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参观航天展览的感悟篇一
景观生态学这门专业或课程在国外很多高校中均广泛设置,是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农学、环境生态类、地理学、林学、园林及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6] [7] [8] [9] [10] [11] [12]如何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能全面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有关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工作中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国内外对比。
景观生态学源于东欧兴盛于西欧北美,国外很多高校中均广泛设置了景观生态学这门专业或课程,其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德国比较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除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外,还以练习与分组辅导课、课题作业、研讨、实习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对景观生态问题的认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的大学通常在教学上先修建筑、园艺学、土壤学、生态学等相关课程,最后一年通过大型项目的实习和论文写作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加以应用。美国大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与讨论课相结合,辅以大量的实践作业和练习,并以讨论成绩、实践成绩和考试成绩等进行课程考核。
国内高校该门课程以“教材、课堂、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成绩考核多是以期末闭卷考试结课。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院校在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选定教材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这制约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也制约了教学的动态连贯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掌握该课程常用的野外调查、3s 应用和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本研究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据景观生态学交叉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的景观生态学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景观生态学教学模式的目的、特点。
传统的以单项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而采用“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的教学模式则能够将学习的主体与客体、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的“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讲授概念、原理,用贴近专业、贴近实际的案例将景观生态学中的理论直观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由教师引入研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完成研究性小任务。其中的任务包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衔接学生课堂学和课外学两个环节;2.重视案例教学对已知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对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在研究性小任务的驱动下,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提倡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实现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
三“、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景观生态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对于课堂教学,“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细分为引入实例、导出原理、精讲互动、研究性小任务布置四个阶段。比如在“景观元素”之斑块教学开始时,首先引入一个火烧迹地实例,采用景观照片让学生从中去找到干扰斑块、残存斑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导出引发斑块类型及形成原因的知识点,让学生认识实例背后的基本原理。最后进入精讲互动环节,先以教师系统讲授基本知识点及前沿成果,引发学生提问思考,再以分组讨论探究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完成知识点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最后给学生布置研究性小任务。学生带着小任务自学各知识点,立足自身解决问题,教师协助指导,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邮件、电话和 qq 等方式交流学习心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本着实用及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大纲和本科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根据景观生态学知识内容模块将设计的研究性小任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绪论课后,查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类综述文献,总结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新热点、新问题、新思想和新方法,谈谈个人的见解;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章节后,去文献库或者历届毕业论文库中查找相关相关案例,识别景观要素并在图上加以勾勒,分组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网络-节点模型或者生态安全格局模型等去认识、描述景观;景观发育与生态过程内容后,以泥石流、滑坡等案例外加课外文献查阅和分组讨论方式让学生辨识自然、人为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景观格局的形成原因、基质随空间尺度而变化的规律;景观分类、动态变化章节后,把几期遥感影像图分发给学生,通过综合实习和上机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景观软件的使用方法,任务为先进行景观生态分类,接着计算斑块水平、景观水平的主要景观格局指数、最后根据兴趣方向选作一题完成小论文。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已经学会探究、合作与质疑,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外进行师生互动,实现教学进程的良好发展。成绩考核时,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根据学习投入和进步程度来评定。笔试试卷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一半,综合题贴近学习环节实际,能考查学生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笔者最后通过课程论文和笔试综合题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20%的学生能选好感兴趣的主题并完成逻辑性很强、结构完整且具有创新的小论文;50%以上的学生能针对所选主题进行分析和评述,其余学生能积极参与完成整个教学环节,熟悉思路和方法但自我实现能力稍欠。课程结课后,持续效果表现为全班 90%以上的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的形式,自愿选择科研课题,主持或者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80%以上学生的选题为景观生态学的热点研究领域,30%以上学生自己组队并充满申报国家创新型试验计划的热情。这说明“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拓宽了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种教学模式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个人兴趣双重的诱导下,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或者学生科研活动,增加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性学习行为,培养了自身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科研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此教学模式不断督促自己进行科学研究前沿的掌握,对研究方法、技术和实践路径不断进行探索,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同时,加深自己的科研意识、思维和能力,以此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的专业素质。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能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研究性小任务循序渐进地用于实践,这促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成为真正的自我知识构建者。
