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位于乌镇东大街210号,当地人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从富商大贾到极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无不具备,从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床内备有化妆间、卫生间、仆人间等)。既有贵胄们的奢华,也有普通百姓的俭朴,此展览是中国床文化的集大成者。
馆内展示了:清代拔步千工床、小姐床、双龙足雕花架子床、明·马蹄大笔管式架子床和双喜、如意、带镜红木雕花床、嵌骨架子床等,数十张明、清及近代的古床精品。
这些床雕工精美、风格独特、装饰华丽、豪华气派,无一不是江南古床中的精品。它们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工艺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
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构造形式,造型简洁、朴素,比例均衡,并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体现了明快的艺术风格,同时充分利用硬木的色泽和纹理特点,不事雕琢,多用原木漆,浑然天成;
清拔步千工床等床,这批床材质优良,工艺复杂,制作精良,是木雕床中的精品,其中清·拔步千工床被誉为“镇馆之床”,用料为黄杨木,长217公分,深366公分, 高292公分,前后共有三叠,此床历时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
这些雕工精美、历史悠久的古床在江南百床馆里可谓目不暇接,它们有的雕工精湛、风格独特,有的装饰华丽、豪华气派,无一不是江南木床中的精品。不由人不由衷地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它们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超工艺,对艺术的感悟及对结构造型的丰富想象力。
看百床馆,并不在于穷究其到底能收容下多少数量,而在于细细品味那一张张床上所加载的丰厚历史与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
当床也能被如此雕琢的时候,人一定是平和与幸福的,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境。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
大家应该知道乌镇很出名,既然乌镇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青镇属于湖兴府。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小故事:传说在唐朝时,渐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这位吴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的李琦的军队节节败退。最后乌赞连人带马掉进了陷阱里。当场被人射死。乌赞忠君爱国的精神感动了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它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接下来去参观矛盾故居,书院跟故居只有一墙之隔。矛盾故居在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桔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矛盾的曾祖父购买的,称“老屋”。先买的称“新屋”。1933年,矛盾回家为祖母守灵,决定用刚收到《子夜》的稿费亲自画了亲房草图,请人督造。1934年秋,新屋告在成,矛盾从上海赶来观看,并在小径旁亲手载植了一颗棕榈和一颗天竹。
好了,剩下的时间就交给你们,可以自己拍拍相,留下美好的记忆吧!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3
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一下古镇的美景。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据这个镇志记载: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真可谓人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的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命令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正当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射死。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无外乎是吃,穿,游。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杭州离乌镇估计有个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杨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好了,乌镇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行李跟我下车。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乌镇在很多年前便出名了,但真正人潮如鲫应是黄磊和刘若英拍了《似水年华》之后,再紧接又有《早春二月》和《红楼梦》,江南水乡对于明清和民初剧来说是不错的入戏背景。
斑驳的旧墙,傍水的木屋,飘扬的垂柳,还有简朴的酒馆;若是在平常,便是告诉来客,此处“时光静好”。
日光透过东墙照到西屋的门槛上,砖瓦在旧墙映出了黑影,一束枯草在门板上系着,就如那已经色泽不一的木板一样空灵着。
那是一座百年以上的庭院,高高的门槛,宽阔的厅堂,厅堂里摆放著名贵木家私,横梁上简单的雕刻精致典雅,可以看出主人曾经的财富和地位,只是听说结局有点悲催……
木船从各个桥洞飘然而过,摇橹的船夫不时来一段节奏舒缓的江南小曲,稍为用心聆听便忘却现实中的喧嚣。
古屋、垂柳和船身在碧波里映出倒影,不知是水因景而生动,还是景因水而活跃;古朴之中,昨日的光华一点一点地张扬着……
与河道平行的青石板路一直弯到肉眼看不到之处,一位老人家从老屋里探出头来,矛盾地望着我。原来,考虑到行人堵塞问题,节假日老街是不允许售卖纪念品的。我对老人笑笑,并没有买下她的折扇,不是东西不好,而是带着不方便。
期间的乌镇,有点像春运时的广州火车站,时刻向世人宣示着“中国人多”。我们避开密集的旅行社人流,没有去各个故居和博物馆,而是来到偏巷。
偏巷的宽度只容得下两个人,不过除了居民和我们,没有其他人来往。一束太阳光打在房子上,斑驳的旧墙现出阴阳脸,脱落外膜的砖缝上,一缀绿色昭示着生命的力量。这是一座闲置的房子,门板蛀掉一角,退色门环却依然难掩精致,那年那月,未知有何故事?几个居民穿巷而过,却也没有破坏宁静,在这人满为患的东栅,类似的偏巷好似世外桃源。
从茅盾故居到对岸,要穿过一座拱桥,警察不时提醒游人不要停留,挤迫中花了八分钟过得对岸,一缕缕炊烟从临河食店飘出,香味可口的烧卖和小笼包让人垂涎。坐在临街的木櫈,水乡的柔风轻轻吹来,看河道木船依然繁忙,而眼前的美味已经可以为我所独有,那种感觉,很好!
在过度商业化和人工雕刻之后,乌镇的灵气大打折扣,这也是中国景区的集体宿命,如果不将原住民迁出,一切又会怎样?这些都不是游客和民众可以去想的…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5
乌镇虽历经20__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许多游客对乌镇最初的了解,其实是早已开放的东栅景区;西栅则是经过修葺后对外开放的。用“和谐”来形容西栅是最确切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由12座小岛组成,72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齐,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需坐渡船才能够进入景区。例如,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能够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桥里桥”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
在西栅有许多“老底子”的东西——老街长达数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有几样纯手工的东西能够一看:一是手工制酱作坊,镇上的红烧菜系味道不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产自销的酱油的功劳。价格不便宜,一瓶普通酱油25元;二是生铁锅,系手工铸造。开价为99元的铁锅据说最受欢迎;三是蚕丝,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游客能够亲手在老底子的缫丝机上操作。
夜幕降临时,喝着小酒,看对岸楼台上唱戏,或者到水边放几盏莲花灯,都会令人心醉。摄影爱好者千万别忘了带上三脚架。那里还保留着一些民俗活动。当时,女人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佑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到了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提灯走桥演化为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西栅的酒店和民宿也很异常,外壳是明清时期的,内有空调、直饮水、天然气、宽带网络、卫星电视等,游人在古与今之间穿梭,享受着另一种“和谐”。西栅的古街上还“藏”着高级商务会馆、SPA养生馆、酒吧等最现代化的娱乐休憩场所。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头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那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并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红茶能够染成浅红色,绿茶能够染成浅绿色,杭白菊能够染成浅黄色,桑树皮能够染成浅褚色,所以,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此刻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能够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能够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那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头是做酱的工艺流程。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我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此刻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所以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午时2点到4点,那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十分异常,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所以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必须要到达1400度以上才行。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能够在那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西栅景区占地面积三平方公里,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由十二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需坐渡船进入。历时三载磨砺,投资近十亿,乌镇西栅真正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风貌。
三寸金莲馆
过去有人说:三寸金莲是江南女人最美所在。也有人说:封建枷锁森严的地方比如传统文化丰韵,我们此刻即将进入三寸金莲馆,就是感受千百年来缠足文化在中国封建历史的沿革。而我们乌镇设了这样的一个展馆,目的在于:客观展示这段裹小脚的历史,向您讲述乌镇的历史,裹脚的历史和民族的历史。
现代年轻人可能没办法想象,在1000多年前,中国的妇女确定自我是否美丽,最主要的不是美丽的容貌、丰满的身材,而是自我的脚够不够小,够不够迷人。三寸的小脚,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三寸金莲”是最美的标准。能够说不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不看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小鞋子,也许咱们永远无法理解中国小脚女人们以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
先看这组十分逼真的蜡人像,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金莲”这个名字的由来。其中最多的说法是,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赤脚走在用金箔铺成的地毯上,在上头留下莲花状的脚印,产生了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之后人们就根据小脚的大小再来细分贵贱美丑。在第二进展厅,我们能够看到三个玻璃柜里分别陈列了宋、元、明、清、民国的裹小脚的珍贵实物。旁边的版面上向大家介绍了缠足的起源发展史,大家能够仔细观看。
这边还有两双镇馆之宝——两双出土文物。那里是故意放着一大一小两双,做一个比较。这双是北宋年间的,到此刻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广泛流行缠脚,当时没有缠过的脚是跟我们此刻一样,自然生长的,那这个鞋子也是蛮大的,按此刻的标准来说有39码的样貌。那旁边这双就明显小很多,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从乌镇近郊出土的一双三寸金莲鞋。因为明朝是缠脚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如果女孩子不缠脚是嫁不出去的。
刚开始流行缠脚是在南朝的时候,李后祖有个宫女叫媚娘,她本身脚比较小,经常在跳舞的时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脚绑一下,在棉花上头跳舞,舞姿曼妙,莲步轻巧,被李煜誉为“凌云之态”。所以,在皇宫始兴缠足之风。那时候开始就以小脚为美,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后随着缠足之风的蔓延,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中国人历来崇拜纤足,就连建立元朝的蒙古人缠足之风也远胜于南宋,最明显的是在元代的文学作品中,写人先写脚,写脚定要小。过去文人雅客到妓院喝花酒“行酒令”,用的酒杯也是三寸金莲的陶瓷杯,甚至直接把女孩子的鞋子当作酒杯“伎鞋行酒”。在我们旁边就有一家以金莲为主题的金莲酒吧。缠足到明代开始被赋予礼教色彩,女人的缠足不仅仅为了所谓的“有个好嫁”。更甚的是大脚者成了被耻笑的对象,传说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成亲当日,风吹轿帘动,马皇后的一双大脚无意间被人看到,好事者在元宵节那天在一个灯笼上画了一个大脚女子怀抱一个西瓜“怀(淮)西(瓜)女子好大脚”,有意讽刺朱元璋娶了个大脚老婆。从此就有了“露马脚”之说。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皇帝的老婆都敢拿来讽刺,可想而知在当时裹小脚有多风行!
