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2023-05-01心得体会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5篇)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

  7月25日至27日,我参加了明德国学中心举办的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经典培训。主要内容以以《弟子规》为主,方法是诵读。另外,老师还针对学者都是成年人以及都是教师的原因,专门针对夫妻相处、长幼相处以如何在学校中贯彻学习〈弟子规〉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时间很短,并不能学得太深,但是其中的感悟却是很深远的。

  首先明德培训中心是一个受教育局许可的民办短期非盈利性学堂,地方是一个很幽雅的华侨老家,办学资金主要由店铺租金和民间热心人士所提供,这些华侨和热心人士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提高国民素养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其爱心、善行让人深深感动。第二,培训班虽然学习时间不长,却免费给大家发了好几本有关修身养性教子之书,让星星之火引起燎原之势。第三,从上学以来,学了不少知识,上了不少课,也看了不少书,却比较少这样专门教大家待人处事修身养性的书,而这些知识却又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现在及时补上也不晚,而且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母亲,这次学习必将对我教育学生教育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

  记得课堂上,老师问过一个问题:谁觉得自己有把握把孩子教好的请举手,我想了想举了,据说现场七十多人听课,只有我和另外一个老师两个人举了手。老师说了句你们都是老师啊!?其实,我举手后也问自己,是否真的那么有把握,想后也彷徨了。因为,我举手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在孩子学习及各项技能方面有把握教好,但是涉及到孩子的性情却深感愧疚,因为在外头看上去很听话的孩子在家里却常常不听我指挥,时常让我生气,这点让我觉得很吃力,我也再三反思,是否是自己平时做出了太多不好的榜样,或是大家庭氛围有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东西,一直在尽力避免让孩子接触到看到,不过效果还是不是很明显,一直很想找个突破口解决这个问题。

  学了国学后,我突然明白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正好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像〈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家庭伦理学〉等书能从小规范孩子的言行,为孩子的做人打下良好的生命底色。从此,我决定每晚睡前和孩子一起读背这些经典,一边背一般理解其中的意思,同时注意复习背诵和与平常的表现品行联系起来,及时总结表扬奖励,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很适合我的孩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补上传统文化这些课程,让自己也在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因为学习我也变得更注意礼仪礼节,包括更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也越爱听我的话,形成良性循环。

  觉得不管什么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习怎样做人特别重要,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

  对于从前的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在大师们口中笔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

  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看到社会上的人可以越来越多的读国学,了解国学,这是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为弘扬国学而努力。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3

  读了《国学经典》有感_200字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底蕴丰富,蕴藏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其思想内涵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

  作为儒家所谓的“五常”。

  就拿“五常”中的智来说吧。

  “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过无碍。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就像《愚蠢的狼》这篇文章讲述的一样:愚蠢者总会被聪明着战胜。

  这就如同聪明者总会骗的了愚蠢。

  因此,现在就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的更聪明!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_300字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

  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

  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了《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

  你呢,要不一起来吧!国学经典之《三国演义》读后感_11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长江岸边,在神州大地上,在20__年前的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经历了什么呢?三国时期。

  虽然民不聊生,却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却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年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就像血液是热的,更是充满色彩的。

  我从小就看三国,6岁时,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无味的书摆在了我的书架上,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钻进了这本充满魔力的书,直到现在,我还在研究三国。

  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

  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

  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

  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或是个“?”。

  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

  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

  更有像刘备、曹操这样的王者。

  从这些英雄与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国世界个个王者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当上皇上,他们充满野心,自以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却谁也没能得逞。

  做人就不要这样,野心越大,输得就越惨。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实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如果一口吃个胖子是绝对吃不下的。

  虽然一开始你可能像刘备一样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实实的来攀登生活的这个梯子,当爬到梯子顶端时,你会看到自己脚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丽。

  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还不够,除了有心还要有行动。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看看袁绍这样的人,只是充满了野心,却不付出努力,一颗心是达到了成功,可是通过实际行动走的路,他还远没有走完。

