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工作报告 内容页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优质10篇)

2024-04-26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1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升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升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升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xx至20xx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还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回去写一篇某某类型的作文。

  习作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云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顶,也没有登山必须的工具“安全带、主锁、丝扣锁或自扣锁、扁带,下降器、头盔等。”作文这座山在学生心目中不亚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难和怕。而在老师心目中,也是把作文当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老师害怕讲作文,害怕阅作文,害怕讲评作文,归根到底一个字“怕”,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为啥老师和学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

  综上,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指导,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呢?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能及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比较流畅的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情感。

  (2)使三年级学生做到说写结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见识到的,书中积累的,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尽可能丰富些,以此提升习作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习作方法。

  (5)通过研究提升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学习并积累习作指导的方法,最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困难及问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是兴趣没激起还是观察不仔细?是方法缺失还是条理不清?是语言平淡还是口语较多?是描述空洞贫乏还是所学不会应用?等等问题,从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导不具体,仿写不及时,素材没抓住等等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评估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结设计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型策略。

  (2)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阅图书,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勇于展示善于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②“亲历”对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兴趣提升的研究。通过研究提升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习作成为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达的乐趣。

  给学生不拘泥形式的创造习作机会,作文素材随手拈来,,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能减轻习作带来的负担的研究。 ③及时仿写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为了使意思表达准确,让学生不断尝试变换语气,替换词语,使学生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④ “我是小小书法家”“故事大王”“剪报”“成语接龙”“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队活动,对学生作文水品提升的辅助作用研究。。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1.研究思路

  图1 课题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利用校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后期教学策略设计打好基础。

  (2)访谈法。课题组利用自身资源,对践行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

  (3)实验法。本课题将切实利用成员优势,将试推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试点研究和对比研究,通过同校异班间习作成绩对比、异校间习作成绩对比等,对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计划进度

时间

  研究内容

  20xx.11-20xx.02

  (1)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开研究开题会,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

  20xx.03-20xx.04

  (1)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2)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上传至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20xx.04-20xx.06

  (1)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修改总结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指导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时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等;

  (3)定时召开小组讨论会,交流指导心得和经验,撰写并上传课题中期报告。

  20xx.07-20xx.10

  不断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20xx.10-20xx.11

  (1)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

  (2)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4.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具备一级教师职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喜欢阅读,善于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善于创新。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激情,责任心强。

5.资料准备情况

  当前,课题组已经大量的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情,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实性,方法的可行性。

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研究的中期成果:

  (1)针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组织公开课教学,评议课,不断修改总结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

2.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形成《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咯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学生优秀作文集。

  (4)“亲历”对学生习作起步兴趣的研究。

  (5)成果展览册。将“书法比赛”“我爱阅读”“故事大王”“剪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的实录作记录装订。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实现途径、有效性动态评价等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实践平台优势,将课题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论、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2

  在我园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幼儿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现对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探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学期我执教10个班的体育课,工作量是每周10节课,负责我园小朋友晨练、早操等。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原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在我园没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广播操教学、队形队列、游戏、身体素质及弹跳力训练、技巧训练、灵活性训练多种新颖课型,于方寸间积极拨展体育天地。平时工作除了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保障了我园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幼儿在园一日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了幼儿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半年来,本人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1、幼儿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幼儿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幼儿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校园、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幼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幼儿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

  4、教学过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幼儿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5、采用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幼儿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增加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认真对待早操工作

  1、加强对幼儿的思想教育。使幼儿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幼儿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的习惯。

  2、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通过示范能使幼儿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示范要准确、规范、优美。

  3、加强口令学习,口令要清楚、宏亮、准确。

  此外,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得到了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大力支持,在课堂上配合园内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幼儿机智、果断和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品质。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3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著,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全体学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学习经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摸底实验各班学生生物作业情况及学生学力情况,并梳理分类。研究每课时布置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时间量。

  2.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3.研究作业的分层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差异性、梯度性、可选择性。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业档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好题集”.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1)专家顾问

  ,在教育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将在理论上给以指导,在课题实施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帮助和建议。

  (2)负责人:

  XX老师长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经历丰富,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两位老师,年轻力壮,工作热情高,扎实肯钻,责任心强,从事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意愿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对象为高二年级5个班级,XX老师任教这5个班级,步调一致,有利于协调配合。

  (3)成员:

  XX老师,分别是各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将积极配合课题组工作安排,作好学生的思想稳定、观察学生学习动向等配合工作,确保课题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2.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和资源进行查询,搜集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将对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调查,调查学生对做作业的观点、态度以及对完成作业的信心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研究的行为和方式。利用对比研究比较课题实施前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业成就的变化。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对收集到的个案的材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反思,及时撰写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优良的学习和研究传统,20xx年获得XX县“教学研究先进学校”称号。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先后主持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将从经费和激励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8月)

  撰写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分工协作。

  交流研讨,增强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形成对研究的认同感。

  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对作业分层的态度认识和心理倾向,并加以分析和梳理。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纲要、高考考试说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学习和整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操作和目标落实。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1.做好课题立项及论证工作。

  2.学生学力分层的研究。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以往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情况,研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作业分层的分组。同时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强调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视,四要坚持。

