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家》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家》有感1
近来买了一套《德川家康》,由于之前对这本书的调查,一买到这本书,我就迫切地阅读了起来。
打开书本我马上看到了柏杨先生写的序:无比的谋略,无情的忍耐--《德川家康》序。初看时亦无特殊感想,只是觉得挺难得的,因为中国人在内心多少总有一种排斥日本事物的情绪,尤其是对于日本的历史!而柏杨先生看来,至少是对德川家康这个人物有一定的认识(我是完全不了解柏杨先生是谁)。但是在看到第七段时,已没了这种感觉,原来也跟那些出于商业目的,哗众取宠的网络小说的序一样。甚至有点好笑,一个连本国历史都不了解的人,还去学习外国历史(虽然日本的历史有很大一部分与中国历史有莫大的关系)--这是否有点崇洋媚外呢!颇为这本书感到可惜!
一次拿起书本时,看到了书皮上对柏杨先生是这么介绍的:着名史学家、作家!当时我很意外,史学家!?着名!?假的吧!?然后我,马上在网上找了关于柏杨老先生的资料,也大略的看了一下他的著作。我只能用惊讶来形容我当时的`感情!柏杨老先生确实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史学家,绝无愧于"着名"二字,但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段有失客观的言论呢?任何一个历史爱好者也应该知道要用历史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物,要结合历史背景去阅读历史人物啊!柏杨老先生在序中是这样写的:德川家康几乎全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除了科举制度,他写中国汉字、作中国汉诗、吃中国汉药、崇拜朱熹、崇拜朱元璋。问题是,朱熹不是一个活泼开阔的思想家,朱元璋则是一个愚昧的暴君,德川王朝终于颁布"锁国令",中日两国遂开始共同命运,直到十九世纪,但结果却大大相异。十九世纪几声舰炮,日本解除枷锁后,短短时间,迅速成长,而中国在受到更多炮击后,迟迟未能建立一个现代化完整国家。遂有人认为:二次世界大站结束,德川家康的进精神使日本复兴,中国却胜得凄惨,应验了古谚:爬得高、跌得重。原因之一是中国缺少德川家康这种无论崛起或没落,都贯穿着一股令当代和后世人慑服的精神,也缺少把这类英雄人物介绍给国人的文学作品》朱熹,生活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和后世的程朱理学奠定者之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这样杰出的贡献下,说朱熹不是一个活泼开阔的思想家是否太苛刻了呢!如果在这一评语前加一个限定词"政治"--朱熹在政治上不是一个活泼开阔的思想家,( .Com)这到让人无可厚非!至于朱元璋,说他是一个暴君到是比较中肯的,但说他愚蠢未免太冤了吧!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是唯一一个贫民出身的皇帝,在元末这样一个无比动乱的时代里,朱元璋白手起家,以农民起义的力量发家,借助一切可利用的势力壮大,一步一步的开创了历时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这样一个有着雄图大业的开国帝王愚蠢吗?虽然这位农民出身的明太主,确实受到其出身背景带给他的不少局限性,而且朱元璋也确实存在着不少暴戾行为,但是这总体上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雄图大略的帝王。"愚蠢"二字用于形容朱元璋实在是太侮辱他了!
对于"中国缺少德川家康这种无论崛起或没落,都贯穿着一股令当代和后世人慑服的精神,也缺少把这类英雄人物介绍给国人的文学作品"这说法,我认为前半句太绝对了,中华六千年的历史有着太多的杰出人物,甚至超过德川家康的亦大有人在。说到隐忍,远的不说就说近的,雍正皇帝的隐忍怕是无人能出其右吧,从一个毫不起眼、"清心寡欲"的二王子,到最后登基他隐忍了四十多年。说到"无论崛起或没落,都贯穿着一股令当代和后世人慑服的精神",也说近的邓小平爷爷的"三起三落"不叫人折服吗?对于后半句,这类文学作品可能确实缺乏,但这也涉及到中国人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底蕴上,涉及中过六千年的思想发展。就像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武士道"之类的精神?这不是单单文学能解释的问题一样。
我不是个史学家,也不是对历史多有研究,而且我也知道历史事物本来就是众说纷纭的,每个人的眼中都有自己的历史,但我觉得对于一个喜欢历史、学习历史的人都不该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去"诽谤"历史、"亵渎"历史。历史是已往的事实,我们应怀着尊重的,客观的、辨证的态度去对待,不该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去评价!
