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调查研究报告(通用3篇)
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篇1
一、课题背景
许多农民工现在的生活条件很艰难,他们不仅没有得到与城市人同样的待遇和尊重,而且还时常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他们的社会保障得不到保证,农民工在施工时各种事故频频发生。除此之外,农民工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培训就业、公共服务、居住场所、子女上学、文化生活受到限制。正是在这种认识和感悟的驱使下,农民工问题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研究目的
对农民工的一些现况的调查。
锻炼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研究步骤
收集阶段:网上搜索资料,走访相关人群。
整合阶段:分析、讨论、综合等。
总结阶段:写出课题报告。
四、研究方法
1.网上搜索资料;2.查阅图书资料以及数据;3.实地调查相关人群;4.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实例了解;5.进行问卷调查。
五、研究过程
活动安排
收集阶段:利用各种方式及媒体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查找图片、数据等。
处理整合阶段:对所得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提取精华,进而采用。
分析讨论阶段:就所整合的信息及数据等,针对性地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其进行讨论,提出措施及撰写报告。
活动时间:20xx年7月20日-8月13日。
调查问卷展示
农民工问卷
您每月的工资是多少?
A.400元B.500元C.600元
D.700元E.700元以上
您的工资是否按时发放?
A.是B.否C.一般是
自从政府重视农民工工资被扣现象后,您的工资有遇到拖欠或克扣吗?
A.有遇到过B.没有遇到过
您的住房和生活条件满意吗?如不满意,您希望如何改善?(请简单叙述)A.不满意B.基本满意.C.满意
D.很满意E.无所谓
用工的公司或单位是否给您购买了保险?
A.是B.否
C.正在考虑D.无所谓
在打工时,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A-子女入学B.工资发放
C.生活住房D.医疗保险
伙食问题F.其他
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您会怎么做?
A.忍气吞声B.私下和解
C-求助于政府部门D.求助于法律
请律师帮忙F.其他方式
若您在用工期间曾受到过伤害,您觉得您的权益受侵害到什么程度?
A-必须重视的程度B.尚可忍受
C.没受到过什么侵害D.—点点侵害
无所谓
您对现有的工资状况是否满意?
A-满意B-符合招聘时的承诺
C.尚可接受
D-不满意E-无法容忍经过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的—些相关数据:
六、成果报告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发布,充分肯定了农民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深刻贴切地说明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我国的农民工已经广泛分布和渗透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认可的新兴阶层!它不仅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同时,一直以来农民工只是作为边缘化的群体而工作和生活着,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许多农民工的生活境况确实堪忧。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支不可替代的新型大军。倘若我们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实行“以T补农,以城促乡”政策,就能达到缩小城乡差距,早日完成全民族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因此,若在农民工问题上处理妥当,就会4
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或许一些围绕于此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简而言之,中国现代化建设若想更加圆满、快速地完成,就必须想法渡过农民工问题这条“急流”!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一直都在阻碍我们的社会发展。可是到底城市应该怎样支持农村的发展呢?大多数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这2亿的农民工作为城市支持农村的桥梁和枢纽,加紧城乡之间的联系并疏通其中的道路!相关数据表明,某省20xx年农民工的外出劳务收入比20xx年同比净增了将近15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以农民工为桥梁支持农村,是成本最低、利益最多的方法。这中间不需政府和各种企业的帮助,也不需媒介。
接着,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等。自古以来,我国的农民总是以微小的经营规模在支持农业的发展。但是如此多的小规模形式,以及传统的小农经济,要想增加收入,繁荣农村实在是很困难。当然,农民工现象与现在的这种状况的改变关系很大。经过调查,大多数农民工外出打工往往是由于生活所迫、形势所逼!但是,这却是对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一种“反抗”和“突围”。说到底,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减少农民。因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繁荣农村。
如何减少农民呢?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农业自古以来就是维持中国发展和生存的根本产业,农民的数量更是占全国人数的绝大部分!要减少并不是一件易事!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切实保护农民工的自身利益,及时地将农民工的身份转换掉,这可以说是一条很不错的渠道。在如今的这个条件下,要解决“三农”问题,应该先解决农民工问题!因此,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又深了一层。
农民工问题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由于农民工问题的存在,特别是部分企业对于农民工的多项不合理的待遇,使得企业领导阶层与农民工的雇佣关系日益紧张,使得社会气氛不和谐,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前面也曾提到过,虽然农民工对于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却始终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和城市人共处!特别是在待遇不公的情况下,倘若又出现了拖欠克扣工资的行为,无疑是为农民工原本就苦闷的心情火上浇油,使得他们的逆反心理和愤怒更加严重!由此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高居不下的犯罪率,不解决农民工问题,又如何能够创建和谐社会呢?