清朝的宫廷里面是不缠脚的,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因为满人认为江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缠了脚还怎样骑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时候下了一个禁缠令,就是说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准裹小脚,可是汉族的老百姓太多了,并且缠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们还是在偷偷给自我家里的女孩子裹小脚。于是在康熙七年(1668年)的时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这个禁缠令罢免了。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甚至远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由此便引出了展馆的第二个资料,就是各种款型的金莲鞋。
下头我们能够看到在那里陈列的72双花纹各异、各有寓味的三寸金莲鞋。在这一双双秀美小巧的金莲鞋里面包含了小脚女人们的才情与向往。更是写就了古代女人的痛快和辛酸。可是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由此便诞生了横跨几个朝代的“三寸金莲鞋”文化。在那里我们看到几乎每一双鞋上,都有传统吉祥的花卉图案,除了赏心悦目外,很多图案都有含义在里面。像绣有荷花与盒子,寓意着和和美美;绣上蝙蝠、寿桃、钱币,寓意着多福多禄多寿;这边还有一只绣有英文字母的鞋,从这上头能够看出鞋子的主人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绣有花蝶的,其主人必是春意融融的未婚少女;绣有莲花、桂花的,其主人必是企愿“莲生桂子”的新婚少妇;绣有金鱼的为“金玉满堂”的富家女子。能够说一双三寸金莲鞋就是一个谜语,一段寓义。
除了绣花图案差异外,金莲鞋也像现代鞋一样有春夏秋冬鞋之分。一般春鞋的鞋面厚薄适中,布料颜色多以翠绿、粉红为主,而夏鞋当然是以透气为主,秋鞋较厚实饱暖,鞋面色彩也较深些。冬鞋通常是用棉花或丝绵填充鞋帮。
还有雨鞋,套鞋、订婚鞋寿鞋、丧鞋等各具形态和功能的鞋,异常值得一提的是睡鞋,因为古代女子裸足是一个禁忌。所以女子睡觉也会穿上睡,然而有的睡鞋是“性的催化剂”,鲜艳香软的睡鞋具有床第间挑逗助兴的作用。最异常的要数新婚睡鞋,玻璃柜里的这双大红的就是,新婚睡鞋通常是母亲为出嫁女儿准备的洞房花烛夜所用,通常鞋内却藏有春宫画,鞋成了母亲教给女儿的最难启齿的知识载体。能够在洞房花烛夜,用睡鞋进行婚前性教育,是中国生育文化中的一大趣味发明。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此刻穿尖头鞋是为了漂亮,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本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当时她们仅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头,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状。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我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专门的鞋匠来订做。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这边这双是专门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头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状图案。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所以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进去就能够看见更多的鞋子,那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此刻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个的鞋子很有特色,它们都是单个的,叫做订婚鞋。因为当时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会把女孩子的绣花鞋其中一只拿到男方家给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着这鞋子来选媳妇。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为当时以小脚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绣花。因为女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女工方面当然也是十分看重的,所以挑媳妇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这两个方面。这边有四个地区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区的,江南地区的。其中中原地区的脚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这一带,并且那里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明白,相同长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做成坡跟后看上去明显更小些。中原地区的女孩有纤骨的称号,她们骨骼长的比北方女孩要小,所以脚也相对小些。而缠脚是要按比例的,缠的过小了会影响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对的
大一些。
看过了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地区的鞋,接下来介绍一下不一样款型的鞋。那里有按照鞋子鞋面的有无,产生了没脸鞋和合脸鞋;鞋面以丝线为网络,用两帮合成的网子鞋;平底弓鞋,前端作倒勾状翘起的古式晋鞋;下头的套鞋与上头饰裤(裤腿)相连而成的靴子;鞋底呈葫芦形的葫芦底鞋;清末明初北方妇女最常见的弓鞋形式尖口鞋;以及深脸圆口鞋、方口两截鞋等。
下头我们要看到平常所说的“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孰不知裹脚布又臭又长并不仅仅是“老太婆”的专利,在主宰了我们千年的小脚文化历史上,那臭臭长长的裹脚布,虽然说是缠绕于每个女性的足间,不如说是是缠绕于女人们的心间。就连三四岁的孩子也不例外,八尺到十尺的裹脚布,白、蓝、红为主流色调,颜色的选择是有讲究的,蓝色能够收敛溃烂伤口,同时不必频洗,所以是初裹脚的幼女和下层妇女所用;红色历来是喜庆的专用色,是新娘或妇女游春时使用;用丝罗织成的裹脚布应当是“裹脚布世界”里的贵族了,它们边缘完整、坚固密实为裹脚布的上上之材。
还有裹脚之用的藕覆、腿带、裤腿、挂跟等,都是给女人带来无数痛苦的附属品。那么古时裹脚是在什么年龄开始呢?一般来讲,缠足的年龄通常在五岁到八岁之间,年纪太小骨头太软,裹脚需要很用力,所以这时候开始很容易成残废;年纪太大的话足部骨头太硬,又不容易裹成形。旁边是缠足工具展示区,就有花样簿,绣花绷,鞋楦,线板,针盒,熨斗等缠足工具,下头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缠足的五个阶段。
一:“试缠”:用裹脚布轻轻拢着足趾头,使它略微向下弯些,不会感觉有太大的痛苦。
二:“试紧”:再缠足时,力度略略加强,此时两足疼痛加剧。
三:“裹尖”:经过一番紧缠,将八个足趾全部踩在脚底下,此时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六至八个小时才能略微减轻,此阶段足趾节多生鸡眼,或红肿甚至溃烂,寸步难行。缠到最终,第三、四、五趾的蹠关节会严重扭伤,甚至脱臼,痛苦之极。
四:“裹瘦”:把四个足趾全部压在足下后,再把脚把骨(小趾蹠骨)缠到脚下去,此时脚成尖形,在此期间,每缠足时,要使足把骨向下无可再屈。
五:“裹弯”:将脚面骨折断,在脚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凹陷,脚的长度明显缩短,裹弯的时候,痛苦程度稍有缓和。
最终一进是休息区,我们在那里向大家展示是女孩着喜鞋出嫁的场景。如果有兴趣的话在休息区里还能够亲自体验一下着小鞋的感受。我们能够体验一下古时妇女的痛苦。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修改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__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第二期是在我们西栅。
关帝庙
关公是武财神之一,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期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乌镇在明清时期商业十分繁华,在镇上聚集了很多有钱的商户,再加上乌镇又是二两省三府的交界之地,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很多商人经商都会走过乌镇。乌镇西栅又紧临京杭大运河,家门口就是接通杭州、苏州的京杭运河的苏杭段。古时都是以船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关帝庙所处水陆要冲,故乌镇虽与关公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西栅的关帝庙却是香火旺盛,信徒膜拜络绎不绝。
关帝庙内供奉着关武大帝的青铜像,威风凛凛,在关公两侧供奉着是关公的大将周仓,关平。周仓是关帝爷的侍卫,日常为他持护青龙偃月刀,上马为将,下马为侍,忠心耿耿;关平是关羽在征战途中收的义子,随着关帝爷南征北战,战功显赫。
乌将军庙
关于“乌镇”镇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但乌镇的老百姓更多的认同“乌镇”是为了纪念唐代的一位乌赞将军而名。
传说早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乌镇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唐宪宗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吴起,率兵讨伐。乌赞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乌将军乘胜追击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乌将军就原地扎营,待机再战。当天深夜,叛军偷袭营地,乌将军匆忙迎战,李琦佯退至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乌将军过桥时一阵乱箭飞来,把乌将军及他的青龙驹射死。原先是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吴起率兵赶到,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乌镇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的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并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当地百姓说,这银杏就是乌将军的化身。
为纪念乌将军,当地百姓集资建造了乌将军庙,乌将军成了乌镇的地方保护神。将军庙占地3600平方米,分前后殿,两侧有耳房偏殿,园林假山。正殿正中供奉的就是家喻户晓的乌将军,身后是将军的书童,而两边则分别是火神和水神。
月老庙
位于游览车通道中段路边,外表很不起眼,没有宏大的场地和幽深殿堂,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庙建筑,甚至不注意的话会忽略它的存在。但所谓有仙则灵,它悠久的历史和灵验的传说却在当地颇负盛名,也许和感情一样,平凡的才是永久的吧。过去单身的青年男女到了怀春年龄总会悄悄的到这儿烧柱香,许个愿,祈求月老保佑他们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更有热恋中的恋人携手来到庙中,祈祷感情长久,终成眷属。趣味的是,此庙四周的树木都是双枝并发,树亦有情,何况人乎!
