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心得体会 内容页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2023-04-10心得体会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精选30篇)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很多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当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日,已能够不必理会这句话,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一年就能够了。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我们就无须效仿了。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日,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做为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又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终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___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儒家讲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经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并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职责,孔孟儒学提倡这种孝道,毫无疑问是完全能够以肯定的。对于今日来说,也适合我们现代社会。

  五四以来,我们虽都在提倡"尊老敬老爱老",可是相对古时"孝"与"忠"并列成为中国古代民众最讲究最看重的`两大思想观念来说,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事实上,现代的中国人"孝"的观念已明显淡薄了很多很多。如果长此以往又听之任之的话,若干年后,又将是怎样?细细寻思,我们很有必要继承我们所应当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贴合当今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

  《 易经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伏羲氏与周文王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占卜术是关于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的手段,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规律的理论宝典。

  我们近代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主要源于西方。数理化是现代科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科学表达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推导过程是用数学表达方式,用物理说明作用,用化学体现变化,并从规律和本质上得到重复性的验证。这种方式即是抽象的,也是直观的。而这种推导方式也有局限性,就是将事物越分越细,就像把整个科学归结为一片森林,然后细分为树木,再分为细胞、分子、原子等等,以至于在观察某件事物时,只看到了点而不能看到面一样。而我国易经的推理方法是归类推理。比如:震卦,为春天、方位为东方,五色为绿色、五味为酸,五行为木、五脏为肝胆、人体为手、人为长男、动物为龙、蛇;形状为长,为动等等,这些都有类比性。这样就可以找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学好易经首先要理解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古人所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希望广大的易学爱好者,能通过了解《易经》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把钥匙,打开这座伟大的哲学之门。

  大多数人感觉《易经》晦涩难懂,而不掌握其入门要领,一辈子都很难开窍,即使能倒背如流也是枉然,这和学历、智商的高低没直接关系,而是需要人生历练和悟性。有句老话:熟读私书十年,不如明师一点。易有简易、变易、不易三层意识。简易就是说《易经》是经书中较为容易学习的一门理论,古代的时候,简单到无需文字解说即可运用。而为什么到今天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都不能解读这本奇书呢?作为先知先觉者,为启迪大众,特将学习心得供奉于此,若得此易学法门点化,一日即可打开此方便之门。

  学习易经的要点:

  1.首先须明确《易经》是一本占卦的工具书,不宜像面对哲学和历史书籍样全文通读,至多看看目录、读读系辞,以方便明白纲领要略。学习《易经》要如同面对字典和对数表一样来面对这部天书,纲举目张。也就是说《易经》本是查阅的工具书,其学习步骤为:识卦、起卦、查卦、断卦、断爻、查阅经文,再以判断所测之事的吉凶结论。当基础运用熟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变卦、变爻、断六壬、夺四时这些较为高深的方法。

  2. 占、象、数、理是学习易经必须掌握的四大法门。

  即占卦、类象、术数、易理。

  占卦的方法有:揲蓍法、铜钱法、方位法、时间法、身物法、数字法、笔画法、音域法、太极法等,且万事万物皆可起卦。

  类象:如以乾卦代表天、父、健、马、首、西北,坤卦代表地、母、顺、牛、腹、西南。

  术数:是指卜筮、占卜等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推测人事之吉凶的法术。八卦的变化数有八八六十四种,每卦乘以六爻共计384种变化。五行的变化有相生、相克、相刑、相害、反生、反克、互生、互克、相合、比肩共计五十种关系,这是大衍之数的全部变化规律。

  易理:是指客观变化前提下形成的阴阳普世规律。

  3.理解阴阳八卦图示、符号、卦象。

  4. 掌握卦象的由下至上的逆排和动爻的判断。

  5. 理解五行分类和定性法则即生克制化法则。

  6. 领会卦象、爻辞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可拘泥于经文事例。

  7. 三不占原则:1.不诚不占 2.不义不占 3.不疑不占。

  8、卦象爻辞不宜死记硬背,易书在手即可,反复练习孰能生巧。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3

  《三字经》在我国当是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三字经》的主要从六各方面说明了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历史、日常生活、经典名著等的基本常识。全篇分成六个部分:一、教育的重要性;二、学习的重要性;三、学习的内容;四、介绍古代经典著作;五、介绍中国历史沿革;六、劝学内容。下面我将分别阐述对这六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三字经》开篇便说明了教育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之大。教育不仅是老师的责任,父母的责任,更是与环境的因素密不可分,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取向,可见教育是我们人生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教育就必须学习,针对个人来说,所获得的长进并不是看老师教授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因此在个人的角度上看,学习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学习能快速提高人的心智,“人生即为心灵修行的道场”,学习就是这样的修行过程。作为学生,就是应该在不断地学习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们,学习常常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因为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并且相对于简单的体力劳动来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人们天生的懒惰会把这种劳动变成“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智不能得到锻炼,那么,他就不是“社会”的人,而仅是“自然”的人,这样的人是不能融入社会的,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不可避免的一件大事。“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作为学生不仅要学习,更要勤奋、刻苦、认真地学习,不断提高心智,这样就能搭上人生成功的列车快速前进。

  《三字经》的第四、五部分介绍了学习的内容和中国历史。学习的内容很丰富,但首先应当是学习做人,其次才是对知识的学习。中国自古以来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教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谦虚谨慎、孝顺父母、勤奋刻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等。《三字经》在第二部分的知识内容上做了很多的阐述。有“三才”、“三光”、“四时”、“四方”、“五行”、“十干”、“十二支”、“四渎”、“五岳”等等,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必知的一些常识,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最后一部分回到学习的话题,阐述了劝学的内容,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应该心静如水地,刻苦勤奋地,认真扎实地学习知识,宁静以致远。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进步。在学生时代如果能练就一种高效率、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本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更加顺利的前行。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4

  这本书的确不错,因为每一种生物,每一个不同种族,都有一幅图画,还是彩色的。刚打开这本书,立刻就被山海经总貌的地图所吸引,当时似乎水平面还高点,我的老家山东竟然还有一小半在水里,而且每一种神奇的动物,植物所在的山峰、河流都一座座串联起来,看后简直说不出话来。

  里面对于各个“国”及不同的民族的风俗都给予了不错的见解,比如书中提到的:单腿、单眼、单耳、单手 单脚的国家,也许可能是这种居民的服饰问题,总是盖住一只手脚,所以记载成这样。

  不过,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点不满,如果你买了书就知道了,因为作者在阐述某种比较奇特的怪物时,如果这个怪物太过于超乎常识,特别是现今的生物,物理常识,马上就会说:那是记载错误,或是由人假扮的巫术活动!!