  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

  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

  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

  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

  《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

  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

  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

  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4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 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

  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5

  历史,宛如一场绚烂多彩、扣人心弦的舞台剧。但最终戏终人散,留下的是浩如烟海的卷帙,让我们在那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读出无数的悲欢离合与惆怅。

  从小,国学就陪伴在我左右。

  一年级,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会了背诵《三字经》,读懂了里面很多的故事,从中也学会了很多。其中不能忘怀的,是黄香龄的孝顺。也是她,教会了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二年级,我总会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和同学们一起摇头晃脑地读了又读,背了又背。于是——李白成了我的偶像,他的诗句总让我爱不释手。

  三年级,老师给我们讲《宋词》。从欧阳修到辛弃疾,再到李清照,我不得不惊叹中华文字的奥妙,不得不惊叹词人们的才学,也不得不让我爱上了中华博大精深的国学。

  四年级,教室里弥漫起了国学的幽香。到了下午就成了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每天都会有一个同学来讲述自己喜爱的三国里的故事。情节总是那么扣人心弦。有时候上课,老师还会给我们讲一些水浒、西游里的经典故事,让我们好不乐乎!

  五年级,《千字文》的故事让我们称奇。它的编写者周兴嗣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将它完成,且精思巧构,知识丰赡,音韵谐美。可一夜之间,他的头发也全白了。这让我伤心了好久。

  六年级,我们开始学习了《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一部分。历史,好像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了画卷,让我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那帝王庞大的功业;贤者绝顶的智慧;将帅领兵战功的传奇;英才特有的豪杰。让我在其中获得无数的人生哲理。

  到现在,国学陪伴了我整整六年,也见证着我的成长。我相信,那国学中的经典与传奇,将会继续伴我成长。我也会将它们永恒珍藏。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6

  自从暑假开始,我学习国学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学国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度的理解。我认为,“度”这个字很重要。我们干什么事,都离不开它。就比如说吃饭吧,不吃当然不行,但也不能多吃。如果多吃,可能会出事。再比如说喝酒,虽然“饮酒醉,最为丑”,但不喝也不是最好。像吃饭喝酒这样的小事,都要注意度,更何况大事了。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字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仔细一想,还真很有一些意义。如果一个人知识很多,但品德不好,那他对社会有用吗?设想一下,假如恐怖分子有原子弹,那会怎么样?所有坏人知识越少,对社会反而越好。但如果一个好人,品德很好,但没有知识,对社会的用处却也不大。这两种情况,都说走极端了。一个装饰可多,一个可少。这些人对社会的用处,往往不及品味、知识都一般的人。所以,度这个字,在很多方面都很重要。

  度这个字是必须有的,也是不能少的,好多事情就坏在没有度上。“水至清则无鱼”,一条河里的水,如果清到没有一点脏东西,那鱼也没有食物,自然不能生存。可如果水太脏了,同样也没有鱼。再有,假如你给一个在沙漠中走了两天的人水,这是好事吗?相信大家一定说是。但如果赌气灌上十几瓶,那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这,就是我学国学最大的感受—对度的理解。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7

  前几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学国学的讲座。听了以后增加了我更多的课外知识。

  主讲师是英子老师,她198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是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会长。她曾经获得过两届冰心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她已经出版20多部童话、科普故事、小说等。还有一些童话已经被载入到教科书里了。她给我们讲了中国第一首民谣叫《击壤歌》;这首民谣产生于尧帝时期,表现了尧帝时期的农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然后又讲了中国第一首文人诗歌《弹歌》。中国的第一首国歌《卿云歌》,中国的第一首臣子为帝王唱的歌《八伯歌》;还有古代的学生上课用的第一本教科书《诗经》。

  通过了这一次的学国学的讲座是我受益匪浅。丰富了我的阅历。让我明白了国学大致分为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这一次讲座真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希望学校能多开几次这样的长知识的讲座。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8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以上是我对国学经典一点感悟,希望对国学爱好者学习国学经典和国学圣贤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国学经典能成为世人的千古国学,让我们的民族精神永传下去。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我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国学经典则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

