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工作计划 内容页

地理教学计划(汇总24篇)

2024-09-15工作计划

地理教学计划 篇1

指导思想: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地理教学计划 篇2

  很多同学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地理的时候,就对地理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好感。是进入初二以后同学们要记住,中考的时候会考到地理这门科目的: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中国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通过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主要河流、人口分布、主要资源;了解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布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地理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班,一共66人,上期期末共有55人及格,及格率为64%,19个优生,优生率为22。1%。这届学生初一的地理知识掌握的很差。我刚接这届是升初二的时候,当时他们有66人,其中11人及格,及格率只有10%,优生2人,优生率为2%,这可以看出他们初一的功底很差,而初二的知识掌握的相对较好。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针对初一和初二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初一上册一共有三章:第一章是地球和地图。第二章是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章是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虽然章节很少,但是内容很多。

  初一下册一共有四章: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初二上册共有四章:第一章的陆地和海洋。第二章的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三章的居民与聚落。第四章的发展与合作。这四个章节都是比较重要的。

  初二下期共有三章:第五章的认识大洲。第六章的认识区域。第七章的认识国家。

三、教学目标

  由于这期不会地理考试,因此这期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这期的时间里面把初一和初二的所有知识全部拉通复习一遍,加强学生的记忆,为下期的中考做好准备。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作业及时的收交批改。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课时为18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初一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课时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2课时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2课时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课时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2课时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2课时

  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2课时

  初二内容: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2课时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2课时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1课时

  第四章、发展与合作1课时

  第五章、认识大洲2课时

  第六章、认识区域2课时

地理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83%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26%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和中国台湾五个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本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本教材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生学习区域的基本内容,还同时介绍了与珠江三角洲毗邻并联系密切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章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举例说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本章难点:

  1、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认识我们的家乡——四川。本章的学习内容多,但需要记忆的知识并不多。

  本章重难点:

  1、据历史资料说明四川名称的由来;用地图呈现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差异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差异巨大的自然环境。

  2、在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经济建设。

  第九章、走向世界

  三、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希望这期的地理成绩在全县同类乡镇学校排名中提升两至三名。转变学困生对地理的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地理。

  四、教学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计划。

  2、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3、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4、认真写好教案。

  5、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盘绕目标进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离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8、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9、注意教学要领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斗胆探索,勇于立异。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1课时

  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1课时

  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1课时

  第四节: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1课时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1课时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3课时

  第二节:首都北京3课时

  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3课时

  第四节:西部地区3课时

  第五节:祖国的宝岛——中国台湾2课时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一节:珠江三角洲——黄金三角1课时

  第二节:快速发展的经济2课时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课时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第一节:多彩的四川1课时

  第二节:崛起的四川1课时

  第九章、走向世界2课时

  复习初一的会考内容4课时

  检测、复习:

  本学期共38课时,新课结束共需31课时,剩下7课时用于平时的复习和检测。本期一共有5个章节的内容需要检测。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作业评讲。

地理教学计划 篇5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特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针,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活动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交流能力。

  7、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听取学生方面有效可行的建议,灵活机动的开展活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各年级活动主题安排

  本学期课外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爱我家乡(分组活动、发放调查表)

  (二)环境污染调查 (分组活动、发放调查表)

  五、具体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纲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5、结合《纲要》领会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意图和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6、每一活动主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灵活取舍,创造性地使用。

  7、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不要打消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8、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9、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10、指导学生注意收集资料。把资料整理好,保管好,对活动的结果要开展交流活动。

地理教学计划 篇6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2、人口迁移的形式和原因

  3、人口的发展如何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三、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农民工现状

  2、分析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3、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教学目的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内部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3、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所要经历的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点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市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

  2、分析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

  3、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基本思路,选择恰当位置的住房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三、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是什么样

  1、分析资料,了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收集当地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数据,了解适宜在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

  2、为家乡的农业园区选择适宜的农业种类

  3、根据所给的地图,描述出农业示范区的蓝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

  三、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焦作市概况

  2、分析焦作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

  3、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城市转型的途径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的: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北京及其他城市的自行车现状

  2、分析北京市交通拥堵是否与自行车有关

  3、发表意见,探究北京自行车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使学生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引导学生初不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念