读《家》有感2
《家》的作者巴金是中国著名的巨著家之一。相信大家对巴金老先生都不陌生,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阅读过不少巴金老先生的作品,然而,相比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家》这部作品。说它是一篇文章,还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也带有着作者特有的浓重的感情色彩。那个年代的封建与专制一览无余。
其实阅读完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感觉便是《家》就如同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描写的都是封建统治时期在大户人家所发生的沦变。文章真实的写出了高家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史。
对于文章中的人物,我想,描写的最淋漓尽致,最完美的便是高家长孙觉新。虽然文章总共包含了将近七十多个人物,但从文章的主旨来看,觉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他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体现出他在封建统治上的软弱,腐朽与堕落的旧制度和旧传统禁锢了他,使得他只能实行不抵抗主义。然而,生活的压榨与新思想也渐渐的渲染了他,所以也有动摇,可最终没有敢于突破一切。但也因为新思想的接收,他才会帮助觉民与觉慧逃脱。不过,现实的封建观念始终在他身上根深蒂固。他只能活在“过去”,无法到达新思想的世界。
作为新思想的代表青年,觉慧是一个大胆但又带点幼稚的叛逆者,不过他也是这篇文章中心转折的重要人物。他对新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有着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充分的宣传着新理念,坚决反对旧封建的束缚。在文章中,他的出现给人新的希望,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光芒,能够让他们摆脱黑暗,在压抑的环境中带来了一丝光明,使文章看上去不显得如此的沉重。觉慧的勇于坚持和创新,我想也正是作者真正想要告诉大家的,他的身上寄托的是未来,而不再是过去的灰暗,但觉慧依然有着一份无知与幼稚,他把一切都想象的过于美好,忘记了那个时代的残忍,所以并不是所有事都能如他所愿。他的幼稚与冲动在作者的笔下也充分的显示了出来。高家甚至那个年代的封建并不是通过他一个人就可改变的,他并未意识到这点,但即使是这样,也无法遮盖他对新思想的坚持。觉慧在文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其他方面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家》中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那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虽然这几个女子性格完全不同,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同样的悲惨,一样都丧失在旧封建的压迫中。对这些女子完美的心理感情的变化,不仅使文章看上去有深度,有感情,也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好的宣示了出来。巴金老先生对这些女子的.描写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清晰,丰富的感情变化更好的演绎了心灵的摧残。
《家》在文章的结构和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成就,在人物的刻画上,巴金老先生能够很细微的体现出人物的心理,展示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很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作者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从而表现出封建时期的怨恨与无奈。在文章的结构上,巴金老先生能够做到多而不乱,虽然文章描写的事件很多,人物也很繁杂,但作者始终能够围绕主题有条不絮的渐渐铺展开,使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件绝美的艺术品。文章不仅带给过去的人启示,也给如今的我们带以领悟!
读《家》有感3
沈石溪的作品都很具有吸引力,今天,我又看完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黑熊舞蹈家》。
这是写黑熊的一本书。这些黑熊是马戏团里的演员,一共有8只。
其中,有一只资历最深,年龄最大,演技最好的一只公熊,名叫阿宝。其中,还有一只3岁公熊,演技也还不错,是8只熊里最小的,名叫圆球。
所有的黑熊舞蹈队员,钦佩阿宝的才华与舞艺,也都心甘情愿拥戴阿宝当首领。
阿宝什么都好,就是有两个毛病:第一个毛病是心气太高,受不了半点委屈,要是什么事情不合它的意,发起脾气来九头子牛也休想把它拉回来。第二个毛病就是不喜欢别人摸它的鼻子,更不喜欢陌生人亲近他。
就因为这两个毛病,有一次,国家元首和元首夫人来看演出,就改变了它的命运。
那次表演很成功,元首夫人要求陪阿宝跳舞。可高导演想到阿宝的脾气,就只好让圆球上台。但最终弄假成真了,圆球不得不改名叫阿宝,阿宝不得不改名叫圆球。真阿宝的脾气就越来越坏,最后还弄了个被囚禁起来……
或许是真阿宝的坏脾气让它被替换掉主角的身份,甚至是被囚禁了起来。但归根结底是人们的追星心理和明星效应导致的`,是人们追求利润的观念导致的。动物也有感情,它们也需要人们的尊重和认可,但愿我们在为阿宝的命运感到悲哀和伤心的同时,还应深深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家》有感4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轻易放弃吗?有的人肯定会放弃,可是发明家爱迪生却不会放弃,我最喜欢《发明家爱迪生》这本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发明家爱迪生如何在科学的道路上刻苦钻研、顽强攻关,以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在千万次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他克服重重困难,一生完成了电灯、电影、留声机和蓄电池等1000多项发明,成为受世界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发明家。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爱迪生能成为一位著名的发明家,和他少年时代顽强攻关、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比起爱迪生来,我心里感到多么的惭愧啊!记得我念三年级的时候,我想长大后当一名书法家,于是买了一本字贴,练习毛笔字,开始我兴致勃勃,以为练书法没什么了不起,可是一练起来却跟原来想的不一样。练了一个月后,妈妈说我练得不好,当时我便泄气了,再也不练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半途而废啊!
《发明家爱迪生》这本书教育我学习和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激励着我前进。
读《家》有感5
恍若那是宇宙洪荒,我正与美人把酒言欢之际,兀地雨水敲响了美人膝,我听见雨水洒进我的醇酒,我听见美人被雨水吞没。夜半洪荒。
午夜梦回,刹那间那人对我说过的话通通拥入怀中。
东风几度吹过少年的鬓角,他已束起了长发打马冶游。路人频频侧目,见过这般少年人皆忆起自己曾也是如厮风采的看花人。少年一路过五岭,长鞭惊起梢上的黄莺儿,一声接一声地转来啼鸣。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哪里,只是长门蝶舞多,眼看春又去,怎好负春光?
