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调研报告 内容页

就业调研报告(优秀7篇)

2024-04-15调研报告

就业调研报告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

  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3.1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时,有20%的学生认为“没有,感觉没必要”,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但仍然一知半解”。显然,超过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一直强调就业的双向选择,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市场决定了大学生相对企业处于弱势的局面,企业的择才标准往往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参考标准。在此情势下,学生需要科学地对市场做分析,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职位的信息,甚至对目标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文化也要知根知底,这样才有助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个合格的商人起码要知道顾客要的是什么,然后来判断自己能否提供。如果连目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对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等信息的了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怜,求职自然会四处碰壁。

  3.2了解企业人才要求的好处:

  3.2.1、有的放矢,明确自己该“秀”哪块才能提高求职命中率;

  3.2.2、若明确自己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节省人力、物力;

  3.2.3、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对该目标企业有更深的认识,为之后撰写简历、面试打下基础,甚至在就业初期都将受益匪浅;

  3.2.4、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将降低遭受求职陷阱、上当受骗的几率。

  在平日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在读大学生很难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会涉及哪些行业、职位说出个大概。据报道,前不久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的活动中,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学生能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而对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比较模糊的却占到35%,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结合前程无忧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众多学生在自身及就业目标的认识度不够,方式方法上也存在问题。求职前不知自己“卖”的是什么,不知该怎样“卖”,不知道该“卖”给谁,成为了横在大学生就业前三道隐型的壁垒;同时也进一步折射出国内高校对于学生职业规划开展的落后。

  不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的后遗症还表现在对自身的估计与期望上,超脱实际凭空对自身的评价通常会产生偏差。前程无忧的调查显示,有40.3%的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反观低于30%的表示“很明确企业对人才定义”的学生中,有69.6%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其中有72%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满足的理由来源于自身能力素质的不达标。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

  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道德品质这六项人才基本素质,在大学生眼里哪一项是最为重要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经验”排在第一,占总量的48.4%。其次为“专业知识”,占到17.8%,“工作态度”以11%位居第三。而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在学生眼里最重要的人才标准榜中垫底。

  前程无忧职业顾问分析认为: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一个成熟的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往往考虑更多的是道德品质、工作态度、这两项素质。对于企业而言,这两项人才标准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开展工作的基石。若企业有意要去培养、磨练、打造一个人,完全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却是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因此许多知名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这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做法,而是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企业深知,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昌。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也许会带来一时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节,继而失去的是企业长远的“大利”。当然,在实际情况中,道德品质的范围太过宽泛,所以,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位hr在谈及大学生素质时说:“有些大学生做错事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不是我干的’,其实没有责任感比犯错更可怕。”

  此外,企业看重的人才素质中还包括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前者决定了价值创新的来源,而后者关涉到工作的效率。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生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

  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四、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4.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谈起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

  4.1.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观的一个重点。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和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进步,它比情说了算,比权力说了算要进步。但是,金钱一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它领域,就会产生腐朽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要正确对待金钱。我们必须以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4.1.2良好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我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必备本领。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的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谁都必须凭真才实学取胜。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

  (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

  (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观念,同一个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时间、财力最小的当然是最好的。一个工程它有一个规划、组织、环境、人员、机制、时间、效率等一系列指标。因此,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4)融合能力。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创造能力。

  (5)敬业精神。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高度。”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4.1.3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记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启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起却不能和谐。这话多深刻,对我们待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而以往教育的明显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从而出现人的知识结构以至人格不和谐、不完善现象。二十世纪的人才必须懂得交流,而且还要善于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把一待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

  4.1.4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用人历来重视心理素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练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远不适应竞争的环境,这就给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增强心理素质的艰巨任务。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挑战多多,要想成功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定要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

  4.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4.2.1、对社会认识能力

  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4.2.2、对自身认识能力

  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

  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五、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实现顺利就业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亚太国际教育协会xx年会上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多不是关键,学生的质量问题才是关键。柯炳生校长认为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质量问题才是关键”。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宁可选择大专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能的人,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

  1、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需求

  首先,要调整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其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最后,在学科设置上,应该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能有效弥补用人单位所认为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企业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积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三是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组织模拟招聘面试,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4、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因此,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如创业知识的储备,资金的准备,技术和兴趣、个人能力,等等。二是请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学校为毕业生做报告,让学生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三是专设大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