  3.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的研究。

  ①口头作业②随堂练习AB

  ③课后作业(共同+自选)

  ④学生自愿选择自行汇总的知识网络图、错题集、好题集⑤章节测验AB卷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

  5.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考试纲要之间的联系。

  6.对学生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研究。

  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

  1.收集学生作业,形成作业档案。对前期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2.对学生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成就进行对比研究和省察。

  3.进行经验总结,撰写相关论文,适时发表交流。

  4.进一步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5.集中展示学生优秀“错题集”、“好题集”等。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完成时间

  预定于20xx年8月结题。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4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改形式下,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还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

  《变废为宝》这一课题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经过稍微改变或组合变成有实用价值的用具或装饰品。在这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实践活动。如调动学生收集废旧物及相关资料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充分利用这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针对学习《生活中的垃圾》这一课,学生对生活中的废物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六(1)班的同学通过讨论,制定计划,提出问题:如何把生活的垃圾变废为宝。

三、课题研究方法:

  1、实验同学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2、综合其它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总结法等。

四、课题研究对象:

  该课题以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为实验的对象。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收集废旧物的有效途径。(观察法、以收集为主)

  2、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观察法、以对比为主)

  3、废旧物品的再创造。(成果展示)

六、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目的与成果展示:

  (一)预期达到的目的:

  1、促进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发展:

  2、促进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3、展示同学们的动手力和创造力。

  (二)成果展示形式

  1、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的研究分析报告

  2、学生的调查表

  3、变废为宝的作品展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实施的阶段设计

  本实验的实施是从20xx年4月到20xx年5月。我们准备分两个阶段,进行本课题研究。

  1、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4月)

  (1)实施修订后的课题实验方案。

  (2)20xx年4月分组同时研究收集废旧物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最后,废旧物品的再创造。

  2、总结阶段(20xx年5月)

  (1)小课题结题申报。

  (2)撰写小课题结题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5

  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家一定都对毕业设计充满畏惧,在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家整理的《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创新教育,让科学的光芒普照中华,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生物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的实施紧密相连,自20xx年秋学期新课程在我省全面推行以来,探究教学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1、探究能力与素质教育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教育领域里追求人的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已经变成一种集体行动,成为国际教育的重要趋势。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的重要方向。《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2、探究能力与创新教育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的灵魂。正如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认为的那样,“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8]。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这种创造力集中体现的是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精神,它才是教育真正需要“唤醒”的东西。

  3、探究能力与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我们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问题上,往往过多地强调科技的经济功能,偏于技术的、物质的乃至产品的层面,却往往冷落了科学探究、科学理性和科学思想对人、对社会的根本性作用。教育的“功利性”也总是与“应试教育”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桎梏。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目的,通过科学方法、态度的训练与养成教育,逐渐使科学理性之光真正照耀于亿万人的心田,激发人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发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该是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实施的表现之一。

二、课程的需要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生物科学素养诗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很显然,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当他离开学校时,对生物学会形成更深的印象和积极、正面的态度。高中毕业前,学生们应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至少进行一次“真正的”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探究时,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探究现状的思考

  20xx年秋学期我省全面实施了新课程,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和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待进一步挖掘,升华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新课程的实施也对广师生在思想层面和操作层面都造成了极的冲击,许多困惑和不解纷至踏来。在诸多问题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首当其冲。学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师不知如何指导探究等新问题在每一所学校中都存在。根据对我市部分地区学生有关探究能力的问卷调查,比照其他省市、学科的调查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

  1、学生层面。

  从“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调查结果看,“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生物学的动机,得分最高,其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是部分学生喜欢的。从“高中生对不同生物主题的兴趣”调查结果来看,“与实际应用和实践观察”有关的内容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主题。从“高中生对生物学不同学习方式的兴趣”调查显示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通过“参加野外实习”、“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和“执行一项个人计划”等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刘植义,20xx)。这说明学生乐于探究,希望通过课内外不同的探究形式解决问题,发展探究能力。但是,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部分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但缺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思与批判等能力[20]。在探究实验中多数学生还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数据而轻本质,没有学会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顾莉,20xx)。学生们渴望探究,但高考这根指挥棒多偏重结论性知识的考查,使得他们“不得不”忽视探究的过程,山东省有关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状况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15](贺建东,20xx)。这些情况说明,高中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还很弱,学生们的探究愿望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也没有真正转变为实际探究中的各项能力。

  2、教师层面

  从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进行探究的内驱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的科学素养、学习资源和探究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策略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9]。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得,除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不断积累以外,主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教给思维方法,指导思维路径,使学生领会并付诸实践,以逐步形成习惯,形成能力,并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强化[15](贺建东,20xx)。但是从“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和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的调查结果看,部分教师虽然知道探究的主要步骤,但缺乏具体的教学策略。少部分教师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探究”,农村中学的有些教师对开展探究学习排斥性依然很强。这些现象充分的表明,多数在非探究学习中培养出来的生物学教师,若不经过职后专门的探究教学策略的培养和实践,一开始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指导(纪琴,陆建身20xx)。此外,探究活动的开展由于受到时间、学习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开展的并不普遍[16]。