  从我刚学会说话起,外婆就常常陪在我身边,吟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从此,我就和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到我懂事时,外婆和妈妈开始教我背诵许多唐诗、三字经,但那时,我也只知道跟着背,并不知道其中到底蕴含着什么,让妈妈这么想让我学习。

  到了上小学的阶段,刚识完字,学完句,语文老师就天天让我们背几首唐诗宋词,并给我们细细的讲解,我渐渐地明白了国学经典的底蕴。进入三、四年级,我们开始背诵和学习《三字经》《论语》,这些经典,我认为是含有知识、感情最多的,使我受益匪浅。

  我本来是一个丢三落四、慢性子的女孩,做作业时就想玩,三心二意,成绩老是不稳定。自从学了论语和一些古文后,就十分认真了,学习也非常主动了,成绩也有进步了。当我想玩时就想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我学习拖拖拉拉时,就会想起“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有时候与同学之间有些小矛盾的时候,我义愤填膺,总想争个高低出来,“礼之用,和为贵”、“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些国学经典名句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不管谁对谁错,都能很平静随和的对待,和同学友爱相处。

  国学知识博大精深,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它让我学会了文学的精美、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我最欣赏沂蒙老区的谢奕辰,她是一个不去计较成败的人,不会因失败而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

  当一个人真正沉醉在诗赋的世界里,就达到"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忘记是比赛,忘记要获胜,只是几位学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暂时抛下琐事,试着体味浩瀚无声,这逃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必不是赏心乐事。

  诗词,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把他们像晶石一样封存起来,而是学习传承。古代有凿壁借光的好学,闻鸡起舞的勤奋,悬梁刺股的决心……。而这些精神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欠缺的,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传承中华国学,不仅要懂国学,还要行国学,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掌握和熟悉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处。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中可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说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就要"由外而内,由内而外"。所谓由外而内,是说将国学中的抽象的道理,具体方法记在心里,是知识得到丰 富; 所谓由内而外,便是将从国学中学到的道理、 方法融入进生活中, 使人格得到升华。要把"学"记在脑子里,把"国"记在心里。

  国学小学士们向我们践行了真正的中华国学,掉在地上的废纸,仅有的美味龙虾,陌生人向你借钱,捡或不捡,让或不让,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刹那的决定,如果你选择了是,礼仪的萌芽就会从你心中种下,久而久之便成习惯。

  礼貌是一种习惯,他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礼貌是一种精神,它体现着人们的风貌。

  其实,文明礼仪是从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尊重老师的劳动,不和老师顶嘴,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多和父母谈心,分担父母的劳累;对过路人的友好引路,帮他们找到方向;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

  中国已经从睡梦中觉醒,我们不要再每天沉迷于电脑游戏与偶像剧的虚幻世界里,多去培养读书的兴趣,多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去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当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会有一种真正的自豪感。毛爷爷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是的,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初生的朝阳,要以更加风采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沿着梦的方向,触摸幸福,实现中国梦。

  弦歌不辍读书声,风华正茂中国梦。——尾记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国学博大精深,自问知之甚少,原本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次在线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素养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颇多,如何克制贪欲,就要靠平常多学、多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虽不一定能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接济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是玩笑话,是一个我们忽视了很久的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身为中国人最幸运的不过拥有祖辈圣贤们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这些经过千百年的印证的人生的体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方法甚至是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们的祖先从不吝于赐教,早就倾囊相授了。

  二、学习国学,必须取其精华

  现代人学国学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而学?有人学《周易》是为了看风水,学道家是为了练气功,中国自古以来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四书五经在古代是历朝君王假以利用统治臣民的工具,有许多观点论述不附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甚至是糟粕。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以社会发展进步的眼光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借此标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个人威信,以愚弄百姓,达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统治效果。现今社会虽也应“以德为政”,但我认为这“德”应是“良法”,“法制”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众民拥之”。