  5、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些因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能力体现出来,而不是笼统地说自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者社会适应能力等。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那么在求职时,就完全有资格说自己具有踏实刻苦的精神,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至于其他能力,则可以通过别的指标来说明,这需要在校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培养自己的专长或者特长,以便自己在走向社会时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上文所提到的个人发展的第三层次因素,即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需要在校大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除了认真刻苦地学习外,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6、实施全程式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植新的就业增长

  从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主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这些素质决不是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就能提高的。必须在大学阶段有针对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开设就业讲座,宣传就业的相关政策,使学生认识到就业的原则是学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推荐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对毕业生应强化应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的观念。

  总之,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包括掌握知识、能力、方法、仪态等,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开拓思路。专业基本知识积累,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才能拥有自身专长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各方面素质的平衡,同时加强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由此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真正促成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就业调研报告 篇2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直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强化公共服务,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今年5月,我们又根据省厅有关要求,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综合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充分掌握毕业生就业的全面情况,较为详尽地获取相关信息。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本科:南通大学(有主校区、钟秀校区、启秀校区三个校区外加建设中的启东校区)

  专科:南通职业大学,南通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体臣卫校,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学院,南通农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南通技师学院,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院等.

  从专业上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五个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英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人力资源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就业率最低的五个专业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工业设计和动漫设计与制作。从去向上来看,民营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九层以上。

  从性别上来看,面上是女性毕业生就业比例略高于男性毕业生。据高校就业部门老师分析,主要得益于女生谋求工作的积极性高于男生。而从点上来看,有些专业女性就业率明显不够理想,如机械、化工专业,一方面由于存在女生课业成绩虽然优秀但动手能力确实不及男生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单位招聘时的隐性歧视。

  从单位的满意度来看,南通职业大学曾对20xx年就业高校毕业生做过一次小型抽样问卷调查,从思想品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综合评价五方面征求用人单位意见。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基本满意,认为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但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实近年来,毕业生跳槽的频率不断增高,就业稳定性显得不够。从毕业生角度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毕业生盲目签约,毕业生对签约单位了解不多,对所从事的岗位了解不足,对工作环境了解不够;二是因故变迁,学生升学、事业单位招考、入伍、出国等等;三是就业准备不足,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较少。

  此外,几所高校20xx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人数为595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7.3%。预计未来三年内,毕业生人数继续呈连年增长态势,20__年为10230人,20__年为11814人,20xx年为12524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20xx年,南通籍生源应毕业生总数为14321人,接收南通籍生源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0053人,实现就业人数9159人,就业率为291.1%,超额完成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为保民生、促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20xx年,南通籍生源应毕业生总数为16771人,接受工作将于今年7月中旬开始,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二、我市促进高校毕业生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人事部门更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来落实,积极寻求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拓展新渠道、新载体。专门成立了“充分就业促进工程”组织协调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县(市、区)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局务会议专题研讨“充分就业促进工程”进展情况,确保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共同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想办法、做贡献,特别是引导和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二)完善政策,加强引导,扶持自主创业

  1、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力度。包括:农村和社区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计划;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计划;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提升计划。

  2、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能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面向基层就业。

  3、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__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规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贴息额度与资金来源、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资助、项目补助等方面明确了相关的优惠条件和举措。这些政策紧贴大学生创业的主题,特别针对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资金难”,做出了积极的扶持。如规费减免政策,据工商部门统计已有200多名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享受该政策,自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在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创业用房低租金的优惠,软件类项目还可入驻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软件企业孵化中心,孵化期内免交3—6个月的房租和设备使用费,等等。

(三)市场为主,实习为辅,拓宽就业渠道

  1、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通过举办固定人才集市、大型人才招聘、网上交流和公益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着力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20010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16场次,提供岗位15.3万余个。二是强化信息引导。努力实现人才市场与全国、全省重点城市、重点市场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实行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和年度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发布制度,每季度通过报刊、电视台、电台及人事人才网4

  站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引才和毕业生求职提供信息服务。南通人才网推出毕业生招聘求职专栏,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信息通道。在南通人事网开设了“毕业生就业”栏目,由“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指导回答”、“南通籍毕业生荐才榜”、“毕业生档案查询”等板块组成,让各类就业信息充分共享。三是做好日常服务。积极协助毕业生办理报到、落户等手续或开展相应代办代理业务。重视和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户口迁移、档案保管、政策咨询等工作。

