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工作报告 内容页

读书报告会发言

2023-07-11工作报告

读书报告会发言(通用3篇)

读书报告会发言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济济一堂,畅谈读书心得。非常荣幸被优秀的地理组,推荐出来作为红头代表发言,感到无上的光荣。在上台之前我有“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勇气,一上舞台,则立即生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欲望,因为在诸位专家面前谈读书,真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古往今来,书籍浩瀚如大海,没有人能够以一己之力筛选出最好的书籍来。不同的人,喜好不同,筛选书籍差异很大。作为有点读书癖好的我来说,平生只爱看三类闲书,即无用之书,说它无用,是因为读这类书不为功名,无关利禄,只为打发休闲时间。书籍自己挑选,地点自己把握,时间自己掌控,可以随时随地读书,随心所欲地读书,所以今天我报告的题目就是《天马行空论读书》。

  第一种闲书:有魅力文字的书。文字是有温度和力量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类书能给人以启发。在学问方面,我最佩服两种人:一种是有非凡记忆力的人,一种是有出色口才的人。或许这原本就是一种人。能言善辩是以博闻强记为基础的。本人在此方面相当地自卑,读过的书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象,谈论起自己的见解也就是寥寥数语,无法旁征博引。为了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加自己的深度,偶尔阅读这类闲书。《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就是其中之一。最初读过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给我很多人生的思考,今天再读作者的文章,又重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我先谈谈读完本书后对好口才的感想。

  好的口才一定会有故事。在座的各位资深的老师一定还记得我们学校前些年举行过几次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有一些老师准备的很充分,演讲的声情并茂,游刃有余,也有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演讲,手足无措,十分尴尬。读了卡耐基的口才书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一篇好的演讲稿,一定有生动的故事,而不仅仅是高深的理论。吸引人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想想当年自己弄的演讲稿,只是在网上下载了些华丽的词藻,没有和现实生活联系,内容是什么今天我一点都不记得了,当然不能打动听众和评委。好在那时候我们都正年轻,所以就无所畏惧。

  有好口才的人是会讲故事的人。同样一个老师给你的印象是否深刻也不是取决于他渊博的知识,而是他是否有故事。初中阶段特别喜欢上历史课,是因为我的历史张老师每节课都讲一个历史故事,也包括一些名家野史,于是我和同学们就都盼望着上历史课,不求成绩,只听故事。到了高中,大学,历史老师换了许多,但是没有一个老师像张老师一样给学生讲故事,印象就暗淡许多。受张老师影响,虽然不会讲故事,但我可以播放歌曲,每一节课我给学生播放一首和课堂有关的歌曲,那时候学生是安静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可以幸福的大胆的设想,总有一天有我的一名学生,也上台演讲,他可能会说,中学阶段我最喜欢上地理课,因为陈老师每节课都给我们播放一首歌曲。

  时间在变,评价也在变。正如一首歌,原来只是关注旋律是否优美,现在我更注重文字是否有深度,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第二类闲书:古典名著和名家名作。我对一部书的好坏的评价是——是否想看第二遍,甚至多遍。百看不厌的即是好书。像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和《水浒传》我读了无数遍。有时候我看完电视剧之后还要翻出来原版书来读才过瘾。近代作家我喜欢张爱玲、三毛、张恨水、钱钟书、林语堂;现代作家我读莫言、刘震云、方方、六六的书。这类书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贴近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故事来源与生活,往往给人以启迪和警示。今天我要说的是《围城》。

  第一次读《围城》还是高中时代,那时候纯粹是看故事情节,没有发现它的魅力,反而觉得缺乏跌宕起伏的生死离别和荡气回肠的爱情宣言,没有吸引力。现在再读此书才发现它的味道: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冲进去,里面的人想逃出来。文章的格调很小资,没有高深的语言和空洞的大道理,一声一息都是那样的自然淳朴。文章中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也没有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他们一个个就像生活在你身边的老街坊。生活就是这个模样,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呀。

  《围城》里面一些教育者的经验,值得我们反省。最典型的是方鸿渐的教学。方鸿渐自费留学德国,没有潜心修学,临毕业时弄了个假博士文凭糊弄家人。回国后找工作就很困难,好不容易才谋了个民办大学副教授的职务。假的文凭就像偷来的锣鼓敲不得,当然就不敢拿出来示人,在学校里领导不重视,更悲摧的是所教学科没有教辅材料,全凭自己查资料,往往忙活半天备课,上课还是空洞无趣,到下课前五分钟根本是无内容可讲。后来鸿渐想到了拖延时间的两个方法。其一是上课点名,这样可以浪费掉一些时间,另一就是老师板书也要求学生做笔记,也可以延续些时间。我们可以想象疲于应付的课堂该有多么苍白乏味。可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甚至一缸水,一池水。

  其实本人觉得做笔记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只要上课风趣幽默,学生还是乐于做笔记的。

