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调研报告 内容页

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模版5篇)

2024-05-04调研报告

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篇1

  “督导什么?可不是呼啦啦下去走一圈。要取长补短,干事有准头才行。”自治区驻呼市调研督导组组长刘玉华一语中的。

  从早上7点50出发,到下午5点,这支由14人组成的学习观摩团马不停蹄地参观了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13个“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点,向这些地方的干部学习取经。

  村民们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说:“大周末的都不休息,这样有劲头的干部肯定能干成事。”

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

  时间:9月22日

  地点:玉泉区后本滩村

  人物:李福来刘俊文国过海吴庆英赵长青

  中午12点半,刚刚结束一上午的劳作,小黑河镇后本滩村参加村里修路的村民与施工队的工作人员准备吃饭,一时间他们的谈笑声吸引了大家。

  “新生活给我们村里人带来了新希望,今非昔比啊!”55岁的李福来一脸兴奋地谈到,“院子里铺了砖,院墙也给粉刷了,还给换掉了破窗户,以前不知道‘十个全覆盖’是个啥,现在工程一铺开,大家都说好。”

  驻村第一书记刘俊文告诉记者,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村民们越发爱惜现在的村貌,不少村民找到村委会要求添加垃圾箱,妇女们更是每天几拨,到修建好的广场上跳健身舞,那些平日里爱说风凉话的村民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你看,以前想盖房没钱,现在国家给补贴1万5,起码材料费就够了。”在乌兰巴图村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国过海时,他正忙着给村民做明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动员工作。

  一旁的村民吴庆英听了这些,拿出电话给大儿子王国英拨去了电话:“儿子,你说我们交点儿钱、政府再给补贴点儿,咱家盖个新房子是不是个好营生?”原来,她看到别的村都修了路,盖了新房子,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村。

  “我们村虽然有少数人还不太理解,但是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可不行!”从20xx年9月就驻村到现在,国过海跟村民早已熟悉并成了朋友。无论是在房前屋后的偶遇,还是在田间地头共同劳作,相互间总是热乎乎的。

  沿着209国道一路行来,过去路两边脏乱无序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青砖路面,挂着鲜亮招牌的小饭馆,以及一眼望去或白墙灰瓦或灰墙红瓦靓丽新居。

  老百姓支持,老百姓参与,最终让老百姓受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暖到了百姓心坎里。

  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启动后,派驻呼市的31名调研督导组成员和呼市千余名干部组成的推进组成员马不停蹄走村串户,行走在秋日丰收的大地。

  每到一处,督导组成员都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村民说,这些下乡驻村干部工作不做假,白明黑夜地忙活在村子里,我们看着都觉得很辛苦。

10天走访35个自然村

  时间:9月18日

  地点:托县郝家窑村

  人物:郝争平李志田孙世俊赫三三

  清晨,站在托县郝家窑村东边山梁上远远望去,黄河从村子西边缓缓地流过,薄薄的晨雾中,一排排红瓦黄墙的房子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葡萄架一望无垠。

  走进村里,宽阔的硬化水泥路、古色古香的民俗博物馆、各式各样的农家乐饭庄,还有休闲广场、亭台栈道、足球场……很难想到,这97亩地,去年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砖窑。

  “环境美了,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以前1块钱的葡萄现在能卖到10块呢!”当了16年村支书的郝争平深有感触,“村里大大小小农家乐有31家,收入非常可观,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几年前还是县里倒数的贫困村,现在成了有名的幸福村。”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托县组组长李志田,从9月7日到托县开展工作以来,白天下乡镇、村调研了解情况,晚上通过调研督导组建立的微信群说工作、写材料。仅仅10天,他走访了35个自然村,近百户村民。

  李志田介绍说,“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上,托县低洼盐碱地多,改造的成本较高,资金比较紧张。我们会及时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建议一方面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想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同样,呼市纪委派驻到郝家窑村里的第一书记孙世俊每天吃住在村委会,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当好“十个全覆盖”的宣传员、指导员和服务员。