  2、发挥实习、见习带动作用。一是建立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造机会。不仅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不仅为大中专毕业生进行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搭建了平台,也增加了就业机会,大中专毕业生直接通过实习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三、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从总体上来讲,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容乐观。因为,从毕业生“供”方来看,接下来的三年,从全国到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南通本地几所高校和南通籍生源毕业生也不例外,将连年创历史新高。而从用人单位“需求”方来看,经济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就业岗位的多少,未来三年经济增速尚不确定。同时,受毕业生跳槽频繁影响,用人单位培养使用毕业生的兴趣不强,招聘时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更为明显。

  具体来看,三大主要矛盾影响着我市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一是结构性矛盾导致供求错位。我市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而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带来职业、岗位的变化,对学校而言,三、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三、四年后有可能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二是理念性矛盾导致定位不合。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有业不就,认为到企业或其他非公有制单位工作不算就业。有的学生对就业的地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单位性质等不满意而放弃就业,很少看重职业发展前景和自身未来发展前途。同时,一些用人单位选人时脱离实际,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对吸纳毕业生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够。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合,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三是体制性矛盾导致能力危机。我市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在管理体制上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选人用人时基本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大都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属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他们相比外企、国有大型企业,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更愿意招能立即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而我们高校的培养体制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更多地精力花在学习课本知识上,对实际能力重视不够,进入社会工作后不能又好又快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导致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产生信任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就业调研报告 篇3

  题目

  系 别: 计算机系

  班 级: 通信0803

  姓 名: 朱回

  学 号:

20年7 月5 日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湖南科技学

  院校园内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调查时间:20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3个问题。(见附一)

  五、调查结果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论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7您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经济收入 B 个人发展机会 C 专业知识的应用 D 工作的稳定性 E 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F 其它

  8您认为怎样找工作最有效? 您会通过何种方式就业? (最多选三项) A 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 B 在就业网站投放简历 C招聘会现场 D 由学校推荐 E 通过熟人介绍 F 寄发自荐材料 G 其它

  9 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最多选三项) A 专业技能 B 对单位的忠诚度 C综合素质 D 逻辑思维能力

  E 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F 沟通能力与亲和力 G 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H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

  10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 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

  B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C 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D 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

  E 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11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A 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B 沟通协调能力 C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 相关工作或学习经验 E 专业知识和技能 F 其它

  12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

  A 800-1000元 B 1001-1500元 C 1501-1800元 D 1801-20__元 E 20__-2500元 F 2501-3000元 G 3000元以上

就业调研报告 篇4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话题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如何正确分析原因,拿出正确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当前的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的严峻。面对劳动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应如何面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问题。在此,我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对这个问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经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等,我总结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与市场需求供求关系错位。首先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需求错位,大学扩招导致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现在大学生没有及时就业和高校的设置专业时没有进行科学的辩证有极大的关系,有可能几年前是热门的专业,几年后就变成冷门的专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后带来的职位、岗位的变化,有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校相对应专业人数的好几倍,这样就形成了人才需求市场配制的时间差,其原因是高校专业的设置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因此,专业不对口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

  (二)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时,对大学生要求过高。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就找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用人单位选人时多数是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越是小企业越不愿用大学生,不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人才。因此,这种小企业用人的观念,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20xx河北省人才市场专场招聘会上,我问过参加应聘的同学,他们都对此颇有感触,说本来是满怀信心去参加面试,可当用人单位打出只要有工作经验者,可当自己递上去简历的时候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被打回来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三)大学生择业观念也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成功率。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存在于市面上有几点误区:第一就是考研热。有的家长和学生本人认为学历高一点就业机会就大一些,况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也富裕了。于是就一味得考研。第二就是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毕竟是国家的干部由国家开支。近些年来国家对公务员招收也加大了比例。此外,公务员这个职位也不累、待遇还好、社会福利也好等等。这些就看出来就业的单一性

  (四)大学生就业流向不同。我国东部经济很发达,所以大部分学生就倾向与东部,致使东部就业人数过多,因此就产生许多问题。而我国中部和西部经济欠发达。毕业生认为就业机会小就不去了,所以就造成东西部人才比例进一步加大。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调整结构矛盾。为了缓和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体制。必须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落实好“大学生志愿西部的计划”的政策,落实好有关生活补贴、权益保障等等有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

  (二)规范就业市场,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媒介的作用,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汇编就业指南,发布就业信息等等就业服务活动。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使之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活动。学校应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邀请企业来学校招生,避免毕业就业时的高峰。学校还应该邀请创业人士回校举办讲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社会需求等因素,紧密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用工单位用人针对的专业调整学科、专业机构、专业设置。以此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5)加大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职能,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和服务。鼓励、支持、扶持大学生创业,搭建大学生科学和研究创新的`平台。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的,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等等。

