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读后感 内容页

《大学》读后感

2023-02-16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读后感1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此章文本依然很短,但仅从文本内容看似乎和《大学》前几章所讲的内容没有联系。听讼,是审理案子的意思,审理案子与大人的学习又有什么关系?

  刚开始读了几遍原文总是不能理解这段文本的意思,后来发现是没有联系前文进行读的原因。数次读后才明白要想理清这章内容就必须抓住“本”这个关键字。联系开篇第一章中的这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再读本章“大畏民志,此为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就明白了这章的意思了。还要注意“知本”与“知之至”的关系。“知之至”中的之是到达的意思。“大畏民志,此为知本”是这章的思想核心。

  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本质,现象与本质就是“本与末”的关系。读本章一定要明白大学的内容,即“明德”,再结合小学的内容即“做事”,就会明白这章文本的意义了。简单说格物的.实质就是知“本”,知“本”后方能明“末”,“末”就是小学中的“事”,“德”就是大学中讲的“本”。再读“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了,审理案件的目的就是不让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听讼是“末”而必也使无讼才是“本”。

  读经典要反复的琢磨,仔细推敲,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每一段话或者说每一个字都要联系全文进行读才能理解此文本的含义,千万不能孤立地看某一段的文字,这样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曲解文本的内容。

  不同版本该部分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有的版本有最后一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有的版本没有最后一句,我个人认为有最后一句阅读起来可能更为通畅一些。

《大学》读后感2

  最近,我在紫阳国学堂学习了《大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许多修身的道理。

  《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那么,什么是光明的德行呢?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赵善应是南宋的一名官员,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需要用人血和药进行治疗。赵善应二话没说,马上买药,然后用刀刺破手臂,用自己的鲜血和药,给母亲服用。在赵善应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病虽然好了,但母亲却落下了心悸的病根。一有打雷等大点的响动,母亲就会害怕。因此,每遇到雷雨天气,赵善应都会走进母亲的房间,陪伴母亲。有一个寒冬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归来,走到家门口时,随从正要敲门,赵善应却马上制止说:“别敲了,我怕惊吓到母亲。”就这样,他和随从坐在门口房檐下,挨冷受冻直到天亮。赵善应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这本书提出的“为人子,止于孝”的目标。自从学习了《大学》,我在家里也能孝敬父母。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我高高兴兴地敬妈妈一杯茶,妈妈就很开心。到了晚上,我来到卫生间倒一盆水,然后让妈妈洗脚,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爸爸回来了,想去餐厅洗碗,我就让爸爸休息,我来洗碗。

  学习了《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作为孩子,孝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长大以后才能做到忠和义,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事。

《大学》读后感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啊!《大学》的宗旨就是让人们显示自己天赋的美德,革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每次读到《大学》时,这种体会都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你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是我最喜欢的,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弄懂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就能安定自己的心,不会为外界所迷感,就能做到心静如平静的海面,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个心静的人心态也会安稳,远离浮躁,思虑周全,从而收获最伟大的学问之道。

  记得四年级时,我雄心勃勃地报了许多数学竞赛,可获奖的次数却寥寥无己,我一下子惊呆了!平日里在奥数班里的“鸡头”走出去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对奥数也起了排斥之心……在这关健时刻,全校要求背诵《大学》,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正是这段话让我顿时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了人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意志,如果你的决心动摇了,思绪混乱了,那你以前所作的努力都将会付诸东流,因为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成功,更加不能克服任何的困难。我忍不住对着墙大喊:“王子陌,从容镇定地面对所有的一切吧!”

  从此,我把奥数看作是我人生路上最大的敌人,我下定心要击垮它,要征服它,不知不觉中,我欣喜地发现,每一次的拼搏我都会收获到不一样的新知识,它让我的头脑更敏锐,思维更活跃,让我的数学成绩平走青云……

  你看!《大学》就像是我的一个益友,将数不清的道理塞满了我每一根血管,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终身受用!