  顺着一条两侧栽植松树的硬化乡村小路,督导组一行走进村民赫三三家。院子里郁郁葱葱的葡萄藤上挂满了紫色的葡萄,窑洞式的窗户宽敞明亮,屋子里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井然有序。说起装修一新的房子,赫三三乐得合不上嘴:“没有政府的补贴,我们哪能拆了土坯房住进这么好的砖瓦房?”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常务副组长赵长青谈了一些体会:“调研督导工作中,我觉得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上下联动的原则,及时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决策贯彻到村到户,把基层的情况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督导组和推进组对每一个村建档立卡,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督导。三是一盘棋的原则,要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做好3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边看边问边记边拍 学习取经取长补短

  时间:9月19日

  地点: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人物:高怀京李锌等督导组长

  “我们观摩学习的第一站是大路镇小滩子村,这村子变化真是大……”9月19日上午9点,准格尔旗旗委副书记高怀京一上车就直奔主题,跟自治区调研督导组一行人介绍起这个村子来。

  虽已9月,道路两边仍是杨柳依依,苍松翠柏,大巴车沿着绿意匆匆掠过村南口的大型“乡风文明”标志碑后,缓缓地停在一片依地势而建的西北大院前。在绿树掩映下,一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出现在大家眼前。顺着油路往村里走,随处可见忙碌装修新房的场景。

  “房子美观了,这下水啥时候弄呀?”一位大姐拉住高怀京问道。

  “你看,这屋前屋后都没硬化,就是为下一步安装排水管预留的。”有了这样的回答,这位大姐的心就放下来,跟我们唠起村子的变化来:“以前墙都要倒了,过年都没人回来。你看现在这房子,男娃娃们也愿意领女朋友进门不是?一到假期,儿女们都回来了,热闹着呢。”

  “不能光硬化,绿化也要跟上来;小红砖铺路大车一压恐怕就不行;2年就完成80%的工程任务了……”在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清水河组组长李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好几页观摩体会。

  组长们边看边问边记边拍,还不时热烈地讨论着。“你看,拿木头栅栏围起来不比垒墙差,既能节约成本,还能保留乡村淳朴风貌。”“这废旧轮胎做装饰、就地取材拿小石子铺路,我看就挺好。”

  在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大家看到“一书、一表、三图”的村庄规划感触颇深。每一张房屋建造及改造设计图上,每户院墙的样式、窗框的花纹、羊圈的摆放位置等细节都由户主自主选择,还有技术指导和户主的确认签字。看到这些,组长们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村民自主参与自然积极性就高。”

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篇2

  一、新探索

  1、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实现报酬工薪化。—x年,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调整部分村级规模的通知》、《x县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方案》、《x县村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报酬待遇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将150个村撤并到100个,村民小组由648个缩减到504个,村常设干部年报酬平均达到3400元,较x年前1x元增长1.8倍,落实青妇干部年报酬专职720元、兼职480元,使村干部报酬实现了从无到有、由低到高。x0年,研究出台《关于调整村干部报酬待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对村常设干部实行基本补贴+奖励补贴+绩效补贴的结构补贴制度,年报酬将由人均3400元提高到10000元,其中公选村主要干部年报酬最高12600元、最低7x元、平均10875元;“一肩挑”的年报酬最高13800元、最低8400元、平均12075元;非公选村主要干部年报酬最高10x元、最低4800元、平均8475元;“一肩挑”的年报酬最高11400元、最低6000元、平均9675元;副职和文书报酬最高8560元、最低3840元、平均7005元。同时,奖励补贴与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挂钩,每升一个星人均奖励500元,每升一个阶人均奖励300元。对组干部年报酬由原来300元提高到1800元,青妇干部年报酬由原来720元提高到1x元。在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的同时,适当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将村级办公经费按大小村由3000元、3500元提高到8000元、10000元;将青妇组织活动经费按每名妇女、每名青年各1元列入村级(社区)办公经费预算。x2年,及时建立健全村常设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和农村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村主要干部基本补贴每人每月增加50元,,副职和文书基本补贴每人每月增加40元,村级办公经费每年再增加x0元,按大小村分别达到10000、1x0元,并对9个镇按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下拨党建专项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普调”后,县财政每年拿出576万元用于提高农村村干部待遇和办公经费,引起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2、健全村干部生活补贴和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待遇保障化。在继续执行对连续或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30年和31年以上,年满60岁且正常离任的,每人每年分别发放600元、800元补贴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范围,对连续或累计担任村主要干部10—20xx年、15—20xx年,年满60周岁且正常离任的,每年分别发放离任生活补贴360元、480元。建立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现任村主要干部办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保险缴纳标准由村主要干部按当年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自愿选择,县财政每人每年定额补助x元,个人缴纳标准不低于当年农保缴纳最低标准。采取措施实行新老制度对接,在坚持自愿的前提下,对任职满9年的现任村主要干部,养老保险从第20xx年起补缴至x9年,年缴纳标准为434元,县财政负担x元,个人负担234元。x年以后离任的村干部不再享受离任补贴。截止x2年,全县共有259人享受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141名现任村干部享受养老保险补贴政策。通过扩大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范围,进一步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解决了离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在职村干部吃上了“定心丸”。