  我个人以为,山海经实在太遥远了,当时人们的思维,特别是写这本书的人,他是为了什么目的,这些真的无从可考!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当时的岁月,仅仅是用现在的人们对这个社会,对自然的了解,就可以出书

  说:“那个时候应该是怎么怎么样……”就好像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研究别人在想什么,好像不会有什么结果。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记载40个方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400多神怪异兽。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巫术以及大量原始神话于一身。

  古时学者大都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来此说纯属无稽之谈。无论是从其包罗万象的内容上看,还是从各篇成书时间早晚不一上看,《山海经》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是集体编述而成。因为《山海经》的内容非常广泛,是民间个人无力完成的,即使一个氏族部落的领导集团也只能编成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受古时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一个部落不可能了解到各个的情况。所以,只能通过巫师口耳相传累积,在大一统的后世将其加以整理成书。而早期巫师的职责,决定了他们文化知识的结构,大凡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生物、医药、帝王世系及重大技术发明等等,无不知晓,故《山海经》的内容十分驳杂。

  《山海经》所记的山、水、国、民族、动物、植物、矿物、药物等,除大部分是殊异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见的。然而,无论其是殊异的还是常见的,都是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的一个侧面。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自然矿物、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

  《山海经》中所保存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鲧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不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积极鼓舞;而那些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月亮每月的圆缺盈亏、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等有关自然界的记述,不仅仅是上古人要为解释自然现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探索的勇气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5

  阿长原是鲁迅家的一个保姆,可在鲁迅先生的眼中,却不是把她当保姆看待的。鲁迅先生并不是摆出有钱人少爷的身份讲述家里的佣人,而像是讲述一个有意思的朋友,无半点身份地位的优越感。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以真诚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他童年时的好伙伴—阿长。

  说起阿长,鲁迅便先实在地说自己不喜欢她。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在年幼的鲁迅眼里,这当然是一个不怎么亲切的形象。而且她总喜欢管自己,“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这有些像我们,同样不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对于她谋害隐鼠,鲁迅频频提起,还有些记仇呢。这么诚挚可爱的话,鲁迅就像一个贪玩调皮的孩子。不喜欢阿长,还有原因“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阿长真是一个有些邋遢的人,难怪鲁迅烦。这么质朴的笔调,鲁迅和阿长真是打打闹闹又亲密的好朋友。

  不可否认,阿长身上当然有好的一面,它不仅是鲁迅的朋友,也是他的老师,教给他一些人情世故,为人处事的道理,比如说吉祥话。鲁迅以谦虚的态度说自己的“保姆”对他的教育,这实在是可敬的。另外,阿长也教给鲁迅社会的黑暗,让他对世界有更深的认识。

  阿长也是一个可爱的人,她胆小,提起长毛军还会拍着胸脯说“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另外,她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传统遵循者,这在她教鲁迅的“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中可以看出来。

  令鲁迅难忘的,还有阿长送给他的山海经,这也说明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超越了主仆之间麻木的关系,他们真真是好朋友。

  阿长身上也有可贵的品格,鲁迅也说“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文章最后,鲁迅对他的这位朋友阿长表示了诚挚的敬意。也告诉我们,友谊没有局限,我们要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任何人身上都有珍贵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6

  个人理解,易经是讲述各种背景下,个人与环境多次互动(博弈)的轨迹,重点是身临其境看过程,而非跳出当下论因果,更不是教人厚黑或下大旗;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爻动产生变爻的演化过程,各种关联点的推演,给我的启发是一种做事的平衡与节奏感;而阴阳、乾坤,我的理解是把一个系统内关联的各方从联动、反馈这个视角抽象简化,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策略”产生的思维过程,锻炼读者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所以忙总说:“《易经》是一本值得一生来慢慢品味的书,常看常新,因为随着自己阅历经历不同,看到的《易经》是不同的,有1000个人,就有1000种易经。这是自己经历的缩影。不着急,慢慢品味吧。几年后,再看以前自己的体会,又会发现大量错误需要纠正。我是把它当成人生经验手册来看的。”

  忙总一向不屑掩饰自己的好恶,文字犀利直白,于是【读易经心得】系列中,用来解释卦象的例子,却往往过于光彩耀眼,类似满月的光芒,遮掩了群星,这有利有弊,利的话,可以吸引注意力,让人印象深刻,引发读者跳出个人经历的局限,思考更多,包括文章中光与暗的交织本身,就很有意思,于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的;

  至于弊的话,那就是一叶障目,有些网友只读例子可惜了,完全把忙总当体制内的信息源,简单以道德或功效或其它某种维度,来评价,引申例子,或为钓鱼故意歪曲,制造话题,不过是阻碍了自己的视野,简化再简化,不是读易,而是进入其它层面的思考了,类似讨论某个精彩的电影中,女主角漂不漂亮,男主角帅不帅,忙总说,“例子都是牵强附会的”,我的例子也是胡诌,看得懂就懂,看不懂也没办法解释;

  【《易经》的辩证法,是非常精妙的,利用阴阳互相既对抗又合作,互相循环转变的特点,用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动态观,解释和构建了一个6维空间的离散变换群,解释了阴阳在不同空间位置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演化的可能。基本是穷举法,所以才有价值。】-忙总语。

  我感觉如果真要用实例来解释清楚卦象,需要把万千头绪同步推演(多维并行思维),文字是很难描述的,因为易经视角很独特,写文字和读文字的人,都在卦象中,坐标轴、参考系随时在变换,何来上下前后东西南北中?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想要丈量泱泱"大象",任何价值观或思维范式都要先松开一点,不要预设自己或彼方的立场,先凭直觉去整体理解,阅历不够或心不静,不能由点及面再扩展到更多维度,信息相互编织起来,是阅读不深入的。

  上述解读,也是我对 “君子不器" 一词的理解。

  能读到忙总的【读易经心得】系列,对于见识浅薄的我而言,是件很庆幸的事,因为忙总是活生生的一个人,通过阅读他毫无保留分享给大家的文章及直接的交流,一位我想象中的“忙总”在我眼前显现,我可以以他为坐标轴原点,于字里行间感受他的情绪,透过他的手指去看浩瀚星空之中,那经过他的思维与想象力格式化,于无序中显现的星座,为自己今后对易经的直接解读,打下基础。

  后现代是反叛的年代,也是轻易就迷失自己的时代,“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忙总在【读易经心得】系列文章中,呈现出的宽广视野、深厚文化修养及内心坚定的自信,都让人佩服不已,这样的人,才是有底蕴去追求心灵上自由不羁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祝福忙总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7

  第一次知道《山海经》这本书是在那年热播的《轩辕剑》里,里面的角色“书香”是“书妖”原型就是《山海经》这本古籍,当时看到就觉得很惊奇,书香什么都知道,后来上网查了《山海经》才知道这是一本这样神奇的书,后来,就一直想看,但一直没机会。又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这本书。

  全书共分有四个部分,依次是《藏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和《大荒经》。《藏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文字晦涩难懂,记录一个事物往往只用两行字,却要你用很久的时间思考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有的时候甚至五个字中三个都不认识。不过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明白了,《山海经》也就只是《山海经》,没有人可以证实它是否存在,一切都是荒谬的,这种神物本不应该存于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这本书的来历,少有人去深究,却又有很多人去努力的证实其存在的真实性。不过即使验证了又能如何,既然已经知道了股市文化中明显的夸大成分,剔除也是剔除不清的。我们只能从这些文字、图画中去尝试窥视古人生活的情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科学……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他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即使是这样,有些人的生平却会被我弄的一团糟,会不停质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过质疑归质疑,我自己无法解释。我只是沉浸在古人思想的空间中,去用心来看他们用心书写的图画,那种钦佩感会油然而生。而古人那种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让我感到吃惊,这大概就是我们心心念念寻找的所谓的创新吧!可是时间确实改变了一切,我们那些美好的东西却被遗失在了那里。