  第三种闲书:人物传记书。这类书通常有夸张和励志的成分在里面。小时候娱乐匮乏,最大的事情就是晚饭后,全家围坐在收音机旁边,听刘兰芳讲评书。诸如《岳飞传》、《杨家将》、《薛刚反唐》等等,那时候真是如此如醉;我,区区一介小女子,文不能拿笔,武不能扛枪,对英雄人物天生敬仰。中学阶段,看武侠小说上瘾,避开大人悄悄地读遍了金庸和梁羽生的所有小说。再读其他作家的武侠就“曾经沧海难为水”了;如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不知不觉到了不惑之年,我在小说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真实的历史人物了,如《宋霭龄》、《曾国藩》等。此类小说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费脑筋思考问题,完全是对人物故事的一种猎奇,这是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现在我要说的是《曾国藩》。

  这是一本气势磅礴的书,介绍了中清第一忠臣——曾国藩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一生。曾国藩是清代第一个以文人而封武侯的人,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曾国藩的人格魅力一在于他的勤奋好学的态度,二在于他的永不放弃的精神。秀才考了三次,进士考试考了两次,只有翰林一举中的。为官期间,恰逢太平天国起义,在与之十余年的战争对抗中,屡战屡败,在失败中曾自杀两次,最终鼓起勇气,屡败屡战,历经千难万险,为风雨飘摇的大清朝稳定了局势,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千古民贼”的骂名。很欣赏曾国藩的这句名言:不为圣贤即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真应该成为各位老师的座右铭!换成今天的流行语就是“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么走路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当我们摆脱功利,用从容的心情读一本好书时,一定如登上青山听高山流水,一定如闲坐摇椅看人生百态,是多么惬意和享受!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恰巧,前天我听了一个段子,很好地解释了读书的作用。今天我把它分享给大家。说呀,我们之所以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时,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里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呀!”;当我们去隔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中默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里喊“唉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读书就是这样让我们从蛮荒变得文明,从粗俗变得文艺。

  以上就是我对读书的一些感想,管中窥豹,不成文章,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非常感谢!

读书报告会发言 篇2

  各位专家:

  您们好!很高兴能在学校为老师们的构建的读书交流平台上向专家、领导和各位老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这个暑假我们收获颇丰,学校出资为老师购买教育名著,所以也就倍加珍惜这种学习机会,读得更专注、更投入。

  其实工作的十一年来,一直在收罗和研读着各位专家的教育名著名篇,《叶圣陶文选》、《魏书生文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和教师的谈话》等等。要读书就要有思考。在这几年的读书中,每个专家在他的书中都有一根线,这根线就是——教育理念。只有领悟透这些教育理念,我们才会把握准教学的方向。通过对比、反思各位专家的著作发现,虽然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一些语言的表达上有所差异,但是在教育思想上却是相通的,那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多读书,读好书,走进经典,是每个专家都倡导的,读书应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比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我在20xx年所购,在读的过程中,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我传达着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唯有读书、读书、再读书是让所有孩子优秀起来、丰富起来、生动起来的有效方式,否则所有的方式方法都是空中楼阁。《陶行知教育名篇》中“以教人者教己”用很多实例告诉我们要想教别人,必须自己先学习,先读书,以教人促教己。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由肖川博士所著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的读书心得。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浮躁虚华的年代刮来的一股清新的风!抛弃了虚伪的夸夸其谈的面具,肖川教授用他诗意的、率真、正直的语言,传达着他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发展,注重静下心来读书,正如他所说:“在沉沉的夜色下,挑一盏孤灯,或伴一杯香茗,细细阅读,这种阅读不是肤浅的,是完全的投入,有所思考,有所顿悟。他还倡导教育的自由与解放,放开框架与束缚,让学生在自由呼吸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肖川教授用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诠释着他的教育理想,让我感到他不仅是教育专家,更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引领着教师、学生过一种更有诗意的生活。所以他的文章读来耐人寻味,令人荡气回肠。通过读书,对本书有四点感受:

  一、读书,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

  二、自由,个性发展的`有效过程。

  三、完美,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

  四、古典,读书境界的超越。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给大家详细的汇报第一点:读书,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

  肖川教授说:“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经变得十分逼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滋养人生的价值。

  结合这篇文章,反思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引领学生与经典为友的一些做法,写了一篇随笔题为《也谈与经典为友》和大家共勉。

  附:也谈与经典为友

  ——由《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想到的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诗:“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