地理教学计划 篇7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地理教学,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在区域地理中,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各个区域。

三、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表:

  第1---2周,学习完第五章内容。

  第3---4周, 学习第六章内容。

  第5---6周,学习第七章内容内容。

  第7---9周,学习第八章内容,半期考试。

  第10---,复习初中地理四本书内容,准备学业考试。

地理教学计划 篇8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3、4、5、8四个班级的地理教学任务。为了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地理学习,对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学案的使用也形成习惯,对本学期的教学会有所帮助。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地理时要轻松许多。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难度要小了许多,内容上也更具体、更直观,便于记忆和理解。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七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五章内容,分别为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的国家和地区》、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十章《极地地区》。

  本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授,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

  2、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3、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自己、备课标。尤其要深刻理解课标,吃透课标。其次,关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的表现。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情感。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注重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学会读图、填图。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深入研究学案教学的特点,认真编写学案和教案,把握学案教学的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优势。

  4、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6、 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在教学在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作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再进行总结、要课文、图像作业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记忆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归纳、记忆等能力、并及时强化巩固、懂得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9、 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0、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1、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地理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备课上课,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认真履行教师义务,高效的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通过地理能够认识世界,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到利用地理的新阶段。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系统的地理知识,对于许多概念还比较模糊,难以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许多同学对于如何利用地图不够熟练,对地理位置判断模糊不清。难以深入的学习地理知识。虽然充满求知欲,但仅仅停留于新奇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加深,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不够就会表现出来,大部分同学容易陷入机械记忆的“误区”,无法真正理解地理现象。七年级后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些问题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加关注。

三、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包括: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区域分布、气候特点和人文特征,编排方式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章的课题是“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的重点是了解什么是地理,能够说出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士人情等方面相关的地理现象、知识。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熟悉常用的图例。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会应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实地距离,明确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难点是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掌握开展地理考察的途径、方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测算距离。比例尺的转换、比较及选择。

  第二章的课题是“地球的面貌”。本章的重点是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认识地球仪,知道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的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特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难点是极地经纬网地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运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第三章的课题是“世界的居民”。本章的重点是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入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及主要分布区。世界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建筑特点。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难点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世界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的课题是“世界的气候”。本章的重点是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气温和降水是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理解昼夜更替的现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难点是天气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综合分析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温年变化曲线及逐月降水量图的判读方法。

  第五章的课题是“世界的发展差异”。本章的重点是举例说明一些国家领土、人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难点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异及成因。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必须跟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引导学生去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地理用具,让学生收集某地的气候,地势地貌等方面的资料等,开展生动形象的地理活动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把握地理学习的本质规律。

  认真备课上课,吃透教材,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3、科学合理的复习。

  指导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地理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好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的学习,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学会集中复习与分散分析相结合。知道学生持之以恒的执行地理复习计划。

  4、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止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所学的内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要多练题,还要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5、加强课后的复习与指导。

  引导学生充分的去观察课外的一些地理现象,搜集有关地理资料,观看地理教材与视频,仔细揣摩世界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熟记并掌握地球仪的相关地理位置。

  6、从生活各方面入手。

  将生活中出现的比如奥运会,亚运会等,出现的各个国家的名称,不失时机地引入地理方面的知识,分析这些国家的区域位置,人文特征,加深对世界地理的学习。

  7、学会使用比较分析法来解决地理问题。

  将南北半球、东西纬度、中外地理进行比较分析,善于使用比较分析法,可以突出各个区域的地理状况,增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理解。

  8、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

  除了基础训练上的地理方面的练习,还要将地图册上的填空问答等题进行深入的去分析和探讨,科学合理的利用地图册,不仅是对地理方面进行图片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对地理方面知识的理解,持续的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各个国家和区域的地理位置。

地理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 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七年级地理第二学、

  本册教材共五章: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第 页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人文环境特点。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第 页20xx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通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突出日本自然灾害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日本经济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了解东南亚地势变化、地形结构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七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特点,石油资源,宗教,欧洲西部,欧盟,畜牧业,旅游,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业生产,文化习俗。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了解美国移民国家,农业地域专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巴西,民俗。