  (6)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有关政策。一方面对大学离校时为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应为其面为保留档案,待学生找到工作是把户口迁到用人单位。二是鼓励学生去西部贫困地区,这样既能缓解东西部人才的差距,又能锻炼大学生意志。

  (7)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用人需求大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却比往年攀升。到目前为止,受调查的几所学校毕业生签约率在20%左右。有的近百人的专业只有1-2人签约。高校盲目设置专业带来的学生就业困难更加突出,一所工科大学的生物科学76人中只有1人找到工作。毕业生的工资普遍下降10-30%。

  (8)就业市场混乱,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侵害学生利益。一些企业先以优厚的条件去吸引学生,签约时和上岗后又以各种借口降低待遇。河北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今年有两名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应聘某食品公司,企业承诺1500元月工资,但到单位后真正拿到手的才500元。石家庄一个教育机构要求应聘者提供300名高中毕业生名单和资料就算通过面试,实际上是变相让求职学生为它找客户。

  (9)实习难成为就业难的前奏;

  一些学校超前谋划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效果。目前,“有一年以上的相关岗位实践经验”成了许多单位招聘的首要条件,成了大学生就业必须迈过的门槛。用人单位希望新员工一上岗就能干活,但是一些学校没有提供实践机会。一所学校参加座谈的21人中只有3人在校期间参加过一般性实践活动。

  (10)毕业生面临种种矛盾冲突。一是理想与现实冲突。一般毕业生工资期望值在800元以上,但实际上大都在600元左右。企业说,现在的大学生给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却天天想干大事,挣大钱。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专业的一位学生说,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焦虑,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也很难受,感到自己是廉价劳动力,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上大学家里花了五万元。二是长远发展与现实冲突。

  (11)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小;自主创业同学的特点是价值理念进步,实践能力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不到10%,真正开始创业的同学在各高校都是个别典型,面向农村需要创业的毕业生更少。选择自主创业的同学大都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其显著特点是价值理念进步,实践能力强。石家庄学院应用计算机专业的徐兵兵两年前开始自主创业,毕业前夕用自己挣下的六万元创立了一个基于第三代通讯系统的智能办公服务公司。他认为“有知识”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不应该再是“小本买卖”模式,抓住了互联网暴利的最后一块蛋糕,以一种先发制人的盈利模式在互联网上开辟自己的事业

  (12)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的效果有待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标准低,信息公开不到位。一是就业政策实施的影响力小。毕业生对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文件知之甚少并心存疑虑。由政府选拔的选调生和三支一扶项目在政策上有保障,报名踊跃,但名额有限,且不惠及近年扩招人数最多的专科学生;国家的就业政策管不了用人单位的土政策;许多大学生对于到基层就业政策的保障性和延续性持保留和观望态度,宁愿留在城市底层,也不去农村基层。二是就业指导与服务标准低,信息公开不到位,大学生的政策知晓率低。就业信息网的相关政策文件内容不够完善;政策文件解读宣讲没有进入高校就业指导课。50多个学生参加三所高校的座谈会,只有3个人表示分别从报纸、手机报和公交车广播上知道有就业优惠政策。毕业生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就业政策,但是,我们于3月19日对网络上的就业政策信息进行检索,百度等商业搜索引擎能够提供的政策文件极少,且分散不易查找,点击后大多只是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文件名或是文件号。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高校的就业网站提供的信息不完全或者是链接无法打开。燕山大学的就业网站信息较为全面,访问量较高。

  总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共同努力,按照“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指导就业”的正确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摸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就业调研报告 篇5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三价值取向: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单位的薪资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平。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求职者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薪酬采取主动迎合态度,针对现阶段形式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变的冷静理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__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主力军,其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更新能力,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四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就业调研报告 篇6

  高校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直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畅通”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强化公共服务,采取各种,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今年5月,我们又根据省厅有关要求,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综合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充分掌握毕业生就业的全面情况,较为详尽地获取相关信息。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本科:南通大学(有主校区、钟秀校区、启秀校区三个校区外加建设中的启东校区)

  专科:南通职业大学,南通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体臣卫校,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学院,南通农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广播电视大学,南通技师学院,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院等.

