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工作报告 内容页

2024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汇总7篇)

2024-09-27工作报告

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1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层面的一个基层组织,也是落实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从而必不可少的教学研究阵地。我校一贯重视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语文教研组在校行政和教务处的领导下,以统编教材的使用为契机,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同时,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本质出发,以“二度设计”为依托,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两条路径”、“三项载体”和“四级平台”这四举并措,积极落实教育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图为“二度设计”在学校教研组的具体实施框架

一、一个核心:

  明确“二度设计”的内涵

  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出现有别于预设的生成时,教师常委婉地说:“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研究……”或“没关系,错了不要紧,坐下去再思考一下……”然后教师便继续自己的教学预案。这样的例子使我们不禁产生疑问:这是专业语文老师的做法与行为吗?在课改背景下,专业语文老师教学设计应该精心预设哪些内容?动态生成,教师需要哪些教育机智和教学策略?为此,“二度教学设计”在我们的语文教研组中达成共识。

  (一)二度设计的概念界定

  所谓“二度设计”,是指第一种教学设计之外的所有教学设计,它是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有效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设计线索;以“纵横对比”为设计方法;以“课前——课中——课后”为设计时机;以教学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它是面对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应对策略,是促进教师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图为“二度设计”的内涵

  (二)二度设计的目标指向

  探索“二度设计”教学准备策略和实施策略,构建“二度设计”教学的常规体系,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二度设计”操作体系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开展构建有效课堂为目标的“二度设计”研修活动,以“二度设计”为抓手,把“有效理念”贯彻到每一节课之中,实现课堂的低耗高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快教师专业成长速度。

二、两条路径:

  形成“二度设计”的框架

  我们的语文教研组在学校“晨曦载曜,万物咸覩”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学生出发,聚焦有效课堂教学的追求。对于“二度设计”的思考,是缘于对学生真实学习体验的一种探索,也是对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一种提升。

  (一)教师层面

  “二度设计”,是一次包括内外部条件分析与选择,是一次个人化经验的获得,是一次自身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也是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图为“二度设计”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二)学生层面

  课堂变革的目的是在保障每一个学生学习权利的基础上,让他们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互助下,挑战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获得思维发展,使学习的过程真实展开。

  图为“二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路径

三、三项载体:

  助力“二度设计”的实践

  课前的“二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方法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进而决定最佳的教学行动方案,增强语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同时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以及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一)课前备忘录,预设可能性

  我们的教研组老师在进行备课时,在教学设计的右侧增加一栏“课前备忘录”,是把自己放回到学生那个年龄层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设想学生在学习中的“可能”,设想学生经验基础上的“可能”,设想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看,要从学生的个体需求、交流合作需求以及其好奇和乐于探究的需求等来拟设备忘录。

  1.问题式备忘录

  问题式备忘录的拟定,最大可能性地预设了在课堂中,学生会提出的问题。在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样化解读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

  2.答疑式备忘录

  答疑式备忘录的拟定,是在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内容上,教师提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地课前预设,不仅可以是对文本材料的补充说明,也可以是在学生质疑基础上的解释说明。

  3.开放式备忘录

  课堂永远都是灵活动态的,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因此,对于生成性的一些问题,可以在备课时,先进行预设好一些可能性的反馈,及时诱导学生思辨,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性。

  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即时情况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强调,教学设计必须富有弹性,具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和策略。课前备忘录的拟定,就是重点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定教”。备忘录分问题式、答疑式、开放式三种,根据板块式简案,备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时,就能根据学生的需求临时调整,有效促进课堂动态生成,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课中抓拍本,记录生成性

  课中的“二度设计”,指在上课之中的第二种应变的教学策略,这种设计具有灵活性和生成性,与执教者的应变能力、调控能力有很大关系。更多的是关注教学活动进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和瞬时判断,迅速地在行为上对自己的计划做出调整。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轻易对原有的计划做临时性的大修大改。

  在这个动态的教学活动空间里,也就隐藏了无数的意外和不确定因素,所以进行课中“瞬时抓拍”生成教学方案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求教师摆脱课前教学预设的束缚,捕捉细节,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新状况,灵活地做出判断。根据新的情况,设计下一步的教学进程,让每一个精彩镜头和新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新的生长点。

  1.整合思维碎片

  我们的教师在上完一课后,可以用三分钟的时间来回顾一下,把本节课中最有感触的地方在备课本上写下来。可以是学生精彩的表现,也可以是预设之外的情节,为每一次的课堂记录点滴,“勤”在平时。

  2.捕捉精彩瞬间

  另外,在上课过程中,遇到有学生发言精彩的,可以递给他一张小纸片,让学生把自己的精彩回答记录下来,签上名字,积累每一次的精彩,把这份精彩专利送给学生,学生也很有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

