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调研报告 内容页

社会调研报告合集

2023-09-25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合集(精选3篇)

社会调研报告合集 篇1

  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县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地处县城北端,距县府50公里,离乡政府37公里。西与该乡山前村委会毗邻,南与该乡鲁支村委会接壤,北与元谋县羊街乡高山峻岭相交错,东与武定县猫街乡隔河而居,整个村委会淹没在三个县的大山环绕之中,海拔1900米,是一个彝族、苗族、汉族杂居的高寒山区行政村。目前,整个村委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问题一直是该村党支部及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

  一、峨山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xx年,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长住户273户,长住人口1128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2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村委会经济落后:xx年,人均粮食产量359公斤,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2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8元,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63位。交通不便:全村委会仅有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至辖区境内,是一个单线的“死角”,且山高坡陡路难行,畅通率低,晴通雨阻。受教育程度较底:据中村乡党委有关人士调查,解放初期至今,现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4人,许多通过“两基”教育“脱盲”的人口又“返盲”已成为落后地区难以解开的“结”。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社会状况依然存在。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为发展地方经济劳苦奔波、呕心沥血,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收效不尽人意。整个村委会还是处于在外地人眼中“谈虎色变”的尴尬境地,要想加快推进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比皆是。

  二、该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历史的原因与区位的弊端,造成拥有田地不均衡

  由于山高箐深和偏远落后,政策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田地的主要依据还是延续了旧社会的惯例,旧社会生活富裕的农户家庭,占据了大量田地,承包土地时优先占有了好田好地,而且人均拥有田地严重不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集居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逐步享受到了少生快富的甜头后,近年来结婚的许多年轻夫妇甚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村委会长住人口从1996年的1169人下降到xx年的1128人,减少41人,无形中加剧了田地的不均衡。同时,多年来,该村几乎从未调整过田地,所以,人均占有土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田地过剩者视其为“鸡肋”,不足者也只好随遇而安,致使整个村委会精耕细作程度低,粮食总产量难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停滞不前。

  (二)粮经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科学技术传播少,群众科技意识落后,全村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受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沿袭过去粗放的耕作方式,劳作科技含量低,难以提高生产力。信息闭塞,缺乏商品意识。农村群众一直以来饱受饥寒问题的困扰,“温饱即安”。种植经济作物只视为一种附属品,生产不看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计划、盲目生产,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豆类、薯类难以形成一种经济支撑点。再则,气候寒冷,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三)人地两居,交通不便,既误时又误工

  凡是位居高寒山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很难彻底解决人地两居的现状。该村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能住人的地方田地少,大部份田地都分散在山头箐底,交通不便,人们来回奔波于田地与住所之间,既误时又误工,身心劳累,劳动效率不高。

  (四)男女比例失调,人口递减增速,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

  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调。通过对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男女性别比为100:115(女性比为100,下同),与全县的100:104.3和全州的100:105.2相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若是针对已进入婚龄而还过着单身的男轻年进行统计,其“光棍”的增长速度会使人深感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逐步被女青年所遗忘,导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恶化。人口递减过快。根据对全村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13人;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26人。人口减少速度之快,其引发的男轻年婚姻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社会和谐问题,将成为该地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障碍。1234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五)经济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无源,是难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

  烤烟“双控”,无烤烟种植指标,缺乏经济支柱产业;封山育林,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粮食产量低,以粮换币不成现实;养殖业,重存栏轻出栏的现状难以改善(xx年期末大牲畜存栏950头,当年出栏仅153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喂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现金收入无源,致使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六)稀有鱼类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村两条河流里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其特有的石头鱼等已呈濒危。

  (七)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当地群众致贫或返贫的一个因素

  红白喜事程序繁杂,开支过大。就说取妻所要经过的程序:找谋人、说亲、过礼银钱、订亲、过礼、回门、接连三年中一年两拜年。取妻三日,要准备早点、午饭、晚饭、宵夜,本家户族全到场祝贺,近亲要拉羊放炮送重礼。遇到办丧事,事越急程序越复杂,从事发之日起至所选发送之日止,主人家每天备饭四次,本家户族全到场奔丧,近亲要拉羊吹号外,还要送亡灵饭三天,满月、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大年三十日聚集坟山各献饭一天。这样繁杂的红白喜事程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一户一年中只要参与到其中一件事,一年到头粮钱所剩不多。