  3、实行全日制工作法和便民服务代理制,实现岗位职业化。以岗位职业化为要求,对村常设干部实行集中办公和全日制工作法,每月上班时间不少于22天,每天工作时间保证8小时,做到人人有事干、坐班有制度、工作有日志。对不能履行职责、不能专职从事村上工作的村常设干部,采取“一筛二推三承诺”办法予以调整。对村常设干部日常管理实行日考勤、周抽查、月报告制度,聘请监督员加强日常监督。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和镇党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对村常设干部进行明察暗访,发现脱岗1次提醒教育,2次通报批评,3次以上罚x元交县委组织部,作为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从而改变了村干部过去被动干事转变为主动找事做的局面,混日子、撂担子的村干部少了,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村干部多了,切实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问题。在全县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代理制,设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9个、村级便民公共服务站100个,聘请村民小组民情代理员504名,全面推行民事代理制、民情报告单、干部去向告知栏的“一制一单一栏”的便民服务措施,开发农村综合管理服务软件,实现了群众办事方便化、工作制度化、办事效率高效化。

  4、建立务实管用的管理考核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以管理规范化为方向,每年年初按照村提村议—镇初审—组织部严审—镇村签订—公开承诺—广泛公示的“六步工作法”,由镇与村、村与组层层签订目标任务书,全面推行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以考核科学化为手段,强力实施以“双述双评”为主要内容的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年度考核办法,通过村述民评、村述镇评,把“下评上”与“上评下”、乡镇考评权与群众评判权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考出了激情、考出了导向,使“双述双评”成为x县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特有模式。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x县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从领导体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印章档案管理、干部职数与选拔任用、干部教育培训与管理监督、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村级活动场所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了村级组织基础工作规范化、决策机制民主化、队伍建设科学化、干部岗位职业化、组织管理制度化、阵地建设标准化。

  二、新问题

  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调查以及平时了解掌握,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对我县实施的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比较满意,但一些基层干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1、村干部被提拔机会少,政治上难“出头”。村干部身份“说官非官,说民非民”,他们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在选拔任用方面只能下不能上,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在职时倍受重视,退职后缺乏关心,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理上也不平衡。近年来,全县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2名,选拔副镇长1名,仅占村常设干部总数的1%。

  2、村干部报酬来源渠道窄,增资没“靠头”。财政转移支付是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办公经费的主要来源。x县先后两次大幅度调资后,县财政负担从 年的211万元(村干部工资180万元、办公经费3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76万元(村干部工资451.2万元、办公经费124.8万元)。从x7年下半年起,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多年没有变化。如果国家转移支付政策没有大的调整,省市不补贴一部分,再想提高待遇必然愈加困难。另外,在调研中,绝大多数村干部反映,当前农村工作事务不断增多,管理服务范围扩大,发展任务加重,各类矛盾日益凸显,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相反收入与付出却不对等,强烈建议再次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

  3、村级债务化解难,抓发展没“奔头”。调研中发现,全县除一少部分村有零星集体经济收入外,66%的村都是空壳村,县财政每年拨付的办公经费,70-80%用于订阅报刊,经费开支捉襟见肘,集体公益事业无钱落实,出现村干部“有心办事,无钱落实”的尴尬局面,村干部对群众许下的承诺不能兑现,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成为压在村干部身上的沉重包袱,也影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新思考

