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2023年学生学籍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优质8篇)

2023-09-12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学籍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篇一

  模具是国家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涉及化工、冶金、机械、汽车、轻工、电器、仪表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在当今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已经成为模具生产制造大国,国内模具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60%―85%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由于用模具生产制品,材料利用率高,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具有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等优点,模具已经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近十年来,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一直以每年1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模具生产企业(厂、点)约3万个,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十五”期间,中国模具行业发展成绩斐然,模具制造业得到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20%。在中国模具制造业飞速发展、国际模具巨头的热捧下,2017年第十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的规模相当惊人,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2017年中国模具行业模具销售总额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5%,排在世界第三位,加上20多亿美元的进口份额,中国模具市场容量已达8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7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一度跌入低谷,模具工业发展增速也明显放慢,直到2017年下半年,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全球经济回暖的影响下,情况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我国模具行业在后危机时期获得了较好的恢复性增长,增长幅度又迈上了2位数。2017年我国模具总销售额约为1120亿元左右,进出口总额达38亿美元,其中进口19.6亿美元,出口18.4亿美元,出口模具约占模具总销售额的12.8%。2017年前3个季度,根据海关统计,模具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17.22%,并实现了顺差,全年达到18%左右。2017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快速升级,模具工业将处于稳定发展之中,优质精密模具的需求将不断上升,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模具产值可能突破2500亿。

  “十一五”以来,我国模具结构调整取得较好的成效,模具市场进一步开拓发展,模具产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档次也越来越丰富,行业总体水平提高较快,已有50多个模具生产集聚区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规模,新的增长点已倍受瞩目,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行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但是在模具制造加工精度、模具使用寿命及模具生产工艺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的缩小差距,我国模具企业必须注重模具的研究开发及人才建设,提高模具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

学生学籍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篇二

  然而,与汽车数量增长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汽车维修与检测行业相对滞后,同国外相比,在检修人才培养、市场管理、维修设备及维修技术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给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现代汽车工业就要不断创新汽车行业发展模式,汽车的故障诊断也要改变过去眼看、耳听、手摸的形式,要利用各种新技术,同时不断更新汽车维修理念。

  1、故障诊断特征

  现代汽车已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悬挂系统(ecs)、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tcs动力牵引系统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这些总成都是由电控单元件(ecu)全面控制。电控单元具有自诊断功能,能记录出现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通过解码器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线帮助。

  2、检修工具特征

  汽车行业的发展促使维修设备发生了质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有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一些人们以往比较陌生的检测设备: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动平衡机等已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属于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要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

  3、维修管理的特征

  在汽车维修行业中, 电脑管理被广泛应用,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扩展。在我国,采用电脑化管理还刚起步,对于大多数汽车维修企业而言,谁拥有最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最精确的管理数据分析及最良好完备的服务,谁就能争取最多的客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电脑化管理,可以对多方面进行联网操作,综合管理,使经营活动一目了然,克服了以往混乱的管理局面。

  -->

学生学籍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篇三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2/3的比重,并且即使在2020年我国煤炭在消费结构中也将会达到60%以上。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煤炭的供应,我国的国民经济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但是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由于对煤炭行业没有科学合理以及理性的规划,所以导致我国煤炭供求存在不平衡的现状,并且这种不平衡的现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运行良好,并且经营效益和利润也有很大的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煤炭产量的增加速度与煤炭市场的需存在结构性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国电力行业发电量的增加速度比较低,并且炼焦烟煤的增长速度也非常慢,所以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动力煤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钢铁产业的产量增加的速度相对比较快,化工用煤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的状态。虽然 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基本处于平衡的状态,但是,我国煤炭的出口量高于进口量,这就导致我国煤炭可供应量低于消费量,从而出现我国煤炭供需缺口量不断扩大的现象。

  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我国煤炭行业仍然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其主要表现在我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极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的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煤炭生产的中采用开采、挖掘以及搬运等技术设备的整体性能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与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相比,相差大约5到15倍左右,而且我国的煤炭矿井的规模小,开采的方式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较低等导致我国煤炭的供需关系存不平衡现象。

