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2023年教学实践收获体会实用(四篇)

2023-04-27心得体会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实践收获体会篇一

  语言文字是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习是一个亲身参与的过程,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应用是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学用结合”式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良好途径。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目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学用结合”式教学,让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1拼音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习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掌握、巩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驾驶知识的快乐。如:学生学习拼音后,引导他们拼写自己的名字,教室里的物品名称,拼读课本上还没学的生字,提早开始写“一句话日记”,从运用中感受到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读写,提高自己的学习本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2老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结合

  教师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好的方法识字。我们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作为主要抓手,从有利于学生独立识字方面积极引导。在识字过程中,他们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时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如:用“广场底下有个小不点在喝乐百氏奶”来记住“底”字;用“一件皮衣当被盖”来记住“被”字;用“两个小朋友戴着草帽在海边玩,一个浪头打过来,满身都是水”来记住“满”字。这样,不仅记住了“底”字下面有一点,“被”字是衣字旁,“满”是三点水旁,右边是草字头下一个“两”,而且伴随这个过程的是一种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又如:学生用编字谜的方法识字记字:一点(卡);九点(丸);大点(犬、太);几点(凡)。在这其间,他们很好地运用了抓住特征、比较归纳的方法。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在教“晚”字的时候,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一个学生说:“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免’。因为晚上没有太阳,所以免去日就是晚。这样,我就记住了‘晚’字。”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另一位同学又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见解:“我知道为什么晚上没有太阳而‘晚’却是日字旁。因为月亮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到上面月亮的,所以‘晚’是日字旁。”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这一切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远远超过识字的本身,课堂教学达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3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

  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是怎样借尾巴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比如“挣断”、“屋檐”、“掌握”、“难过”等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阐明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让大家思考“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是怎样借尾巴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4阅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先说说蛤蟆跳出井口以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续编故事。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蛤蟆来到了课堂,踏踏实实地学知识;有的说蛤蟆来到了池塘,交了很多的朋友;还有的说蛤蟆跟随小鸟一起去环游世界。从学生的说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不仅读懂了故事,而且发挥了创造性的想象,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5朗读与表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极富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特点。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读好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小鹿的玫瑰花》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不仅准备了小鹿、鹿弟弟、黄莺、微风等各种头饰道具,还把它们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懂得了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6课内阅读与课外写作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雷雨的美丽景象,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要求去表现美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用带有激动而又有启发性的言语,鼓励学生:“我们怎么让更多的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雷雨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一起把这美景转化为文字,把它写下来吧!”交流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夏天,雷雨越下越大,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雷雨过后,柳枝像长发在风中摇摆。池塘里,蛤蟆在高兴地歌唱。”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把课文中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富有想象力。

教学实践收获体会篇二

  激情教学在实践中的体会论文

  【摘 要】把激情融入课堂,让激情充满课堂,才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情课堂激情教学教学效率

  1 什么是激情课堂

  有不少人认为激情是声嘶力竭的叫喊,是手舞足蹈的表演,是表情的过度张扬,是学生的哈哈大笑,其实这些认识都是肤浅和片面的。激情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自然流露,是上课时的满腔热情,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全身心的投入,是诗人泰戈尔说的:“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

  2 怎样让课堂充满激情

  2.1以爱激情

  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爱,对生活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这些应是化学教师的良好素质。志趣广泛而高尚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机敏。教学激情必须是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在情感升华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提高目的。教师的每一个提问,每一个例子,每一个身体语言都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种召唤。教师的每一个微笑,一句幽默,一声问候,一点抚慰,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增强彼此的信任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2情景激情

  通过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知识中遇到的事实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自然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有很多事实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往往是熟悉又是熟视无睹的问题,只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即可构成课堂情景。如我们在学习勒夏特列原理时,可以夏天喝冰啤酒的整个过程作为情景提出问题。(为什么打开啤酒瓶时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通过这样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既解开了一系列的疑问,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学生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寻根问底,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能带着浓厚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识。例如,在学习解原电池时,我们可以“格林太太的假牙”作为情景,格林太太是一位的漂亮、开朗、乐观,身体健康,脸上有着“永恒的微笑”。只有她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才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做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打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这是为什么呢?你若是一位牙科医生,你打算怎样给格林太太开药方?通过这些提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益。

  2.3实验激情

  (1)利用各种演示实验进行激情教学

  如高二化学(人教版)提供了一个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按教材上做演示实验,学生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但实际上在课堂演示操作中所制得的氢氧化亚铁保存时间不长、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的.很难察觉到。为此,我们只要稍加改进,在硫酸亚铁溶液上加一层植物油后,再用氢氧化钠和少量亚硫酸钠混合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按课本实验演示操作,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白色沉淀。此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设扣悬念,如为何要加一层植物油?加入少量亚硫酸钠有何用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激情,并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2)利用各种趣味实验进行激情教学

  如:我们在学习浓硫酸的氧化性和脱水性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黑面包”实验;在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制豆腐,以及对豆浆或者豆腐中蛋白质的存在进行检验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喜悦,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4信息技术激情

  现代信息技术因其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微观宏观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情景动态化,以及模拟实验室中不能或不易完成的实验,使实验更加完整;各种场面模拟,展示感性材料,缩短时空距离。多媒体以其影像生动、图文并茂,为学生创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情景;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使学生为之动情,既集中了注意力、乐于求知,又巩固和加速记忆所学的知识。