  三、对该村社会经济发展出路的探索

  (一)积极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和适时调整土地,有效解决地多田少产量低,粮食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由于人口下降,人均占有田地从1996年的1.24亩增长到xx年的1.7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之大,在全县范围内也唯数不多(xx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82亩,全国为1.39亩),这还不计算自留地和开荒地,如此庞大的耕地面积,应该算是一种过剩。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人们意识的转变,想退出多余山地的大有人在。加之,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实施,部份人视退底产山地为一种甩包袱,既不需劳心费神,又可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因此,应进行适当调整土地,平衡田地人均占有量,促进粮食单产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政策项目(国家计划安排亿元启动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这样既可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劳务输出,又可扩大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

  (二)要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应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足额供给的前提下转变观念,调整粮经比例

  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首要任务是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要把传播农业技术作为地方致富路子,以确保粮食足额供给。就具体而言,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280亩水田只能用于稻谷种植,这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所需大米的根本来源,其余1045亩山地可适当增加种植部份豆类、薯类。其理由是:目前,山地主要种植包谷,所收粮食少部份用作口粮外,主要是喂养生猪及家禽。而喂养过程中,防病治病能力弱,缺乏科学喂养,出栏率极低。xx年,全村生猪期末存栏1029头,当年出栏却才有646头,户均2.4头,扣除自家食用外,户均出售还不到1头;家禽期末存栏4133只,当年出栏也只有3142只。如此之长的喂养时间,所消耗费用与收入仅能达到持平而已。所以要增加群众经济收入,除开办科学养猪、养家禽培训班,提高科学喂养技能外,还要广泛宣传市场信息,及时提供市场需求,激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热情,并开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和科技人员下基层作指导,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1234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三)不断扩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努力解决人地两居的矛盾和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如要富先修路”这是真理。可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由于无集体经济,小组上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村委会囊中羞涩,爱莫能助。所以,村委会应该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村小组也要制定乡规民约,每年定期组织劳动力有计划地扩修乡村道路,尽量做到能用马拉的地方不用人背,能用车运输的地方尽可能用车拉。从而改善时空的限制,提高田地耕作效率。同时,各级政府也有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时改善唯一的一条公路,确保长年畅通,逐步解决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四)男女比例失调,有利于也是有必要引导劳务输出,使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到外地立家创业

  地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还是不少,这些人经过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品行端正,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些还继承了父辈的一技之长,如果通过耐心引导,使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劳务输出行列,能在外立家创业者不乏其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婚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五)无经济来源,可从种植核桃树、中草药、发展刺绣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山林面积广,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于发展核桃种植。七八十年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是当地居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1992年,听说某地采购大量核桃木板,该村核桃树一夜之间全遭恶运。近年来,由于核桃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以成为该地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xx年,该村优质的泡核桃价居19元以上,且除昆明外,当地难能采购,可已挂果泡核桃树却少之又少。通过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群众对种植核桃树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疏于管理,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其次是可适当栽培中草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历来以森林覆盖面积广而著称,其天然生长的中草药历来是当地居民治病养伤的有力保障。许多市场上走俏的当地草药可进行人工培植,只要有人用心去做,打开销路后定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再则,是发展地方少数民族刺绣。各个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最直观的特征在于服饰,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彰显。所以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追溯与开发。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黑彝族服装系列的均多,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这种红彝族装饰必不多见,因此,发展该民族刺绣具有很大潜力。