  3.剖析录像课堂

  结合学校语文教研组计划,每学期都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录制一节课,然后让教师对照自己的课进行整理反思。这样可激发教师在特定的情绪中去检讨自己的问题,认真改进教学。另外,也会组织学校“骨研班”的师傅共同参与评点、研究徒弟的课堂录像,修改很直接,既易于接受,又印象深刻。

  当然,判定“抓拍”是否“有效”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原先没有的,是新增加、新提高的。如读一个句子,原先读不好,现在读的感人泪下,这是有效的。二是在过程中实时形成的,是动态的。如从读得淡而无味到感人肺腑,经历老师指导,借鉴同学,自己练习,他人评价,这是一个过程。三是有促进发展价值的。这一点特别重要,对于这节课来说,“抓拍”的东西是有实际价值的。

  (三)课后诊断卡,推进过程性

  课后的“二度设计”,指在上课之后反思中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弥补和改进等功能,是常被人们忽视而又十分必要的一种策略。课后“二度设计”比较关注教学活动全程,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它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确保每一堂课的顺利、高效进行。

  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许让人惊喜或遗憾的地方,我们要及时诊断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处理不当的教学过程,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欠完美的资源生成过程,组织不够严密的结构材料,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反思应如何去改进,会使我们不断突破自我、提升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利用教学诊断卡再进行近期教学的二度设计。

  1.自我诊断

  教研组的老师,结合每次教研组活动,以备课组的形式,两周开展一次自我反思活动,围绕课堂中某一教学现象进行剖析与自我反省。学期末,每个老师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诊断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时我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和感悟。

  2.小组诊断

  我们的低语和高语两个教研组,每个月举行一次沙龙活动,互相邀请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在协作伙伴研讨的基础上诊断。这种诊断方法既可以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发现彼此的长处,有利于教师间彼此的合作,又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诊断能力的提高,还能使年级成绩整体稳步推进。

  3.学生诊断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我们还可以和六年级学生一起诊断,征求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建议,从他们的眼光来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自己喜欢的课堂。

  这一环节特别注重要在一定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诊断记录进行整理,将诊断转化成教学随笔、案例研究。可以说这是“二度设计”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

  以下是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片段:

  学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疑问。

  生:老师,什么是霜?

  师:有谁知道霜吗?

  生:老师,我没见过,怎么样的呀?

  好几个学生都表示自己没有见过霜,不知道什么是霜。

  师: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的。你们见过吗?

  生:噢,老师,我知道了,是不是雪啊,雪下好之后在屋顶上留下的那一片白色。师:孩子们,霜不是雪,现在这个时候,霜也没有出现,不过,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图片。

  出示霜的图片,学生观看。

  师:“孩子们,霜和雪不一样,霜是天气比较冷的时候留在东西上面那白白的一层。它和其他的天气不一样。等天气冷了,你们会看见的。”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教室外,十一月初的天气虽已是秋风渐起,可离有霜的日子还有时日。

  “疑是地上霜”的词典式解释,脱离了生活的教学往往僵硬而惨淡。我们往往会想当然地以为孩子们肯定也知道,但是在现实中,孩子们就是告诉了我们,他们不了解。该课诊断让我们认识到:教学,除了要学会将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之外,还应该要关注孩子的本真世界。思考过后,《“霜”的轮回》关于《静夜思》一课的教学叙事很快就出炉了。

四、四级平台:

  保障“二度设计”的升华

  每节课都要完整的二度设计,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二度设计的提升,我们也相应地提供了很多平台,使教师个人的意见,包括一些灵光一闪的东西,通过“二度设计”活动,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实现,真正体现了校本研修过程中强调的同伴互助作用。

  1.巡课提升制

  “巡课”的组织形式使校本研修改变了“轮流坐庄”的走过场形式,体现对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追求。让执教老师对自己的教学缺憾有了一次弥补的机会,是一种合作型、上升型的形式。

  图为巡课的基本流程

  每次活动,根据学校主干课题或日常教学中有争议的现实问题,采用“比较、分析、归类”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整理,然后对照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找出具有一定的研究必要性和价值的问题,确定学期研讨的主题内容。

  2.开设研修专栏

  这一学年,我们的语文教研组主要借助“之江汇”的“活动广场”平台,将此平台作为语文教研组的研修专栏,使教师的“二度设计”活动有了一个方便迅捷的公开展示阵地。我们的教研组长主要拟定每次研修的主题和活动计划与安排,教师们将每次个人研修、小组活动从主题选定、资料收集、信息交流、课例分析到说课上课、反思诊断、二度设计,都是通过研修专栏进行,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优化了活动效果。

