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三年,
大学生学期个人总结--思想政治学习方面。两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学院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决拥护独立自主原则及“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分裂主义。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满足于党校内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所获得的党的基本知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身的党性原则,按照新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并结合国内国际政治生活的大事,定期作好思想汇报,
工作作风方面。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始终以广大同学的共同利益为最基本的出发点,这一点正是符合了“三个代表”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处处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为同学们服好务。两年来,自己也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工作上的问题,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知识。敢于吃苦、善于钻研,能按规定的时间与程序办事,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积极主动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知识学习方面。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我通过这两年的大学学习,对于专业方向、节奏、程度、难易度等等,也有所了解,投入了不少时间再学习上,每次考试也发挥的可以。在大学的后两年中,对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把更好的成绩带进大四。所以,如果说这是对我的压力,到不如说是对我的考验,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总之,过去的两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两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两年。由于参加党校的时间不长,政治思想觉悟还有待提高;对大学学习的规律仍需进一步适应,方法也尚需改进;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也要弥补不足,尽最大的努力为同学们服务。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认真要向党员同学学习,戒骄戒躁、勤勉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文化多样多元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每日每时发生着深刻变化。教育战线也在发生着改变。课堂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师生观念都在发生转变,通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得到广泛的传播,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去认识和辨别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然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老师成为关键,老师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否则无法驾驭课堂,无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例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老师的能力,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方法上更有使老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与学生无法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武装自己,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丰富元多化课堂,使自己不仅会教书,而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思想品德科目,喜欢思想品德的课堂。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课程设计思路以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知识模块,把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标准。这要求师生之间要积
极主动合作。要求教师要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愿意走近老师,接受老师的引导,让老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这样教师才能完成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的任务。
三、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旧课标“知识——能力——情感”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某个结论或知识点,更应关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道德观的形成和人格塑造。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是每位学生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合法公民。
四、新课改下教师怎样驾驭课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要求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清闲的站着,而是要去看、去听,随时掌握课堂的动态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步伐,随时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学会激励和赞赏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做到最好的自己,做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对于课堂上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品尝艰辛后的成果,这样课堂才是成功的。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3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本次的学习我有深刻的体会,它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现就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式的优化。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4
这一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激励、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的提问技能
如何设问,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为现代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时候,应该反复自问: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进? 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第三,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第四,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第五,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让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经验,并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第六,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师生之间多次质疑、交流、评价,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对于学生对问题思考引发新的有效问题进行及时的再组织利用。
二、教师“讲”的艺术
新课程需要老师“少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少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
课程改革下有着很多的教学模式,比较 “三三六”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实际上也就是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他们的课堂很活跃,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效果也很好。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课堂上较强的驾奴能力。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三)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5
此次培训,专家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让我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此次培训,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每个模块都有许多优秀教师进行讲解,学习了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比较了中西方的德育教育,感悟了品德课教学的新理念,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技能。这次培训,给我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懂得要以“情”为纽带,让感情走进课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教师要充分挖掘品德课的课程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唤起孩子成长的渴望,给孩子一个梦想的天空。