  1、择优提拔录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建议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乡镇副职的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鼓励报考国家公务员,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事业单位岗位定向从村干部中公开招聘。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干部,采取“升职不挪位”的方式,享受乡科级副职待遇,仍然留在村里任职。

  2、提高报酬标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议市上尽快研究出台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的政策文件,按照不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倍的要求,统一全市村干部报酬待遇标准(参考大学生村官工资,每年2万元左右),实行基本补贴+奖励补贴+绩效补贴的结构补贴制度,并建立健全村常设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村常设干部晋升基本补贴。对现任村干部统一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人限办1份,任职期间由财政负担,离任后自行续缴。对离任村干部,按工作年限一次性发放离任生活补贴,每年不低于1000元。对村级办公经费,可按大中小村或按人口,拨付不低于2万元的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及办公经费,建议由省、市、县三级按5:3:2的比例共同分担。

  3、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级组织功能。建议建立地方财政支农补贴机制,每年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农业产业开发、新科技应用等实行财政补贴,并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增加。整合市县帮扶部门资源优势,捆绑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化项目,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每年组织财政、经济管理部门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制定清欠还债、节支还债等办法。实行经济“反哺”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重点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支持村级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兴办旅游业、服务业、信息业等,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篇3

  新桥乡地处永城西南15公里,全乡18个行政村,6.5万亩土地,人口4.2万人,现有大学生村干部17名,其中党员7名,女干部11人,大学文化的1 人,从去年10月大学生村干部入村至今,半年的时间里,全乡17名大学生村干部能积极配合村委会,村支部,收取新农合资金,搞农业经济普查,参与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指导群众抗旱浇麦,防治手足口病,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从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一、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现状

  思想上的不适应。虽然说大学生村干部都生长在农村,但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每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个别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心理,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生活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培养锻炼欠缺,素质能力提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村干部是一支需要精心培育的队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处处遇到培育难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一是培养方式单一。在培育过程中,往往局限于以参与村内事务形式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是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虽然在培养过程中,内容上不断加以丰富,但整体上看还是缺乏吸引力,内容还不够全面,政治培训所占比重较大,仅一个远程教育平台,三是锻炼岗位缺乏。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中基本采用的是在一些村级事务处置过程中,由村干部以“传帮带”的形式加以培养,使得大学生村干部能学习到一些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但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无法真正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

  管理监督不足,工作压力和动力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从调查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流于形式,管理监督的刚性不足。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管理水平还存在不平衡性。二是日常管理放松。在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往往仅在年底对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平时不注意收集掌握情况,使得村级后备干部约束不严。虽然建有相应的考核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执行不严,应付了事,难以形成有力的威慑,也扼杀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个别大学生村部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村级党组织未能及时帮助纠正,放任自流。由于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干部自身出现消极现象,如有的认为我们就是一个名分、一顶帽子,可有可无,有用的时候戴一下,没用的时候丢一边,对工作缺乏激情;有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平常与村党组织联系不多,只管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表现不突出,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三、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 努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禁锢和束缚,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改革创新,为加强大学生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乡党委政府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工作落实,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 有落实。在村级层面上,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从大局出发,从农村发展前途出发,摒弃狭隘的个人观念,树立起“得人才者事业兴”和“培养好接班人也是大政绩”的观念。同时,要把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纳入村党组织工作责任目标。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入手,加深群众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认识和了解,努力营造宽容失败,放手鼓励的有利于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成长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不断优化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环境。一是要健全完善跟踪考察制度。要健全定期谈话制度。村书记每季度要对他们进行一次谈话,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要 求。要健全定期考察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要完善定期交流制度。每年要组织四次座谈会,畅通思想交流渠道,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二是要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制度。要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建立个人档案,收集干部基本情况、培养规划、思想汇报材料、学习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及时更新,形成“一人一档”的台帐式管理模式。结合平时的跟踪考察、访谈了解、考核评议等情况,实施优胜劣汰,确保大学生村干部质量。三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大学生村干部三年培养规划期工作承诺等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考评的参照性和可比性。同时,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经济待遇,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供发展空间,做到既能吸引又能留住优秀青年在农村工作。通过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增强后备干部对农村工作的归属感与责任 感,让后备干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成才。