[ 参 考 文 献 ]
参观航天展览的感悟篇二
现在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面领着许多严峻的问题,迫在眉睫的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高校里的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比较高的时期,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引导,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为以后计算机的运用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思考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发现计算机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要大幅提高自身计算机的水平,计算机能力也开始成为了一个毕业生能否成为用人单位录用的一个决定的因素。
1、加强实践俗话说得好,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对于每一位计算机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课堂上没有学好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学生那哥们必须要到实践当中去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那就是空口文章根本没有一点实用的价值,计算机必须要理论结合实际来学习东西。
2、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当今,高校的计算机在理论学习方面用的时间比较多,而且也比较繁琐,所以在教学编排当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远远的多于实践的学习。所以,一些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实践课更加是少得可怜。如果按照这样的过程发展下去,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不是高科技的人才,我们应当把重心放在计算机的运用方面。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近几年以来,因为国家逐步重视迎合时代的需求,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传统的教育的影响下现代化的教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如何切实的培养好学生们的计算机技能?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整体的素质?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的过程等等。计算机老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接踵而至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自己进一步的去发现和探究。
1、改革教学的方式,带动计算机教育快速发展
最开始的计算机教学就是采用老师讲解人后将学生引入到他们的思维当中,属于半强迫性教学的模式,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老师知识不够丰富的原因导致学生们学不到较多的知识,所以老师需要在课下制定一些恰当的教学计划来进行逐步的教学。还有就是老师在讲解计算机有关知识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使高校的学生们失去了学习高校计算机课程知识的劲头和兴趣,这个结果当然是我们不想看见的,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要先从初步的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课程知识来进行有关的教学,为我国未来培养优秀计算机课程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式多元化
随着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多数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再加上他们的实践机会比较少,相对来说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教学进一步去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最后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一种效果。
3、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认知,改进了考核评价的体系
计算机课程具有非常强的理论联系实践性,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较大的程度上会取决于学生的研究和实践,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多多的去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去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形象的去理解计算机的知识,并且通过许多的实际去进行相应的巩固。高等院校应当依据当前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对人才教学方式、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等进行合理化的制定和规划,培养出计算机行业的高材生。高校计算机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句空话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体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教育中,这是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培养方向。过分偏重看于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考核以及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就会导致轻实践、重理论的结果。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个人的能力以及素质是相当不利的。所以,我们老师们迫不及待的需要更新或者改良一些具有实实践性的评价体系,重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老师们应当将专业考核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察上。
4、优化计算机课程的有关体系
就目前计算机课程发展的情形来看,高校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前沿性,和市场需求不相互匹配是阻碍计算机教学水平快速向前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制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当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课一定的编排,最好是能将学生们定向培养,培养成为企业多需要的人才,改变传统课程内容的偏、难以及繁的现状,将学生们的注意力拉向于对实践能力的提高上。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计算机技术即将会成为衡量一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思考和探究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对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健康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参观航天展览的感悟篇三
论文摘要:高校套共体育课程改革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师资水平、改变传统观念,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与努力下,以学生自主选项形成教学主体群;根据教师专业优化组合建立教举指导集体;将健康体育项目集群分类组建教学活动区城;把健康评价、卫生保健直接服务到课堂教学;姗加科学检侧机构。从而使公共体育课更好地体现“健康体育、快乐体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本文从课堂具体情况看手,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因素,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针对教育系统的客观实际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深人到体育系统,“健康教育、快乐体育”思想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面前。如今,全国各实验点都在尝试体育改革,针对全国大学生体质较差的现状,现提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具体方案及发展前景。