培训中,我还学习了品德课的备课、上课,评课技能,观摩了品德优质课。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教师这个行业,以至于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终身学习。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必须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一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同时加强必备知识的学习,如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解读教材,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二是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学习,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
在这段时间里,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调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一、重新审视自己,反思不足
在培训期间,除了感叹每位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的同时,更羞愧于自己知识上的肤浅,自己那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可怜心态,以及那种居安而安、不求上进的可怕行为。
现在大部分老师在教育改革中都持有消极态度,安于现状,停留于教参传授,对教育教学的不中一味归咎于应试,归咎于学生天生的素质,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不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育技能的磨练,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消化成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在不经意间成了新课程实施的阻碍者。
三十几年的辛勤耕耘,已磨去了曾有的激情和梦想,留下了太多的茫然和困惑,这段时间我远离喧嚣,离开忙乱,静静地聆听讲座,静静地写心得写总结,徜徉在学习的快乐里,原来我们太多操劳于琐碎的事务性的工作,太多疲于低头拉车而无暇顾及抬头看路,来到这里后,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教育理论的贫乏,也看清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吃老本的念头多,终身学习的意识少,工作容易受情绪影响,惰性大,闯劲儿小,无意义的耗费时间多,有价值的尝试探索少,培训后意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教育的理论、方法、形势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不断吐故纳新,弃莠汲良,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最优化。
二、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我。
作为一线教师,诚然我们一直都非常的敬业、负责,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备课,钻研教材、做教具、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为了让学困生的学习能有所提高,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想很多的方法,然而收效总是甚微。听了专家的讲座后,如醍醐灌顶,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为什么不会从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去找找原因呢?有没有与其他教师交流过备课的体会,特别是有没有系统地思考过自己在备课中存在什么问题,还有那些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解决好怎样备课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好怎样备好课的问题。通过培训,我理解了备好课的标准,首先要正确的理解教材,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实质性的分析学生情况,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清晰的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安排要兼顾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其次,要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合理使用多种互动、小组合作、多媒体等教学形式,设计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板书、语言、强化、反馈等基本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要根据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记录单、反馈单,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以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另外还应注意,在分析要素的基础上,要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系统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片面地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
我觉得这次培训最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学的深层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三、博采众家之长,拓展视野
在以后的培训当中,建议更加注重培训实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让学员们感到更“实用”、“解渴”、“易于消化”的培训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学科更加具体化,可以增加名师主课、座谈等形式,就学员急需和困惑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四、师生关系平等鲜活。
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向学生回礼是幼稚可笑的毛头小子行径;也或许是寒来暑往听惯了这样的问好声,犹如听惯了上下课的铃声,故而置若罔闻了;还可能是想用挂满脸颊的严霜和冷漠,维持所谓的“师道尊严”?我们经常哀叹,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懂礼貌,小学生比中学生懂礼貌,到了大学,扬长而去者与满脸惊讶者甚至会产生角色调换。然而哀叹之余,我们是否想到,一个我们认为是教育细节上的疏漏----例如向学生友好的回礼----竟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道理产生怀疑,乃至导致多年教育成果的崩溃。同时,这个在我们认为是细节的问题,恰恰反映出一些为人师者内心深处并不曾将自己与学生的人格放在平等的地位。
总之,培训是一个手段,它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这次学习即将结束了,它将成为我教学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我将把所学知识进行细细消化,努力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发展,为自己的老师生涯,为学校的思品教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6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情境创设和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体验、内化、感悟,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成长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呢?谈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设置多种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1.进行“角色”模拟,获得换位式的体验感悟。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方式,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价值观,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时,如何让学生体验父母的劳苦,体验生活的艰苦是孝敬父母的情感基础。于是我将每一位学生推到生活的最前沿,让他们在每个学期中去当一天家。一位同学将他一天的工作经历记了下来:早上我为全家准备早点,然后带着钱去菜市场去买菜,在反复的迟疑之后,我终于买下了平时挂在嘴上的“吃腻了”的那几个菜,当我在家里坐定准备喝口水时,发现该做午饭的时间已将近,我赶紧择菜以致差点将手指头剁掉。做好饭,我想跷起二郎腿看看电视,无意中看到还一大堆脏衣服。我有些泄气,想到还有一部武打电影未看,但也只能咬咬牙,干完这一切再说。终于晾完最后一件衣服,我如释重负,还好,离吃午饭尚有一些时间,正想忙中偷闲,忽然惊醒:晚上吃什么呢?我看着那只空空的方便袋有些发愣……中午父母用赞许的笑容品尝我做的“佳肴”,这时我才发现每道菜都没有先前可口。这是学生当一天家的经历。他干了一天父母每天都在重复的烦琐的劳动,当他回到校园时,他感到静静地听课是那样的幸福;当他在饭桌前坐下时,他感到每一只碗里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说,今天没啥好吃的,他回以真诚的一笑,毫无怨言。因为他实实在在体验过,体验过这期间的不易。“经历了才会感动,行动了就会有收工收获”。
2.创设特色的情境,获得置身其中的体验感悟。
教者通过设置特定的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让学生激起的情绪成为需要的推动。如在讲授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设置了这样一个背景材料:吴小玉是一名初中生,她很想打工挣钱多买些书。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负责向市民发送公司产品的宣传画。一次,她不慎丢了四百多张宣传画。按照公司规定,她要照价赔偿。要不要向公司汇报?她陷入了矛盾之中。
(1)小玉为什么矛盾?
