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1
今年来,xxx区委、政府把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健全组织机构,全面宣传发动,筹措参合资金,强化基金管理,严格审核补助程序,保证了新农合工地的顺利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收到省卫生厅副厅长和省新农合办公室主任的称赞和表扬。省新农合工地督查领导也认为湾成区工作扎实、到位,在全省范围内有借鉴意义。
一是推进过度快。截止12月1日下午5时,全区14个乡镇办共有51.95万人参加新农合,筹措资金519.51万元,平均参合率达92.4,超过去年12个百分点。二是补助资金多。目前,基金专用帐户共有1348.9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448.10万元,市级补助179.22万元,区自补助268.83万元。三是保障新农村建立贡献大。全区参合农民共发生医药总费用2903.33万元,总补助金额844.52万元。其中门诊13万人次,医药总费用248.16万元,补助费用225.90万元;住院1.2万人次,医药总费用2639.74万元,补助费用658.83万元。其中15有名参合农民分别领取了最高封顶线1万元的补助,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都说实施合作医疗后,小病不扛了,大病敢看了,看病不难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劲头和信心更足了。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认真做好我区新农合工地,保证2月1日正式启动审核补助程序,使参合农民因病发生的医药费用能够及时得到补助,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安排部署新农合全面工作。一是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xxx区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区长为主任,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为副主任,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发改、教育、人劳、计划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监督委员会由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为主任,区人大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为副主任,区委宣传部、监察、审计、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物价、广电中心、医药等部门负责人和参合群众代表为成员。二是完善了经办机构各乡镇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同时,为了强化责任确保新农合工作落到实处,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列入年度综合工作目标。
三是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为了新农合工作便于管护,我区结合实际,经区政府研究,区编委下发文件成立“xxx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经办机构为事业单位,股级规格,人员编制8人,办公机构设在卫生局,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护。现有办公用房6间,办公设施配套,设有区外大额、区内大额、区内小额、补助核算、信息管理等部门。区财政前期拨付启动经费3万元,随后又拨付办公经费35万元,保证了工作需要。各乡镇经办机构设在卫生院,人员编制2人,人员、办公用房和设施已基本落实到位。四是确定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根据方便群众就医、技术功能合理的原则,经过医疗机构申报、专家评估、向社会公示等程序,我们确定了区级定点医疗机构4个(区一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院、区结防所)、13个乡镇卫生院为乡级定点医疗机构,225个村卫生所为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区卫生局同各定点医疗机构签定了服务协议,制订了行为规范,明确了各项工作制度,为新农合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宣传到位,措施得力,筹措资金又好又快
新农合医疗的筹资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加之我区动员会召开会,距上级要求完整筹资任务的时间仅有9天。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工作责任制,认真做好筹资工作。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利用标语、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组织人员进村入户讲政策,讲新农合的好处,提高群众参与意识。二是区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人员派驻到各乡镇进行督导,区卫生局作为新农合牵头单位,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分包到各乡镇开展筹资工作;三是各乡镇村干部积极主动深入到户,反复做思想工作,释疑解惑,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村组干部带头参加,影响和吸引群众积极参合。在筹资过程中,有的.乡镇善于讲求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筹资工作非常顺利。如:溧河乡对按时完成筹资任务的行政村奖励500—1000元;瓦店镇各村委统一为五保户、特困户缴纳参合资金。针对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情,我们采取打电话、发电报的形式,进行广泛动员筹资。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各乡镇都能按时、按要求完成筹资任务。
三、规范程序,达到农民受益的最终目的
在新农合试点工作实施补偿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方便群众、取信于民上做工作。为了方便群众,我区实行“一证通”(合作医疗就诊证),参合农民持证可在区内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治疗,不需要办理任何转诊手续。对需要到区外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我们及时办理转诊手续。对于急诊等特殊患者,我们开设“绿色通道”,患者可先入院,后办手续。具体办法是:(1)参合农民在村、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其家庭帐户中的金额数日进行递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2)参合农民在区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费用,由患者持医院开具的收费票据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合管办审核领取补助金。(3)参合农民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所发生的费用,出院当天由定点医疗机构合管办进行审核,并给予补助。
(4)外地务工人员可在地公立医疗机构诊治,出院后半年内持相关凭证到区合管办审核、领取补助。急诊病人到区外定点医疗住院的三日内到区合管办办理转诊手续,出院后带有关手续到合管办审核领取补助。同时,我们要求区、乡定点医疗机构每月25日前到区合管办报帐,区合管办审核后并写出拨付资金的申请报告上报区财局,区财局核实确认后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入新农合支出帐户,由支出帐户再拨入各定点医疗机构基金帐户。
对在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费用,区合管办审核后,由患者到合管办领取领款条到指定银行领取补助,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7月1日后,在市直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病人,由定点机构直补,每月25日前,定点机构将补助情况报区合管办审核无误后,通过银行将定点机构垫支的补助资金予以拨付。真正做到了收支奋力、管用分开、资金封闭运行。我区试点工作运行以来,区合管办严格程序,认真审核,做到人卡相符,人证统一,按规定范围补助,先后退回不合理收费单据60份,资金累计6万余元;涉嫌冒名顶替10人次,杜绝了新农合资金的不合理流失。
四、强化监管,构筑三位一体农村医疗保障模式
在监管方面,区合管办加大监管力度,采取经常性督查与集中督查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各定点医疗机构,督查医疗机构是否执行诊疗规范,药品使用是否超出《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费用补偿是否规范等方面。同时,我们还深入病房,查看病人是否认证相符,杜绝冒名顶替,套取资金。并做好公示工作,定期对门诊小额补助、住院大额补助进行公示,张贴在村、乡定点医疗机构及村委会,同时建立举报鲜花和举报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合作医疗公平、公正、公开。已审核补助的13万多人次约884万元,未出现一例差错,无一人上访现象,达到了政府放心,医疗机构赞同,群众满意的效果。
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2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探索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新途径,近期,市档案局对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铁岭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与涉农部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和社会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切实做好档案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档案基础工作不断强化
1、乡(镇)和村级建档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全市乡镇建档率达100%,档案管理升级率达74%(晋升省、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村级建档率达94%。建档的乡(镇)、村基本上达到了档案工作有分管领导、有具体工作人员、有规章制度、有库房或装具、档案实现规范化统一管理的目标。