  《山海经》是古人智慧的凝结,这本看似平凡的书却一点也不平凡,它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历史的一种传承。它怪,它奇,它内容天马行空。但又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它似乎被我们遗弃了,中国的古老文化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山海经》这本经典怎么能消失呢》我们或许可以静下心来去读一读它,它的魅力,它的文化是使我们终身受益的。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8

  暑期里,我跟随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一起走进《三字经》,踏着祖先的光辉足迹;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倾听先辈艰难的创业故事,我深深沉醉在这美的享受之中,身心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受颇多。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她有“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精神;她有“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她有“力克万难,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她有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她有“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她有“见利思义、助人为乐”的从高情操;她有“律己宽仁、惩恶扬善”的处世准则;她有“诚实可信、质朴守法”的生活信条;她有“自尊互敬、和睦相处”的礼仪风范……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古代儒家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前提条件。《周易》上说:“正家而天下定矣。”《礼记》上说:“家齐而后治国。”《孝经》上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如果真正做到敬爱自己的父母,那么必然会以同样的心态去尊敬周围的长辈。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千百年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国人崇高的家庭伦理准则,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现代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父慈子孝、夫妻和睦仍然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

  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不辱节的苏武,宁死不屈的颜真卿,“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舍身抢救朝鲜落水儿童的,临危不惧舍身拦惊马的刘英俊,勇斗歹徒的徐洪刚……他们把正义、信念、人格、操守看得比生命更为重要。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必要守则。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诚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人无诚信难以自立,企业无诚信难以生存,政府无诚信不能取信于民,国家无诚信难以发展。

  我们是炎黄子孙,让我们一起继承我们中华传统美德吧!让她光照千秋,万代流传。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9

  从长假前开始,尽量与每天读一遍《金刚经》,我把这个事情分享给一些家人和朋友,认同的感觉现在开始注重自我修养提高,不认同的觉得开始有些迷信了。然而从本心来说,我每天读金刚经只是为了能够达到一种大的心量的境界,也就是不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烦心。工作生活的很多事情,事情发生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大,但是等到真的回过头了想想,却发觉其实有些太过于执迷这些细节的东西。

  譬如一件事情没做好,常会去寻找原因而怪罪,然而其实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方法并没有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往往打击了参与者的积极性,或者让这个人越来越与你产生距离。当然我觉得也不是说就让很多事情敷衍过去。很多事情,就是如此的难解释,仿佛非A即B,但是我相信真正睿智的人,是能明白其中的无限可能性。而我感觉学习佛教的东西,可能让我超越这种非A即B的狭隘思维,找寻到更大的可能性。

  佛经真的是一些及其玄妙的经典,对我来说它的玄妙在于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无穷尽也。所以我突然想在每日读诵经典后,写一些小感。以记录自己的领悟,与人分享讨论,或许也有很多不太对的地方,以欢迎见者指出。

  今日领悟:看待人事,从自己的心出发

  我们常常向外去寻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比如希望改变某人,或者希望事情按照你想的方式发生。然而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或者是无法改变和控制的。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怪罪,生气,沮丧等等情绪。把这些化为一种负能量,让周围围着一圈低气压的磁场,让各种人、事控制在自己认为的一个安全范围内,然而最终发觉圈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前途,命运。

  所以时常从内心出发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大家常说“心有多大,事业也就能有多大”,这以为这其中不仅是指要有远大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一份无量的包容心。而这种包容心能够让你排除万难,成就你的事业和理想。

  然而这份内心的大扫除怎么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佛教很多法师说佛教终究是要教大家“看得破,放得下”。然而真正能做到“看得破,放得下”的能有几人。然而这些看得破放得下,依靠外部的力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每天要花时间做内心的大扫除,去看破和放下。那是要看破放下什么呢?是所有的念头做到心无挂碍。保持这样的状态,生活才是真正的美好与快乐。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0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向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当身体力行的。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之丧",均已过时,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异常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经典。

  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最终立身。”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一样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

  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当怎样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到达极点就能够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当怎样办。《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1

  这天,我看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我的心深深的触动了。

  文章是讲述鲁迅先生与“阿长”的故事。“阿长”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文章先是说“‘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在评价“长妈妈”的地位。读到下方时,我又有了新发现,“阿长”这个名字别的女工也用过的,我能够体会到“长妈妈”在鲁迅先生家的地位有多么低下,因为连名字都能够用别人的,而且是为了省事。

  又往下读时,我发现鲁迅先生十分憎恨”阿长“,因为阿长经常会告状,我却认为”阿长“虽然会告状,但她是出自于真心想带好鲁迅先生的,阿长不仅仅会“切切察察”还明白许多风俗。但鲁迅先生却不领情。

  “阿长”的性格不仅仅善良、热心,还会关心人,我明白她对鲁迅先生的心是好的,但是那时鲁迅先生还小,并不愿听。可她却不知厌烦的传授她所明白事情。还为鲁迅先生买了一本《山海经》,别人不愿做,她却会去做,她小时候没读过书,从“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中,她连字都记不住,能够想像到范文库买这本书有多么艰难,于是鲁迅先生又对她产生新的敬意。

  所以,鲁迅先生为何三十年后还要专门写一篇关于“阿长”的一篇文章。

  我能够想像,其实鲁迅先生是很同情“阿长”的。因为,她为这个家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最后,却连名字都没落下,我认为鲁迅先生是有后悔和内疚的。

  最后,我想说我也很同情长妈妈。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2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孝经》乃孔子与曾子的问答之词,百善孝为先,《孝经》的通篇理论便是孝道,可是这个“孝”并不只是对父母的奉养,而有更深刻的含义。

  在《孝经》中,孔子认为,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书中,孔子描述了不一样等级的人应当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一样的孝道,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然而,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顺从,而是当父母行为不正时,勇于提出,这与之后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一样的。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在《孝经》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我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我为先还要先其兄。对待兄弟们都以理对待。这也就是孔子的理论不一样于其他的地方吧。

  《孝经》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它还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最终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学校为我们推荐《孝经》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对自我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后悔。其实,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爱你,只是方式会有些特殊,我们都要理解父母,记住一个字—孝!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这里面蕴含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小时候,就每天“人之初性本善”的背《三字经》,简直可以说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可是虽会背,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几天,我又找来这本书,细细的读了起来。读完后,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说读了三字经,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讲得就是孙敬和苏秦刻苦学习的事。孙敬年少好学,读书时,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于是,他每次读书时都会找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苏秦是洛阳人。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有时候都刺出血了,但是这样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孙敬和苏秦他们不用别人的督促,困了自己提醒自己让我想起一件事,顿时感到十分惭愧。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数学作业,突然,盯上了爸爸放在书桌上的计算器。我为了赶快写完作业,提心吊胆地拿起爸爸的计算器,可是转念一想,我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应该按老师的要求去列竖式。听到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耍的欢笑声,我忍不住了,飞快的算起来。写完后,我把爸爸的计算器又放回原处。第二天,作业本发下来,我的作业全做对了。我很高兴,同时心里又有几分说不出的感觉。我的耳边似乎回响起老师的声音:“做一件事不怕做不好,就怕说谎骗人。学会了骗,就会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没有用的人……”我欺骗了老师,更欺骗了自己。我为了贪快,为了玩,竟犯下如此大的错误。于是,我勇敢的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读了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我羞红了脸。他们不用别人监督,自己督促自己,而我呢?偷奸取巧,竟然用计算机完成作业。十年苦读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孙敬和苏秦的刻苦为他们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他们日后的成功也正是凭借这这些深厚的积累。所以他们的成功与他们的刻苦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一定要像孙敬和苏秦学习,自己监督自己。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会把《三字经》上的知识时时刻刻都牢记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该犯的错误,自己的学习不能放松。《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4