随着《似水年华》的热播,乌镇成了寻找和品尝幸福感情的天堂,这座月老庙也逐渐成为人们追逐的“感情热点”,每一天都会有人寻访到这儿,许下海枯石烂的誓言。
水上集市
昔日乌镇地处二省三府七县的交界处,河道密布,四通八达。四乡八邻的镇村居民习惯于在清晨摇着船早早的出来喝早茶,顺便赶个早市,把家里种的蔬菜和养的家畜带到集市买卖,添补家用,逐渐的就构成了集市,十分热闹。临河的居民只要吆喝一声,船就会摇到水阁边,不出门也能够买到新鲜的蔬菜,很受居民喜欢,所以至今仍兴盛不衰。
西栅的水上市场人称“水市口”,整个水域面积约3400平方米,被一条东西走向的木栈桥一分为二,木栈桥与景行桥隔西市河相望,水域东西两侧临河都建有水阁。
清晨,晨雾还没散去,水市口就熙熙攘攘热闹起来,八方来船已挤满了河道,两边的水阁里,茶馆、肉铺、小吃店、豆腐摊也早早的卸下了门板开张了,水乡的一天拉开了序幕。
傍晚,暮色笼罩了小镇,水阁窗棂间、门缝中透出了点点灯光,水市口两侧的茶座、夜宵、烧烤店又热闹起来,人们在这儿享受一天工作后的逍遥自在。
游客有兴趣的话能够住在西栅景区内的民居旅馆,自我买菜,学做本地的家常小菜,感受一下江南水上居民生活的乐趣。
北湿地
西栅景区的北部有一块面积约五万平方米的天然湿地,被称为古镇之肾。湿地生态保护良好,动植物种类丰富,生长着芦苇、水烛、菖蒲、茭白、荷花、浮萍、苔草等数十种水生植物,岸坡上则有茂盛的垂柳、夹竹桃、紫荆和石榴等乔灌木,时见白鹭、野鸭和多种水鸟出没其中。夏夜星空下,萤火虫在茂密草丛中飞舞,青蛙和鸣虫欢快的歌唱此伏彼起,秋高气爽的夜晚,满天的繁星离你很近很近。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扬州开凿的邗沟,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它是世界最长的古运河,全长1700余公里。这条运河北与海河相连,南与钱塘江相接,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目前国外著名的大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前苏联土库曼运河等。这些运河的长度不但都比我国的大运河短得多,并且也都比隋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时间晚1000多年。
乌镇位于运河的南起点一百多公里处,是唯一一个与大运河直接相通的江南古镇。运河是乌镇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乌镇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乌镇的经济繁盛。紧贴乌镇西栅街区的白莲塔下,大运河由西向北拐了一个大弯,站在大运河与乌镇内河相接的望津桥畔,只见两岸垂柳依依,水面开阔蜿蜒;登塔远眺,两岸农田丰茂,船只穿梭不息,晨光夕阳里,波光涟漪,恰似一条黄金水道。
龙形田
龙形田在昭明书院的西北角,湿地的东区,因它的形状似一条卧龙而得名,从河对岸高处望去,巨龙首西尾东,活灵活现。龙形田面积有7500平方米,四季栽种不一样农作物。此田南侧有一座晴耕桥,桥下清溪潺潺而流,所以夏不涝,冬不干,尽得灌排之利。
龙形田的北坡有一大片白菊园,金秋十月,漫坡菊花盛开,犹如一片花海,与丰收在望的稻田相映,醉人心扉。如果你在古镇住上几天,能够在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尝尝锄禾日当午的滋味,体会一下农耕的艰辛与乐趣。
五彩路
西栅景区北部有一条一点四公里长的游览车通行的专用车道,它是街区外唯一一条能够行车的道路。这条路沿途自然风光优美,两边植被完整,古木葱郁,徜徉在块石垒成的人行道上,能够领略与古街区迥然不一样的原野风情,又因路两旁生长着各类花木果树,四季五彩缤纷,故得五彩路之美名。
春夏秋冬,五彩路风情各有不一样。初春,所有的老树都爆出了嫩绿的新芽,路边大片的绿草盛开了紫色的小花,密密的犹如花毯铺展在大地上,杜鹃、茶梅绽开了艳红的花朵,蜜蜂忙碌地在洁白的桔子花、粉红的桃花丛中采蜜;盛夏,道边的竹林中春笋破土疯长,小河中挤满了青葱的芦苇,睡莲、荷花的粉红花朵也绽放在水面,风中摇曳着垂柳妩媚的身姿,老枣树的顶梢枝丫上知了在鸣唱;深秋的色彩最为浓冽,老乌桕和枫树的叶子染成了一片金黄,桔树、柚树、白枣树上澄黄的果子压弯了枝梢,金桂、银桂吐露着沁人肺腑的幽香,更有大片的白菊在灿烂的阳光下盛开如一片花海;入冬,枣树、乌桕、黄柿已脱落了他们华丽的衣衫,仅有虬劲的枝丫上还挂着几颗恋枝的果子,樟树林和桂花林却仍一片青葱。如若正好下了一场雪,则路两旁完全成了银白世界,土坡上、田野中都成了堆雪人、打雪仗的好场所,时不时的会惊起一群喳喳觅食的麻雀,金黄的腊梅却顶着寒风热烈的开了。
元宝湖
乌镇镇区内最大的一个湖泊,面积有11600平方米,由三条支流汇聚而成,东连中市河,北接护镇北河,西通西市河,因湖中有通安岛形似元宝而得名。西栅的元宝湖与东栅的财神湾取名相映成趣,表达了古镇先民对富庶生活的祈求。
元宝湖水域宽广,湖水深平均二米,最深处达三点五米。湖东为游客服务中心,建有游客渡船码头;对面就是安渡坊码头,是游客进入西栅景区的第一站。南侧就是元宝状的通安岛,湖北则是大片原生态坡地,草木茂盛,一派野趣。相连的护镇北河口,有一座木船坞,一向沿用古法修建木船。
江浙分府
江浙分府明代称浙直分署,是乌镇历史上特有的一个政府机关。职掌巡盐捕盗,兼理地方词讼,俗称二府衙门。自明朝嘉靖间设立,至民国初撤销,几经革复,数易其址,历时三百七十余年。
乌镇地处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交界,人烟辐辏,河港纵横,杂隶难治,易藏奸宄。明嘉靖十九年(1540),原任广东按察副使镇人施儒,奏请分立县治未果,部议添设通判一员,驻镇督理,建廨于普静寺之东,名添设馆署。隆庆二年(1568),为前官常有别项差委,不驻乌镇,实在郡城,遂指为冗员,奉议裁革。万历三年(1575),因乌镇周边盐盗猖獗,准参政朱炳如、巡抚谢鹏举、巡按萧禀的会疏,改添设总捕同知一员,钦给“督理巡盐捕盗同知”关防,常川驻箚乌镇,专一缉捕盗贼,兼管水利盐法,随便受理词讼,革除奸弊,附近府县悉听约束。由是扩建原有廨宇,称浙直分署。
清初沿袭明代建置,仍为添设同知,署所依旧。顺治四年(1647)奉例裁革,廨宇尽毁。康熙元年(1662),准分守道张武烈条陈,将湖州府总捕同知移驻乌镇,给以“控制江浙巡盐捕盗”关防。镇人董汉策捐西中桥左之空房为廨,名督捕同知署。十八、九年间署圮,官员回驻府城。雍正三年(1725),镇绅以盐盗不靖,吁请总捕同知仍驻乌镇,以资弹压。翌年,巡抚李卫题准,改湖州府总捕同知为乌镇捕盗同知,再无回驻郡城之虞。六年(1728)给价买西栅官人桥西之进士唐彦晖故宅,拨官银改建为廨,称江浙分府。咸丰十年(1860)兵燹,毁大堂,同治四年(1864)重葺。民国成立废同知,衙成空屋,四年(1915)标价售入民间,署宇卸除,渐次成为民宅。20__年,江浙分府依照清同治间的旧貌原址复建,以存历史陈迹。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6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编》中说“乌镇古为乌墩,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解释得已够明白。但何以称“乌”呢?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越王诸子争君长海上分封于此,遂为乌余氏,故曰乌墩”;一说“因土地神乌将军而名乌”;一说“乌有乌陀古迹,青有昭明青锁”,故有乌、青之名。此数说前人都提出异议,以为或无证,或附会,或缺乏历史常识,卢学博编修《乌青镇志》时已详加批驳。同时,他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乡贤在《乌青文献》中提出的:“乌墩、青墩之名,其从来远矣……大都江山自开辟以来,何有其名字?皆世谛流布相承耳,如“齐鲁青未了”,“澄江静如练”,是为山水传神写照语也。乌青之义盖类此。”
乌镇是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其实,这类在当地并不鲜见。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红墩、紫墩的命名为乌墩名称的传神写照说提供了现实的佐证。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李乐在《乌青镇志》中说:“镇,周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为戍。”“乌镇古谓之乌墩,后因吴越钱镠王戍兵于此,称乌戍,今名乌镇。”)但他显然将钱镠王之“吴越”与春秋之“吴越”弄混淆了。在正式的行政建制称谓中,自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且钱镠王之吴越国的北方疆界远达常熟,乌镇相对内陆,故此说显有不通。
乌镇处于杭嘉湖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富,年气温16℃,一月气温3℃,七月气温30℃以下;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春雨、梅雨为主夏秋之际有台风侵袭。
乌镇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与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与傍晚。清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傍晚,夕阳西照,游人散尽,一个生活着的乌镇出现于眼前。请避免夏季正午时去乌镇游览,白晃晃的日光直直地晒下来,也没什么廊棚可遮挡,让人感觉非常不好。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7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Wu zhen ancient town)曾名乌墩、青墩,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国家5A级景区。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统称乌镇。乌镇总面积71.2平方公里,人口5.9万,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乌镇著名景点有西栅、江浙分府、江南民俗馆、茅盾故居、古戏台、江南百床馆等。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8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们现在们走在乌镇的街道上,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呢,是的,者就是乌镇街道的特色。那么具体的呢,我们边走边说。
我们走在的这条老街又叫一步街,是西栅的一条主干道。为什么叫一步街呢?
因为街道的宽度大多比较狭窄,一般在2m——4m之间,甚至更窄,两侧多为二层建筑,底层的店铺相对的两家店只有一步之遥,不夸张地说简直有种打开自家门迈出脚就能跨到对面家里去了,有时两家店不出门就可以握手或传递物品。
在西栅街区,你看不到一条水泥路,所有的街巷全是用砖石铺就,行走在那些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上,你仿佛在与悠久的历史对话。街两边是马头墙隔出的一间间店铺和民房,门大多是木板的,残缺的雕花和斑驳的油漆让人感觉时光的无穷魅力。偶尔会看到横骑在大街上的拱券门;两两相对,那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墙界标志。
老街差不多都有几千米的长度,慢慢地走,漫漫地看,也可耗去半日的光阴。如果折进街中的某条小巷,探询那深深的民居院落,那是半天也出不来的了。西栅的街长,弄堂也特别多,七拐八弯,犹若迷宫。西大街中段就是一段弄堂比较集中的地方,有酱油弄、蒋家弄、唐家弄、洪昌弄等,走进弄堂,两边山墙高耸,将头顶上的天空遮掩得只剩一条窄窄的线,不时还有横斜的树技或人家园中的蔷薇探出墙头,曲折幽深,更添几番韵味。走得乏了,在街上的茶馆里坐坐,那滋味就更有些意思了。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9
乌镇全称为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区。
作为中国人心中NO.1避暑胜地,乌镇的秀美风景,自不在话下。任贤齐的《外婆桥》在乌镇拍MV,李少红的《红楼梦》在乌镇取景,还有黄磊的《年华似水》,以及后来的刘若英也在这里做了广告,那种幽静和落寞深深的吸引着每位游客。小桥流水,江南水乡,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祥和。处处无敌江南水乡美景,还真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是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墩。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乌镇已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乌镇虽历经20xx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 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乌镇是个水乡古镇,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乌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镇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侧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0
