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书建议书 内容页

最新项目建议书范文(精选6篇)

2024-09-08建议书

最新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1

1第一章

  1.1. 借助一流资源打造一流品牌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项目地离崆峒山仅十余公里,具有隔天读后的区位优势,可以以崆峒山深厚的文化自然资源为依托,深度挖掘其延伸产品,凭借一流的资源,以商业为主线,将本项目打造成为一流的品牌。

  1.2. 市场上面广,潜力无限

  崆峒山客源市场主要来自西安、兰州、宝鸡、银川等大城市及周边经济圈城市,每年约有一百万游客从客从这些城市来崆峒山,而项目地是去往崆峒山的必经之路,相当于项目地每年有一百多万人的潜在市场,如此庞大的客源基数对于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保证。因此,本项目只要合理的利用好这一客源群,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吸引这一客源群再次驻足消费,将有潜力打造成为甘肃的七彩云南。

  1.3. 竞争平台,决定了发展方向

  从小的区域环境来分析,项目地位于崆峒大道起点位置,周边正在兴建崆峒古镇和会展中心,当前已经有五星级度假酒店。从大的环境来看,老崆峒山旅游的来自西安、兰州、宝鸡、银川等大城市的游客多为中高端消费群体,消费能力比较强,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的开发方向应该定位为中高端消费,并且要避开大型度假酒店、古镇、会展的项目,减小与现有项目的竞争力度,发挥其他方面的优势从文化体验、度假、养生、购物等方面来开发。

2. 发展机遇与背景解读

  2.1. 西部旅游发展环境与机遇

  自20__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旅游随之得到跨越式发展,甘肃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平凉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位于甘肃前列,本项目的实施将在西部旅游业发展大潮中凸显亮点,成为平凉市乃至甘肃省的七彩云南。

  2.2. 平凉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甘肃平凉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旅游特色优势产业统筹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响亮提出了“立足丰富旅游资源新优势,打造人文生态旅游新形象,把平凉建成极具活力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和西部重要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全市旅游产业不断展现新的蓬勃生机,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平凉市以建设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为目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做强崆峒山、王母宫两大精品,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崆峒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大国家级名片”效应,挖掘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文化、成纪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内涵,不断拓展旅游市场,提升产业要素,扩大产业规模,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本项目的打造正好迎合了平凉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将会强有力的推动平凉市旅游业发展。

  2.3. 崆峒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崆峒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思路是根据景观特征差异,以崆峒山为佛道圣地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太统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为观光度假游、柳湖、南山、北山公园为休闲娱乐游的区域划分,进行设计合理科学的旅游空间,并串珠成链。按照交通网络、资源密度和客源空间组织差异,进行产品优化组合,特色互补的开发,打造结构完整的旅游目的地,统一进行市场策划和市场开拓。

最新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2

一、总论

  1、项目名称:枸杞酒及饮品加工项目

  2、拟建地点:都兰县

  3、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枸杞果酒、枸杞发酵酒、枸杞饮料、枸杞果晶、多维鲜果冻、复合果汁、枸杞白刺果汁等加工生产线,年加工枸杞5000吨。

  4、概算投资:总投资2亿元

二、建设必要性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中国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中产阶级的成熟,对品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开始觉醒,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枸杞干果制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诉求。面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浪潮,枸杞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正如枸杞果酒、枸杞果汁等这样深加工健康产品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枸杞果酒既不是白酒、也不是葡萄酒、更不是保健酒,而是独树一帜的枸杞健康果酒,具备了白酒的豪爽,葡萄酒的时尚,保健酒的价值的特性,枸杞果酒制造工艺保留了枸杞的营养成分,使枸杞90%的营养精华成份释放在酒体,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枸杞果酒色泽诱人、口感独特、功效卓越,在当今饮酒低度化、健康化的趋势下,枸杞果酒找准健康、时尚的产品定位,以消费者诉求为起点,不断研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释放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枸杞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以枸杞为原料的枸杞果酒和枸杞果汁等饮品主打健康招牌,不仅口感醇厚,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有降血压、降血糖、血脂、养肝明目、润肺止咳、延缓衰老、抗疲劳,提高睡眠质量等功效。

  (2)建设条件分析

  都兰现已形成枸杞种植面积14.3万亩,亩产200公斤干果,预计产量达2.9万吨,完全满足枸杞果酒加工需求。

  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情况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城察汗乌苏镇东距省会西宁市427公里。水资源:都兰县境内有香日德河、察苏河、诺木洪河、沙柳河等水资源以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8.317亿立方米,可供利用的地下水资源3.326亿立方米。光照:都兰海拔高,空气稀薄,干燥少云,日照充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光能资源。太阳辐射157.7—177.7千焦/平方厘米。