  在一个下着雨的周日下午,我做完了各科作业,就捧起两天前刚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朝花夕拾》读起来,其中有一篇正是《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也是我们这学期要学习的课文,我就细细地读了起来。

  这篇文章着重写了作者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写了自己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不大佩服她,讨厌她喜欢切切察察,懂得许多让人不耐烦的规矩,甚至因为隐鼠的死而对她心生不满,到后来变得感激她、怀念她,对她发生了空前的敬意。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她给作者买了《山海经》这本让他十分向往的书。从文章来看,那时,作者生活的空间十分狭小,也缺少书读,生活十分单调,就像他在《故乡》里说的,平日里只能看见高墙的四角的天空。

  作者曾听一个远房的叔祖介绍过绘图的《山海经》是如何的好看,可是却无法得到,空有几百文压岁钱放着,却没有好机会去买,他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大街上玩一趟,而那时书店是不开门营业的。大人们并不关心孩子读“闲书”的这些事,所以,尽管作者念念不忘,向很多人说过,一般人都不肯为他去买,只有阿长关心他,主动来问,尽管她不识字,也没听准书名,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可她却能费许多周折,自费把那绘图的《山海经》给作者买来。

  作为一个下人,一个女佣,她能这么关心孩子,尽力去为一个孩子做事,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激!所以,当作者意外地从阿长那里得到绘图的《山海经》时,他“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可以想象,他当时的那种狂喜的心情!从此,对阿长心生敬意也是不奇怪的。

  跟作者小时生活的那个时代比起来,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就幸福得多了,不但吃穿不愁,父母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成长,有条件时就带孩子一块外出旅游,让孩子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只要是孩子学习、成长需要的书籍,父母总是不惜重金去买,国家还专门拨款给中小学校配备图书室,充实图书,县里、乡镇上都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可以借阅,除了有丰富的图书可以阅读外,我们的学习还特别受重视,国家设立了各级各类学校,连聋哑人都有聋哑学校可以就读,学校里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比阿长还关心孩子,乐于帮助孩子,学识也渊博得多,工作上总是不辞辛苦,循循善诱,而且国家还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实行了免费教育,我们的学习条件是多么优越啊!

  作为青少年一代的我们,有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有何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5

  轻轻合上书,指尖缓缓划过封皮,心中仍有阵阵悸动,久久不能平复。这是一本集爱、死亡与生存的选择于一体的书,是一本回归人性,引人深思的书,也是一本无法让人轻易放下的书。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的世界一片混乱,这让她觉得生活被笼罩了一抹灰色。迪伦勇敢地决定去看望未曾谋面的父亲,不幸的是,火车运行中突发交通事故,当迪伦拼命逃出火车时,发现眼前是一片荒原,而她也许是唯一的幸存者。

  远处荒原的山坡上坐着一个男孩,是她的摆渡人—崔斯坦,一个年龄与迪伦相仿的,有着金色头发与深邃的钴蓝色眼睛的男孩。迪伦不得不听从他的安排,在荒原上跋涉。途中,崔斯坦告诉了她事实的真相——她是唯一一个遇难的乘客,迪伦坦然接受了现实,这让崔斯坦不禁对这个年轻柔弱的灵魂产生了怜爱与同情。

  一路上,他们相知相依,穿荒原,过沼泽,攀高山,从恶魔凶狠的围攻中一次次死里逃生,抵达一个又一个安全屋,越是美好的时光越是以惊人的速度流逝,分别的时刻还是到来了,当迪伦跨过终点边界线后,她的灵魂也来到了天堂,这也意味着与崔斯坦永远的别离,没有崔斯坦的天堂对于迪伦来说只是一座华丽却荒凉的城堡。于是,她不顾灵魂会灰飞烟灭的危险,毅然决定原路返回寻找崔斯坦,在经历各种劫难后两人终于重逢,并一起回到了人间。

  在迪伦的灵魂通往天堂的路上,崔斯坦无疑是迪伦的摆渡人。他关心、保护着她,而迪伦从天堂返回荒原后想方设法与崔斯坦重回人间的时候,迪伦似乎又充当了崔斯坦的摆渡人。

  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怯懦胆小的女孩蜕变成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勇者?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迪伦已经更加勇敢、坚定了。她敢于直面内心的恐惧感,不惧怕困难与艰险,不再退缩,犹豫不决。在这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无疑是崔斯坦。他一路引导着她、安慰着她、帮助着她,开拓了她的视野,让她体验到了未曾有过的感情,使迪伦的灵魂完成了成长与救赎。

  生活中有许多细微的人和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也许是老师的谆谆教诲,也许是父母的苦口婆心,朋友不经意的问候,与路边流浪小猫小狗深情的对望……不要轻视这些细节,这可能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在冥冥之中向你透漏讯息,这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愿我们都能摆脱怯懦的囚笼,愿我们在他人的引领下充满希望,信念坚定,愿我们都能遇到灵魂的摆渡人,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其他灵魂的摆渡人。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6

  《乌丢丢的奇遇》是金波写的一篇散文。

  一只蝴蝶为了和去年救过他的蔷薇花相会,逆风飞行。虽然天气有着大风,她却毫不气馁。 蝴蝶奋力向目的地飞去,却还是顶不住强风暴雨。最终,一阵大风把她吹到了河心。她的灵魂还在继续向百花园里飞去……蝴蝶 不幸死去了,但蝴蝶的灵魂肯定还在寻找着那朵蔷薇花,与她相会。

  我被蝴蝶的执着、坚持所震撼,感动。风这么大,连人都很难行走,蝴蝶为了一个约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这是为了什么?如果换作我,我一定会安慰自己说:算了,风雨这么大,太危险了,今天不去蔷薇花一定不会怪我的,改天去也没关系。然而蝴蝶依然坚定不移地逆风飞翔, 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怯懦。

  生活中像这只蝴蝶一样拥有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说,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一生都坚持进行发明创造,发明了很多东西,造福了人类。有时就连昆虫也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呢!知了的幼虫为了变成成虫,坚持不懈地爬到树枝上结茧,变成成虫。一只只小小的蚂蚁在运送食物的过程中不也是靠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才能积少成多吗?

  无论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还是动物他们都是可敬的。普里尼曾经说过:“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用你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这着,胜利必属于希望。”蝴蝶逆风而行,一切只为了那个美好的承诺!