  (六)如能举全乡之力,建成一个干果示范基地,全村委会经济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纵观全县,中村乡盛产板梨和核桃。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又以出产核桃为名。据统计数据表明,xx年,全县年末实有核桃面积18478亩,中村乡为11500亩,占全县62.24%,该村委会占全乡66.04%(7594亩);全县核桃树298014棵,中村乡为184443棵,占全县61.9%,该村委会占全乡60%(109650棵);全县产核桃122758公斤,中村乡为46860公斤,占全县38.17%,该村委会占全乡27.95%(13100公斤)。通过对以上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实有核桃种植面积位居全县、全乡第一,种植棵数第一,是种植和发展核桃树首选之地,但产量却所占比例很小。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种植核桃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说明种植起步晚,实际进入挂果期的核桃树还很少。因此,大量种植核桃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果乡政府每年能够安排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借助科技和资金,以扶持产业的认识高度去认真对待,有了上下联动的基础,该村委会以种植核桃树而快速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的成功经验一定会成为脱贫致富的新模式。1234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鱼苗繁殖,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自然条件好,环境优越,无污染,在分析致危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水域自然环境。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持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二是合理捕捞。坚持合理捕捞是保持资源不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三是坚持合理引种。四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八)引用“沼气池”,强化封山育林工作,确保野生菌正常生长

  山区群众蒸煮熟食所使用的都是“老虎灶”,燃料均为林木,每年每户要消耗上千公斤成才林,长期如此,破坏森林程度不言而喻。亡羊补牢式的植树造林与每户补助资金建“沼气池”何为最佳?几年前,烧“林碳”之风盛行。据了解,一个成年劳动力,烧“林碳”一天可获50元以上收入。不论刮风下雨,农忙或闲时,满山遍野风烟四起曾为一“壮观”。通过强化封山育林,这一现象已得到控制,但看着满山秃岭,使人黯然神伤。生态惨遭破坏,野生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生活于山林间的群众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依托。

  (九)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民族风俗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个性化的民族风俗仅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红白喜事攀比之风“蒸蒸日上”,远远超出了群众的收入,这种逢节必有“事”的传统习性至少现在还不适宜。还是要从抓物质文明着手,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后再来追求民族风俗的传承。

  (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吃苦耐劳是山区人的本色,农民群众的诚实守信位居全世界首位,是人所共知。可致富需要的却是技能。因此,对当地适龄学子进行文化教育和对成年人的技能培训,山区地方的经济发展才有推动力。

社会调研报告合集 篇2

  加快北部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是龙头。要在做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状况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镇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当前,重点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四个方面,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此为抓手带动全面发展。

  一、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山区发展大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山区发展的关键。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提高山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带动辐射。近年来,我市北部山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五通”,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道路交通主骨架尚未形成,缺乏高等级公路,镇际主干道由于疏于管护,路况较差,综合运输能力低;农村电网改造滞后,不少高、低压电线变压设备残旧,安全隐患较大。为此,建议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加快北部山区道路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推进道路交通网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在北部山区形成“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加强对现有公路的扩建改造和养护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协调解决好收费站的撤并搬迁问题;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逐步帮助有条件的自然村建设硬底化村道。通过道路交通网的建设与优化,把北部山区纳入中心城区及周边主要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内,为山区承接发达地区幅射,增强市场吸引力,加快发展创造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协调省有关部门将我市北部山区农村电网列为广东电网公司农网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技术支持,改善电网结构,降低电网损耗;建立市、区(县级市)两级农村电力建设专项资金,对新型小型变电站、电网扩容等农村电力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给予补贴或贴息贷款,解决供电能力不足问题,确保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二、进一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减轻山区发展的人口压力

  我市北部山区七镇人口总计3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92。近两年,各镇坚决贯彻有关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立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举办二、三产业就业技能培训班,并加强推荐就业服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明显加快。但这项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镇级财力有限,培训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接受培训的能力较差;转移就业人员多数从事劳动强度较大、工资待遇较低的工种,由于主、客观因素,“回流”的情况时有发生,稳定性较差;三是受户籍、住房、教育、社保等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镇、进城安居严重滞后于转移就业。为进一步促进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议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促进农村人口向镇区和中心村集聚。在继续重点扶持良口中心镇建设的同时,适当扩大对其他六个山区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镇域、镇区的规划编制和修编,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推行在较大范围内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置换政策,鼓励通过土地整理来置换农村宅基地,解决镇区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农村低保、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适当向镇区、中心村倾斜,引导山区散居农民向镇区、中心村集聚。