  三、学习国学,结合中西方文化对照借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纵观世界文明史,我们同样也可有所领悟。例如,数千年前古希腊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类千古永恒的目标—“奥林匹亚”精神。公元前600—320xx年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们正为“儒学治国”“政道治术”时,印度有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流传至今;西方有了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伟大的哲学家。

  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更应跳出关系圈,以国学的精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胸襟,求实的态度,树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铸就了华夏民族赡厚的文化史。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近代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打开古典文学,你就犹如进入了知识的宝店,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如饥似渴,让你得到一把把开启智慧的钥匙,空虚、无聊、浮浅、骄躁将远你而去,你的精神将得到大的升华。从国学中你可知道如何励志、励炼、学习、生活、审美、健身、医疗等。古典文学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国学,受益仍是匪浅。老子的道德经能够培养我们的哲学思想,增强自身的修养。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做为人的道德准则。而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深得中外军事、经济、史学家的青睐。司马迁《史记》不仅记叙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我认真看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视频和读本,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现在我们已经是成家立业了,也为人父母了,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做人要有爱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要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我认为国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在整个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载体,而历史又是我们认同这个国家的最核心的东西。

  什么是国学?虽说百年来不断在讨论,但是并没有大家都认同的说法,因为这是个新名词。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东渐,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最初用新学和旧学、中学和西学这样不同的名字来区别。后来又提出国学的名词,其实也就是中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旧学,因为它是国产的。在一段时间内,把中国的文化都加上“国”字,比如说中国的绘画称国画,中国的武术称国术,中国的戏剧称国剧,中医称国医。

  国内学者对国学一直存在着两种态度。一是“国粹论”者,一是“国渣论”者。前者崇古嗜古,认为古代学术文化都是“国粹”,后者则非古反古,认为是“国渣” ,要人们“爱惜精神,莫读古书” .这两种态度,都是片面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复杂的,它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承和弘扬精华,否定和扬弃糟粕。如果不去接触,不去探讨和研究,又怎么知道哪是精华,哪是糟粕呢?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而且延续到当代的唯一国家。所谓东方文化,就是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对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国人一直不断的在研究,我们自己如果弃之不顾,严加拒绝,那就等于无自知之明。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中华经典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魂与根。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国学小名士》节目,让我真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的心灵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与洗礼。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如同让我们品尝了一道古代经典文化大餐,演绎出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有代代传诵的唐诗宋词,有琅琅上口的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有千年流韵的名篇雅言……。通过观看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奖获得者张晓萍同学的《孝满天下,让爱回家》的朗诵,它让我们认识了以孝德感人的黄香、朱寿昌、朱德等,号召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给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而那些身着古装的国学小名士,他们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诗句,声声入耳,涤荡着我的心灵;那出自圣贤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语句,让我懂得了应该以能者为师,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虚心向别人请教。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方能拥有高山般的情怀大海般渊博的知识。

  人生犹如一条漫漫长路,有许多岔道,当我们迷茫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需要一个智者的指引,那个人就是经典诗文;我们少年儿童犹如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经典诗文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阳光、雨露……

  “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传承美德,让心灵成长。”让我们开启心灵的大门,去吟诵去领悟,为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美德而共同努力吧!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 。”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近日,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上的演讲中引经据典,对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事业做了阐述总结。世界各国媒体高度评价席主席的发言时,国内也掀起了一股古文热,很多年轻人都趋之若鹜,去寻找古文的原文与出处。

  在讲到勇于变革创新,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时强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出自汉代桓宽的著作。桓宽,汉宣帝时举为郎,后官至庐江太守丞。其知识广博,善为文。著有《盐铁论》六十篇。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辩论情景,保存了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和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料。这同时也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之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中的“知”在古代通“智”;而“制”是方法。这句的意思是明理者根据时间的不同而改变,智者依照事物的不同特性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此理也甚合《孙子兵法》的主张,在古代论兵时,《孙子兵法》一直提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处理问题。并说“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知道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胜利就可以保证)。又道:“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属性用不同的方法权变处之。)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动态地、辩证地、宏观地看待事物,是企业家朋友们最值得思考的方向,也是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的主要目的之一。