  -->

学生学籍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篇四

  进入21世纪,产业技术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了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当今世界知名企业,无不推崇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竞争手段,称之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我国的企业通过参与和创建各类产业联盟,充分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围绕企业的需求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产业链联盟、市场联盟、研发合作联盟和中小企业联盟等。但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大部分产业联盟层次不高,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以生产联盟和营销联盟为主,并且很多联盟通过行政的力量建立,整体效率不高,因而成员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有限,使得联盟无法持续发展下去。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我国产业联盟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最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联盟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1998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成立,2002年成立的td-scdma产业联盟等,此外,在高新技术产业联盟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纷纷成立产业联盟,如:2005年11月成立的“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就属于传统的纺织行业,其宗旨是联盟企业共同开发、经营“天竹”纤维及其下游产品。2006年4月在宁波成立的中国家居产业联盟,它是一个包括家居产业生产商、采购商、各大行业协会、广大媒体和知名中介机构在内的联盟组织,目的是构建更为完整的产业链。

  二、产业联盟发展的问题

  我国产业联盟的合作层次普遍较低,除了少数几个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大部分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以生产联盟和营销联盟为主,并且很多联盟通过行政力量建立,整体效率不高,因而成员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有限。此外,由于产业联盟起步较晚,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造成我国联盟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使得联盟无法持续发展下去。

  1.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标准

  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因此目前除了td-scdma、avs等少数几个产业技术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许多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研发合作。另外,我国不少企业虽然对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视,但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低,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2.产权明晰度不够,创新效率较低

  产业联盟不是通过法律程序注册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它有别于实体研究机构,原有《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在许多方面可能无法解决非实体组织产生的一些问题。由于在合作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比较复杂,产权的模糊性大,极易产生纠纷,使得创业创新的效率低下。

  3.内部联系松散,合作管理水平低

  国内现有产业联盟更多地停留在如何通过竞争,保护与发展民族工业上,这与当今国际通行的企业战略联盟理念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跨国联盟总量仍然较少,而且合作层次较低。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的战略联盟基本上是被动参与,即使是研发工作,也主要是针对我国市场的产品研发,而较高层次的战略联盟如企业技术联盟、虚拟企业联盟等形式则比较少见,因而无法参与标准的制订和技术的研发,因此通过联盟分享的利益有限。国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以利润最大化和占领中国市场为战略目标,因此有意地控制了关键技术的扩散和转移,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学习。

  三、产业联盟发展对策建议

  各地区应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发展目标,制定企业联盟的有效范围,主动促进和组建产业联盟的发展,使不同产业、不同项目的企业联盟享有不同的各种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协调能力强和主要行业已形成了配合紧密的企业群体优势,对地方现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重组和实施战略联盟起到组织协调与指导作用。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战略联盟的思想,以合适的联盟方式优化组合成大集团,这样既可增强企业的活力,又能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能力。

  2.组建国内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

  鉴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专利的现状,应鼓励组建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使标准成员之间应该在技术上互相鼓励,在次核心专利上,尽快发展出足够的覆盖性,提升与国外核心专利拥有者的谈判能力,应对外国跨国企业的咄咄攻势,在世界市场上赢得主动。积极促进我国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企业通过统一营销策略甚至是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具有市场相当规模、具有重要品牌的协作伙伴,积累大规模“安装基础”,推进我国自主技术标准在国内得到充分使用,从而提高国内企业的产业地位和国际地位,影响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

  3.积极鼓励我国企业参与跨国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 鼓励企业参与跨国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创造条件,冲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垄断局面,把我国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学习和借鉴国外大企业在技术标准制定、管理和全球范围内推广的经验,选取一些具备实力的高技术项目,由我国主导制定技术标准。

  4.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共享联盟核心能力

  在产业联盟中,要解决联盟的人、财、物问题,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联盟ceo的问题,他必须是独立的,并且能熟练地从原来企业的管理角色中转变过来,并且要着手组建一支有开拓精神的、团结的、能力结构合理 5 的经理队伍和技术研究队伍。值得注意的是,联盟必须相对独立于各联盟方,联盟中的成员,从ceo到经理、研究人员、普通员工,从他们进入联盟起,就是独立于各联盟方的,也就是说,联盟要有其自己的一套运行、考核、激励、协调等机制,避免因受原企业的控制而出现出工不出勤等现象,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5.优化法制环境,帮助企业改善条件,实现联盟技术扩散 进一步完善国内有关产业联盟的法律,协调产业联盟各方的关系,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各方的行为,创造出一个更加有利于联盟运行的法制环境。同时各地区还应尽可能地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联盟技术扩散的效果,要从强大的技术基础,大量的人力资本,较高的努力程度,有效的组织能力,强大的信息技术系统和灵活的学习倾向等6个方面入手,帮助企业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创造吸收的能力,实现联盟技术扩散溢出效应的最大化。