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乌镇游玩,我是导游刘淑雅。好了,我们马上进入乌镇了,大家排好队跟紧我。
大家应该知道乌镇很出名,既然乌镇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乌镇属于湖州府 ,河东的青镇属于湖兴府。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小故事:传说在唐朝时,渐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这位吴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的李琦的军队节节败退 。最后乌赞连人带马掉进了陷阱里。当场被人射死。乌赞忠君爱国的精神感动了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它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接下来去参观矛盾故居,书院跟故居只有一墙之隔。矛盾故居在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桔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矛盾的曾祖父购买的,称“老屋”。先买的称“新屋”。 1933年,矛盾回家为祖母守灵,决定用刚收到《子夜》的稿费亲自画了亲房草图,请人督造。1934年秋,新屋告在成,矛盾从上海赶来观看,并在小径旁亲手载植了一颗棕榈和一颗天竹。
好了,剩下的时间就交给你们,可以自己拍拍相,留下美好的记忆吧!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1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一下古镇的美景。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据这个镇志记载: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真可谓人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的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命令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正当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射死。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无外乎是吃,穿,游。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
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南京离乌镇估计有个5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王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2
乌镇,是座韵味十足的江南小镇。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映衬着乌镇那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让乌镇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使乌镇多了些神秘感。
一进入古镇,我就被那里古色古香的建筑所吸引,满眼是古朴与宁静,一条蜿延狭长的小河贯穿整个小镇,怪不得有人形容“水是乌镇的灵魂!”呢!放眼望去河两岸的房屋大都悬在水面上,这就是鸟镇有名的“水阁”啦!水阁有着外挑的围廊,游人靠着围栏可以尽览古镇的风光。连接河两岸的是一座座石拱桥,桥影倒映在河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同心圆。沿着河边行走,你会发现处处是桥,处处是同心圆,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让人难以忘却的,是乌镇的清晨。
乌镇的清晨是宁静的。天刚泛白的它,少了白日与夜晚的喧闹,仅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漫步在石板路上,你可以清晰地听见早起的鸟儿站在树上唧唧喳喳的叫声;可以听到河边的杨柳迎着轻柔的微风,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还有那早起的船夫缓缓划动双桨,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时那阵阵欢快的“哗哗一”声;最有趣的是带着铃铛的小狗,在岸边跳来跳去,迎候主人归来时发出的“丁丁当当”的铃声。
这一切,让人感觉十分美好、舒服、轻松,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啊,乌镇,好一个梦里水乡!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3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曾名乌墩、青墩,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国家5A级景区。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统称乌镇。乌镇总面积71.2平方公里,人口5.9万,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乌镇著名景点有西栅、江浙分府、江南民俗馆、茅盾故居、古戏台、江南百床馆等。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4
各位团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我们旅行社组织的乌镇一日游,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沪杭高速上了,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从杭州到乌镇大约1小时的车程,下面呢,我先对乌镇做个简单的介绍。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一下古镇的美景。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确称得上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据这个镇志记载:从宋朝到晚清,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近代更是出现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真可谓人因镇而兴,镇因人而名。
既然乌镇是这么出名,想必大家对于乌镇的来历也一定非常的好奇。乌镇在南宋以前,以现在镇中的车溪为界分为乌镇和青镇两个镇。河西的是乌镇属于湖州府,河东的是青镇属于嘉兴府。解放以后进行区划调整,把乌镇和青镇合并统一由嘉兴市管理。关于“乌镇”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在唐朝时,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据称王,举兵造反,朝廷就命令乌赞将军率兵前往讨伐。这位乌赞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李琦的叛军是节节败退。当打到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牌休战。正当这个乌将军就地安营休息时,李琦却在当天晚上偷袭乌军的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在桥上设的陷阱里面了。结果当场被叛军用乱箭射死。虽说丈是打败了,但是乌赞将军忠君爱国的精神却感动了当地的所有百姓。大家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姓氏来作为镇名。
上面说了一些有关乌镇的历史,我们朋友到了乌镇是去玩的,那么到了乌镇都该玩些什么呢?无外乎是吃,穿,游。说到吃啊,可能我们多数朋友就开始兴奋起来了,毕竟民以食为天,谁都好这一口。别急,听小王给您慢慢的介绍。说到乌镇的名吃,就不得不提这个姑嫂饼。听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肯定跟姑嫂关系有关。不错,相传啊,在明朝时候,镇上有户姓张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饼为生。因为是独家配方自然风味独特,因此经久不衰生意兴隆。但是张家有一个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这个秘方世代相传规定秘方只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毕竟女儿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当传到明朝这代时呢,家里的小姑子看到母亲只教嫂子做饼的方子,心里就非常不高兴。毕竟嫂子才嫁到家里一年多,而自己在这个家里待了十几年了,母亲都从来不提教给自己。于是呢,就处处跟嫂子过不去,有一天,正到嫂子在做饼的时候,天开始下雨了。于是小姑子就对嫂子说:“嫂子,外面下雨了,快去收衣服”。嫂子一听就连忙往外跑,小姑子看到嫂子出去了,气不过偷偷的抓了一吧盐丢到了饼锅里。说来也巧,今天吃了张姑嫂饼的客人都说今天饼的味道很特别,比以前的好吃。嫂子就奇怪了,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做法,怎么会不一样呢。于是她自己也吃了一块,结果感觉味道真的非常特别。这时候小姑子,开始说话了。“嫂子如果你想知道今天为什么饼的味道这么好,并且想以后天天这么好的话就先把做饼的秘方告诉我”,嫂子拗不过她,就把做饼的方子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小姑子。当然小姑子也很诚实的把她如何使坏的但又适得其反因祸得福的事情告诉了嫂子。因为现在的做法是姑嫂两个人共有的,所以就把这饼取名为“姑嫂饼”。等会参观完了,自由活动时大家不妨买些尝尝。说完了“姑嫂饼”当然就不得不说说乌镇的特产“三白酒”了。三白酒是天然纯手工制作。因为以白米,白面,白水为原料,所以起名为“三白酒”。其他的还有这个杭白菊,白水鱼,红烧洋肉。等会吃饭是大家也可以点些来品尝一下。
讲完了吃,我们再说说穿。蓝印花布是乌镇特产之一,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大家可以买些小件的东西,比如爱美的女士可以买一两个蓝印花布的头巾,小手提袋留做纪念。衣服我建议大家就不要买了,因为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穿这些花色的衣服,其次蓝印花布容易掉色。等会天热了,穿着这种衣服一流汗搞的满身花纹象个金钱豹式就不好了。呵呵。其他得就是些手工的棉鞋,棉拖鞋。大家自己斟酌购买。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杭州离乌镇估计有个2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杨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好了,乌镇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行李跟我下车。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今天我们要游玩的地方是位于浙江桐乡市的乌镇。
江南水乡——乌镇,它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乌镇还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游客们!我们现在已经到达乌镇了。你们是不是感觉到了一种古老的气息?是的,因为乌镇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所以很容易给人带来古朴的感觉。走,我先带大家去做乌镇著名的乌篷船吧!
