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观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十期的观后感篇一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接下来的工作应该是:
一是发挥“参与政务”的职能。政协是政治性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政务是政协的首要职能。政协办公室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服务于政协委员会工作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无论是调研、视察、提案等参政议政工作,还是与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工作,都要认真筹备,积极参与,做好联络沟通,信息宣传等工作,发挥好“参与政务”的职能。
二是发挥“管理事务”的职能。政协办公室既是政协机关的一个办事机构,又是一个县级部门。承担着对内对外的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既要做好机关的“事物”,管理好机关内部的人、财、物,也要做好对外的联络协调、公务接待、脱贫攻坚等工作,所以政协办公室必须发挥“管理事务”的职能。
三是发挥“搞好服务”的职能。做好政协办公室的服务,做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专门委员会的服务和机关的来客接待、对外联络等服务;做好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全委会议和专门会议的服务;做好政协委员的服务,激发委员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热情,使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要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十期的观后感篇二
20__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讲到:“到20__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但是,截至目前为止,还有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挂牌督战贫困村。在新冠肺炎疫情依旧严峻的形势下,还有200多天的时间里,如何啃下这个最后的硬骨头?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两会再次发声,释放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习近平在参加__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又讲到:“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在湖北代表团,习近平还强调,坚决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
而在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访调研了陕西和__,了解当地的脱贫攻坚成果。在陕西调研时,习近平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后来在__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黄花种植基地,深入到田间地头,亲切向村民了解黄花的市场价格、产品销路等,叮嘱乡亲:“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截至__年底,有超过__48万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从10.2%降低至0.6%。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十期的观后感篇三
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前行姿态,实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治理成就,就在于我们不仅有严密的制度,还有严格的执行;不仅有严肃的纪律,还有严格的遵守;不仅有严谨的设计,还有严格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同频共振、紧密嵌合,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昨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中国之治”进一步明确了重要原则和“时间表”“路线图”,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对于当前改革发展的最大共识。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
如今,走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积厚成势阶段,继续向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必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环顾当今世界,各国自有其治理体系,而治理能力参差不齐。一些自诩制度设计精妙完善的西方国家,反而时常陷入政治内耗、党争极化、效率低下的漩涡。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制度化程度的要求也必然越高。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而今,身处新的历史方位,落实这一战略构想恰逢其时。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不仅可靠而且管用;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源于长期实践的总结,又满足长期实践的需要,不仅管根本而且管长远。
眺望前路,我们仍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十期的观后感篇四
20__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国事家事天下事,因与自身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自上而下,没有人敢无动于衷。
病毒疫情,兹事体大。各种资讯消息、文字图片,铺天盖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关注关心,未可厚非。对待疫病,何以自处,该做些什么?……
防治结合,防患于未然。有病尽快诊治,没病及早预防。
追根溯源,痛定思痛。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不能不引以为戒。温疫,战争,地震,旱、涝洪荒,龙卷台风,凶杀惨案……或天灾,或人祸;要想太平无事,悲剧不再重演,且行且珍惜,血的教训,当牢记!回顾十多年前的非典事实,与此次冠状疫情,是“本家”,异曲同工,有着相互相通的关联,何其相似!敬畏生灵,与生物界和谐共处,何错之有?
正确认识,迫在眉睫。 武汉始作俑的肇事者,愧对天下,无颜见人!既成事实,难挽回,声讨归声讨,激愤憎恨之余,不妨试想:那人(制造麻烦者)是自己,是与你我沾亲带故,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亲属,又当如何?
这场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有能力者,逆行援助,值得敬重,令人钦佩!好多医务工作者及爱心人士,热血奋战人,功不可没,功勋卓著。为他们点赞!反观哄抬物价,借机大发国难财的极少数个人、团体,你们羞不羞?还有人性吗?良知何在?
疫情紧迫,宣传,报道,鼓呼,传递正能量,力挺支持!而不分青红皂白,传播消极负面消息,荒诞讹谬,就不看好了。不准确的、未经官方核实认可发布的讯息,务必坚决杜绝。对灾难疫情,无能为力,没人怪罪。只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捕风捉影盲目跟风,自律自觉,就是对国家的最大支持,是做贡献。
非常时期,国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并没有因疫病而被打乱。只是,议事日程和长远计划有所调整,变动。
做为普通公民,在特定环境,面对此情此景,我也发了些许言论,转发了别人的视频及文字链接于群里。激浊扬清,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十期的观后感篇五
与党建工作密切接触已近一年,从当初的茫然、焦虑,现在虽然依旧不敢有丝毫懈怠,却偶尔也能泰然处之。偶有心得,总结如下:
一是勤学习勤思考。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学习是重中之重。必须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党的规章制度、政治理论以及单位的业务知识,而且要时时更新。不断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思考,先贤早就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到位了思考明白了,遇到问题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二是争取支持和配合。党建工作一定要取得领导的支持和同志的配合,这点很重要。否则,想开展好党建工作举步维艰。但这要建立在第一点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先把党建工作弄通学懂,才能向领导、同志们条分缕析,让大家都清楚、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自己还一知半解,打乱仗,遑论别人支持、配合。幸运的是这个困难我没有遇到。我们单位领导对党建工作大力支持,亲自上手,每一项工作都稳扎稳打,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同志都积极配合帮助,遇到难题大家一起解决。
三是善于交流。不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交流,党建工作更是如此。要善于和领导交流、和同事交流、和同行交流,好多新创意、新思路都是在交流中学来的。
四是一定要与单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绝对不能割裂,这一点最关键。“党领导一切”,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党的事业,这也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而离开中心工作谈党建势必会言之无物,沦为务虚、务空。
传说古罗马神话中的雅努斯具有两副面孔,一副在前一副在后,前面的看向未来,后面的回顾过去,我虽没有雅努斯的两副面孔,却也常于夜深人静时检视自己、剖析自己,查不足而图精进。
一点点粗浅的体会,也是我从事党建工作的全部心得。和大家一起努力、进步。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十期的观后感篇六
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镜,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标注人生奋斗的坐标,书写人民满意的答卷。那么,学习20__两会重要讲话后有哪些体会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工作中要禁得起诱惑。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诱惑也在不断增多,不能面对金钱、美色、权势等俗世诱惑而丢掉了做人的骨气。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都不能丢。如果禁不住诱惑、扛不住打击,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底线,最终就会丢掉做人的骨气。没了骨气,就没了人格,就会被人戳脊梁骨。