少年转入一片红墙金顶中,俯首于天子,与众人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他日夜奔走于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阿谀奉承,摸滚打爬.。哪怕一曲升平人尽乐,君王又进紫霞杯时,他已再也无法感受当年花前不醉不归的快意。
又是一年春好处,别家有子初长成,漫山遍野打马冶游。他望着身边的`歌女,一望就是数十载而去。暮秋晚凉,他瞧着白云红叶空悠悠,叹白云苍狗。一遍遍地送别友人,而后挥手自兹去,听萧萧班马鸣,抖落一身轻尘,摇摇头步入满城风烟中。只是此时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罢罢,往事皆休矣。朱门虽富不如贫,不如携取旧书归旧隐。如此他便可以独坐幽篁里,命仆安排新暖阁。
他已白发三千丈,我问他姓甚名甚。他转头轻笑,背影恍若还是年少,声音却已苍老,恍恍惚惚,他已绕过芳菲时节,绕过山远水长,绕过汉寝唐陵。原来他有一个亘古流传的名字,千家诗。
千家诗中是千家辞,千家辞中是千家意,千家意中是千家哭、千家笑、千家泪。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春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人生苦短,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叹花前月下人,只是看遍红尘时,恍若世间只剩了自己一人独酌独饮,独饮独醉。
我仰头将酒一饮而尽,君知否,谁如我,漫天洒琼酒。恍若屏风后转出一人,还如当年唐宋时的着装,一袭华服,唱着《千家诗》;唱着人生能见几回天,天暗天明不相见;唱着对酒当歌,不如喝干再分别。美人于怀何不先享美人,醇酒在握何不先干为快,人生在世何不快活一世。
雨歇,天放晓。我再回身看去时,美人不复,盛装不复,千家不复,只是昨夜良宵,余音尚绕。在能享乐的时候享乐,醒来回忆潺潺,岂不也是美妙?再一曲唱遍山河的乐歌,道是天暗又天明。
读《家》有感6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封建礼教真是可以“吃人”了。而《家》的诞生,则是为这黑暗点亮了一盏灯。
一个封建大家庭的阴暗在巴金笔下展露无疑,最终的衰败更是为人们敲响了警钟。高价的兴盛,在这一座大宅子中处处可以感受得到,如此多的下人,如此美的庭院,如此富裕的生活与街头贫穷的人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老太爷的专横冷酷更是成为了高家的象征。
在读《家》时,我时常因高老太爷的专横而感到愤恨。然而更令我气愤的是觉新的软弱。他的懦夫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凡事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他,让我难以忍受。但全书中我最爱的也是觉新这个形象。他虽懦弱,但内心又十分渴望冲破禁锢他的牢笼。他受到新思想的熏染,也陷入了痛苦的挣扎。我恨他,是因为他自己的逆来顺受造成了他与梅的悲剧、而他在得知这段姻缘即将被长辈的无理扼杀后,他居然没有反抗,而是大哭一场与瑞珏完婚。
我时常在想,假如当初觉新选择反抗,那日后时不时就不会造成梅和瑞珏两个女人的悲剧?我爱他,是因为他在反复挣扎后最终选择了帮助觉慧逃离家庭。也许他最后的醒悟换不回他深爱的两个女人的性命,但却为这黑暗的道路上增添了一缕微光。
而觉民与觉慧,这两个新青年则是这本书中最大的亮点,特别是觉慧,这个虽然幼稚但是勇于同黑暗势力斗争的好青年,勇于冲破封建的束缚,依然与丫头鸣凤相爱,在经历了鸣凤生命的消逝后,他更加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封建的黑暗家庭。而他的敢于抗争,坚持抗争也让他最终取得了胜利。觉民与琴的爱情最终战胜了封建势力,高老太爷也在临终前成全了他们的`婚姻。觉民和觉慧都象征着“五四”时期我国觉醒的年轻人,是他们让我相信只要敢于同恶势力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但他们并不是完美的斗士,也跨不过阶级的鸿沟,忘不了主人与奴才之间的差距。
没有什么抗争能取得绝对的胜利,但巴金的《家》绝对是一部可以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作品。巴金根据自身的生长环境,将自己的思想融入这部作品中,塑造出了与自己十分相像的觉慧这一形象。巴金说,觉慧并不完全是他,但确实和他有相似之处。我相信,巴金身上一定有着和觉慧一样,敢于同恶势力的精神,否则,《家》也就不会诞生甚至被每个时代的人所喜爱。
《家》给予那个年代的,是有力的冲击和发人深省的忠告。这无疑为当时那个黑暗的年代点亮了一盏灯。而它现在,也仍以它特有的方式,为人们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
读《家》有感7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以下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但无论如何形容,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家》,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然而这个家里的新旧矛盾,毕竟已发生在“五四”时代。“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也回深了他们对于旧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