(三)搞好传帮带解决实际困难

  传帮带制度,即每名大学生“村官”由一名乡领导班子成员、一名优秀村干部共同结对传帮带,当好思想与业务老师。一是在思想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转变角色,解决思想疙瘩,适应农村环境,使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以“主人翁”的姿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想法,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创造,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二是在学习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学习农业知识,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引导他们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在工作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使其迈开步子、放开手脚、甩开膀子为农民群众出点子、带路子,寻求致富路,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困难。一是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心农村。组织部门发挥“娘家”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和生活待遇,指派专人为来自外省的大学生“村官”当翻译,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能力培训,确保顺心服务。开展传帮带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村党组织书记担当工作中的老师,负责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同时,进行多岗位锻炼,安排他们负责发展党员、“育龄”人员管理、信息编撰等工作,使其在多个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尽快演好角色。

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篇4

  大学生做村官是近年来各地为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进行的探索性课题。为了使首批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走进农村,更快适应农村,更好服务农村,邯郸县委办公室结合全县“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工程的开展,组织了专题调研。

质疑“天下无马”

  从北京、河南、沈阳等地的实践活动来看,大学生做村官,有成功更有失败。有一部分人看到尝试探索阶段的几个失败案例,就先自消弭了信心,认为大学生村官要不得,不可行,理由是大学生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到农村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大学生会给农民增加负担,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时机还不成熟等。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指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在一些改革实践中,其诸多矛盾的孕育、显露、发展、斗争、转化直至最终解决,需要较长时间,过早和轻易地下结论都是不严肃的。大学生当村官,无论从年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方面来讲,还是从新农村建设对社会发展提出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要求来讲,都有不可替代的素质优势,而且极有可能就是拉动新农村建设全盘工作的“千里马”。对于大学生村官,不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而只是空空地“执策而临”,大呼“天下无马”,这种态度将会扼杀众多千里马的奔跑能力和希望。

  对于大学生村官,我们在对农村发展需要和基层人才诉求的归纳基础上,锁定了四大目标,即是否促进了基层班子的团结、激发了基层班子的活力,是否影响和提升了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是否形成了生动鲜活和有效实用的实践经验,是否使村里的政治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在四大目标的宏观覆罩之下,大学生村干部工程的推进过程成了一个充满变数但也决不缺少成功希望的学习和创造工程。对此,我们分析如下:

  ——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已有的大学生村干部实践活动中,县乡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村干部与村民的欢迎与配合态度,大学生待遇的落实程度,专业素质、组织协调能力与村子发展实际的对接状况,村子里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给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提供的空间,凡此种种,这些从不同侧面指出了影响和决定大学生村官取得成功与否的多种因素。

  ——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具有一种不平衡的特征。在某一个现实的实践场中,常常会由于某一制胜规律的突出作用,引起工作中某个节点或某一环节的变化,山重水复而后柳暗花明,从而锁定成功的路径。比如,一个好的人缘和处事态度,一种有益于当地发展的农用技术,一次用努力和韧性把握住了的政策机会,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项目,一次有理有据、依纪依法排解的邻间纠纷,都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埋下成功的种子。

  ——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为主观能动性发挥预留了较大空间。自身基础与各种困难间的比例关系固然重要,但毕竟不是影响事情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使大学生村官的顺利推进成为主客观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成功的可能存在于人们将可能变为现实性的自觉努力之中。

  市场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会计调研报告 ·产品调研报告

解读“千里马”

  邯郸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报名自20xx年8月1日始,到8月31日截止,报名人数463人,符合报名条件的为344人,专科278人,本科40人,其中有26人为在职人员。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和上岗培训的层层选拔,100名优秀大学生将于

  月

  日走上基层工作岗位。调研组以问卷、走访、座谈和介入选拔程序等方式在全县展开调查,共组织座谈会5次,并针对乡(镇)党委记、村支和应聘大学生三种人群设计了三类问卷,下发问卷165份,收回165份。调查组在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后,将问卷中显示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三个不可低估”、“三个不容乐观”

  、“三种最大担忧”和“四组黄金比例”。

三个不可低估:

  ①大学生创业农村的热情不可低估。在“你为什么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有95%的问卷对大学生村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或出身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或生在城市,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有见地,愿意到农村施展才华和发挥本领,大都对农村工作充满了激情,有为农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大学生经过考虑权衡作出这样的选择,虽然不能排除就业压力的影响,但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他们有克服农村苦、条件差的心理准备,并树立了到农村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②大学生的组织协调、交流沟通能力不可低估。此次参加报名的344名学生,平均每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次,其中有86名在校期间担任过班长、团支、学生会干部以及学校的各种协会负责人。通过交谈,我们发现,这些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都比预想的要强许多。如一名叫张辉的应聘者,在谈及对基层工作的认识时,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从小就感到农民苦,收入低,如果能当上村官,很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笔者问,你觉得与村民交往会有哪些困难,他说,大学期间,我任团支,组织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觉与村民打交道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

  ③大学生村官活动设计对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作用不可低估。座谈和答卷中,许多乡镇领导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持乐观态度,认为大学生村官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通过农村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机遇及一系列优惠举措吸引大学毕业生从基层起步、到农村创业,较于以前的直接分配进机关的选人方式,是以“实绩用人”的理念在选才用才环节上的生动体现。

三个不容乐观:

  ①大学生掌握农业政策的能力不容乐观。在40份问卷中,有近30位的支部记盼望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政策运用能力。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多数大学生对农业政策一无所知,虽然有一部分也谈到农村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但与农村工作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②大学生对创业困难的认识状况不容乐观。在“您认为大学生到村里任职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村支多数认为,大学生人生地不熟,容易与其他村干部产生隔阂,村里的宗族血缘和邻里关系错综复杂,部分群众对大学生当村官持不信任态度,加上大学生自身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农村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作用的发挥。而大学生在对“你到农村任职的最大担忧是什么”的回答中,多数对到村里任职的困难估计不足,这样就很可能造成大学生在任职后的几次碰壁中,产生消极厌倦情绪。

  ③大学生专业状况和村民期望差距不容乐观。问卷中,村干部大都希望县里能把专业对口(提到较多的有农业种植、养殖,法律,财会,电子信息,企业管理)、综合素质较高、为人正直、作风踏实、性格外向、能带领大家致富创业的优秀大学生派到村里。而从报名登记情况来看,与村民期盼的对口专业仅占26%,大学生初出校门,对农村的环境、现状了解不深,对市场经济了解不够,与经济发展能联系起来的不多。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大学生当村官就极有可能成为“作秀”工程。

三种最大担忧:

  ①乡镇干部的担忧——大学生村官能否长久。大学生刚刚踏上社会,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每年国家、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在2-3年的时间里,可能都会去考取某一个职位。刚刚对村里有些感情,工作摸到了头绪、上路了,又要走人了。从个人情感上来讲,应该祝贺他们,但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说,村官的更换频繁是不利的,所以乡镇领导对他们三年后能不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

  ②村里干部和群众的担忧——大学生的知识能否用得上。问卷中,45%的村民对大学生带领全村致富的能力提出疑问,认为大学生只晓得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随便一个邻里纠纷就可能使其完全乱了阵脚,很难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心骨。

  ③大学生的担忧——三年后能否有个好出路。在待遇上,有8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参加考试,并不是看重县财政每月拨付的固定工资,而主要期盼三年后县里的有关承诺能否予以兑现,即表现优秀的,可按照程序优先选用为村支部记,优先推荐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时重点推荐加分,县直一般事业单位缺编时优先考虑补编;表现特别突出的,经组织考察,可提拔担任乡镇领导干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优先考虑提拔重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

“四组黄金比例”:

  ①大学生身份类型比例。相比较而言,豫剧《朝阳沟》中的“栓保”形象代表的是一种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的青年知识分子,而“银环”则是城市青年第一次走进农村。相比较而言,“栓保”所代表的大学生人群更具抗艰苦力,信念更坚定,加之出生农村,在感情上容易融入农村,到农村干事创业要比“银环”们容易和可行的多。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大多数村支认为在前几批的选拔过程中,可以先以走出农村的大学生为主体,大概比例应确定在80:20,并建议在今后的三年中要注意对以此为标准分出的两种人群进行跟踪考查,做出数据分析,再行调整。