  我们也应该有坚定的信念,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像一座座山一样拦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不能勇敢去面对,那我们就无法翻越那一座座山。而成为一个弱者,一个胆小鬼。如果能坚持不懈,坚定信念向上攀登,那这些山在我们眼里就会像一个个小泥丸,被我们踩在脚底下。我们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站在山上领略四周的风景。

  狂风虽然猛烈,但无法吹散蝴蝶的信念。 让我们做个有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的人吧,成功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7

  不屈不饶的奋斗是取得胜利唯一的道路。——题记

  上个月我们学了《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我被夏洛蒂。勃朗特姐妹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给打动了。 课文主要讲的是她们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虽然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她们没有悲观退缩,而是从羞愧与痛苦中抬起头发奋努力,继续写作,终于脱颖而出,成了震动英国乃至全世界文坛的作家。

  我最佩服的是夏洛蒂。勃朗,她虽然遭到了桂冠诗人骚塞的训诫,但她化悲痛为力量,在文学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她把那份信钉在墙头,时刻鞭打自己的灵魂。但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别人的嘲笑时,我便失去自信,罢工。我们在失败时也要坚强。比如有一次我学滑板,一个暑假都没有学会。别人嘲笑我说我永远学不会,说我笨,我像泄了的气球,一下子失去了自信。原本想坚持的心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所以我到今天都没有学会。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在这一点上夏洛蒂。勃朗做到了,而我却当了一名逃兵,逃避别人的讽刺,嘲笑。而没有和困难对着干,并且打败。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强,你弱它就弱。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个勤奋。勇敢。执着。智慧。上进的人。有些人虽然勤奋上进,但却乏勇气,我们应该像夏洛蒂。勃朗那样永不言败。上帝总是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定要相信彩虹总在风雨后,像她那样不断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并且她还像全世界宣告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面对困境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的人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读完课文,我深有感触,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不可能,只要紧咬关头不放弃,绝望就会变成希望。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8

  有一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山居岁月》(珍.克雷赫德.乔治),只因书中的故事情节太精彩诱人。

  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深深地被书中的主人公所感动。掩上书本,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叫山姆的纽约小男孩以及他在森林里度过的日日夜夜。山姆在五月的一天舍弃了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独自去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农场,仅凭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他开始了野外求生的生活。

  在大森林中,山姆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他挖开森林中一颗巨大的杉树的树洞做树屋,躲避风雨。山姆认识森林中很多植、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功效。他把平时自己勤奋学习到的诸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功找到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森林里,他曾被滂沱大雨浇成落汤鸡,他曾被饥饿折磨得肚皮贴着腰背,他曾被暴雪困在山上迷失方向……但是他没有放弃,通过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山姆掌握了野外求生的种.种技能与方法。形如书中所写:“我可以说是完全靠天过活,所以对天气的变化了如指掌。没有一朵云逃得过我的视线,没有一阵风躲得过我的预测。我知道暴风雪来自何处,连形状和颜色也如数家珍。”他学会了看云、听风声预测天气变化情况,从而避免再次被暴风雪围困。读到这里,我深深敬佩山姆,因为我和他的年纪相仿,我想如果让我独自在森林呆上一周我会不会倒下。

  我一直无法想象山姆是如何度过孤独的日子,直到我读到下面这段话,我终于明白了。书中写道:“我在暴风雪的峭壁徘徊,白日聆听鸟语,夜晚静闻风雪声。尽管风在呼啸,积雪崩塌,严寒侵袭,我照常吃饭、睡觉、吹笛子,和惊风(一只鹰)闲聊,过得轻松、温暖,享受冬天与世隔绝的难忘经历。”暴风雪封锁了大山封锁了森林,却封锁不了山姆的心。屋外暴风雪呼啸、屋内小山姆照常吃饭、睡觉、吹笛子、和鹰说话,他在困难面前的从容、淡定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或者突发情况都要从容面对,要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把书捧在胸前,我想到了自己学习生活的小细节。想想平时我写语文作业遇到不懂写的字,都不愿意详查字典;做数学题遇到难题,思考时间不到三十秒,也不愿多读几遍题目深入思考就马上跑去问妈妈了。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间,我也不会自己煮东西吃,喜欢拿着零花钱到外面买零食充饥。比之于山姆,我觉得很惭愧。我决定要像书中那小男孩那样,遇到问题多观察、多思考,尽量自己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难题。还要学会做家务,多下厨,跟妈妈学煮饭做菜,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

  这本书虽然不算厚,可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很多,它可激励我们做一个勇敢、坚强、机智的好人。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9

  张生娶了个媳妇,名叫郭丁香。这个丁香非常贤惠,自嫁给张生后,起早睡晚,收干晒湿,辛勤持家,几年功夫家业就兴旺起来,骡马成群,瓦舍百间,张生阔了,多亏娶了个勤劳的丁香。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成了富户,不想想是怎么得来的,看着丁香没有年轻时俊了,就产生了喜新厌旧的思想,冬日活也不干,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个漂亮的年轻媳妇。他整天虐待丁香,把丁香休出家门后,又娶个财主的女儿李海棠。这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生花天酒地,不操持家务。几年功夫,家业败尽,渐渐地穷了,连房屋加土地都卖净,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也不跟张生了。

  俗话说:休了前妻没饭吃,张生要饭要到一家门口,一个做活的给他盛了一碗汤喝了。张生说:“这汤真好喝,再给一碗喝吧。”做活的又盛了一碗给张生喝了。张生喝完两碗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天不早了,给你家主人说一声,能让我在您家锅屋里住一夜吗?”做活的说:“行。”就把张生领到家里,在锅屋里住下。张生说还饿,还想喝碗汤,做活的又给他盛了一碗,张生喝完说:“你东家心眼真好,你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家人说:“不用回报,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给他说一声就来。”张生心里感激不尽。自己正想着,这家主人来了,张生一看是个女的,好像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休出家门的丁香。丁香问张生:“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的无地自容。心想:我还有脸活着,死了吧。张生一看丁香家的大锅底下火烧的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这时候,巡天的天神正好看见,就回报了玉皇。玉皇知道张生虽然不好,但他知道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灶王吧。

  张天师传下旨意:封张生为灶王,为一家之主,逢年节都用果子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骑马上天回报,腊月三十那天再回来,在天上过七天。

  张生封了灶王之后,家家都把他的像贴在锅门口。有的妇女抱着孩子烧锅,有的小孩把他的脸皮抓破,有的小孩弄了泥巴抹到他嘴里。他很生气,单等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一回报,对他不好的都穷了;谁对他好的,都叫谁富了。

  老百姓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是灶王爷上天回报的。以后恐后他上天不说好话,在送他上天的时候,都用秫秸稗插个马,做了面条,叫他吃饱喝足,照顾好好的,还圆成一番,叫他上天回报好话。后来还信不过,就用粘米做了个糖盘敬他,叫他吃了糖盘粘住嘴,不让他上天回报坏话。人们还在灶王像两边写了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披是“一家之主”。直到现在,还有“二十三啃糖盘,再过七天就到年”的说法。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0