  以上调查结果映了在“学生的探究动机、现实的探究能力与教师的指导策略“三个方面存在着多对矛盾。学生想探究,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实践,探究能力自然较低;教师想指导,但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缺少解决探究活动中困难的途径。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畏难甚至退缩不前是行不通的,也是与国家推进课程的决心相背离的。我们应该找原因、想办法,不断探索与总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提供支持。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探究能力的结构与表现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能力,它的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二者会相互产生影响。国外的研究表明,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一般认为,科学探究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的具体方式和心理特征。对探究能力的理解,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加以体会,其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等智能,可以助我们全面的认识探究能力。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探究能力评价应该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

  但是,从多元智能角度构建的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国内外研究还比较少,这一点使得我们在探究能力的把握和测量上难以适从。国内有学者参照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了基本科学能力结构模型(申继亮,20xx)。后来又有学者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内容和科学品质为三个基本维度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并以科学品质为主要维度,列举了评价学生探究能力的50条表现。

  这50条探究能力的表现是从思维的深刻、灵活、敏捷、批判和创性角度编撰的,虽然渗透探究过程的要素,外显性强,但与中学常用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不相吻合,而且这些表现比较繁杂,中学教师难以操作。“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科学过程这一角度出发,明确列举了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会的11个方面的探究能力表现[1],可以说是体现了上述模型中的核心部分。这些表现与探究教学(学习)的程序基本一致,将探究内容和品质渗透其中,以它为出发点形成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能力的评价,目标明确也非常容易操作。

  2.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探究教学模式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具有某种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过来,这种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探究学习的效率和结果[17]。

  探究式教学,亦称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体验的实践活动。

  探究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柴西琴,20xx)。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即是教给学生自主探索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科学教育面向真实科学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科学教学要与真实的科学探究相接近,就必须首先呈现出科学探究的“形”,或者说与科学探究保持“形似”。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时,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而非特别限定的某种教学方法。

  3.1强调“过程技能”的策略取向。

  早期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其建立者采用了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分析方法,将科学探究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立的成分,如观察、分类、假设、推论、预测等。相应地把科学探究能力分解成一系列立的技能,如观察技能、分类技能、假设技能、推论技能、预测技能等,称为过程技能。其基本假设如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系列过程技能的集合;这些过程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来立发展的;学生的过程技能得到发展后,就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科学探究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据此提出的教学策略是,首先让学生立地练习和发展这些技能,然后再结合起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2强调“控制变量”等核心要素的策略取向。

  有些研究者认为,科学探究的本质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逻辑推理来解释相关证据。这样就把“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并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来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把它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了科学探究能力的逻辑策略。这种策略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描述成能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本体论意义上来看,它并不能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是培养了“会进行控制变量的研究”这个突出的特征。

  上述2种策略取向,无论是强调过程技能还是强调某一要素,都忽视了探究主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一些从认知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者把科学探究看做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在开展探究时,探究者从自己的“工具箱”里选择“工具”。对任何一个给定的探究任务,并非需要所有的工具,其技巧就在于正确地挑选并知道如何去使用所需的工具。米勒将科学探究能力包含的成分分为三类:一般的认知技能(例如观察、分类等等)、实践的技能(例如,知道怎样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探究的策略(例如,知道用重复测量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英国约克学的PACKS项目组提出了另一种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体系(Robin Millar,1998)。

  这一策略体系将科学探究的主体和探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具体描述了学生原有的认识和技能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摆脱了机械决定论和经验主义的科学观,深化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于研究和发展学生与科学探究相关的理解和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探究能力结构的“过程维度”出发,明确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的各种探究能力,并以此开展教学和评价。在具体的探究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保持传统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良好习惯,注意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兼顾总体探究过程与各类探究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探究活动中核心要素的训练,“以点促面”,使探究各环节要求的能力得以形成。在探究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要重视学生的自我监控在其中的作用,最终形成完整的探究能力。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20xx年,我校“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在市教育学会立项,该课题于04年11月份经市教育学会专家组鉴定,已顺利结题。

  几年来,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得到了市教育学会的领导及与会同行的大力支持与指导,特别是得到了倪会长和市规划办耿主任的关爱,倪会长和耿主任从课题的开题到课题的结题,都亲自来校指导,为此,我代表运河中学的领导、老师一并向大家表示感谢。

  下面就我校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向各领导、同行们做一简要汇报,请大家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引领教师研究促进教师发展。

  谈起教科研工作,我校起步比较晚。运河中学是一所年青的学校,“九五”期间学校没有立项课题。四年前,我区第七届教科研成果表彰会上一、二等奖当中没有我们学校。经过4年的努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今年,我区第八届教科研成果表彰会上,我区一等奖有11项,我校占有三项。我校还被评为市科研先进集体,跨入了市区先进行列。

一、为什么开展教科研?