1研究目的
1.1目前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普遍较差,比欧美差之甚远,在亚洲还逊于日本。据有关的体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7-20岁青少年的背肌力、垂直跳,l0m2往返跑、手球掷远、5分钟跑五项素质指标的水平明显低于日本同龄青少年儿童,为使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必须进行体育改革。
1.2学校教育深层次的改革要求学校体育必须进行改革
体育课程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自理状况和全体学生的状况,使学生身心都得到锻炼,为素质教育服务,推进学校体育现代化。
2研究方法
(1)系统理论法根据系统理论,设计改革方案,研究分析改革结果及特点。
(2)问卷调查分析法。抽样调查周口师专各系一、二、三年级不同专业男女学生的兴趣特点及自身特长。
(3)阶段实验法。将改革方案在个别班级实施,间断测试身体各机能指标及专项学习情况,找出其中关系并进一步改进。
3结果与分析
从传授教育知识和技能为主,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牢固掌握一、二项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3.2具体改革方案
(1)学生人学要进行身体全面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身体健康检查结果,对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分组。这样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具有针对性,期末体育成绩评估才有据可依。
(2)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不仅知识渊博,技术全面,而且课堂组织严密,语言生动、风趣,掌握多种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法、比赛法、配乐法、影视法、开放式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偷快的气氛中掌握体育锻炼技能。
(3)学校和政府对学校体育要给予重视,学生的健康状况要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来抓。学校的各种体育设施医疗保障要跟上。这样可以保障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4)以学生自主选项形成教学主体群;根据教育专业特长优化组合建立教学指导集体;将健康体育项目集群分类组建教学活动区域;把健康评价。卫生保健直接服务到课堂教学;增加科学检测机构。
3.3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调查、分析及其发展前景
通过对体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的实践,分别对一、二、三年级阶段10个系不同专业男女生的调查统计分析,赞成该教学改革方案的学生比率达100%,因体育设施器材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活动需求的比率是26。3%、学生的课堂练习综合密度比原来增加了30%。经分析证明该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是科学地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案之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所需求的体育活动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改革方案顺利实施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而且都喜欢参加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是中央提出的响亮口号,这说明党和政府比较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为体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
(3)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热心服务于本职工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
总之,大学生体质的强弱关系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兴衰。如何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展开是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参观航天展览的感悟篇四
一、当前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对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在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主动性较低,无法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和音乐的无限魅力。
二、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对策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完善音乐教学的设施等方式,带动音乐课堂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1、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整合音乐课程的结构
在高中音乐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音乐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大纲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要求,结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整合音乐课程的框架结构,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思维。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音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这首曲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第六悲怆交响曲》这首曲目背后的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明确感受到柴可夫斯基甜蜜、忧伤、苦涩等情绪变化的原因。在明确创作背景的条件下,进行音乐学习。明确这首曲目教学的目标,在增加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音乐中的渐变的情绪和音乐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完善音乐教学的设施,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改革对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好高中音乐教学的基础准备活动。完善的音乐教学设施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亲身接触的过程中,增加对音乐的热爱程度。根据音乐器材,再现音乐曲调。这种教学方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另外学校和学生家长也要加强对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校园中的音乐设施。例如在指导学生对“独特的民族风”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蒙古族的独特音乐器材“马头琴”、傣族的“葫芦丝”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演绎乐曲,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
3、运用多种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保证音乐的多样性,搭建自由化的音乐教学平台,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枯燥而乏味的教学氛围。在充分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草原小姐妹》这首曲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直观展现草原上牧民们放牧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大草原上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场。在学生产生一定的主观印象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闭上眼睛,然后为学生播放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使学生能够结合画面,欣赏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在学生对这首曲目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比赛,可以通过个人演唱竞技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之间竞技的方式进行比赛。在学生演唱完成之后,由学生评选出“最佳演唱奖”、“最佳台风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增加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乐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学习音乐的乐趣。