  3.确定研修学习日

  教研组研修学习日将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一般每月的第一周下午第一、二节课为教材解析讨论时间,安排教师进行说课交流;第二周的第一、二节课为课堂实践时间,安排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第三周的第一、二节课为教后研讨、理论学习、反思交流时间;晚上为活动反思撰写时间。第四周的第一、二节课由教研组长负责,每位教师进行交流反思与收获。教研组长要整合研修计划,“研修专栏”和“二度设计”按教研组安排同步进行,活动是以研究教材、讨论教学“二度设计”为重点,以此相互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开展校际联谊

  我校属于三毛片发展共同体,合作开展了有效课堂的“二度设计”活动,对于增进了解,互相借鉴学习,共同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起到了较大作用。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利用各种机会,到各种场合进行锻炼,便于“二度设计”和“二度课堂展示”的进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我们深知,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建设,既与学科建设密切相连,与教师专业成长不可分割,更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二度设计”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及时提炼、反思总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了教师创新,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然,我们做的还不够,但是我们一直行走在实践的道路上。

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2

一、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意义

  (1)教师成长有了沃土。青年教师充满激情,但因经验的欠缺,往往在教学上会走不少弯路,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他们如果没有教研组的帮助,只好凭自己个人的力量去寻找出路,这对整个教研组来说无疑是低效的,进步很慢,我们更需要的是整个学科的快速整体推进。教研组的强化建设给盼望进步的青年教师带来了福音,他们的成长有了沃土,必将开出更美丽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2)学生成绩有了保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地理教研组建设的直接结果是全体地理教师的快速成长,全体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必担心会因师从某个老师而让自己成绩受损,因为每个老师都是很优秀的。学生整体的地理成绩得以大面积提高,成绩有了强有力的保障。选修自己喜爱的地理时也会变得义无反顾,因为他们对成绩充满了自信。

  (3)学校成功有了依托。各教研组撑起了学校教育,各个学科都强了,整个学校教育又怎能不强呢?地理教研组非常愿同其它教研组一道,撑直学校的腰杆,多出名师,争创名校,并以此带动本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教育辐射中心。

二、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途径

  (1)统一思想认识。这是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前提。地理教研组长是整个教研组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核心人物,应统一全组思想认识,让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都能真正认识到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取得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激发人人都想成为一流名师并愿意为此付出不懈努力的信念,带领全组教师共同前进,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真正把地理组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战斗群体。

  (2)加强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是提高地理教研组整体实力的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全组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全组所有教师要形成严格的统一的教学方案,上下形成合力,众人合为一人。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大家不仅要备教材内容,更要备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在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经过试上课后,发现不足之处,有必要还要进行二次备课,让教学更切合实际、更切合学生,追求教学效果最优化,受益学生最多化。

  (3)落实听课评课。虽经集体备课,但也不是让每个老师都成为同一个模具生产的产品,教师个人还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智慧,这就是内涵。这不是集体备课所能解决的,甚至这还会影响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听课和评课计划,可以尽可能地缩小因此而造成的差距。可以安排定期听公开课和评课,也鼓励不打招呼听课,即“推门听课”,一方面增加听课机会,另一方面也会给全组老师带来压力,防止出现准备不充分现象。听课后应及时组织评课,听课老师不仅要评自己从课中学到了什么,也要评课中值得进一步改进之处,特别要评的是在课中学生学到了多少。听课评课利人利已,共同成长。第一次评课后,再听课,再评课,要让每个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成为优课。

  (4)设置精准练习。全组应统一为每一节课所学内容配置最精准的练习,题型不限,数量不在多少,关键在于紧密贴合所学内容,便于学生及时消化巩固,紧密贴合学生实际,抓基础,不出偏题怪题。这些练习根据需要,可以在课堂上边学边练习,也可以课后作为作业让学生自由练习,老师要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以便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个别同学反映的问题要单独解决,多数同学的共同问题要进行讲评纠正,绝不放过存在的任何一个问题,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同学。

  (5)提升教研水平。教研组要尽可能地为全组老师服务。既要创设机会提高教师们的教学业务能力,也要组织教师多参加教学研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多在组内开设教学研讨会,组内名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和全组教师开设地理讲座。地理学科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教师更需要从亲身体验自然和社会中去理解地理。要尽可能地争取获得领导支持,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地理教师开展地理考察和研究。如果教师只是被束缚在书本中,自身的能力都难提高,又怎能有效提高地理教学呢?