《家》中的重要人物觉慧,便是这种受到新思潮冲击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他的确是“幼稚”的,对周围的一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甚至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但基于“五四”时代对旧的一切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这个家庭是“无可挽救的了”。他并不想对“家”寄托什么希望,而热心于交结新朋友、讨论社会问题、编辑刊物,创办阅报社等等社会活动,“夸大地把改良社会、解放人群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即使在他与鸣凤热恋的时期,他在外面也“确实忘了鸣凤”,只有回到那和沙漠一样寂寞的家里时,才“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恼”。最后,觉慧无所顾忌地离开家而远走了。作者通过觉慧写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写出了包含在旧家庭内部的新力量的成长,也通过觉慧来对觉新的“作揖主义”和别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在《春》与《秋》中,从淑英、淑华等人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到觉慧的行动对这个家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一性格的确是给读者带来了鼓舞、带来了“新鲜空气”的。觉慧到上海是为了向往那里的“未知的新的活动”,“还有那广大的群众和新文化运动”;作品并没有正面地具体描写觉慧离开家庭以后所走的道路,但对封建家庭的叛逆,常常是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起点。根据觉慧性格的逻辑发展,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他是有可能经过较长时期的摸索而找到人民革命的主流和领导力量的。虽然环境气氛和时代精神在《激流三部曲》中表现得不够充分,使人不能十分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家庭与当时各种社会关系的联系,但作品写到了“五四”革命浪潮的影响,写到了四川军阀混战对人民的骚扰,也写到学生们向督军署请愿和xxx的斗争,以及地主派人下乡收租等情况。这一切都表示这是一个人民革命力量正在观苦斗争和不断壮大的时代,而这种背景就给觉慧这些青年人的叛逆性格和出路提供了现实的根据。觉新和觉民是始终贯串在《激流三部曲》里的人物,特别是觉新,作者对他所花的笔墨最多,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这是一个为旧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通过觉慧,曾多次批判他的怯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读者只有在把他当作一个牺牲者的心情下才可能产生一点惋惜;这种情绪却往往又为人物自己的行动所否定了。觉民的性格是沉着的,也是比较定型的.;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顺利的遭遇,使他胜利地得到爱情,跨过了逃婚的斗争。他也有改变和发展,但都是顺着一条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春》和《秋》中,他已站在斗争的前缘,不妥协地和那些长辈们当面争辩,并卫护着淑英、淑华的成长。在给觉慧的信中,他说:“我现是在‘过激派’了。在我们家里你是第一个‘过激派’,我便是第二个。我要做许多使他们讨厌的事情,我要制造第三个‘过激派’。”这第三个就是淑英,淑英的成长和出走,是贯串在《春》里面的主线,而觉民的活动就为这件事的开展准备了条件。在青年女性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牺牲者外,作者在《家》里还写了琴和许倩如,这是正面力量的萌芽,虽然许倩如只是一个影子,而琴还正在觉醒的过程中。到《春》里,这种正面力量就有了成长,不仅琴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淑英。她从觉慧的出走引起了心灵的波动,从蕙的遭遇又深切地感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危机,于是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下,逐渐变得坚强起来,终于走上了觉慧的道路,理解了“春天是我们的”这话的意义。
《春》和《秋》中所展开的是比《家》中更加深化了矛盾。在长辈们的虚伪与堕落的衬托下,《春》里面主要描写一些心灵纯洁的少年男女的活动,为淑英性格的成长和觉醒提供了条件。情节的开展比《家》来得迂缓,而精神仍是一贯的。淑华的活动主要在《秋》里,这是一个性格单纯开朗的少女,她的爽直快乐的声音常常调剂了某些场面中的忧郁情调,给作品带来了一些明朗的气氛。她最后也逐渐成长起来,有了“战斗的欲望”,而且与旧势力进行了面对面的争辩。
读《家》有感8
马戏团中的动物演员很多,黑熊是必不可少的动物演员之一,到底黑熊可以表演什么节目呢?我们这次介绍的黑熊有什么特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黑熊舞蹈家主要内容:马戏团中的黑熊一般表演的节目就是跳舞,但是一般的黑熊只能进行简单的舞步,只能踩准舞步,并不能跳出真正舞韵,但这只名叫阿宝的黑熊可以说是天生的舞蹈家。
阿宝是阳光马戏团的台柱,每次进行舞蹈表演时票房总是满满当当,因为有了阿宝,马戏团又花重金买了几头黑熊给阿宝伴舞,有一次,阳光马戏团去英国晋见首尔夫人,进行黑熊舞蹈时,因为夫人被阿宝的舞姿所吸引,在结束时点名要求要和阿宝进行交谊舞,出于种种原因,马戏团的高导演没有让阿宝去和首尔夫人跳交谊舞,而是让一只和阿宝长相差不多的'一只黑熊上场,就是因为这一举动,导致后来的种种才不忍赌的情况。
《黑熊舞蹈家》读后感:为此,我为阿宝感到难过,但是也为阿宝感到无奈,因为如果阿宝没有那种坏脾气,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惨状,阿宝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旁人再无奈也是情理之长。从这件事情我明白了:人的性格不可以不好,如果太过于暴躁的话,就会像阿宝一样酿成不好的后果。
读《家》有感9
今天,我读了《我的一家》,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故事讲了解放前,那个黑暗的时代里,在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烧杀掠夺、压榨欺凌下,及激起了关大人民的愤怒。一些青年为了保卫祖国,先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的一家》讲的就是作者一家人反对侵略,勇敢地与国民党斗争。最后她的儿子,一个牺牲在敌人的监狱,一个战死在民族解放的疆场。因为他们只有付出血汗的代价,才会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
文章中有几个细节特别使我深受感动。
一是作者的丈夫死后,一个远方亲戚出于怜悯,写信叫她回湖南,然而她却拒绝了,因为她决定跟着共产党走,前面的倒下了,后继者应该踏着前边的脚印再向前进!