  这一段时间我阅读了辫子姐姐的《我们最想要的礼物》这本书。

  我们最想要什么礼物呢?宠物,发卡,还是手机?而书中的小主人公想要的礼物是什么呢?家人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绰号尹大碗的女孩有本事把每一次生日,都给过成家人的受难日。大碗有一个妹妹小碟又乖又娇又美,又臭又倔又怪的大碗成了家里的反面分子。于是她幻想出了一个筷子弟弟成为自己的同盟军,最后和小碟矛盾加深,跟爸爸妈妈日益疏远被“冤枉发配”到外地的寄宿学校。

  十三岁生日时大碗踏上了回家的路,她处处和家人作对,最后礼物揭晓,爸爸送上没有发酵的面包,妈妈送出了笨拙的拥抱,小碟抱出一只笑起来像天使一样的狗狗。 。 。 。 。 。 她突然意识到,家人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身边,而原谅和被原谅就是一家人最想要的珍贵礼物。 。 。 。 。 。

  其实,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礼物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成为了你生命里最难忘的礼物,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经历,都可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珍贵的礼物。

  有时我们最想要的礼物并不是什么宠物,手机,发卡,而是“家”,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人人都想拥有的礼物,家可以带给我们温暖,只有拥有这个礼物,才有机会去争取其他的“神秘大礼”。

  礼物就是一次最美好的回忆,它使你记忆犹新,礼物就是一杯香浓的咖啡,它令你犹豫未尽。礼物就是一个神秘的东西,它令你满怀欢喜。

  礼物就是一句关心的话语,温暖着我们的心;礼物就像一块巧克力,甜香味滑过我们的全身。

  礼物是一双金色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里飞的更高,更远。 。 。 。 。 。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1

  《毛毛》这本书是德国幻想大师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又名《时间之谜》,讲述了时间窃贼与小女孩毛毛不可思议的故事。

  《毛毛》讲述了一个离奇古怪的故事:一个不知年龄,不明来历的小姑娘毛毛,拥有别人没有的灵敏听力,用“倾听”帮别人解决问题和纷争。她曾有许多好朋友,一起度过了许许多多的快乐时光。突然有一天,这份美好被打破了,一群名为灰先生的时间盗贼们出现了,他们盗取了大人们的时间,还让大人们都把孩子们送到了同一个地方去,这一切都是为了“节省时间”,毛毛很难过。有一天,毛毛遇到了时光老人候拉,知道了时间的秘密,同时,她也肩负重任打败灰先生。经历千辛万苦,毛毛成功把灰先生全部消灭,恢复了大家的时间!她还发现了世界和人类的大秘密,即“时间就是生命”!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诱惑,如电视、游戏、网络等,不管沉迷于哪一项,都会浪费无数宝贵的时间,影响我们的学业。我们要锻炼出自己的自制力,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不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我平时是个非常不懂得珍惜时间的人,早上起床磨磨蹭蹭的,足足有二十几分钟被我浪费掉的,天天慢吞吞地写作业、吃饭、洗澡。有时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该学会的知识没学会,回到家还要再学,有时写作业粗心,写错了还要重写。这时,灰先生就轻易夺走了我的时间,我就没时间玩,没时间去练唱歌、练琴、看书。

  以后,我要珍惜时间,让我成为时间的主人,与时间赛跑。认真地学习,快乐地玩耍,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希望大家有空去细细地品味一下这本关于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不可思议的故事的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2

  今天我在这里我在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我们班的小童星。他是一部伍美珍的儿童文学 小说,大家都知道这周伍美珍刚刚来过我们学校做了个讲座, 所以大家肯定都特别熟悉的这本书。我呢也是特别喜欢这本书所以我拿这本书来推荐。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604班,有一个叫杨自热的孩子他有一个绰号叫冬瓜大总统。他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李彦宽。冬瓜大总统因为自己单恋的”甜美女生“王琚成了小童星,而失落不已。他悄悄的寻找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闪亮的童星的途径,结果却惹出了很多笑话。学校排练大型童话剧《小飞侠彼得·潘》。杨自热终于找到了一个饰演独眼海盗铁钩船长的机会。他演的很卖力,同时也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童星,因为孩子身上的童真是最美的星光,可以照亮大人的世界!

  但是是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最后一个片段。排练我们的演话剧的崔导见到了宁佳心的妈妈,宁佳心是一个501班的女孩子她演的是《小飞侠彼得·潘》中的温迪。可是王琚这个已经是小童星的孩子却没有演女一号,而演的是温迪的B号。结果呢,王琚的爸爸就跟导演来吵架,说他的女儿已经是一个著名的童星了。他推辞了许许多多导演的请求,而来演这个话剧。但是这里却让我女儿演B角。他十分生气,结果呢王琚被爸爸从排练教室硬拉出来回家。

  而宁佳心的妈妈自己虽然是一个演员,但是呢,他不想让孩子过早的进入娱乐圈,不想让孩子离开”永无岛“(这里的永无岛指的是《小飞侠彼得·潘》中的永无岛相信看过《小飞侠彼得·潘》的人都知道。)崔导说”永无岛“是一个象征,他就是孩子的极乐世界。但是呢,如果孩子进入了娱乐圈就等于走出了”永无岛“,不再童真闪亮。他希望所有孩子都留在”永无岛“。还有一个老爷爷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短暂的,可也是最闪亮的。你们呀,不要去羡慕那些影视明星们头顶的光环,那都是世俗的虚幻,只有童年的光彩才是最真最美最亮的“

  虽然我也不太懂,但是我也明白一点点。我们不要在童年中进入娱乐圈,娱乐圈对我们的杀伤力十分的强。会让我们失去童真失去活泼失去天真,会让我们在娱乐圈中受苦。如果你进入了,你以后一定会明白的。

  这本书十分好看相信大家也会喜欢的。如果十分喜欢的话就赶紧去图书馆买吧。我还要再去看一遍呢,拜拜!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3

  周末,妈妈给我买了《埋在雪下的小屋》这本书。作者是曹文轩,里面有四个小故事,我最喜欢的是《埋在雪下的小屋》这篇文章,令我感动至极!

  这篇文章很长,却描写的栩栩如生。文章的主人公是大野、林娃、森森、雪丫,他们住在雪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一天早晨,四人追这一着鹿跑上了山,由于大声吼叫导致引起雪崩。在大雪涌来之时,他们躲进了旁边的一幢小木屋,但由于雪大而堵住门口,雪崩停后,出不去了。十天里,他们一直被困在小木屋里,饥饿,疾病,寒冷轮番考验他们,他们却毫不退缩,他们中最大是大野才十四岁,最小的是雪丫,只有8岁。他们在木屋里做了不少心理斗争,他们想出去,男孩们为了出去,拼命地挖雪,而雪丫在角落里朗诵诗歌,大野是大哥,他摸到了罐头,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后来他们几个犹如落在了死神的魔爪中,最后他们凭着坚定的意志活了下来,也靠这种意志走了出去。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大野很团结,大方。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自己摸到了一瓶罐头,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还在大家丧失信心的时候鼓舞别人,让他们坚强起来。别人生病的时候,他把屋里唯一一个毛毯给他他人。林娃是个很自私的人,被困在屋里的时候,大家都很饿,他自己身上明明带有一块腊肉,却不舍得和别人分享,在面对比自己小了四岁的雪丫时,他选择了自己独吞。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不经过努力,不经过和死神顽强的斗争,怎能活下来。我们在任何危机的情况下都要乐观面对一切,不要着急。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4

  读了《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最后一头战象》讲的是战象嘎羧在抗日大战中幸存下来,成了村寨里的英雄,几十年后,嘎羧自知大限将至,它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它是一位品德高尚,重情义的英雄。

  这本书写得非常震撼人心,我敬佩嘎羧的善良与忠诚。在将要离别之时,它围着村寨走了三圈,告别这对它如同亲人一样的村民们,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呀!