我们的新校区是一个刚刚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就在我们提前去参观时,我们碰到了不少农民工,他们当时已经停工休息。我们看到他们大多住在窄小的临时房子里,里面环境很不好,家具少,地方小,设施也不足,那么多的'农民工,我们只看到了一台电视机,没有几件像样的电器。他们当时正准备吃饭了。我们发现:他们并不是像我们在家一样坐下来,只是拿了个小凳坐着,甚至就蹲着。这时候陆续回来了一些人,他们个个都是劳累了一天了,但仍有说有笑,常年的劳累使他们皮肤变得很黑,身上的衣服都很旧、很脏、很破了。我们看着建设中的校园,不禁对这些陌生的农民工产生尊敬之情。有了他们,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我们的城市更加繁华。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不禁深深地思考起来:“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
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呢?农民工如今又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呢?我们对此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应该在城乡之间创建相同的就业体系。农民工被大多数人认为“廉价劳动力”,工资非常低,拖欠克扣更是家常便饭!同城市人一起工作,往往是同工不同酬。
健全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制度。农民工是“高危劳动力”最主要人群!社会保障的缺失,使得各种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尤为重要。
加强对农民工出去务工前、后的培训,成立专门的农民工学习培训中心等。
采取措施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阻止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但也在客观上分割了城市和乡镇。
改进对于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尤其是针对各个企业部门。农民工是发达城市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一部分,他们领取最低的工资,却从事最苦、最累、最不起眼的工作!但是他们得不到城市人应有的尊重,这未免显得过分了。
各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做到为农民工谋利、谋福,提高农民工的待遇。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险问题等。我们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少了农民工这一环节是不行的。
七、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农民工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进步,农民工问题也会越来越受关注。我们的城市建设离不开农民工!但是,在这个社会进步的同时,农民工的身份地位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仍然艰苦,在社保、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上很大程度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和公平的待遇。我们真心地希望: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改善,让这些城市的建设者享有应有的待遇!
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篇2
一、任务、目的和编制依据
(一)任务和目的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的《修定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江河治理开发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目的是,分析总结3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针对修订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规划方案论证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
3、《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
4、《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包括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黄河干流工程布局、主要支流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及南水北调中线、西线等规划报告或规划意见)。
5、国家和流域内各省(区)、市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及文件等。
二、规划简况
195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三十多年来,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以及实践中的不断修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下游防洪问题上,三次加高加固了堤防和险工,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修建了三门峡、陆浑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干流除按原规划建成了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公和三门峡四座水利枢纽外,还增建了盐锅峡、八盘峡、天桥三座电站;龙羊峡水库正在建设中,并于1987年10月开始蓄水发电。此外,还建成141座大中型支流水库,一大批供水和灌溉工程。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到46.7%。现在全河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扩大到8000万亩,并五次向天津送水19亿立方米。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不少地区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入黄泥沙也有所减少。