三、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及来源

  主要原料:枸杞

  主要原料来源:海西枸杞种植达42.2万亩,其中都兰县种植14.3万亩、乌兰县种植4.9万亩、德令哈种植11.7万亩、格尔木种植11.3万亩。

最新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3

  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你单位报送的《关于报批XX人才公寓规划一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襄政建字[20xx]82号)及相关材料收悉。经审核,现就XX人才公寓规划一路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如下: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XX人才公寓是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营造吸引高层次紧缺人才硬件环境的基础条件。实施XX人才公寓规划一路建设,对完善区域市政配套设施,改善周边交通环境,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该项目十分必要。

二、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项目实施范围: 规划道路起点为沈家湾规划二路,终点为305省道,规划道路沿线与规划二路、规划三路及305省道相交。

  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车行道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30km/h,规划道路红线宽度30米,全长约727米。

  主要建设内容:道路工程(含强、弱电管沟)、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

三、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估算总投资3500万元。根据《市区20xx年城建计划》(襄政发[20xx]6号),项目资金由市财政统筹安排。

四、有关要求

  请据此批复尽快开展项目规划、环保、节能等前期工作,确定项目技术方案,落实资金来源,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我委审批。

20xx年9月28日

最新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4

  湘潭环保产业创业孵化基地一期工程

  项 目 建 议 书

  湘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年月日

一、总论

  1.1项目名称

  湘潭环保产业创业孵化基地一期工程

  1.2项目建设单位

  湘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

  1.3项目拟建地点

  湘潭市九华示范区

  1.4项目建设内容

  为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培养绿色增长点,提升我市环保产业的发展速度,市环保局经与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洽谈,达成了由市环保局下属二级机构湘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和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湘潭环保产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的合作意向,项目一期拟建在九华示范区,占地40亩,投资9800万元。

  项目规划以环科院科研试验基地、监测分析中心、环保研发孵化区、环保企业加速区、配套服务区为孵化基地的基本结构组成。按照规划,孵化基地将重点围绕产业链、技术创新链、企业成长路线三条创新发展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立足于研发创新、企业孵化、企业加速、高端服务、产业发展,通过集聚环保创新资源、汇聚环保创新资本、吸引环保创新人才,加速环保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拟分三期建设,目前进行湘潭环保产业创业孵化基地一期工程建设。

  1.5项目建设年限

  建设时间自 年月至年月。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环保产业是具有高增长性、吸纳就业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活动,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绿色经济、抢占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和环科院作为环保产业创业孵化基地的环境科学技术转化的基石,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增强整合环保产业的能力,从而促进基地的发展。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成立于1996年在美国创立的国际环境组织,基金会的宗旨是通过帮助中国解决环境问题来保护人类的环境和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基金会拥有大量的高科技环保企业信息、技术资料和人才资源。这些都为基地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湘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75年,针对湘潭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环保服务,充分了解了湘潭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需求,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拥有强有力的环保专业人才,这些也都为基地的良好运行创造了条件。

  同时项目的建设还计划引进有实力的环保企业共同出资。有实

  力的环保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和较为健全的市场,最重要的是拥有市场化管理的经验,这些都为基地建成后的规范发展管理提供了保障。

  目前,环科院地处湘潭市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足,作为科研院所,也急需增强科研硬实力,为湘潭市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同时,通过基地的建设,环科院与产业公司之间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形成一定机制,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形成合力共谋发展,在关键技术上找到突破口,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达到“双赢”。

  环保产业基地是环保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环保技术、设备成套化、系列化和开发生产为主要任务,以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适宜可靠的环保技术、设备和产品为发展目标。具体包括污水处理技术(设备)、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设备)、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设备)、有毒有害气体处理技术(设备)、危险废物处理技术(设备)、环境检测技术(设备)、环保型能源生产和新能源开发等几大类。与其他产业相比,环保产业更具有多学科性和复杂性,这就使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实践证明,发展和建设环保产业基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工业发达,具有雄厚的机械制造基础和工业基础,为环保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科技研发能力较低,主要原因是我国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还存在着距大的差距,如果要提高中国环保产业基地的整个研发制造水平,就必须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和加大企业自身的研发力度,

  提高环保产业基地环保设备和环保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环保产业基地的市场竞争力。湘潭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建设城市,九华示范区三大主导产业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这些都能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

