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通用12篇)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1
教育是兴国之本,体制内的教育在党的带领下越来越完善,越做越好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作为我与和我一起成长、同样接受体制外教育的团队们来说又该以何种角度、方向思考教育的变革?我们所做的事情在教育变革的道路上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这个团队最终要走向哪里?
我对我现在所接触到的体制外的教育充满信心。教育变革是一场持久战,体制内教育变革过程更是漫长,目前来说,在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还是分数,而因为分数的限制,很多人迫于“标准答案”而被限制思维,我在这里没有这样的限制,哪怕是这篇文章中仍然存在许多片面的理解,但不会限制我的思考,不会限制我的表达,能够等到我自己成长之后,回头再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欠缺思考。这个是我们拥有的应用式教育系统所带来的,是体制外唯一一个研发了系统性教育的地方,并且从育人方向上,从育人方式上,是体制内教育远远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从研发这个教育系统开始就已经开始准备这一场持久战了,也正因如此,我们走在了中国教育变革的前头,而且随着我们这一批学生的成长,在教育变革上无疑是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建国后的1961年,国内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粮食短缺,饿死上万人,同时受到来自苏联政府的压力,对中国“大跃进”极力反对,赫鲁晓夫发表言论“人民公社”迟早失败,撤出在华专家团队,雪上加霜的是国内经济于此同时进入寒冬期,十分萧条,毛泽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同仙风道骨般写下《咏梅》,这样的情况也就如同现阶段的教育变革现状,南科大的失败,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打击,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条路坚持下去,将持久战打好!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形容我们最好不过。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2
刘老师说起教育变革的事情,经常拿南科大做对比,并且谈论起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胜利是中国的,但不会速胜——教育改革是必然的,但短时间不会有非常大的改变。前段时间端午正逢高考,借着假期回去和正在参加高考的同学交流了一番,之后写了一篇感受,现在看来当时是有一些悲观的态度。我时常会拿自己和以前在一起学习的同学相比,现在还与我有交流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在学生时代与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相似的,不论是性格、兴趣、成绩,他们现在都已走入大学的生活,而他们在高中、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状态也大致能反映出我如果走体制内教育目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会看到初入大学的他们,报名参加社团、当志愿者等等,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接触社会、改变自己。体制内的改变是有的,因为体量过于庞大,当这些小的改变慢慢汇聚就逐渐形成变革。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3
《教育强国》纪录片,分为四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基本讲述了从建国时期到现在的四个不同教育时期,分为扫盲阶段、巩固发展教育阶段、基本普及教育阶段和全面普及基础教育阶段,任何时期,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在第一阶段,当时的一名政员直接说我不怕上战场打仗,就怕仗后写报告,扎根具体人物讲述教育的普及,在那个时候,毛泽东在看望苏联的留学生时说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也是在那个时候,基本确定大体的教育框架和制度,确保为建设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第二阶段,刚刚结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马上召开会议恢复高考,确保人才的价值,并且加大力度让人才在国外学习,培养高端人才,同时设立广播电视大学,采用新型的方式加大人才的培养,建设211、985等大学;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4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前进,中国教育步履坚实,焕发出全新的时代面貌。从1978年到20__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发挥着基础和支撑作用。鲜活生动、颇具时代特征的人物和故事,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留给人们的温情回忆。
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建立学位制度让中国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大规模出国留学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办泽惠更大范围的青年……一系列事件,拉开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探索前行的大幕。中国教育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基”攻坚,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格局,在世界教育史上,书写了属于中国的时代传奇。
第三集《春风化雨》
教育是奠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固基石,20__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个教育故事,讲述着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四集《面向未来》
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
思想政治课创新形式,为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以安吉游戏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中国特色和时代风采;随着劳动教育生动实践的开展、网络技术等创新应用,基础教育领域更加突出公平、变革,育人效果举世瞩目……中国教育各领域的深入变革与砥砺前行,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教育勇担时代重任、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5
11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专题片《教育强国》播出。该专题片共4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专题片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展示了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专题片的热映,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为我国经济奇迹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的作用,提升课程质量,增强课程吸引力,努力培养合格的、有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国初期数以万计的人通过学习,改变了个人命运,国民素质整体提高。”江西省玉山县凤凰小学校长王丹说,“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如何让更多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我们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构建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更加关注贫困学生、留守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
“我为新中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跨越式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教体局局长许俊良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教育理念,心怀教育梦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新时期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是新中国教育温暖而有力量的回忆。”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校长杜忠成说,“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赋予了今日教育人前所未有的重任。使命在肩,我们要立足当下,不忘教育初心,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6
如果说《专题考试》是促进党员学习掌握时政新闻,那么《每周一答》和《智能答题》则是扩大我们对各个知识领域的了解,比如戚继光的”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是用来譬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巨晓林”被称为知识型企业职工的优秀代表...... 观看党史《撤离延安》才能使人懂得我军打仗以退为进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战略部署,才能读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精彩论断,历史证实了毛泽东的英明预见;观看电影《太行山上》看得让人潸然泪下,八路军女战士为了救负伤的日本军人,而日本军人将刺刀插向八路军女战士的心脏,一系列感人的画面使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得到充分展现,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也有《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经典诵读“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全新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把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讲清楚,传达出民族自信的相关核心精神,认真诵读《习近平用典》的《平语近人》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以人民为中心,总能妙语连珠,在现实中引用经典。学习历史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知。