  开展教科研源于对教科研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我们校级领导班子对为什么开展教科研有以下两点认识:

  1、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的教育改革,是一场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大变革。我们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何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不研究,教育改革就无法深入进行。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因果关系,只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才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果教师仅靠熬时间、拼体力,时间、体力有限,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就有限。而开展教科研能够开发教师的潜能,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保证。

二、课题确定的思路和课题运行机制

  我校总课题的确定是和学校办学宗旨、办学思路一致的。我校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实践这个办学宗旨的关键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提高有多种途径,但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教育实践,而教师教育实践的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经过同样教育实践的教师有的成长起来,有的没有得到成长,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素质不断提高的教师能够以学生为镜,不断反思自我和调整自我。如果我们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促进教师去这样做,就会有更多的教师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对我校教师专业素质进行了分析,当时,我们学校教师都已具备合格学历,其中百分之六十具有双本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还有一部分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读在职研究生。总体状况是:青年教师多,知识水平高,但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是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面临课改也有许多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队伍要在专业上继续发展,主要任务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将学历转化为能力,将现代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该课题主要突出两点,一是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发展,一是在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发展。

  此课题在市教育学会立项后,又在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有了学校总课题后,发动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申报课题,科研处立项子课题26项,参与教师100多人。

  课题运行是通过总课题带子课题的方式在全校扎实推进。总课题与子课题有明确的分工:总课题的任务是对子课题研究进行引导,提供支持,并对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研究。子课题的任务是研究自己和改进自己。具体讲总课题组是引导者、研究者的角色,兼“怎样做”和“是什么”的研究为一身,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实现专业发展。通过调查、个案研究、组织教师反思等方法,搜集教师是如何通过师生互动实现专业发展以及得到那些发展的材料。再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总结、提炼得出对该项研究的理性认识。子课题组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侧重于“怎样做”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同,研究兴趣不同,确定的研究课题也就不同。因此,总课题组没有硬性规定各子课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各教研组或每位教师可以自主选题。但教师研究有其共同点,即都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题,都是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子课题研究的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在研究实质上能和总课题保持一致,通过研究实现在师生互动中的专业发展,从而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综上所述,该课题研究特点是:在总课题的宏观调控下,子课题无论研究怎样的课题,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或者说:该课题研究不是引导教师创建理论,而是引导教师改进实践,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总课题与子课题的区别在于:

  总课题对子课题:是引导支持和总结提炼

  子课题:

  是研究自己

  改进自己

  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适合本校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这种有效的研究方式吸收全校90%左右的教师参加研究,教师真正成为了研究的主体。

三、总课题组的引导支持

  校长是总课题组组长,因此,总课题组对子课题的支持是技术、人力、财力全方位的支持。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价值导向和技术支持

  1、价值导向。提出了“发展学生,提升自我”的课题研究导向目标。我们是春蚕,是红烛,在吐丝,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我们又不仅是春蚕和红烛,我们要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提升自我。我们引导教师将传统的“照亮学生,燃尽自己”的观念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理念,并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使教师明确自己发展的目标。

  2、规范教师的研究过程。设计教师研究的技术路线,保证教师研究的科学规范。

  ⑴、发现问题,明确课题。教改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选择当前最需要解决自己又有兴趣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明确课题就是要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⑵、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查阅和自己研究有关的材料,这是教师理论学习并为研究作理论准备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案,方案中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计划。

  ⑶、勇于实践,认真观察。这里的实践是指依据方案进行活动。勇于实践是因为这种实践是对传统教育教学行为的改革,可能要遇到一些困难,不像因循守旧那样省力。观察即包括实施者个人的观察又包括其他参与研究者的观察。观察的内容是教育活动是否符合方案设计,依据研究方案进行的活动是否使教育对象发生了预期的变化。

  ⑷、反馈信息,积累资料。反馈信息主要是搜集来自教育对象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谈话、学生日记以及能够反映学生变化的数据获得信息。积累资料包括观察记录、教育教学活动录像、教师体会、信息反馈的情况以及一切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⑸、反思总结,继续发展。反思总结的过程是深化认识、揭示规律的过程。反思采取实施者为主要发言人,课题组成员参与的方式。反思第一步是实施者个人反思。主要是:我是怎样做的?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这样做的效果怎样?反思第二步是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主要从理论、实践、效果几方面综合分析这样做的合理性,提出更趋于合理的设想。一项研究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总结是对研究获得的感性材料和理性思考进行梳理和提炼的过程,反思总结不仅能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教师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教师专业发展是无止境的,所以研究也就无止境。一个旧问题解决了,又会遇到新问题,教师在不断研究中实现着持续发展。

  总课题组提出的价值导向和设计的研究技术路线,使教师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如何进行研究。教师们无论研究怎样的问题和采用怎样的方法,都要遵从这一价值导向和技术路线。

  (二)为教师的研究创造条件

  具体举措有:

  1、聘请专职教研员,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学校聘请通州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张志老师指导课题研究。具体指导工作表现在:

  (1)帮助选题、论证、申报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帮助指导科研处组织大型科研活动,把握课题研究方向;

  (3)辅导教师申报子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4)参加指导课题组研究活动;

  (5)指导教师撰写科研论文。

  2、学校每年投入20万元科研专项活动经费,为开展课题活动提供保障。

  主要用途:

  (1)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2)教师参加校级以上各部门征文评审;

  (3)对校级以上发表、获奖的论文和先进课题组、科研积极份子等的奖励;

  (4)购买学习资料。每位教师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到书店购买所需要的书籍,回来报销;

  (5)开展科研活动所用经费,如研讨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所用经费;