但是,限于当时的实践和认识水平,1955年的治黄规划也有重大失误。主要是,对水土保持的治理速度,特别是对减沙效果估计过于乐观;用淹没大量河川耕地换取库容和水利建设中的只求速度,不考虑水资源条件,不重视工程配套、管理等所带来的大量环境问题。为此,国家计委于1984年4月下达了《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修订规划成果如下:
(一)在防洪问题上,推荐的方案为:以综合解决近期的洪水泥沙并综合开发黄河水资源为目的,20__年前修建小浪底水库,与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联合运用,在下游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东平湖分洪;在千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小浪底水库有拦沙库容76亿立方米(近100亿吨),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而且还可以用其有效库容调水调沙,发挥长期的减淤作用。另外,供水、灌溉、发电等经济效益也是优越的。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为保证下游50年内外不淤积抬高,继续修建碛口水库。碛口水库位于北干流中段,坝高140米,库容124.8亿立方米,拦沙库容97.8亿立米(即144亿吨),不但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还对三门峡库区的减淤作用很显著,其发电效益也很大。
(二)1955年规划在龙羊峡以下干流共布置46个梯级,本次根据目前的治理经验和各地的自然条件、水利、水电开发需要,改为29级。调整后的工程库容为965亿立方米,比原计划少33亿立方米;利用水头1835米,比原计划少77米。装机容量2187万kw,比原规划增加29万kw,淹没耕地168万亩,比原规划少178万亩。
在新的工程布局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龙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七座为控制性骨干工程,其余22座均为径流电站或壅水枢纽。规划拟定20__年前建成小浪底;20__年前建成碛口和大柳树水库,依次再建龙门水库。为了加快水电建设,除国家已批准建设的李家峡和大峡两电站外,再修万家寨、拉西瓦和公伯峡等水电站。
(三)在水资源比较丰沛,但尚未很好利用的支流,规划修建工程为缺水地区或向外流域供水。如洮河修建九甸峡水库为下游干旱地区供水;在泾河上修建六盘山引泾河水解决清水河缺水问题,引大汶河东部水量为西部补水等。
在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大的支流及干流河套灌区,规划以改善现有灌区,加强工程配套提高水量利用系数为主,并尽可能开发本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和引黄接济。如在湟水修建黑泉水库为西宁市工农业供水;渭河修建黑河水库,泾河修建亭口水库分别为西安市和长彬煤田供水;兴建太里湾抽黄工程灌渭北高原;山西拟建北赵抽黄工程解决临漪、万荣、闻喜等县的旱塬用水等。
在水少沙多,严重干旱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修建一大批大、中、小水库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如河龙区间的16条支流,拟建五圪堵大型水库和47座中小型水库。并采取坡地改梯田;塬面修条田、埝地;荒地;荒坡沟谷植树种草,沟头塬边修防护工程;沟壑修谷坊,打坝淤地,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
三、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
全面调查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重点是已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周围和宁夏、内蒙河套地区,甘肃中部及宁夏沿黄高地,湟水、汾河、渭河、大汶河、伊洛沁河河川盆地等区域的灌排工程体系对环境的影响,在建、待建大型工程区域的环境本底情况。
(一)气候
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
(二)水文
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
水文地质资料,重点是主要灌区及水库周围,温泉、矿泉水等区域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三)水质和污染源
搜集流域内水质监测历年统计资料,废水废渣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布特征、排放规律等。重点调查已建、在建和近期即将开工的大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取水口上游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污水灌区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主要城镇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地质
搜集现有资料加以综合。重点调查已建大型水库建设前后的地震变化规律和待建大型水库周围的地震背景情况。
(五)土壤
流域内土壤类型分布,理化指标和有机质含量,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模数等。
重点调查大型水库库区的土壤类型,农药残毒及易释放的且对水化学指标影响大的元素含量;库区周围土壤沼泽化,盐碱化,潜育化程度;主要灌区土壤盐碱化的面积、程度和年际变化。污废水灌区土壤污染的面积、程度和历史。
(六)陆生生物
流域内野生动植物区系,种类及分布规律,珍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态条件,历史变化及其原因,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调查的重点是流域主要野生动植物分布密集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库区及周围地区的动植物情况,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植被情况,污水灌区的农作物污染情况。
(七)流域内鱼类区系组成、优势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年产量,饵料来源,产卵场位置以及生态条件,年龄及性别构成等。对珍稀水生生物,洄游及经济渔种,还需了解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