  嘎羧最终躺在了百象冢,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是多么忠诚啊!

  我被嘎羧的善良与忠诚所感动。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让嘎羧终身难忘。他盼望着和平,不想再有战争发生。嘎羧站在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它在怀念它的战友,在打洛江畔守着战友们的灵魂!这头战象是多么重情重义。为了和战友

  们生死在一起,它连祖先留下的象冢都没有去,而是选择了百象冢,和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友们歇在了一处。这是多么的难得! 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 长久。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很多。连动物都能如此的忠厚忠诚,我们作为人类,难道还不如象吗?!嘎羧是那样的伟大,它的泪水,换来了亲人的相聚;它的鲜血,换来了一方的平安;它的身躯,为人们开辟了一条安全的路。在嘎羧的身躯下,我们是那样的渺小,我们向嘎羧这位英雄致敬!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5

  苏东坡亲历五朝,而在这悠悠五朝之间,除去童年和青年时的春风得意,自神宗之后,一直到苏东坡身死,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动荡,政治上的小人,为了打击这一代文豪,不惜使尽万般手段,一次次的贬谪,离中原愈发遥远,到最后,甚至有了元祐党人碑的出现,被刻上党人碑的官员,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非经特许,不得内徒,而苏轼,与司马光一起,名列黑名单前列。但就是这样的政治上的迫害,苏东坡丝毫不以为意。“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林语堂说,“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而我看《苏东坡传》却有许多的理由。其一,苏东坡的诗词既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婉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怎样的一生,才有这样的才情?其二,苏东坡与欧阳修,王安石,到底有怎样的恩怨?其三,苏东坡和佛家有怎样的际会渊源?

  天气闷热,来不及一一细写。一言蔽之吧。东坡本人是个生性乐观的人,多才多艺,深厚,广博,诙谐,智利超群,又天真浪漫。有蟒蛇的智慧,鸽子的温柔敦厚(林语堂语)苏东坡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王安石是个怪人,徒有救世之心,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天下无人可与相处,他还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王安石仪表邋遢。在他的年华21岁到46岁,一直谢绝任命,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名小吏。他有创见,也善于言谈。但在人际交往上,被认为矫揉造作,不尽人情。

  苏东坡本人一生坎坷,几次被流放,浪迹天涯,成为百姓之友。他与道佛两家都交往甚密。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6

  《狗来了》是一部国际大奖小说,作者是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奥,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获得很多奖项,其中有世界最高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

  《狗来了》讲述的是:狗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老伴也去世了,于是决定离开家,远走他乡,想到辽阔的世界去看看。

  一、狗与作弊的猪

  狗首先遇到了作弊的猪,为了让猪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处处让着他,让他吃得好,睡得好。有的时候还偷偷将一个硬币故意丢在路上,让猪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捡到了硬币,很高兴。后来在狗的帮助下,来到剧院,从配角的角色,最后一举成名,帮猪实现了当明星的愿望。

  看了这一部分,突然觉得狗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我们所说的赏识教育,从发现猪作弊,到帮助猪改正自己的缺点,一点点都在改变,让猪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优点的,最后终于成功了。这一点也告诉我们,在孩子的问题上,不能一味地批评,要多些鼓励和赏识,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以后,我对儿子也要如此,对缺点用减法,对优点用加法,让孩子健康成长!

  二、狗与学校

  与猪分手后,狗误闯入一所学校,被熊校长当作新来的代课老师,狗只好将计就计。但是狗的教学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他带领孩子们到蔬果店学习数学,路上进行交通教育,回来时候则进行体育锻炼;还带孩子们到面包房,看面包时如何做出来的;去裁缝店、鞋匠作坊学习如何缝纫、修理;到农庄、园艺花圃,学习如何植树和给盆花换盆等等。他的教学不拘泥于形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

  我们现在的学校通常很少有这样的活动,只是学习学习。我想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而能够明白其中的辛苦和道理。所以经常出去走走,到大自然中认识世界,让孩子感受自然所带给他的一切。

  三、狗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冒充老师的事情终被发现,结果和熊一起开始逃亡。由于不满教育现状,企图通过从政来改变,但终因力量薄弱而失败,最后还是狗奋不顾身救熊出来。狗带着闯荡世界的种种欢乐与无奈,与熊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所以无论走到那里,最思念的还是自己的家乡。

  《狗来了》一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关于狗的故事。以上这些就是我读《狗来了》的几点体会,欢迎朋友们多指点!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7

  我喜欢植物,看到这本《光草》就毫不犹豫地借了。虽然《光草》是一种想象中的植物,但我立刻被故事中领主、孩子和画家三个人物着迷,我也被艺术、生命和权力所关注,我为世界兴、盛、衰而感叹,我为墙上的草原、海洋、天空所吸引,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我敬佩画家的画技:‘画笔就是他的手指,每一笔都倾注了他满腔的热情。他描绘的美景,伸手就能触摸到,还能隐隐闻到芬芳,注视久了仿佛身体要跑进画布…… ’我要是有这样的画技,就可以在这次科技节中获得科学幻想的画的大奖了。

  我更敬佩画家的人格,陪伴在一个垂死的儿童的身边,倾注全付的心力与之同玩同乐和画画,当他离开领主时,胡子几乎全白了,爷爷说过:“头发白不算真正的老,胡子白了才是真老了。”当领主要分给他一半财产时,他一分也不要,烧掉了最心爱的画笔,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因为他知道世界是空虚,是什么都留不住…… 看到这里时我心酸了。

  我羡慕孩子有一个领主这样的好爸爸,为他做了所有能办得到事情,可是权力和金钱有什么用呢?最后孩子还是离开了他。

  我要学习孩子的坚强,在身患绝症时,还活得那样快活,还与画家一起创造了三个房间的异想世界,特别是那像萤火虫会发光的‘光草’,当我看到:‘房间里,黑暗中,深色的草原有数不清的光草闪着金光,夜空中闪烁着上百个亮晶的光点’时,当时我立刻想到了如果利用光草照明,可为人类节省多少的能源。这时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可是孩子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我很伤悲,我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活得更有意义。

  快来看《光草》吧!哪墙上的画很美,富有想象力,隐藏深意,让你回味无穷!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8

  初看此书,我总是想到艾青的一首诗——《我爱这土地》,诗中的一句话尤为深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就书中的一些句子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的开头提到了一个在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说中原的一家家总是划着一小方地来种植,而没有想到利用这片地的其他方法。似乎是这样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在土地上发展起来的国家,我们的土地的依赖性已根深蒂固。“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我们脚踏实地,我们热爱这土地,我们珍惜这份与生俱来的土气。