  经典诵读不仅成为一种享受,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涵养孩子的诗心诗性,让年轻的生命能够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这点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所以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经典。“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题组组长,小语教师的总编——李振村,在他的访谈录中就提到:没有诵读,使我们远离大师,诵读应当成为学生的童子功,诵读是让我们的孩子过一种更有诗意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经典诗文中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性元素,我们的责任就是不断挖掘这些人性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他们,让孩子的心在这些美好的情愫的浸润下变的柔软,让感觉变得敏锐,从而让人生变得幸福。这学期我承担了由李校长主持的《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从而更加多的关注经典,引领学生更快的走进经典。于是每天7点30到7点40之间,师生共同阅读古诗词,下午上课前我们以练字的形式,手写古诗词,当然也可以自创。并在平时的课堂中注重引入经典。比如通过对联、古文接龙、成语荟萃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入经典。当然可以通过班队会用歌唱、舞蹈、朗诵的形式再现经典的魅力。作为孔孟之乡,利用“本土化”策略,了解孔子及孔子文化,读身边的经典,了解身边的大师,学生会倍感亲切。当然借鉴也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有的学校把各个教室办成了经典诵读“主题馆”,有“李白馆”、“杜甫馆”、“童话馆”……,我就把每组分成一个“主题馆”,由每组中的同学轮流当馆长,每组都有各自的主题,分头查找,兴趣盎然。并学期末有评比,看哪个馆管理最完善,点子最多。馆内同学收获最大,就被评为“优秀主题馆”。每个优秀主题馆的同学都有奖品。我发现到期末,学生由原来的惧怕背诵,到只要背诵文章尤其逝诗文,就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希望对经典的美好体验能伴随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可以试想一下:假如我们能够给孩子一颗诗心,让他们能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日出日落、风霜雪雨等寻常的景致,面对人情百态,能够萌发一些诗意,唤醒一些诗情,该是多么幸福的人生体验!所以,我要说:让我们与经典为友,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肖川教授所倡导的完美教学即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精深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值的期待;能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性物理。

读书报告会发言 篇3

  各位领导、老师们:

  坐在这里,诚惶诚恐,虽然我曾经在班里跟孩子们吹:你们老师我,要去报告厅“讲话啦”。天真的孩子们还给了我鼓励的掌声。但是,直到我坐在这里,仍然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然”。由此深刻体会那天陶继新老师所讲的他当时坐在游轮里那种“天地之伟大,自己之渺小”的感觉。因为,读书于我,仅是爱好。随着读书的增多,那么阅读对于我来说真的像呼吸一样自然了。一件自然的事情,却要拿出来晾晒,我就不自信起来。陶继新老师的关于读书的报告,让我听得入迷,深感“于我心有戚戚焉”,虽然我没有那么深刻,但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也体会到了自己读书上的进步,所以纠结几天,自我定义不再“高大上”,决定借此机会实实在在地回顾一下自己读书的状况和所得,算是向大家做一个读书的汇报吧。

  我自觉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在这个日益重视阅读的社会,也算是个“跟上潮流”。凡是有空闲的时光比如教学之余,闲暇饭后,比如陪闺女上兴趣班,比如回老家有人看孩子时都是我阅读的大好时光。手里捧本书,包里装本书是我的习惯。虽然有时候大家都在玩手机,闲聊侃大山的时候我捧本书有点“奇葩”,这时我一般会选择个尽量僻静的角落。对我来说一天中最旖旎的时光就是晚上给闺女读完书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温柔的台灯下,捧起早已经等着我的书的时候。安静的夜晚,柔和的灯光,读自己最爱的书,感觉一天忙碌的心灵终于找到了落脚点。现在唯一让我遗憾的是自己生活中能大肆阅读的时光实在是太少了。记得我刚好回到这里的时候,没有电脑,初接班,事情也不是很多,我用刚开学那两个月的时光读完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那感觉真不是“受益匪浅”四个字能形容的。今年端午回老家的时候我借了尹老师的24万字的《岛》,两天老家时间我看完此书,那份成就感让我大叹假期没白过。读书已经成了一项简单的习惯,如果一段时间没有读书,就像电脑系统没有及时升级一样。

  我每天必上的网站就是当当网了,每天我都会看看是否有新书推荐浏览书评,我收藏的书是否大降价,还有的时候就只是点点,就像抚摸自家的书柜。自从知道当当网上书店后,我已经贡献给它七八千银子。今年刚过一半,我昨天一合计,已经买过1600多块钱的书。买书已经成了我家的固定支出。每个月我都会为自己为闺女为老公添置图书。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中国人整体还不是一个很爱阅读的民族。我读过一篇文章《我害怕阅读的人》。

  我害怕阅读的人,当他们阅读时,脸就藏匿在书后面。书一放下,就以贵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闪耀。举手投足都是自在风采。让我明了,阅读不只是知识,更是魔力。他们是懂美学的牛顿。懂人类学的梵高。懂孙子兵法的甘地。血液里充满答案,越来越少的问题能让他们恐惧。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习惯俯视一切。那自信从容,是这世上最好看的一张脸。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一张最好看的脸。

上一篇:暑假收银实践报告 下一篇:人事顶岗的实习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