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2023-08-25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让人很发醒,题目就有足够的吸引力:教的完整,不如学的充分。很值得思考的一句话,值得分享;

  追求完美是人的一种天性,那么“求完整”几乎是每位老师的集体无意识。想想还真是,一节课40分钟,学生就像匆匆的过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老师绷紧了神经。如此辛苦!是否有必要?

  对此,专家指出了“教的完整,不如学的充分”,此语一出,站在学生立场,界定“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为了学,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最终的不用教。一堂课或者一篇课文,可以教得不那么完整,甚至留有那么一些遗憾,但若能给学生一个充分的学习过程,学有所得,教就有了实质的意义。

  学的充分意味着内容要“瘦”。“完整”的课堂内容庞杂,需要“瘦身”,以便目标更加集中,内容更加简要。比如识字,要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真正难识、难记、难理解的字词上。

  学的充分意味着时间要“够”。一项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需要思考,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切莫一提问就希望举手,一讨论立刻“踊跃发言”。这点,有所感触,冯老师的课堂是这样,他会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思考和练习。一节课不够他会用两节课,讲的很细,学生掌握的很充分,以至于每次都是我讲的比他快;一个知识点他会整整一节课都在发复的讲与练。

  学的充分意味着过程要“透”;教学因常常“教的完整”而设计过多的环节,有些教学环节就难以充分展开,让学生有一种“不解渴”的感觉,假如老师再给一点点,就到位了。这就是“学的充分”的一种境界;通透,即学生对学的内容豁然开朗。凡是不清不透,正需要再教、需要再学的契机。

  学的充分意味着所得要“厚”,照理说“完整”才能学的“厚”。比如比喻句,我们会这样教: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作比?这样比喻的好处?看似完整,却没有实质的作用,学生的语言水平仍在原有水平上重复。学生需要的是运用比喻实践规则,可以促使学生化知为能、转能为智的“核心知识”,只要教这一点学生就会有变化,获得实实在在的长进,教的不完整学的很丰“厚”。

  “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把握关系就掌握了规律,掌握规律就改变了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在20xx年3月10——11日,我参加了石家庄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三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三位老师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薛法根老师讲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次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课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关注学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来回品读,深入思考,孩子自己提出议论文论据的选用特点,题目和选材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孩子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他的课是一种深度语文,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他没有课件,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激情的场面,一根粉笔,一张嘴。清晰的教学模式,精致的板书和作业设计,简单就是他的教学特色。他就像是一本书,一本韵味无穷的书,一本可以指导我们实践的活书。他的句句名言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品成自己的东西。

  他在讲授“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时,给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他问:“哪些现象司空见惯?”接着问:“什么叫司空见惯?”一生读参考书中的注解。 “注解写得太多,我们还要用自己的见解。”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谈这个成语。“司空见惯这个词从哪儿来的?我们要有发问精神。”然后薛老师生动地介绍了司空和刘禹锡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台下的我们也恍然大悟,是啊,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尝过别人咀嚼过的知识之果就算是掌握了知识,学习就只能浅尝辄止。原来学习不能“司空见惯”,要学会质疑,追根溯源。

  听完薛老师的课我感受很深,薛老师的幽默风趣,讲课时潇洒自如的风格让我佩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一定会努力钻研,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教给学生带得走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上班时间不长,工作经验有限,但工作认真负责。我现担任的是三(一)班语文及班主任老师,我们班的学生是由我亲手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所以我对学生了如指掌。提到我们班的孩子们,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班的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语文成绩最高96分,最低2分,这是我最头疼的,也是我的一块心病,它整整困扰了我三年了,在这三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样的成绩,这样的差距,究竟是为什么?我们班龙龙家长曾多次找我理论:“我们孩子就考了2分,这样的分差,原因在哪里?你能不能缩小差距,把我们孩子的成绩提升一些?小学低年级就这样,到了大学咋办呢?你这不是把孩子的前程都毁了吗?”听到家长的指责,我的心如针扎似的,我也曾经反思:事实如此,成绩摆在眼前,回想过去,我也曾努力过,付出过,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老师一个人身上,可老师力量有限,怎么能承担的起呀!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可可的男孩子,平时据我细心观察发现:他课上听讲认真,曾经有一段时间回答问题积极,课下对人热情礼貌,就是接受新知识较慢,基础不太好,成绩漂浮不定,他属于我们班的后进生。记得有一次我布置了家庭作业,他回家一字不写,还推脱责任说自己忘写了,最后他拿出诚意保证:自己课余时间挤着做,放学前一定做完,于是我就当真相信了,我一直等到下午放学,还不见他来找我,我就主动去找他,他见我来要作业,他先是很吃惊,接着惊慌失措,然后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低着头,眼神躲闪着不敢看我,我连忙打开可可的作业本,看到的竟然是白纸白字,没想到等了一天竟然是这个结果,他竟然欺骗老师,根本不把老师的话记在心上,我一肚子怒火在心里燃烧,但我强忍着低声说:“拿回家做吧,做不了,明天别来了,把家长带来就行。”第二天,他来了,我直接点名要作业,天哪我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上面的字迹乱七八糟,淅淅沥沥地写着几个字。我越想越生气,我又一次强忍着,尽量不让自己发脾气。接下来几天,他还算老实。接着又是一个星期一,开学了,还没等我检查差作业,可可的组长慌慌张张地跑过来,生气地说:“老师你看,可可星期天的作业又没做。”我仔细一想,不对呀,我明明把作业发到家长手机上了呀,孩子怎么会没做呢?这不应该呀?那么难道家长没看手机?或者是家长太忙没检查?我直接给家长打电话,他妈妈来了回忆说只询问孩子做了没,孩子随口答应一声,家长就信以为真,就没再动手检查,就去忙别的事了。无独有偶,之后她孩子又如出一辙,犯了同样的错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可容忍不了,我又把他妈妈请来,他的妈妈感觉不好意思,终于意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家长自己不严格要求孩子,不以身作则的话,就会影响自己的孩子,拖孩子的后腿。从那以后,我发现孩子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书写进步了不少,作业也明显认真了,考试从不及格提升到了80分,孩子学习上比以前更用心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想说的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是家长的希望,也需要父母尽心尽力地去教育;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要一致,行动步伐要一致,齐心协力地教育孩子,家校携手,共创明天。可是,现实生活中,农村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素质有限,大多以为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行了,在学校有老师教育,学习上有老师指导,还要我们家长做什么?我们是农民,自己连几个大字都不识,怎么教育好孩子呢?其实,家长这样想太片面了,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老师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施展不出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离不开要家长的支持,孩子的主观努力。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不足以担起孩子的一生,我们需要您的帮忙与支持,孩子的成长路上,有了您的陪伴,我们的教育会更精彩!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4

  xx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8月2日至4日,我县组织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我幸运地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全面而细致,深刻而生动。从县教研室x老师的《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到x老师的《依托集体备课》;从x老师的《小学语文课标的目的和认识》到x老师的外出学习汇报《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优质课堂观摩《给予树》到《揠苗助长》、《“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不但开阔了眼界,真是受益匪浅。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在朱建淑老师的合理安排和精心指导下,我们每位教师都感觉收获不少,下面将我这几天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系统学习网络大集体备课,促进教研网络化、现代代。

  县教研室朱老师教我们如何加入网络教研平台,协作组等,让我们学到了一手好活,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认为网络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必然要与网络进行亲密接触。而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参加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是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网络大集体备课是把备课的方式由机械重复备课向积累优化式备课转变,个人封闭式备课向合作开放式备课转变,文本式向电子式备课转变,为教师减负增效。

  二、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在培训期间,我们观摩了优质课堂《给予树》、《揠苗助长》和蒋军晶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使我们能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蒋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蒋老师对于《红楼梦》的深刻解读,对人物王熙凤的性格把握是那样准确。教学中,他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凤辣子的衣着、言行来理解人物的内心,他适时点拨,语言风趣,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在愉快的学习中,学生最终明白了凤辣子的真正目的不是关心林黛玉,而是讨好贾母、炫耀自己的地位。从中可见蒋老师的教学功底之深厚,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通过本次培训,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发了我教好语文的热情和信心,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一路前行。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开学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举办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会,在培训中,教研员独到的指导方式,给我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形式多种多样