  产业联盟的关键

  目前构建联盟要走出一个误区,其目的应从分担风险、降低成本逐步转向提升创新力。产业联盟无疑是企业分担技术创新风险、降低研发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若仅从这一角度考虑联盟,合作结束后各方自身的创新能力可能仍未提高。应通过构建产业联盟,使企业间的资源进行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进而提高合作方的创新力。尤其是在目前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呈现为产业的全球布局和产业集群现象日益显著,单个企业的单一产品及业务应用等很难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要创新就必须打造产业链。

  然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快速形成新型产业链,产业链联盟则可以通过合作较快地促进产业链的演进与形成,通过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式联盟,实现由小范围联盟向网络化的产业链联盟转变。以td-scdma为例,在标准提出之后,其商业化过程面临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问题,要求整个系统同步推进,芯片、系统设备、终端、应用、测试设备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阻碍商业化步伐。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企业组建了td-scdma产业联盟,有力地促进了td-scdma创新的商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产业联盟的战略目标也应由区域化转向全球化。这里所指的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把区域性的技术合作推向全球性的技术联盟,而且意味着使合作后的产品由仅满足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转向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即把市场推向全球化。从长远观点看,只有与区域外具有较强互补性或较强实力的企业进行联合,才可以争取同质产品在时间上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占据全球消费市场。

  以全球电信业发展中最为成功的 gsm技术标准化联盟为例,其技术标准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一联盟的竞争优势。与gsm相比,当时更具技术竞争优势的cdma因为开放度低,最终在市场拓展方面处于落后。通过战略联盟内部的技术共享、技术标准的较高开放度及技术创新激励政策,gsm技术标准化联盟很好地解决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化这一对矛盾,在国际竞争中成功地获得了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优势,在世界移动通信市场占居主导地位。

  政府鼓励政策和产业联盟联系十分紧密,尤其追赶型国家政府更需要重视产业联盟。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在韩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初期,韩国的信息和通信部不顾国内部分电信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反对,把cd-ma作为韩国的移动通信标准,并主持建立了由三星、lg及政府研究机构等组成的cdma技术发展战略联盟,进而使韩国由电信技术落后国家迅速成为移动通信技术领先者。这为我们信息通信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更对政府如何准确把握市场及技术发展趋势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协调生产的主要资源配臵方式。在企业内部,生产依靠行政管理来协调。在企业外部,市场价格调节生产,生产的协调通过市场交易完成。实践中,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企业间组织,产业联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产业联盟这种组织形式而不是通过企业或市场来解决问题呢?一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产业联盟形成的原因。

  外部性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产业共性问题内部化的组织。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产业共性问题,产业联盟是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方式。在单个企业看来,产业共性问题是外部问题。随着企业对产业共性问题的重视,企业自觉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共性问题就成为产业联盟的内部问题。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的结合。外部性问题是政府政策的重要目标,政府通过制定支持产业联盟的政策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常常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产业联盟是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组织,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往往比直接干预生产活动更加有效。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产业联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节省成本。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臵方式,两种方式的运行都是有成本的,市场方式需要支付市场交易费用,企业方式需要支付企业组织费用。合理的企业边界处于“边际组织费用=边际交易费用”的均衡点。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主要由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经常性三个因素形成。产业联盟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资源配臵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产业联盟可以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可以节省企业组织费用。例如,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可以减少市场交易中专用性资产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专业化分工可以避免公司内部投资带来的组织费用过大问题。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本质上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两个重要特性,因而企业拥有稀有、独特、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这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当企业遇到行业共性问题时,单个企业往往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足够资源,包括:技术、市场、资本、知识产权、品牌、公共关系等等。产业联盟是企业共同投入资源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有效工具。

  规模经济理论和范围经济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达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产业联盟可以帮助联盟内企业共同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如联盟成员通过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开发或者共同投资基础设备等达到规模经济。产业联盟形成的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还具有一些特殊优势:企业可以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可以避免规模扩张带来的大企业病,可以保持多方面的灵活性等。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共同学习的平台。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企业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谋求竞争优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一国之内的企业在外部压力下开始寻求合作以提高竞争力。企业参加产业联盟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学习,包括联盟企业间的互相学习和联盟企业共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全球产业联盟兴起的原因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全球产业联盟呈快速发展趋势。产业联盟快速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