  2.5言语激情

  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教学效果可能就是天壤之别。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需要在很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何况我们所教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波涛彭湃的海洋,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的情感宣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求语言上有吸引力,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做到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就要求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如:当讲到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我国科技工作者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时,我们教师就应用激情洋溢的语言赞扬这些科学家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爱国热情。

  3 怎样延伸激情

  延伸指课外调动学生情感的延续。要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以巩固,要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要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我们应该进行激情延伸。如:我们在浓硫酸性质教学中讲到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而这两个性质又是中学化学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那我们就可以在学生对浓硫酸学习激情还未消退之前进行激情教学的延伸。课外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使明矾脱水了吗?”的实验。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实验原料,组建自己的合作探究小组进行探究实验,这样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当然,要想有效地进行激情教学,我们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责任感,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那时我们的课堂将会激情彭湃,学生将会显得生机勃勃,将会感受到学习快乐的。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我们化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种环节中创设激情气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化学课堂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义智.实用教学艺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1.

  [2]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现代教师学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3]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05.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出版,2001,10.

教学实践收获体会篇三

  初中生物互动教学的导课和结课方法探微论文

  一堂好课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导课起着重要作用;当然,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给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导课和结课这两个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导课的方法

  1、漫画导入法。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而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利用精彩的漫画开头,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节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之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最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2、实验导入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导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3、诗歌导入法。在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物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适当运用小诗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施教之法,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新奇的导课,可激趣,催思,挑疑,生情,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探究之中,艺术性的导课,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的情趣,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导入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结课的方法

  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结课,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开头和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1、归纳法。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2、前后照应法。写作文讲究前后照应,我们不妨把这一理念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去。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喜。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3、练习巩固法。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达标巩固和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下面或下节课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调整信息。达标巩固包括实验操作、习题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4、谜语歌诀法。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收尾”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总之,导课和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授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授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各位同行努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收获体会篇四

  教学在实践中喜结丰收果论文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在“实践”中喜结丰收果。《语文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

  语文学习归根到底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写”在最后,一是说明“写”是语文学习中最难把握的,二也说明了“写”是学生学好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最高“境界”。学生如果能让自己的心灵随着笔尖流淌,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可是,长期以来,听、说、读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并无多大障碍。但一提到“写”,就让许多学生头痛。一写作文学生就会哀叹“又要写啊,我写什么呢,怎样写啊?”哎,学生是惧怕写作啊!

  每当我接手一届新生,让他们写作时,也常会听到这样的哀叹。学生每每都用一种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但一个学期以后,哀叹没有了,可怜巴巴的眼神也没有了。我听到的是同事的疑问:“怎么你们班的学生作文写的那么好啊?你有什么‘葵花宝典’吗?拿出来,教我们几招!”我哪有什么“葵花宝典”,只是实践才出了真知。

  我承认,我的学生到了八和九年级,写作水平就很不一般了,但是没有“宝典”。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是我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可以说,我从没忽略过作文教学。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逐步进行。

  第一阶段:走进作文——即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开启学生写作的欲望

  对每一届新生,我总会拿出我收集来的上一届或往届学生的优秀作文给他们看,然后会问他们“你觉得你写的作文和人家的作文有什么差别吗?”学生总会叹息“他们的作文写的太好了。我与人家是天壤之别!”我笑笑“大家对自己就这样没信心吗?别担心,用不了多久,你们的写作能力也能达到他们这样的水平。如果大家愿意和我一起走进写作,我就会让你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就是这样,拿学生喜欢的“成功”作“诱饵”,使他们喜欢上写作。

  第二阶段:多给学生自信“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我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精美的练笔本,我让学生每周写下一点自己想写的“东西”,无论字数多少,或片段,或作文,只要实实在在是学生自己写的,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语文论文《作文教学在“实践”中喜结丰收果》。对于写的特别好的作文,我会拿来在全班交流。我认为交流有两个好处:既能给“作者”充分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又调动了其他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用好教材,让学生“会”写作,即以教材内容为引子,有目的的进行专项训练

  许多教师在教学新课文时只是注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对写作方法的指导。我一直认为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写作,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应当是两个平行的重点。我觉得课文中的每一篇精美文章不仅是最好的范文,而且是极佳的作文素材。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课文内容,又要让学生学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一篇篇课文学下来,学生就能一点一滴,积累许多写作知识。

  第四阶段:适当穿插介绍写作技巧

  怎样让学生的作文更吸引人,更美,需要对文章进行“包装”。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介绍必要的写作技巧。如何拟题目、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布局,我是一段时间介绍一个技巧,学生一点一点试着运用。我及时给予肯定,直到学生运用自如。

  第五阶段:注重合作与交流——即学生互相修改习作,互相交流写作心得,善于向他人“取经”

  实际上,到了七年级下学期,我就开始尝试让学生互相修改习作,我对学生说:“你认为别人写的不好的词语、句子就帮忙修改过来,认为别人写得好的地方就向人家学习,好文章推荐到我这里,然后分小组交流。在修改与欣赏别人的习作中,学生也会自觉改正自己写作中的一系列“漏洞”:会注意书写、会少写错别字、会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会合理布局文章。我的学生到了八和九年级,他们的写作就会有质的飞跃。

  “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如果您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在您的精心培养下,您的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您和您的学生就摘取到了“写作”这一丰硕的果实。

上一篇:班级参观活动心得体会 班级参观活动的策划方案通用 下一篇:最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00字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000字(1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