《大学》读后感4

  "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

  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大学》读后感5

  《大学》里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我最赞同的是“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必须弃旧图新。试想,我们的社会不做到日日新,我们的生活怎么会像今天这么美好呢?在建国初期,我们伟大领袖毛就坚信这一点,他提出中国必须要有全新的面貌。毛主席带领着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时候,抛开陈旧思想,积极开展教育,推翻封建社会,推广民主管理,不断开拓,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百姓们、自己当家作主,几乎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还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在旧社会,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妇女连出家门都不行,贫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现在的一切在旧时代就会觉得一种妄想。正是毛主席敢于创新,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美好。如果没有毛的变革创新,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呢?你看,清朝的慈熙太后,因始终不肯弃旧创新,还是用上陈旧观点看问题,不肯接受新生事物,开展科学教育,当别的国家已经开始使用枪炮,训练射击。可慈熙还是让军队训练射箭,用大刀与别人打仗,这能打胜仗吗?所以,一个原本强的大国才会慢慢步向衰弱,民不聊生,最终受外敌的侵略,抢掠。搞到国破家亡,惨不忍睹。由此可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

  社会在不断地创新,人也要不断地创新,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如果我们停止了创新的脚步,那世界就会停止前进,不要说电脑、vcd之类的东西,或许到现在我们还处于原始社会,这也要求着我们同学们也要有着善于发现的眼睛,敢于创新,随时随地创新。“创新”可以让我们的国家变得强盛,变得兴旺,“创新”也可以让我们生活得五彩缤纷。同学们,让我们屏弃旧的的观念,不断创新吧!

《大学》读后感6

  社会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它教会了我如何生存,如何交际,如何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高尔基先生就是在社会底层长大的,所以在写自传三部曲中将社会这种复杂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本《我的大学》更是令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讲述了阿辽沙经历了较为快乐的童年,又度过了城中而有苦闷的打工生活,满怀着理想的他期望能进入大学—这个知识的海洋,但是像他这样的穷人孩子是不可能进入大学学习,触及到了许多知识分子,收到了各种思想的教育,而这所大学”为它展现出一个越来越竞广的世界。

  呀,学习不止一种,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更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阿辽沙为了读书能够受尽各种各样的屈辱,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习一下他渴望读书的刻苦精神呢?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上一辈的奋斗精神,在自己的'努力中不断实现梦想,不断向新的目标发起挑社会像一座绕不出去的迷宫,社会像一望无际的大海,社会像跌宕起伏的乐曲,社会也像有着千奇百怪生物的古树林…我们未曾想过要涉足社会,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已经融入到里面了。阿辽沙就是在这所大学中生存、求知的。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那么简单,社会更是复杂。一会儿就有人丢了工作啊,一会儿就有人想不开啊,这些口乱麻般的人们,这些如乱雨般的琐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而这时我就更能感觉到阿辽沙他对自由的热烈追求,他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他热爱这所“大学”,更亲近这所“大学”,他学习到了怎样与周围人交流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并开拓了视野,他更在里面获得新生。

  看看现在外面的大街上,这些来去匆匆,边走边吆喝的商贩,那些满头大汗还在一步步吃力搬运的工人,还有顶着炎炎夏日还在街边扫地的环卫人员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大众,并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知识与实践探索双行,就已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等着我。

《大学》读后感7

  上周日犯错被老师抓进008,其中有不少冤情不再一一解释,因为在这里跟生活老师就没什么道理可讲,什么是理?他们一直把嗓门大,我是老师当成理,如此玷污了老师这俩字,禽兽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无耻到这种程度也太不容易了~~~ 话归正传,在008我利用多余时间,看完从小学到高中左耳进右耳出的三本书《论语》《大学》《中庸》,首先最大的感觉是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根,数千年来从未改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论语》《大学》《中庸》 读后感。为什么孔孟的儒家仁爱思想能够流传千年呢?普天之下老百姓占大多数,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那些政治家不要打扰他们,安安心心的种地,赚点小钱,一家人平平安安,享受晚年,苦点累点没关系。可现实是残酷的,历史上总有那么几个喜欢闹事的,今天打打他明天敲敲你,一场战争下来最大的受害者还是老百姓,这个时候孔子就出现了,他认为统治者们应该以仁以仁志国,这样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护,而百姓也是这样想的,孔子的思想正是为大众所想,所以会受到老百姓喜爱和推荐,正好西汉时期穷人出身的董仲舒也是其中之一,他的独尊儒术建议得到汉武帝支持,于是儒家的经典流传于世,经久不衰。