三、结束语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明确当前音乐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观航天展览的感悟篇五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微课和翻转课堂成为了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及教学实践改革趋势。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高职高专提出“创新发展”建设要求。慕课的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为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及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效果,借鉴慕课技术的优点及特点,将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新兴教学模式引入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当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实现就业指导教学课程改革及资源平台的构建、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的效果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慕课;高校;就业指导;改革研究
一、幕课的内涵及特征
慕课是新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的教学资源,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学习课程,是面向公众,注重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之间互动过程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短视频等新媒体为媒介,将课程中知识点或技能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按照内容分层可视化方法封装各种媒体元素,生成微形式、微风格的互联网教学资源。慕课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慕课教学模式及理念的产生,也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视角。
二、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学现状
就目前而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地位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还有待进一步的升华,大学生就业指导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推动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境域一直都限定在传统的课堂上,而传统的教学特征也是由教师带着知识传输给学生,先教后学的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参与程度不高,教学内容受限,教学系列创新性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最大的发挥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上的作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型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而慕课及翻转课堂、跨界课堂等近期热门并受到学生喜爱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作用。
三、慕课模式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改革与实施
(一)采用分模块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设计
随着大数据与计算机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人工智能的物质生产方式,互联网与新媒体个性化与自主设计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也面临着改革。就业指导的慕课形式可以分模块进行:对大一的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和职业认知教育,对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目标定位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路线设计的指导。大二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行培养及指导。大三对同学进行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宣讲、面试要点指导及毕业生派遣工作等内容进行讲解,着重解决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慕课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更好地重构教学程序,使学生在课程上更加侧重的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体验与消化。
(二)组建就业指导上课老师进行团队制作慕课工作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由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提供专业的摄影团队、具体的后台制作专业人员。分别组建团队对就业指导慕课教学知识点进行ppt内容设计、录制,每个版块团队由3-4名任课老师组成。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资料收集、研究,进而制作成为慕课课程,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成审核小组进行审核,对慕课的课程设计进行严格的把控。通过资源的共享,学生课前主动将教学视频提前消化,课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还可弥补就业指导课时较少的问题。除此之外,课程团队除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持续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保障线上线下教学的正常有序运行。
(三)就业指导慕课资源平台的评价模式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就业指导慕课资源平台,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导,该资源平台功能主要有慕课资源共享及评价平台。慕课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所以平台设置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必须对课程进行评价或者对学习的内容提出反馈意见。在平台中由专业任课教师对问题作出解答、反馈、讨论等,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保证师生间能充分地互动和自主式与协作式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使就业指导课程更加体系化、一站式服务。
四、结束语
慕课正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大规模和自主性的特征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慕课及翻转课堂的应用可以给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带来更多的可操作性。就业指导教学的改革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参观航天展览的感悟篇六
一、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关注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学习好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把专业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传播出去的水平和能力,这些才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目标。通过很多的事实可以看出,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没办法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想从事音乐教学方面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的高等院校都把“教”这个核心问题给忽视了,“音乐教学法”这个课程根本没有得到高度的关注。很多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把该门课程作为与音乐相关的理论课来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十分枯燥,基本上就是照着书本来读。另外,该课程的内容不是很充足,没有办法很好地开拓学生音乐方面的教育视野,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当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很多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根本无法从事音乐教学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一定要对“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音乐教学法课程设置现状