乌篷船是乌镇的一种特有的交通工具。它可以做人,还可以在船上卖蔬菜、水果,一船几用,话不多说,上船啦!游客们,上了船之后视野是不是更加广阔了呢?对呀,坐在船上就能很清楚地看见两岸的优美风景:拱形的石桥,平坦的石板路,河边洗衣服的勤劳妇女,构成了一幅小溪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
坐完了乌篷船,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参观历史悠久的制布作坊吧!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种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印花,又称靛蓝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是用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大家可以购买一些,带回去留作纪念。
游客们,今天的旅程在我的陪伴下过得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请注意哦,在游览的时候请不要乱丢垃圾,愿你们玩得开心,玩得尽兴!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6
大家好,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游玩,下面有我来为大家介绍浙江乌镇的景色。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2019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为何称为乌镇呢?原因有很多,最为真实的原因是乌镇的土地非常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所以古时叫做“乌墩”。后来唐代是正式建镇,所以称为乌镇。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于 2019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现已被评为国际四A级风景区,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7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Wu zhen ancient town)曾名乌墩、青墩,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国家5A级景区。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统称乌镇。乌镇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乌镇著名景点有西栅、江浙分府、江南民俗馆、茅盾故居、古戏台、江南百床馆等。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8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草木本色染坊
5篇有关浙江乌镇的导游词范文(五)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特别,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一定要达到1400度以上才行。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第二期是在我们西栅。
三寸金莲馆
中国封建历史里的缠足现象存在了上千年,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这个三寸金莲馆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给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缠足文化,如此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们现在进的是当初西栅大街大户人家的房子,这里很多景点包括客栈都是把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我们现在第一进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卖一些工艺品。第二进是蜡像区,让游客了解一下当时裹小脚的场景。这边是我们的女孩到了一定年纪,长辈给她裹小脚的场景。裹脚一般都是在女孩5—8岁的时候,如果年龄太小,脚还很软,可能会裹的不到位,落下终身残疾,没办法走路,如果年龄太大,脚掌就定型了,裹起来更痛苦,而且也裹不漂亮。现在我们到里面的展览馆去看一下。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现在穿尖头鞋是为了漂亮,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本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当时她们只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面,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状。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专门的鞋匠来订做。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这边这双是专门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面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状图案。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因此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进去就可以看见更多的鞋子,这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个的鞋子很有特色,它们都是单个的,叫做订婚鞋。因为当时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会把女孩子的绣花鞋其中一只拿到男方家给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着这鞋子来选媳妇。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为当时以小脚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绣花。因为女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女工方面当然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挑媳妇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这两个方面。
这里还有一双睡鞋,顾名思义是睡觉时穿的鞋子。这鞋的底是软的,睡觉前套在脚上,出门的时候在这双鞋子外面再套一双硬底的鞋子就可以了。
这边有四个地区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区的,江南地区的。其中中原地区的脚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这一带,而且那里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知道,相同长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做成坡跟后看上去明显更小些。中原地区的女孩有纤骨的称号,她们骨骼长的比北方女孩要小,因此脚也相对小些。而缠脚是要按比例的,缠的过小了会影响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对的大一些。
这边是72双精品鞋,这些大一点的是民国时期的,这些有点少数民族味道的是青海地区的,都是从山区农户家收集回来的。
这边还有两双镇馆之宝—两双出土文物。这里是故意放着一大一小两双,做一个对比。这双是北宋年间的,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广泛流行缠脚,当时没有缠过的脚是跟我们现在一样,自然生长的,那这个鞋子也是蛮大的,按现在的标准来说有39码的样子。那旁边这双就明显小很多,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从乌镇近郊出土的一双三寸金莲鞋。因为明朝是缠脚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如果女孩子不缠脚是嫁不出去的。
刚开始流行缠脚是在南朝的时候,李后祖有个宫女叫媚娘,她本身脚比较小,经常在跳舞的时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脚绑一下,在棉花上面跳舞,李后祖就赞誉她是“凌云之态”。那时候开始就以小脚为美,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它从宫廷传到一些富贵家庭,再传到妓院,慢慢的开始广泛流行。那时候民间老百姓还不怎么会缠,特别是在农村,农村里的女孩子是家里劳动力的一部分,缠脚后就意味着不能下地干活了。那到了明朝的时候,如果说女孩子不缠脚肯定是嫁不出去的。皇帝朱元璋娶了马皇后,因为上轿时一阵风吹来,把轿帘吹开,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而被人耻笑,于是就有了露马脚之说。
清朝的宫廷里面是不缠脚的,因为满人认为江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缠了脚还怎么骑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时候下了一个禁缠令,就是说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准裹小脚,可是汉族的老百姓太多了,而且缠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们还是在偷偷给自己家里的女孩子裹小脚。于是在康熙七年的时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这个禁缠令罢免了。真正没有裹小脚是在民国的时候。
这个脚是我们乌镇90多岁的老人家的脚,她这个脚已经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了,而是有点畸形。因为这位老人家10的时候父母给她裹了一段时间的小脚,后来又不裹了,但是脚始终长不好,就变成这样畸形的了。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19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乌镇。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叫我王导就可以了。请大家跟紧我,注意安全,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哦!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六千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一九九一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已被评为“国际五A级风景区”,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怎么样,乌镇在各种景点的地位够高的吧?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大家停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三米,整条河里的水都是活水,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活着的水乡古镇。
