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读后感(通用3篇)
少年维特读后感 篇1
歌德的一部最受欢迎的小说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书开首第一句话就是:“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道出了少男少女们的内心秘密。书中主人公维特与夏绿蒂的爱情,更是热烈、凄婉、动人。《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后,成为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迄今在世界各地仍拥有众多的读者。
歌德为什么能把维特和夏绿蒂的爱情故事写得如此凄婉缠绵、逼真动人呢?那是与他自己的一段恋爱生活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少年继特的烦恼,实际上就是少年歌德的烦恼。
事情的经历是这样的:1772年初夏,年方23岁的歌德遵从父命,从法兰克福到威茨拉尔的最高法院去工作。不久,他在一个舞会上结识了青年姑娘夏绿蒂。他俩由相识而相慕,由相慕而相爱,由相爱而又相绝。歌德在与夏绿蒂相慕的过程中,才知道她已与自己的朋友、外交官克斯特纳尔订了婚。夏绿蒂性情很温柔,既钟情于歌德,又不忍弃绝原来的未婚夫,内心十分矛盾。有一次她很委婉地向歌德诉说了自己的苦衷,欧德自知无望,带着苦恼离开了威茨拉尔,回到自己老家法兰克福。刚一到家,他先接到夏绿蒂结婚的消息,接着又听到他的朋友耶路撒冷,因爱一个有夫之妇最后失恋自杀的噩耗。几件不愉快的事接遏而来,使歌德深感苦恼。有一西次,歌德也曾起过自杀的念头,他常把一柄短剑挂在身旁,在极端绝望的当儿,他几次准备用锋利的刀来结束自己失恋的痛苦。
尽管时代的与个人的烦恼象魔鬼似的纠缠着他,但歌德毕竟没有自杀。
他要奋斗,决心积极地工作。他用了四个多星期的时间,把两件伤心的事——他自己的和他朋友的,交织起来,运用典型的方法,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在晚年,对他的秘书爱克曼谈及《少年维特之烦恼》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象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其中有大量的出自我自己心胸中的东西,大量的感情和思想,足够写一部比此书长十倍的长篇小说。我经常说,自从此书出版之后,我只重读过一遍,我当心以后不要再读它,它简直是一堆火箭弹!一看到它,我心里就感到不自在,深怕重新感到当初产生这部作品时的那种病态心情。”
少年维特读后感 篇2
看完《少年维特的烦恼》,纠缠住我的一个问题是:维特为什么非要自杀不可?他正年轻,正是生命之花开的正艳的时候,他为什么选择死亡?我能理解他所经历的一切,可是生命是有韧性的,当你经历任何灾难和不幸之后,都有一股莫名的内在动力要让你活下去,这就是生命的韧性。所以,人活着就不要轻易选择死亡,我们都得为自己负责。
有人曾说“只有当人内在的纯然性、完满性遭致破坏、裂变,以至再没有其他有效的方法使之恢复、整合时,自杀的发生才有可能”。维特的过去确实交织着纷扰和诡诈,痛苦和寒栗,还有理想的破灭及现实的无情,这在他的心理留下了阴影,我们也为他的不幸而难过。可是我仍然觉得这些都不能为他选择自杀这种弱者的做法辩护。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有抗压能力,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人性本善,我相信每个人心目中的世界都是最完美无瑕的人间天堂。可是,现实和理想是有差距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接受一切。而这个,是维特所缺少的,不得不说,他的内心不够强大。
维特的死让我联想到当今的社会现实,新华社一篇名为《和谐社会需要尊重和鼓励失败者》的文章中引用的数字表明,我国每年自杀人数达28。7万,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说中国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同时还有8个人自杀未遂。这个数字大的惊人,也让我感到难过。人来到这个世界多么的不易,一切的痛苦、磨难都是我们应该经历的,这样的人生才算完美。只有在你经历过所有的喜怒哀乐,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因为生命到了尽头而死去,这才是完整的人生,也才是真正的人生。《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他的一生经历了家庭破产,父亲、母亲、儿子、妻子、女儿以及女婿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最后连仅剩的小外孙也去世了,这样的人生悲剧,他仍然坚强的活着,与一头老牛作伴终老。我觉得在面对生命这方面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珍爱生命,要看到生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
最后,生命诚可贵,生命是父母给我们可以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权利。我们的生命不只是自己的,还是父母以及身边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朋友的。所以,我们要好好活下去,要活的自在。
少年维特读后感 篇3
《十五少年漂流记》说的是十四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在暑假的时候,乘船由新西兰出发,环游南北岛屿。有一天,船长、水手们都上岸了,船上只剩一个少年服务生和这十四个少年,有一个爱搞恶作剧的少年狄克把连接码头的绳索松开了,这时,一阵强烈的海风吹来,快速地把帆船吹向了海洋中间,呼啸的海浪打断了风帆,船在大海中间漂流,漂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他们团结起来,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勇敢地与入侵者战斗,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这十五个少年终于安全地返回了故乡。故事越来越精彩,险象环生,我的眼睛牢牢地盯住书本,一口气看完了它。
这些少年让我想起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人。我们村里每个组都有一条龙船,每年的端午节,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项目。
鼓声响起,一条条“黄龙”在船头鼓声的指挥下劈波斩浪,箭一般地向前行驶,锣声、鼓声、助威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岸边观看赛龙舟的人们激动的喊着口号,一些挥舞着彩旗的拉拉队员干脆站在水里,摇旗呐喊,场面非常壮观。
我们船上的人,穿着清一色的黄色衣服,与装饰得花团锦簇的龙舟融为一体。敲鼓的人,手扬的高高的,双槌齐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让人担心那鼓会不会被敲破。船尾的艄公,一蹲一起,一起一蹲,别看简单,这可需要技术,稍不小心就会落入水中。划桨的队员们和着鼓点,水里的船桨起起落落。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船快速地向前飞去。要是有人落水了,没关系,没人会埋怨他,笑嘻嘻地将那人拉起,接着划;要是年纪大的划累了,没事,替补的人马上上船来了,调整好位置接着赛,即使落后了也不要紧。几条龙船你追我赶,无论是领先的,还是落后的,都齐心合力,全力向前划去,直至终点。那情景真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无论是书中的十五少年,还是龙舟上的赛手,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品质,那就是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我也明白了:团结更让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