2、乡(镇)、村档案的种类和载体已由单一的会计、文书档案向文书、会计、科技、专业、村民、声像、电子等多门类和载体档案并存发展。有的乡镇、村还建立了地方特色专业档案。如铁岭县凡河镇蔬菜档案、开原市三家子乡草莓档案、靠山镇苗木花卉档案、昌图县付家镇花生档案、大洼镇马铃薯档案。截止到现在,全市乡(镇)共保存档案106823卷,村级档案室保存档案281824卷。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不仅如实记载了农村的发展变化,为农村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也成为农村百姓致富的家底和财富。
3、除乡(镇)、村建档外,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开始建档,初步形成了林、药、蛙、菌、畜和优质米、山野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
(二)'三农'档案工作新领域不断拓宽,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档案部门把为'三农'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档案工作,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和维护农民利益提供服务。如与税务部门一起建立规范农村税费改革档案,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依据;与宣传部门共同建立农村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档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劳动部门联手创建劳务输出人员档案、农村富裕劳动力档案(全市共计12172卷),为农民务工、增加收入提供了方便;与城建部门共同建立小城镇建设档案(全市共计23897卷),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与农业等部门联手建立土地(荒山、滩涂、山林、鱼塘)承包、流转档案(全市共计6072卷),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各地档案部门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联合体'档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信用社收贷难的难题,为农民和金融部门架起了信用桥梁;各县、区档案部门还指导帮助村级组织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20xx年4月,国家实行向种粮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以来,昌图县档案局把构建'三农'档案的重点放到两项补贴的建档和管理上。切实做到精心组织、全面安排、跟踪指导、规范建档,使建档与粮补工作同步进行,形成补贴档案17389件,其中粮食直补12528件、良种补贴4861件、光盘114盘,为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及时、足额发放的历史凭证。由于粮补建档工作跟的紧,粮补工作落的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在20xx年的种粮投入高于以往任何一年。昌图县20xx年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达34亿斤,比上年增产13亿斤。总之,'三农'档案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村好于经济条件差的乡(镇)、村,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全市尚有6%的村级组织未建档。二是有的乡(镇),特别是村级档案疏于管理、有法不依。有的村收集的档案材料严重不全,甚至散存在本人手中,有的已经丢失;有的村档案保管条件简陋,安全措施不到位,火险、水险、盗险隐患突出。三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改革新形势的要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形成的一些新领域档案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户、专业户、示范户档案意识薄弱,未建立自己的档案,档案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的重点不够突出,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有些涉农部门和乡、村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对'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缺少规定、部署、检查、考核等方面的约束和引导,更缺少资金投入。乡、村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流动频繁,难以胜任工作的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思想不解放,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工作重点不突出,方法单一,存在着广泛宣传、宏观管理和具体指导、培训、检查不到位的问题。
二、加快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涉农部门要明确档案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主管作用,将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当做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档案的保管条件,制定有利于'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的办法、规定,将'三农'档案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和'三农'工作计划之中,将村级建档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的考核内容,做到档案工作与'三农'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验收,使'三农'档案工作与'三农'工作同步发展。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农业、民政、建设、水利、土地、林业、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配合涉农部门共同抓好对'三农'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完善以加强乡(镇)、村、农事企业档案室建设为主体,以广大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条块结合,行业主抓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机制
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三农'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据《档案法》、《辽宁省档案条例》和《铁岭市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市'三农'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并以市委办和市政府办的名义下发;制定和出台《铁岭市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铁岭市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标准》。要开展针对乡(镇)、村档案管理工作的专项执法检查,对违法案件严厉查处。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乡(镇)、村档案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不高的特点,改进培训内容,开展经常性、专题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要进一步巩固乡(镇)、村建档成果,在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上下功夫。乡(镇)、村档案部门要把收集全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特别要注意收集与农民切身利益有关的文件材料,整合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同时,要注意改善乡(镇)、村档案的保管条件,加强安全保管制度建设和防范措施,杜绝各种不安全因素,确保档案的安全。对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可开展'村档乡管'的尝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三)突出重点,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各级档案部门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牢牢把握农业和农村改革方向,紧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和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找准为'三农'服务的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为农民服务的各项措施,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以及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创新服务方式,扎扎实实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1、要围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档案监督管理工作网络。把档案工作纳入村务、政务公开考核内容,建立由一把手亲自主抓,有关人员互相协作,档案员具体操作的运行机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检查的工作格局,保证村务公开档案管理与村务公开工作同步进行。
2、要围绕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做好小城镇档案的管理工作。把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纳入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小城镇建设档案管理与小城镇建设同步进行。
3、要围绕阳光工程,建立并管理好农村富裕劳动力档案,为各级政府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提供服务。