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学习强国”平台,因为我深深的被这个极好的学习的平台所吸引,阅读各个板块的内容已成了习惯,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青年一代要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要早立志,发扬五四精神,毛主席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丽诗篇,这是他远大志向的表达。我们青年一代必须加强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解放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泱泱大国中国是魅力四射的国度,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我相信在这个内容权威、丰富和特色鲜明的学习的平台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视觉,不仅时刻传输着党的政策和总书记的工作步伐,也润物细无声地灌输着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量,俨然成为了我工作和生活的教育加油站。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7
基本普及基础教育,视线转移到农村,不断完善基础教育的普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第四个阶段,也是我看了足足三遍的一集,全面普及基础教育,同时指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围绕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培养人等问题做出教育的变革与探索,将教育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开始,在小学开始真正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课堂从教室移到室外,初中、高中开设科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支持发展职业高中、大学,高等教育方面开始建设双一流大学等等。
这一系列的纪录片让我大致了解了每一个阶段国家的教育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体制内教育逐步符合教育规律、面向未来的改革,而在之前之所以觉得先行教育制度与市场需求不符合,是因为我只看到了当下,没有看到国家在做出怎样的改变。现在,政府一方面解决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加大基础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形成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就像在前文里《论持久战》提到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不会短时间有非常大的改变,聚少成多,汇聚力量,形成变革。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8
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两种教育,之前一直在持续关注,也一直在说自己的想法,但是每当我总结出一个“结果”的时候,在当时看这个“结果”是对的,而后面了解的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看问题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甚至都没有将其中的过程看清楚。所以到现在,发现自己还是处于一个认识与了解的过程当中,在不断的持续关注中拓宽着自己的视野。当然结论还是要下,因为这证明了我现阶段的认知水平。
教育是兴国之本。对于过去自己接受的体制内教育,自己是认知、了解、对比,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关乎我从哪里来;对于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是一场新的变革,在自己的教育路上,指引我要到哪里去,甚至指引整个教育行业要到哪里去。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9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为国育人,为党增辉;他们关注青少年、关心青少年、关爱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他们弘扬“五老”精神,力托祖国未来;他们发挥“五老”精神,培养“四有”新人。他们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长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服务队等,为教育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理当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10
叶城第三中学的德育教师古丽加汗给同学们上课的纪实画面,搭配对党支部书记肖卫军的采访,生动讴歌像古丽加汗一样的青年教师,义无反顾投身祖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勇气和选择。在上海市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分析道,未来一代培养应该实现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最好的结合时,引出上海市东中学实验课上高一学生合作制作“程控升降机械手”的案例,帮助印证当下教学实践与未来培养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从黑白影像到彩色画面,从直观讲述到配乐渲染,从经典影像记录到见证者解说,彼此互为补充,在变换表现方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丰富影片内容。从教育改革的亲身经历者、教育政策的制定解读者、教育体制的体验受益者等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龄的代表人物的口中,愈发感知中国制度、中国成就与中国自信。
借教育事业“典型人物”彰显时代印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教育政策的出台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与国家发展相互勾连。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年代的国家使命,彰显着那个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通过《教育强国》中几位典型人物的事迹,观众可以以小见大,管窥这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样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急需大规模高级专门人才,当时年仅19岁的戚发轫踊跃加入,一群怀揣着保家卫国梦想的年轻人汇聚在一起。戚发轫说:“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的航空力量太落后了,受人家欺负。所以那个时候下决心,一定去学航空、造飞机、保家卫国,所以我就报了航空这个专业,要下决心办这个事。”1977年,从宁夏戈壁草原来到北京的姜德文抓住了恢复高考的重要契机,追回了曾经丢失的学习时光,成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铭刻在无数人的记忆中。“我的证书是10001号。第一个‘1’代表科学院,最后‘1’代表第一个。”1983年5月27日,参加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的马中骐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他为国内理论物理学界和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保安队的队长助理张永辉通过努力,在12年的时间里相继拿到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文凭。他说:“我是41岁的时候准备考研究生的。当时的想法,一个是想拓宽自己的视野;第二个就是想,我能不能冲一下,别人为什么行,我为什么不行呢?”从分辨不出几何图形,到能精确计算出各种图形数据,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邹彬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他用一把小小的泥刀雕砌出“艺术品”,实现了中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零的突破,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平台。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11
纪录片《教育强国》开播啦,今天是《立国之本》和《强国基业》,明天还有《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该片反映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规模体系,其探索与前进历程扎实,取得的成就辉煌。我们是恢复高考后四年参加高考的,还幸运地成为了教师;我们亲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深感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了(着)自己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新。
一辈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长,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知道教育发展的过程,才能更清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领导、教育专家,他们退而不休,满怀爱心,不求名利,不辞辛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后代、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023教育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12
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国家而感到自豪,所有的成就都源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唤起了我们每位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激起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我们要时刻铭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那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无数个先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华夏的炎黄子孙,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团结一起,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和平,增强历史使命感,立足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祖国,哺育着我们成长,祖国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祖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我和我的祖国就是紧紧相连的体,没有祖国,哪来现在的幸福生活。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已经点燃了她的第70枝生日蜡烛。这70年的风雨中走过的路,淌过的河,已不计其数。这70年里,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7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完成好多事情,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是短暂的。虽说成长之路是曲折、漫长的。面对70年的风雨沧桑,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现在,我们可以挺直腰板拍着胸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