  从专业上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五个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英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人力资源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就业率最低的五个专业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工业设计和动漫设计与制作。从去向上来看,民营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比九层以上。

  从性别上来看,面上是女性毕业生就业比例略高于男性毕业生。

  据高校就业部门老师分析,主要得益于女生谋求工作的积极性高于男生。而从点上来看,有些专业女性就业率明显不够理想,如机械、化工专业,一方面由于存在女生课业成绩虽然优秀但动手能力确实不及男生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单位招聘时的隐性歧视。

  从单位的满意度来看,南通职业大学曾对20xx年就业高校毕业生做过一次小型抽样问卷调查,从思想品质、素质、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综合评价五方面征求用人单位意见。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基本满意,认为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但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其实近年来,毕业生跳槽的频率不断增高,就业稳定性显得不够。从毕业生角度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毕业生盲目签约,毕业生对签约单位了解不多,对所从事的岗位了解不足,对工作环境了解不够;二是因故变迁,学生升学、事业单位招考、入伍、等等;三是就业准备不足,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较少。

  此外,几所高校20xx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人数为595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7.3%。

  预计未来三年内,毕业生人数继续呈连年增长态势,20xx年为10230人,20xx年为11814人,20xx年为12524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20xx年,南通籍生源应毕业生总数为14321人,接收南通籍生源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0053人,实现就业人数9159人,就业率为291.1%,超额完成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为保民生、促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20xx年,南通籍生源应毕业生总数为16771人,接受工作将于今年7月中旬开始,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二、我市促进高校毕业生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人事部门更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来落实,积极寻求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拓展新渠道、新载体。

  专门成立了“充分就业促进工程”组织协调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县(市、区)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定期召开局务会议专题研讨“充分就业促进工程”进展情况,确保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共同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想办法、做贡献,特别是引导和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二)完善政策,加强引导,扶持自主创业

  1、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力度。包括:农村和社区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计划;高校毕业生自主;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计划;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提升计划。

  2、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能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面向基层就业。

  3、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

  该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规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贴息额度与资金来源、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资助、项目补助等方面明确了相关的优惠条件和举措。

  这些政策紧贴大学生创业的主题,特别针对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资金难”,做出了积极的扶持。

  如规费减免政策,据工商部门统计已有200多名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享受该政策,自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如在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创业用房低租金的优惠,软件类项目还可入驻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软件企业孵化中心,孵化期内免交3—6个月的房租和设备使用费,等等。

  (三)市场为主,实习为辅,拓宽就业渠道

  1、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通过举办固定人才集市、大型人才招聘、网上交流和公益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着力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

  20xx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16场次,提供岗位15.3万余个。二是强化信息引导。努力实现人才市场与全国、全省重点城市、重点市场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实行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和年度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发布制度,每季度通过报刊、电视台、电台及人事人才网

  站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引才和毕业生求职提供信息服务。南通人才网推出毕业生招聘求职专栏,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信息通道。

  在南通人事网开设了“毕业生就业”栏目,由“就业”、“就业指导回答”、“南通籍毕业生荐才榜”、“毕业生档案查询”等板块组成,让各类就业信息充分共享。

  三是做好日常服务。积极协助毕业生办理报到、落户等手续或开展相应代办代理业务。重视和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户口迁移、档案保管、政策咨询等工作。

  2、发挥实习、见习带动作用。一是建立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造机会。

  不仅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不仅为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和职业训练搭建了平台,也增加了就业机会,大中专毕业生直接通过实习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三、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从总体上来讲,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容乐观。因为,从毕业生“供”方来看,接下来的三年,从全国到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南通本地几所高校和南通籍生源毕业生也不例外,将连年创历史新高。而从用人单位“需求”方来看,经济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就业岗位的多少,未来三年经济增速尚不确定。

  同时,受毕业生跳槽频繁影响,用人单位培养使用毕业生的兴趣不强,招聘时倾向于有工作的人才更为明显。

  具体来看,三大主要矛盾影响着我市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是结构性矛盾导致供求错位。

  我市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而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带来职业、岗位的变化,对学校而言,三、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三、四年后有可能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二是理念性矛盾导致定位不合。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有业不就,认为到企业或其他非公有制单位工作不算就业。有的学生对就业的地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单位性质等不满意而放弃就业,很少看重职业发展前景和自身未来发展前途。同时,一些用人单位选人时脱离实际,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对吸纳毕业生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够。

  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合,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三是体制性矛盾导致能力危机。我市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在管理体制上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选人用人时基本没有导入技术,大都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属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他们相比外企、国有大型企业,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更愿意招能立即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

  而我们高校的培养体制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更多地精力花在学习课本知识上,对实际能力重视不够,进入社会工作后不能又好又快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导致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产生信任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就业调研报告 篇7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__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__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__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__年85万人,到20__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上一篇:2024设计调研报告(模版7篇) 下一篇:最新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优秀3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