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流刘家峡库区段,宁夏、内蒙河套平原段,龙门至三门峡及小浪底至入海口河段,渤海黄河口区域。支流湟水、汾河、渭河、伊洛沁河,大汶河等河流的平原区段,及大型水库库区、湖区段。(八)社会经济
1、流域人口分布、密度、结构、增长速度;
2、流域城镇,工矿企业,农林牧渔业的布局,结构、现状、经济状况及其远近期规划;
3、交通、航运、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
(九)人群、健康
流域内地方病和自然疫源疾病的种类,成因、主要传染途径以及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
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区,大型水库库区、湖区及周围地区,主要灌区等。
(十)景观与文物
1、自然景观:山景、溶洞、泉、岛、天象,自然保护区等的位置和数量。
2、文物古迹: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古建筑、碑刻、历史事件旧址等的位置,保存现状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等。
3、其它:如水库大坝,水上运动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等。
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以搜集整理现有长期观察资料、国家与地方各部门的工作、科研成果为主,组织专家对重点地区进行野外查勘,并进行少量的临时监测与试验。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与评价,编写文字说明,并附以必要的图表,建立文件库与数据库,写出调查报告。
四、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
在环境本底和影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三个层次进行规划的评价工作。第一是对流域内主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和防洪工程体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是对工程布局密集的区域及相互制约的工程群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工程的布局和联系情况,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的总体进行评价。
(一)单项工程评价
除干流上的特大型工程外,原则上可仅对20__年前上马的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已有评价成果的项目,一般均应直接引用。1、蓄水工程:干流的龙羊峡、大柳树、碛口、龙门、小浪底等在建和待建水库;支流湟水的黑泉,洮河的九甸峡,无定河的五圪堵,泾河的亭口;沁河的张峰、河口村;伊洛河的故县等大型水库,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干流上的一些非控制性水库工程和支流上的一些中型水库应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已建大型水库如三门峡、陆浑和汾河等应编写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报告书。
2、灌溉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和已有的30万亩以上灌区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10-30万亩的灌区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3、调水工程:流域内的“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引泾(河)济青(水河)”和大汶河的“东水西调”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跨流域的西线南水北调,从宏观上粗略分析评价不同调水线路和方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游的引黄入淀,入黄济津、引黄济青等调水工程重点评价下游水量减少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4、防洪滞洪工程:专门用于防洪的使用机遇较大的(百年一遇以上)干支流大型防洪滞洪工程体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使用机遇较小的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二)工程群评价
1、梯级开发及蓄水工程群
(1)龙羊峡--大柳树河段,河长744km,规划布设有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小峡、大峡、乌金峡、大柳树等13座梯级开发工程。其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为控制性大型水库,其余10座为径流电站。重点预测评价这些工程设施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龙刘两库联合调度和大柳树水库的反调节作用对整个黄河干流及下游区域的影响。
(2)万家寨--龙门河段:河长619km,规划布设有万家寨、龙口、天桥、碛口,军渡、三交、龙门等7座梯级工程。其中,碛口和龙门为控制性大型水库。预测评价的重点是,工程设施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碛口、龙门拦沙及运用对龙潼河段和三门峡库区及下游防洪减淤的影响。
(3)三门峡--花园口区间:该区间目前及规划有干流三门峡、小浪底,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等大型水库。这几个大型水库的蓄水运用和调度对下游水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评价重点除应分析预测工程设施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外,还应结合下游的防洪工程、滞洪工程和灌溉工程,提出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下游“黄泛区”“黄灌区”等区域的影响。
2、大片并联灌区群