二是作者的儿子,因参加共产党而被捕。英勇就义,在审讯中,他受尽酷刑,不仅没有口供还是揭露了敌人的丑陋的行为。在临刑前,还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三是当他母亲得志儿子为国捐躯后,并没有因亲人的去世使自己挫折,丧失信心,相反使她对革命有了更坚决的毅志。
是啊!正是有了革命前辈的英勇奋斗。有了他们在战场后前仆后继,抛头颅,撒热血,才有了新生的中国。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为祖国解放的事业做斗争。《我的'一家》只是千千万万的英雄家庭的写照,牺牲的也只是千百万先烈人物中的万分之几,让可这可歌可泣的先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吧。
读《家》有感10
今天,我看了《黑熊舞蹈家》,它讲了两只黑熊之间发生的事,一只叫阿宝,另一只叫圆球。阿宝是马戏团的台柱,舞台经验丰富,是个多面手,最大的特长是舞蹈。另一只圆球身世有点凄凉,出生仅三天,妈妈就患病魂归西天了,可圆球有很好的脾气,很顺从,不过演技就很平凡。 阿宝凭借自己的资历,年龄,演技,在黑熊舞蹈队里威信很高,而圆球怎么努力,也只能紧跟阿宝之后排第二位。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黑熊也如此,优点与缺点并存。很快,圆球利用了自己的'优点,一步步建立起领导对它的信任,最终替换了阿宝,当上了台柱子。 看了这篇文章。我不得不被阿宝非凡的音乐天赋所折服。最难能可贵的是,阿宝不仅会随着乐曲的旋律与节奏跳出规范的舞步,还对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有灵敏的反应。如给它播放贝多芬的《悲怆交响曲》,它会垂下脑袋,眼睛泪汪汪,露出很难受的表情,给它播放杰西尔的《玩具进行曲》,它会昂奋地抬起头颅,双目炯炯有神,表现得激情澎湃。不过阿宝也有两个毛病,第一个毛病是心气太高,受不得半点委屈,要是什么事情不合它的意,它发起脾气来,九头牛也休想拉得回来。第二个毛病,就是不喜欢别人摸它的鼻子,更不喜欢陌生人亲近它,就是这个阿宝的脾气不好,使它失去了朋友和信任,也失去了一切,我真替它可惜。 圆球脾气好,朋友就多,机会就更多,相反,阿宝脾气差,即使演技再好,才艺再多,也会让人失望,这样它的机会就更少。我要圆球学习好脾气,同时学习阿宝的好演技。
读《家》有感11
当时的英国处于一个充满变化与动荡的时期,苔丝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纵使她再美丽善良聪慧,在生活的重压下,她仍旧显得如此渺小。在“思想开明”的克莱尔面前,他与苔丝之间的感情脆弱的那样不堪一击,他以心底根深蒂固的传统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洁与否,无视苔丝的无辜,亲手将其推入绝望的深渊,是当时社会的.道德偏见,使苔丝再次沦为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牺牲品。
从出场开始,苔丝的美不是张扬的,她有一双清澈的泛着天真的眸子,却始终透露出坚定、淡然的神情。苔丝是勇敢的,在男权势力当道的年代里,敢于谈自尊,在最后走上刑场的那一刻,她的从容震慑住了所有的人,但面对现实,她又逃脱不了宿命道德羁绊,这就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悲剧。
读《家》有感12
不错,说实话。我对老舍先生的小说不是很感兴趣。记得,那年读完《巴金小说》感悟很多、很彻骨。也懂得了许多。
暑假,老师让读书看书,其中一本就是《家》。起初没精打采,无聊了就打开翻一番,看一看,再丢在一边吧。后来无意间看到97页,一段情节,让我深深着迷,或许我也是个性情中人吧,呵呵,说笑了。
老舍先生,一直是在文学界有着深远影响的一代文豪。也是我们民族的一座精神支柱,文学的巅峰啊!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舒予。历史记载,老舍于1966年8月23日被红卫兵押到北京文庙进行“斗争”并且被毒打。8月24夜,他的尸体在北京西城太平湖被发现,死因不详。
《骆驼祥子》或许在就在那些爱读他书的学者的心里了,今天我想说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一书。
激流三部曲不同于爱情三部曲,《家》则完全不同,所写故事,人物,场景,园林的美景,贯彻的梅花的形色,悟彻,并且有好多东西,直到今天还附在父辈和自己的身上啊!