  第十章《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科考与环保的重要性等。七年级地理第二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学会大洲和国家的学习方法。认识亚洲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概况,认识各地的自然特点和经济概况以及与中国的联系。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五、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巩固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得地理知识信息的基本技能。七年级地理第二学2. 运用学过的地形、气候等世界地理的知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分析世界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 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他地理特征。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

  4.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二) 过程与方法七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七年级地理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 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地区之间的合作价值,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六、本学期教材重点、难点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第 页20xx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第 页20xx七年级地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七、教学措施和建议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第 页20xx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教学、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导学案。

  2、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课堂教学方面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的教材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八、评价的主要方式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地理课程标准把地理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 程 进 度 计 划周次教学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周第六章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第二周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三周第六章单元检测及讲评第四周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第五周第二节 东南亚第六周第三节 印度第七周第四节 俄罗斯第八周第七章单元检测及试卷讲评第九周复习第六七章、期末考试及试卷讲评第十周第八章第一节 中东第十一周第二节 欧洲西部第十二周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十三周第四节 澳大利亚第十四周第八章单元检测及试卷讲评第十五周第九章第一节 美国第十六周第二节 巴西第十七周第九章单元检测及试卷讲评第十八周第十章极地地区第十九周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第二十周

地理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结合地理中考考试说明及地理教材的特点,以及我校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学校地理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2月至3月初。

  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四章。(含相关教学训练)

  1、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2周)。

  2、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与全册训练(2周)。

(二)、第二阶段:3月初至4月中旬。

  复习八年级地理下册,与一统考前训练与提升。

  1、计划一周一章节,约4-5周。

  2、一统考前提升训练,约1周。

  3、油印训练与资料训练训练与评讲。

(三)、第三阶段:4月中旬至5月初。

  专题复习与二统考前训练与提升。

  1、专题1:地球与地球运动。

  2、专题2: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3、专题3:气候与海洋、陆地等。

  4、专题4:认识世界区域。

  5、专题5:不同类型的国家。

  6、专题6:中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料。

  7、专题7:中国的人文及区域差异。

  8、专题8:认识中国的区域。

  9、专题9:孝感乡地地理。

  10、专题10:地理热点聚焦。

(四)、第四阶段:5月初至6月初。

  综合能力训练与三统考前训练与提升。(方式:练-评-析-体)

(五)、第五阶段:6月初至中考前。综合能力训练与状态调整。

  1、地理考试非智力因素训练。

  2、中考地理信息处理(含相关考试)。

  3、考前地理模拟训练

  4、考前学生心理辅导。

三、计划预想:

  1、整体提高学生地理水平,力争考试一次比一次有所上升。

  2、目标生地理成绩平均达优,并力求高分。

  3、赶超邻近学校,促学生整体成绩提高。

地理教学计划 篇12

一、指导思想:

  结合地理中考考试说明及地理教材的特点,以及我校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学校地理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2月至3月初。

  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四章。(含相关教学训练)

  1、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2周)。

  2、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与全册训练(2周)。

(二)、第二阶段:3月初至4月中旬。

  复习八年级地理下册,与一统考前训练与提升。

  1、计划一周一章节,约4-5周。

  2、一统考前提升训练,约1周。

  3、油印训练与资料训练训练与评讲。

(三)、第三阶段:4月中旬至5月初。

  专题复习与二统考前训练与提升。

  1、专题1:地球与地球运动。

  2、专题2: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3、专题3:气候与海洋、陆地等。

  4、专题4:认识世界区域。

  5、专题5:不同类型的国家。

  6、专题6:中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料。

  7、专题7:中国的人文及区域差异。

  8、专题8:认识中国的区域。

  9、专题9:孝感乡地地理。

  10、专题10:地理热点聚焦。

(四)、第四阶段:5月初至6月初。

  综合能力训练与三统考前训练与提升。(方式:练-评-析-体)

  1、中考模拟试题训练(一)

  2、中考模拟试题训练(二)

  3、中考模拟试题训练(三)

  4、中考模拟试题训练(四)

  5、中考模拟试题训练(五)

(五)、第五阶段:6月初至中考前。综合能力训练与状态调整。

  1、地理考试非智力因素训练。

  2、中考地理信息处理(含相关考试)。

  3、考前地理模拟训练

  4、考前学生心理辅导。

三、计划预想:

  1、整体提高学生地理水平,力争考试一次比一次有所上升。

  2、目标生地理成绩平均达优,并力求高分。

  3、赶超邻近学校,促学生整体成绩提高。

地理教学计划 篇13

  本学期教学的任务是夯实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为高考作好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同时做好迎接成都市的零诊考试准备。

一、明确任务、把握教学三维度

  本学期教学任务重,知识跨度大,涵盖五本教材,且学生没有相应的教材;同时,在高考中,区域地理是高考的载体所在、关键点所在,所以必须在教学中分解高考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在知识的广度、难度、进度方面精心思考,立足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狠抓落实,做到全面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反复抓核心能力的提高。

二、坚持集体备课,共同进步

  针对高二地理备课组师资构成状况:三人跨三头、高一到高三的特点,我们加强集体备课,对整个教学过程统一思考、设计,对课后作业、小练习统一安排,做到教学过程教学进度的大统一,同时加强相互交流,从高三中了解高考最新的动态,从高一中分析教学的薄弱环节,在高二中不断强化,相互听课评课,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教有所得。

三、落实教学环节,狠抓知识、能力过手

  在研读考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备课、授课、作业批改与评析、小练习及反馈等环节,做到环环相扣,狠抓过手。针对作业及练习中薄弱的知识点,及时评析并加以补救,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对所学知识进行清理,建立知识与地图的对接,对不懂的问题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利用时间进行一周一练一测,落实知识周周清,天天练的过程。对考试题的命题要求是反复抓重点,时间计算分步考,气候知识周周见。隔周考试一次,利用星期四课堂时间进行,下午备课组活动前完成试卷批改,及时交流分析。隔周练习一次,利用中午时间进行,主要是填写地图和知识要点。

四、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业务能力

  进一步研读高考大纲和新课标,认真钻研新教材,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明确教学方向,高考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新课标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往往是高考试题关注的焦点,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研讨,并运用于教学中,做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全备课组老师必须做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对四川考题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把准教与学的着力点。在听评课中交流教学得失,组内老师相互听课至少每周一次。每周四的第七节为备课组集体活动时间。

五、降低重心,夯实基础

  针对文科学生和高考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降低教学重心,关注所有学生,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讲清知识点,讲清知识点的联系,讲清知识点的过程与运用,在课堂提问中,给尖子生的问题应更多是思考性的问题,在课后作业中,对尖子生的作业尽可能做到面批面改,互动交流,引导他们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区域地理与高中地理紧密结合,提高运用能力,随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动态。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帮扶,不断鼓励,采用填图、背书、听写的方式加大知识的过手,引导他们抓好基础知识。

地理教学计划 篇14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xx市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校结合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紧紧围绕传承与创新两大主题,以“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为办学理念;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作为办学目标;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方略,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探索素质教育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制订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为成员的实施素质教育领导组。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既分工又合作;班主任教师具体抓,做到教育教学工作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件件抓落实。

  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文明勤奋、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3、全面提高质量,争创特色。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素质教育《决定》与基础教育《决定》等重要文件为依据,结合校情,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率。

  4、严格执行《计划》,实行课程刚性化管理,开足开齐各门课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加强教育,提高学生自防、自教、自护的意识和能力,杜绝一切安全事故。认真开展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加强自律,切实抓好行风建设,把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实施措施

  (一)丰富文化内涵,引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学校各项工作以“雅”文化这一办学理念为统领,确立了全面、科学的育人目标和“三风一训”,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目标是我校全体教师在理性地思考教育的目标与价值的基础上,并经过不断梳理和集体讨论,最终确定下来的。其核心意义是在管理中追求人文精神,尊重师生主体,让每一个师生身心潜能、个性特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开发和培养,在教与学的座标中找到位置,施展才能。同时,学校本着“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的原则,重视环境文化的建设,重建书香文化。充分利用操场、楼内外的墙壁、走廊的空间等,凸显校园“三廊一屏”的整体濡染、育人作用。即:以“雅韵廊、书香廊和健体廊”三廊中精选的静态经典文化内容,教学楼主墙体上的电子滚动屏幕中“每日一文”内容为主,组织全校师生诵读、感悟,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强化德育工作,突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发展之本,生命之本。