  用言极其精准,通过引用古文既表示了中国改革的决心和勇力,又鼓励其它亚洲国家也要因时而变,通达共赢。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国学社向我约稿,我诚惶诚恐。因为无论是文化修养、阅历感悟还是身体力行等方面,自己都很浅薄。可再一想,不妨说说自己学习国学的一点个人心得,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参与,共筑我们的精神家园,把研讨共修扩大化,想到这些,也就心安了。

  自20xx年2月第一次上课以来,至今已有四个月了,自己感到收获不少。实际上,在进明德天下国学社之前,我就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爱好,可只是零散的学习其中的只言片语。这种情况自从参加国学社以后有了改变,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开始去学着坚持。回想四个月来,收获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获:

  第一方面,在国学领域似乎有了一种要入门的感觉。

  从文字关到义理关以及研讨,上课所带来的是古今的一种贯通感,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不断更新自我的感觉。有什么疑惑,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是那么无私、友爱的答疑释惑。学的很过瘾、很畅快,原有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也许国学就像月光宝盒,里面看似朴素,实则蕴含着大道。而打开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开启里面的大道,是需要钥匙来解开其中的密码和玄机的。原来自学国学容易陷入文字层面,义理层面和人生层面很少引发,有了明师启发引导、同学共修就是最好了。而这使我开始发酵,这也会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远。

  第二方面,是心态和情绪方面好了。

  原来的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有着很多的迷惑,心态不定。而现在心静了,情绪平了。很享用现在这种心静如水的感觉,似乎冥冥之中到达了一种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觉。还记得《大学》中的那句话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说的太好了,自己似乎对这句话有了一种感性的领悟。学《大学》使得我对自己的“止于至善”、“至于何方”有了更长远的思考,这样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纷纷攘攘时,能够做到心静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够有所静,源自每次不同课程中的收获,有些来的直接,有些潜移默化。

  比方说,当我听到“退一退海阔天空不如停一停海阔天空”时,心头一震。实际上“退一退”更多的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停一停”讲述的更多倾向于人面对自我的一种心态和方法。因为只有“停一停”,才会有时间选择自己的情绪。也似乎懂得了历史上许多大家能够面对小人时,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条那就是达到了运用情绪的高境界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情绪。

  比方说,当我得知“所谓卦象无所谓好坏,它只是告诉人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且应该注意什么”、“唯有一谦而四益”时,似乎豁然开朗。

  每每回忆起课上的妙语连珠,心中非常愉悦。

  “学问忘了就是会了”、“解决化解内心的所有对话”、“找到内心多个自我中的那个主我”、“完成内心纷杂世界的统一大业”、“不给钱还是愿意干的事就是最想干的事”、“遇境炼心”、“国学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灯”、“面对世路更要学会走心路”等等,总之要在关注世事的同时,别忘了反观自我,挖掘自我,认识我是谁,明白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走世路的同时也要走心路。

  类似情况,举不胜举。

  第三方面,那就是促进了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

  我做的是新闻影视工作,含有两方面功能:一个是记者功能,一个是编导功能。铁肩担道义,妙手驻文章。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行业,从事了纪录片的编导工作。越做越发现,自己所做的意义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时代的引领。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写《史记》。当代电视电视剧电影工作者也应该给自己定位是文艺工作者,这样至少能够保证文以载道、艺术为人民服务对历史负责,引导人们的高级趣味、承上启下、传承传统和历史、引领时代。而这正是我乐于学习国学的重要原因,我学的影视更多的是一种表现手段和方法,我学国学更重要的是学到中华文化的“核”,这也是所要表达的,从而活在当下、引领当下。通过学国学使得自己对纪录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也许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