  (二)继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结合教育强区(市)、教育强镇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山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等级学校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免收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政策,扩大市扶贫中技班就读名额,让更多山区农户子女受到较好的教育,走出农村,减少新的富余劳动力产生。

  (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继续扶持完善镇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并将就业服务网络向行政村延伸;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率。在培训方向上,除继续加强与一般服务业、工业企业的联系外,要重点注意结合山区旅游项目的建设,适时组织项目建设区农民开展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培训,使当地农民能胜任项目开发创造的岗位,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三、加快发展旅游,促进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将山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旅游是主要的载体。近年随着我市经济梯度发展战略的推进,市民生态意识的加强,北部山区旅游开发环境得到改善,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地GDP比例还较低,资源开发、精品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建议在坚持政府营造旅游大环境,以企业投入建设和经营为主的原则下,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旅游区的建设,打造生态、休闲、人文景观旅游精品,以点带面,梯次实施,加快山区旅游业发展。

  (一)温泉养生谷旅游区。该项目由土地开发中心投资12。8亿元进行前期开发,较好地解决了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瓶颈”问题。下一步要在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基础上,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人为本,妥善做好农民搬迁安置工作。重点是搞好1300亩安置区及其餐饮、购物等商业功能的开发建设。同时对安置区周边一定区域进行规划控制,为今后引进其他景区开发建设的农户搬迁预留空间。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共同推进旅游区建设。林业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分期分批对区内山林进行林相改造,营造优美的森林景观;水利部门优先考虑区内流溪河段的堤岸建设;交通部门做好105国道的改道方案论证、规划以及街东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规划建设工作。三是加强与周边景区的联动,形成“众星拱月”的旅游网络。以旅游区为中心直径30公里范围内,集中分布自然景区,人文景点,以及有机蔬菜基地、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规划中)等生态农业园区,旅游门类比较齐全,可参照韶关等地的做法,对于观光景点逐步实现统一门票制,策划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各景区(点)的联动发展。

  (二)__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名胜区引进民间资本建设4家五星级度假酒店和“温泉城”的`做法,有效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为我市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探索一条新路子。下一步重点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和区内山峰、奇石、瀑布、水库、客家民居、清代古街、百年水车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开拓思路,创新体制,探索建立科学、有效、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景区(点)运营机制,加强旅游管理,提高经营效益;通过举办“国际登山旅游节”等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文化旅游区。何仙姑家庙及相关道教文化是我市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该旅游区开发建设的重点是在稳步推进何仙姑家庙的扩建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八仙文化、道教文化的内涵,提高其文化品味;以家庙为核心,整合区内古藤、塔楼、报德祠等旅游资源以及冬瓜基地、千亩鱼塘等生态农业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畲族村等的互联互动,形成增城北部山区三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三位一体的中高档旅游区域。

  (四)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主要旅游资源,目前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下一步,重点是按照建设生态旅游区的思路,尽快启动总体规划,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森林保健等功能;借鉴风景名胜区的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四、加强基地化、企业化、特色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北部山区七镇共有农田约21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既是我市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区域,又是我市近郊蔬菜、畜牧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目前,北部山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品有迟菜心、冬瓜、粉葛、丝苗米、凉粉草等。近年虽有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山区建设生产基地,但山区农业经营方式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较低。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加快山区农业的发展。

  (一)大力推进农田标准化改造。北部山区已进行农田标准化改造的有49400亩,仅占农田总面积的23。考虑到目前山区剩余未改造的多为百亩连片农田,可适当放宽优先建设的标准到300亩以上,以进一步加强山区标准化农田改造。

  (二)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重点扶持娃娃鱼、白榄,凉粉草,头菜,迟菜心、冬瓜,反季节蔬菜、荔枝,三华李、青梅、杨梅、枇杷和反季节蔬菜、中草药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同时,结合农业标准化工作,全面开展山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适当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

  (三)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山区发展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农业龙头企业进山区发展,可采取先稳步推进山区耕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形成适度规模后,再由政府扶持龙头企业进行农田标准化改造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以避免农田标准化改造后因农户惜租或过度抬高地租,导致龙头企业无法进行规模生产的现象。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的贴息贷款、税收、财政扶持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山区发展。

