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篇一
本次“同读一本书活动”,学校推荐的是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读过之后,闭上眼睛,我常常忆起那些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课堂上,我问学生:老师讲,还是你们自己看?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讲。我常常会刚说完“现在的学生真懒,一点脑筋都不想动”,就又大讲而特讲起来,或者是堂上先讲,堂下到办公室再发牢骚。
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是懒,而是不会学习。为什么上到高中了还不会学习呢?因为老师讲的太多。造成学生不会学习甚至不会思考的元凶还是教师本人。我们总是目中无“人”,一味地讲;我们总是抱怨“对牛弹琴”,多次讲过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我们倾听过学生真正的心声吗?
说实在的,我从小就爱读书,上学读了中文系,毕业了顺理成章教语文课。都说语文老师应该是个杂家,我也就开始广泛阅读。但是说心里话,我走了很大的弯路。相当长的时间里我读书都是“率性而为,随意阅读”,这种“非强迫性读书”只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多了一些课堂的谈资。我没有认真研究考纲和课标,也不深入研究高考,漫无目的,随意发挥,语文课堂变成了我个人表演和才艺展示的地方,而且常常自我感觉良好,乐此不疲。为此,我的课堂也常常在低效中徘徊,在无效中运行。
很快,我就落伍了。到现在我才发现:教了17年书,自认为是老教师了,对照高效课堂的要求,其实自己并不会教书,自己高看了自己,还浑然不觉,真是可笑!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但是当我回头省察自己的教育生涯时,才发现自己是“胡乱的教”了。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的翻看,就没了。现在,年近不惑的我只有遗憾,怎么办?唯有救赎。
如何救赎?必须打造高效课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小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小孩子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小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其能;解放小孩子的时间,给他们以空间来消化学习,并且学一些自己渴望的学问,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决不能把儿童的时间全部占满,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
通过阅读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很特殊——君子成人达己,成己达人。教育者的最好状态不是马不停蹄的一路狂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学生的大好年华、不辜负教师的光荣称号、不辜负教育的神圣使命。现在我很信服“教育即解放”“生本教育”“高效课堂”等理念: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我想今后我会努力实践它。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篇二
早就拥有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总没有时间拜读。趁着假期在家把它翻开,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可惜了让它躺在书架这么长时间。它言辞犀利,完全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说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问题,看着它,仿佛是在写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
这本书里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教育改革中的先行者,也提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更举出了一些高校课堂的模式供我们参考学习。李炳亭先生将高校课堂喻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真是妙笔生花,在这里学生可以“闹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因此,高校课堂主张不仅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且要把学习的能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的高效课堂的中心。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天,向学校发出追问:“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如果我的家长这样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呢?我也曾多年接手低年级的班主任,孩子们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很可爱,很优秀,自从来到学校后,孩子们的天性就被无情的压抑,只会死记硬背知识,慢慢的让学生只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在学习中去发现快乐,在学习中去学会创造。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解放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为“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预示将来的成就。”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要想课改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正所谓“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我们的学校一直提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也都有“放手”的意愿,但做的还不够彻底,还是“抱”着学生往前走,总觉得学生什么也做不好,影响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其实,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高效。
近两年,我们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像“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102中学”等,我们并不是死板硬套照着中学的模式下来,因为我们是小学,我们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一套更适合我们学校自身的一些学习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始终走在课改的前列,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高效地教学方法,让课堂生活化,把小课堂变成大舞台,以实现高效课堂为目的。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篇三
工作之余有幸读了李炳亭老师的《高效课堂22条》,让我受益匪浅。
只有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想办法,也才会想办法,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策略进行思考,让学生“以快乐为根本”。
我现在明白了,具有正确的学生观,需要教师具备这样几种习惯:一是把学生当朋友的习惯,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臭架子,与学生民主对话;二是有一颗挚热的童心,经常走进学生生活中,上课,能够走下讲台,亲近学生,课间、课外时间,能够经常到教室、到操场、到学生活动的地方,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体会到,学生缺乏学习能力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太不相信学生了,是教师太能讲了,基本上占据了整个课堂40分钟,舍不得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因为老师们都担心“知识讲不完”。
因此,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是大部分教师难以解开的心结。只有教师从思想灵魂深处,充分认识到“放手是爱”,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放手,如果学生会说、敢想,就是分数稍微低一点,不是更可爱吗?这不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期望吗?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篇四
《高效课堂22条》,在此书中,作者提到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老师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培养。
细细想想,我也难免有这样的嫌疑。虽不是像书中所说那样,但在自己准备公开课或是其他事情的时候,明显觉得精力不足,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去。很多事情,只能说,我忙完这段再说……而学生,也都是眼光雪亮,好孩子能在老师忙碌期间管好自己,管好组员,好的干部能够管好班级,而那些自觉能力不够强的孩子们,则可谓是“借此机会大出风头”,且屡禁不止,让人头疼至极。
所以,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想,怎样才能把老师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孩子们素质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呢?
我准备尝试一些做法,首先,明确告诉学生,老师很忙,次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同时加强小组之间的集体荣誉感,继续施行我们的小组捆绑式的明星小组活动,用其他组员来约束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同时给那些比较活跃的孩子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看他们能不能在老师忙碌期间管好自己。
我们班的学生我已经带了三年了,马上要带第四年,相互之间脾气已经了解,我平时在培养班干部的时候已经对他们的能力相当熟悉,深知谁能胜任,谁需继续努力。所以,安排的班干部,基本上能处理班级的大小事务了。同时,在老师忙碌期间,班级各项制度必须严格执行,甚至说,比平时更加严格,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管,他更得遵守制度,进而平息想要生事的念头。
开学后,我准备这样做,希望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能力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