《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当时很封闭的内地
读《家》有感13
在这个灯红酒绿,纷乱无章的世界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烦杂,让人感到烦躁。我渴望一种平静可以悄悄然带走岁月,我渴望一种安宁可以让我安心地爱与被爱,我渴望一种幸福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十几课槭树,孕育了一群活泼快乐的鸟儿,暖融融的太阳让它们与树下的孩子们一起唱着欢快的歌儿。而此时会有一位高大的父亲来轻声呵斥这些唱歌的孩子。责怪他们太吵闹,打扰了屋里正在安睡的母亲。这样欢乐的歌儿,这样喧闹的早晨,让屋里那位母亲露出淡淡的舒心的微笑,当她听到父亲的制止时,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繁茂的槭树之下,有一个简单的小家。而这种简单里,承载着满满的幸福。
这种简单的幸福里,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装饰,也不需要太多煽情的音语,只要平平淡淡的生活,就能找到一份宁静与一份温馨。
简单与平淡,并不意味着枯燥与烦闷,而是一种宁静的心境,一种看着世事变迁却能安然自若地享受平淡生活的心境。
我在简单的生活里寻找着幸福,殊不知简单地看着自然,看着人生就是一种幸福。
我总在等待着变化,等待着自然的变化,可在自然之中,每一朵花,都按照季节开放,无论是在千年以前,还是千年之后,无论是在繁华的帝都还是温婉的江南,一切都不会改变。就像在火红的山茶谢了的时候,会有桃花悄然绽放,在绚烂的八重樱凋零之后,小池中会开出清雅的白荷,当香飘十里的桂花如雨滴般落下,漫天雪地里会有一抹鲜红而高傲的身影……大自然里,春夏秋冬,日月星辰也许从未改变,但人的心情却是瞬息万变。
我终于明白,我等待的变化并非来自于自然,而来自于我的心。正所谓“心简单,世界就简单”,一颗纯真简单的心,会拥有一个纯真简单的世界,会找到简单的`幸福。
当一片眼光透过窗前的树,在我的书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坐在窗前捧着书的我一瞬间感受到到了平静与幸福。
原来,幸福从来都不难。
点评:本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幸福的感悟。文中的字字句句都如涓涓细流一般流入人的心田,让人感悟至深。作者同席慕蓉一样,都对恬静的生活心怀向往之情,都渴望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安宁。
读《家》有感14
寒假里,我读了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系列之一——《黑熊舞蹈家》。书里面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令我难以忘怀。
《黑熊舞蹈家》,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就很吸引人:黑熊那么笨拙,居然能成为一个舞蹈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一看,发现这本书里有一篇篇关于动物的短篇小说,这些故事都跟熊有关,个个都非常精彩,一个比一个好看,其中我最喜欢《黑熊舞蹈家》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阳光马戏团里,有一只名叫阿宝的黑熊,有着非凡的舞蹈天赋,可是它脾气有点古怪:不爱让人摸它的鼻子,不喜欢与别的黑熊共享美食……在黑熊舞蹈队中,有一只表现挺不错的三岁龄公熊,名叫圆球,它性格温柔,舞没有阿宝跳得好,在舞蹈队里排名第二。有一次,一位外国元首和夫人来参观黑熊跳舞,发现阿宝跳得很不错,于是,元首夫人要求和它跳几曲。但是阿宝脾气暴躁,马戏团团长怕它伤了元首夫人,就让听话的圆球顶替它,还把它们的名字交换了。下一场表演,阿宝出场后,大家以为圆球才是阿宝,认为马戏团做了调换,从此,圆球彻彻底底地代替了阿宝,真阿宝不服气,被关进了禁闭室。真阿宝在禁闭室的日子里拒绝进食,慢慢的营养不良,最后它听着音乐,跳着它最熟悉的交际舞,在训练师的掌声中结束了生命。看到阿宝悲惨地死去,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母熊大白掌、蠢熊吉帕、黑熊的代沟、北极熊飘逝的`母爱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赶紧找来这本书看看吧!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我感受到了动物之间浓浓的母爱以及动物对人依恋的感情,懂得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动物,要保护它们!
【指导教师点评:小作者写出了自己读《黑熊舞蹈家》这本书后的感受,表达了对黑熊阿宝的同情。文章语句通顺,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家》有感15
鸣风死了,梅死了,瑞钰死了,高老太爷死了,他们和封建社会一起长眠,永远不会醒了。