  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仁政,什么是仁,孔子认为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才是仁,当然做些的.都很难,但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皇帝全部都能做到了,是一个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的好皇帝,他还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吗?

  从历史上的规律来看,好人几乎没一个好下场,刘备以仁义待天下,虽有众多民拥护,但最后仍是未统天下留终生遗憾。明皇帝朱允炆,不折不扣的好人,但最后被其兄弟逼下皇位。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大学》读后感8

  有志者,事竟成,那无志者呢?今天,我读了《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篇小说,使我对“志”的理解更近了一步。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主人公赵丽萍从一个农村小丫头,立志要打拼,结果步步高升,成为打工妹,技术员,编辑最后小有名气。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那么苦难便是这条路上的`坎;如果说人生是一袋面,那么苦难便是一个筛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大道,那么苦难就是通向成功路的奠基石、

  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模范共青团员刘玲。刘玲是北京五十五中的学生,七年前,她患了骨癌,左腿胫骨被烤成“木炭”,钻心的疼痛是她夜不成寐,但她仍乐观向上。她趁同学们不在时为大家做贡献。老师同学心疼她,但她仍然这样去做。住院时,她碰到一个病友,因无药可救而乱叫。她走过去,为那阿姨唱了支歌,歌声感动了不少的人,其中就包括那位阿姨。她自知自己已无法扭转病势,但仍手不离书,生怕丢了功课。

  刘玲的事给我们大家都点亮了思维,难道穷人,乡下人。相貌不好的人就干不得大事业吗?比如我,脸上有粉刺,相貌不佳,可相貌不佳又怎样?我还不是活了14年,何况学习成绩也不错。从我小时候,心中就埋下了这样一颗种子:提升实力,让别人看得起自己,用实力挽回自己丢失的尊严。而如今,我实现了,我在初一(2)班立足了,也成功挽回了自己在以前丢失的尊严。可见,人有了志向,无论在哪,努力去做,就能成功。

  强者,可以忍辱负重,但就对不能忘记。你在苦难中前进,就是在磨砺中前行。难怪,作者会把苦难比作大学!

《大学》读后感9

  暑假,按时完成作业的同时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这是作者的自传三部曲,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透彻而生动地描绘了俄国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我很喜欢这本精典著作。

  这本书太好看了!语言丰富多彩,情景描写活龙活现。主人公阿廖沙童年的经历是非常艰苦的`,经济的极度贫困家庭矛盾错综复杂,但和蔼可亲的外祖母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严厉暴燥的外祖父在阿廖沙母亲离开之后也渐渐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阿廖沙仍然坚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读书学习是他的快乐。

  读这本书后,让我增长了许多丰富的知识,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让我学习到了主人公阿谬沙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仍然酷爱,顽强学习的精神。他爱抄记诗歌,好词好句也感染了我,让我更加的爱读书。这就是我的收获。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正悲惨凄凉的童年生活,使阿廖沙过早体验到世态的冷暖炎凉,也使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这部自传体作品成就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终于成为俄国近代作家。这本书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代表,是我们小学四年级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籍。

  阿廖沙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今天的我们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存环境,父母的关爱,老师的谆谆教诲,衣食无忧的生活,与阿廖沙当时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这本书非常不错!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真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我们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大学》读后感10