  刚开始,教研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我很纳闷,要这A4纸做什么呢?过了一会儿,指导老师让我们把本册书各单元的内容以树状的形式写在纸上。于是大家按照老师的做法进行了构思,书写,不一会儿,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呈现在了每位听课老师的纸上。于是老师又让我们把每个单元的重点写在上面,这个重点的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再深些,于是每位老师开始了寻找与描述,接着教研员让我们每位老师开火车进行回答,这样的方式说实在的,对于学生常见,这是上课的方式,而这样的方式用在老师的上面,实属少见,每位老师为了回答的精辟都在仔细的准备,一个个精彩的回答,体现出每位代课老师对课文标准的把握,对教材的把把握,这样的指导方式便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但是也会把每位老师搞得很紧张。

  二、现场提问,有针对性的解决老师的问题

  教研中,教研员让每位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答、进行深入的探讨,老师们谈看法、说感受,交流心得和体会同时,使我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自我。

  三、这次教研,使我明白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

  要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过去我们只重视教学实践,忽视了教学理论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6

  《20__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质量标准……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讲是理念的更新。无论是哪种,我们的孩子学语文,总要从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中来学习和运用语文,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这就离不开一篇篇课文。所以今天我想谈这样一个话题:用课文教语文。踏踏实实用好每一篇课文,发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功能与育人价值,孩子们才会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我们现行的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文质精美。不但具有原先的阅读价值,而且被赋予了独特的教学价值,所以语文教学要教课文本身潜藏的语文概念,包括语言文字、读写方法、文体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我们要确立用课文教语文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材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

  一、存在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经常有三个问题

  1、教课文,滑向了泛语文的深渊

  第一个问题是教课文。我们经常把课文误当成教学内容,将课文中的思想内容当成语文教学内容。课文写什么,我们就让学生学什么,于是就滑向了泛语文的深渊。忘记了语文学科是一门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是要学习语言运用的方法和原理。

  2、做习题,陷入了应试的泥潭

  第二个问题是做习题。将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当成教学内容,只求正确答案,不问读写过程,陷入了应试的泥潭,偏重于让学生做题、刷题,这些都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3、讲要素,异化成了教知识

  第三个问题是讲要素。统编教材提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很多老师在教课文时就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学课文中的阅读要素、写作要素,然后拎出来一个一个地教,分门别类地讲。这样可能会脱离学生的生活语境和语文实践的需要,异化成了教知识。

  文选型的教材,我们对上述的三个问题要引以为戒,不能教课本,更不能异化成做习题和讲要素,那么我们怎样正确地运用语文教材去学语文呢?

  二、课文功能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程基础》这本理论书中指出: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三个不同的内容。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内容主题以及组织和呈现方式,它是结构化的。以往的语文课程标准没有课程,只有课程目标,用课程内容来“规定教什么”是一个难题。教材内容就是“用什么来教”,现在我们是用课文来教。课文不完全是教学内容。课文中的一些语文元素才是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需要语文老师通过解读文本来进行发现、凝练以及确定的。理清了课文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才能准确地定位课文的教学功能和用课文教语文的实践路径。

  1、立足例子“举三反一”

  “举三反一”就是在一篇篇课文里藏着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是通过多个例子来揭示的。你读了很多篇课文,才知道原来文章是这样运用文字来表达的。比如说我们读古诗,通过读了许多五言、七言律诗,体会古诗的音律节奏是什么。语文学习也是通过一篇篇文章,归纳类似的语言现象,发现其中的语言运用规律,这叫“举三反一”。“举三反一”是儿童学习语文的基本逻辑,孩子认识事物都是这样的。比如猫,通过看到大猫、小猫,各种颜色的不同的猫,在一只只猫的接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抽象思维概括,最终确定这就是猫。学习语文与数学等理科不一样,数学等理科是先有一个公式,原理讲清楚透彻,然后学生运用这个原理去解决问题,这叫“举一”。但是语文学科没有这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只有儿童语文经验的积累,“举三”是丰富儿童的语文经验,“反一”是生长于个体的语文知识。所以我们提倡要多读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自然对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有了自己的认知和领悟。

  2、用好例子“触类旁通”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法,因为不同的文体背后有不同的思维。比如诗歌是以想象、联想为主导的思维方式,那么诗歌阅读一定要用形象思维,才能辨别什么是诗的语言,读出诗歌的语言韵味;而议论文或者说明文是理性的逻辑思维,那么在阅读时就要运用理性的有条理的逻辑思维来阅读。小说的阅读重点是故事情节,所以需要预测与推理,才能从情节与细节中读出人物的性格、作者的用意;散文重在情感的体验与还原,才能从人、事、景物的描写中读懂作者的心思、作者的情感。所以“触类旁通”就是要把课文的例子进行分类,一类一类地读,发挥好例子的类化学习功能,触类旁通,学生就越读越会读。

  3、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语文学习要重视例子,但是不能停留于例子。例子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起点,让学生从读与写两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方面沿着课文的例子要读开去,越读越广泛。比如读《刷子李》不过瘾,你就可以读《俗世奇人》这本书,既丰富了精神世界,也熟练了阅读技能。另一方面是照着课文的例子写,运用例子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甚至创编。比如你读了课文,也可以像冯骥才先生一样,将生活中特点很鲜明的人物写下来,既提高了认知能力,又提升了写作水平。这就是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三、教学要义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按照单元的方式来编排的,有的是按照课文的题材组合的,也就是内容;有的是按照文体组合;还有的是按照读写要素来组合的,比如阅读策略单元和写作单元。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文的教学功能,从单篇课文入手,紧扣教学的关键点来教,不求完整,但求充分。抓住单篇课文中最有价值的关键点,集中让孩子学充分、学透彻,同时也要看到单元的训练点。当我们的关注点是着眼于孩子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不是应试时,就会发现孩子一个单元学一点,学生的整体语文读写能力就是完整的。

  1、对准“这一类”

  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找到相应的教学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类课文的文体特点与读写要素确定单篇课文的内容落点以及教学的实践,然后可以尝试将单元几篇课文的教学的顺序重新排列。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三篇课文都是讲父母之爱的,都是运用典型场景和细节来表达感情,单元阅读要素是“体会场景和细节中的情感”。我们根据这个要素就可以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落点。《慈母情深》的落点在“母亲掏钱给我买书”的场景,用反复的手法聚焦母亲“直起背,掏出钱,弯下腰”三个细节,进而表达情感。《父爱之舟》的落点在父亲为“我”做的一切生活小事,聚焦在那只小渔船,用了象征手法。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落点是父母对“我”写诗的不同态度,用了对比手法。三篇课文的细节和写作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把握每篇课文的落点,然后教学按照由易到难,从读到写的学习逻辑,再来重构单元教学。

  2、参透“这一篇”

  每篇课文的教学落点怎样准确把握呢?