  1、深化养成教育。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李岚清说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小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从细节入手,就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制定了《“双十”养成教育内容》:把学会倾听、课前预习、与人合作、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等20个养成习惯列入其中,并细化为60个小项,广泛进行宣传学习、强化监督、对照实施,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发展好德育校本课程。

  由少队部负责,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制定《美德课堂分年级目标任务》,按《美德课堂》育人途径创造性开展“知美德规范、唱美德童谣、讲美德故事、学美德人物、诵美德格言”活动。加强《美德课堂》管理,打造课堂亮点,增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切实保证《美德课堂》的教育质量。

  3、开展德育科研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到成长共同体的研究》作为我校的德育核心科研课题,在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上,将学习小组建成日常管理共同体,建设小组合作文化,实行学习及其他表现捆绑式、综合性评价,培养合作、友爱、有竞争意识的学生,有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4、落实“三个一”教育。一是每学期一次视频教学,制作有感染力的教学光盘,以班进行视频学习。二是每月一个专题教育,把“三爱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教育”(节水、节电、节粮)和“三个习惯”养成教育(卫生习惯教育、合作意识教育、校园秩序教育)分月进行主题教育,并将教育内容细化到每周,做到月月有中心,周周有主题。三是利用大课间操时间,各班主任就班级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教育训导。

地理教学计划 篇15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学期教学班级为跳菜班,共有学生64人,女生少男生多,总体上学生基础都很差,因此教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维持课堂纪律就成了最难的事;其次备课也必须具有针对性;最后须花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接触和交流,以便于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课程分析

  本学期所教科目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锡畴 王雁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旅游服务于管理专业 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课本内容既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必要的技能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强化技能训练、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的旅游服务人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概况。

  2、掌握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3、熟练掌握书写导游词的方法以及数据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阅历。

  (三)、教材分析 本书共分为18章为全年教材第一学期学习了前九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第三

  章:旅游资源赏析;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第六章: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第七章: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第八章:中国旅游区划;第九章:东北旅游区。其中第一章有一节内容;第二章四节;第三章三节;第四章三节,第五章四节,第六章两节,第七章两节,第八章两节,第九章四节。内容比较多。根据每周3节的课时,拟定以下教学计划。下学期按计划学习教材的后八章最后两张为自学内容。 第 九 章 介绍了东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 十 章 介绍了华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一章 介绍了华东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二章 介绍了华中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第十三章 介绍了华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四章 介绍了西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五章 介绍了西南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第十六章 介绍了青藏高原旅游区的概况、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一)、教学重点

  1、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掌握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掌握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3、 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掌握主要旅游交通方式;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络的构成)

  4、 第八章:中国旅游区划:(掌握中国旅游区划)

  (二)、教学难点:

  1、 第四章:中国旅游客源地理(掌握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2、第五章: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掌握旅游路线的制定技巧)

四、具体措施:

  1、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上课的讲槁。

  2、 加强理论的教学,多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从实例出发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提高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

  3、 注意课外作业布置的质量,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和解决。

  4、 上课时要讲求教学方法,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多通过事例说明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5、 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小组,对待进生多谈心多鼓励,从而提高待进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6、 适当进行单元测试,以便及时巩固学习的效果,测试后做好总结,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平时多加辅导,培养和树立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7、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最优的教学方法,全力做到使学生听得专心、学得用心。

  8、 多做优良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计划 篇16

  很多同学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地理的时候,就对地理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好感。是进入初二以后同学们要记住,中考的时候会考到地理这门科目的: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中国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通过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主要河流、人口分布、主要资源;了解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布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六、教学计划:

  第一周———第四周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五周———第十周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

  第十二周———第十四周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十五周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第九章走向世界

  第十六周周至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1课时)

地理教学计划 篇17

一、指导思想

  我们本着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为高三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参加,乐于探究。

  (一)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

  (二)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 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必修一(人教版),内容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本册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通过本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运动规律,大气状况及运动规律,地形地貌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运动及水资源的利用,地理环境的特性等,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将来进一步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 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四、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新生在初中基本没有用心学习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地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和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五、具体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

  3 通过地理故事、地理趣闻、地理谜语、地理新闻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等,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4 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简单的实验、观察、测量、制作教具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6 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7、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

  8、 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对学困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地理教学计划 篇18