音乐教学法是一门音乐教学的理论性课程,同时也是唯一一个音乐理论课程。在三年制的音乐专科教学当中,一共有54节课,通常在1个学期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会把这门课程设置在第5个学期当中,教学实践一般会设置在第6个学期当中。在一些四年制本科的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以及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里,通常设置1学年,64学时,在第6或7学期开设,教学实践一般会设置在第8个学期。这好像已经成为了学生走出校门之前的紧急教育。
从该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要是太过于关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那么学生的具体应用水平以及能力就没有办法逐渐提高,很难做到兼顾,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在开始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把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的展示出来。另外,实践之后反映出来的很多问题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弥补和改善。因为该课程在开始实践之前就已经结课。经过具体的实践之后,学生都有非常深的体会,此课程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想象,院校开设的键盘、声乐以及音乐史等音乐方面的专业课程,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能够给以后的音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仅仅是把这些课程掌握得非常好,却没有办法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也是不行的。因此,对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教学的能力高低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由此可见,应该开设一些与音乐教学法相互配套的课程研究、模拟教学以及音乐心理分析等相关课程,从多个方面来逐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实际的教学水平。对于该课程时间的分配也要做一些调整,具体方案如下:如果是三年制的专科,要把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在最后两个学期。倒数第二个学期一定要与该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课程研究课、模拟教学课相结合。也就是说,要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的联系到一起。最后一个学期要把教育实践安排好,同时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心理的课程,把那些在教育实践当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尽快报告给教师,教师可以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各种状况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和研究,构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继续对音乐教育心理分析进行加强,因为该课程本身主要就是对具体实践以及理论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和改善。对于四年制的本科来说,音乐教学理论、课程研究以及模拟教学可以在第5个学期来开设,甚至可以尝试将音乐教学理论法、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贯穿四年的教育周期。
这样可以把演讲、练习以及听课充分的联系在一起,在第7个学期开始时就可以安排具体实践,这时之前学习的所有理论知识就可以充分的使用了,之后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放到最后一个学期,在音乐教育心理的课程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音乐教学法方式的改善
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改变,不断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之前“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打盹睡觉”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无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音乐教学法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是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要想对音乐教学的方法进行更好的改革,一定要从很多方面着手。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讲课之前一定要加强学习,可以参考国内外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科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同时按照该课程相应的改革标准来对教学的具体内容做出选择。
第二,教师在给学生讲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在语言表达方面一定要做到形象、生动,并且要有足够的感染力。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有模拟教学的环节,也就是学生模拟授课。
第三,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小学以及中学进行听课学习。还可以把小学或者中学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音乐教师约到学校来给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做示范。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互相来听课,之后互相评课,最后由教师来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模拟教学的学习和实践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建立起角色互换的理念,通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教”的特征。
第四,在音乐的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熟悉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语言一定要精练,防止产生空洞、枯燥的现象。
第五,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而课堂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理论及实践能力。
四、评价音乐教学法的方式
评价音乐教学法的方式一定要能够把学生的实际教学水平更好地展示出来,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传统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期末的理论知识考试为参考。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同时还会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实际应用水平和能力。
所以,对于音乐教学法的评价一定要搭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的体系,即可以把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充分展示的评价。另外,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一定不能太片面,应该参考理论知识的成绩,模拟教学的成绩以及具体实践的成绩来综合做出评价。理论知识考试主要是以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课堂中的相关设计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模拟教学成绩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做出评价;对于实践成绩的评价,要求教师要向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了解,之后再做出相应的评价。
只有这样,才可以相对公平、公正地对该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做出评定。