  有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由表及里。由字面的意思到字面背后的含义,需要学生去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思想感情。第二个方法叫由意及言。课文的语言形式及文本结构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教学的要义就是要学生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谋篇布局的策略,领会语言的魅力,所以语言与结构、语言与形式是语文教学需要着力的两个教学支点。第三个方法叫由文及人。“文”是课本,“人”就是我们读到的作者。学生通过读文章,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例如老舍先生《猫》当中的小脚印,在他眼中是一朵朵小梅花,透过这篇文章看到作家的生活情趣,我们要像老舍先生一样来去爱生活,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3、上好“这一课”

  教学要义第三条就是上好这一课,需要抓住三个点。

  一堂课首先要确定起点,即确定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之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孩子的起点都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把握我们的共性。

  第二个,确定目标。这篇课文70-80%的内容学生可能知道,那么接下来的20-30%内容,老师究竟让孩子怎么关注、怎样理解,难点在哪里,突破点在哪里?学完后,语文能力、观念,还有品格等方面,学生可能有哪些变化,老师怎样才能够把握这种提升?这叫终点。

  第三个,确定关键点,即学生学习这一课可能会遇到的学习障碍。比如读不懂的地方、体会不到的地方、感受不了的地方,我们要提供支持,可以设置阶梯式的问题、提供辅助性的资料、代表性的范文,等等。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每一课都应该让学生有所变化。

  四、因文而教

  因文而教,什么意思呢?课文是一篇一篇的,我们要思考怎样针对这一篇课文,来教好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我们可以转换一个角度,这个“文”按照我们学生遇到的门类来进行学习。

  (一)第一类:长文短教

  在教材当中,安排了一些字数比较多,内容比较复杂的文章,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种考验,那么这篇文章怎么教呢?怎么让学生学得更好呢?

  1、长文的三大考验:速度;记性;整体把握能力

  第一个是考验学生的速度,很多学生读书速度比较慢,这个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规定每分钟大概300字,那一篇3000字的文章,大概要在10分钟之内完成。第二个考验记性。第三个考验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2、长文的阅读策略:

  (1)跳过不重要的生字词,猜读。

  (2)忘记前面的一些内容,回读。

  这个在教材中它用它泡泡的方式呈现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3)读完一个部分停一停,缓读。

  你读完一个章节,你停下来想一想这个章节,写了什么,这叫缓读。

  (4)读完一段列个小标题,标读。

  列小标题,一段一个小标题,这个是我们教材当中提出来的一个策略,你要列一个小标题,用一个短句或者一个短语来标注,这样你就能够留下阅读的痕迹,它可以帮助你理解,帮助你记忆。

  (5)读完全文和别人交流,议读。

  这是一种理解,可以从多个点思考。

  3、《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一篇长文,我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可以设计哪些活动长文短教?我们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这篇文章很长,三千两百多字,那这篇文章怎么分析?

  第一个活动,列一串标题。这里每读一段,停一下,想一想写了什么,然后自己用一个标示把它表示出来,要读得懂、记得住。这篇课文第一个部分是“雨来水性好”,第二个部分“雨来上夜校”,第三个部分“雨来掩护李大叔”,第四个部分“雨来被鬼子拷打”……每读完一个部分,列一个标题,当然每个孩子念的标题不一样,然后我们老师就要比较哪一个孩子的标题更准确。我们读过《小英雄雨来》这一部小说,原文也有一个一个的标题,也就是小说的目录,这个小说的目录和我们学生在阅读中概括每一个部分的标题,有什么区别呢?小说的小标题非常吸引人,让人一看这个小标题就产生一种好奇心,急着想去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作者列的标题为的是吸引读者,而学生阅读这部小说里的小标题是为了帮助他理解、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所以目的不同,所列的标题也有所不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线索的把握来列标题,并非只有一个标题。第二个活动,讲一个故事。把标题连起来讲完整、讲连贯、讲生动,要注意的是标题和标题之间,怎样才能够连贯起来。不但要注意内容的连贯,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这是考验我们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语法表述的能力。《小英雄雨来》根据小标题,要被提示的是重要事件中的关键点,即课文中的出现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这是雨来能成为小英雄的精神的支柱,所以这句话是不能丢的。在概括的时候,可以省略掉很多其他内容,但是关键语句、关键细节不能省,否则主题、思想就不深刻,没有灵魂了。第三个活动,提一个问题。哪些事证明雨来是个小英雄?这个问题从头到尾每一个部分都涉及到。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对雨来是个小英雄的理解,这样雨来的形象就把握得更准确、更丰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思考什么是英雄?从雨来这个小英雄再到知识英雄这个话题,那么孩子就从《小英雄雨来》读下去,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故事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作为英雄的本色了,这样一句话就能串起来了,能够加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第二类:难文易教

  维果斯基提出学生学习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有的水平,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就其实是最近发展的区域。

  1、难文的三种类型

  难文是课文的理解难度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难文有三类:第一类文言文,第二类含义深刻的散文,第三类议论文。如最难的课文——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对学生来说有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文白相间,因为此文章的写作年代是文言文到白话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有些语句里面夹杂了文言文,甚至有文言文的语言句式,生涩难懂。第二个挑战是背景复杂,《野草》完成于1924年到1926年,此时正处于鲁迅人生的低潮期和革命动荡期。第三个挑战是用意隐晦,文章中运用了大量象征的手法,通过做的梦表达对现实的抨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难文的教学策略

  (1)词句熟读:陌生的词语、句式

  多熟读是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越是难的课本越是要做到熟读。

  (2)资料链接:写作背景;生活经验;名家解读

  第一点:借用写作背景。《好的故事》的写作背景很复杂,将时代背景呈现出来,孩子们就能理解了。第二点:借助生活经验。生活中我们也有彷徨苦闷的时候,与文章共情就能迁移理解。第三点:借助名家解读。实在读不懂的地方看看水平高的专家名家解读,我们可能就会受到启发。

  (3)问题支架

  怎样让学生将难文学得透且简单?就要借助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

  比如鲁迅先生《好的故事》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好的故事其实没有故事,只有一个梦,你哪里看出来这是个梦?此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一开始他在读书,后来做梦,最后梦醒。第二个问题是这是一个怎样的梦?鲁迅先生梦中所写的两段文字都是描述一路看到的美景,不同点在于最前面那幅画的底色是青色的,而后面这幅画的底色是红色的,红色的这个画面更美,更有冲击力。孩子们学过很多写景的散文,有很多类似的阅读经验,能帮助他们理解。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写这个梦?孩子不一定读得懂,这时需要补充写作背景,提供名家解读激活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自己来谈为什么要写这个梦?揣摩一下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境如何?他实际上是想表达什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是借助梦境?这样的层层追问,就让孩子的思维的逐层深入,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消化一篇篇难文。

  以问促读,让学生形成理解思路,这个思路与作者的构思相契合,达到难文不难。

  (三)第三类:群文类教

  1、群文的三个层次

  (1)单元组文

  教材有些是按照人文主题来组文,有些是按照语文要素来组文。

  (2)一篇带多篇

  选择课本相关的多篇文章,进行了延伸的阅读或者延伸到整本书。

  (3)主题探究的多个文本

  即围绕问题解决而选择相关的文本材料,包括非连续性文本,跨学科文章等等。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任务群围绕学习主题来进行,全文的主题一般都是围绕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探究,从单篇到群文再到整本书,使学生阅读思域不断扩展,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进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单篇教学的咬文嚼字上,而应该是多篇阅读的触类旁通。

  2、群文的三个挑战

  (1)速读能力

  (2)整合思维

  因为群文阅读除了读得多读得快以外,还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围绕议题来分析或者解决问题,从多个文本中进行思考,整体把握融合理解。所以整合性的思维方式不仅是阅读思维方式的变化与深化,更是创造性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境界,所以整合思维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容量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的提升。整合思维对学生来讲是一大挑战。

  (3)迁移水平

  群文教学的范畴一般都在特定议题下创设开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自我实现,从一篇当中寻找阅读或者写作的方法,然后再迁移到第二篇、第三篇阅读写作当中。

  群文类教的核心理念就是内化,一个方面是从多个单元的学习中发现规律性的方法,实现举三反一。另一方面是运用单篇中获得的读写方法学会阅读这一类的文本,实现举一反三。最为关键的是举三反一和举一反三,这两方面是在实际中相互转化,彼此促进、螺旋上升。

  3、群文的教学策略

  (1)议题统筹

  群文阅读可以围绕一个共通的问题,一个大概念进行整体设计。把单篇课文中的关键点进行整合。议题具有聚合功能,统整功能。如围绕”爱的体会与表达“主题整合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