  (四)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进一步完善山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为主要依托,开展冬瓜、荔枝、三华李、青梅等山区特色农产品新品种、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社会调研报告合集 篇3

  一、前言

  (一)活动背景

  法律,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2月份为国家的法制宣传月,为了弘扬法制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我们展开了此次调研。

  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对法律的关注,对法律的了解度及对法律的困惑,是法制宣传的一个重要导向。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他们解决法律困惑,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本会的职责所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增强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的维权意识。

  2、普法宣传的同时,调查学生最关心的法律问题和最常见的法律困惑,了解到学生对法律的需求,了解到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法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三)活动单位

  暨南大学学生会珠海校区执行委员会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学生会调研部(四)活动时间

20_年11月20日

  (五)调研内容

  1、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

  2、在校学生如何认识法律与生活的联系;

  3、大学生平时了解法律的方式和期望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法律;

  4、在校学生对侵权行为的态度及措施;

  5、在校学生对学校即将开展的法律宣传活动的看法。

  (六)调研说明

  1、本次调研采取在食堂摆摊发问卷的形式,随机调查。共发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59份。

  2、本次调研范围广,随机性大,因此调研结果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

  主要结论:总体上,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不高,经常关注的同学比例较小。

  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的关注度意见数259

  结论分析:

  数据显示,64%的同学偶尔关注法律节目,20%的同学很少关注,仅有16%的同学经常关注法律节目。这组数据很明显的反映出在校学生对法律节目关注度不高,更有一部分同学几乎没有关注过法律节目。

  由上述数据可知,法律节目并不在同学们的关注范围之内,照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①同学们认为法律节目枯燥无趣,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②法律节目的普及及宣传力度不大;③同学们接触法律节目的渠道少。

  由此,学生组织应该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多开展形式各异的法律活动,如模拟法庭等,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

  (二)、学生对法律在日常生活的认知:

  主要结论: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法律,只是使用的频率因人而异。

  学生对法律在日常生活的认知意见数259

  结论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让人高兴,54%的学生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7%的学生认为法律只会在少数的时候用到,两组数据总和为91%。同时,认为几乎没用到的有9%。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有用到的。

  以上数据从侧面向我们反映,大部分学生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法律。因此我们在此建议:1、对于学生,我们要学法,知法、懂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2、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宣传活动。通过组织读报、社会调查、文体武术表演、黑板报、橱窗、标语、校园广播等各项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营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在法制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通过学习宣传,既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自己接受教育,又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也拓宽学生的视野。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不同时期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制等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三)在校学生平时了解法律的途径和倾向于用何种途径了解法律

  (1)在校学生平时了解法律的途径

  主要结论:法制电视节目,报纸刊物等传媒是同学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来源,法律宣传等活动次之。

  在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法律的方式意见数259

  注:其他包括家长,老师等。

  结论分析:

  上图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是通过电视,报纸等传媒来了解法律的,人数高达68%,其次是法律知识传单,普法晚会,法律知识讲座等普法宣传活动,人数达20%。同时,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数据,就是通过老师,家长等其他途径了解的法律的同学也有12%,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时教育,公共教育亦是宣传法律的重要途径。

  从以上情况来看,同学们平时了解法律的途径很多,这次侧面向我们反映了当今法律宣传途径的多样性,同时也给予我们如下启示:①传媒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通过传媒来向同学们展示法律知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法制宣传工作中,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传媒展开,如我们的广播站,《暨南学生报》,各院系的学生组织也可以通过其网站,博客来宣传;②普法宣传活动也是同学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手段,但比例较小,这也许是由于校园中该行为较少的缘故,因此,学生组织应考虑组织更多该类型的活动来进行宣传;③家长,老师等其他途径也是宣传法律的途径,因此,学校方面可以考虑增加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以提高同学们的法律修养。

  (2)在校学生倾向于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法律

  主要结论:法制节目,报刊等传媒还是占据很大比例,同时,普法宣传活动也成为同学们的期待。

上一篇:农业品牌建设调研报告 下一篇:企业食品的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