五、音乐教学法教科书的具体内容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等院校都增设了“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选用比较多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该教材汲取了国内多年来在音乐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以及在某一个理论性的高度上整理出来一系列相对有效、完善、独具特色的音乐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还应相应增加一些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改革和创新。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仅局限于教材上面的相关内容,而是应该把与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相关的创新思想和方法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在一起,如可以把《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音乐分析》等一系列与音乐相关的杂志、书籍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
由此可以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更多的渠道储备知识,尽快掌握音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主动性以及迫切感。除此之外,还应多整理一些像小学以及中学教案、案例研究等材料,以此作为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这些就要求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备不断钻研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一些教学经验,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法课程已经逐步成为各大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修课程。可见其地位在逐步升高。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该门课程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各大高等院校应该逐步加大对“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以便把音乐教学法在教学当中的功能充分展现出来。
参观航天展览的感悟篇七
李琳 (四川省绵阳职业技术学院621000)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校音乐课教育的现状,强调了艺术教育对做好素质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针对当前音乐课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改革高校公共音乐课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
目前,从小学到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教育轻视艺术教育的现象。从中考到高考都将语数外等列为重点,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教学中也绝不能忽略艺术教育的存在,更不能将之拒之门外。在现阶段音乐课虽然只是一门选修课,但其在整体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该被忽视的。它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渠道。音乐课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今天,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品质等教育时,突出强调了大学生要具有高度的团结、合作精神,并通过体育、文艺等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其实,音乐课也是培养大学生这种优秀素质的渠道之一。因为,通过合唱、合奏等群体性的音乐活动,能较好地培养个人与群体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生存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大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2.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当今教育,要做好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绝对离不开对其艺术方面的教育。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情感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意识的需求都在迅速增长,数理化等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证的需求。增加音乐欣赏和学习,可以使人的感情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好的心理状态得以恢复。因此,在音乐课上通过音乐欣赏可以调整和理顺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提高学生艺术才能。音乐对人的智力开发具有独特的功能,这是不容质疑的科学事实。音乐教育在促进智育的发展,加强人体各项能力的锻炼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a在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可以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从远离家乡的思念中得到慰藉,从挫折失败中获得信心。这样使得学生更能集中精力到学业中,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可用之才。
4.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音乐是美妙的,它可以使人平静、平和的看得待周围的人和事。大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艺术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更能净化心灵,更客观真实的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发现人性的真、善、美。同时,音乐的神奇力量可以唤起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思维,激起人们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的热情。
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与价值。
高校音乐课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很多人都认为高校开设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意义与价值不大,于是作为素质类音乐课,在各高校不可能成为投入的重点,因此高校音乐教育要获得重视与发展必须要靠大家努力。同时公共音乐课教学管理不规范,存在着诸多问题: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系统性,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教学仅凭个人的偏好自选教材,按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施教。从教师的本身素质来讲,由于教学经验、教学态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鉴于种种弊端,我认为对高校开设的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规范很有必要。所以,我们当务之急要改变现在的教育状况,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改变国民对艺术教育存在的轻视的观念。较之国外,我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远远不够;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使得物质文明突飞猛进,而精神文明的的建设就显的滞后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先从观念上,思想上入手。近年来,我国政府虽然对艺术课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扶植,并在各项教育法规中都明确了艺术课程的应有地位,但是,由于中高考中没有对艺术教育的体现,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切实的把艺术教育重视起来。我们必须对音乐艺术课程的价值和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高校的公共音乐课在现阶段虽然只是一门选修课,但其在整体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该被忽视的。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观念上加强重视之后,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并按照规划高效的落实。这是改善高校艺术教育的关键步骤。可以说,目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甚至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这和其他课程相比,差距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不受重视的表现之一。这种随意发展任其自生自灭的状态必须得到改变。我们必须根据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大纲和教材,使艺术教育有纲可循、有的放矢。所以当务之急要组织有关院校、结合学生实际,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主,注重实践性和简明性,结合实用性与趣味性,使学生既真正喜欢又达到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大纲和教材统一之后,要有一套相应的制度来“护航”,这样才能保证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再次,要改革教师在音乐艺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目前,很多音乐课教师因为课程的不受重视而在教学中失去教学兴趣,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甚至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必须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勇于探索;要强调实用性、趣味性,要把寓教于乐落实实处。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先从以下几点入手。