鸣凤死了,带着对觉慧的爱意和觉慧对她的爱意,带着觉慧那温柔的一吻在她唇上留下的温度,带着感激与绝望死了。花园里的湖吞下了这个年轻的生命后很快恢复了平静,好似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一个渺小得让人们可以把她当作不存在的丫环的死,又怎能搅乱那一潭封建社会的黑暗之水尼?鸣凤孤独,在她最需要勇气的时候,她最爱的人却不在她身边;鸣凤无助,就连月亮也不愿以自己皎洁的光辉来澄清这汪“黑水”。我多想抱着鸣凤,紧紧地抱着她,抱住这个纯洁可爱的生命。她是脆弱的,我的心中对她却泛不起一丝责怪的感情,是的,对于鸣凤,我只有同情、怜爱。她美丽、善良、可爱,对于使她情窦初开的觉慧,她又是多么体贴,善解人意啊!“我只要能一直跟在你的身边伺侯你,一直做你的丫环就满足了。”她这样想,也这样对觉慧说。她不敢想太多,不敢把现实想得太美好,不敢惮憧憬她做了自己心爱的人的新娘。因为即使只是在梦中想想,梦也会被一种无形有力量击碎。她不奢求,只想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为心爱的人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是人们却连她这个小小的愿望也要帮她打碎。我的心不能不为那个残忍的社会感到一阵疼痛。
鸣凤想为自己争取幸福,觉慧想为自己,为鸣凤,为他们两人争取幸福。可是他们的力量是多么弱小呀,弱小到就像一粒石子在海中激起的那一点似眼泪的浪花,最后石子沉入海中,而海面依然平静。鸣凤说过,就是死也不嫁给别人做小姨太。当鸣凤感觉到她的力量无法拯救即将被推向深渊的自己时,她实现了这个誓言。这个誓言的实现却成了一个沉痛的现实。她的死刺痛了觉慧的心,刺痛了与鸣凤一起在高家为奴的人的心,却没有刺痛公馆里那些大爷、少爷、夫人们的心,没有刺痛那个残害她的封建社会。她的死就像无意间落下的一根头发,落得如此轻柔,使人毫无感觉。内心异常痛苦的觉慧在鸣凤死后做了一个梦,梦见鸣凤成了富家小姐,和自己有同等的地位。鸣凤穿着漂亮的衣服可爱地跳来跳去,她亲切地叫觉慧的名字,而不再叫他“三少爷。”这是多美的好的事啊!可是,哪怕在梦中,美好的事情也总是不会长久的。鸣凤的父亲为她安排好了婚事,准确的说是为她安排好了命运。觉慧和鸣凤想划船逃走,可是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呢?他们是在封建社会的.魔海中划船啊,怎么逃也是在这个范围内打转。浪掀翻了船,掀翻了可以载着鸣凤和觉慧逃向美好的地方的船。鸣凤被她的父亲强行带走了,留下觉慧抓着一根木板在水中竭力呼喊、挣扎。一个浪吞没了梦,梦醒了,现实还是现实。
觉慧痛苦,不止是为鸣凤的死而痛苦,也为那个时代而痛苦,为自己的弱小而痛苦——他明白那个黑暗的时代才是逼死鸣凤真正的刽子手,却无力挽救鸣凤。倩儿(鸣凤的好友)在烧纸钱,分了两堆:一堆为因无奈而在绝望中死去的鸣凤烧,一堆为被逼嫁给了一个老头子做小姨太的婉儿烧。婉儿在上轿时拼命挣扎,哭着叫倩儿给鸣凤烧纸钱时也给她烧一堆,因为她在那种地方不会活得太久。婉儿虽然还能呼吸,却真的死了——肉体死了,心死了。她明白无论自己怎么反抗也没用了,于是让自己变得麻木,婉儿是弱小的,封建社会有千千万万像婉儿一样弱小的女人。她们的精神已麻木,习惯了顺从,便不敢去反抗。就连新思想的风吹来时,许多女人也还裹在被窝里,丝毫感觉不到那一股能把她们带到自由之乡的风;感觉到这股风的人(无论男人、女人)绝大部分也觉得不可思议——为竟然有人敢与封建社会作对感到不可思议,而不是因新生命的诞生而看到希望——这些被封建思想统治得麻木的人啊!
相对于鸣凤,梅更为悲惨——鸣凤单纯的心中装着觉慧的爱,死时还带着觉慧温热的吻,而梅一直到死还受着病痛的折磨。不知道梅的心事的人给她买药止咳;知道梅的心思的人无能为力;能救梅的人已有了自己的妻儿,救不了她;而她自己经历了一场不幸的婚姻后仍放不下心爱的觉新,最终在思得人比黄花瘦后凄惨的死去了。纵使梅的母亲撕心裂肺的哭着说她后悔自己当初拆散了他们(梅和觉新),说了无数遍“我对不起你啊,梅儿”,梅也不会醒过来了。觉新,这个梅最爱,也最爱梅的男人亲手为梅料理了丧事。梅的丧事与高老太爷的丧事相比显得简单多了——一副棺材,几个要好的亲人发自内心的伤心的哭声。而高老太爷的灵堂日夜有人守着,白天有客人来时有专门的人很职业的哭,这哭声正如作者所说,不是哭出来的,而是拼命地喊出来的,到最后只有声音而没有眼泪。
梅对觉新虽有许多遗憾,但我想若真有九泉,梅在九泉之下也会安心——她还没死时,便知道觉新依然爱着她,而觉新的妻子也不计较梅和觉新的过去,待梅如姐妹,百般关心她。这一切都是真心的袒露,她怎会不感动呢?尽管我自翻开《家》一直到合上这本书也没掉一滴泪,我的眼泪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我的心里却真正的为梅流过泪,甚至当我咳嗽时脑海中也会浮现出梅咳嗽的样子——她痛苦的咳着,身子不停地颤拌,当她拿下捂着嘴咳嗽的手帕时,看见手帕上满是鲜红的血,格外刺眼。这多叫人心疼啊!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子本该拉着心爱的人的手在夕阳中散步,饱享黄昏,饱享甜密,可是……这到镀是为什么呢?觉慧在安放梅的棺材的那个破庙里对躺在棺材里的梅说:“梅姐,你醒过来吧,我要让你知道谁是杀害你的凶手,凶手也正一步步走向死亡,可惜梅永远也看不见了。
对于梅,我寄寓的是同情,而对于高老太爷,我除了憎恨还带着感动。
高老太爷是封建****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的****行为固然可恨,但他死前的情景却着实打动了我的心。他本身就是带着病的,经过觉民逃婚,克明和xx鬼混的刺激后,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累。“他一个人静坐着,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后来他便一病不起了。他似乎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便把儿孙们叫到身边很亲切的和他们讲话。高老太爷主动承诺退掉觉民的婚事后,觉民回来了。本来已奄奄一息的高老太爷因孙子的到来突然睁开了眼睛,用无力的手抚着觉民说:“婚事退了,你们要好好念书,为高家争光。”说完,手便垂了直去。觉民和觉慧都哭了。此刻死去的不是那位令人讨厌的****主义者,而是他们的爷爷,是他们的亲人!
