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中心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在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较好地完成本人所负责的各项工作。现将20xx年的工作从德、勤、能、廉几个方面作如下小结;
一、德: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作风正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爱岗敬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中。能够主动、认真地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勤:
本人能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工作纪律,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
三、能: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岗位职责所规定的任务,胜任本职工作。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业务水平。
四、廉:
认真学习党章,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侧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工作中坚持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共产党员”的称号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及家人负责。遵守法纪、廉洁自律、廉洁奉公。
四、绩:
(1)专题片《能源地质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拍摄制作20xx年新教师第一堂课5人次
(3)共同完成子弟小学教学观摩课录像16人/课(累计16小时)
(4)新闻照相、录像
(5)现场转播:开学典礼国际采矿大会。
(6)全程录像:
20xx经典诵读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第20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第十期校园网络精英夏令营
(7)新闻中心设备管理
(8)新闻中心安全管理
关于创新性工作:
20xx年学校加强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新闻中心被列为安全检查重点单位。本人作为新闻中心的安全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根据新闻中心演播室楼层高、局部人员密集、人员疏散通道单一的特点。制定完成了;
学校新闻中心工作总结 篇2
今年以来,区新闻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项目攻坚年,坚持区域跨界全媒体平台打造,坚持“走转改”深入基层,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纵深融合,坚持深度报道和重大事件报道中增强新闻时效性、可读性和可观性,坚持通过系列活动营销城市增加受众。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发挥“主流引导”核心作用,倾力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一是围绕学习贯彻精神,开辟了《高举旗帜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报道》专栏,及时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到基层,动员和激励了全区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贯彻落实精神鼓劲出力。二是紧紧围绕项目攻坚年主基调,开辟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项目攻坚年,抓项目强产业促发展》、《项目攻坚年,记者在一线》等多个专栏, 主动服务,全程跟进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工作的亮点、难点,充分展现了各单位抓项目、促发展的力度和创新举措。三是围绕温江发展新定位,开辟了《全力打造成都西部副中心,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等专栏,及时让群众知晓其重大意义,营造了全区上下共谋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围绕主题教育活动, 创新开展了“一封信征集”活动,在较短时间内收到投稿280封,有利展示了普通群众“梦”的实现过程,扩大了温江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五是积极策划开展了“一句话说金”形象宣传语征集活动和“金温江形象标识由你选”活动,掀起了新一轮关注温江、去往温江的热潮。六是围绕全区重点工作、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深度提炼采写了反映温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社会管理创新、城乡生态优化提升等方面创新经验的外宣稿件,向外界充分展示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截止目前共开辟了110余个紧扣中心工作、基调鲜明的新闻专栏和专题报道,推出新闻评论20余篇,完成中央、省市上宣新闻70余篇。