  最近看了《悲惨世界》,这是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作者雨果,法国人。书中讲述了一个正义与邪恶,虚伪与善良的悲惨故事。故事的内容、情节都十分感人,催人泪下。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这是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

  “奉献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现。”在这句话里我明白了人性最善良的表现就是奉献,无私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就好像父母亲对我们的爱,不断的付出他们的爱。在这书中我看到了冉阿让的奉献精神。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大学》读后感11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这章内容是围绕“诚意”二字展开的。大学“三纲八条”中第三条就是“意诚”,所以本章就用“所谓诚其意者”开头,接着自然而然就有了后面的文字,行文的方法依然是举例说明什么是意诚。毋其欺、恶恶臭好好色、慎独等都是为了解释诚意服务的`。文中又一次用列举事的方法来对小人与君子加以区别。

  学习该章要琢磨“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的内涵。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由内心意念所控制的,或者说内心意念总能表现出来,因此君子都注重慎独,慎独是君子诚意的表现方式,简单说就是心里没有“妄念”,有了“妄念”一定会通过自己言行表现出来。

  人在群居的时很容易受到约束,一些人内心所想与自己的行为常是不一致的,因惧怕“十目所视,十指所指”,于是不得不做些“违心”之事,这是小人而非君子的表现,所以君子能够做到慎独。即使独居独处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因其内心本就没有“妄念”,这才是诚其意的内在含义。

  本章的总的思路是,要想明德,先要致知,要想致知必先格物,格物之先须要诚意。或者说能静下心来琢磨事物运行之道理的大前提是心无妄念,即意诚。意不诚者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具体实例了。

《大学》读后感12

  1.这几天通过学习容易老师的《干部是逼出来的》讲座,受益很多,其中容易老师讲到:“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没有得力的干部,再好的机会、产品、市场乃至商业模式,都是妄想!干部从哪来?干部是逼出来的!不仅军队的`干部是逼出来的,企业的干部更是逼出来的。这是一套历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系统方法!逼出干部的高效率!逼出干部的潜能力! 逼得干部不断成长!逼出干部的领导力! 逼出干部 的行动力!逼得团队不断成熟!逼出干部的责任心!逼出干部的职业感! 逼得企业不断成功! 我们民营企业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就是战略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目标也制定了,却培养不出想要的干部队伍。而容老师的课程帮我们解决了问题。对于企业管理,我有的时候心软,怕他们恨我。但今天容老师一点拨,我觉得他恨我可能是暂时的,等他成功的那一天,他会感谢我。所以,我一定要用到我的企业里面,把人用好

  2.部门发了一本书《危机管理》(电子版),要求所有人员阅读并提交读后感,我粗略翻了一遍感觉书很一般,正如书的作者名字“平川”一样,平平淡淡的将一些案例串在一起,没有新意,我就当看故事一样翻了部分案例,多了一些日后吹牛的故事,但也学到了一些知识。这两年,受前一任领导影响(准确说,一开始更多的是领导要求),我也买了、借了不少书,其中前任领导更推荐了几本很好的书,我也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但一直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希望能通过这次让我日后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

《大学》读后感13

  在五一小长假中,我阅读了由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所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是自传体三部曲。高尔基是一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的代表。

  本书写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至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基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世界的典型。

  高尔基在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的家里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还要忍受舅舅们的嘲讽,外祖父的打骂,哥哥们的白眼以及东家的辱骂。只有外祖母对他一心一意,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是外祖母给了他力量。高尔基酷爱阅读,他向小裁缝妻子借书,向“玛丽皇后”借书,向卖书的小贩借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十六岁时,他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抗争中他深入社会基层,饱尝生活之艰辛,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

  读完本书,我感悟颇多。高尔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还能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着,阅读书籍。而我们作为父母捧在手心拍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儿童,却对学习不以为然,只是漫不经心的应付着老师和家长。我们的父母,给我们创造了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难道就不可以好好学习,拼搏进取,天天向上,报答老师和父母吗?让我们一起向高尔基学习和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建议大家也来读读这本书,会让你受益匪浅。