  (2)分层递进

  形成有层次有梯度的阅读的阶梯,比如将《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整合逐层递进体会对动物的情感。在这组群文中,老舍写猫的性格古怪,既老实又贪玩,既胆小又勇猛,既温柔可亲又冷漠无情。看似不讨人喜欢,其实作者这是通过正话反说来表达对猫的喜爱。《母鸡》一文中,老舍说我非常讨厌母鸡,这是为赞扬后文母鸡作为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做铺垫。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是明贬实褒。这三篇文章都是将情感藏在反语中,学习这三篇文章,抓住这个特点就找到了路径,破译了作者表达对动物情感的一个秘密。

  (3)迁移运用

  在围绕“爱的体会与表达”主题后有一个习作是《我想对您说》。可以安排以下三个活动:

  第一个是“爱”的细节。从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背影等等寻找“爱”的细节,体会爱的深意。再回忆父母爱自己的细节,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用两三句话写下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的感应。

  第二个是“爱”的回放。回放“爱”的事件或者场景,重现那个感人的细节,可以回放一个事件,也可以回放两个、三个事件,重复出现那个“爱”的细节。

  第三个是“爱”的理解。就“爱”的细节发表你的看法,比如说母亲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看似很啰嗦,但是处处体现母亲对孩子的爱,没有母亲的唠叨也就难以体会到作为孩子的幸福。在细节中理解“爱”,有理有据有分寸。寻找“爱”的细节到表达对“爱”的理解,这一篇作文迁移了这三篇文章,现在我们把它整合了,这叫综合思维,并且在一次习作当中来综合运用,这就是迁移运用的活动设计。

  (四)第四类:例文慢教

  教材当中出现长文、难文,还出现群文,还有一类我们要注意的是例文。

  1、例文的两种指向

  不是每篇课文都是例文,我们所讲的例文是统编教材当中特别的单元,如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

  阅读单元和习作单元当中的例文教学,重在这两例文所列的阅读要素或者写作要素,关于写的原理性知识、实用性方法与指导性策略,所以例文需要时间慢慢地理解消化,更需要时间来迁移运用,所以我们提出的一个教学要求叫既要读的透,更要用得熟。例文要读得透,读学理方法策略,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一直含糊其辞。所谓用得熟就是从单向运用到综合应用。不能生搬硬套,真正的要化为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所以记住“读得透、用得熟”这是我们例文慢教的基本目标。

  2、例文的教学要义

  一是概念理解,二是方法运用,三是图式建构。

  (1)概念理解

  每个例文单元(策略单元或者习作单元当中)都会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概念——语文大概念,其实我们统编教材已经呈现了一种概念:在我们学生语文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语文知识。而且在后期的学习当中,它还能够不断进行丰富拓展延伸。这些基本概念就像我们一棵树的树根,在这个树根上面它会能够生长出枝干、生长出枝条、生长出叶子,枝繁叶茂。所以对大概念,我的理解是在我们教材当中实际上是有的。

  第一个就是新概念,是在我们这个阅读当中提出来的。

  比如说《牛和鹅》当中提出的批注,批注是一个新的概念。不是在边上随便写写就是批注。批注首先是要理解、要发现、要见解,没有发现和见解就不叫批注,甚至是批判性的阅读、意见,所以批注的内涵很丰富的。但是我们在教学当中,如果把它简单化——在阅读一段文字边上写下你的阅读看法,这个就简单简单化了。目前对这个概念应该由浅入深,应该做一个系统化的一个教学,否则我以为像这种阅读策略对孩子来讲仅仅是知道而已,他不会后续的学习当中持续的运用这一个策略来帮助学生的学习,比如批注。我们为什么要在中高年级,通过自觉地应用批注来预习呢,养成了有批注的良好阅读习惯呢?我看很多学生都没有啊,因为我们老师对批注这个概念窄化了,简单化了。四年级、五年级的批注和六年级的批注,它的内涵是不断丰富的对吧,所以六年级要不要应用批注,当然要,批判性阅读啊,更重要的是批课文的表达方式,甚至作者的构思技巧,这种东西你让孩子做,孩子的阅读理解力,那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新改我们要把它单列出来进行解读,不要简单化。

  第二个是——近概念。

  什么叫“近概念”?就是相同的、类似的概念。我们要注意区分。比如我们这个教学当中出现“想象”“预测”“推测”,这三个概念初看都差不多的,都要想的。想象要想的,预测也要想的,推测也要想的,但是“想”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想象是什么?甚至和“联想”也有区别。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课文范例,让学生反复地比较,这就是方法。最后原理性的东西要搞清楚,就像孩子学数学,小数、分数、整数、正数、负数,都是数,一定要把它搞清楚的。语文经常会出现似是而非的问题。想象,怎么才能想象?有些孩子就不会想。老师有没有教?没有教,就是只说“你去想象吧”。从什么去想开去啊?怎样想才能有创意呀?从来不教。预测怎么预测,推测怎么推测?推测是一个逻辑思维。依据在哪里,往哪个方向推?其中有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对概念的辨析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所以语文概念理解很重要。

  第三个概念——大概念,我今天不展开,因为大概念有争议,大概念就是支撑学科学习的基础性概念、基本性概念,它是生长性的,这个不是我们随便说说的。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设计,大概念怎么来的?这是学理的考证。所以概念理解,我举出新概念、近概念和大概念。这是例文教学第一个。

  (2)方法运用

  关于方法运用,方法怎么用?要把握方法的实质。比如学习提问,绝不是说随便问的,是从课题、字词、用意、表达方式等等,要有结构化。那么孩子对提问要有完整准确的把握,而不是点点滴滴的经验,这个就是方法,它一定是结构化的。

  第二就是表述。这个方法怎么运用,什么时候运用,用到的度,什么时候不能用,什么时候能用?方法要有使用的条件的。

  第三个要梳理方法之间的逻辑关联。我们语文学习有很多方法,提出了很多阅读策略,我们孩子拿到新的课文基本没策略,为什么?他不知道方法。每个不同的阅读方法背后是阅读思维、文体思维,文体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维有不同的学法。逻辑链条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方法才不会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之间有共通之处,方法是可以连成整体的,一篇课文它有多种方法的。我们老师经常是教一种方法,之后他体会这篇课文只用这一种方法。你换一种方法、换一条思路,这才能让孩子越学越聪明。

  所以方法运用一要把握实质,二要精准表述,第三要梳理。

  (3)图示建构

  这里有一个新词叫图示。图示这个词是外国人讲的,其实我们讲的是认知结构或者叫心智模式。

  比如阅读小说《跳水》,孩子们很感兴趣,但是他关注的是小说的情境,读到小说的情境就够了吗?这是浮在表面上的东西。我们要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小说的情节如此吸引你?或者再追问,作者是怎么构思出这么扣人心弦的小事情,他怎么创造出这本小说的?如果你能够追问到这个点上,那么就触及到了作家构思小说的认知模式,或者叫心智模式。小说《跳水》的模式是什么?很简单,先制造一个危机,这个小孩子明明在甲板上,最后怎么上去的?它制造出了一个猴子,猴子孩子,孩子就追猴子,追猴子以后就陷入困境。逻辑线条就是这么构思起来。发现了这个构思,我也可以设计一个危机。比如两个小朋友是好朋友,一个小朋友把另外一个小朋友推下河了。两个小朋友好好地在一起玩,怎么把他推下河了?这时候就要制造危机。这叫构思情节。这就是心智模式、认知图式。小说《跳水》,先造一个危机,但是后来这个危机解除了。他的第二个构思——如何解决危机。危机怎么解决?猴子不可能解决危机,孩子自己能不能解决危机,前面故事情节当中出现的猴子、孩子、水手都无法解决孩子陷入危机的这个困境。这个孩子只有一条路了,死路一条,这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化险为夷,一定要出现一个人物——船长。船长是什么人物?是英雄。当出现一个危机无法解决的时候,一定要出现一个英雄。这是小说逆转意外,让阅读更扣人心弦。所以船长拿着枪对着孩子说,可以跳到水里,不跳就打死他。船长英雄体现在哪里?第一是快,第二是准,第三是狠。心智模式就是构造英雄形象的思维模式。掌握心智模式,也可以构思出一个英雄。所以学生阅读小说一定要读到这个层面,我们的孩子才真正成长。心智成长了,超越了语文能力。这就是例文教学的要义,把握三点:概念理解、方法运用和图示建构。