4、要围绕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和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管理。根据省档案局和省农委的要求及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的现状,县(市)、区档案馆应将土地承包档案接收进档案馆一份,实行专题、专门管理,并无偿向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民提供利用。乡(镇)村档案部门要及时将土地承包与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形成的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无偿提供利用,保证土地流转收益归农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要围绕省政府《关于支持县城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抓好农业园区和基地档案建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五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总数2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3%以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千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36个。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等作为档案工作服务的重点,重点抓好这些龙头企业档案工作,促进和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案的建立。要加强对农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建档的引导和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特别要指导、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档案,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抓起,对种养殖基地农副产品生产环境、条件及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
6、围绕'农业科技入户'、'百万农民上网'工程,配合农业科技部门建立农业农村档案信息平台。争取用五年时间基本建成以涉农部门为主要信息源,以乡镇档案室为信息站,以村档案室和示范户为信息点的三级农业档案信息网络。
7、围绕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对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的管理。实现'代理制'的乡镇要建立会计档案室(柜),明确专人对村级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未实行'代理制'的村,由村会计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调阅工作。会计年度结算后,移交村委会档案室。
铁岭市档案局
20xx年xx月xx日
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3
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xx”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街、居委)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司法所无专项普法经费,宣传活动经费要临时筹集,列支主要依附综治经费报销,数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自然什么事也办不成。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司法所人员、编制、职级待遇等实际困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街、居委)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街、居委)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中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学校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街、居委)、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3、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镇设立法制辅导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公开栏设立法制宣传栏;在继续利用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解法,组织旁听审判,组织反面典型现身说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网络博客等贴近群众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4、要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相结合,增强工作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推进农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党员冬训时机,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制专题教育;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机,对广大村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抓住春节民工返乡时机,对他们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禁毒、禁赌、反对xx等专项治理活动时机,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此外,普法工作还要突出重点村(如信访村、宗姓村)、重点人群(如刑释解教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重点年龄层次(如15—25岁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5、进一步加大农村普法的经费投入。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对司法所日常办公所需经费与普法经费共同纳入财政预算,使农村普法有专款,专款能专用,保证农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资金修建司法所办公用房,购置交通、通讯、微机等必要办公用具,为司法所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
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4
南部县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对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当前,如何有效解决让农民参保、费用控制等难题,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把试点工作建成人民满意工程,仍是首要任务。
一、初步成效
试点工作在我县正式启动已历时一年,进入医疗费用补偿程序已有10个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展有序。目前,全县参与合作医疗农户约24.5万户、83万人,参加率达79%。今年1—3月受益群众7.39万人,补偿金额467万元,其中住院补偿6092人,人均补偿500元,试点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
1、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题。
我县在试点工作中坚持按照“大病统筹为主,预防治疗双管齐下”的方针,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对年内未住院的农民实行免费体检制度,初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确保群众“无病保健康,小病自筹费用,大病统筹关怀”。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救助体系,对患重大疾病的农民实施“大病特补”,从治疗费2万元以上起,超支部分按30—50%不等的比例予以补助;对农村五保户实行二次补偿,二次补偿实行零起付点,按实际费用补偿50%;对农村“大病特补”、“二次补偿”后仍无力承担剩余医疗费用的农民实施医疗救助。
2、有效地改变了农民就医习惯。
实施合作医疗试点后,通过提高补偿比例、降低门槛费、封顶线后,农民就诊、住院比例明显上升,农民健康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小病拖、大病抗、得了重病起不来”的现象得到改变。农民高兴地说,一年只花10元钱,就能享受到“公费医疗”,值得;在县内出院时当场就能获得补偿,方便。
3、有效地激活了乡镇卫生事业发展。
许多乡镇卫生院在试点工作开始前人员四分五裂、名存实亡。试点工作进行后,乡镇卫生院进行了重组,以往的医务人员又回来上班从事试点工作。而从操作来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服务机构诚信、优质、高效、细致的服务工作对于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合作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与合作医疗的农民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疾病,有利于促进全县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构筑了定点医疗机构公平竞争的平台,促使全县卫生资源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诊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医患纠纷逐步减少,实现患者需求与医疗机构自我发展的“双赢”。去年全县医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6%,药品占业务收入的构成比下降2.38%,开大处方和滥用药、造成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过重的现象得到了遏制。