  (6)提供现代化科研条件所用经费,如为了解决办公室电脑紧张的问题,现已为80名教学骨干科研积极份子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3、为众多教师创设成果展示机会,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服务教师,是做好教科研工作的根本,学校争取为更多教师创造论文发表、获奖和对外交流展示的机会。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北京教育学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学术部门每年组织的征文活动,我们都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学校正式出版了《我与学生共发展》(上)、(下)两册共90万字的教科研成果集,编辑出版了一本《反思教育习惯,深化尊重教育》亮点集。学校校刊<<运河苑>>已经出版了24期,每期印量达3000册。

  又如学校先后成功地承办了市教育学会及国家级课题“尊重教育”的研究成果展示会、现场交流会等。近两年还有部分老师走出去到外校、外区及外省市介绍课题研究成果。当教师看到自己的成果发表、获奖和更多的人认可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4、科研处通过印发学习材料、举办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

  5、坚持每学期末都组织全校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并及时把学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为教师认识自我、研究自我、改进自我提供依据。

  6、管理到位。形成总课题组、科研处、子课题组三级管理系统,层层落实,深化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激励制度,学校每学年一次对科研先进组长和科研积极份子给予表彰,对教师获奖的论文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科研处的规范管理

  1、建章立制。科研处先后制定了《教科研管理条例》、《教科研奖励条例》、《课题组长工作准则》和《课题组长工作手册》等。

  2、过程管理。每学期收子课题组长工作手册两次,查阅学期计划、日常活动记录和学期末工作总结;第二,参加子课题组的研究活动;第三,定期组织召开子课题组长汇报会。

  3、为每个课题组建立档案,档案包括研究方案、学期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研究成果及发表与获奖情况。

五、研究工作的实施过程

  有了课题,就要保证扎扎实实地搞研究。学校总课题组对立项的26项子课题,按照科研程序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召开开题会,做好发动工作

  02年1月学校总课题在市教育学会立项后,3月份我们就召开了开题会。隆重的开题会,使教师们受益匪浅,教师们破除了科研神秘感,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激发了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为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指导申报子课题

  如何撰写研究方案及申报课题,这是当时摆在大多数教师面前的新问题。总课题组为了指导好此项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分三步进行了具体指导:

  (1)专家讲座,理论指导。请教科院耿申主任、东城区教科所闫玉双老师和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志老师等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怎样选题和设计研究方案的辅导;

  (2)典型发言,示范引路。为了帮助老师们打开思路学会选题和设计研究方案,我们有计划地培养骨干让他们先行一步,然后召开全校教师大会,请骨干老师介绍他们选题和方案设计的经验。

  (3)专题研讨,个别指导。在申报子课题阶段我们召开了两次专题研讨会,请每位课题组长宣读研究方案,张志老师逐一进行指导,教师虚心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3、加强过程管理与培训

  (1)要求子课题按照总课题设计的技术路线和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每学期召开一次子课题组长汇报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指导和督促。

  (2)进行个性化的培训。根据子课题组不同的需求组织不同的培训活动。如有的课题组提出了需要得到设计调查问卷的指导,我们就请本校心理教师代维就

  “怎样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专题辅导。

  (3)典型示范。在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掌握不好时,我们就采用典型示范的方法。例如:如何召开反思研讨会很多课题组长心中无数,我们重点帮助朱风云课题组准备了反思研讨会,组织其它子课题组观摩了该课题组的反思研讨会,并结合这一反思研讨会讲解了反思的意义及步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动了其它课题组。李迎春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不同,连续召开了《美国乡村音乐》、《项链》、《硬币》和《世界音乐》四次课堂教学反思研讨会,培养了反思能力,加快了老师的成长步伐。

  4、搞好中期总结,调整研究措施

  (1)抓成果总结。按照课题研究程序,我们有计划地对学校立项的子课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规范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的课题组长和科研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并请他们在中期汇报会上做交流。

  总课题组收集子课题组撰写的论文、个案,及研究工作总结等各种信息资料,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并整理出版43万字的《我与学生共发展》(上册)论文集。

  (2)调整研究措施。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子课题题目过大,还有的子课题研究有点走偏我们及时请专家进行指导调整。

  中期总结时发现总课题的研究也存在问题,总课题组就走出去,带着问题请教有关专家教授,根据专家教授的意见进行调整。如专家教授比较集中的意见是:师生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待于深化。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调整研究措施,加强反馈和反思环节。例如: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评教评学、书面问卷、个别谈话、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手段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围绕“师生互动促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制定了具体的反思步骤,引导教师按此步骤进行反思研讨和写反思笔记。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研究方案。

  5、总结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从04年下半年组织结题工作,填写结题申报表,总结搜集研究成果,找专家争求意见,组织撰写结题报告。

  04年下半年,子课题组着手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和撰写结题报告。尽管一线教师教学任务很忙,每个课题组组长都按时撰写了结题报告,圆满完成了结题工作。04年11月份市教育学会对我校承担的“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立项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会上专家对课题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顺利通过了结题鉴定。

