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纪律学习读本(精选3篇)
党员干部纪律学习读本 篇1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最新一期《学思践悟》专栏文章指出:“监督执纪问责是‘得罪人’的活儿,纪检干部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铁面执纪,不怕得罪人。这是对民族、历史负责的担当,如果畏首畏尾、不敢监督、不想监督,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就必然会辜负于党、失信于民。”
前不久,中央纪委通报了文仲亮等人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被追责的五起典型案件。“文仲亮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上海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控股企业)领导职务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派至该公司的部分中层干部、文仲亮妻子及公司服务供应商等多次聚众赌博,文仲亮明知此情况却一再放任、纵容……”这些案件中,笔者看到被追责的领导干部有一个共性,就是管党治党不严、责任缺失,搞一团和气,不愿得罪人,放任错误发生。
俗话说:和气生财。但在党的政治生活中,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强化责任担当,种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田”,决不能当“老好人”,搞一团和气,搞“你好我好”。否则,就会违反党的纪律,受到党纪处分。
党内生活一团和气要不得。有些领导干部提出,“同流不合污”,只管自己行得正、走得直,哪管别人是与非。这种明哲保身的观念,今天却“保不了身”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心得体会12篇心得体会。如果对身边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不抵制、不纠正,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哪怕自己再干净,也一样要被追责。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喜欢搞一团和气?根子还在于缺乏党的观念、党的意识,对党的纪律、党的规矩认识不清。作为党委班子成员尤其是党委正副书记,对管党治党担负着主体责任。就是说,在党组织内部,对每名党员都负有教育、管理、监督的责任,对整个政治生态都负有净化的义务,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如果因害怕丢选票,就搞一团和气;害怕引火烧身,就搞明哲保身,放任党内错误思想和行为发生,必然会导致组织涣散,纪律松散。
如此,就会因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而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受到应有的处分。
袒护不是爱护,严管才是厚爱。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对党员干部严格管理,对错误思想敢于斗争,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其实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爱护、一种保护。“脸红一阵子,受益一辈子。”对有问题的党员干部敢抓敢管,及时批评,督促纠正,得罪他一时,不得罪他一生;他可能脸红一阵子,却会受益一辈子。
党员干部纪律学习读本 篇2
《廉洁自律准则》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纪律处分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重在立规,开列了“负面清单”,对党章的规定进行了具体化,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对两项法规学习后,我认为要全面贯彻落实两项法规要求,必须通过他律和自律双轮驱动,真正实现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
一要以上率下传递压力。紧紧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对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安排,直接部署推动、督查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班子具体负责,纪委协助推动,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一案双查”典型案例的通报,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层层传导压力,不断增强党政班子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
二要把握“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子不教、父之过,干部出问题、组织有责任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说的就是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对干部出现的小毛病、小问题,如果不及时敲打、告诫,小错误会不断放大,最终不可挽回。作为党组织,应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准确把握“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对党员干部违纪行为,坚持动辄则咎,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以啄木鸟精神盯住“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现象不放,以“润物细无声”地强化对干部的监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三要谨小慎微守住底线。每个党员干部走向“破法”,无不从“破纪”开始,不拘小节必将大节不保。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切实做到“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自觉对照“六大纪律”,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枝剪叶、荡涤心灵,从细微处入手,谨小慎微。把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讲规矩、守纪律、知敬畏、存戒惧。
四要适应新常态养成新习惯。党的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出现了崭新的变化,两项法规的修订,标志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新常态已形成。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和动辄则咎将成为常态,部分党员干部一开始可能难以适从,甚至出现阵痛,这都在所难免。但作为党员干部应尽快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主动接受监督意识,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提高在新常态下创造性开展工作能力,久而久之,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党员干部纪律学习读本 篇3
《琅琊榜》一剧热播,捧热“麒麟才子”。笔者以为,梅长苏“得之可得天下”之才,不但在于其深谋远虑,更在于其识人之深、用人之准,细细想来,倒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
首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太子、誉王、靖王三人中,梅长苏放弃权倾一时、左右逢源的太子和誉王,却偏偏选择了连亲王都不是、甚至有些“冥顽不灵”的靖王,不但是因为林殊与景琰的交情,更因为靖王的德行和品质。为政者必先有德,亲贤臣、远小人,方能群贤毕至。反观太子和誉王,一个是骄奢淫逸之辈,一个是蝇营狗苟之徒,心思和精力只放在争权夺势、机关算计之上,全无半点忧国忧民之心,如何能匡扶江山社稷?故而,梅长苏选靖王,是遵循“以德为先”。
其次,选贤用能,人岗相适。梅长苏为靖王物色了沈追、蔡荃两名贤臣,两人为人正直、不结党不营私,故而空有才华却没有得到太子、誉王的启用。后来,当朝廷出现空缺时,两人也用自己的能力获得了皇上的认可,升至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的职位,成为辅佐靖王的左膀右臂。户部和刑部都是非常重要,又必须勤政为民、处事公道的部门。沈追为了追查地下钱庄之事,明知道有可能是陷阱,但仍然抱着一丝希望以身犯险去面见线人,是其执着敬业。蔡荃为了查证誉王设计引爆私炮坊把太子拉下马、炸死121名平民一事,于御前据理力辩,毫不畏惧皇权,是其一心为公、胸怀天下。正是这样的人才能堪当大任,符合岗位要求,这也是梅长苏知人善任的表现。
第三,公平公正,公道正派。戏中一集梅长苏、靖王、沈追、蔡荃谈到中正定品之事,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干部考核、提拔任用,梅长苏最后的建议是18名副主考全都是六部侍郎中最年轻正派的官员,可主考官却推荐了七十五高龄的凤阁阁老程知忌。程知忌是一品,功夫底蕴自不用说,难得的是他已远离朝堂多年,各方势力想找他送礼走门路,恐怕也是难以下手;而年轻的副主考官初受重用,必定兢兢业业做好份内差事。故而中正定品一事,没有了外界的影响和各自的私心,又有老中青的搭配协作,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此事看,在干部考核选用上,梅长苏坚守的是公平公正、公道正派。
而以德为先、选贤用能、公道正派,这些剧中为官用人之道也应该成为当下党员干部的自觉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