  3、例文的教学策略

  我们简单的列一下例文教学策略。

  第一个策略叫由个而类,由一个个例来涉及到这一类文章怎么阅读,有点群文阅读的意味,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第二个叫由仿而变,例文当中所列的读的方法在实践当中转化。第一个阶段叫模仿,就像做练习题一样。第二个阶段叫熟练,做语文练习和数学不一样。数学一道例题掌握一个方法,然后做三道习题,练熟了,再给你练习三道变式题,你就去运用,那么这个原理、公式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语文经常是这样,只有一道题,练完就结束了,根本没有掌握。我的建议是模仿+熟练+变式练习。

  第三个叫读写互逆,就是如何写的方法,读与写相互可以转换的。在策略教学当中,学生学到了提问。写作当中要不要提问?当然要提问。《难忘的一节课》用提问的方法能不能来构思写作?当然可以。难忘的一节课,什么课?这节课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难忘在哪里?为什么是难忘的?这些问题就能够把这篇文章基本的构思思路推荐出来了,所以读写是互逆的。

  最后一个叫由人及己。例文教学里的例子是作家的,人家写的文章,但是读者要读到自己。例文所涉及到的阅读和写作的方法策略,一定要和我们孩子已有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勾连。这个方法对我们来讲是不是新方法,新在哪里?与我们已有的方法相比,哪里是相似的,哪里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提出三条:激活已有的读写经验;体验新方法与我们已有经验之间的差距;尝试运用新方法改造自己的经验。这样,例文才能真正发挥例子的功能,才能根据这一篇形成对一类的学习经验。

  所以对于语文书例文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和写作单元),我们老师的教学节奏要稍微慢一点,多花点时间让孩子把例文中阅读和写作的原理、方法慢慢领悟,逐步运用。这个时间应该留给孩子。

  今天讲用课文教语文,针对教材中的长文、难文、群文、例文这四种类型,我们谈了学生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这四类文章的教学策略。每位老师要真正把握这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用课文教语文。要更进一步用于发展人,我们教语文不止就到此为止。教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不是以课文为本,从课文转向以人为本,这是我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大的理念转型。后续我们再来探讨在任务群视野中,如何充分发挥教材的课文育人功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任务单元和课文的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7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孩子们有趣而又有效的识记生字呢?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下面来说说我的教学心得。

  我觉得识字教学应体现层次性,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低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在教学中,我根据生字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拼音识字,再到游戏中识字,让识字有趣起来。

  识字教学应注重引导发现,指导学习方法。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独立识字。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方法。如,教学“网”字,先画蜘蛛网的图,再写“网”这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又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蝌蚪、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发现,借形声字特点识字的方法,如,在读儿歌前问学生,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孩子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孩子感到“我也能编儿歌”,“我也能做一个小诗人”,从而使孩子体会到学习生字,运用语言的乐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一、在图画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我根据生字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及课文插图,让学生既认识图片,又认识生字、生词。如:教学“山”、“石”、“火”、“口”、“耳”、“日”、“月”、“禾”、“竹”等象形字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教“火”字时,孩子们一眼就看出是火,让孩子们说一说、画一画,不需讲解,当孩子们掌握了一些象形字以后,再充分发挥他们的分析能力,会意字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如“尖”字,上小下大就是“尖”。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铅笔的样子,一头小,一头大,孩子们就会轻松记住了这个字。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部分,这样通过动画及图片,可以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二、在课文中识字

  结合课文认识汉字是新教材识字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首先,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及所在的句子读准音;其次,诵读课文,再次出现这些生字、词的句子,圈划出生字,在语言环境中记字,进行生字的认读,最后,老师读与生字相关的句子、课外知识或小故事,进行拓展识字,既拓宽了识字渠道,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两只小狮子》

  第二自然段认读字较多,我通过教学课件出示这两句话,把要认读字变红,指导学生边认字,边读文。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加以板书,认读生字。

  案例:《棉鞋里的阳光》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情况(说说课文讲什么事),板书并认读字词:

  棉鞋里的阳光妈妈晒棉被小峰晒棉鞋(摆)

  在读奶奶盖着晒过的棉被很舒服时,让学生画一画表示奶奶动作的词,反馈时板书“脱、躺、合上眼睛”,指导学生认读。

  案例:《两只鸟蛋》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我指导学生体会“我”对鸟蛋的喜爱时,涉及“取”和“拿”的不同,“凉凉的”等词语,板书认读。讨论:妈妈为什么说鸟妈妈一定会着急?(板书“一定”认读)“我听了妈妈的话怎样想,怎样做?”(板书“连忙”“轻轻地”“送还”认读)。

  这样把识字和指导朗读、理解内容、培养语感结合在一起,使识字更有情境,也易于学生对识记字词的理解。

  三、在活动中识字在不失课堂气氛,教给孩子们识字方法的同时,我尽可能的为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开火车”游戏识字法

  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这样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参与进来,在快乐中学生字。2、“猜谜语、编谜语、编故事”识字法

  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如:圆圆红盘就是(日),弯弯小船就是(月),一个人(大),两个人(天);而学生编的谜语五花八门,有的比老师还说得好,如:“两人坐在土堆上(坐)”、“禾苗着火了(秋)”、“三人(众)”、“一横一撇一竖在土里(在)”、“一口咬断牛尾巴(告)”等;有一些字,我们还可以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如:教“看”字时,可以告诉学生,上面就好比一只手,下面目就是眼睛,把手放在眼睛上面看一看外面的风景,就是“看”字。然后让孩子们做一做这个动作,孩子们记得更牢了。

  3、“当小老师”游戏识字法

  孩子们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这是一个“生生互动”的游戏,既适合巩固复习,也适合学习生字。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逐步学习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如:课堂上,当孩子们发现某个孩子读音有错时,他会马上指出并教读:“请你跟我读___,”错的孩子马上会跟读:“我就跟你读___。”这样有了错误,不仅能被及时发现,得到纠正,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4、添减笔画游戏识字法

  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采取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如:“大”加一笔变成(天、太);“用”减一笔变成(月);“日”加一笔变成(目、白、旧、由、甲、田、申、电),其中还有不少是课外识字。

  5、“变部首小魔术”游戏识字法如:

  “清”是跟水有关的,所以有三点水,右边青字读“qīng”,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理解、记忆,孩子们基本做到过目不忘。又如“也”字加“土”就是“地”,加“イ”就是“他”,加“女”就是“她”。如教学“情”时,利用识字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情”这个字,复习了“清”,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妙趣横生。孩子们学习这类汉字的积极性很高,既复习了部分旧字,也学会了一连串的新字,孩子们对这种“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此,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比赛读;“找字卡”游戏: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你读一个我找;“看画贴词语”游戏:把词语贴到图画中相应的事物上;“我比划,你来猜”游戏:根据表演动作,说出相关词语。自制生字卡片活动: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强化记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在生活中识字

  1、利用熟悉的事物识字。

  我鼓励学生给学校或家里的用品贴标签,例如在“筷子”上贴上“筷子”两个字,“写字台”上贴上“写字台”三个字。有的家长把“味精”“白糖”和“盐”分放在三个一样的小盒中,让孩子去区分它们的不同并贴上正确的标签。在学校里,学生们也在课桌、讲台、黑板上贴上字卡。班级布置也尽量让学生们动手,例如我们班级的“卫生角”“图书馆”“自然角”等标牌我让学生试着自己写。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激发了强烈的识字兴趣。

  2、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教材源于生活,教材离不开生活。如读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称象》《看电视》等课文,我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观察,动手做一做,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巩固生字。加强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用语文,课内所学在课外得以巩固,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