4、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抽样调查,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平桥乡1村9社农民陈维润患白血病在广东和南充中心医院住院花费3万多元,由于参加了合作医疗,报销药费7450元,解决了继续住院的经济问题。受益群众感慨地说:“农村税费改革,政府实实在在为我们减负;新型合作医疗,政府实实在在为我们拿钱,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二、存在问题
1、宣传工作不够深入。
一是党政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方式简单,部分农民还不知道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更不知道具体的操作程序。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把握不准,对农民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对这一德政工程理解不全面,甚至产生误解。
三是部分农民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不强,互助共济观念淡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十分了解。
2、试点工作权责利不够清晰。
一是工作相互推诿。部分乡镇党政领导认为合作医疗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具体的工作应由乡镇卫生院去实施。有的地方虽由政府牵头,但要求乡镇卫生院支付工作经费等,造成工作脱节。
二是岗位职责不清。由于村、社与医院之间职责不明,信息不畅通,在做基线调查时意见不统一,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工作效率低下。在试点过程中,由于登记、造册、收缴费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填发《医疗证》、建立家庭帐户、个人信息资料录入和送审、农民办理住院补偿等后续工作,群众有意见。
3、群众对费用报销不够满意。
一是农民认为报销费用低。部分农民认为手续多,审查严,报帐较为麻烦,到手的钱少。河东区老鸦镇流杯村三组参保农民吴显发因骨折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花去费用3700元,几经周折实际报销才278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农民受益面小。合作医疗定位于“大病统筹”,在报销医疗费用中,未住院则不能享受基金补偿。假定一次大病在县以上医院住院后,补偿费用为3000元,就需要花去100个人全年的所有医药费,也就是说覆盖率仅为1%左右,其结果可能造成“大病”保不住,小病又没顾上,发展成更多的“大病”。
三是审核工作缺乏公正性。有的乡镇卫生院为笼络病人,该审核的项目不审,或审核出的项目不计数,夸大报帐金额,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费用的公平、公正。同时,部分乡镇卫生院补偿公示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
四是医药收费标准不统一。药品报销范围太窄、品种太少,甚至出现同一种药品,在定点医院拿药的参合患者比不参合患者支付的费用要高,正规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比个体私人诊所和药店的药品价格要高。更为突出的是报销有“封顶线、门槛费”,还有“好药不能报”的限制,影响到了农民受益。
4、合作医院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服务质量不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不够完善,整体服务功能低下,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就医需求。同时,设置定点合作医疗,门诊费用的报销只能在合作点报,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直接影响农民参保。
二是收治住院病人把关不严。无论具备住院条件与否,能收的就收,故意延长住院时间,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看病热情,这一点在乡镇卫生院尤为突出。
三是处方用药违反规定。有的合作医疗点,开大处方、人情方的时有发生,群众产生攀比心态,也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进展。
5、财政经费投入不够充足。
一是合作医疗业务费用负担过重。在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乡镇卫生院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工作量宽面大,而财政没有一分钱的补助,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有的乡镇卫生院形成了新的债务。挫伤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县合管办年度预算经费不足。县财政核算的20万元工作经费,远远不能适应县合管办业务费用的需要,加重了乡镇医院的经济负担。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扩大试点工作的影响力。
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原则、意义、基金的管理运行、费用报销流程、转诊等内容,宣传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要通过“典型带动、压滤机滤网示范引导”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农民自愿参加的积极性。同时,系统地设计一套内容完整、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的宣传方案,力争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领导,提升群众参与的认可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财政资金长期、稳定投入,有效解决“筹资难”等突出问题。县合管办要组建试点工作督导组,设立举报电话或,切实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监督指导,做到群众有意见可以提,有“猫腻”可以举报,着力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不透明等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农民的认可度,真正让农村合作医疗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健全制度,促进试点工作的规范化。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的筹资形式,对因完成县下达的目标任务而垫资的乡镇,县委、政府应采取补救措施,切实减轻乡镇村社干部负担。同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费用的报销要坚持做到乡、村张榜公示,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合作医疗资金的收支情况、受益群众名单以及参合农民的补偿数额和比例,确保参合农民的知情权。要坚决防止截留、挪用、滥用合作医疗资金的事件发生,确保专项资金有效用在农民身上。
二是要规范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坚决杜绝合管办既对医疗机构的费用单据实行审核,又直接办理报销拨付现金的做法。对乡镇收缴的医疗基金,要及时上缴县财政专户,做到“收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使用。
三是要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要全面落实各定点医疗机构对农民的各种优惠服务措施,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4、科学操作,增强试点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简化报帐程序。要全面推进科学合理的报帐结算制度,加快报帐速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先行垫付的办法,实现农民随时出院、随时结算、随时报帐。
二是取消门诊补偿费用。将个人缴费全部用于住院统筹基金,一次性趸交收费10元,5年为收费周期,平均每年统筹2元。这样既可体现互助共济的原则,又能够节省人、财、物,降低运行成本,更能够消除定点与非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因价格竞争而挫伤农民积极性的矛盾。
三是要让利于群众。各定点医疗机构要降低医药费、服务性收费,药品价格、费用的审核报销要坚持阳光运作,做到公开透明,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5、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一是严格资格审核。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上岗的合管员严格进行资格审查,重新认定,确保基层审核、补偿工作质量。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对农村合作医疗点骨干医生,县财政应拨付专项资金,加强对全县专业人员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后备力量。从当地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中招聘一部分优秀人才充实到乡镇、村医疗机构中来,以提高乡镇、村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题。
6、增加投入,保障试点工作的有序化。
一是要统筹经费。县委、政府对县合管办的工作经费进行核定,应根据实际业务量的多少和相关费用的支出酌情考虑,也可参照人口、参合率确定区乡镇经费比例,属于由县级财政承担的经费,应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是改善就医环境。要按照建立公共卫生财政预算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尽可能将农村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功能和条件,增加乡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修缮、设备更新的投入。在保证从业人员工资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福利,增强医务人员干事的激情,推动试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5