六、几点反思

  1、有利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研究课题才有生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抓住教师在实践中发展这一关键问题,采用行动研究,教师边研究边改进工作,随之教育教学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这样的研究紧紧和学校办学宗旨保持一致,学生是直接受益者,所以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很支持,教师也有兴趣研究。如果我们的研究仅仅是摆设,如果我们的研究和工作是两张皮,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2、教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人说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有人说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其实,教科研将学习与反思全包括其中。要搞科研,就要学习理论和查阅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就要进行分析思考,把搜集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就要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中检查方案的真理性;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看其是否合理;就要对自己的研究资料进行加工提炼升华,撰写研究论文。教科研的过程就是学习、实践、反思、提炼升华的过程,教师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着专业成长。

  3、允许教师研究方式多样化。开始我们把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式移植到学校教科研工作中,对教师要求千篇一律。例如,号召大家都参加课题研究、都要三至五年完成一项课题等。在实践中我们感悟到,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年限不同,研究能力不同,因此,不同水平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形式,可以采用规范的课题研究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问题研究形式或专题研究形式;时间也未必固定在三年或五年,可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安排相应的时间。总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都可使用。

  4、教师研究成果多样化。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必然带来研究成果的多样化。我校王明月老师“教师与学生沟通技巧的研究报告”在市学会十一届年会荣获一等奖,这是一篇经验总结式的研究报告。王明月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师生沟通中存在问题,他们就从自身或他人的经验中筛选了十余种沟通方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方法效果很好,就形成了这篇研究报告;蔺海霞老师的“请你把手举起来”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上,这是一篇个案,写的是蔺老师对一件课堂突发事件的解决与反思;于永茂课题组“运用网络和资源库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的研究报告在我区第八届学术年会上获一等奖,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王雪老师的“教育需要富有人情味儿的语言”在市级大会上发言,这是一篇经验型论文;卞其其老师的“携手走向明天”德育活动课录像获国家重点课题一等奖,这是一堂活动课实录。正是这多样化的科研成果使我校科研园地呈现出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科研促进教师摆脱每天的重复性劳动,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及时转化为文字。当教师每天的工作常做常新时,当教师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时,当教师看到自己的研究论文获奖或发表时,他们体验到了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但真正让所有教师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做深入地探讨,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再一次向倪会长、耿主任及帮助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代表运河中学向全过程指导课题研究的张志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7

  1、在本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根据园本特色我们将在区域活动中追踪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一:班级区域中的交往能力培养。

  观察区域活动中幼儿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并填写区域活动记录表:

  A、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每班设置5种以上的区域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区域活动。

  B、在班级区域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会不定期的更换区域材料或投放新的材料。

  C、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鼓励幼儿积极创新、大胆讲述自己对区域工作的独到见解。

  D、在区域中,幼儿可采用流动时方法,进行互换交流培养,例:体验厨房榨的果汁,可送到娃娃家等。

  E、在区域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团结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并能在日常活动中,更好地与同伴相处。

  小结:通过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宽松适宜的环境,我们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幼儿对区域活动兴趣极高,从被动的交往到幼儿之间主动的交往。

  活动二:园所公共区域的培养

  A、我园对幼儿开放20多种公共区域。内容包含:图书区、棋区、创意画室、医院、话剧馆等,供孩子自由选择。

  B、分年龄段进行公共区域活动,更好地促进了除本班幼儿,幼儿与同年龄段幼儿进行语言及各种交往能力的培养。

  C、混龄段开放区域活动,更好地进行了大带小活动,帮助了幼小年龄段幼儿更好的语言及行为能力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结:园所公共区域的培养扩大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提升。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育活动。采用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表演等手段,向幼儿介绍有关社会交往的知识,教给交往的方法,创造交往的机会,指导幼儿进行交往,使幼儿建立交往的意识,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初步学习交往的策略。如在美术活动《好玩的泥》中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件作品;语言活动《小猴过生日》,音乐活动《我们合作来跳舞》等等,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合作游戏的好品质,学会合作的方法。

  (2、)生活活动。生活活动中发生的交往是真实的、自然的。如洗手、喝水、上厕所等是否按顺序进行,不抢先、不挤别人;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用动作、语言帮助他。

  (3、)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纲要》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过程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重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在游戏中培养有的交往能力。游戏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内在需要,是促进幼儿社会的意识和交往的技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自愿的一种活动,在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和基本活动形式”,发现创造性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设了“娃娃家、民俗茶吧、超市、书吧、各个悟益智区、美发店、医院”等等,在这些活动区中,幼儿充当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幼儿去和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了合作、解决冲突的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家园配合,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平时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游戏、元旦家长与孩子一起包饺子活动,使家长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式方法等,不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在现阶段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1、对小年龄儿童进行个案观察培养时,幼儿往往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性格比较急躁,易哭闹,不能够很好地用语言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2、对于个别性格有些自闭的幼儿,家长不能够尽早的认识,不愿意协助我们进行调查,不能够及时对幼儿进行语言等交往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方法案:

  1、细心、耐心的与幼儿沟通,帮助幼儿解决在生活中、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成为 孩子的朋友。

  2、帮助、引导孩子解决矛盾问题,让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的独立解决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矛盾问题。