  3、利用生活情境识字。

  如“上街去买东西,一路上我们就可以留心观察店铺的招牌,商品的名称,商品的说明书等,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加以巩固所学,对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起去上街的同伴或亲人,也可以记下字形,回家去问家长或老师。又如:在家看电视时,要多看上方或下方的字幕,张嘴读一读,认一认你见或学过的字,加深对所学字的记忆;看到家人看报,也凑一份热闹,在一旁读一读,朗诵几篇;过年过节,亲人来信了,发短信了,也去读一读;过年时家家贴上的对联,认一认,抄一抄,记一记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让识字与生活同步。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在教学时,我们要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调动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把握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一、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在课程的定位上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由“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三、修订体现“减负增量”

  一是适当减负。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__多字,而且“四会”。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其中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但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明确写上一至三年级“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二是增加学生阅读量。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特别是提出了这样几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尤其关注的。这一点我觉得很能好,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多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才能提高,语文的素养才好,这也是我们学校这几年一直倡导,并为之努力着。

  今天在学习新课标时,发现了这几天我在中星小学跟着陆校长学的“学习型课堂教学”,跟新课标的要求相符,例如第一学段(1~2年级)就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表达的自信心。要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3~4年级)的阅读方面就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口语交际中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就要求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旧的课标在第8条,现在调整到第2条,说明其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也作了调整。还要求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佩服陆校长的前瞻性,早在几年前已经为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而努力着,我相信,我们的学员在她的指导下,将会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为学生的明天而奋斗!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前几天,我校全体教师去听了由优秀教师展示的公开课,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首先是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交往频繁,国际理解变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

  21世纪以来,各国着眼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时代发展了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而现阶段中国的基础教育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如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内容陈旧,缺乏与社会、科技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单一,死记硬背;评价方式单一,以升学为目的;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各阶段不衔接,造成资源浪费;要求偏低,词汇量偏少;评价的手段单一;教学水平偏低。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积极学习,采用活动途径;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第二,课程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讲解、传授为主转换成启发、发现、探究的过程;办学方式由封闭式转换成开放型;

  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转换成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地听、死记硬背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倡导者、促进者。

  第三,新课改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成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真实,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文化意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学习与运用;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语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几位老师精彩的展示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都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使我们获益匪浅。

  这些课都从整体情景教学入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风貌: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口脑并用,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使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激发,使孩子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面临的新的语言问题。

  两位老师都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1、多信息她们采用、图片、录音机、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新的语言情景,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信息源和大量的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2、快节奏两位老师大都用正常的语速进行教学,教学环节严密,各环节和各种操练和交际活动间的交替自然紧凑、快捷,从播放音乐或师生互动导入直至课的发展、高潮、结束富有节奏感。明快的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3、高密度、老师们加强了小组活动形式,增加了学生实践的面和量,一堂课内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语言操练和交际活动。这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勤反复两位老师能重视在新的情景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重现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并使知识不断获得巩固,听说读写交际的能力不断获得发展。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老师的学习状态就是明天学生的生存环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应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为了帮助我们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教材,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网络培训活动。在此培训中,我领略了各位专家带来的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片段,一篇又一篇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的经验探讨,真的是获益颇多,为我今后的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点亮了一盏明灯。

  一、思想方面

  今年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比原课标,其改动比较明显。学习了今年新课标,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使我对教师,尤其是对语文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想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明白了想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是何其的不易啊,不仅要具备一些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信息化教育素质、创新素质、法律素质及终身学习的素质,还应具有一些特殊的素质要求即“三高”——学高、德高、技高。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求真务实,坚持真理。而想真正的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还应认清当前的形势,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从心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只有具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良好的师德修养,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从事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心理和身体素质,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参加此次培训前,虽说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思想上认识并不够深刻也不够深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进一步,更深入的认识。

  二、工作方面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总而言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十分成功的,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我们要以总结检查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积极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的发展。

  2、要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将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状,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担负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神圣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3、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教师所传授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等方法来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自身应当具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这样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新一代少先队员。

  再次,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学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解惑。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怎能要求学生上进?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虚心接受,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改进,不断开辟新教法。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最后让我引用马克思的名言结束我的总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撒下热泪。

  培训活动带给我的收获却是无限的。我参加的是小学语文的培训,整个培训过程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专家的专题报告,有特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名师与培训教师的在线辅导、答疑和专家讲评。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专家的指导、引领。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教学片段的观摩,使学员们从知识到理论到实践都来了一次观念的洗礼。因此,对我们很多老师来讲,这次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引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今年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都得到了更新,并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次培训的资料相当丰富,讲了许多专家教授的现场讲座,能拥有此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十分感激各级领导对我们教师的关爱,给我们创设了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现就将本次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多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此刻的学生难教难管,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失衡。可经过这次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观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明白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我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我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话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阐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应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我职责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异常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仅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有效课堂的建构

  经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应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忙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本事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构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资料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四、积极参加调教活动和听优秀教师的观摩课

  培训时,专家们的讲述,环节严谨,重点突出,过渡自然,使我深受启发,争取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习题,用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数学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更乐意理解。

  培训已拉下帷幕,而我觉得只是一个开端,可是这次培训也使我补足了元气,添了灵气,焕发出无限生机。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教师职业的职责与神圣。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愿“一片金色的回忆,一份永久的纪念”化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点。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暑假,我参加了桂林市教育局组织的部编版二年级新教材培训会。会上,天津的范立娜老师对二年级语文新教材做了详细的解读,让我们一线老师对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有了深入的理解。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一、注重文化传承,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套教材改版的初衷就是体现国家意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同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优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中。

  二、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梯度目标

  本套教材在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教材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成为语文学习的要素。每个单元,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又有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要素,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

  二年级上册的7个阅读单元,大体围绕“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家乡”“思维方法”“伟人”“想象”“相处”等人文主题编排,随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有:“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从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语文要素基本遵循着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关注语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语用,就是语言文字运用。我们一直在呐喊,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但是,受教材编排的局限,老师们在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时往往无处下手,这套教材,从选文到课后题的编排都给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可以说,关注语用,是本套教材一个鲜明的特点。教材关注能够促进实际运用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今后的识字写字口语表达和书面作文中灵活运用。

  四、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构建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是本套教材编排创新的一个体现。本册教材除了课文,还有语文园地编排的供课内外拓展阅读的材料“我爱阅读”,其编排思想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一脉相承,这一板块的内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交流为主,是一种非功利、无压力的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此外,从一年级延续下来的“快乐读书吧”栏目,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与一年级下册读童谣和儿歌相衔接,二年级上册推荐的是读童话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学习伙伴的对话提示了读一本书要关注的基本信息,还提示学生要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从课文到学生自主阅读的“我爱阅读”,再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快乐读书吧”,整个教材形成了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新教材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抓住教材改革的契机,用好教材,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xx年12月3日----12月17日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了国家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班的培训,15天来的学习,也是我有生以来参加培训学习体验到的时间最紧张、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独特、专家最众多、收获最丰厚的一次培训,我觉得此次培训可谓是不虚此行,终生难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名家荟萃,异彩纷呈——万紫千红均是春此次国培,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粗略数来约有20多位顶尖级的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等作专题报告或出示观摩教学,可谓是名家荟萃,异彩纷呈,令你目不暇接,这使我想到了“红杏枝头春意闹”“万紫千红均是春”,她还使我觉得如同在你面前不断呈现着一顿顿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让你受用不尽,让你回味无穷。现在想来每一位专家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往常,他们大多人我只能在各类刊物、网络上翻阅到他们的观点、篇章,很难有机会面对面一睹他们的大师风采,聆听他们对用毕生智慧心血换来的理论成果的阐释,而现在我做到了,我感到由衷的幸福与自豪!我也由衷地感谢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给我们创造的难得的进修机会,感谢上师大领导为我们学员的培训所做的精心安排,当然一位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耐心指教也会永留我心-----