  (6)拓宽交流渠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地理教研组内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如组织经验交流会,让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谈心得体会,介绍教学策略,将这些宝贵的交流材料汇编整理,发给全组老师,实现资源共享。要多和校内其它教研组交流,比如潮汐现象的成因可以和物理教研组交流,喀斯特地貌成因可以与化学教研组进行探讨。每个教研组都有值得学习之处。参加校际交流要尽可能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不要总是局限于某几个人,要多吸收其它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参会人员回来后要及时把所获信息在组内交流学习。我们要走出去,也要能请进来,校外的名师完全可以请进来交流示范。全组教师也要多和自己的学生交流,彼此增进了解,加深师生情感,增强亲和力,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上的需求,不要以旧经验来对待今天的学生。

  (7)开展多彩活动。地理教学如果脱离了活动,则是死水一潭。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举办地理知识竞赛、开展实地调查、指导同学写地理小论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全体同学看地理电影等,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地理是离我们那么近,那么有趣、有用,从内心里热爱地理,用这种情感来学地理,怎能学不好?老师们呢,也经受着锻炼,也会站在更高的角度,推动地理教学的更快发展。

  (8)结对新老教师。普通教师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往往难以独立承担教学任务。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组内重量级老教师的手把手指导。对于学生及其家长而言,他们普遍认为,如果分在一个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班上,那无疑是幸运的,而如果分在了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班上,那就是不幸的,因为自己成了新教师教学的实验品,谁都不愿意做实验品。这虽然有点偏颇,但新教师确实必须要快速赢得学生的心。新老教师结对是个很好的办法,新教师要主动积极地拜师学艺,老教师也要真心帮扶徒弟。除了在备课中给予指导外,还要多让徒弟听听自己的课,学习自己的教学艺术。新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先听课后上课,并多请师父听听课,评评课,听后评,评后再听,不上好课誓不罢休。

  (9)应用课题成果。地理组全体教师要积极申报省、市课题,有条件的还要申报国家级课题。教研组长和课题组负责人要积极组织和动员全体地理老师共同参与,人人都是课题组的成员,个个都有任务分工。要让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全体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大家快速成长的过程,课题研究的成果要能够展示出来,及时向相关期刊杂志投稿,争取能够发表。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要为教育教学服务,研究成果要及时地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三、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机制

  地理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理教育的兴衰成败,但也不排除会有一些教师有不同看法,他们因循守旧或出于个人利益,不太情愿投身于教学改革大潮中。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教研组建设,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全体地理教师积极投身其中,给每个教师创设教学公平的环境,出台相应的绩效制度,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等。要把加强教研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大事务来抓好、抓实。我相信,加强建设后的地理组,将会成为各教研组中的金牌组,一定会涌现更多的名师,地理教学质量也一定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3

  针对我们学校教研组的问题,我主要想从“整合式教学”的角度来谈。整合式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叫基于课标的整合式教学;另一个层次叫基于考点的整合式复习。从整合式教学的实施出发,针对我们学校教研组的问题,我们列出了这样的几个改进措施。

第一,教研学习的改进从研读课标开始。

  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学目标。我们的这点措施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目前在我们学校我们组内老师还存在着广泛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定位不明确,考试研究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考试都是基于课标的,王老师说课标是我们一切课堂教学“上位的星空”,所以我们要组织我们组老师研读课标,以课标为本来规范我们的教研学习,从而改进我们组的教研行动,发展我们的教研组建设。其中,初一和初二备课组,我们教研学习的构想是基于课标研读的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和教研;初三备课组,我们教研学习的构想是基于课标研读的考试评价的研究和教研。

第二,教学架构的改进从能力整合开始。

  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的因素。我们的这点措施是为了防止初一初二初三整个教研组全部围绕那60个左右的考点来转,按照许老师的思路,也从整体上架构我们学生的能力,然后分解我们的教学任务。

  针对我校学生入学学习习惯不好,我们确定在初一思品的培养主题:学习氛围建设。例如学习小组建设,课堂纪律学习,作业规范等等。而且我们预备反反复复的来。初二的培养主题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初三的培养主题是解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也很重要,是我们教研组的生命线,这是当前无法改变的事实。

第三,教学补偿的改进从真实问题着手。

  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学的因素。我们的这点改进措施主要是针对我们学校教研组行动不明确的问题。这里的教学补偿分为针对班级的补偿和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我们预备在整个学校的三个备课组要找到学生的真实问题,然后制定方案,力图解决之。我们预备利用王老师倡导的“个性化质量分析技术”。教研组要在一起分析班级的真实问题。

第四,教学分工的改进从个人所长开始。

  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的因素。我们认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准备教研组会根据组内老师的所长,研讨最佳有利于学校教研组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教学分工。组内老师的分工,既有利于组内老师的团结,更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促进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第五,校本特色的改进以学科活动为主。

  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学方式的因素。在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广泛开展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教研组定期进行评比并进行学生表彰。在初一年级广泛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紧随市区教研室的步伐。