最近,我们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卫生事业近年来发展虽然较快,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相当突出,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一、我县农村卫生改革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突出抓了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卫生工作在困难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一是全面推进了农村卫生院体制改革。理顺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人、财、物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从xx年7月开始,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妇幼专干的工资纳入了县财政全额拨款,确保了队伍稳定;妥善解决了农村卫生院干部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实行竞聘上岗,激活了乡镇卫生院的人事机制。
二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在抓好以“非典”、霍乱为重点的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同时,我县进一步抓了麻风病、地方病、结核病、性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等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农村计划免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降消”工作,提高了全县妇幼保健水平。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5.07%,比上年提高5%,孕产妇死亡率为61.36/10万,婴儿死亡率为17.96‰。
三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25个乡镇均建有卫生院,其中乡镇卫生院21所,中心卫生院4所,乡镇卫生院占地面积33961m2,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5366m2,有294个村设有卫生室442个。朗江、岩头、金子岩、王家坪卫生院新建了业务综合楼;堡子、团河、广坪等三个中心卫生院被列入国家和省中心卫生院建设发展项目,每个卫生院投入20万元对房屋进行维修改造和添置设备;蒲稳、坪村、若水、岩头等卫生院去年共投入30余万元维修房屋,添置设备,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四是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步伐加快。我县对农村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将医疗机构分为盈利性医疗机构和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每村设一个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负责本辖区的预防保健工作,将其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专干的责任心,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二、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农村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全县乡镇卫生院298名在职干部职工中,从职称上看,具有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和无职称的人员分别为17人、219人和62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73%和21%,中级以上人才太少,无职称人员太多,而且分布不合理,高职称人才主要集中在几个中心卫生院;从学历上看,卫生院专科、中专和无学历人员分别是29人、187人和82人,所占比例分别是10%、63%和27%,村卫生室中专学历60人,大专学历3人,无学历人员379人;从取得执业资格上看,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分别是69人和6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3%,村卫生室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仅2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13人,部分医务人员是半路出家、子承父业,村卫室基本上属“土郎中”坐堂;从年龄层次结构上看,医技人员的“老、中、青”搭配不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医技人员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老医生,已接近退休年龄,年轻的骨干医生还没有培养起来,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2、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是医疗设备相当陈旧。目前大多数卫生院主要还是靠“老三件”(即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来开展工作,已配备“大三件”(即心电图、x光机、b超机)的为数不多,配备x光机的有10所卫生院,心电图的9所卫生院,b超机的13所卫生院,而且绝大多数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购置,使用时间过长,诊断准确性差;配备其他更高档一点设备的卫生院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房屋破损严重。绝大多数卫生院使用的房屋是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据统计,目前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15366.3m2,其中危房面积达3808.6m2,占整个用房面积的25%。还有两个卫生院连住房都没有(即马鞍镇卫生院和洒溪乡卫生院),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3、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生存举步维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卫生事业投入应占到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5%,而我县仅2%左右,且呈逐年减少之势,如xx年财政预算为72万元,xx年68万元,xx年64万元,xx年60万元。这些资金用于防保专干和退休人员的工资开支后,能够用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资金所剩无几。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或内部管理不善、人员包袱重、业务量小,乡镇卫生院负债累累,生存十分艰难。据初步统计,全县卫生院负债达200万元,部分卫生院已资不抵债,其中朗江博爱卫生院、沙溪卫生院、岩头卫生院和王家坪卫生院负债分别达34万元、18万元、20万元和22万元。目前收支略有节余的卫生院仅有4所,收支平衡的7所,14所卫生院亏损。
4、医疗市场混乱,医疗环境较差。无证行医、非法行医现象突出,部分卫生院门诊过多过滥,特别是农村诊所使用假冒伪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等现象较普遍。由于农村地域广,农民居住分散,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和漏洞。医疗市场的混乱,既对农村卫生机构造成严重冲击,又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一些部门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四乱”现象比较突出,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经营秩序,加重了基层和群众的负担。
三、加强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对策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领导干部任期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切实搞好规划,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农村卫生事业长足发展。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要推进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砸烂“铁交椅”,大力推行公选院长制、竞争上岗制,并对院长、防保专干继续实行末位淘汰制管理,进一步完善院长、专干的业绩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将淘汰的岗位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要创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模式,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参与市场竞争,改变过来由政府包办包揽的局面,并可考虑在稳定公益性营运机构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能人领办乡镇卫生院,用市场的'办法促进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优胜劣汰,还可考虑把村级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围,探索一体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要深化卫生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调动广大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推动人才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的统一配置,保证各乡镇均有比例合适的技术骨干,保证农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要逐步开展合作医疗、大病统筹或其它医疗保障制度,改变目前农民群众“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状,确保农民看得起病。