  当然,如果抽离出自己,或者跳出以上这个所谓立场,也许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识“平民”文化是有着矛盾的,这也是自己一直在考虑在矛盾的一个问题。这次就在这个平台上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也真诚的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疑释惑,共同来思考这样问题。

  总之,明德天下国学社,对于我的成长意义非凡,也注定了成为我成长成熟成业中的重要丰碑。

  在这里发自内心的说说心中的感谢,感谢王鹏老师的引见和指导,感谢明德天下国学社的氛围和平台,感谢三位高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对中华文明承下启下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生命的激情,感谢各位同学的良师益友式的各种贡献和一心向善,感谢所有学社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发起人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和多方奔走,感谢汤传忠社长倡起组建和全心付出,感谢济南体恒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这样一份天空和氛围,感谢历代先贤圣者、志士仁人为我们书写和践行的伟大的中华文明!

  也许真的是,人生本没有什么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赋予了什么意义,也就有了意义……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国学,一个并不陌生的词。《千字文》它是由南朝梁周兴嗣取王羲之字迹中不同的一千个字,以四言韵语写成。从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的出书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千字文》所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虽然只有一千字,却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社会文化活动。

  在我读过《千字文》之后,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树立起来了,名声就会和圣人一样传播到远方,就如同形体端正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文准则去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童年时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坚持到最后,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过去的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得道理,更何况是一千字的文章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的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对《千字文》的学习,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强了我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分辨力。

  就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把时间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时间赛跑”,去追赶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有些人,每天游手好闲,浪费生命,即使有人告诉他们时间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是吊儿郎当的,凑凑合合过日子。

  我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写作业时,慢慢吞吞的,自从我读了《千字文》一个让我明白时间意义的“朋友”,让我的人生又拥有一条正确轨道的“好朋友”在珍惜时间的同时,我们要勇于追求梦想,为自己的目标前进。为了找到那属于我们自己耀眼的光茫前进。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就在不远的前方……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两位才女的这场“飞花令”比拼,出自于上周《国学小名士》节目的中秋节特辑。当期赛事主题为“诗词”,“花好月圆人团圆”的传统节日气氛正酣,因此,选手高晗和贺莉然之间的对决都围绕着中秋展开,因此,“飞花令”游戏就选择了“月”的主题。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经过改良后,成为近几年的诗词文化类节目中的一个标志性竞技环节,要求选手围绕某一关键字,依次说出含有该字的诗句,《国学小名士》规定对战双方的思考时间仅为5秒。

  实际上,用流行语言阐释的话,“飞花令”就是高手间的“诗词battle”,这跟说唱歌手在freestyle中互相diss是一样的道理,既紧张又刺激,“飞花令”不仅是对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

  高晗和贺莉然之间上演的就是以“月”为关键词的“飞花令”。从一开始,两人就对答如流,思考时间都不超过1秒,不到一分钟便你来

  十几个回合下来,两人依旧胜负难分,直到二十四轮之后贺莉然才一时间没能对上、遗憾落败,这场精彩的对决持续了三分钟,两人连续说了49句带“月”的古诗词,平均每10秒就说出一联诗句,比赛结束两个小名士赢得了主持人、专家以及观众的满堂喝彩。

  随后,这段视频便在网上引发巨大反响。网友都为这两个饱读诗书、才思敏捷的00后小姑娘所折服,“飞花令”对决中,她们要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反应,大脑像机器一样高速运转,搜索出带有关键词“月”的诗句,且准确无误地说出来,而随着进程的深入,她们还需要记住自己和对方说过了哪些诗句、避免重复,同时继续思考新诗句。

  我往十个回合,郦波、李山等专家都不禁为她们竖起大拇指、连连拍手。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带着崇敬的心情,我认真学习了《国学经典与教育》,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自20__年_月第一次上课以来,至今已有_个月了,自己感到收获不少。实际上,在进___国学社之前,我就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爱好,可只是零散的学习其中的只言片语。这种情况自从参加国学社以后有了改变,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开始去学着坚持。回想_个月来,收获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获:

  一、在国学领域似乎有了一种要入门的感觉。

  从文字关到义理关以及研讨,上课所带来的是古今的一种贯通感,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不断更新自我的感觉。有什么疑惑,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是那么无私、友爱的答疑释惑。学的很过瘾、很畅快,原有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也许国学就像月光宝盒,里面看似朴素,实则蕴含着大道。而打开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开启里面的大道,是需要钥匙来解开其中的密码和玄机的。原来自学国学容易陷入文字层面,义理层面和人生层面很少引发,有了明师启发引导、同学共修就是最好了。而这使我开始发酵,这也会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远。

  二、心态和情绪方面好了。

  原来的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有着很多的迷惑,心态不定。而现在心静了,情绪平了。很享用现在这种心静如水的感觉,似乎冥冥之中到达了一种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觉。还记得《大学》中的那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说的太好了,自己似乎对这句话有了一种感性的领悟。学《大学》使得我对自己的“止于至善”、“至于何方”有了更长远的思考,这样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纷纷攘攘时,能够做到心静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够有所静,源自每次不同课程中的收获,有些来的直接,有些潜移默化。

  比方说,当我听到“退一退海阔天空不如停一停海阔天空”时,心头一震。实际上“退一退”更多的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停一停”讲述的更多倾向于人面对自我的一种心态和方法。因为只有“停一停”,才会有时间选择自己的情绪。也似乎懂得了历史上许多大家能够面对小人时,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条那就是达到了运用情绪的高境界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情绪。

  比方说,当我得知“所谓卦象无所谓好坏,它只是告诉人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且应该注意什么”、“唯有一谦而四益”时,似乎豁然开朗。

  每每回忆起课上的妙语连珠,心中非常愉悦。

  “学问忘了就是会了”、“解决化解内心的所有对话”、“找到内心多个自我中的那个主我”、“完成内心纷杂世界的统一大业”、“不给钱还是愿意干的事就是最想干的事”、“遇境炼心”、“国学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灯”、“面对世路更要学会走心路”等等,总之要在关注世事的同时,别忘了反观自我,挖掘自我,认识我是谁,明白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走世路的同时也要走心路。

  类似情况,举不胜举。

  三、促进了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

  我做的是新闻影视工作,含有两方面功能:一个是记者功能,一个是编导功能。铁肩担道义,妙手驻文章。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行业,从事了纪录片的编导工作。越做越发现,自己所做的意义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时代的引领。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写《史记》。当代电视电视剧电影工作者也应该给自己定位是文艺工作者,这样至少能够保证文以载道、艺术为人民服务对历史负责,引导人们的高级趣味、承上启下、传承传统和历史、引领时代。而这正是我乐于学习国学的重要原因,我学的影视更多的是一种表现手段和方法,我学国学更重要的是学到中华文化的“核”,这也是所要表达的,从而活在当下、引领当下。通过学国学使得自己对纪录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也许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

  当然,如果抽离出自己,或者跳出以上这个所谓立场,也许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识“平民”文化是有着矛盾的,这也是自己一直在考虑在矛盾的一个问题。这次就在这个平台上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也真诚的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疑释惑,共同来思考这样问题。

  总之,明德天下国学社,对于我的成长意义非凡,也注定了成为我成长成熟成业中的重要丰碑。

  在这里发自内心的说说心中的感谢,感谢王鹏老师的引见和指导,感谢明德天下国学社的氛围和平台,感谢三位高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对中华文明承下启下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生命的激情,感谢各位同学的良师益友式的各种贡献和一心向善,感谢所有学社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发起人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和多方奔走,感谢__社长倡起组建和全心付出,感谢___公司提供的这样一份天空和氛围,感谢历代先贤圣者、志士仁人为我们书写和践行的伟大的中华文明!