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4

  自8月全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我县作为四处项目基地园所在县区,各项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目前,我县该项目实验已经顺利启动,并稳步进入研究阶段,现将半年来项目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利津县积极响应全市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验的要求,全县共11处幼儿园申报此研究项目,其中利津县实验一幼、实验二幼、利津镇中心幼儿园、陈庄镇中心幼儿园4处幼儿园被确定为本项目实验基地园。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是一个行动研究项目,旨在解决各地、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提高教师的素质,形成一种让幼儿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路可求的常态机制,更加深入地贯彻《纲要》,继续唱响幼教主旋律。

二、主要工作

  1、专业引领理清思路

  1)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以托幼办和基地园负责人为组员的实验领导小组,督促指导各园开展的各项研究活动。

  2)各基地园成立园本教研协助小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相关的园本教研理论知识和成功经验,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丰富头脑。学习、了解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沿理论,在我县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要求。

  2、现场研讨明确方向。

  为了贯彻落实全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同时也让参加研究的幼儿园园长、老师对“园本教研”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县托幼办于9月5日专门组织并召开“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专题研讨会。全县县直、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和骨干教师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全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同时与会人员集思广益,畅谈对该项目的理解和研究中的困惑,还就此项目的具体实施展开深入地讨论,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研究方向。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开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开展活动,提高实效

  1)加强日常教学研讨,提高每位教师观察孩子活动的能力,善于捕捉教育事件,认真进行分析与反思,灵活调整教育策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应围绕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疑点问题进行讨论,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常规问题,搞好平时的研究工作。

  2)立足岗位培训,着力打造名师。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3)立足班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园本教研。开展“备课、上课、反思、评课”等系列教研活动,同时,结合幼儿园、幼儿的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上教研,加强教研员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5)结合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课改专题研究,提高教研员专业引领素质。通过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展示、现场教学指导等方式,锻炼教研员的教研指导与服务能力,激发教研的教育创造思维,构建专家型、创造型的教研员队伍,带动教研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6)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广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善于在实践中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与文字书写能力,总结与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使有益经验得以传承。

  7)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做好幼儿园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幼儿园要将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编辑成册存档。

  4、园际交流,取长补短

  1)12月5日正值项目实验开展三个月之际,“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首次经验交流会议在县教育局召开。会上各项目基地园对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探讨,获得的宝贵经验也得到了共享,为其他幼儿园搞好园本教研,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

  2)截至12月中旬利津县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教育博客,都已建立起来,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利津县托幼办并且在东营教育信息网上建立了利津学前教育博客群,利津县学前教育已成为一支蓬勃发展的生力军。网上博客的开通,不仅提升了利津县学前教育的形象,同时为各园的园际研究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又一次推进了全县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三动运行机制的延伸。

  3)项目试点园在加强自身研究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采用“区域推进、逐步推广、以园为本、专业引领”的方式缩小了我县各级各类幼儿园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了全县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三、总结经验解决困惑

  我们非常欣慰的看到,各项目基地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工作已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并各自有特色但工作中还有许多困惑尚待研究解决:

  1、更高的专业引领、理论支撑的问题

  2、成果的物化、呈现问题。

  3、一线教师由于较少接受科研程序、方法和规范等方面的系统培训,要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掌握必要的研究技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4、园本教研特色的展现,如何创建富有个性的园所文化。

  四、今后工作思路

  “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刚刚起步,通过这一项目研究将会呈现一批有价值的实践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幼儿园参与到教育研究的行列中来,并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切实实现学前教育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5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优劣,只有教师教育生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与塑造。本学期,我们继续以“六有效”管理为抓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为重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我们改变了检查型和评比型管理模式,由检查备课笔记转向组织研究教材;由检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转向用课程意识研究课堂教学;由检查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转向指导课堂教学;由指挥教学工作转向共同参与教学研究。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研究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继续深化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以“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为主体的集体备课模式,每单元中拿出一个课例,科学把握课标,科学制定好教学目标,围绕“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思什么,怎样改“这四个问题进行集体研讨,确立共性问题,形成共识后整理一套完整的详案,教案要求呈现出导学的目标,导学的内容和方式,教学的重点与方法,当堂训练的题目与目标。让教师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二是实施参与式研究模式,提高课堂质量。构建“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的专题校本教研模式。教师先独立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调整;(即发现问题)然后专业研究人员评课、反思、合作研讨备课、调整提高、上课观摩(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最后观察探讨、反思积累、研讨升华、总结交流。(总结反思)通过以上三个过程的研究,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明显的改进了教学效果。三是继续坚持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在参与式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先点后面,全员参与,逐步推进”的校本教科研“行动研究制度”。重视专业引领、合作分享和实践反思的结合。研究主要经历“问题——行动——研究——实践——反思”五个过程。围绕两个课题,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改进教学效果。为提高研究的深度,我们主要采取“导师制”引领,“解决问题发布会”和各项教学活动来提高研究的效度,继续通过过“五关”来指导教师进行备课、上课。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实践,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大大提高,产生了自主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研究的精神,让教师建立起较强的进行教学研究的事业心和自信,使教师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二、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基于我校教师已经呈现高原期——发展动力不足,内驱力不够的现状,我们主要采取校外延伸,校内培植的校本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