  (2)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环保产业涉及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制造等各个环节。为了加速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就需要进行跨行业的整合,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使之成为环保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孵化基地核心区地处湘潭市九华示范区,其品牌的整合、管理的整合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已具备一定优势,并且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汇聚创新资源、构建创业平台。

  (3)具备创新能力,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环保设备的制造主要集中在环保产业基地,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只有出台鼓励环保产业基地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政策,才会对环保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另外,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环保企业自身,都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吸引各种人才和各种企业入驻,只有这样,基地才会充满活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20xx年湘潭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环保政策、制度方面可以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空间宽广。湘潭市是湖南省高等教育的次中心,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与基地相距不远,基地可充分借助、依托高校

最新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5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单位地址: 邮编:

  项目负责人:电话: 职务职称:

  填报日期:年 月 日

  科研项目建议书编写提纲

  一、立项依据

  1、简述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

  势,并将本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进行对比说明; 2、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申请立项的必要性;

  3、本项目研究现有起点科技水平及已存在的知识产权情况;

  二、项目实施主要内容、技术关键与创新点、预期目标

  1、详细说明本项目实施的主要技术内容,解决的关键技术,描述项目的技术方法、工艺路线;

  2、重点说明本项目的创新点,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创新等;

  3、说明项目的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

  4、说明项目实施各阶段及项目完成后预期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技术水平及相应技术指标等。

  三、应用或产业化前景与市场需求

  主要说明本项目技术或产品市场需求。

  四、现有研究条件和工作基础

  1、项目研究基础;

  2、项目负责人以往承担相近科研项目及完成情况,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及产业化的效果; 3、项目实施具备的人才队伍条件;

  4、项目实施具备的仪器设备等研究试验条件;

  5、项目承担单位的配套投入能力及其科技服务管理能力。

  五、进度安排与计划内容

  分月份列出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主要工作内容和主要目标。

  六、 项目研究预期成果

  发表论文、获奖及获专利预期

  七、承担项目单位及分工

  1、 承担单位及分工; 2、 协作单位及分工。

  七、 经费预算

  表1 研项目经费预算表

  注:原则上,劳务费+人工费≤总费用的30%;专家咨询费≤总费用的8%;管理费用≤总费用的5%,其他费用≤总费用的5%。

  八、 主要研究人员简况

  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项目负责人情况。同时应列出项目负责人及研发团队成员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简表。

  表2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登记表

最新项目建议书范文 篇6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原因、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巴市河套灌区具有水资源丰富、光热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的优越条件,是全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但由于过去灌溉制度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的粗放式经营,使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一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二是风蚀沙化程度逐步加剧。近年来,通过世行贷款,兴修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灌排配套,严格控制引黄量,使河套灌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有了显著的改观。发展节水灌溉,提高耕地质量,是发展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的最佳途径。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本着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渠(井)路、林、田、电配套,达到增加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耕地质量的目的。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项目区位于河套灌区,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都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实施该项目,不但使当地群众受益,而且为周边地区及整个河套灌区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拟报自治区投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

  1.2.2项目性质

  本项目拟报自治区投资土地整理项目。

  1.2.3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乌中旗乌加河镇西部的联荣村,东至郝村,西至后旗呼和大坝,南至旧乌加河渠,北至联荣渠。

  1.2.4项目规模

  项目区辖地总面积334公顷,集中连片呈长方形分布。项目总投资507.58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1.52万元。

  1.2.5项目工期

  本项目的建设资金到位以后,从开工建设到项目竣工,需二年时间。

  1.2.6项目任务目标

  项目建成以后,总整理面积334公顷。其中改造中低产田290公顷,占总面积的86.6;新增耕地面积65公顷,新增耕地率19.5;人工造林面积达到2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7以上,有效起到抗风蚀的作用,使目前脆弱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

  项目区建成后,渠、路、林、田、井、电得到全面配套,同步建设,整体推进,使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并营造一个增效、增收、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6)《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7)《巴彦淖尔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8)《乌拉特中旗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9)《乌拉特中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乌加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水利建筑工程定额及其它相关文件、资料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乌加河镇西部的联荣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07°55′49″----107°55′51″、北纬41°17′34″----41°17′35″。

  3.1.2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和山洪冲积扇接壤地带,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面坡降为1/5000--1/6000,地面海拔高程1028米。区内土地,土层深厚,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通过土地整理后,这些土地均可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3.1.3水文地质

  据内蒙古水文地质队和乌中旗水务局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了地下水的聚集带。含水层厚度达120--160米,单井出水量80m3/h。含水导主要以细砂、中砂为主,地下水储量大,水质好。矿化度为0.5--1.0克/升,盐度小天1.2,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