  也许真的是,人生本没有什么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赋予了什么意义,也就有了意义……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家好!我是来自惠民一实黄冈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国学小名士——董正盛。”我也想像参赛选手一样自豪的介绍一下我自己。 刚开始看《国学小名士》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他们竟然也能对答如流,真被他们惊人的记忆力、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现场应变能力惊呆了。其中有一期中的参赛选手杨震竟然和我们是同龄人,仅仅上三年级就敢上台与初中、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比拼,太佩服他的勇气了。我是一个不太爱表现自己的人,平日里有类似的展示活动,我都不愿意主动参加,看了《国学小名士》以后,我也想向杨震学习,抓住机会,锻炼自己。 爸爸妈妈告诉我,《我爱记诗词》和《名家对对碰》更多的是考察参赛选手的国学知识储备,有不足可以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弥补。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积累,多留心就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知识是简单的,但是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的生活中,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就不容易了。所以我更喜欢《美德大考验》,桔子捡不捡,垃圾桶扶不扶,通过别人的表现可以反思一下自己,从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在观看《国学小名士》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日常

  礼仪,比如吃饭的时候必须长辈先入座,还要照顾身旁的人,多帮别人斟茶倒水,餐桌上不要大声讲话,筷子尖、茶壶嘴儿不能对着别人等。恰好过春节,我将这些礼仪直接用到了生活中,得到了长辈们的表扬。

  《国学小名士》的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启示将伴随我成长。我将时刻以国学经典激励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知行合一”的国学小名士。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我看完了经典诵读感觉心里真的是 感到很高兴,非常的有挑战性,看着他们有5分的、10分、15分、20分、25分的,我心里很激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星期一晚上,观看了《国学小名士》节目,让我学到了以前许多不知道的诗词,比如主持人宋磊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妈妈说意思就是:有好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找我玩,我很开心。我觉得这句话很美!

  节目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诗词接龙,关键字是“人”,孙小梅老师简单地介绍了几个关于“人”字的典故,比赛就正式开始了。几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都已准备好,他们都很有才华,每个选手都信心十足,火药味也很浓,看得我是自叹不如,我也开动脑筋用力想与“人”字有关的诗词,但是能想到的却很少,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多读书,少看电视,争取会背更多的优美诗句。

  第二环节智勇双全,分为两轮,第一轮是必答题,第二轮是抢答题,这一环节当中,丛昊辰大哥哥表现得很优秀,他的口才很好,话虽不多,却有他独到的见解。还有一些选手看起来慢吞吞,却能在关键时刻急中生智,安全过关。这一环节当中有三个选手被淘汰出局,这三个选手刚上场时自信满满,即使被淘汰了,也没有灰心丧气,而留下来的选手态度也很谦虚。这一环节中我学习到了“胜不骄,败不馁”,勇敢地面对挑战。

  第三环节是创意诵读,剩下的三个选手看起来都很放松,即使到了一曲诗词定胜负的关键时刻,也看不出他们有一丝一毫的紧张,真的像书上说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点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每次考试前或出成绩的时候,我都特别紧张。我觉得有位大哥哥说得对,失败了没有关系,努力过就可以了,下次还有机会。我要好好记住这句话!

  节目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国学小名士》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事。

关于国学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飞花令”又火了!这一波诗词文化热潮比年初来得更猛烈,上周播出的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节目中,两位00后才女以“月”为题的“飞花令”被盛赞为“最强飞花令”,两人在短短三分钟时间内连续过招25轮、说了49句带“月”的诗句,出自43篇不同的诗歌和古文。

  这段视频在网上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并持续发酵,《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人民网》《央广新闻》《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都纷纷转发,进一步带动了“最强飞花令”的走红。仅《人民日报》单条视频播放量就达到了912万次,“央视新闻”等多家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文章阅读量都突破10万+,视频点击量破亿,“最强飞花令”真正达到了刷爆网络的传播效果。这场“飞花令”的比拼,为何能引发刷屏效应?视频火爆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新一轮文化类节目热潮的汹涌而至?在文化类节目扎堆的电视荧幕中,《国学小名士》为何能突出重围?

上一篇:关于优质服务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关于德育实践心得体会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