  1.校外延伸,校内培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地吸纳与学习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少走弯路,少出错误。看到这一点,我校拓宽渠道,本学期不惜重金到山东乐陵实验小学,唐山叉河口中学学访,进行外地参与学习培训,以先进的教学经验来校指导我校教学工作,夯实了校本培训的基础。

  再此基础上,我们把“校本培训”的重点放在挖掘教师内在的潜力上,让教师们在团队互动中充分释放潜在的能量,使“校本培训”成为一个不断动态的、发展的、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工程,让每个教师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一是强化标准和规范。确定“好教师”的基本标准,继续采用带教性培训、台阶性培训、发展性培训进行改进和提升;二是积极落实《十项基本功系列活动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培训与练兵。继续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双说展示活动,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和业务考核等活动,提高了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三是相互合作,组建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结对活动和一对一教师组合,采取推荐与自愿选择的方式进行结对组合,制定了结对考核标准,依据标准定期展示,定期评价。加强了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丰富有意义的“十项基本功系列活动”,让教师丰富了专业知识,厚实了专业素质,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注重内涵,关注发展,激发内在活力。

  人才的培养着眼点要立足于自我发展。高质量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发展需要人才,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人才,构筑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促进人才培养的培训机制,才会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们注重各个层面的教师队伍建设,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是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制度和骨干教师发展基金,本学期对在岗的所有骨干教师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予以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骨干资格,并积极开展“阅读名师”活动,不断的丰盈内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落实师徒结对工程,确定师傅和徒弟的具体职责任务,并建立捆绑式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这一措施极大调动了骨干教师的内驱力,骨干教师一起和年轻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画面天天可见,班级之间通力合作,达成共识,教研氛围空前高涨。三是建立健全教学制度,初步成型了《周目标导航实施方案》,《团队建设实施方案》,《深化学生十能培养具体方案》等措施,努力提高课堂质量。并组建团队对每个方案进行试点实践,学校在确保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实施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长、实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周目标导航》的积极推行,强化了前置性学习,周清月结和小组合作性学习,课堂效率明显得到了改善。四是开展“十美教师”表彰会,把此项活动变成学校的典型文化之一,加大优秀教师的宣传。处处做楷模,用教师的精神信仰,教育影响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使者,从而逐渐形成“厚德精艺,儒雅大气”的教风。

  如同学生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在教学管理中有组织的引导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建设教师队伍,必然促进教师的发展,带来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6

  我校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已经两年有余,两年多来,我们在摸索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在学习北环中学、东庐中学等名校的基础上,又积极引进即xx中学等学校的教研文化建设特色,逐渐形成我校的教研组文化,并且已在姚北大地上生根发芽。

一、学校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1.教研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学校整体建设,丰富学校品牌内涵,提升学校质量效应,学校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发展校园文化。而教研组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举足轻重的部分。现在我们有11个教研组有了自己的文化核心,正在不断地丰富和壮大中。比如初中英语组的“润”文化,初中数学组的“圆”文化,小学语文组的“扬”文化等都很好的诠释了教研组的特色。只有丰厚文化积淀的教研组是扛起文化建设旗帜的,才能为学校文化建设着上浓墨重彩。

  2.教研组文化建设突破了传统的教研组。传统的教研组和现在的比起来少了三个重要特点。一是民主化。组员之间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组长努力让每位成员,体验成功、发展潜能,这是教研组发展的必要前提。二是积极性。“态度决定一切”,在课改的大浪潮里,每位组员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成为名符其实的终身学习者,熟悉学科教材,研究知识体系,理解学科基本精神,开拓学术研究视野,并以自身的勤勉努力影响组内成员,构建积极的教研组文化。三是合作式。合作、交流、对话已经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交流和对话,使得每位教师的思想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和良好的建议已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以上三条正是我们学校教研组文化建设中所凸显出来的。