  x老师,这位全国小学语文协会理事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对语文教育有着执着的情怀、对语文教育规律有着娴熟的把握;吴忠豪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主编,谈起国内外教育如数家珍;唐懋龙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虽年近花甲,但作为我们的班主任,精神是那么矍铄,言语总那么风趣,真是个可亲又可敬的老顽童;吴立岗研究员,作为全国小学语文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培养了那么多的著名教师,谈起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他是头头是道;吴念阳教授,是语言学博士,作为上师大发展心理学专业的领军人物,曾出访过多个国家和地区讲授儿童心理学,他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丁炜教授,这位教育学博士,对于微格教学研究独到而深入。徐家良老师,这位74岁的老特级教师,仍活跃于教育教学的战线上,现在还是上海市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执行主编,听他讲话那么干净、逻辑、清晰,言语造诣很深,真的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楷模;徐鹄老师,也是一位老特级,现为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理事长,他的作文教学研究已自成体系。沈大安,这位浙江省的特级教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者,国家级远程培训小学语文学科领衔专家、主讲教师,他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更是系统而深远;于永正老师,我们熟知的特级教师,他朴实、扎实、真实的教学特色永远彰显着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徐根荣老师,我们敬仰的特级教师,作为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香港小学中国语文教材的主编,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孜孜以求精神让我们赞叹不已。

  篇幅所限,我不能一一列举每位专家带给我们的震撼与启迪,我只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他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眺望教育远方的窗口,赐予了我们一把把打开小学语文教育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我也仿佛看到了小学语文教育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烂漫春景!

  二、交流碰撞,百家争鸣------黄沙淘尽始得金此次国培,内容丰富多彩,专家报告观点鲜明,力证充分,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围绕现代教学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这一核心主旨,分别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就课程理论、教材解读、教学策略、信息技术等方面剖新了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情况,我们学习了网络数据库使用、bb平台课程学习导引的方法,听取了如何做智能型教师、如何进行儿童文学欣赏、如何进行微格教学观察、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常规课教学、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小学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策略及运用情感心理学原理,更新课堂教学理念等报告,在这种百家争鸣的交流中,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碰撞着,生成者,真的有种黄沙淘尽始得金的感觉。尤其从这几位教育专家身上我获得了不少教育教学的真谛!

  一是唐懋龙老师的讲课,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研究的真谛----要走向实用。他讲的主要内容是《小学语文常规课堂教学》,唐老师结合自身3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及多年来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体会,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地畅谈了常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方式方法等,收获十分厚重,研究精神也令人折服。从价值取向上,就为什么要研究常规课,唐老师从国内到国外,从香港到中国台湾,用大量的数据,详实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阐释,让我们认识到常规课的重要性,认识到语文教学的落脚点,那就是要创设语文味课堂、语能性课堂、语效性

  课堂,让孩子们课课有收获,天天有进步,得到发展,不断提升,使语文教学更趋向理性。从研究方式上,对如何研究常规课,唐老师更是如数家珍,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校本研究时操作内容、操作工具的开发等,让我们感受到教育教学研究不能只跟着感觉走,要进行科学的有数据分析的研究,用事实说话,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才会是理性的。总之,听了唐老师的课,我更加明白了语文教改的方向,明白了一位好老师不仅要反思,还要会反思,因为科学研究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助推力!

  二是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明白了课堂教学的真谛-----真实、朴实、扎实!头发花白的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观摩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就这篇课文而言,于老师教学版块相当清晰,这就是生字词教学版块、朗读训练版块和练习如何根据三句话写回信版块。整堂课于老师用情与心还原出一堂最质朴的语文课,尤其是他的示范性教学引人深思,他的书写示范、朗读示范、写作示范,无不让人想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义,不禁使人感叹,示范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大影无形,大教无声。于老师的身体力行为我们年轻教师做出了榜样。当孩子们在写回信的时候,于老师这样说道:“想要抒情吗?请用排比;喜欢你写的事物吗?请把它当作人;喜欢于老师的字吗?请你练字。”于老师平等的对话,让我们听到的不是教而是导,看到的是如何善待学生,如何从学情出发上好每一堂课。是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重点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要为孩子们的人生打好底色,人生是花,语文是根!于老师用“三实”课堂告诉我们:字是练好的,书是读懂的,作文是写出来的!

  三是崔峦老师的报告,让我明白了小学语文教改的航向----由内容理解为主转向以表达应用为主。崔峦老师作的是《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的讲座,他在报告中对语文教改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他指出:教改后学生出现词汇量下降、书写不工整、阅读量小、怕写作文、口语交际不尽人意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有教育体制、人才观的原因;有课改初期思想、方法的原因;也有课程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等,并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向大家阐释了儿童阅读及阅读教学的现状、重要性和改进策略,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推动儿童大量阅读、实施课程化的设想对我触动很大。总之,我感到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改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教改方向也越来越明确,真的是应了这样一句话:黄沙淘尽始得金!

  三、答疑解惑,实践反思-----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次国培有四大板块:主题课程式研修板块、专题行动式研修板块、网络课程式研修板块和教学案例开发式研修板块。

  我感触最深的是“专题行动式研修板块”,此板块经过“专题行动小组的建立”、“行动专题的确立”、“课例的打磨”、“课堂教学展示”和“教学反思交流”“研究专题报告的撰写”等一系列的行动研究,特别通过专家的全程参与指导,我们通过一次次的交流打磨,逐步印证了我们的所学所思,释然了我们的疑惑不解,调正了我们偏离的航向,特别使我们掌握了确立导学目标的方法及由教内容为主转向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的导学策略,真的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此次培训,也许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参加的意义非凡的培训,它带给我沉甸甸的收获,带给我众多的思考,也带给我肩负的责任与嘱托,作为一名国培班学员,今后对于此次所学,不仅要在自身的课堂上去实践研究,也不仅在自校的实验中生根发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20xx年7月16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师培训班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次培训的内容相当丰富,有许多专家教授的现场讲座,能拥有此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非常感谢武汉大学领导对我们湖北教师的关爱,给我们创设了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现就将本次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16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矣,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失衡。可通过这次培训,听了各位名家的故事,他们那曲折的人生历程,勇于克服磨难的精神,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有效课堂的建构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培训已拉下帷幕,而我觉得只是一个开端,不过这次培训也使我补足了元气,添了灵气,焕发出无限生机。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神圣。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愿“一片金色的回忆,一份永久的纪念”化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点。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基于儿童立场的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引领学生品味文学经典的滋味,笔者将于下文中尝试谈一谈小学整本书阅读课前导读课的几种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才能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有深刻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其性格可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学生一旦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去阅读后面的文段了,那么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就会转变为读下去的兴趣了。

  如汤素兰著的《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上课伊始出示主人公“笨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笨狼”的第一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接着从推测入手,出示描写“鹅太太”的语段,推测“鹅太太”在学校是干什么的,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再让学生对比这位“鹅太太校长”和本校校长有什么不同;然后,猜一猜森林学校除了有趣的校长,还聘请了哪些有趣的老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动物会被聘请为老师呢?从而引导学生从书中部分情节推测书本的主要人物。这样一步步地引起学生对“笨狼”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除了对人物形象,教师也可以借助封面上的图片、书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书的主要内容,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动机。

  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还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作者的写作背景、内容提要、获奖情况、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这本书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比如:《海底两万里》于1869年11月出版,初版就卖了五万册,1997年被拍摄了同名电影和动画片;《童年河》入选《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第一名,还获得20__中国童书榜“优秀童书奖”……通过回归整体,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欲望去阅读整本书。

