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最新红与黑读书笔记感悟模板

2023-04-23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与黑读书笔记感悟篇一

  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很枯燥,故事情节很简单而且加以大量的心理描写,也就导致我有很多次,都不愿再看了。可是转念一想,这本书是世界级的名著,肯定有它内在的价值,于是就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读。

  当读到主人公于连和他的雇主的女儿马特尔开始恋爱的那一段,突然对这本书有了很大的兴趣,尤其是对心理描写的兴趣,陡然提高。读着读着,有好几次都想翻到结尾看看,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看了下结尾,我感到很震撼,就更加增加了我的兴趣,更想知道情节是怎么发展的。当完完整整的读完了整本书,感受到的是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大多来自对于连命运的感慨。

  看完书,随便在网上找了几篇读后感,大体说的是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教会对于连的迫害。我对这两点没有太多感触,最使我有兴趣的,就是于连到底是被谁害死的。我觉得不是教会,而是马特尔的父亲德·拉·木尔侯爵。于连虽然得到了侯爵的赏识,并且做了他的秘书,而且因为有强大的记忆力而参与到政治寡头的秘密会议里,可是有一点是没法改变的,那就是于连的出身。在于连身陷囹圄的时候,马特尔、德·瑞纳夫人、福格都在尽力营救于连,唯独侯爵却在给了女儿一封信以后消失了,让人觉得很诡异。而且按照侯爵当时的势力加上马特尔的努力,营救于连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于连最终被昔日嫉妒他的人判了死刑。并且马特尔在审判之前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能够左右审判结果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决定不判处于连死刑,包括于连以前的对头。可是在审判的当天,于连的对头却突然翻转,因为他已经被提名为省长了,再也不需要马特尔朋友的提携。一切看似巧合,但是仔细想想,总觉得是侯爵导演了这一系列的故事,故意致于连于死地,因为侯爵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有爵位的人。

  西方的门阀观念较之中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比方说,拿破仑即使当了法兰西皇帝,欧洲的贵族照样不和他通婚,最后拿破仑只能娶了一个没落的贵族的女儿。但是这在中国却是不可能出现的,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朱元璋从一介乞丐到了明朝皇帝之后,位极天下,四方附属国尽管不一定服从明朝的管理,但是不会因为朱元璋曾经是乞丐而看不起他。

  通过这本书,让我思考最多的,不是当时的社会黑暗或者阶层的门阀之间,而是让我想到了现在国内的一个现象。中国虽然不像西方那么在乎人的出身,但是在我们却能够很强烈的感受到地域的偏见。

  第一次让我有深刻体会的就是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当别人一听你是哪里的,立刻就会对其打上标签。比方说我说自己的家乡,接着有的同学就会说,你们那里是革命老区,是不是到处都是山,到处都很穷?我无言以对。

  就算是在同一个城市里,地域的偏见也是比比皆是。城里的'看不起县城的,县城的看不起乡镇的,乡镇的看不起村里的,这种固有的偏见,我们能够经常感受到。我曾经听到有人提及某落后的现象时说,“过去农村……”,而这个人所说的现象,不仅在农村,即使在城市里也是经常出现。但是说话的人却冠名之农村,言外之意就是,落后现象都是在农村才存在的,城市里什么都好,即使有,也是个别现象。

  当大城市谈及小城市时,也多半是这种心理。人一旦遇到地域上不及自己的,心中的优越感马上就会爆棚。但是理性思考一下,优越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大城市之于小城市,小城市之于县城,县城之于乡镇,乡镇之于农村,确实是有资源优势,并且能深刻影响人的眼界和见识。

  地域的偏见,存在于任何地方。偏见也许是因为确实有优势而导致,也许是人的内心的自卑而导致,但是我不会让我自己心里对地域再有偏见。

红与黑读书笔记感悟篇二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 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爱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爱情相映成趣。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爱情方式迥然不同,一个深沉,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记得当于连—发现自己的爱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己毁了,可之后的细节是一种高傲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强烈的爱情的表情。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向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丧失尊严的方法博得爱情。书中两段悲剧爱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爱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司汤达的代表作。司汤达是在“资产阶级胜利之后,立即就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它的特征的第一个作家”,也是在法国美学领域里,提出批判现实主义理论的第一个作家。

  小说主人公于连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在于连十九岁那年被市长聘为家庭教师,不久,和市长夫人恋爱,事情败露后被—迫到神学院投靠神父。后来在教派斗争中神父失败,于连也不能继续留在那里,于连又被介绍给宫廷大臣当秘书。从此,于连打开了进入上流社会的大门。于连十分能干,受到侯爵的赏识,为他发了勋章,于连因此参加了贵族们的反动会议,甘愿为贵族效劳。与此同时,于连也得到了侯爵女儿玛蒂尔德的爱情,并迫使侯爵承认他们的结合。正在这时侯爵的政敌想方法让市长夫人写了一封揭发信,侯爵接到信后断然否定了自己女儿和于连的关系。于连气愤之极,枪击了市长夫人。尽管玛蒂尔德等人竭力营救,于连任被判处极刑……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及最终的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近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小说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全书最耀眼、也在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着笔于人物心灵的跟踪的手法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正是突出了于连处在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心理历程,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上一篇:写讲座心得体会格式 讲座心得体会精选 下一篇:2023年《冰河世纪》观后感500字 冰河世纪系列观后感精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