  3.1.4气候

  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北缘,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在2200--2400mm之间,平均降雨量177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与农作物生产期不同步。属无灌溉无农业的区域。

  3.1.5植被

  项目区植被类型较为单纯,植被覆盖度较小,生物量低。主要植被物种有红柳、白刺、沙蒿、碱葱等植物。

  3.1.6土壤

  因受黄河冲积和山洪冲积的影响,项目区属非地带性隐育性土壤。有灌淤土、盐土二个土类。土体构型多为粘土与壤土(包括粉沙轻壤)相间分布,土层厚度均在1米以上,可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3.2自然资源

  3.2.1光热资源

  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3225小时。

  太阳辐射:累年平均太阳辐射能153.13千卡。

  气温:年平均气温6.9℃,7月平均气温23.4℃,1月平均气温-11.8℃。

  积温:大于0℃积温3522℃。

  无霜期:无霜期为97天--151天,平均无霜期为130天。

  3.2.2水资源

  项目区可供水量主要由大气降水、引黄灌溉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其中大气降水的多年平均值为177mm,而且多集中在7--9月份。历时短,强度大,与作物的需水期、需水量不同步,很难有效利用。随着引黄灌溉量的减少和控制,完全依靠引黄灌溉已不能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因此,本项目重点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由侧向补给量、降雨入渗量和阴山高平原潜流补给量构成。经分析计算,项目区地下水可供水量,干旱年为324.2_104m3,平水年321.7_104m3。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干旱年的需水量小于供水量。且干旱年可采地下水资源量有120_104m3余量。平水年有168_104m3余量,完全可满足发展井灌的用水需求。

  3.2.3生物资源

  项目区的生物资源主要由农作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组成。其中农作物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动物资源主要有野兔、野鸡。

  3.3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现有农业人口830人,人均土地面积9亩。其中人均耕地6.5亩,20__年人均收入为2957元。

  3.4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有效控制面积334公顷,现有耕地225公顷,盐碱地79公顷,沟渠路占地30公顷。各类土地呈不规则的镶嵌分布。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南侧有旧乌加河渠,北侧有联荣渠,水利骨干设施基本配套完成。

  3.5.2交通状况

  固查公路从项目区北端穿过,具有靠近交通干线的地理优势。但项目区内的交通设施十分简陋,只有部分自然农路,农田运输十分不便。

  3.5.3林网建设状况

  过去由于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未实施成规模的林网建设。

  3.5.4电力设施状况

  通过农网改造,电力骨干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现高压线路已架设至项目区北部,可为项目区提供可靠的动力保证。

  4项目分析

  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本项目是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工程,通过土地整理可使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符合《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具体实施。

  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按照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该项目区为耕地扩展区。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实行渠(井)路、林、田、电配套,将未利用土地转变为耕地,并对原有耕地实施改造,提高耕地质量。

  4.1.2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该项目已列入乌拉特中旗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符合规划的具体要求。

  4.1.3其它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

  该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并将管理后的耕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划入基本农田。通过土地整理实现基础设施配套,达到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耕地的目的。

  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该项目区具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适宜性强,光热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充足的优势。因土壤盐渍化和基础设施不配套,严重制约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渠(井)、路、林、田、电配套,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4.3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项目区地处河套灌区北缘,土壤盐渍化和基础设施不配套,是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项目区实行井黄双灌,实施节水灌溉,既可解决引黄灌溉的缺水问题,又可降低地下水位达到脱盐的目的。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克服限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4.4公众参与分析

  本项目的实施,完全符合当地群众的意愿。因项目区生产条件落后,经济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所以,当地群众急切盼望土地整理项目尽早实施,改变生产条件,尽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5.1规划原则

  1、坚持力求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3、坚持实施土地整理,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的原则。

  4、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力求达到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标准。

  5.2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

  5.2.1土地利用规划

  项目区总控制面积334公顷,其中现有耕地225公顷,盐碱地79公顷,沟渠、农路30公顷。通过土地整理,耕地可达290公顷,林地26公顷。具体规划指标详见下表。

  项目区规划主要地类面积变化对照表单位:公顷

  5.2.2水利规划全面实行井黄双灌,可降低地下水位,达到地表土壤脱盐的目的。

  5.2.3林网规划

  项目区新增造林面积26公顷,使森林覆盖率达到7.8,造林品种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辅以小量经济林。项目区内农防林采用大网络的的林带模式,沿道路布设,考虑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在东西向道路两侧设置主林带;以利浇水和改善景观。