  (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推动全球经济结构变化

  市场层面的变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出现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本地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即本地市场上本土企业要和全球跨国公司直接竞争。二是企业市场的全球化,即原来只在本土市场生存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国际化经营,以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业层面的变化趋势。区域产业集群现象日益突出,推动了产业的全球分工布局;产业链越来越长,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内部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点,创新的投入大、风险高;技术的融合推动产业间的融合,即产业间出现技术共享、业务交叉、产品融合的趋势;技术标准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

  企业层面的变化趋势。企业为应对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在战略上越来越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在业务上不断重组以提高公司的效率;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使得企业日益依赖整个产业的发展环境,企业在战略上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外部化特征。

  科技创新层面的变化趋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研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相互之间的转换周期越来越短,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日益重要;发达国家推动建立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

  共性技术的研发。全球化促使企业和政府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市场开放前,国内企业在共性技术上的竞争有利于产业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后,国内企业在共性技术上的重复投入可能降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促使各国开始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一些国家将共性技术研发作为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重要内容。另外,技术进步的加快也促使企业重视联合研发共性技术以降低创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技术标准的制定。根据国际化标准(iso)的定义,技术标准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或者进入市场的要求。”技术标准本身是公共产品,但是部分技术标准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技术标准包含了大量知识产权,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武器。技术标准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其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协商(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1991年联合发布的第二号指南(iso/iec guide 2 1991)之《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及其定义》:“标准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实现最佳的经济性,并适当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活动所制定并实施标准的过程”。

  产业链配套。产业链配套指产业内企业通过产品上下游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由于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技术越来越深,技术投资越来越大,单个企业没有力量完成整个产业链投资。产业链配套是发展中国家产业追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因为发达国家已经主导了产业链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创新产品必须与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竞争,产品链相关企业投资的信心常常不足。

  中小企业的市场门槛。中小企业的市场门槛指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企业是否达到必要的经济规模以完成规模采购或实现规模经济的生产或服务,企业是否具有必要的市场能力等等。本地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压缩了本地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境外市场的潜力也为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应对挑战和 11 机遇的关键是中小企业是否能跨越起码的市场门槛。新技术产业相关的社会规则。产业发展的社会规则指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社会规则,包括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等。这些社会规则阻碍或促进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一国只有制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或政策,社会组织和个人才会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环境保护产业才能够发展起来。

  产业共性问题对产业联盟产生了客观需求。由于单个企业缺乏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积极性或能力,产业共性问题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或者由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来解决。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相结合是重要发展趋势,即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来促进产业创新。产业联盟是市场导向的组织,其效率比政府直接干预要高。

  (三)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产业联盟的兴起

  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国家政府对产业联盟产生了新的认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弱化了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担忧。由于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政府开始重新认定市场垄断中“相关市场”的范围,市场范围的扩大促使政府放松了对合作创新的垄断管制,产业联盟的发展限制条件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政府更加关注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从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重视支持产业联盟,以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特别是产业创新中的共性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存在严格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对产业联盟存在很大的限制作用。由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美国认识到企业合作创新对提高美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开始借鉴日本合作研发的经验。美国于1984年通过了《国家合作研究法》(ncra),允许企业进行竞争前技术的合作研发。1993年又通过了《国家合作研究和生产法案》(ncrpa),实际是对前面法律进行修正并将范围扩展到生产领域。美国于2004年又增补了《标准开发组织促进法》(sdoaa),放松了对技术标准制定组织的反托拉斯限制。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部分研发合作产业联盟进行了大力支持。如美国政府对半导体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sematech)给予了大量资助,并将该合作模式作为政府资助合作研发的模板。

  当前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联盟发展迅猛

  有关调查(钟书华,2000)显示,在我国企业技术联盟中,高新技术领域的开发占了63.4%,尤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最多。

  2005年5月10日,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指导下,由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发起的中国linux产业战略联盟在京正式成立。首批加入联盟的企业包括中科红旗、中标软件、新华科技、共创开源、拓林思、冲浪平台等linux操作系统发行商以及方正、同方、神州龙芯、天融信、用友、金山、神州数码、东方通、武汉华工达梦、南昌先锋、全国政协机关等共计60余家企业或单位,涵盖了从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信息安全、应用软件提供商、用户、培训机构和媒体等产业链上的各重要环节的企业。中国linux产业战略联盟成立目的,一方面是联合包括操作系统厂商、应用软件提供商、硬件设备提供商在内的各方,来推动linux在中国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团结和协调各方力量,推动linux参考平台的发展,建立完整的linux产业链。联盟的成立将为linux产业的相关企业提供一个沟通和合作的广阔平台,从而推动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促进linux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加速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联盟的成立可以让各界更多了解中国linux产业,可以增进linux产业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linux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中来。