现在我们走的这座桥叫“逢源双桥”,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这座桥也被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财神湾。以前,这儿不叫财神湾,叫作转船湾。为什么呢?因为乌镇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形,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居民把这里叫作转船湾。后来人们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与其它地方不同,便借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财神堂。在乌镇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西南北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因为官正直,比干被人们奉为财神。
朋友们,欢乐的旅行即将结束,我们相逢是缘,希望以后还能给你们当导游。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0
作为中国人心中NO.1避暑胜地,乌镇的秀美风景,自不在话下。任贤齐的《外婆桥》在乌镇拍MV,李少红的《红楼梦》在乌镇取景,还有黄磊的《年华似水》,以及后来的刘若英也在这里做了广告,那种幽静和落寞深深的吸引着每位游客。小桥流水,江南水乡,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祥和。处处无敌江南水乡美景,还真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是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墩。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乌镇已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乌镇虽历经20__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乌镇是个水乡古镇,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乌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镇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侧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1
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的却是乌镇的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为什么要带大家去看这个呢?因为床最能反映当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实最细腻的想法。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中国人对床的要求一直是非常考究的。但据说中国人最初的是时候是没有床的概念的,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在地上铺上一张草席就可以了。这叫席地而坐。在往后就有床了,从战国出土的木漆床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比较矮,20公分左右,而且很宽,这时床的功能其实不仅仅是睡觉,它还可以供人娱乐,以及谈论国家大事。有个成语叫促膝长谈指的就是符坚和王猛坐站床上膝盖碰着膝盖谈论国家大事。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床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00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接着我们住里进,里面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间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现在家里的卫生间了。最后一进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我们可以猜一下这牌子,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是闲人请勿打扰是意思,您还别说到后来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但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这个,据说最早的时候木匠是不做床的,做床要折寿行话叫:“宁上一根梁,不做一张床”那么怎么才能不折寿呢?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在做完床以后我不卖个你,当礼物送给你,刻上一块牌子,上面写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如百年好合之类,主人也不给工钱,包个红包,据说这样就不会折寿了。床四周的木板可以抽掉,冬暖夏凉,设计十分精巧。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可以看到的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是属于中西合璧的,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双喜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也就是说这床也是当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材料是红木做成的。
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可以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可以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非常高,抬头可以看到有两行字,“双手要捞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在这张床上还雕刻了蝙蝠的图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狮子还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边是清代的小姐床,这张小姐床的颜色比较亮丽是红颜色,这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银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镀金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藤榻,也可以称之为“罗汉床”,它就像现在人们家里的沙发,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可以放上去的。在“罗汉床”的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两张姐妹床,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姐妹床并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于这两张床是我们当地同一个木匠师傅制作的,风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们放在一起展出所以命名为“姐妹”床。你看中间“鸾凤和鸣”四个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爱吗?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2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编》中说“乌镇古为乌墩,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解释得已够明白。但何以称“乌”呢?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越王诸子争君长海上分封于此,遂为乌余氏,故曰乌墩”;一说“因土地神乌将军而名乌”;一说“乌有乌陀古迹,青有昭明青锁”,故有乌、青之名。此数说前人都提出异议,以为或无证,或附会,或缺乏历史常识,卢学博编修《乌青镇志》时已详加批驳。同时,他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乡贤在《乌青文献》中提出的:“乌墩、青墩之名,其从来远矣……大都江山自开辟以来,何有其名字?皆世谛流布相承耳,如“齐鲁青未了”,“澄江静如练”,是为山水传神写照语也。乌青之义盖类此。”
乌镇是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其实,这类在当地并不鲜见。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红墩、紫墩的命名为乌墩名称的传神写照说提供了现实的佐证。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李乐在《乌青镇志》中说:“镇,周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为戍。”“乌镇古谓之乌墩,后因吴越钱镠王戍兵于此,称乌戍,今名乌镇。”)但他显然将钱镠王之“吴越”与春秋之“吴越”弄混淆了。在正式的行政建制称谓中,自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且钱镠王之吴越国的北方疆界远达常熟,乌镇相对内陆,故此说显有不通。
乌镇处于杭嘉湖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富,年气温16℃,一月气温3℃,七月气温30℃以下;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春雨、梅雨为主夏秋之际有台风侵袭。
乌镇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与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与傍晚。清晨,河道上会漫起薄薄的雾气,仿佛梦境。傍晚,夕阳西照,游人散尽,一个生活着的乌镇出现于眼前。 请避免夏季正午时去乌镇游览,白晃晃的日光直直地晒下来,也没什么廊棚可遮挡,让人感觉非常不好。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3
欢迎来到水乡古镇——乌镇,今天就允许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小乌镇人带您游一回我们美丽的乌镇吧!
走进乌镇,您会惊讶地发现,这里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我想水上城市威尼斯也不及如此吧。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你会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亲切至极。要是您来我们乌镇正是那多雨的春季,那晰晰沥沥的雨丝从藏青的瓦楞里成串成串地往下滴,在石板路上发出叮叮咚咚的清脆响声,亦景亦画,让您恍若隔世。
说到乌镇的景点,除了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双桥等,我得向您隆重的介绍一下茅盾故居了。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我国的文学巨匠。此处房屋是他成名后用稿费自行建造的一个住所,茅盾故居是迄今中国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老屋临街靠西的一间房是茅盾曾读过书的家塾,故届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
对了,带您逛了这么一大圈,您的肚子也该饿了吧。别急,下面我就向你介绍一下我们乌镇的美食吧。在乌镇,您随处可以看到乌镇的特产,如:姑嫂饼、乌镇羊肉、熏豆茶、三白酒等,其中尤以“姑嫂饼”最为出名。关于“姑嫂饼”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典故呢。据说在一百多年前,乌镇方家名叫“方天顺”的夫妻茶食店,祖上学得一手制作酥糖的好手艺。只可惜这手艺只传媳不传女,日子久了,自家姑娘不免会产生嫉恨,故将一包盐抖进了制作饼的面粉缸内,指望着第二天看嫂嫂的尴尬。谁知第二天此饼味道咸甜适口,更得顾客的喜爱,由此得名“姑嫂饼”,并一直流传至今,是游人必尝的乌镇美味。
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参观游览吧!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4
大家好!