1.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选用中、外经典曲目和地方优秀民间音乐作品。也要注重当下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的选取,适当增加比重。增加声乐伴奏曲、歌曲即兴伴奏常识、合唱指挥、欣赏;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多种的艺术种类结合,如和舞蹈结合成为歌舞表演;和故事结合成为音乐剧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引起足够的重视。
2.改革教学形式。音乐课程的授课方式更适合与教育学的互动,然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像领读课文一样,机械而没有生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与学生积极互动,启发学生独立分析、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体验互为补充。设置教学实际环境,让每个学生各显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改革考试制度。音乐以及其他艺术课程的考试往往存在打分的随意性,没有严格统一的评分标准;这使得艺术课程分数的含金量很低,所以课程自然得不到重视。所以,要摈弃过去那种评定成绩无明确评分标准的做法,改善音乐课的考核方法,使之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运用音乐知识、技能技巧以及策划、参与文娱活动的能力。
结束语
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感知,净化学生的心灵,调节学生的精神生活,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所以艺术教育必须引起当今社会及学校的重视。加强教学标准的规范,这是改进和加强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关键。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是提高课程质量的必要措施。通过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考核标准的规范化,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道德修养、艺术才能的课程总体目标。
参观航天展览的感悟篇八
杨倩
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类型之一,是指在音乐或节奏的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其特点是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快、爱模仿、“认知依赖于行动”等特点,从这些特点来看,律动是一种符合小班幼儿学习需要、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类型。
一、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感受音乐律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环境,同时利用幼儿好奇、好玩的心理特点,把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趣味化、生活化。我们班把一日活动中渗透律动音乐,诱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我们还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如餐后散步,或进餐前、集中教学前等时间来播放或弹 奏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幼儿表演一些优美的律动。久而久之,幼儿倾听兴趣慢慢地提高,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爱音乐、体会音乐,现在孩子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听到音乐、歌曲,他们都会手舞足蹈,自得其乐。
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如小班《洗手帕》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平缓、反复的特征,想象起床后小朋友洗手帕的情景。教师重复播放让幼儿边听做,通过谈话让幼儿安 排好洗手帕的顺序,然后在晾晒起来。这样律动《洗手帕》就完成了。
二、运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表现音乐律动。
幼儿期正是一个从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时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潜力,幼儿越是能够有机会 接 触 各种 音 乐作 品,参 加 各 种 音 乐 活 动,就 越 会逐 步 懂 得 爱、温 柔、同 情、自 豪、集体精神、憎恨丑恶和追求美善。在律动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班采用多种音乐律动教学形式,通过欣赏、舞蹈、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2、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我们将音乐律动改编成许多律动游戏,使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游戏中体验、感知、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如:我上的律动教学《小兔捉迷藏》以“捉迷藏”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我事先在教室创设了环境,玩了几次后,幼儿就能自己总结出游戏规则,听到小花的音乐就变成花不动,听到蹦跳的音乐就变回小兔子,非常简单的规则和过程,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幼儿很乐意玩“变一变”、“找一找”的游戏,他们能很快完成从兔子到花朵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同时又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避免了连续跳造成的疲劳,集中展示了艺术表达的形象性和愉悦性功能。他们聚精会神地从背景音乐中区分这时快时缓的音乐,轻松快乐地游戏着,在发展听力的同时,也在欣赏理解着音乐。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满足了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的愿望。
三、从情感入手,提高审美理解力
幼儿对艺术的喜爱都是从情感出发的,他们对艺术活动表现出的兴趣都是浅层次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而且很容易转移、波动。所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积累、想象都不尽相同,在选择乐曲时,应考虑到是易于幼儿理解的,且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音乐。或表现宁静、安详的摇篮曲;或表现雄赳赳、气昂昂的进行曲;或欢快、活泼的舞曲等,以启发幼儿相应的情绪、联想和创造。如:用一段以跳音为主的乐曲,请幼儿表演,幼儿能很快感受到音乐活泼、跳跃的特点,表现出小兔、青蛙、袋鼠等动物跳跃的形态。又如:在一段轻柔优美的音乐中小朋友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表现蝴蝶飞舞、小鱼戏水、树叶柳枝随风摆动„„孩子们会随着音乐而打开记忆的窗户,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倾听、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促进幼儿丰富联想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从而培养陶冶了幼 儿的美感和个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力。
-->
-->
参观航天展览的感悟篇九
摘要:大学物理是面向所有非物理专业的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其后续专业课的研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列举了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物理课堂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深度剖析了起因;进而在结合作者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课堂上的实例为引导,提出了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学科交叉;教育心理学
