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感谢信(精选4篇)
高中生的感谢信 篇1
尊敬的老师:
您好!这一年来,您总是尽心尽力地给我们传授知识。晚上,连星星和月亮都安详地进入了梦乡,可您家的灯却还亮着。每天早上,您竟然起得比我还早。
我身体差,从小体弱多病。由于这个原因,学习成绩赶不上。加上自由散慢惯了,对学习也不重视,各方面都随随便便的,不严格要求自己。升上三年级后,我进入了您的班,您看出了我的缺点,多次耐心地找我谈心,使我认识了自己的缺点。于是,我认真改正。首先,您要求我要练好字,要把字写得端端正正。以前,我连自己都看不清自己写的字。在您的教导下,我经过努力,终于把字写得端正了。您为了鼓励我,在我的家庭作业本上写上了a+。您知道吗?这小小的一个a+,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信心百倍,也使我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了。
我的作文也是很差的,常常写几句话就算完成了。您发现后,总是循循善诱地给我讲解,教我怎样把作文写好。我的写作水平一次比一次提高了。现在,我的作文每次都被您挂在教室后面让同学们学习,我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啊!老师,我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您对我的教育。
老师,感谢您为我付出的心血,我决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此致
敬礼!
20xx年x月x日
高中生的感谢信 篇2
敬爱的叔叔,阿姨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廿八都高中的全体学生,向各位叔叔阿姨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您的关怀和资助!您就像是冬天里的太阳,为我们驱赶寒冷;您就像是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期待;您就像是带着魔法棒的天使,为我们送来温暖和关爱。您的好,我们会铭记在心!
虽然爸爸妈妈都相继离开了我,但一路走过来,我并不孤单。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的照顾;在学校,老师,同学也对我很宽容,很友善。渐渐的,又有很多爱心人士资助我,关心我。所以,现在的我,也是个健康、开朗、向善的女孩。
因为学校离家远,我们学校一半的同学都是住校的。以前,在冬天,我们住校生想洗澡,但因为没有浴室和热水,只能忍着一星期不洗。现在,有了您资助建起的浴室,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冬天里洗冷水了。水龙头一开就有热水,比我家里还要方便。我们会做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孩子。常洗澡,不仅自己舒服,班级里面也会是香香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安心的学习了。
叔叔阿姨们,您的爱心和关怀就好像给我们刷上了五彩的油漆,让我们感觉到了爱的味道。它是那么甜,那么美妙,我们都爱这个味道。我相信,我已经体会到了爱的味道,相信其他同学也感受到了吧?我再次感谢您,我相信“好人会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关爱和希望,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我们都知道,您资助我们的钱也是来之不易,都是通过辛苦工作挣来的。我很想报答您,又不知道怎么办。那就用爱心报答吧!我们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也把爱心一代一代传下去!
此致
敬礼!
20xx年x月x日
高中生的感谢信 篇3
亲爱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受助同学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您用您那金子般的心,帮助了我们这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把曙光和希望带到了我们身旁,让我们可以完成学业,用知识来改变未来的人生道路。你们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你们的赞助免除了我们学习的后顾之忧,让我们渴望学习的心倍受感动。
茫茫人海,每个人都有着各不相同的经历,但一个重要的原因贫困,让我们多了一份比常人更大的动力。肩上的使命让我们不得不努力学习,任重而道远。学海茫茫中,我们艰难地坚持着不屈的信念,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呼喊:一定要争气。辛苦的学途上我们也曾犹豫过,可是我们不能放弃,不想放弃,更不敢放弃,学习上的重重困难咬咬牙可以挺过去,可生活上的拮据却让我们束手无策。 看着父亲歉意的眼神和母亲操劳的背影,我们告诉自己绝不能低头,凡事勤则易,惰则难,人生的道路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的来攀行。在我们学途艰难的时候,是您给了我们重生的力量,让我们感到了这种超越亲情的关爱和温暖,让我们对学习更加充满热情。
如今我们正处于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大好黄金时代,对我们这些贫困学生来说,有幸得到您的资助,使我们的父母可以松一口气,不再为筹不到学费而日日焦急;使我们的生活可以过得比以前更加多姿多彩。我们会不断超越自我,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虽然我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是我们却又是无比幸运的。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将来走向社会也绝不会忘了您的济困之情。完成学业后,我们一定效法您的这种义举,来回报社会。就象奥运圣火一样,从您的手中我们接过了这一棒,那我们一定会把这份爱心的火焰传递下去,传递给每个人,让人间处处都是爱的春天。
最后,让我代表所有受资助同学再次说声谢谢!感谢您对我们这些贫困之子的援助和爱心!我们发自内心的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此致
敬礼!