黄河灌区主要分布在八个区域:(1)湟水河谷地区,大小灌区已联成片,灌溉面积已达到141万亩。20__年计划配套改善灌溉面积7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5万亩;(2)甘肃中部及宁夏沿黄高地。主要以提水工程灌溉为主,灌溉面积已达198万亩。计划20__年配套改善60万亩,新建130万亩,达到316万亩;(3)宁夏平原灌区,灌溉面积已达403万亩,计划20__年新增42万亩,配套改善100多万亩;(4)内蒙古平原灌区。灌溉面积约1000多万亩,计划20__年配套改善300多万亩,新增扩灌80万亩;(5)陕西关中地区,灌溉面积1420万亩,计划20__年配套改善85万亩,新增185万亩;(6)山西汾涑河地区。灌溉面积1010万亩,计划20__年配套改善620万亩,新增131万亩;(7)河南引黄灌区,现有引黄涵闸、虹吸、提灌站54处,灌区28片,设计灌溉面积1010万亩,计划20__年配套改善372万亩,新增431万亩;(8)山东引黄灌区,现有引黄工程68处,设计引水能力1783立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136万亩,计划20__年发展到2200万亩。
做好上述八片灌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的重点是,总结不同灌溉时期的生态环境演化规律,针对一些灌区生态效益差、水资源浪费严重及盐碱渍害等问题,提出减免生态环境负效益和增加正效应的对策和措施。
3、下游引、调水工程群
目前下游有涵闸、虹吸、提灌等引水工程120多处,规划20__年还将建成引黄济青,引黄入淀等大型调水工程和一些引黄灌溉工程。这些引水调水工程大量引用黄河水资源,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在下游十分短缺,甚至长期断流。评价的重点是,向外流域引水调水对黄河下游水生生态和渤海渔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下游河道长期断流或近于断流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流域规划总体评价
流域治理开发规划总体评价的范围,原则上是全黄河流域及下游防洪、水资源利用所涉及的区域,重点是龙羊峡水库以下的工程项目集中的区域。评价的阶段分为现状、20__年、2030年和规划工程项目全部实施后等四个阶段。评价按环境要素设置下列专题:
1、水文、气象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2、水质及污染源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3、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4、陆生动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5、陆生植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6、水生生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7、环境医学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8、环境地质学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9、社会经济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10、景观与文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
此外,根据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各专题对流域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干流梯级开发方案,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中游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案,也应设置专题,分析评价不同方案对环境的影响情况,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统一和协调。
在单项工程,工程群和各项专题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流域治理开发规划的不同组合总体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编写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综合评价应选择可行的科学方法,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总体上评价各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状况,为比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五、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一)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是在环境本底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工程群的特性和区域环境特点,初选环境因子。根据有关专家经验,可从下列环境因子中初选一部或大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自然环境
(1)区域气候:气温、降水、蒸发、温度、风、雾等;
(2)水文:水位、水深、流量、流速、水面面积、含沙量等;
(3)泥沙:淤积、冲刷等;
(4)水温:水温结构、下泄水温等;
(5)水质:有机质、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质等;
(6)环境地质:诱发地震、岸边稳定、渗漏等;
(7)土壤环境:土壤肥力、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等;
(8)陆生植物:森林、经济林、草场、珍稀植物等;
(9)陆生动物:野生动物、珍稀动物等;
(10)水生生物:鱼类、珍稀水生生物等。
2、社会环境
(1)人群健康: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地方性疾病等;
(2)社会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矿藏开发、移民安置、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城镇建设等;
(3)景观与文物: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疗养区、旅游区等。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工作量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认真细致地做好环境影响识别工作,可以抓住工作重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做到事半功倍。