3、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提高整体功能。据测算,初步建好全县乡镇卫生院共需1651万元,其中添置设备793台件、需资金953万元;改扩建房屋1080m2,需资金596万元;培训各类卫技人员68人,需资金102万元。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筹措数额这样巨大的资金,必须多管齐下,既要调整县乡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卫生事业费的预算比例,又要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还要大力招商引资,鼓励能人、老板和科研人员参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既要突出重点,抓紧建好四个中心卫生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使其成为负责区域内医疗预防、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和紧急救护中心;要统筹兼顾,分批次地完成乡镇卫生院的房屋、设备、人员培训等配套建设,完善其整体服务功能。
4、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增强法制意识,切实加强卫生监管,强化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继续开展医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行医和零售药店坐堂行医,纠正超范围行医,严厉打击游医药贩。整顿和规范卫生院门诊过多过滥的问题,一个卫生院最多只能设1—2个门诊,并实行统一管理。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切实降低群众医疗成本。
5、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要形成进修学习机制,拓宽进修学习渠道,每所卫生院每年选送1—2名素质较好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或更高一级医院进修学习,采取带薪或自费形式到专业院校学习深造,提高业务水平。逐年安排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学科带头人,使农村医务人员真正专业化、职业化,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树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6
最近,我们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卫生事业近年来发展虽然较快,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相当突出,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一、我县农村卫生改革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突出抓了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卫生工作在困难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一是全面推进了农村卫生院体制改革。理顺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人、财、物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从xx年7月开始,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妇幼专干的工资纳入了县财政全额拨款,确保了队伍稳定;妥善解决了农村卫生院干部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实行竞聘上岗,激活了乡镇卫生院的人事机制。
二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在抓好以非典、霍乱为重点的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同时,我县进一步抓了麻风病、地方病、结核病、性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等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农村计划免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降消工作,提高了全县妇幼保健水平。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5.07%,比上年提高5%,孕产妇死亡率为61.36/10万,婴儿死亡率为17.96。
四是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步伐加快。我县对农村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将医疗机构分为盈利性医疗机构和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每村设一个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负责本辖区的预防保健工作,将其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专干的责任心,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二、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4、医疗市场混乱,医疗环境较差。无证行医、非法行医现象突出,部分卫生院门诊过多过滥,特别是农村诊所使用假冒伪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等现象较普遍。由于农村地域广,农民居住分散,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和漏洞。医疗市场的混乱,既对农村卫生机构造成严重冲击,又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一些部门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四乱现象比较突出,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经营秩序,加重了基层和群众的负担。
三、加强我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对策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领导干部任期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切实搞好规划,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农村卫生事业长足发展。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要推进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砸烂铁交椅,大力推行公选院长制、竞争上岗制,并对院长、防保专干继续实行末位淘汰制管理,进一步完善院长、专干的业绩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将淘汰的岗位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要创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模式,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参与市场竞争,改变过来由政府包办包揽的局面,并可考虑在稳定公益性营运机构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能人领办乡镇卫生院,用市场的办法促进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优胜劣汰,还可考虑把村级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围,探索一体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要深化卫生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调动广大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推动人才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的统一配置,保证各乡镇均有比例合适的技术骨干,保证农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要逐步开展合作医疗、大病统筹或其它医疗保障制度,改变目前农民群众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状,确保农民看得起病。
4、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增强法制意识,切实加强卫生监管,强化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继续开展医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行医和零售药店坐堂行医,纠正超范围行医,严厉打击游医药贩。整顿和规范卫生院门诊过多过滥的问题,一个卫生院最多只能设12个门诊,并实行统一管理。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切实降低群众医疗成本。
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7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自治县镇域腹地,平均海拔950米。全村国土面积11.62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484户,总人口1607人,劳动力743个,耕地面积2299亩,人均耕地面积1.43亩。主导产业为茶叶、蔬菜、旅游和养殖业。我走访了二组120户、一组12户和六组8户。
二、科技入户情况及效果
年6月,县农业局聘请2名农技人员担任村玉米产业技术指导员,在全村种植能手中优选2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每名技术指导员分别与10个科技示范户签定技术指导合同,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每个科技示范户负责带动周边20个农户,传授科技致富经验。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从而达到提升示范户自身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素质的目的。
技术指导员根据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技术指导方案,然后通过科技培训,技术指导与服务,发放技术资料、物化补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用新技术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农民能够熟练运用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进行粮食、蔬菜等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收益。生态养殖技术、清洁能源使用都有一定的推广面,全村已建设沼气池211个。有条件的农户能够使用塑料大棚生产烟叶苗和蔬菜种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得到农民的认可。