  ②笔试与面视分值比例。

如何“执策而临”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指出:“我们应当缜密的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他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要使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成为一种职业性常态,使之成为优化和变革基层管理模式的一支重要力量,就必须找准大学生作用发挥的自身规律,抓住各方面担忧问题的交织点和结合点,建立成长机制,激发创业热情。

一、以食之尽其材。就是在生活上、事业上、待遇上让大学生村官有盼头、感觉有前途。秦朝的商鞅深知变法一个国家对民众的信用的重要性,当他分文不差的将五十金奖给那个将长木移至北城的农夫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变法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村官涉及面很广,影响也很大,较为敏感地触动着社会的各种神经,也是打造诚信政府的重要机遇。作为第一次尝试,首批大学生村官存在一个“信则立”的问题,开好了头,各种承诺兑现了,各种待遇落实了,大学生到村里任职的人才流动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以食之尽其才”,一是要切实解决好村官的生活问题,特别是对到村里任职的外乡(村)学生食宿问题有一个统一的办法;二是为优秀学生村官提供向上晋升的渠道,对能力强的、成绩突出的,要按照试行意见中的承诺,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该加分的加分,该留任的留任;三是参照邯郸县村支“评星定级”管理办法,建立一种有利于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长期创业基层的待遇激励机制,使管理更趋科学、规范、合理,让大学生村官有干劲、有激情、有盼头。同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前几批的选拔过程中,可以先以走出农村的大学生为主体,因为相比较而言,豫剧《朝阳沟》中的“栓保”形象代表的是一种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的青年知识分子,而“银环”则是城市青年第一次走进农村,相比而言,“栓保”所代表的大学生人群更具抗艰苦力,信念更坚定,加之出生农村,在感情上容易融入农村,到农村干事创业要比“银环”们容易和可行的多。

二、以鸣之通其意:就是要建设起大学生村官与三种人群(村民、县乡村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官群体其他成员)的和谐交流平台。“银环”的形象告诉我们,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一定会有一段备受煎熬和考验的心理嬗变历程,在一开始时,不太可能与村民建立平等和谐的沟通和倾诉关系。所以,政府在推进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同时,要积极创建各种形式的平台。一要畅通大学生村官向上级反映问题的渠道。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民主生活会,听取工作汇报,掌握工作情况,了解工作状态,解决工作难题,在思想和工作上给予他们良好的建议,给他们提供更大的价值实现空间。二要建立一个大学生村官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平等交流的对话氛围中,把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讲出来,把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讲出来,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村官的倾诉需求,而且可以推动和促进工作。如有可能,可以创刊《大学生村干部交流》,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倾诉的平台,帮助他们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入手,帮助他们把握农村工作的实际规律,鼓励他们结合实际,结合自己理论学识,提出有利于村庄发展的新思路、新看法。三是以“村支部+协会”的党组织设置方式为基础,鼓励大学生村官到新兴的农产品协会中学习、任职,并努力成长为协会的骨干力量,通过共同的工作主题,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和与村民沟通交流困难带来的各种问题。

三、以策之安其道:就是要尊重大学生村官的特有规律使“大学生村官”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尽其用,尽其才。结合调查问卷结果,我们认为,“以策之安其道”,主要是做到让他们“有备”、“有为”、“有权”。“有备”,就是让大学生村官进村前做到两个“基本有数”,一是对所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做到心理有数,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刚从校园里出来直接到农村一线工作,由于对农村实际情况了解太少,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大学生进入村庄前,最好由乡镇牵头,对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族姓氏、主要产业、薄弱环节、发展方向以及对大学生的工作角色期待等做一详实的整理与建议,使大学生对村里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另外还要做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做到心里有数。建议在大学生进入村庄之前由组织部集中开展一次农村政策培训,以农村工作为主题,注重以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课题为重点,并紧密联系我县发展农村的思路和经验,务求实效。“有为”,就是让“大学生村官”有事干、有作为。“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单纯为了安排就业,也不是为了“作秀”,靠捧着、哄着、保着不行,必须把他们放到工作第一线,交任务,压担子,应适时给他们下一些“硬任务”,安排些“头疼事”,让他们在实践的磨练中不断增长才干,使他们通过办实事的过程受到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树立威望。比如,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治安稳定、农田科技指导推广、致富信息传递、法律知识推广等,大学生村官都可以有很大的作用空间。“有权”,就是要充分尊重“大学生村官”的意见,让他们“说了算”。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具体工作中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新的思路,这时,村干部、村民应积极对待,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只要是看准了,认为可行,就要积极放权,积极支持,积极配合,为之创造有利条件,放手让他们去干。