(二)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可以根据影响识别选出的各环境因子特性,采用定性或定量两种方法进行。对难以用度量来表示的环境因子,可用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方法进行定性预测估算,对于能用量度表示的环境因子,应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进行定量计算。具体预测时可参考《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附录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等资料,结合预测工程项目及区域的特性进行。
(三)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对比无工程时或前一阶段时的环境状况,结合国家和地方颁发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拟定减免或改善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推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协调的规划方案和对策措施。
工程或工程群的综合评价方法有矩阵分析法、影响分级权重法、环境质量指标法等。这些方法是在吸收、消化国外综合评价方法及国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评价水平提出的。黄河流域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东江流域规划环评的经验和本流域的特性,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篇3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而学生食堂又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办好让“师生放心”、“家长满意”的食堂,5月9日至24日,县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组织专班在全县107所寄宿制学校中抽取51所学校食堂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全县中小学学生食堂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三、调查内容:
(一)学生食堂基础设施情况
1、标准化的项目食堂34个,占67%;正建、待建项目食堂7个,占14%;不符合标准的老食堂10个,占19%。
2、配套餐桌椅的食堂19个,占37%。
3、“三防”设施齐全的食堂15个,占29%。
4、设荤、素洗涤池的食堂23个,占45%。
5、荤、素操作如分开的食堂12个,占24%。
6、使用内扒灶的食堂18个,占35%。
7、具备“五间”(更衣间、粗加工间、操作间、销售间、储存间)的食堂34个,占67%。
8、具备冷藏设施的食堂42个,占82%。
9、具备消毒柜的食堂20个,占39%。
10、使用不锈钢合金或搪瓷餐用具的食堂41个,占81%。
11、使用垃圾容器加盖的食堂4个,占8%。
(二)学生食堂基本管理情况
1、餐厅具有文化氛围的食堂45个,占88%。
2、生、熟食储存分开的食堂3个,占6%。
3、食品留样并记录的食堂19个,占37%。
4、餐用具消毒并记录的食堂19个,占37%。
5、管理制度上墙的`食堂49个,占96%。
6、饭菜价格上墙的食堂25个,占49%。
7、每周菜谱上墙的食堂20个,占39%。
8、“五员制”上墙的食堂31个,占61%。
9、形象监督栏上墙的食堂26个,占51%。
10、卫生许可证上墙的食堂51个,占100%。
11、从业人员作装上岗的食堂41个,占80%。
12、进出货台帐登记规范的食堂11个,占22%。
13、索取“五大类”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单的食堂9个,占18%。
14、财务规范管理的食堂9个,占18%。
(三)学生食堂基本服务情况
1、51所学校学生就餐总人数24820人,食堂从业人员483人,从业人员占学生就餐人数比约为1:50。
2、学生持卡自由消费的食堂26个,占51%。
3、设立意见薄(箱)的食堂20个,占39%。
4、实行教师陪餐制的食堂36个,占71%。
5、学生“食堂满意度”问卷调查平均满意度为63%。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县中小学校食堂存在如下问题:
1、虽然全县中小学校项目食堂占到81%,但在食堂的设计上不尽合理,不符合卫生学标准。33%的食堂最基本的“五间”都不完全具备。
2、食堂基础设施配套率低,给学生服务和后勤管理带来物质上的障碍。
3、食堂基本管理不到位,特别在台帐登记、票证索取、消毒留样等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各学校食堂不同程度上存在食品安全卫生隐患。
4、后勤从业人员主要是教师家属,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后勤服务观念不强。绝大多数后勤管理人员由于负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后勤工作疏于管理,或不懂得管理。
五、调查总结
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全面提升我县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水平,切实办好让“师生放心”、“家长满意”的食堂,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实行食堂“三基(基本设施、基本管理、基本服务)达标”,从基础抓起,落到实处。只有把食堂这个重点抓住了,这个难点解决了,才能真正把“放心食堂”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根除学校食品安全卫生隐患。
2、创建全县后勤示范学校。对全县具备一定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学校加以培植,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形式促进全县中小学后勤保障与管理水平均衡发展。
3、培训提高,通过送教下乡,分区域现场参观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与从业人员的素质。
4、实现回访督办制。对在检查、调研、考评、信访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下达整改通知书,通过反复的回访督办,敦促整改落实到位。
5、完善管理机制,对全县中小学后勤管理实现目标考核,变终极管理为过程管理。把原来的后勤年度目标考核改为开学初、期中、期末等多个时段的综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