农民真正从科技入户中尝到了甜头年,由于技术指导员的指导,科技示范户的玉米亩平均产量达到627.0公斤,比非科技示范户的亩产479.6公斤增产147.4公斤。20户科技示范户共收获58311公斤玉米,增收13700公斤,示范效应明显。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了科技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巨大作用,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浓了,劲头足了。
技术指导员也认为通过进村入户搞技术指导,改变了以前在面上跑一跑,工作不扎实不深入的局面。弥合了科技推广断层,提高了服务质量。
三、主要体会与几点建议
1、科技入户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通过科技入户,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搞培训、讲技术,手把手传授技术,不仅让农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得到了许多实惠。
2、农村是一个产业复合的社会,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合理确定科技入户的具体内容。农村是林业、种植、养殖、能源等多方面并存的,每一个农户都涉及到多个产业,各户的情况又千差万别,需要多方面的科技知。
目前,科技入户的主要内容以粮食作物为主,但各地农民普遍对结构调整和增加收入的`技术需求非常迫切。根据农民技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在确保粮食科技入户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畜牧业、设施农业和优质水果等方面技术入户内容。
3、必需高度重视技术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在科技入户中,技术员感到专业知识不足,知识面单一。这就需要技术指导员有综合业务能力,许多技术指导员感到力不从心。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技术指导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指导员在新形势下应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工作的能力。
4、加强农村信息渠道建设,加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联系。农民对信息、市场的了解渠道不畅通,直接影响农民当年收入。如3月30日在6组组织的科技培训中,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没有事先沟通。农民种植辣椒品种是湘研802,黄椒是多年种植的老品种;而兴农蔬菜合作社主要发展的品种是楚龙—10,黄椒主要发展一代天椒。品种不对路,收购价格也存在一定差距。
5、加强对科技入户的财政扶持力度,科技入户涉及农户多,面广。特别是边远地区,山大人稀,交通、信息不畅,给科技普及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需要有较多的人力财力支持,才能将科技入户进一步深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8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
xx市地处xx省西南部,面积2万余平方公里,辖八县一市三区,人口730多万,是xx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村火灾呈现上升的趋势,导致许多村民流离失所。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农村消防安全状况确实非常严峻,存在许多极为普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火灾隐患突出。大多数农村为农民自发建成的村寨,缺乏整体规划,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且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尤其在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村大屋场是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有的还是纯木质结构,且房屋之间的间距极小甚至没有间距,万一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还有一部分农村用柴草烧火煮饭,导致房前屋后、室内灶间都存有大量的柴草,每逢收购季节,谷物堆垛密集,大大提高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另外,还有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擅自开设小作坊和小旅馆、小饭店、卡拉ok厅、农家乐等公共娱乐场所,必要的消防设施方面也没有配备,甚至连灭火器都没有一个,埋下了很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消防意识淡薄。近几年来,尽管农村消防工作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很多农村在注重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忽视了消防工作。归根到底,主要是因为村民的消防意识淡薄。一是对消防认识肤浅,大多数群众只狭隘的认为消防工作就是打火,没发生火灾的时候,就不需要消防,有的还不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二是平时不注意防火,如烟头乱丢、用火管理不严、私自乱搭乱接电线、铜丝代替保险丝使用、电器和燃气使用极不规范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消防设施落后。尽管近年来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大部分乡镇没有制订消防专业规划,甚至有部分乡镇连城镇总体规划也没有制订。这就造成了消防工作与城镇建设不能协调、同步发展,消防队伍、公共消防设施等基础性建设滞后,欠债严重。再加上缺少消防水源,缺少消防机动泵、水带水枪等消防装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起火后只能用锅桶瓢盆等作为灭火运水工具,最原始的灭火方法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救,小火常常酿成大灾。
(四)消防力量薄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安消防队最多设在县城一级,特别是一些偏僻乡村离县城距离遥远,道路路况差,一旦发生火灾,远水难救近火,公安消防队不能及时到达而无法将其纳入保护范围。而广大农村的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甚至有的地方没有成立任何消防组织,发生火灾后往往惊慌失措、各自为本,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灭火力量。再加上年轻力壮的农民大部分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扑救火灾的力量就更加薄弱。
(五)消防组织虚无。以前,我国的消防工作重心一直集中在城市,农村消防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认真落实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致使部分农村消防工作管理薄弱,工作停滞不前。有的地方挂了块消防工作招牌,只是形同虚设而已,没有人员开展和落实消防工作,有的甚至出现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业专职人员、无业务经费、无组织活动的四无现象。
二、农村火灾形势严峻的原因
对农村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农村消防工作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消防经费严重不足。目前,许多农村的经济发展步伐缓慢,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作物和外出务工,其生活条件改善的程度还不是很大。因此,村民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消防工作中来。而地方财政极为有限,针对农村居住较为分散的状况,不可能财政拨款组织专门的农村消防监督队伍开展消防监督检查,也不可能投入经费购置消防设施和装备,更不可能投资为村寨建设消防队(站)。
(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现役消防编制有限,公安消防力量面对城市消防工作都力不从心,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到广阔的农村全面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新闻媒体的消防宣传在农村也受到限制,除了电视宣传在农村有一定的效果,电台、报刊、网络在农村的延伸暂时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不会达到预期宣传效果。另外,村民文化素质的局限性也影响了消防宣传的作用。多种原因束缚了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导致小孩玩火、开荒烧山等引发火灾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村民在小集镇开设公共娱乐场所,根本不知道还要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这道程序,导致许多火灾隐患没有
及时发现和整改。
(三)消防责任意识不强。由于大多农村距离城市较远,有的政府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离工作要求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其工作重心在于经济建设中,对农村消防工作有所忽视。目前,农村消防工作基本是在村、镇干部的领导下由村民自身来完成。尽管县市的火灾情况统计来看数量不容乐观,但单个村镇每一年发生的火灾次数相对较少,所以村、镇干部的消防责任意识自然淡化,村民更加无所谓了,认为万一碰上火灾只是自认倒霉,有的甚至还对隔岸观火颇有兴致,处于一种麻木状态,长期抱着侥幸心理,根本没有防范未然的'思想准备。
三、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俗话说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所以,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实施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这一战略决策,必将推动农村消防工作稳步快速向前发展。