  当看到费老写到自己第一次出国,他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包裹着的灶上的泥土塞在他的箱子底下时,我想到了我的家乡潮阳。众所周知,潮汕地区过节拜神的活动有很多,有人说这是迷信的做法,但是在我看来,这也算是内心的一份信仰,对神明的敬重源于先人,源于环境的耳濡目染,这份敬重一代一代相传下来,慢慢地成为了一种传统。这份淳朴的土气,让我觉得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自然、不做作。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社会竞争没那么激烈的那时,人们之间要建立起信任也就没有现在来得那么困难。没有相互之间的算计与心机,单纯的,就是心里油然而生的相信而已,这便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实实在在的、不加修饰的、饶有魅力的。

  像书中的一句话说的那样: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象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中国便是这样的,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久而久之我们便有了一份“土气”,无需觉得丢脸,这本身就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我们该庆幸,这是我们的家的标签,是我们的根。叶落归根而我归往何处?我们都知道,落叶尚要归根,人也是一样的,倘若忘了根在哪里,要如何回家?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29

  记得一年前读这本书时,也许是因为心不够静,总是一目十行,很多句子只是扫了一眼,而今再读时,一字一句地读,心便真实地沉浸到这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沉浸到这淡淡的却又似铅一样沉重的忧伤中。

  最初认识到顾城,是看到他对爸爸说的一段话:“爸爸,我最神往的地方,就是你年轻时去过的西藏。我认为没有一个梦境,是睡在现代化的摩天楼里,它总是隐藏在云深雾浓处,冰山雪岭中。越高的地方,越接近天国。”看到这段话的那一瞬,我振奋了,仿佛在布满齿轮的城市,在狭小混乱的街巷中看到一个会唱很多安静而悲壮的歌曲的灵魂抬头凝望着接近黎明的天空,我听见他说:“我要心。”哦,是的,是的,我们的心在那最纯净的雪域,在那会盛开大片大片格桑花的布达拉宫的山巅,在那最接近天国的地方。

  在中考后,爸爸说要带我旅游,我便站在中国地图前,长久地看着西藏,长久地看着那块青紫色的版图,可是我放弃了这次去西藏的机会。因为我不知道,当我看到现代化的、被柏油马路分割得支离破碎的西藏时,我有没有接受幻想瞬间崩塌的能力。西藏在我的心中已然太过神圣,寄托了太多我的梦境。它如今现实的样子,我不愿、也没有勇气看到。或许,顾城也是这般,他一生都没有踏进西藏一步。

  顾城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凝视雨云下忙于搬家的蚂蚁,在护城河里游动的蝌蚪和鱼苗,在屋檐下筑窝的燕子和觅食的麻雀…… 可他不太凝视人,似乎人是种令人生畏的动物。就像。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学会凝视现实。他一直神往古老的文明,崇尚清新的梦幻。只有在那远古的梦境中,他的眼睛,才有星云的流动。

  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他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心爱的白纸上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画下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未来,画下因为热爱未来而熄灭的心。他说:“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可是,他没有领到蜡笔。一个读过太多书的人,一个太过敏感而细腻的人,一个憎恶现实、与自己用幻想建起的世界相依为命的人,再多走一步,便会是整个生命和世界的坍塌。他在自己想像的完美世界上付出了所有的情感,然而这爱,却像最透明而清脆的琉璃。

  或许,他也曾挣扎着想要融入现实。他曾这样写过:“我像孩子一样,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徒劳地要把泡影,带回现实的陆地。”是呵,我明白,倘若让他接受现实,让他放弃那些从梦海深处升起的远古的梦境,对他来说,无异于毁灭。是的,在激流岛,一切还是真正地毁灭了。爱,把新鲜的死亡带来。像顾城这样透明而脆弱的生灵,无论如何都不适合整日出没于霓虹闪烁的地方,不适合在金融界赚大把大把的钱,不适合影视歌三栖,不适合政坛勾心斗角,也不适合活到七老八十、子孙满堂地坐着等待老死。惨烈而决绝地拒绝在锈蚀的死亡上寻找一丝生的空间,或许是他最好的选择。

  我愿意相信,天空和海上迸溅的水滴会覆盖一切,覆盖那无法寻找的坟墓。我知道,那时,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围拢,在灯光暗淡的一瞬,轻轻地亲吻他的悲哀。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30

  早在五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本《欧也妮·葛朗台》。当我得知这是一本关于“吝啬鬼”的书后,就没再翻过。因为我在这之前已读过一本叫《悭吝人》的书,领教了阿巴公。今年寒假,我偶然地翻开了它,就再也没轻易合上。

  阿巴公是个贪婪至极的人。如果葛朗台仅仅是贪婪,那也不会写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我也就不会如此感兴趣。重要的是,葛朗台的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历史,他的吝啬也含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葛朗台老人是位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人物。从书的开头我们便可看出他具备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一切特点,没有多少文化,却精于盘算。他的每笔投机从没失败过,至使财富不断膨胀。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葛朗台本人的性格——吝啬。尽管家财万贯,却几乎无消费。我们甚至不能说他“爱钱如命,”因为在他眼里,钱比命重要。“把死人看得比钱重就叫做没出息”。把兄弟的死讯告诉侄儿没让他犯难,可要说出“你一点家产都没有了”倒让他感到难于启齿,因为这句话“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在事故中,我更看到了葛朗台老头的“朋友”,个个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很显然,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在拜金主义横行的世道上,一切权利的中心就是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它使人的灵魂扭曲变形。巴尔扎克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才写下了发人深省的《欧也妮·葛朗台》。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欧也妮的爱情。而在这样的家庭中的爱情必然是苦涩的。欧也妮爱上了夏尔,却受不了来自各方包括父亲葛朗台的反对。夏尔由于家中破产,被迫与欧也妮分手。这一切的祸根就是金钱与迷恋它的人们。以至于当葛朗台死后,可怜欧也妮守着他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写到这里,在我脑海中已不仅仅是葛朗台老头的吝啬与欧也妮的纯真,这简直是一个悲剧。而且是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悲剧。它平凡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不过在古典悲剧中主宰一切的是命运;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则是金钱。

  我曾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甚至想写一篇续文论改变欧也妮的命运。我想过,这有时代的因素在内。法国革命后,日益膨胀的资产阶级中势必会出现拜金主义,这同封建社会出现人剥削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的贪婪导致了这样的一场悲剧。不看从前,就拿现在的人来说,难道没有一个人跟葛朗台有相似点。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就从来没有像葛朗台相似的经历吗?不是,我们有。现在的人并不强于以前的人多少,只是社会强于以前的社会。人,似乎总是这样,自己取得了多少,就想得到比这更多的;自己失去或将要失去多少,就想失去更少的。难怪比尔·盖茨还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也难怪他会为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嫌贵了呢!这——就是人的贪婪。可怕,但挥之不去。

  也许有一天,一本名为《大方人》的书会成为世界名著,与《欧也妮·葛朗台》、《悭吝人》同名。但也许这不可能,因为人的贪欲还在。或许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会减少,但不会消亡。或许还会有许多未上演的悲剧已经彩排好了。

上一篇:爱国主义电影心得体会 下一篇:暑期家教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