桐乡乌镇是闻名江南的历史文化名镇。据《乌青镇志》记载,唐咸通年间始正式称镇,据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就诞生在这里。 乌镇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地当水陆要冲,古处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 、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之地。
古人称它为姑苏留都之前户,嘉湖浙甸之后屏。 乌镇原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直到1959年,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乌镇名称从何而来?据传,古代有一姓乌的将军,为讨伐叛臣力战死于车溪河畔,后葬于此。
人们为纪念这为乌将军,就将这里取名乌镇。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乌镇的历史确实比较古老,据考证,乌镇东栅谭家湾(新春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马家浜文化,距今已有6千多年历史。
乌镇素以水乡集镇著称。全镇市区河道如网,水街相依。纵横的溪塘,穿街傍市。溪上众桥飞跨,塘畔绿树成荫;河中舟楫不绝,市上笑语阵阵,这一切给水乡乌镇增添了诗情画意。 乌镇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市河西岸的唐代银杏,相传为埋葬乌将军时所树,自唐迄今,历时已有一千佘年。十景塘边的昭明太子读书处,为梁朝遗迹。
市河东观前街上的修真观戏台,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是浙北水乡集镇保存下来仅有的古戏台。乌镇自南宋以来,名园巨宅代有所建,如今镇上还留下不少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老民居。其中西栅的朱家楼别具一格。此楼建于民国元年(1912),青砖灰瓦,雕门画窗。楼上楼下全部方砖铺地,形成上下两座厅堂,人称“厅上厅”。镇西的两座古石桥,也是遐迩闻名。这两座石拱桥,均建于明代,两桥成直角相连,任你站立哪一座桥边,均可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美称。
乌镇不仅揽古老之胜,水乡之美,还由于它的名字跟文学巨匠茅盾联系在一起,固而更 添生色。如今,它已成为浙北著名的旅游之地。
浙江乌镇导游词四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2019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乌镇景区是2019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5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为何称为乌镇呢?原因有很多,最为真实的原因是乌镇的土地非常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所以古时叫做“乌墩”。后来唐代是正式建镇,所以称为乌镇。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于20xx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现已被评为国际四A级风景区,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6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x,你们可以叫我x导,祝我们今天的旅程愉快。
乌镇是个美丽的地方,乌镇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上有许许多多的船,叫乌篷船。这种船很大,一船就能乘十多个人,大家可以上去玩玩。注意,小心一点,别掉到河里。乌镇的每条小路旁边都有乌镇特有的小吃,大家可以去买点尝尝。注意,这条小路很窄,大家别拥挤!你们别看这条小路很窄,里面啊,还有一个传说呢:很久以前,这条路本来很宽的,但,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在这里住着一位大汉和他的妻子,本来很幸福的。可有一天,大汉的妻子为大汉做了一件衣服,大汉不穿,就吵起了架。大汉一生气,就把这条路想方设法的变小了,大汉的妻子就和他分手了。多么可惜的一个家庭呀。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游,让大家把握重点,等会游览时做到有的放矢。刚刚说了,乌镇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乡,那么茅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到了水乡游览不外乎是看建筑,品民俗。而“临街枕水,粉墙黛瓦”是水乡建筑的共性,我们既然到了乌镇就得看它最有特色的东西。乌镇的建筑特色都集中在镇头的修真观和古戏台上了。所以大家等会第一个景点修真观一定不要错过。观里有景点讲解员给大家讲解,我会大在进去的时候在门口把景点的门票发跟各位。参观完第一景点以后,大家愿意跟我一起游览的就跟我一起,不愿意跟我一起打算自由活动的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我们再回到游的介绍上来。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们南京离乌镇估计有个5百里,所以民俗就更加的不同了。而乌镇在民俗方面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平台。镇里设有江南木雕陈列馆,宏泰染坊蓝印花布陈列馆,江南百床馆,民俗馆等多个展馆。等会小王会带大家一一参观。
各位朋友,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乌镇的大图画吧!这些图画,可都是人们一代一代的雕刻下来的,现在,就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些图画啊!
各位朋友,站在乌镇的尽头,日出也是十分有特色的。早晨,太阳露出了娃娃脸,十分调皮可爱,慢慢地,慢慢地,太阳越长越大,终于长成了一个成年女性。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的旅程结束了。祝大家玩得开心,希望下一次还能当你们的导游。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7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游玩的目的地是江南水乡乌镇,乌镇是江南六大水乡之一,也是江南最美的水乡,刘若英倾情代言,似水年华等多部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不过呢,如果在座的有喜欢节奏快、高楼林立、钢筋混泥土的现代化大都市生活的朋友,那您恐怕就会失望了,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乌镇的生活节奏常慢、非常舒适安逸,并且没有高楼大厦、有的只是一两层临水而建的白墙黑瓦的木质建筑,这里甚至连电梯都没有,景区里看不到超过三层的建筑,整个乌镇有的只是一种烟雨朦胧,潇洒闲逸的情怀,但是,若有朋友觉得大都市的生活太累太喧闹的话,那乌镇就是一个绝妙的休憩场所了,在乌镇可以得到心灵的放松,身体的舒适、所以有好多江浙沪附近的朋友会在周末的时候驾车来乌镇,走走看看,吃吃糕点,品品美酒美茶,住上个一两晚,没事坐坐乌镇的摇撸船,感受古代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没有夜生活,远离闹市,实在是惬意无比。
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我们此次游览的是东栅,为什么不去西栅呢,因为乌镇的历史,人文,情怀都在东栅,西栅只是近些年开发出来的景区,主打的是住宿和夜景游,不过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西栅住个一两晚,看看美丽的河色夜景。说回到东栅,东栅景区其实不大,也就两条街组成,东大街和西大街,中间则被一条东市河隔开,西大街沿有一些小商铺,有买糕点的,手工艺品的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待会活动的时候可以去看一看。我们此次主要要参观的景点则都在东大街,东大街长1300米,主要景点有百床馆、木雕馆、茅盾故居、钱币馆、酒作坊、染坊等等,具体的我就不为大家介绍了,待会到了景区我再为大家细致。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8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水乡古镇——乌镇,今天就允许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小乌镇人带您游一回我们美丽的乌镇吧!
走进乌镇,您会惊讶地发现,这里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我想水上城市威尼斯也不及如此吧。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你会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亲切至极。要是您来我们乌镇正是那多雨的春季,那晰晰沥沥的雨丝从藏青的瓦楞里成串成串地往下滴,在石板路上发出叮叮咚咚的清脆响声,亦景亦画,让您恍若隔世。
说到乌镇的景点,除了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双桥等,我得向您隆重的介绍一下茅盾故居了。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我国的文学巨匠。此处房屋是他成名后用稿费自行建造的一个住所,茅盾故居是迄今中国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老屋临街靠西的一间房是茅盾曾读过书的家塾,故届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
对了,带您逛了这么一大圈,您的肚子也该饿了吧。别急,下面我就向你介绍一下我们乌镇的美食吧。在乌镇,您随处可以看到乌镇的特产,如:姑嫂饼、乌镇羊肉、熏豆茶、三白酒等,其中尤以“姑嫂饼”最为出名。关于“姑嫂饼”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典故呢。据说在一百多年前,乌镇方家名叫“方天顺”的夫妻茶食店,祖上学得一手制作酥糖的好手艺。只可惜这手艺只传媳不传女,日子久了,自家姑娘不免会产生嫉恨,故将一包盐抖进了制作饼的面粉缸内,指望着第二天看嫂嫂的尴尬。谁知第二天此饼味道咸甜适口,更得顾客的喜爱,由此得名“姑嫂饼”,并一直流传至今,是游人必尝的乌镇美味。
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参观游览吧!
成老师:朱牧谣同学可真是一位出色的小导游,把水乡古镇枕水人家的结构特色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们说旅游少不了吃,小朱导游还不忘通过故事向大家介绍乌镇的美味——姑嫂饼,真不错!
同学季雅柔:读了朱牧谣的习作,让我对水乡古镇——乌镇有了更深的了解。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29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乌镇景区是20__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30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要一起游览半个乌镇,是乌镇的一级景区,也是它的精华所在,叫东栅。
谁知道这里为什么叫乌镇呢?大家的猜测都很有道理,因为这里有很多历史传说。刚才有的游客说这儿古代乌鸦多,有的游客说这里的人喜欢吃乌鸡白凤丸。其实呢,你仔细想想,“乌”很显然就是黑的意思。因为唐代这里的土地非常的肥沃,而且土地是黑色的,大家看,周围房子顶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这地方就取名“乌镇”了。
乌镇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比较适合拍电视剧,像《似水年华》《天下粮仓》等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眼前的这一条河,叫做“东市河”,深四米。它不仅连接着乌镇的东栅和西栅,还跟世界第一运河――京杭大运河是直接通着的。
大家看一下河的对面,对面的房子叫做水阁,就是水上的阁楼,这是江南六大水乡中乌镇特有的民居建筑。你走近点看,那个水阁的下面的石柱和我们平常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对,它是方的,而不是圆的。为什么呢?因为水里会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来,怎么样?设计很独特吧?