  2005年11月,在北京成立的中国rfid产业联盟(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射频识别与电子标签应用分会)——是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指导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组织下,由实华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及300家中外it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民间社团组织。目标是推动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并消除rfid应用的三重主要障碍:成本障碍,标准障碍,技术障碍,进而提升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国家的竞争优势,争取在市场 13 规模、技术水平、成本结构上赶超欧美、日韩等国家,塑造最具有发言权及影响力的,代表中国rfid行业的组织。与此同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产业联盟也在加速发展。

  高新技术联盟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高新区涌现出大量产业联盟。以中关村为例,近年来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原始创新的技术标准成立技术—产业联盟,已经成为中关村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

  2002年10月,td-scdma产业联盟——由大唐电信、联想、普天、华为等八家单位发起成立,目前成员已发展到26家。目的是为了更快地推进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厂家供货环境,并把企业平稳顺利地领进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

  2002年10月,中关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联盟——由航天长峰、时代集团等十多家中关村医疗器械企业组成,目的是采取代理销售或捆绑销售等手段促进企业产品销量。

  2002年12月,龙芯产业联盟——由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七大厂商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旨在推进龙芯技术的产业化。

  2003年6月,闪联工作组——由联想集团、tcl集团、海信集团、长城集团、康佳集团等5家企业发起成立,目前已有23家成员单位,核心目标是制定出igrs(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标准协议。

  2003年7月,中关村手机产业联盟——由联想移动携同手机技术平台研发商、pda芯片、模块设计等产业链环节的16家手机技术研发企业组成,旨在逐步形成中国手机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北京地区手机厂商的竞争力。

  2003年8月,新材料产业联盟——由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和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牵头成立,目的是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并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004年8月,scdma产业联盟——由信威通信、大唐科技等11家单位发起成立,旨在推进scdma技术的产业化。

   2004年9月,中关村清新空气产业联盟——由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牵头成立,目的是推进清新空气产业技术应用和发展、增强全民对室内空气健康的意识。

  2005年2月,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由天地互连、清华比威、网通、长城战略咨询等11家企业发起成立,目的是推进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进程,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市场先机。

  2005年3月,中关村it服务业联盟——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等二十一家知名的it企业,是中国第一个把it服务业推向产业化的“服务航母”。

  2005年4月,长风软件联盟——包括平台软件厂商、应用集成商以及第三方机构共20多家单位,旨在携国产软件企业打开以政府采购为首要目标的市场。

  2005年5月,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包括中关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腾讯等70多家企业,目的是推动以科技和文化结合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在中关村地发展,打造创意产业基地。

  由上面时间表可见,自2002年底中关村首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以来3年多的时间,中关村已经涌现出十多家产业联盟,分布在新材料、it、环保等多个产业领域。这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联盟的迅猛发展。

  二、行业分布逐渐多元化

  在高新技术产业联盟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纷纷成立产业联盟。例如:2005年11月成立的“天竹”纤维产业联盟就属于传统的纺织行业。其宗旨是联盟企业共同开发、经营“天竹”纤维及其下游产品,以达到联盟企业间的优势资源互补,促进联盟成员的自身发展及相关产业的繁荣。联盟的目标是以联盟企业为核心,联合国内相关产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开发“天竹”纤维及其下游产品,达到共同推动整体市场不断增大,有效扩大联盟成员在产业链上不同层次的市场份额、行业用户的有效规模化应用以及保持产品的高附加值,延长其生命周期,做大、做强、做优“天竹”纤维产业。

  再如2006年4月在宁波成立的中国家居产业联盟,它是一个包括家居产业生产商、采购商、各大行业协会、广大媒体和知名中介机构在内的联盟组织。该联盟的成立对实现资源、资本、资讯的共享,构建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它将为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搭建广阔平台,成为中国家居产业服务机构的代表,进一步完善我国家居产业链,进而有力地促进中国家居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联盟已涉及通信、电子材料、生物技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食品制造等多个行业,并且在不断地扩展。行业分布多元化将成为我国产业联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跨国联盟逐步增多