高老太爷喜爱他的儿孙们,他希望他们有所成就,为祖宗争光,高老太爷是个有学问的人,虽然他逼觉慧兄弟看一些带封建思想的书藉,是落后的做法,他却是真心的希望,他们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他不因家里有钱便纵容克明去找xx,而是严惩克明,这更是难得。
高老太爷希望自己儿孙满堂,希望高家昌盛。他的逼婚固然可恨,却是一个长辈的真心。他以为他的安排会使他的儿孙们幸福,却不知道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而不是由别人安排的;也不是有钱有势就一定会幸福。就像高家,极其富有,公馆里却没几个快乐的人。那些所谓的快乐的人也是被封建思想统治得麻木了的人及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奴仆看主子的眼色行事,稍有一对便要遭到主子的责骂,而且每天都不停的干活,听侯主子的分附。没有自由,还要咽下苦水,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而觉慧、觉民接受了新思想、痛恨旧思想,公馆却把他们束缚住了。在公馆里,他们的思想朝作何一个角落发射都擦不出美丽的火花,反而处处碰壁,直把他们碰得心灰意冷。他们终于呆不下去了,他们反抗了,觉民以抗婚作为反抗,最终争取到了自己与琴的幸福,觉慧最后怀着对新文化的无限热情去了上海。我们有理由相信觉慧会在新的人生路上充满激情。他还未去上海时,便用因激动而颤抖的笔写下自己在《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和外国小说中汲取的养份,并发表在他和同学创办的报纸上,以此传播新思想。家庭的种种禁锢,社会的种种黑暗更触动了他正直的心和进步的思想。这样的一个青年融入新思想的洪流中又怎会不热血沸腾呢?
高老太爷死了,公馆却没有任何改变。公馆里依然弥漫着浓浓的封建空气,因为高老太爷仅仅是封建****的一个代表,他死了,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封建主义者还活着,封建制度并没有完全灭亡。这些残活着的刽子手在高老太爷死后又残害了一个年轻善良的生命——瑞钰。那些无聊的、无情的封建迷信把快生产的瑞钰赶到了城外一个环境相当差的地方。最后,瑞钰以自己的生命换得了另一个新生的生命。这笔交易多残忍啊!瑞钰生孩子时的喊叫声撞在屋里的每一个角落里,撞在觉新的心上。她喊着觉新的名字,痛苦的喊着“啊……痛啊……哎呀……痛啊,觉新你在哪里?你怎么不来看我?”我似乎看到了瑞钰脸上拼命抽搐着的肉,我只能用自己疼痛的心来描述地痛苦的表情。门外的觉新死命敲门,门却无情地把他隔在外面。门不开,任内外的人如何喊叫也是徒劳。这不是一扇简单的门,凭觉新一人之力又怎能把它敲开呢?当门打开时,瑞钰的身体已经冰凉了。
我压制不住内心的愤怒:“觉新啊觉新,你这个懦夫!你害死了两个你最爱,也最爱你的女人。你有自己的苦衷,可是只要你在权威面前把腰挺一挺,在公馆里把腰挺一挺,这两个女人也许不不会如此凄惨的死去了。”
封建思想捆绑住了一大批像觉新这样的懦夫。他们畏惧封建权威,即使有不满地要强咽进心里。统治者为这些人的百般顺从洋洋得意,得意到不在乎他们是不是虚伪的。我对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我了解得并不多,也就不能定义封建王朝衰弱的原因。教科书上的观点是封建经济的衰退是导致封建王朝衰弱的根本原因。我想,封建统治下的人民甘心忍受压迫也是导致封建王朝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人民安于现状,才会不思进取,才会任统治者“宰割”。也正是人民不敢反抗封建制度,才会导致一次次农民起义失败,到头来只不过换了个君王,而人民仍然受压迫。一直到近代,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思想才深入人心;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冲击了封建思想。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觉慧及像觉慧这样的充满热情的青年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奔走。经过中国人民几十年的努力,那个时代的进步人士想要的国家已经建立了,并快速发展着。为了建立这样的一个国家,不知有多少斗士在与封建制度斗争,与反动势力斗争的过程中长眠于祖国的大地下。今天的避面没让他们失望,他们的血没有白流。
鸣凤死了,梅死了,瑞钰死了,高老太爷死了,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死了。他们不是民主斗士,而只是封建社会可怜的牺牲品。倘若他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鸣凤会是一个好学生呢,还是一个追求时髦,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出入于灯红酒绿的舞厅的女子?梅会不会觉新的妻子?瑞钰会不会是一个幸福的妈妈?高老太爷的话是不是还那么有权威,哪怕别人对他的顺从只是表面上的?
许多的未知不是凭想象可以得出答案的,但可以肯定的说一句:鸣凤不会那么无助;梅和瑞钰不会死得那么凄惨;高才太爷的强制也不会失效。可惜,他们都已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