工作中要禁得住考验。面对艰难困苦,面对群众期盼,面对各种风险考验,要敢于亮剑,勇于担当、敢于斗争,不能把个人得失安危置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之上,不能一有困难就临阵脱逃、推诿逃避,更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把公家的舞台当成自己的私家花园。
工作中要听得到声音。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当家事,群众之安危冷暖便是我之安危冷暖。走到群众中间去,做他们的倾听者、守护者、勤务员,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份人民情怀和朴素情义,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工作中要守得住原则。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我们要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作斗争,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自古有“为官发财、应当两道”的告诫,作为人民公仆,手握公权力,就应该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夙夜在公、勤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办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公家的东西,分毫莫取;人民的事情,丝发必兴。
新时代新气象,我们要像爱护自然生态那样捍卫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用党风政风引领民风,以狠刹“四风”巩固党心民心,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十期的观后感篇七
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摘录的一些片段为开端,全面总结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丰富内容和深远意义,客观公正的面向大众进行宣传普及。
观看了《法治中国》的第一集《奉法者强》后深有体会。
开篇讲到“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则乱;民,无法则贫。人民群众应尊重法律,崇尚法治,将法律当成自卫的武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切勿以身试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职务多高,只要违反法律、破坏法律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惩处,毫不姑息。
法治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他指出了服从良法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乐于服从最好而又最可能制定出来的法律,其二是宁愿服从绝对良好的法律。绝对良好的法律,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法律不可能完全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社会情势的变更很多时候也绝非法律所能预测。在我国,不论是当前,还是将来,建设法治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依法实行治国方略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保持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老百姓生活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普及人民群众法律知识,重视法律宣传,提高法律素养。注重从少时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少年不懂法,以后成年也很可能不懂法,我们要知法、守法,然后才能举起法律的旗帜维护自己的利益。人若不懂法不守法,便容易误入歧途,甚至不知自己有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的70%,这群人的法律意识得不到提高,其他30%左右的人口和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意识提的再高也不能根本上提升我国的法治水平,而普及法律的关键就在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使百姓群众处在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内,普及其法律基础。不过普及民众法律常识、提高民众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重视。
法治中国使我深刻了解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法律普及的必要性。更激发了自身为国家法治社会做伟大贡献的使命感,给人更多的教育与启发。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会在建设法治社会上越来越稳固,走向繁荣昌盛。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十期的观后感篇八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国家拥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中国人民崇尚家国情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历朝历代的中华儿女在困难面前无一不是群策群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今年年初,国内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其中又以湖北武汉最为严重,迅速控制湖北武汉疫情成了关系疫情防控全局的大事。面对的是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党中央当机立断,1月13日武汉封城,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进驻武汉,全国各地340多个医疗队,62000多名医务人员陆续奔赴武汉、驰援湖北。19个省份、一省帮一市的对口支援,夜以继日建设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是我们交出的优异答卷。
一个多月初步遏制疫情蔓延的势头,两个月的时间将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三个月左右,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中国速度举世皆惊。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威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体现在实践中就是所谓的“大事”。而办大事就是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主要方面,在立足整体的同时“集中力量”,握紧拳头实现重点突破。
疫情爆发之后,我党根据当下主要矛盾的变化,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集中全社会力量,遏制疫情的蔓延势头。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后,我党顺应国内形势,又把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陆续复工复产,复业复学,实现了两个中心的完美切换。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成功运用。
放眼当代中国,从建国初的“一五计划”,把有限资源整合促进国家工业化,到九八抗洪、零三非典,汶川地震等灾害的成功应对。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靠的正是党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20__年是至关重要的收官之年,更要用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件重要法宝来成就“事业”。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十期的观后感篇九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就像大自然迎来一年中万物并作的幸福时刻一样,十九大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也叩响了新时代的幸福之门。共商国是、共谋福祉,一份份提案议案、一条条建议建言,最终都汇集成“幸福”的主题——创造美好生活,需要不懈奋斗。
真正的复兴,是所有奋斗汇聚升华的过程;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是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所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是幸福的。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正式交付使用、首颗_射线卫星“慧眼”投入使用,到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他们不辱使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港珠澳大桥建设、海水稻培育,到首艘国产航母研制、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中国科学家在科技强国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硕果累累。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正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在若干重要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天眼之父”南仁东,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体,呕心沥血、奋发图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倾尽韶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刘__说:“长期奋斗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生根田间地头,带动果农增收致富,心中真是满满的幸福感!”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王__看来,身为一名海外引进人才,感受到国家的重视与信任,能够天高海阔做事情,无疑是最幸福的事。
人类社会的建设,难就难在处理个人幸福和全民幸福之间的关系。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如愿便是幸福。对于自私者来说,自私的幸福即是他的人生目标。而对于高尚的人来说,国家、民族的幸福才是最伟大的幸福。
新时代的复兴路,新征程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需要每个成员齐心合力,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将追求幸福的事业进行到底。
为梦想而追逐,不为生活的苟且而蹉跎了幸福;为幸福而奋斗,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构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