  目前我国不少产业联盟已经开始放眼世界,积极与外国企业开展合作,成立跨国产业联盟,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配臵和战略规划。

学生学籍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篇五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私立教育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下文是对。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需求巨大,公共教育资源早已无法满足居民对于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已从我国教育体系的补充部分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此过程中,关于民办教育的理论准备和政策贮备都相对滞后,一些“瓶颈”问题始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比如,学校法人属性问题,举办者合理回报问题,公共财政资助问题,学校产权归属问题,税收减免问题,教师身份界定及权益保障问题等。

  目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办学主体十分复杂,有公民个人办学、社会团体办学、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学、私营企业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政府与民办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学、企业与个人联合办学、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形式,举办者的办学诉求、价值选择多样,各地民办学校发展差异较大。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透露,到2017年年底,我国民办教育资产总量扩大到5000多亿元,节约财政公共事业投入经费1000多亿元,提供了300万个就业岗位。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民办教育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显示,进入21世纪后,民办教育发展较早较快的沿海地区,率先遇到了不少体制性障碍,导致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上海、浙江等民办教育标志性省份,民办学校总量在不断萎缩。据上海《解放日报》,2017年至2017年间,上海民办学校三年萎缩三成,由202所萎缩到134所,个别民办学校的骨干教师流失率近50%。尽管民办教育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民办学校数量在增加,但实际上新增的多为相对规模投入较少的民办幼儿园,而非中高等教育机构。

  民办教育行业改进之途

  民办教育遭遇到的发展瓶颈,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去年底已完成起草工作报送国务院审定,《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的修订稿也已通过国务院的会议讨论。其中明确提出了全方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金融、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定差别化扶持制度和政策,重点解决民办学校在法人属性、财政扶持、教师社保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不平等的问题。

  1.在价值判断上,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应认识到无论-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无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还是营利性民办学校,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都是公益性事业,都是政府教育公共品的供给方式之一。政府应当积极倡导举办并大力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但绝不能对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产生制度歧视乃至道德绑架,营利性民办学校只要依法、诚信、规范办学,都应该得到鼓励、支持和尊重。

  政策时,将“合理回报”制度调整为“政府奖励”制度,由中央政府确定基本原则和程序,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3.鉴于现阶段各级政府教育经费依旧紧缺,特别是在公办学校取消择校之后,社会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旺盛,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办学,建议在修改《民促法》或出台民办教育有关政策时,明确举办者出资及累积资产的归属。“举办者办学投入资产视同充公或捐赠”的政策可能会导致举办者的“政策性恐慌”,为避免出现“逆向选择”和“公地悲剧”,对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出资及累积资产的处置,建议兼顾举办者的实际利益,由国家确定基本原则,授权地方政府制定资产切割的具体操作办法。

  4.鉴于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一样,都从事我国教育事业,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实施教育教学工作,都属于人民教师,在社会保险、工资水平、退休待遇、住房待遇、医疗待遇、培训培养、职称评审等权益上,应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权益,不受其学校法人类型(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影响,国家在修法或出台政策时,应参照公办学校教师的承担机制,建立政府、民办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分担机制,保障民办学校教师权益落实。

  5.鉴于确实有部分民办学校办学存在失范,质量比较低下,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在加大扶持的同时,要加强规范管理,尤其要针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制定会计、财务等制度,加强监管。只有这样,才能让捐资办学的民办学校得到政策性资源的最大支持,非捐资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获得清清白白的政府奖励,营利性民办学校坦坦然然获取经济利益。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通过落实办学自主权,保障民办学校的活力和特色,形成“保底靠政府,繁荣靠市场;保底保到位,放开放彻底;底线有保障,创造无止境”的教育开放格局。

  此外,要积极推动教育家办学,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通过租赁、托管、合作等方式,扩展民办学校的办学渠道和空间,鼓励和扶持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的“教育家”,成为办学主体。教育的活力在学校,学校活,则教育兴。当学校真正拥有了办学自主权,并以教育服务提供者的身份成为市场主体,教育创新进步、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局面就会到来。

  第三,以第三方评价为突破点,建立多元教育评估体系。要依法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多元的民办教育评价体系。通过立法改进和转变对民办教育的评价方式。对于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套用对公办学校评价方式,而应该引进市场机制,推动多样化的第三方评价(鉴证、认证、评估等)。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独立评估监测教育质量。政府要努力培育民办教育行业组织,切实加强其行业自律和行业指导作用,提高其服务效能。鼓励引导社会其他机构为民办学校提供咨询、评估、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