一、目标:

  以地理教学新课标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情况分析

  1、学科教学要求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适应课改要求。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年级都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课标要求或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生的体验中去,落实到学生的参与中去。

  3.加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面对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一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 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初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地理观,了解基本国情,热爱祖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承担的任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参加社会建设打下地理知识基础。

  6、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

  7.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教学及办公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建立起习题库。

  8.强化规范的落实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规范和答题规范的指导,要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课上回答问题要规范、作业完成要规范、单元考试要规范。一要以优秀作业展评、规范试卷展览等方式激励学生落实;二要以建立错题记录等手段督促学生落实;三要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重视规范,保证落实。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必须做到:

  (1)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3)保证每章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学生必须做到:

  (1)保证三有:有教材、有地图册、有填充图册。

  (2)上课认真听讲。

  (3)按时完成作业。

  3、教学中必须做到: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

  (3)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1、严格按“会考地理考试范围”和“考试说明”组织教学和复习。

  2、认真理解会考地理考试题型,训练以单选择和读图分析题为主。

  3、教学中要以“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为主线落实双基。

地理教学计划 篇19

  一、学生情况分析

  独生子女逐步成为学生主体,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增大,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环境,很多学生从很小就受到了多方面不利于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学习的动机目的、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许多不利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东西,尤其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总是以一种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对待,缺少大无畏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来战胜之。整个上一学期,全体地理老师一直感觉学生分科倾向明显,课堂教学困难,教学效果较差。并且很多学生在没有经过自己努力的情况下,在真正文理倾向选择时,觉着学不了理科就选择了文科。认为文科容易、省事。这样以来,未来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新一学期要想有大的突破,好的结果,首先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其次是培养良好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素养;第三就是在平时对学生知识的缺失逐步的予以弥补,习惯逐渐进行矫正;最后才是认真、恰当的完成学期的新的教学任务。

  二、新学期教学任务分析

地理教学计划 篇20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中学地理素质教学为工作中心,以现代教学观念为实践指导,切实落实学校在各项工作的要求,加强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用党的先进性理论指导工作作风。

  以继续创建优秀教研组为动力,团结组员,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建好地理教学网站,使地理教研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全娄底市,乃至全省、全国有名的地理教研组。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1、整体构建教研组,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全组教师全体会议;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全校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2、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在统筹全组工作的前提下,备课组长分工负责。具体安排为:

  高一:吴伯平

  高二:石振欢

  高三:李建雄

  3、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

  以备课组为单位提高教师基本功。

  带好青年教师,建立师徒对子:胡跃军——吴伯平老师带教

  教研组长组织骨干教师,配合教务处加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检查与督促。

  (二)加强对本组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及管理

  1、鼓励全组教师做有追求、有激情、有理想、有阅读的习惯、有写作习惯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有位教育名家说:我常常想两个问题:第一,我能够做什么;第二,我怎样把我能够做的尽可能做好?所谓“有追求”,就意味着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让自己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充满创造的乐趣。“有追求”还意味着不断拜师求学,不断地接受新知。

  地理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激情的,而又见多识广的人。很难设想一个埋头苦干,不举动接受新知识的人,能够在讲气象灾害时联想到9月2日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带来的250亿美元的损失,激情缘起于新闻。紧跟时代,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感兴趣的引入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伟人说过:“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教师首先是知识分子,地理教师更应该以知识分子为荣,因为古时就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渊博知识。而知识分子的特点是富有社会责任感,而且善于独立思考。

  教师应当读四类书:一是经典教育理论,二是教育报刊,三是科技博览,四是写中学生或中学生写的书。

  2、各备课组老师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务处的各项常规活动,确保常规教学:全期每个老师听课不少于10次,作业批改不少于10次,小考不少于2次,高三小考每月不小于2次,教师备课要求按课时备,做好期中、期末考试,高三月考的命题及评卷工作

  3、积极参与我组的科研课题――湖南省基础教育教研重点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活动子课题。由组长负责建好地理组网站

  我组要探讨和实践的是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资料搜集和筛选、如何利用新的教学设备――白板,如何利用校园网络的交互功能等实践与思考