(一)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要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把农村消防安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年度计划,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管理、责任、保障、考评奖惩机制。村民委员会、驻村企业及各种经济组织应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防火人员,组建义务消防组织,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综治、公安、发改委、民政、财政、建设、农业等部门应按《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公安派出所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定工作措施,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
(二)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灭火救援体系。要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消防工作原则,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好的建制镇可以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车等专业灭火装备,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掌握火灾扑救技能,还可以协助开展消防宣传、消防培训和防火安全检查,实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其他乡镇可以因地制宜依托村民委员会、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志愿、义务和村企联办消防队伍,采用简易消防车、拖拉机安装水罐等形式,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以适应扑救农村火灾的需要。要让每个村寨都配有消防机动泵和配套消防器材,建立村村联防、片区协同的农村灭火救援机制,一旦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及时联动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三)努力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安全环境。一是要落实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要将村民住宅及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结合乡村道路、能源、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村镇建设和改造,使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建设与之同步实施。二是对以易燃建筑材料为主体、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的乡村,要有计划地实施改造,从根本上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和村民生活环境。在建设新村以及新房时,要按照消防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并留出防火间距,逐步提高农村建筑的防火抗灾能力。三是要加强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源的建设。设有自来水管网的乡村要在主要道路上设置消火栓,配备消防器材,同时要发挥农业灌溉机械在灭火方面的作用,实现一机多能,缺水地区要修建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
(四)全面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要加强对农村火灾隐患的整治,首先是加强消防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村民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广泛发动新闻出版、民政、农业、司法、教育、文化、旅游、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将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中小学素质教育、创建文明村镇、评选文明户等活动之中。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消防宣传教育,要利用群众集会、祭祖、庙会、墟日等村民群众人员流动大的时机,开展消防自护教育活动,使农民群众掌握最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并发挥乡村夜校、文化站、宣传栏、宣传板报和乡村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习俗,指导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能力。其次是强化派出所的消防工作职责。公安消防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基层基础工作,要促进派出所严格履行职责,坚持依法治火,落实分级管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农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的消防培训工作,指导其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三是要强力推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动乡镇政府、派出所对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乡镇企业等重点方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特别是要整治三合一场所、城中村火灾隐患,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同时要组织村干部带领村民自查自纠,发动广大村民清理户内柴草垛和搭接不规范的电线,治理违法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利用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村消防水源,有效改善农村的消防安全环境,有效地防止火烧连营、烧村毁林的恶性火灾发生。
综上所述,农村消防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提高农民消防安全素质为基础,以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为主线,以提高农村火灾防控水平为目标,加强农村公共消防设施规划和建设,推进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农村工作的调查报告9
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xx”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街、居委)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司法所无专项普法经费,宣传活动经费要临时筹集,列支主要依附综治经费报销,数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自然什么事也办不成。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司法所人员、编制、职级待遇等实际困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街、居委)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街、居委)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中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学校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街、居委)、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3、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镇设立法制辅导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公开栏设立法制宣传栏;在继续利用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解法,组织旁听审判,组织反面典型现身说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网络博客等贴近群众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4、要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相结合,增强工作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推进农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党员冬训时机,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制专题教育;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机,对广大村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抓住春节民工返乡时机,对他们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葵毒、禁赌、反对xx等专项治理活动时机,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此外,普法工作还要突出重点村(如信访村、宗姓村)、重点人群(如刑释解教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重点年龄层次(如15—25岁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5、进一步加大农村普法的经费投入。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对司法所日常办公所需经费与普法经费共同纳入财政预算,使农村普法有专款,专款能专用,保证农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资金修建司法所办公用房,购置交通、通讯、微机等必要办公用具,为司法所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