  3.教研组文化是树立良好师德的最好平台。教研组内教师的良好师德、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和文化生活,是整个学科教研组的一种精神。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立身之本,也是对教研组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我校把树立良好师德放在教研组文化建设的首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各组有各自确立的组训,通过榜样力量、良好的教师形象,创建一个充满学习、民主气氛,洋溢自主、创新精神和体现务实作风的学习型组织,引导教师从自学走向自觉,使每一位教师都牢固树立起一种“敬业乐教、诲人不倦、勇于担当、乐学力行”的自觉精神和价值观念,逐步培养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高尚师德,形成主动发展的教科研文化愿景。

二、学校在教研组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

  1.学校校长室十分注重教研组文化建设。学校多次邀请相关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和具体指导,甚至进课堂面授;也多次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去学习知名学校的优秀做法,都让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在不断地教研活动中渗透入教改的理念。电子集体备课的推广运用和作业有效整合的积极实施,是教研组文化最基本最常规的做法,学校在检查督促中发现,我们的老师都能投入到这一教学改革当中。学校对各教研组积极参评市规范教研组、市示范教研组均予以大力支持,并希望各组向金牌教研组靠拢并最终去争创。

  2.教务处教科室也在教改中积极动脑筋。在常规的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中都要求有学友互助高效课堂模式的运用,在三到八年级中大力推广学友互助式的教学模式,最近又设置课堂观察统计表,来规范我们的教学课堂。每次活动都认真落实每项议程,监督整个环节,使教学研究活动逐步规范有效,最后对活动组织的后续均能出好月刊《教学工作简报》,迄今已到19期。对教师们在电子集体备课和作业有效整合上,两科室都有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制度,对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及时指出和整改落实,使我们的教研组文化得以正常有序发展。

  3.老师们在整个文化建设中都积极行动。我们的老师在组内都能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在导学稿的实施,课后作业的整合,电子教案的统一等方面都在努力前进,虽然大多数老师年轻缺乏经验,但我们能发挥集体的力量,互帮互助,互相补充,又精诚团结,融为一体。正是这种精神,我们的教研组文化建设之花才能越开越旺。极大多数老师能主动请缨,勇挑组内重担,有活动能积极参与,活动后又及时反思,将新的理念不断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这样的学习氛围正是我们教研组文化的外在体现。

三、学校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

  1.教科研显性评比等取得了较好成绩。两年多来,在宁波市、余姚市的多种学术基本功的评比和报刊论文发表上,我校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仅以20xx学年为例,我校推荐到宁波的科研论文和课题中,就有8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在余姚级的论文评比中,我校就有22篇获奖,其中4篇获得一等奖;在教学反思评比中,又有18篇获奖,3篇一等奖。体育组和初中语文组已经成功通过是示范教研组的审核,初中数学组、初中科学组、小学科学组也已经通过规范教研组的审核。还有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小学英语的三个教研亮点榜上有名,音乐组推出的舞蹈和合唱分别获奖,体育组的足球、围棋、摔跤等均能载誉而归,成绩斐然;还有三篇教研案例在市首届教研案例评比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等等。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的教研组文化是绝不能分开的。

  2.承办大型教研活动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在每次大型教研活动中,我们组长带领组员能迅速应对,从确立主题开始,到制定活动方案,注意活动多种结果的预定方案,再到接待引领,集体探讨,最后资料整理和报道跟踪,都能安排得井然有序。从北京来的专家教授到省市的学术精英,哪怕是区域间的活动,我们都能认真对待,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精心组织好每一次策划工作。在这方面,领导和教研员对我们的工作都是肯定的。只有经历过这种活动的全程参与,才会是真正的得到成长,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将在今年5月份再次承办一次大型的教学探讨活动,有必将为提升学校品位,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有一个大的促动。

  3.教研组内的团队精神不断增强。研究和实践证明教研组确实是“学术科研的乐园”,是一个团队,为研究教学解决问题提高质量而设,团结合作是保证,和谐共进是基础。由于教研组担负着教师发展的重任,在学校教改中要引领学校教改潮流,用科研实绩奠定学科在全校乃至全市的地位,所以通过这个教研团体,最终实现老中青和谐共生、互助共赢的建设目标。而我们在团队合作方面,是做得比较到位的,比如上届以李铭为备课组长的九年级科学备课组就是很好的诠释。当然我们这种在教研组引领下的优秀备课组还有很多,这正是我们教研组文化的辐射的效果。

四、展望明天,我们需不断奋斗

  1.要进一步健全教研组管理制度文化。我们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上课和评课的过程,能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活动主题、定活动方式、定活动程序这些常规的程序。其实我们相对于严格的活动程序还有很多差距。比如:

  ①要有规定的备课制度。不但有确定的教研时间,也要有不同的教研形式(如论坛式、讨论式、学习式、探讨式等);坚持点名制,严格按学校的要求行事。

  ②学习管理制度。如活动前先看相关理论资料,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后要有后续的研讨活动,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外出学习回来要进行传达学习,使组内教师及时得到当前信息。