  5.2.4道路规划

  为了便于交通运输,项目区设主干路、田间路。项目区需增设南北走向主干路3条,东西走向主干路3条,路基宽8米,路面宽6.5米,高出地面0.5米,总长20公里。田间路48条,路基宽5米,路面宽4米,高出地面0.3米,总长25公里。

  5.2.5田块规划

  以渠、沟、路为框架,将项目区分割成南北走向的条块52块,每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为了提高水利用率,实行小畦灌溉。既畦宽4米,畦长50米。

  5.3项目建设的主要工程

  5.3.1田间土地整理工程

  根据项目区地形、地物的实际情况,采取局部平整法,并按照挖填土方工程量最小或挖填平衡的标准进行,部分地块进行客土改造,以利畦田灌溉和园田化种植。具体工程量:机械平整土地334公顷,土方25万m3;机械打堰2100条,机械深翻土地334公顷;客土改造0.9万方。

  5.3.2土壤改良工程

  项目区的土壤养分除钾以外,其余含量都较低,需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改良耕地面积234公顷。

  (1)采用畦田灌溉,减少灌水定额,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通过淋溶使土地脱盐。

  (2)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施有机肥,采取根茬肥田,过腹还田等措施,逐步将绿肥纳入轮作制度,推广套种,抓好深耕、深松等工程措施,并依据作物需肥性能,实现配方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5.3.3农田水利工程

  以实施水利规划为主体,实行井黄双灌。工程主要包括:开挖斗渠2km,开挖农渠3.5km,开挖毛渠15km全部实行衬砌,打配套机电井16眼,井深80m,混凝土管井筒,单井出水量每小时80立方米,埋设低压管道26km。

  5.3.4电力设施工程

  低压线7.05km,架设变压器5座,100KVA变台5座。

  5.3.5田间道路工程

  主干路完成土方6万立方米,田间路完成4.5万立方米,干路辅沙1.6万立方米。

  5.3.6农防林工程

  营造防护林带25km,其中主林带15km,副林带10km,植树5万株。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依据

  本投资估算主要是依据《水利水电工程预算依据》《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结合当地实际而进行的。

  6.2投资估算:507.58万元。

  6.3资金筹措

  项目自治区投资450万元,地方投工投劳57.58万元。

  7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7.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为了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参与项目论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与资金、物资使用监督、检查以及有关事宜的决策协调工作。

  7.2工程建设管理

  7.2.1建立法人负责制度

  项目实施的承担单位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全面负责,并实行终身追究制度。

  7.2.2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

  项目正式批准以后,在工程开工之前,须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根据各类项目的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安排要求等编制标书,招标要按国家规定的正式程序进行,增加操作透明度。

  7.2.3建立工程监理制度

  业主、施工企业和监理是工程建设的三个相互制约的环节。监理人作为中介机构,对业主和施工方进行全面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7.2.4实行合同化管理

  标书、投标文件是项目实施合同的组成部分,无论项目工程实施及工程监理均采取合同制管理,增强透明度。

  7.3财务管理

  执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财务专设帐户、专款专用、建章立制、规范财务手续,实行财务管理达到帐据、帐物、帐款相符,努力做到增收节支,财务要定期审计。

  8效益分析

  8.1社会效益

  (1)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本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现。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65公顷;新增耕地率19.5,改造中低产田225公顷,可使290公顷的盐碱地及中低产田变成优质的稳产、高产田、使每公顷增加农作物产量在3500kg以上,这对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起到保证作用。

  (2)项目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可吸纳部分剩余劳动力,为当地群众解困和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地减轻了就业压力,有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

  (3)实施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战略,建立绿色农业基地,增强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后劲,以促进地区经济振兴和快速发展。

  8.2生态效益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性整理,合理规划,统一布局,使其农、林、水、路一体化,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良和防治土壤盐渍化,使项目区植被率大幅提高。既可起到防风固土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为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和保持各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8.3经济效益

  根据项目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和规模,按照产品市场价格及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项目完成后,每年增加粮食总产量达251万公斤,年增加收益172万元,投资收益率为34,投资回收期为3年。

  9体会与建议

  本项目经分析论证,该项目符合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构想。项目建成以后,可为国家增加耕地65公顷,同时可使290公顷原有低产田得到进一步改造,项目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各项建设条件优越,见效快,投资回报率高,而且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产业投资方向。

上一篇:给学校的建议书(优秀5篇) 下一篇:最新对公司发展的建议书范本(通用35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