(2)假设你是小玉,你该怎么做?为什么?
(3)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如何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你那样处理会产生什么结果?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产生认知,道德情感的冲突,通过体验、讨论、感悟,完成个人价值由“顺从”到“认同”到“内化”的过程。
二、定向实践,在直接探究中进行体验感悟
思品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体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社会调查、辩论、竞赛、采访等,这些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合作精神得到加强,道德品质得到内化。如在者在教和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让学生去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如何?又怎样去解决?带着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村庄、河流、农贸市场去调查、访问、收集材料。在汇报会上,许多学生感慨万分,他们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这里的环境问题依然很严重,仅乡里每天的垃圾就拖了20多板车到填埋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全部都排到龙河,使龙河变成又黑又臭的“龙须沟”。同学们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写成的调查报告《杨税务乡环境状况调查》已送往有关部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环保知识的认识。
三、自主教育,在以知促行中进行体验教育
教师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外的生活表现,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教育的专题汇报、研讨等到活动,帮助学生交流经验,体验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悟做人之德,借此实现学生的课内外自主教育,形成“以知促行”的体验感悟。
如在教七年级《为坚强喝彩》的内容时,我多次运用报告展现情境的方法,让学生选出本班内一两个榜样同学,然后由这些同学作个人经历或事迹报告,报告的内容诸如“妈妈患病以后”“胳膊虽然骨折了,但学习不能落下”“挺起胸膛走路,相信自己能行”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的,因而很具有说服力。听完报告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你和该同学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你打算怎样缩短这些差距?结合教材内容采用记者现场采访、举办自主教育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快学生主体性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促进了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和谐统一和情感体验的理性升华,使学生感悟到了做人的道德之美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家庭、社会和时代的重要意义。
四、多元评价,在激励反省中进行体验感悟
多元评价是指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多维表现进行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的综合功能。初中生的认知感悟和情感体验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他们需要并且必须经常借助于外部评价媒介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能从多维角度体验道德的丰富内涵,感悟自身价值的得失。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元化激励评价”的策略,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了以激励为主的综合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他们追求新目标的愿望。
1.在对自身“多元表现”评价进行的反省中,获得“自我认同”的体验感悟。即对学生在不同时空、不同场合表现出来的能反映自身道德的综合道德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获得自身认识并进行自我矫正的体验感悟,如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场合参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自控能力、合作能力、行为习惯等“多元”素质进行评价,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全面联系性的“静态”整体评价和纵向的对比变化的“动态”发展评价,使学生体验感悟到自身进步与差距,进而被“自身认同”的自尊心理所驱动,并努力改进道德行为和习惯。
2.在对外界“多元角度”的评价进行的反馈中,获得“社会认同”的体验感悟。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多元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师生、父母乃至社会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和殷切期待,感悟到自身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及其得失,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被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
体验性学生应是以学生为主体,自觉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作用的体验,忽略了这一点,就失去了体验性学习的根基。我们要勇于面对新观念的挑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能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7
通过这段时间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的学习,聆听专家的讲解,学习专家的智慧,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因此而倍加珍惜。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的体会感悟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操作。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有变动,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新课标改动的内容魏云桂老师专门给我们谈到一些,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真正要想领悟其精神还必须下功夫认真解读。
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在新课程标准有专门的活动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视频、图片、音乐等直观性教学模式为课堂增光添彩!