大学物理是所有非物理专业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也是理工科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最先接触到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其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认识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出基本的理学素养,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大学物理课程内涵丰富,其所覆盖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以及理学素养的建立是其它任何一门课程都难以比拟的。可以说,大学物理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研究能力的建立起着奠基性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高校的理工科院系普遍存在着只重视专业核心课,而轻视公共基础课程的现象。这一思潮自然也影响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们,抱有唯成绩论的思想,即仅仅为了期末成绩优秀甚至只是通过考试而学习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无疑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我国的高等教育背负着为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建设者素养的高低。如何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内容乃至结构上的改革,以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达成该学科的最佳教学效果,无疑是一个令人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物理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一)所学知识与学科内容相差较大
虽然学科间的交叉与整合一直是现代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方向之一,但是在高校中,由于过分强调课程层次的“分离”和各门课程的“独立”,大学物理课程与后续与之联系的专业性课程在时间、形式和方法上有明显的隔膜和脱节。我们应当意识到,大学物理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于使学生通过方法与思维的训练,熟悉和掌握“观察、归纳、推理与演绎“以及“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完整研究方法。而不应当把大学物理课程看成是刻板的知识点传授。
(二)理论知识的教授过于系统化,缺少灵活的形式
物理学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早已成为一门成熟完善的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架构与学科体系。物理定理、理论虽然大多源于实验,但其出现在教科书与文献中的形式,却是高度数学化的,要经过严格的推演。这样相较于很多以实验为理论基础的学科(如生物、化学),大学物理课程的课堂学习可能会显得严谨有余,生动不足。而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逻辑性”,使得大学物理的内容特别是理论部分的内容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课程内容较为分散,缺少必要的串联
出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考虑,绝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力学(包括机械波等内容)、电学、磁学、光学、热学这样的子学科分类分别介绍相应的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课,而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其进行横向的联系及对比,同学们很容易便机械地把其看做是几个分立的体系来学习。不讲求方法与效率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课程内容过杂,任务过重,从而降低学习期望与热情。
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首先,我们要使得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5]。优秀的大学生往往有很强的专业意识,我们应当探究如何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学习物理学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性促进作用。物理偏重科学,专业偏重技术。我们需要让同学们牢固树立“科学为技术服务,技术需要以科学为依托”的思想,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学习。其次,学科交叉内容的引入,主旨在于激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该部分内容引入的形式必须恰当,而不能影响课程本身的教学。否则反而会给同学们的学习增加负担,影响其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某个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前,借阅该专业后续课程的教材,并检索相关文献,了解其发展趋势与学科前沿,以便上课时将不同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区别便是从定性对规律的认识过渡到定量对现象的描述。因此高等数学工具便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必须意识到,数学仅仅是物理学的工具而已,它所描述的物理现象都有其实在的物理内容与物理意义。在引入数学描述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握其背后的物理内涵。在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和多样的同时,帮助学生抓住课程的本质,学透课程内容。除了正确处理数理之间的关系,如何适时地引入课堂上便于开展的实验,以加强对于物理内涵的认识,也是教师要认真考虑与设计的。在大多数国外的原版教材中,每涉及到一个重要定理时,都非常强调“quicklab”的思想,即可以迅速验证的简单实验。我们应当尝试将它应用到大学的课堂当中,并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自行总结、归纳定律,以培养其科研精神,训练其科研素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会给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带来很大的提升。如前所述,由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不少学生会感觉负担过大。我们认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编码和分类,引导学生在明晰概念、辨清区别的前提下,对存在相似性的内容大胆地运用知识迁移和联想。譬如在教授刚体绕定轴的转动时,我将其与物体的平动进行比较。每介绍一个新的物理内容前,我都会用物体平动的相应概念进行铺垫与类比。同学们很快就建立起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此外,有些理论体系不仅在实验室中可以得到验证,其原理也经常被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当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充分的理论铺垫后,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问题,启发同学们自发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巩固对于物理定律的认知[6]。譬如在教授角动量守恒定理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转动惯量的作用,我特意选取了花滑王子普鲁申科的一小段表演视频,引导同学们找出每组动作对应的转动惯量大小与旋转快慢的关系,从而自行归纳出结论。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当他们发现可以利用刚刚获取的知识体系,来解决生活或者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时,其兴奋与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合适的启发式教学对于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与效率都有很大的提升。
三、讨论与总结
本文中,我们论述了在当前高校中,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我们结合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经验,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方法。概括来说,即适当地引入学科交叉的内容,建立起物理与相应专业的联系;正确处理数学工具与物理内容,以及理论体系与实验验证的联系;在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利用联想、迁移以及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