  ③备课组长制度。备课组长做好协调作用,督促组员推行备课主编审核制度,带领本年级教师做好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使用资料等常规性的教研环节。

  ④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如七年级新教师的师徒结对活动,第一次上九年级的教师的结对活动,教龄未满三年的教师的结对活动。老教师给他们在师德师风、学习研究、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加以指导。以上教研制度各组在针对组内实际情况要予以落实和制定,使教研组和备课组文化的开展真正得到有效保障。

  2.要进一步锻造一支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我们知道:一个人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组织的平庸。“人才强组”应成为各个教研组文化的核心;在激发教师的活力,挖掘内在的创造潜能,提高专业化素养,是我们今后教研组工作的重心。我们要从教学教研入手,抓青年教师的成长,做到各类学习跟上,师徒配对效果检测,多压担子,放手让青年教师参与编辑资料、出考试题等工作,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教学教研工作能力;再提供各种平台,培育优秀教师,选取工作肯干、积极进取、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发挥青年教师特长,做学校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发挥老师的特长,推荐责任心强的老师到合适的岗位来锻炼,最终为学校的锻造出一支有活力、有毅力、有能力的教师队伍。

  3.要逐步积淀学科成果。我们的建校时间不长,我们的教研组文化建设时间更短,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文化建设中一定要逐步积淀我们的厚度,丰富我们的内涵。比如在教研活动的反思和档案整理方面,我们要不断坚持,将反思进行到底,只有反思,我们才会前行;每次活动,我们要将活动的每一个程序都留下脚印,从通知到策划,从摄影到报道,我们都要思虑周全,装订成册。再如电子集体教案的新编和作业整合方面,随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我们的电子教案也要及时更新,在传递和改进中将我们的电子教案完备好;作业整合同样也需要不断更新,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跟上考试说明的步伐。我们还要积极培养自编教辅资料的能力,只有自己会编制相应的教辅资料,运用到班级学生中去,我们的教学效果才会有明显的提升,我们学生的成绩才会有质的变化。同时我们要在课题的研究中多下功夫,有专家说得好,教研组搞得好不好,看你课题的质量高不高。而我们在教学课题方面正是处于薄弱的态势上,因此今后一段很长时间里我们要积极探究,在课题钻研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这样我们的学科文化才会越积越厚,我们的底蕴才会越来越深!

五、结语

  众所周知,“文化”是非物质的东西,无影无形,但对教研组的影响又无处不在。在教研组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对骨干教师要突出“严”,对成长教师要突出“研”,对青年教师要突出“引”,让教研组文化建设成为教研活动中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在活动中进步,在交流中分享,在展示中享受成功。

教研组文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7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本校及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立足并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的研究。校本教研的实施,能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一个建立在教师自身实践基础上的平台。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新课程实验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面临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种种潜力,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释放学校的生命活力”。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改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里压力。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与外界交流,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我校的成功经验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4、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管理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导主任负责教师培训的日常事务工作。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支部书记教导主任

  组员:教导副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三、目标与任务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四、原则和过程

  基于“教学问题”的研究,基于“有效教学”的设计,基于“互动教学”的行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校本研究过程就是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五、内容与时间安排

  1、按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自修与研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用其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每学期一次教师论坛。

  每学期初围绕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举办一次教师论坛,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和研讨的平台,通过互动式的参与,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教师们在心灵的交流中启迪,在思维的碰撞中成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谈出真谛,谈出真理!

  3、每学期一次送教下乡。

  每学年开展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并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互助,促进全县课改的均衡发展。送教形式是先上课,再由执教者介绍教学设计与反思,然后交流评课。

  4、每学期3至4次教师全员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教师能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基本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5、每学年一届同题课教学研讨。

  继续我校的特色校本教研“同题课”教学研讨活动,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轮轮地集体备课,逐一教学实践,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老师们相互观摩、评议,最终聚集体之力量,每年级语数科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全校的示范课赛,展示年级教研成果。达到将学校教研主题应用、推广、深化的作用,让“同题课”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6、两学年一批学科带头人培训。

  全面启动学科带头人培训,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努力提高学科带头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为实施名师工程奠定基础。

  7、三学年一次全校性课堂教学达标。

  借鉴“先学后教、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显出来”的理想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育教学的新突破。努力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8、两学年一轮跟岗学习。

  一是分批分期派出教师到先进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学习,两年内让全校每位教师都外出跟岗学习一次以上。建立及完善相应的《外出跟岗学习要求》,力求将外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办学模式、管理机制引入我校。

上一篇:最新自查工作报告(模版23篇) 下一篇:2024年大学社团联合会工作报告(精选3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