  -->

学生学籍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篇六

  建筑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的建筑业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建筑业的增长对一个国家的gdp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历的2017年的金融危机后,国家于2017年投入4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中国建筑行业占固定资产的60%,无疑,4万亿的投资将带动建筑行业的增长,从而希望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

  一 市场前景

  在最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中,建筑行业随着中国gdp的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建筑行业的增长同gdp的增长保持高度的相关性。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筑行业的市场总和的趋势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繁荣仍将继续。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一些主要建筑市场的趋势来反映。

  1. 城市化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化得发展仍将继续,中国史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矛盾也不同程度制约了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调整城乡的解决结构,也就是要大力发展城市化。在此状况下,基础设施的缺口明显;同时,原有城市政治的工程量也非常巨大,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园林绿化,景观,地下需求等为主要需求,尤其在大城市中表现突出。

  3. 住宅将保持巨大的需求。我国城市住宅除了面对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之外,还要满足哟经到来的居民住宅更新换代的巨大需求,住宅建设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建设潜力。预计未来,除了在新开发的土地上建设住宅外,对于危旧居民区市场的拆迁重建所占的比重将会加大。

  但是在中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市场环境严峻,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严重,企业的利润率却很低,财务杠杆很大,企业经营的风险很高。面对这种形式,寻求未来发展道路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 转型发展

  1.工程总承包

  的情况下各产业部门承担固定资产投资的责任;而工程承包往往有下属的承包企业来实施,因此,形成了我国建筑市场相对封闭。这种封闭性表现在:按工程的业务链划分为设计,咨询,监理和施工企业等部门,这些以业务链分割的部门独立承担相应的工程职责。

  推行工程总承包能够使设计和施工紧密结合。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确贯彻设计意图;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有利于节省投资;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队伍,你不了业主项目管理能力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和效益。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市场开拓和产业升级可以完善总承包。建筑企业成功发展的经验表明,固守施工领域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环境中处境越来越被动。围绕新的`市场的需求,与设计结合,与资本市场结合,会给企业带来主动发展的空间和盈利空间,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2.横向发展

  建筑工程承包市场从相对封闭的格局逐步走向开发的格局。有利于原来综合实力强大,业务资质众多的建筑企业成为综合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以铁路行业为例,一直以来,铁路建设市场主要由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和这个铁路建筑总公司两家公司分享,2004年底,设部,贴到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发铁路建设市场的通知》,扶持具有公路,水利水电,矿山,房建等特技施工资质的企业参加铁路投标,使得铁路市场真正向路外奇特开放。之后几年,铁路建设市场大规模开放。根据统计2017年的前8个月,路外 企业中表金额达120亿元,占到招投标工程概算总额的10.5%,相当于全年中标金额的2.5倍。

  3.联合种族和企业间相互合作

  建筑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市场竞争激烈,2017-2017年,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企业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趋势更加明显。通过联合重组,形成具有极强总和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增加。最近几年,大量省际之间的建筑企业展开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国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

学生学籍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篇七

  2009年8月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掌握核心技术,并指出“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11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情况的报告》,标志着“感知中国”已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并进入战略实施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

  1、物联网产业定位

  一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看,新兴战略性产业能够有效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比,物联网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推进两化融合的迫切需要。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引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提升创新水平的迫切需要。物联网涉及半导体、计算机、现代通信、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对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我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意义重大。

  2、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据保守估计,传感技术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电力安全、平安家居、健康监测等诸多领域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 1,物联网产业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未来的物联网将比现有的internet大得多,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总体而言,全球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其中,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也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医疗、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的诞生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国际范围内物联网知识产权的进展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截至到2008年年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的统计,国外关于传感网的专利数1126件。从专利分布情况来看,在申报的1126项专利中,基础和核心专利分别只有15项和503项,分别占整个比重的1%和45%,而外围专利达到了608项,占整个比重的54%,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所占比重较小,其基本状况符合物联网是新兴的通信应用网络以及物联网产业化还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这一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物联网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美国将微纳传感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 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之一。韩国的 it839战略将泛在物联网usn作为三大基础建设之一,其中的 u-life计划的目标更是要在2014年建成松岛泛在城市,投资约250亿美元。同时还有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计划、台湾的u-taiwan 计划等都将物联网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起步较早,技术和标准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都对物联网产业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三个层面均列入传感网的内容,正在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也将无线传感网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对若干关键技术领域与重要应用领域给予支持。国内先后有近百单位开展了传感研究和应用,并建立起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电子十三所、北京大学等研发和生产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部分地区已采取措施,着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如浙江杭州举办了“2008国内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成立“中国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联盟”;浙江嘉兴制定了 “50亩研发中心+500亩推广中心+3000亩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并给予资金和政策配套等支持,努力打造一个超千亿元产值的无线传感网产业。

