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观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狙击手》观后感篇一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6月美国及联合国军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悍然越过“三八钱”,将战争烧到了鸭绿江沿岸,毛泽东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强大的、装备现代化美联合国军。
片中志愿军的亲历者的讲述,被他们的英雄的气魄,昂扬斗志,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动。硝烟弥漫战役中,在没有任何掩体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毅力,人民志愿军打退联合国军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他们就像铜墙铁壁一般钉在阵地上,坚守着阵地,到了弹尽粮绝时,依然吹起响亮的冲锋号,吹出了志愿军的军威,吓得敌军魂飞魄散,气壮山河的场面,让我们无比震撼,激起了我们对伟大的人民志愿军敬畏之心。
《上甘岭战役》我们熟悉的影片,1952年志愿军15军发起了上甘岭战役,战争场面之惨烈,志愿军在缺水缺食的情况下,忍饥挨饿坚守阵地,使敌军难以越雷池一步,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被炮弹炸成平地,被鲜血浸透,战役中涌现出邱少云、孙占元、黄继光等家喻户晓的英雄。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物资及装备的劣势,赢得了抗美战争的伟大的胜利,打出了志愿军的气势,保卫了朝鲜和新中国的安全,确立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你们的精神将铭记于心,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之情,通过不懈努力,为伟大的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一切。
《狙击手》观后感篇二
前几天,我和爸爸去了军事博物馆,发现里面有一个因去年抗美援朝七十周年而建的一座展览馆。恰好我对抗美援朝这场战争不是很了解,求知的欲望使我拉着爸爸走进了展览馆。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1950年发生的,当时由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装备精良,相比之下当时的志愿军装备就差远了。展览馆为我们展示了当时双方的武器比例对比:志愿军武器的比例条细得成了一条线。我想,既然志愿军的装备这么差,他们是如何做到没被打败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啊走,来到了抗美援朝的几大著名战役介绍前。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金城战役中的金刚川。当时美军三番五次地来轰炸志愿军搭建的军事要塞——一座桥,但志愿军也毫不示弱,你们炸我们就修。一炸一修,桥最终也没被炸毁。我觉得志愿军真有耐力,面对敌人的屡次轰炸,仍然坚持不懈地修桥,不嫌累不嫌烦。
接着我又走到了一堵墙面前。墙的正面写的是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的死亡人数:竟然高达19万多人!左右都是英雄(牺牲或者立大功)的姓名。其中,我看到了特级英雄(英雄分为特级、一级、二级)黄继光的介绍:为了让大部队冲过,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看到这儿,我被深深打动了。为了整个集体,为了胜利,这些烈士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英雄”的称号实至名归,因为他们的出现,战争才有了结束的希望。同时,我也觉得战争太残酷了,有战争才会有英雄,我宁可不要英雄的出现。
1953年7月,双方签订停战协议,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在敌我装备实力悬殊这么大的情况下,志愿军还能坚持到最后:是他们努力拼搏的劲儿、有血性有志气的精神;是他们的智勇双全和必胜的信念!
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