(二)立足“为民”根本定位,积极推进各媒体创新突破大发展。一是《今日温江》报新推出《图播》、《城乡环境监督“随手拍”》、《小窗幽记》、《小人物,正能量》、《今日谈》等10余个专栏321篇,把版面留给群众“接地气”,增强了亲和力和感染力。二是温江电视台《新闻》栏目全新改版,重点推出了“今日聚焦”版块,紧跟时事和社会热点话题策划主题报道251条; 开辟了方言评书栏目《梦想书场》、互动竞技栏目《鱼凫新SHOW》、情景短剧栏目《微生活》,并参与策划录制了**区首届青少年电视才艺大赛,拉进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三是温江人民广播电台以温江都市生活广播全新亮相,新推出《车里车外》、《全手册》等12档自办栏目,凸显温江地域特色和生活咨询。四是温江新闻网全面改版,对页面和栏目进行优化提升,全市率先开展了手机、平板电脑直接访问和观看在线视频, 满足了新时期网民的访问需求。
(三)突显“互动”功能定位,着力提升政务微博及时性和关注度。一是紧跟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适时推出了项目攻坚年、成都西部副中心等话题20余个,收到并回复网民咨询、诉求等1000余件,积累粉丝数达90000余个,同比去年增长70%;特别策划推出了#每日上榜#话题,选取当日最有价值、最有趣的网民微博截图发布,被新华网舆情在线作为亮点案例转载。二是突出温江元素的大众化展示,策划开展了“温江农产品公共品牌名称及商标图案征集活动”、“相约温江”等5个大型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网民参与。今年以来,“@金温江”新浪政务微博排名一直位居四川省每周排行榜前茅。
(四)围绕“全媒体”发展定位,积极延伸新媒体宣传触角。一是“金温江”公众微信自9月6日上线后,深受群众喜欢,设置的温江人文、温江故事等栏目,成为群众了解温江的窗口,每周定时发送的温江旅游、购物等生活服务类消息方便了市民,也成为外界了解温江的一条快捷通道。二是将成都西部副中心、20xx中国马术节宣传与“金温江”APP上线推广相结合,与专业机构合作,以悬念营销和事件营销为手段,策划开展了“马到功‘城’寄语20xx中国马术节 祝福成都西部副中心——温江”万人大签名活动,吸引2.4万人次参与和26家主流媒体转载,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全市率先实施的“金温江”APP,打破了传统模式,实现了跨界传播,让市民第一时间即可掌握各类重大事件,成为了全区唯一一个对外宣传的移动应用平台。
二、20xx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工作思路:按照全媒体的理念和多元营销的思路,以形式创新加强重大主题宣传,以话题策划促进栏目品质提升,以公益手段放大媒体形象,全面升级内容生产能力、信息输出能力和区域营销推广能力,着力打造服务百万人口的现代化专业化区域跨界全媒体机构。
主要目标:年度内,推出13个深度报道专栏,策划6个全新栏目,开展8个大型活动,与群众互动不少于105次,收听收视率、粉丝数分别增长12%和50%,宣传内容全面优化,栏目形式更加新颖,媒体关注度全面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工作
1.深化内容建设,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一是成立深度报道组。紧扣温江发展新定位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度策划包括项目建设、社会建设、民生保障等系列主题报道活动, 综合运用体验式、述评式报道等形式多样的报道形式,增强主题宣传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关注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落实情况、项目建设情况、执行落实情况、行风政风建设情况和社会风气等。三是积极策划精品活动。利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马术节等大型活动的契机,精心策划参与面广、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活动。四是加大示范工作报道。深入基层,挖掘亮点,大力宣传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典型经验。
2.增强互动参与,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广泛开展接地气活动。开设“民生工程,你最关注什么”、“我要谏言”等互动话题,从城市管理、社会建设、公共参与等各个领域进行题材选取和报道呈现。二是开展记者蹲点报道。加强与企业、村、社区联系,推出“一线见闻”、“蹲点日记”、“小人物、正能量”等系列报道,真实反映基层实情和群众需求。三是积极拓展娱乐节目。依托温江花木、绿道等特色资源,推出休闲运动竞技、都市农业体验和花艺比赛等娱乐节目。四是筑牢公共学习平台。开辟“温江读书会”专版,推荐好书和刊登读者的精彩书评。挖掘高校和企业智力资源,刊登优秀专业文章,搭建公共学习交流平台。
3.发挥整合效应,塑造公益性媒体形象。一是全力打造公益性全媒体。通过全媒体手段开设“我要公益”栏目,广泛征求群众的现实需求,推动群众对社会组织公益服务的理解、支持。建立公益项目APP手机终端,推出网上餐饮、购物娱乐等优惠活动,吸引志愿者、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二是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合作。深度开发APP同城生活消费信息快播平台、团购平台,实现**人的“掌上团生活”,电视、报刊、网站媒体全联动全参与,开办《温江吃货》、《时尚达人》等与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栏目,帮助塑造相关企业品牌。
4.健全合作机制,搭建对外宣传新渠道。一是加强横向联合。搭建大成都地区各区市县城市营销宣传平台,签署相关节目、时段、版面置换协议,借力区外媒体资源集中推介温江。二是加强纵向联合, 通过选派记者上挂上级媒体跟班学习, 主动研究了解新闻需求,与赴温采访的上级媒体记者建立合作关系,跟随采访区内各项重大活动等举措建立高效快捷的外宣媒体通联机制和信息报送制度,确保区内重大新闻线索、稿件及时上报。三是成立市场活动组。针对基层单位、高校、企业等不同行业和人群的意向需求量身策划“走基层镇街行”、温江区诚信企业评选、单身鹊桥会等系列活动。
学校新闻中心工作总结 篇3
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各位同事的支持下,20xx年,新闻宣传科、校报编辑部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巩固新闻宣传阵地,注重新闻策划,细分矿大故事,形成了内宣精彩,外宣有力的良好局面。