  我国在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方面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在十年多的时间里,获得“无线传感网”、“微型传感器”、“芯片设计”等许多重大创新科技成果。在传感网的盲源分离、多目标协同识别、跟踪定位等领域的部分关键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在机场防入侵系统、智能交通等领域已有若干成功案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还牵头组建了传感网产学研上海联盟,另外,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国内也较早开展了传感网及物联网的研究,华为技术、中兴通讯、普天通信、中电集团、中电科技等大型企业也加入了研究行列。

  总体看来,我国物联网研究没有盲目跟从国外,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我国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端成为可能。

  在标准方面,2007年,我国领先于国际启动传感网标准化制定工作。2008年,首届iso/iec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我国举办。第2次会议上,我国代表iso/iec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向上级做总体报告,提出了传感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协同架构等代表传感网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并获得了标准组成员国的认可。我国已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

  个比重的2.6%和55.8%,而外围专利为157项,占整个比重的41.5%。我国物联网领域的专利分布状况与国外情况类似。为了提高我国物联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知识产权问题成为传感网、物联网研究发展的瓶颈,标准、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迫在眉睫。

  在技术方面,自1999年起,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高校和部分企业在传感网、物联网的许多技术领域已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化攻关,支持了从传感器、信号传输、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等多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在应用发展方面,物联网已在我国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如智能交通中的磁敏传感节点已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公路上;中高速图传传感网设备销往欧洲,并已安装于警用直升机;周界防入侵系统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已初步展开,如中科院与中移动集团已率先开展紧密合作,围绕物联网与3g的td蜂窝系统两网融合的三步走路线,积极推动物物互联的新业务,寻求3g业务的全新突破。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有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偏小。目前有众多企业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联动效应不足。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运营与服务环节中,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二是技术标准缺乏。我国在传感网国际标准制定中具备一定话语权,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但总的来说,标准发展仍相当滞后于应用发展。“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架构下,共性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应用子集也不够丰富,特别是行业标准规范的缺失,大大制约了物联网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的工程化。三是创新体系不完善。我国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展开了物联网技术研究,然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四是应用数量层次偏低。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应用,但总的来说,现有应用数量仍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应用技术水平与工程化程度较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市场风险仍然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4、发展展望

  二是公众领域的相对成熟的应用方向。智能家居、感知医护等概念已经获得了长期的市场教育,随着产品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选择适当的细分领域切入将催生出新兴业态。

  三是传统企业的应用方向。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部分传统企业将物联网应用集成至自身的产品中,以实现产品升级,提升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企业自发的发展将产生更多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延伸产业。

  -->

  -->

学生学籍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篇八

  

   2012年全国共有6605个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纳入统计,工程监理企业全年营业收入1717.31亿元,其中工程监理收入752.95亿元,工程勘察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与咨询服务、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及其它业务收入964.36亿元,工程监理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43.84%。2013年工程监理业务收入约862.13亿元,同比增长14.5%。工程监理行业发展态势与宏观经济周期息息相关,该行业是典型的经济环境主导型行业。在宏观经济因素中,gdp发展态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影响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gdp 的发展态势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投资热情,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进一步影响到工程建设市场容量的大小,而工程监理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服务行业而存在,因此也受到二者的影响。

   我国监理事业在建设事业的改革开放当中应运而生,不断壮大,现已成为建设事业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为提高我国的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程建设监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智力密集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推行工程监理制以来,工程建设监理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监理行业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都实行了监理制度。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阶段,各行业的建设需求依然巨大,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加深,市场对工程监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市场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设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提高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发显得重要。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对投资方的建设单位而言,要配建各专业齐全的基建班子是人力、物力所不允许的,而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则为投资方建设单位提供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一个以质量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工程监理企业,就势必要向工程项目管理转型和发展。随着工程监理企业的转型,将更能利用国家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而不断发展,未来工程监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

上一篇:2023年监控培训心得(优秀9篇) 下一篇:最新办公室工作指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模板5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