20xx年x月x日
高中生的感谢信 篇4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时光荏苒,岁月偷走了很多记忆,有些面目模糊,有些永远消逝,但偷不走的是华泰记忆。我在深夜里打开电脑,重拾起这六年,有关华泰,有关华泰人,华泰事,这些那些凌乱的记忆,一幕幕,静好,饱满,富于深情。
初中三年,大约是浑浑噩噩的度过的,所谓混沌,是在青葱岁月里无知无畏,一股脑的投入学习,没有太多的挣扎,没有太多的纷扰与欲望。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才导致了些许遗憾,遗憾没有对绝好岁月多一点感受,遗憾没能任性疯狂。华泰的孩子,到底是懂事安静,安于踏实稳定的学习中,努力成了华泰孩子的代名词。很记得那时候遇到的所谓“达人”,他们中有时时刻刻拿着英语书背记的,走路吃饭背单词的,资料一连做几本的……当然努力是和成绩成正比的,正因如此,我们那届中考市状元就是华泰的。那些年的我,也是一股脑的向前冲。记得路灯下蹲在阳台写英语作业的身影,记得为躲过领导检查而被撕成一页页藏在身上的资料书,记得为防止生活老师发现而躲在被窝里写题的台灯手电筒甚至是荧光棒……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华泰仿佛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存在。
高中三年,学习的任务更加繁重,而华泰的教学方式似乎也在无形中针对高中生做了调整。一堆堆成丘的试卷自然是必不可少,老师抓学习纪律肯定也是及其积极,但也是很鼓励我们多参加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在其他学校停上非考试科目的课程的时候,华泰的孩子计算机课体育课一节不落,平时还有很多班级活动,像社会实践、拔河比赛等,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高中一个班主任说的一句话我很是赞同,“学习要劳逸结合,好的状态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在高三这个极度紧张的时期,我却利用可支配时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课间跑趟超市,和朋友们聊聊天,看看文学,练练字,写写杂记散文和诗歌,当然这些是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才放心大胆去做的。于是在这段时间,我有充分的时间和心思去思考人生,反思自己。我仿佛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知道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对未来也有了一种更知性理智的理解和憧憬,我觉得这对于高中生的我们是一种沉重生活的调剂,一种激励自己的不竭动力。
当然以上的理解都只是片面的,不成熟的,来到大学,离开华泰,我才对记忆中的华泰有了更完整深刻地评价。
大学里,老师不会关注于我们的情绪变化,关心我们的成绩起伏,他们甚至连我们的摸样和名字都没有记清过,班导只见过几次,院长和校长似乎从来没有现身过……我想到了华泰的领导班子们那真切的脸,心里一阵感动和温暖。华泰的老师会时刻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每当哪个学生考试排名起伏大,或上课精神状态不好时,老师都会立刻拉去谈话,帮助学生走出困局。在课间班主任常常在教室里来回转,监督我们的学习,会说一些鼓励的话来警醒我们。还有每周一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在国旗下讲话的校长,他要求华泰人做一个文明人,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他讲的一些道理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我很敬重校长,华泰人很敬重校长,当一个集体有了一个核心的靠得住领导者,这个集体便会日日高升。而华泰的领导班子就好像是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一样的,所以华泰的凝聚力很大。
前几天大学里放假,我留校了一个星期,刚住了两天,结果宿舍就停电,而宿舍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没电带来的糟糕感和孤独感冲击着我,我开始抱怨学校为什么不能提前一个月通知,那样我才好买火车票,而且通知是在停电前一天贴在每一楼的电梯口,对于我们这样5楼以下不坐电梯的孩子而言,只能说这事来得太突然,而后我打电话咨询后勤部,工作人员结果说是不太了解,宿管阿姨要我们自己解决。要是这事放在华泰,学校一定会替我们想的周到,绝对不会出现学生为难却不管不顾的现象。在华泰,学生具有绝对的发言权,学校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还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在大学自我综合锻炼是自己争取,而在华泰却是学校主动提供,像演讲主持这种锻炼机会对于华泰孩子来说是很多而且公平公开的,这些能力让我们更容易适应大学甚至是社会这种开放的环境。
说了这么多感觉都不像是一篇感想,更像是一篇歌功颂德古板的文章了,而这也正是华泰的魅力所在吧,写着写着就忍不住夸起来,现在每每对着外人说起华泰,总是赞不绝口,恨不得要别人也像自己一样对它满怀敬重,想起老班说的一句话:“母校就是你可以骂千遍万遍,而绝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不好的话的地方。”我想这就是母校情结,是带着亲情的。前几天在空间里面看到校友发的华泰老师元旦晚会表演的合照,心中泛起一阵涟漪,他们的脸依旧那么熟悉,好多的老师我都能清楚的记得他们的名字,华泰的一幕幕便浮现在眼前,心中莫名地激动起来,看完后毫不犹豫地转载了那个说说。
在华泰六年了,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六年呢?这缘分不知在前世修了多少年。一贯喜欢华丽辞藻的我,忆起华泰人、华泰事时,竟是满满的质朴与真诚,卸去了矫情,因为这感情是那么地真切,每一个华泰人都躲不开这样的“情劫”。夜里,关了电脑,又得回忆好长时间了,那些有关华泰,有关真情……
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