一、常规工作
1.创新机制,完善“三个联动”。
一是建立校院两级联动制度,每个学院和部处单位都安排专人负责与学校新闻中心的联络,初步建立了校园新闻素材征集与共享机制。二是建立了内外联动机制,一方面为校外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另一方面外宣主动结合社会热点议题对学校进行采访报道。三是实现了报网良性联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有效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果。
2.巩固阵地,提升新闻网与校报影响力。
不断丰富矿大新闻网的内容。明确了矿大新闻网刘勇、卢进丽、刘尊旭分别负责的栏目,提高了更新率。全年共审核新闻近万条,发布6000余条,其中视点新闻540余条,图片新闻5条,校园文化1500条,矿大故事149条。会同网络中心开发制作新闻网APP,目前已经开发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
继续发挥校报影响力。全年出版校报18期,增加深度报道、专题报道和跟踪报道。进一步美化校报版面,增强可读性。校报上网,数字化发送,对上万个邮箱进行精确投递,在三个校车站点设置了自助取报栏。
3.把握导向,围绕办学目标细分矿大故事。
围绕“三个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继续讲好矿大故事。围绕综合改革,推出“综合改革系列访问”栏目,采访了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学科办负责人及青年教师,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围绕一流的学科,策划了我校协同创新外宣稿及毕业生看专业系列报道,翻译并刊登了卡罗·卢比亚及陈清泉院士来校演讲的内容。围绕一流的人才,推出了“矿大人物”、“青年才俊”、“最受欢迎教师”等栏目。围绕一流的学生,推出了“每日一星”、“新生新鲜事”、“优秀毕业生”等栏目。此外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推出了20篇专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4.扩大影响,加大外宣策划的力度。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重大活动,形成了多家重要媒体规模大、气氛浓、影响广的宣传合力。重要报道包括《科技日报》两篇头版头条文章,《中国能源报》、《中国青年报》的两篇头版文章,《中国矿业报》、《江苏教育报》的专版文章。7月3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服务煤炭行业,产学研融合,实施协同创新的探索和实践。10月11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的院士、安全专家共同呼吁推进煤与瓦斯共采。11月16日,《中国能源报》头版报道专访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院士文章。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对青年恒好公益创业孵化基地在中国矿业大学落地的情况进行了报道。9月初,《中国矿业报》、《中国煤炭报》、《江苏教育报》、《徐州日报》以专版或者专栏的方式报道抗日战争的中国矿业大学。11月10日,CCTV-5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第三届半程马拉松赛暨首届全国高校半程马拉松赛。全年各大报纸外宣稿件230多篇,主流网站发表稿件5000多篇。此外,对20xx年外宣稿件进行了统计与奖励,召开了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
此外,协助领导做好包括化工学院实验室爆燃事件在的各类负面新闻的媒体应对工作。
5.规范制度,理顺新闻工作流程。
按照服务群众、方便师生的要求,对我校新闻宣传制作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新闻工作流程及规范》、《关于扩大新闻线索来源的实施意见》、《中国矿业大学接待媒体记者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学院新闻宣传报道情况统计方案》。加强了内部工作流程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宣传科三人的分工与合作。
6.加强服务,凝聚新闻宣传合力。
坚持“用服务赢得尊重”的理念,加强与学院和部门的沟通交流。开设新闻宣传写作指导讲座8场,指导举办第三届徐州市大学生记者文化节,开展活动15项,评选“优秀学院传媒中心”9个、“十佳”和“优秀”大学生记者48人。
7.开拓创新,提升新闻从业能力。
针对做好外宣及危机应对,邀请新华日报记者李刚来校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研讨、继续学习等形式,不断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中,校报有四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江苏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中,校报有五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个人获得“机关管理服务标兵”称号。工作之余,注重理论研究,熟悉媒体发展规律,撰写论文四篇,在《现代传媒》、《新闻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
二、创新工作
1.加大外宣策划力度,实现了外宣新的突破。主要包括《科技日报》两篇头版头条文章,《中国能源报》一篇头版文章。
2.把握导向,围绕“三个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细分矿大故事。推出了“毕业生看专业”、“每日一星”、“新生新鲜事”、“青年才俊”等系列栏目。
三、不足
1.融媒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内宣合力没能很好地转化为外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