村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篇5

  新桥乡地处永城西南 5公里,全乡 8个行政村,6.5万亩土地,人口4.2万人,现有大学生村干部 7名,其中党员7名,女干部 人,大学文化的 人,从去年 0月大学生村干部入村至今,半年的时间里,全乡 7名大学生村干部能积极配合村委会,村支部,收取新农合资金,搞农业经济普查,参与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指导群众抗旱浇麦,防治手足口病,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从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一、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现状

  思想上的不适应。虽然说大学生村干部都生长在农村,但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每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个别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心理,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生活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培养锻炼欠缺,素质能力提不高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村干部是一支需要精心培育的队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处处遇到培育难的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一是培养方式单一。在培育过程中,往往局限于以参与村内事务形式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是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虽然在培养过程中,内容上不断加以丰富,但整体上看还是缺乏吸引力,内容还不够全面,政治培训所占比重较大,仅一个远程教育平台,三是锻炼岗位缺乏。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中基本采用的是在一些村级事务处置过程中,由村干部以传帮带的形式加以培养,使得大学生村干部能学习到一些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但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无法真正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

  管理监督不足,工作压力和动力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从调查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流于形式,管理监督的刚性不足。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管理水平还存在不平衡性。二是日常管理放松。在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往往仅在年底对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平时不注意收集掌握情况,使得村级后备干部约束不严。虽然建有相应的考核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执行不严,应付了事,难以形成有力的威慑,也扼杀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个别大学生村部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村级党组织未能及时帮助纠正,放任自流。由于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干部自身出现消极现象,如有的认为我们就是一个名分、一顶帽子,可有可无,有用的时候戴一下,没用的时候丢一边,对工作缺乏激情;有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平常与村党组织联系不多,只管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表现不突出,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三、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 努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禁锢和束缚,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改革创新,为加强大学生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乡党委政府要把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工作落实,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 有落实。在村级层面上,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从大局出发,从农村发展前途出发,摒弃狭隘的个人观念,树立起得人才者事业兴和培养好接班人也是大政绩的观念。同时,要把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纳入村党组织工作责任目标。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入手,加深群众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认识和了解,努力营造宽容失败,放手鼓励的有利于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成长环境

  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不断优化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环境。一是要健全完善跟踪考察制度。要健全定期谈话制度。村书记每季度要对他们进行一次谈话,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要 求。要健全定期考察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要完善定期交流制度。每年要组织四次座谈会,畅通思想交流渠道,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二是要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制度。要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建立个人档案,收集干部基本情况、培养规划、思想汇报材料、学习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及时更新,形成一人一档的台帐式管理模式。结合平时的跟踪考察、访谈了解、考核评议等情况,实施优胜劣汰,确保大学生村干部质量。三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大学生村干部三年培养规划期工作承诺等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考评的参照性和可比性。同时,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经济待遇,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供发展空间,做到既能吸引又能留住优秀青年在农村工作。通过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增强后备干部对农村工作的归属感与责任 感,让后备干部经济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在良好的环境中逐步成才。

  (三)搞好传帮带解决实际困难

  传帮带制度,即每名大学生村官由一名乡领导班子成员、一名优秀村干部共同结对传帮带,当好思想与业务老师。一是在思想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转变角色,解决思想疙瘩,适应农村环境,使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以主人翁的姿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想法,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创造,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二是在学习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学习农业知识,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引导他们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在工作上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帮助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使其迈开步子、放开手脚、甩开膀子为农民群众出点子、带路子,寻求致富路,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困难。一是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心农村。组织部门发挥娘家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和生活待遇,指派专人为来自外省的大学生村官当翻译,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能力培训,确保顺心服务。开展传帮带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村党组织书记担当工作中的老师,负责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同时,进行多岗位锻炼,安排他们负责发展党员、育龄人员管理、信息编撰等工作,使其在多个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尽快演好角色。

上一篇:最新党建调研报告(实用3篇) 下一篇:房地产调研报告(精选3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