《大学》读后感14

  静静地坐在窗前,脑海里涌现出太多的事情,太多的回忆,很深的情感,甚至有点想哭的感觉。父亲不像文中的“父亲”,与子女之间犹如兄弟手足之情,其乐融融,亲密无间,而我的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更多的则是严厉、敬畏、勤劳与朴实……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善言语,没有幽默风趣的情调。同其他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一样,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没什么经济来源,除了日常开销,还要盖房子,还要供我们兄弟几人读书。后来,我和哥哥都稍大了些,可以帮父母干活了,按理可以减轻父亲的负担,而状况却恰恰相反,每年兄弟几人的学费给父亲除了不少的难题,特别是我在济宁上学,哥哥在烟台上学的那几年,父亲除了自己拼命挣钱,还陪着笑脸向亲戚朋友去借钱。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坚强的父亲,从来没有流过眼泪!我敬畏我的父亲。父亲虽不是伟大的人,他却用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如今,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父亲也在一天天地变老。许多村里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不止一次地劝说父亲:“现在儿女都成家了,都挣钱了。你也该休息休息,享几年清福了,别拼着老命去干了。”父亲总会笑笑,说:“干活习惯了,轻来轻去的活也累不着,一来可以锻炼锻炼身子骨;二来也可以给孩子减轻些负担”。这就是勤劳而又朴实的父亲。

  父亲是严厉的。虽然我是家里的老小,偶尔得到父亲的夸奖,而哥哥,姐姐便是在父亲的教训下长大的。在农村,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去过问,而在我家——家教严格,规矩很多,而我一直在外上学、上班,还少学了不少规矩,少受了不少教训,不知这算不算福气?但我的性格向往更多的自由,父亲的宽容,不会轻易训我,因我从小功课好、爱学习,算是比较听话的孩子。但是,上二年级的时候,因为语文考了87分,办理算是第2明了,父亲因为考的少,不该错的做错了,毫不留情地在屁股上踢了一脚,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如今,父亲老了,严厉的父亲更多了分慈祥。

《大学》读后感15

  《大学》为人生规划出八大阶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和至善。达至善者堪称完美。我们平常人对于达到明明德和至善,可谓是难于上青天,但我认为《大学》指引我们人人都应以至善为人生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与“王道”。所以我就将“至善”立为我的终极人生观,并将按《大学》中的规划去努力奋斗。

  《大学》中倡导的人生第一阶段“格物致知”就是要我们首先达到“知本”即认识自然事物的根本,对自然本质奥秘有挖掘的好奇心,从而增加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为此我平日里更加留意对一些平常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凭借我日久天长的细心观察认识,我对很多科学知识都有了本质上理解。从而坚定了我对科学的认可,认清了迷信,封建的思想无非都是自己欺骗自己,本质上是空的,而真理的根本实践证明是坚定可靠的。

  有了这种认知我发现我已自然迈向人生的第二阶段“诚意”也就是“毋自欺也”不自己欺骗自己。有了第一阶段对事物科学本质的认识做基础,第二阶段很自然的完成了过渡。然而《大学》为我们规划出的人生八大阶段,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几个过程,是需要我们一生去奋斗的`。人生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英雄尚且凤毛麟角,有“明明德”达“至善”者恐怕只有古今圣贤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并不需太过于追求人生的结果,体会《大学》中对人生提出的奋斗过程才是最主要的。

  奋斗的。人生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英雄尚且凤毛麟角,有“明明德”达“至善”者恐怕只有古今圣贤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并不需太过于追求人生的结果,体会《大学》中对人生提出的奋斗过程才是最主要的。

  《大学》伴随了我五六年,从一个懵懂少年到现如今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判断力的青年。《大学》对我思想上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功劳,我相信《大学》这部经典将会为我的人生绘出一幅精彩的画卷。

上一篇: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15篇 下一篇:读《基督山伯爵》有感15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