  二、体验整本书阅读的乐趣

  整本书的内容很多,学生对事件的因果关联不可能一下全都明白,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书本的信息,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产生阅读兴趣呢?材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长袜子皮皮》这本书阅读导读课,通过从皮皮的姓名、语言、打扮、居住的环境感受到皮皮是个“奇怪”“不同寻常”“有意思”“特别”的孩子。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皮皮的“特别”,笔者特地选取了《皮皮接待小偷拜访》这个章节:普通人发现小偷到家里,肯定会很害怕,要么不敢声张,要么将小偷打得落花流水,而皮皮对待小偷的态度却令人大吃一惊。他不仅没有利用自己力气大的优势将小偷打跑,反而请他们俩跳逍蒂絮舞,最后还请他们吃夜宵,赏两个小偷一人一枚金币。之所以选这个章节与同学一起分享,这个章节描写皮皮的所作所为极具作者的语言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到作者是通过丰富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使学生慢慢走进人物,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皮皮,这不仅深化对人物的理解,还让学生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

  再比如《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的导读,选取的章节是《井底之蛙》《三个惹祸的汉字》这两个章节;《人鸦》选取的是《彩乌鸦传奇》这个章节。这些章节都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故事,很好地将主人公的特点呈现出来,从精彩部分入手回应全书,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整本书的乐趣。

  三、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在整本书阅读中就要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如:朗读、默读、齐读、略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如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何体会人物关系、如何揣摩语言的精妙等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的情况,设计预习单,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变化。

  如赵丽宏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的导读,在阅读方法上做了如下指导:第一遍读,仔细读,从整体上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再读时,要求带着问题读,深入体会其中的玄机。为此,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

  (1)通过这本书的目录,你知道尼尔斯去过哪些地方?

  (2)尼尔斯在旅途中还听说了许多历史故事,你知道在厄兰岛有哪些动人的传说吗?(找、画、读文中相关语句)

  (3)通过旅行你了解到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小男孩?你觉得尼尔斯的旅行过程怎样?很神奇?凶险?刺激?旅行途中哪个情景令你印象最深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交流、探讨、分享,可促使学生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四、促进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形成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要把整本书阅读引向更深的一个层次。每学期老师或学校可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阅读评比甚至测试。其形式可以是:

  (1)摘抄读书笔记,从作者到优美词句,再到精彩故事、体会,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书心得交流会,通过分享读书心得,促进学生对自己所读书目进行整理。要知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是一本书的结束,而是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还有很多未曾发现的细节。比如读完《长袜子皮皮》以后,推荐林格伦的另一本书《淘气包埃米尔》和詹姆斯·巴里的《小飞侠彼德·潘》,让学生比较埃米尔、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阅读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各本书之间的相似之处。阅读交流后,学生有可能再重读一遍,从而自己去发现更多可以读的书,这样就达到阅读指导的目的,将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读书小报制作,让学生根据所读书目内容设计与制作读书小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边读边思,不仅能积累优美的词句、语言并灵活运用。

  (4)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比如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达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学生的阅读心得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个人的榜样会激发学校其他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整本书氛围。逐步把阅读整本书融入我们的生活里,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更要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做一个喜欢阅读、热爱经典的人,在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素养。让我们一起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一起努力吧!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20__年4月22日——2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华宁县举办的为期两天的“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观摩活动”。我观摩和聆听了全国名师的课堂和五场报告。这次活动,各位老师们都是先进行示范课,接着是他们帮我指点迷津的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是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在在这次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印象最深的是聆听陆红兵老师的《田忌赛马》,对我而言,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名家的课堂:原来一堂看似简单的小学语文课也可以蕴含如此多的内涵,可以如此多的体现出一个语文老师的`涵养和素质,可以把人带到那么美好的境界,令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他这堂令人深思的教学课,还有他那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话语。听他的课,仿佛是在翻阅一本厚厚的书籍,里面沉淀了陆老师教育教学的方法,充溢着满满的爱和正能量。

  一、感性的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枯燥的,我们平时太易通过大量带有一定机械性质的操练来巩固。在陆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下,学生不仅学会书写、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自然走进文本,为进一步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并激发学生深入读文的兴趣。

  二、多样化的个性朗读,时时不忘鼓励。

  书声琅琅的课堂才是好的语文课堂。本课以读为本,学生以读悟情,读中感悟。陆老师说:“坚定的语言也是诗一样的语言,当我们把它用这样一种格式呈现出来的时候,那简直是一首流淌着信念的清新的诗。”然后亲身示范,以极有感情的形式读这一段话,又让同学来朗读,果然又是不一样的体验和韵味。陆老师很擅长营造浓浓的语文学习的氛围,或者说陆老师的言语举止本身就带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丰富的链接拓展。

  陆老师另一个让我学习的地方就是她深入的挖掘课本,引领同学们往文章深层次探究不游离于表面,很到位!阅读链接的资料是他自己扩写的《田忌赛马》的场面。这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教材的重点目标达到了课堂效果,更培养了孩子们的课外见识增加阅读量!阅读对于学生们乃至我们不言而喻都是极为重要的,能引领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这才是学习语文呀!

  总之,这次学习培训,我们走近名师和名师面对面,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名师的教学艺术。感受到:讲好课是一种快乐,听好课是一种享受。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索。听名师讲课,就像在听前进的号角。他们点击的是孩子们的心灵,唤醒的是教师们对教育的激情。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老师们谈看法、说感受,交流心得和体会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本次培训发言者的卓越,培训模式的新颖,交流互动频繁,跟踪反馈及时,体验深刻,成效显著,通过学习,听专家们的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在新的课改中任重而道远,即如何把信息知识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余的辅导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学以致用,如何与别人沟通与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来,这和老师的学习与引导是分不开的。

  总之,这几天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中,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我一定会珍惜本次学习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利用时间给自己充电,为将来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作为一名实施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发展之中,成为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为推动我县的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今天,学校组织我校语文老师参加部编版新教材网络培训,听了老师的讲析与指导,对这本册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尽管学习时间短暂,我事先也没对教材有太多的阅读与思考,但在老师的精心准备、多方引用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下,我对这套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何要梳理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或收获的话,以下两方面,当是最想提及的。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章,不仅有古诗的学习,还安排了文言文寓言故事,我们既在学习现代语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语文。学习古诗文,掌握汉语的传统与特色美。从课程中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语文的责任,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与体现。

  (二)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材编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语文学习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度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总之,新教材有新气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还需要我们对教材下更多的研读功夫。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盛夏蝉鸣美如斯,乘风破浪正当时。xx月xx日九点,我们全市小学语文教师齐聚钉钉直播平台,在网上聆听了教研室xx老师对新课标的解析及具体的教学指导。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线上培训,但使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观念也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一、学新课标解心中之惑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大单元、大概念、学习任务群”等概念,但对于这些概念,我的理解是模糊的、碎片式的。这次学习了xx老师采用“理念+视频+课例”的方式全方位对新课标进行解读,让我对这些概念有新的理解。

  xx老师她先从“课标概览”和“新课标关注点”两个方面进行解读,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聚焦学习任务群,带领老师倾听了x老师的《素质导向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和《思辨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讲座,这样以理论为支撑,以课例为示范,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了学习任务群;最后赵老师展示工作室成员研究的课例,告诉我们如何理论与实际相融合,设计有效的任务群,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用语文来做事,在做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xx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向我们展示了《风娃娃》《西门豹治邺》《鞋匠的儿子》《手指》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立足教材,研读单元整体课文,统整单元学习任务。其次,立足学情设计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步步推进,层层落实,最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明确方向转变设计理念

  新课标颁布实施后,中国教育迎来了新的变革。新课标基本理念就是教人做事转化为情境问题,就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任务,并以科学的课堂管理保证任务学习的实效,促进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转变我们的固有思维,从教人“做题”转变为教人“做事”,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将语文知识、技能与能力集为一身,切实在实践中将这次改革的举措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例如学习五下第一单元“童年往事”可创设真实情境:召开“走进父辈们的童年”主题班会,学习任务是准备主题会议发言稿。学习“四大古典名著”这个单元创设真实情境:“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读书交流会,学习任务是撰写读后感。

  只有我们将课标学透、将教材研透,转化为教学行为,才能使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法落地,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把语文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真正发挥语文实用性作用,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确今后的教学方向。以后,我会反复研读课标,不断内化认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也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与研中不断提升自我。

上一篇:实用的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领导干部参加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