3、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师生平淡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同时要始终遵循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标准评价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
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客观上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四点感悟。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渐渐的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过去我们把她过于功利化,一切以分数来说话也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我猜想学生的心扉会慢慢向老师敞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探讨学习问题、分享点滴快乐。“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时我的座右铭,我相信我也会“因新课程标准而感到幸福”。以后我也每天都问问自己:今天,你按照新课程标准做了吗?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8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版)12月28日由国家教育部印发,这是继印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国首次修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通过认真学习,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有体会:
一、对新课程标准内容修改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较,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共九个内容的重大修订,即: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
(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
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
(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
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
(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
(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3)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
(4)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讲,主要是要增强生命教育、相处之道、网络文明、民族团结、劳动观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新课标指导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不同于以往,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
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给了广大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与合作。
4、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师生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即是师生关系亦是朋友。
5、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新课程使学生的心扉慢慢向你敞开,把你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7、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学生感悟到的事物还应上升到表达出来,说给别人听。这对品德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提升。同学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心也在这多彩的生活中敞开来,教师才更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更好地引导他们。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9
能够参加南阳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新课程学科培训活动,我觉得真的很幸运,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感谢专家老师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的精神大餐。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收获。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主人。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以及我县推行的“学导练”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推出后,我还不敢放手,总感觉不讲不塌实。其实老师的满堂灌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扼杀课堂的灵性。长时间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在江苏省的五严规定下,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责任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导。
三、研究导入技能,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以前的教学中不大重视导入技能的提高,今后要采取如下方法:
1、巧设疑问导入法
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我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幽默导入法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幽默的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
3、优秀歌曲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激发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例如,在讲解“依法服兵役”时,播放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让学生体会边防战士的豪迈情怀。讲解“改革开放”内容时,播放《春天的故事》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4、生活实际导入法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电教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也不是片面追求课件的花里胡哨,更不是利用现代化包装进行高密度的“满堂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专家高屋建瓴,让我们豁然开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贯彻新理念,用热心、精心、诚心对待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力争实现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0
本人在这次的新课程培训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一、课程设置的变化。
课程模块是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思想政治》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共8个学分。思想政治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选修课程是为满足所有学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需要提供的相关课程,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课程模块和选修Ⅱ课程模块。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必修模块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是“教什么”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
第二是“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把握这个问题主要应该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的行为动词,如辨析、归纳、比较、评述、感受等等。综合探究作为必修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设定必要的教学时数。
第三是“如何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通过“提示与建议”的内容来表现,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出一些重要的、或以往课程中没有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要求给予重视;
二是活动建议,即根据相应的内容目标,提出开展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如撰文、讨论、讲演、辩论、调查、设计等等。
这说明新课程的内容调整并不仅仅反映在建构思路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教学总量的控制上。对此,新课程对教学总量的控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知识点的增减上,而是通过“内容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做出了程度和范围的限定,包括要求的侧重不同、难易不同、详略不同。也就是说,实际上降低或限定了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必修课实验教学的初期一定要更新观念,克服现行课程教学时数所带来的惯性,积极主动有目的的控制好教学总量。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教学受到多元价值取向、多渠道信息来源。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二)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表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探索、形成方法、主动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富有启迪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帮助学生求得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教师自身的体验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聆听专家的讲解,学习专家的智慧,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因此而倍加珍惜。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的体会感悟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操作。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有变动,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新课标改动的内容魏云桂老师专门给我们谈到一些,让我对新课标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真正要想领悟其精神还必须下功夫认真解读。
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在新课程标准有专门的活动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视频、图片、音乐等直观性教学模式为课堂增光添彩!
3、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师生平淡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同时要始终遵循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标准评价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
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客观上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四点感悟。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渐渐的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过去我们把她过于功利化,一切以分数来说话也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我猜想学生的心扉会慢慢向老师敞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探讨学习问题、分享点滴快乐。“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时我的座右铭,我相信我也会“因新课程标准而感到幸福”!在此,感谢为我们做讲座的吉秀丽老师和魏云桂老师,您们的精辟讲解让我受益颇深。
以后每天都问问自己:今天,你按照新课程标准做了吗?
.6.2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2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文化多样多元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每日每时发生着深刻变化。教育战线也在发生着改变。课堂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师生观念都在发生转变,通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得到广泛的传播,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去认识和辨别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然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老师成为关键,老师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否则无法驾驭课堂,无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例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老师的能力,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方法上更有使老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与学生无法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武装自己,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丰富元多化课堂,使自己不仅会教书,而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思想品德科目,喜欢思想品德的课堂。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课程设计思路以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知识模块,把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标准。这要求师生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要求教师要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愿意走近老师,接受老师的引导,让老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这样教师才能完成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的任务。
三、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旧课标“知识——能力——情感”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某个结论或知识点,更应关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道德观的形成和人格塑造。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是每位学生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合法公民。
四、新课改下教师怎样驾驭课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要求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清闲的站着,而是要去看、去听,随时掌握课堂的动态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步伐,随时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学会激励和赞赏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做到最好的自己,做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对于课堂上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品尝艰辛后的成果,这样课堂才是成功的。
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渴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