东栅区,20__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一期景区面积约0.46平方公里,保护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是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景区游程达2公里,由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阁、廊棚组成,工程全部完工后,东栅景区占地面积约为0.9平方公里,设有十多个景点。
西栅景区,西栅位于乌镇西大街,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并有公路直通江苏、苏州和桐乡市区,交通十分便利,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西栅打造的是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
西栅景区占地3.4平方公里,纵横交叉河道9000多米,需坐渡船出入,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景区北部区域则是五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湿地。
江南百床馆,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坐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馆内第一展厅陈列的有: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构造形式,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第二展厅的有清·拔步千工床等床,用料为黄杨木,长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后共有三叠,此床历时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
好了,乌镇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带上行李跟我下车。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31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日我们要游玩的目的地是江南水乡乌镇,乌镇是江南六大水乡之一,也是江南最美的水乡,刘若英倾情代言,似水年华等多部影视剧在那里取景拍摄,可是呢,如果在座的有喜欢节奏快、高楼林立、钢筋混泥土的现代化大都市生活的朋友,那您恐怕就会失望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乌镇的生活节奏是十分慢、十分舒适安逸,并且没有高楼大厦、有的只是一两层临水而建的白墙黑瓦的木质建筑,那里甚至连电梯都没有,景区里看不到超过三层的建筑,整个乌镇有的只是一种烟雨朦胧,潇洒闲逸的情怀,可是,若有朋友觉得大都市的生活太累太喧闹的话,那乌镇就是一个绝妙的休憩场所了,在乌镇能够得到心灵的放松,身体的舒适、所以有好多江浙沪附近的朋友会在周末的时候驾车来乌镇,走走看看,吃吃糕点,品品美酒美茶,住上个一两晚,没事坐坐乌镇的摇撸船,感受古代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没有夜生活,远离闹市,实在是惬意无比。
这个镇的名字很奇怪,叫做乌镇。为什么叫乌镇呢历史上有很多的传说和原因。有人说这儿古代乌鸦多,有人说那里的人喜欢吃乌鸡白凤丸。其实呢,“乌”很显然就是黑的意思。因为唐代那里的土地十分的肥沃,并且土地是黑色的,并且大家看房子顶上的瓦也是黑色的,所以这地方就取名乌镇了。当然,乌镇的东西卖的有点贵,有人说镇上人心也比较黑,门票都100,西栅还要120,黑吧所以称他为乌镇,这个话您可别大声说哈,要不然咱们进得来可出不去了。上次有个游客跟我讲,小X啊,我一看你就明白你是乌镇的人,因为你长的比较黑,所以你是乌镇的人。我说为什么我会这么的黑呢这个问题我在我小的时候问过我妈,为什么别的孩子那么的白,而我就那么的黑呢母亲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别人的孩子都是喝牛奶长大的———白的;吃雪鱼肉——白的;擦珍珠粉———白的,我跟你爸生你的时候吃的是霉干菜加茄子,所以你这颜色就重了点。大家记住,以后要多用珍珠粉,少吃霉干菜哈。
我们刚才进来的时候呢,迎面有一个土堆,这个土堆放在那里呢,在造园手法中叫做障景。就是故意让你看不到里面的景色,要是不买门票在大门口就都看到了,那他赚钱赚个屁啊。乌镇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比较适合拍电视,像《似水年华》,《天下粮仓》等都是在那里取景拍摄的。很多客人都是看了《似水年华》这部电视剧才来那里的。所以大家回去有机会把这部“感情出轨剧”看一看,学一学。当然我是说学一学里面关于乌镇的历史,不是说学着出轨哈。
此刻我们看到一条河,这条河叫做“东市河”,4米深,严禁随便跳河。它不仅仅连之后乌镇的东栅和西栅,还跟世界第一运河――京杭大运河是直接通着的。京杭大运河咱们都明白从北京通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所以呢据说只要你愿意,从这游过去,一向游到北京看__也能够,火车票都省了。时间大概要半年左右。大家看一下河的对面,对面的房子叫做水阁,就是水上的阁楼,这是江南六大水乡中乌镇特有的民居建筑。大家看到那个水阁的下头的石柱是方的,而不是圆的。为什么呢因为水里会有蛇啊,方形的柱子蛇爬不上来,怎样样,设计还是很细致的吧。
这个东西看起来像船,其实它开不动,名字叫高杆船,所谓高杆就是中间那根毛竹了。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会有人在那里模仿蚕宝宝,因为乌镇人民是以养蚕为生的,在那里模仿蚕宝宝进行表演,正是为了感激为他们带来幸福和收益的蚕宝宝。表演时,四五十岁的大叔会爬到那个竹子上头去翻跟斗,很惊险的。我想要是大叔们年轻二十岁,咱中国体操队又能多拿两枚金牌,大家说好不好
大家再看那座桥,左一座,右一座,名叫叫逢源双桥。很多导游都会讲,这个桥走左边能够升官,走右边能够发财,我说那是扯淡,小肖来回走了不下二十次也没见升官,也没见发财,还是个导游。可是我告诉你,做人要踏踏实实,别老想着一步登天,升官升的太快,发财发的太狠,往往是比较危险的。人这辈子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健康欢乐,大家说呢那么这座桥也叫做廊桥,因为桥本身也是走廊的形式,桥下头呢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其实呢,这座桥还有一个另外作用,江南一带,每逢过节都很热闹,异常是到了元宵节,男男女女,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都走出来去看花灯。那么古代男女授受不亲,万一走在一齐女的吃了男的豆腐就不好了对吧。所以就男左女右,把人群分开。要是情侣的话,过了桥小伙子会牵起小姑娘的手,叫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好此刻我们过桥,男同胞请走左边,女同胞请右边,其他人自觉点,从河里游过去。
今日小张就给大家介绍到那里了,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欢迎大家再次光临乌镇。
浙江乌镇导游词 篇32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特别,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一定要达到1400度以上才行。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文革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第二期是在我们西栅。
三寸金莲馆
中国封建历史里的缠足现象存在了上千年,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这个三寸金莲馆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给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缠足文化,如此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们现在进的是当初西栅大街大户人家的房子,这里很多景点包括客栈都是把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我们现在第一进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卖一些工艺品。第二进是蜡像区,让游客了解一下当时裹小脚的场景。这边是我们的女孩到了一定年纪,长辈给她裹小脚的场景。裹脚一般都是在女孩5—8岁的时候,如果年龄太小,脚还很软,可能会裹的不到位,落下终身残疾,没办法走路,如果年龄太大,脚掌就定型了,裹起来更痛苦,而且也裹不漂亮。现在我们到里面的展览馆去看一下。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现在穿尖头鞋是为了漂亮,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本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当时她们只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面,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状。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专门的鞋匠来订做。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这边这双是专门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面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状图案。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因此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进去就可以看见更多的鞋子,这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个的鞋子很有特色,它们都是单个的,叫做订婚鞋。因为当时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会把女孩子的绣花鞋其中一只拿到男方家给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着这鞋子来选媳妇。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为当时以小脚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绣花。因为女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女工方面当然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挑媳妇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这两个方面。
这里还有一双睡鞋,顾名思义是睡觉时穿的鞋子。这鞋的底是软的,睡觉前套在脚上,出门的时候在这双鞋子外面再套一双硬底的鞋子就可以了。
这边有四个地区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区的,江南地区的。其中中原地区的脚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这一带,而且那里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知道,相同长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做成坡跟后看上去明显更小些。中原地区的女孩有纤骨的称号,她们骨骼长的比北方女孩要小,因此脚也相对小些。而缠脚是要按比例的,缠的过小了会影响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对的大一些。
这边是72双精品鞋,这些大一点的是民国时期的,这些有点少数民族味道的是青海地区的,都是从山区农户家收集回来的。
这边还有两双镇馆之宝—两双出土文物。这里是故意放着一大一小两双,做一个对比。这双是北宋年间的,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广泛流行缠脚,当时没有缠过的脚是跟我们现在一样,自然生长的,那这个鞋子也是蛮大的,按现在的标准来说有39码的样子。那旁边这双就明显小很多,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从乌镇近郊出土的一双三寸金莲鞋。因为明朝是缠脚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如果女孩子不缠脚是嫁不出去的。
刚开始流行缠脚是在南朝的时候,李后祖有个宫女叫媚娘,她本身脚比较小,经常在跳舞的时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脚绑一下,在棉花上面跳舞,李后祖就赞誉她是“凌云之态”。那时候开始就以小脚为美,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它从宫廷传到一些富贵家庭,再传到妓院,慢慢的开始广泛流行。那时候民间老百姓还不怎么会缠,特别是在农村,农村里的女孩子是家里劳动力的一部分,缠脚后就意味着不能下地干活了。那到了明朝的时候,如果说女孩子不缠脚肯定是嫁不出去的。皇帝朱元璋娶了马皇后,因为上轿时一阵风吹来,把轿帘吹开,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而被人耻笑,于是就有了露马脚之说。
清朝的宫廷里面是不缠脚的,因为满人认为江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缠了脚还怎么骑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时候下了一个禁缠令,就是说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准裹小脚,可是汉族的老百姓太多了,而且缠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们还是在偷偷给自己家里的女孩子裹小脚。于是在康熙七年的时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这个禁缠令罢免了。真正没有裹小脚是在民国的时候。
这个脚是我们乌镇90多岁的老人家的脚,她这个脚已经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了,而是有点畸形。因为这位老人家10的时候父母给她裹了一段时间的小脚,后来又不裹了,但是脚始终长不好,就变成这样畸形的了。