  3、对性格自闭的幼儿,开展个案追踪,调查分析的方法。

  4、对个别自闭的幼儿,进行家访工作,细心与家长交谈,介绍相关育儿知识方面的书籍,促进家园共育的发展。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这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传承各兄弟民族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继承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源于其独特的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本民族基础的文化识别标志和精神财富,是族群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内驱动力。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一方面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传承彝族歌舞,是一个对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对彝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悠腔”的传承基地,王马寨小学95%以上的学生都是彝族,学校教育理应肩负起彝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研究传承彝族歌舞,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彝族优秀的歌舞移植到学校教育这个大花园里,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教材、更多的色彩,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动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国际研究,具有多元文化因素。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外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理论支撑主要是跨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教育,其中多元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为保障持有多种多样民族文化背景者特别是少数民族和移民等的子女,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使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及特点受到应有的尊重而实施的教育。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xx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后,随着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例如:罗骏《云南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个案研究》、张应军《传承彝族文化,助推和谐建设》、《扬武彝族烟盒舞保护和传承模式初探》、红秀《红河彝族花灯歌舞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彝族民间歌舞艺术》、王雁《彝族民间歌舞在文化转型时期的生存与发展》等等。对某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成是一个极具文化凝练的积累过程,从文化角度来看,人们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相对较为广泛。在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方面,则主要有王军、董艳主编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汪立珍在《民族教育研究》20xx年第6期上发表的论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普丽春教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往研究成果主要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加以描述、分析和论述,但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彝族文化的成果为数不多,尤其是以彝族歌舞传承的学校教育对策为主题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有待深入。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民族在其文化消失之时也就是其民族消失之时。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主流文化对弱势文化和边缘文化的侵蚀。导致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着急剧的改变。彝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776、23万,广泛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云南占其总人口五分之三以上。彝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蕴藏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民族,在其曲折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毕摩文化。彝族歌舞是我国民族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学校教育中研究彝族歌舞传承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探讨民族教育发展的出路和改革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可在理论上拓展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新视域。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不仅是一种把被长期忽略的各民族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可在实践中扩展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聚居地,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悠腔”的传承基地,王马寨小学95%以上的学生都是彝族,学校教育理应肩负起彝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研究传承彝族歌舞,将彝族优秀的歌舞移植到学校教育这个大花园里,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研究内容

  1、研究本地优秀的彝族歌舞,明晰保护和传承的重点内容。

  2、研究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重点

  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难点

  一是课题研究者需要对彝族文化,尤其是彝族歌舞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优秀彝族歌舞的传承,需要擅长彝族歌舞的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但我校教师对彝族歌舞了解、研究不多,当地难于找到合适的指导专家。二是优秀彝族歌舞的传承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校教师流动性大,作为课题研究又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课题研究有效程度的准确判断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立足学校,研究起点恰当。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聚居地,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悠腔”的传承基地,王马寨小学95%以上的学生都是彝族,本课题立足我校实际,着力于传承优秀彝族歌舞的实践研究。

  2、点面结合,研究思路具体有效。本课题从调查本地优秀的彝族歌舞出发,明晰保护和传承的重点内容,进而研究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

  3、阶梯推进,研究过程螺旋上升。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兼顾,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以传承优秀彝族歌舞为宗旨,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法、个案法、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2、调查法。本课题采用访谈等形式与专家、民间艺人进行联系,从调查本地优秀的彝族歌舞出发,明晰保护和传承彝族歌舞的重点内容,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分析法。分析研究方向,提炼研究策略,找出经验,矫正偏差,完善研究方案。

  4、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研究,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提炼可行性策略。

  5、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

六、研究步骤及主要措施

  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xx年8月——20xx年8月,为期两年。

  1、制定研究方案阶段:20xx年8月,广泛收集资料,分析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找准切入点,拟定研究方案。组织申报课题。

  2、课题启动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完成文献收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

  3、课题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1)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2)由课题组负责人与其他成员相互搭配,分头前往云南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等彝族聚居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彝族优秀歌舞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和记录整理。

  (3)明晰保护和传承彝族歌舞的重点内容。

  (4)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传承彝族歌舞活动,并将其设置为地方课程,聘请擅长彝族歌舞的专家进行教授。研究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撰写中期调研报告。

  4、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课题研究总结,编辑系列研究成果,举行结题活动。

七、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郭润:策划课题的各项研究活动,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及督导、协调工作,负责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课题组成员白灵芝、钟士红、何花、白家发、郭磊落:

  1、为学校收集和提供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典型经验和案例,提供相关的资讯。

  2、收集和发现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专家、民间艺人进行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相关课题资料。

八、预期研究成果

  开题论证报告;课题实施方案;案例;论文;专题片;光盘;结题报告。

九、条件与保障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王马寨小学地处王马寨村,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悠腔”的传承基地,这种浓郁的民族文化对学校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

  在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扎实的功底。

  课题负责人郭润:彝族,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从教23年,其中具有23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曾任过上街路小学校长职务,现任王马寨小学校长职务。工作踏实、能吃苦,爱学习,勤思考,敢探究,对彝族歌舞有一定的研究,有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能组织和承担此课题的研究。

  顾问张士旺老师:曲江中心校书记,具有多年的从教和领导经历,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能指导此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都是小学高级教师(何花小教一级),具有大专学历,多年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是学校骨干教师,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肯钻研,乐学习,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业务素质和团队精神都很强。他们都具有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领导高度重视,支持此项课题研究工作并亲自参与,学校会尽可能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研究的时间和学习的机会。

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可能遇到的问题:

  1、初次接触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2、受教学任务和社会评价的影响,参与人员的研究热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2、各成员之间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共同解决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9

  课题研究已进行半年有余,通过同组教师的协作努力,课题顺利进行着,对此,本人特做出如下总结:

  一、本年度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成果:

  1,教师理论水平等到较快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全组教师共同努力,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促进了课堂高效率,在实践的同时积极总结并撰写论文,确实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2,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课题研究与开展,学生能独立完成只是结构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一次有效信息加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立体思维能力。

  3,加强了师生的协作,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光靠老师的行动还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积极自主的学习起来,俗话说“教学相长”,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渐渐自主的培养起学习的积极性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以下是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

  王柳明《返璞归真的文本阅读——谈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师角度》

  第xx届五四杯一等奖XX年

  邵秋芳《有效朗读,精彩课堂》XX年“金帆杯”二等奖

  二、下一阶段研究规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针对学生差异,在教师的有效课前指导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重视整体知识的构建的运用,提升自己对知识有效加工的水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在,有效指导过程中,要侧重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提供相关示范,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乐趣。

  4,积累教育资料,撰写案例和论文。

  三、感谢: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指导帮助,特别是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引导,让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下去。特此表示感谢,本人将再接再厉。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篇10

  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深入课堂,走近学生和教师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与英语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依据农村初中学生现状,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实施阅读训练,同时注意阅读技巧的指导,扎实英语词汇句型的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其成效。

  申报课题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主研成员,英语组全体教师作为参研人员。本课题总体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对课题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确定分工及工作任务,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和课题总体规划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

  (一)现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x年9月至x年3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从 年10月课题立项为区级课题,进入课题实施阶段,根据总体规划。

  1.第一阶段:课题立项阶段(x年09月-x年04月)整理文献资料、制作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制作访谈提纲并进行个别访谈、完成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研究阶段(x年04月-x年11月)收集过程资料(图片、视频等)、发表论文。

  3.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结题阶段(x年11月-x年02月)结题报告。

  在此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具体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库,通过书籍专著,杂志报刊,网络论坛等收集各类相关资料,组成资料库。课题组成员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搜集资料,由徐玖琴作资料的汇编及资料管理。

  4.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及专题知识(主要通过网络方式)。

  5.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交流、研讨课题实施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解决研究困难。

  6.进行课题研究中相关问题的调查。设计问卷、组织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数据和基本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7.组织课题组成员和英语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和学习研究心得,收集案例设计和教学心得。

  8.组织与英语阅读教学有关的校园活动,利用学校宣传窗口和校办刊物,创设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有关课题所需要的素材资源。

  (二)实践成果

  1.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部分教师的认识和观念都得到了提高。

  2.汇编活动资料与教学案例、论文集。

  3.汇编学生书法作品集。

  4.成立英语社团,开展专题辅导讲座。

  (三)理论成果

  1.通过教学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无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和学习欲望,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2.创设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题展开以后,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轻松教学课堂环境的创设

  浓郁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

  良好师生人际环境的创设

  3.丰富教学内容,分解技巧训练,注重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题研究论文获奖。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虽有一定的收获,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这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学英语无用的现象,因此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大。

  (二)学校教师整体研究氛围不浓,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走得仍较缓慢。

  (三)由于各种综合的原因,课题研究经费有所欠缺。

  总而言之,现在制约课题研究进展的障碍主要有三:

  1.课题组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亟待加强。

  2.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还有待加强,学校教师的研究方向还需更具针对性。

三、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思路及安排。

  基于以上几点,我校英语课题组成员与学校领导经过认真分析,制定了下一阶段(x年9月—x年6月)的研究思路。

  1.认真总结前一段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制定下一步研究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课题实施阶段的研究。

  2.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有关课题所需要的素材资源。

  3.下一阶段研究目标:

  学生方面: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能阅读理解英语,提升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

  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钻研教材、整合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学校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4.下一阶段主要研究的内容

  开展一系列关于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方面专题讲座、培训,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图式理论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来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课题前期的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集中培训、研究学习等,以教研组为单位,整合资源开展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理论与猜想—交流与合作—实践与活动—差异发展学生、教师的提高过程,确定了“自探—教学案,参与—创设条件,共研—合作交流,实践—提高能力”的基本结构。

  设立英语社团,开展有关朗读、书法、演讲等方面的比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强化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极力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聘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

  6.下一阶段研究步骤安排

  课题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课题督导,组织,协调相关的研讨活动和实验活动,进一步重点搞好基础性研究和探究性研究,为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

  (1)进一步搞好探索性研究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完善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目标,如知识技能的规定,过程方法的揭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坚持以探究学习为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重点展开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继续研究如何编好适合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校本教材。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相关的研究问题,针对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

  (2)顺利开展应用性研究

  将研究的各项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反复的尝试与修改,使教学环节安排逐步趋于合理,使研究目标趋接近。将所收集的资料素材资源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初步建成专题学习资源库,并用于教学实践,在应用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继续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完成英语阅读课录像资料及测试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本阶段中,课题组将深入班级进行听评课活动,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汇总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与困难,安排课题下一阶段评估的有关事宜。

上一篇:英语专业大学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优质9篇) 下一篇:2024年建筑工程的实训报告(通用34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