  (三)、积极开展地理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改善萧条的地理学习氛围

  1、开展全校性地理小论文大赛

  2、由各备课组设计组织,开展具有年级特点的地理知识与技能竞赛

  3、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开展“地理新闻综览”活动。

  (四)积极组织本组老师参加市级公开课的竞赛和观摹,为我校教师提供展示与学习的舞台。(开课教师:校、市级骨干教师带头)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并交流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了解教研活动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了XX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

地理教学计划 篇21

一、班情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本期地理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地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的地理常识,全面认识地球,掌握经纬网知识,学会辨别方向等。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和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五、课时安排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课时计划,如有实际情况再加以改变。

地理教学计划 篇22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到“会用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中国的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另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六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列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为分区部分的起始篇。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北方地区

  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因此,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征的特殊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

  第七章南方地区

  本章先总后分,先讲述自然特征与农业后分别从长江三角洲、香港、澳门、中国台湾讲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南部和浙江省北部。本节教材侧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领土,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中国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早实现中国台湾与祖国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八章西北地区本章第一节讲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先描述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干旱,然后再突出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

  第九章青藏地区

  本章第一节与前三章设计一样,仍然先对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三江源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有独特的地理区域。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这一章对中国的国情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有利于从地理的视角认识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四、具体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20__版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8、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计划

  略

地理教学计划 篇23

  新学期开始,地理教学计划如下: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教学课时安排

  课题

  课题内容

  课时

  1

  地球

  2

  2

  利用经纬网定位

  2

  3

  地图

  2

  4

  大洲和大洋

  1

  5

  世界五种主要地形

  1

  6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

  7

  东亚

  1

  8

  东南亚

  1

  9

  南亚

  1

  10

  中亚、西亚和北非

  2

  11

  欧洲西部

  1

  12

  欧洲东部和北亚

  1

  13

  美洲

  2

  14

  大洋洲

  1

  15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

  16

  中国的地形

  1

  17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2

  18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19

  中国的自然资源

  2

  20

  中国的农业

  1

  21

  中国的工业

  1

  22

  中国的交通和旅游业

  2

  23

  中国的区域地理

  5

  总复习

  复习

  高秀珍

地理教学计划 篇24

  以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围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组织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的学科功能,努力探讨、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完满完成教学任务。

  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文科综合考试中严保地理这一关,高考成绩力争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满意。

  1、坚持集体备课,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交流,探索适应本校校情、学情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地理教学新模式,做教研的带头人。

  2、复习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一课一练一结”。及时总结教改教研成果,在省级教育刊物上争取发表论文1——2篇。

  3、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做教育改革的先锋。

  4、努力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和教学档案建设,精癣精编教学资料,建立高三学习、高考课题研究的教学档案,使教学具有连贯性、整体性。

  5、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定期自查。

  6、讲: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拔升能力,如区域地理讲授顺序:①弄清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区位关系;②本区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特点、交通等;③相似区域的比较。

  7、练: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8、评:针对性的评讲,“打蛇要在七寸,用钢要在刀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同时由个到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成因特点比较分析,进行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区域差异比较训练。

  9、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多年来的备考经验,研究高考考题导向、特点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组编考题,合理安排训练量,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

  10、结:没有总结,就不会有能力的提升,仅仅只是知识的再现,遇到新材料,新情景的题就会不知所措,因而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很重要。

  一、先预习:

  1、先认真按提纲提前预习教材,完成提纲所留内容。

  2、完成提纲后的基础训练。

  3、总结:哪些地方还不懂,记录下来。

  1、带着预习的问题认真听课,作好笔记。

  2、如没听懂,应举手询问或课后询问。

  3、同老师一道完成课堂总结,理清知识脉络,掌握基矗

  1、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完成提高训练。

  3、不懂的可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考点

  内容

  1-4考点

  地球和地图

  宇宙环境

  8月1日-8月16日2周

  ①巩固总结本

  ②看书看图

  ③例题精讲

  ④训练

  ⑤评讲

  5-10考点

  大气环境

  8月17日-8月24日1周

  11-17考点

  陆地海洋

  8月24日-9月2日1周

  第一次月考考试复习以上内容9月3日-9月7日

  第二次月考考试复习以上内容10月17日-10月22日

上一篇:2024年秋季教研工作计划(汇总20篇) 下一篇:学期学前班教学工作计划(模版24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